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109900000020

第20章 无中生有——司各勃洛9少年案(6)

记者们一字不差地记下这些话,第二天就配上大标题,发表在亚拉巴马的报纸上。不难想象,全南方的人民都被这位“败在他们手下的纽约律师”激怒了。《蒙哥马利广告报》主编格罗威·豪尔马上撰文反击,称“沙缪尔·列波维奇跑来亚拉巴马,其趾高气扬,妄自尊大,引起了法庭中每一个人的反感,包括12名陪审员。可怜的海武德·派特森,他请来了一个多么蹩脚的律师!”

而且,沙缪尔·列波维奇还有8位委托人在等待着审判,他就敢说那些话,就敢那么不顾后果?通常在一场庭审中,律师想巴结陪审团还来不及呢。

事实上,不管沙缪尔·列波维奇曾经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德卡特审判”将他彻底地改变了。或者说,经历了这次“灾难性”的审判后,沙缪尔已经不再是过去的沙缪尔。因为在德卡特的法庭上受到审判的,不光是海武德·派特森这个“黑鬼”,也有他,沙缪尔·列波维奇这个“犹太佬”。

沙缪尔一改他以往的风范,一改律师所特有的审时度势,谨言慎行,开始频频参加共产党组织的各种相关活动,在集会上和电视电台上发表演说,为9少年的命运四处奔走,大声疾呼:“我在此谨向你们,纽约的市民们保证,我将在上帝的帮助下,为9少年恢复自由、重新与他们的父母亲人团聚,而战斗到我的最后一滴血。”“这9个孩子,就算是我的了。无论本案将在法庭上成功或失败,我都会把他们拯救出来。”如有必要,“我将毫不犹豫地变卖我的房产家业”。

在4月16日,星期日举行的群众集会上,参加者包括当时的纽约市市长约翰·P·奥勃莱恩等政界领袖。

4月18日,詹姆士·霍顿法官宣布,鉴于全国各地群情激愤,亚拉巴马亦一触即发,对其余8名“司各勃洛少年”的审判延期,“等到当地民众的情绪比较稳定之后”再举行。

沙缪尔·列波维奇马上利用这段空隙,以最快的速度整理出“德卡特审判”的上诉材料,请求霍顿法官否定对海武德·派特森的“有罪”裁决和死刑判决,批准新的复审——第三次审判。但是说实话,他和一年多前ILD律师们对“司各勃洛审判”的上诉一样,对地方法院根本不抱任何希望,只权且将此当作最后上达联邦最高法院的一道必经手续。

本来,詹姆士·霍顿法官在宣布审判延期后即离开德卡特,退居他在乡间的种植园,准备安安静静地休一段长假。沙缪尔·列波维奇的上诉状触发了他对本案心存已久的诸般疑点,包括他和马文·林奇博士那次私下会晤中谈到的问题。霍顿法官遂调来“德卡特审判”的全部法庭记录,逐字审阅。

法官此举在他的私人圈子内引起了不少朋友的关切和不安。一位专程到种植园造访的朋友语重心长地对他说:“如果你真的在做我们认为你正在做的事,请立即停止,否则,你将会毁掉自己的政治前程,具体地说,你将在明年的连任竞选中落选……因为南方应该是一个整体,不允许发出异己的声音。”事实上,由于詹姆士·霍顿法官在“德卡特审判”中所表现出的“公正形象”,蒙哥马利已经有人在考虑提名詹姆士·霍顿为州最高法院法官候选人。

霍顿法官反问:“我的政治前程和连任竞选与这桩案子有什么关系?”

朋友不愧是朋友,说:“我在来这儿之前就告诉了他们,你一准儿会这么说。”

6月22日,星期四,预定双方律师就上诉状进行法庭辩论的日子。公