但是,吃了晚饭后雨还是没有停的趋势。史蒂夫开始掉起眼泪来,妈妈很为他难过,走过来,抱着他说:“我知道,你心里很难过,但是没有办法,好在鬼节每年都有,我们可以等明年,好吗?”“明年,那还整整一年呐。”“是的,亲爱的,我懂。今天下雨,真是糟糕透了。”“我不干,我不干。”史蒂夫一下子变得非常的不可理喻。妈妈很为他难受。于是抱着他,向他保证说:“史蒂夫,我明天带你到玩具店去,你可以挑一件你最喜欢的玩具,什么样的都可以。”
有不少父母认为,过去生活条件不好,自己那一代人受了不少苦。现在经济条件好了,绝不能让孩子再遭罪,况且家里就这么一根独苗苗,于是孩子要什么就给什么,有什么需要都满足,有求必应。在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上,不让孩子受一点委屈,不遭一点磨难。虽然有时候觉得孩子的要求并不合理,或者自己的经济条件并不允许,但是看到孩子失望的眼神时,他们还是妥协了。他们认为这就是对孩子的爱,其实这是一种有害无益的爱。
对孩子的要求一味地满足,直接受害的是孩子本人。孩子向父母提出的种种要求,父母从来不加分析,一一照办。久而久之,家长在孩子面前就会威信全无,稍不如意,孩子就大发脾气,最后发展到孩子在家称王称霸,蛮横粗野,生活上依赖性强,独立能力差,逐渐养成嫌脏怕累又懒惰的习惯,经受不起打击和挫折。
甜甜在学校绝对算是一个好孩子,虽然人缘不是太好,但学习成绩一直是名列前茅。可就是这样的一个好孩子,回到家里却马上变成了令家人头疼的“小公主”。在平时,那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家务活一点不干不说,还总是不停地向爸爸妈妈要这要那,有时候爸爸妈妈也觉得孩子的要求过分,可是看到宝贝女儿失望的眼神时,他们总是不忍心拒绝,这使甜甜感到了有求必应、随要随到的乐趣。如果爸爸妈妈对甜甜的一些无理要求给予拒绝,她就大发雷霆。
一次吃午饭时,妈妈喊甜甜来吃饭,甜甜问:“今天吃什么?”妈妈说:“牛排,蔬菜沙拉。”甜甜一听,大嚷:“我不喜欢吃你做的牛排,我要出去吃比萨饼。”妈妈说:“不行,甜甜,我今天刚打扫了房间,又做了饭,实在太累了。明天再带你去吃比萨饼,好不好?”“我现在就要去,现在!”妈妈继续请求甜甜,甜甜根本不听,接着又哭又叫又闹。妈妈一看到甜甜生气了,很是心疼,只好拖着疲惫的身躯,带她去吃比萨饼了。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需要父母帮助的很多,但是父母不能不分青红皂白,什么事情都答应孩子,这对孩子责任心的培养及其日后适应复杂的社会生活是非常不利的。
由于孩子缺乏生活知识和经验,尤其对生活的艰难缺少体验,往往提出一些不合理、不正确的要求,这是可以理解的。家长要理智地对待孩子提出的要求,正确的、合理的,应当予以满足;不正确的、不合理的,哪怕是再强烈、再迫切,也不能予以满足。
孩子的思维简单而直接,他们有时并没有感觉到自己的要求是不合理的、过分的,这就需要父母采取正面教育的方式,给孩子把道理讲清楚:这样做不对,为什么不对,怎样做是对的。父母应注意孩子的是非观念正是在学习处理各种具体事情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在这一过程中,父母可以采取转移、冷处理、适当惩罚等办法把难题巧妙化解。
4 怕孩子哭哭啼啼或吵吵闹闹
羽羽本来是个很乖巧的小女孩,成天都是乐呵呵的。最近一段时间,羽羽突然变得特别容易哭,只要遇到不顺心的事,比如想买一条漂亮裙子,爸爸不让她把动画片看完,或者自己不小心摔倒了,她都会大哭大闹。每次,爸爸妈妈都是心软下来,答应羽羽的要求。最近几天,羽羽的哭泣有愈演愈烈的趋势,连她自己做错了事也哭个不停。
为什么羽羽会突然变得爱哭了呢?事情还得从一个星期天说起。羽羽同妈妈一起逛街时,看到了一个很可爱的洋娃娃,可是妈妈不同意买。羽羽哇一声就当街大哭起来,她响亮的哭声引来许多过路人驻足观望和议论。妈妈窘极了,只好匆匆买下了娃娃就往家里赶。
从这以后,羽羽越来越尝到了哭泣的甜头。她发现,只要自己一哭泣,妈妈就招架不住,进而就会满足自己的各种要求。于是,在不知不觉中,羽羽掌握了“眼泪”这个对付父母的好武器。以后,只要父母不能满足她的要求,就会大哭大闹,最终养成了爱哭的坏毛病。
我们经常看到这种场景:在超市买东西时,孩子想买一个玩具没得到满足,于是他就大哭大闹,甚至坐在地上不起来了。开始时,父母不予理会,等到哭声愈来愈大时,就会给孩子一记耳光,并大声呵斥。紧接着,周围越来越多的人投来目光,父母开始感到尴尬,于是就不得不顺从了孩子。于是孩子就在这种情况下懂得了一个“战胜”父母的“秘诀”——哭闹。
下次,当他有要求时,他就会使出这个杀手锏,而父母则陷入一个恶性循环之中。这种以哭闹作为武器来“要挟”父母的“战争”就像阶梯似的逐步升级。
孩子的要求很多,如果家长受制于孩子的哭闹,一味地去满足他、哄他,这样的孩子在长大以后往往会以自我为中心,目无他人,做事情不专一,必然养成不珍惜事物、讲究物质享受、浪费金钱的不良性格,并且没有忍耐和吃苦的精神。
小敏今年5岁,和幼儿园里的其他小朋友相比,她要脆弱很多。班上评选小红花,只有5个孩子被评上,其他25个没被评上的小孩只有小敏一个人哭了;早上玩玩具,小敏想去拿小熊,浩浩却先拿走了小熊,她也哭了;午餐有小敏喜欢吃的鱼丸,这时调皮的鹏鹏抢了她的一个鱼丸,她不敢抢回来又哭了……
就是这些小事,让老师觉得小敏的性格有些软弱,别的小孩都不放在心上的事情,小敏却特别在乎。
原来在家里小敏一直深受父母宠爱,每次她遇到什么事情,只要一哭,父母准会帮她完成。渐渐的,小敏也就有了这个习惯,遇到事情就哭,让爸爸妈妈来帮忙解决。因此到现在小敏还不会自己穿衣服,不肯一个人睡觉,不敢和别的小朋友玩耍……而其他同龄的小孩子都做得到。
要使孩子改掉爱哭的坏毛病,父母就不应该被孩子的哭泣所迷惑。家长要善于识破孩子的伎俩,不被孩子的眼泪所蒙蔽,更不要由于孩子的眼泪而改变自己原来的决定。因为这样做不但会给孩子造成父母言而无信、出尔反尔的不良印象,影响自己在孩子心目中的威信,同时也使孩子的哭泣得到回报,间接鼓励了他们的哭泣行为。父母要记住,坚持原则,绝不心软,就是一种对孩子把“哭泣”当武器的行为最有效的打击。
此外,当孩子哭泣时,父母不需要去安慰他们、劝阻他们,而是要有意识地忽略他们、冷淡他们,让孩子知道,眼泪并不能解决问题,眼泪改变不了什么。或者,当时就直接向孩子明确指出,哭是没有用的,让孩子主动放弃哭这一武器。这样几次之后,当孩子发现哭泣的眼泪的确不能解决任何问题时,他们就会自然而然地不再用眼泪做武器了。
5 对孩子的安全过分担忧
李女士清楚地记得,一天早上,刚上初中的儿子突然宣布要骑自行车上学。他的理由是,骑车省时又方便。
事实上,李女士的家离学校只有短短的一公里路。自然,骑车要比家长送方便多了。但是,一向小心谨慎的李女士听到孩子的话的第一反应是,马路车辆飞快,又没有自行车道,于是坚决不同意:“你一个13岁的小孩子,骑车多么危险!”
“危险!我当然会小心,我又不是3岁小孩。”儿子理直气壮地说。
不管孩子怎么请求,李女士都没有答应让儿子骑车上学。如今三年时间过去了,别的同学都已经学会了骑车上学,而李女士的儿子仍然由李女士每天负责接送。
灾难和危险给孩子带来的残疾和伤亡对家庭的打击是不可言喻的,孩子不具备完全独立的能力,父母要培养孩子的安全意识,让孩子把安全放在任何事情的首位。这种思想是对的,但若为了避免危险,对孩子的安全过分担忧,禁止孩子面对困难和危险,那这样做就会害了孩子。
因为父母如果只考虑孩子的“安全”,孩子就不会更早地自立,就不能具有自己处理事务的能力。例如,在观察孩子起立行走阶段,孩子开始时会摔跟头,但是经过几次吃过苦头之后,孩子便会不知不觉地掌握了平衡,从而可以一个人行走。如果父母抢先行动,孩子刚摔倒马上扶起来,反复这样做,不仅孩子需要花费很长时间才能学会走路,而且稍微长大后如果摔倒了,他们也会不想自己爬起来,磨磨蹭蹭地等着比人来帮忙。
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必须要经历一些磨难,这是一种规律。“酸甜苦辣都是营养,生活百味都要体验。”如果家长把磨难和体验全部省略了,一切都替孩子包办,看上去孩子是顺利了,是舒适了,结果却使他软弱而闭塞,胆怯而无能。
洪颜一直是在爸爸妈妈的细心呵护下长大的。平时不管做什么事情,爸爸妈妈都会把一切给洪颜准备得妥妥当当的。但是随着年龄的增大,洪颜对这一点越来越反感,她觉得自己要独立。
洪颜决定先从上学这件事情开始独立起来。以前洪颜上学,总是爷爷接送她,但是现在她马上就要升小学四年级了,从家到学校的路她已经很熟悉,她想自己一个人去上学,而不想让爷爷接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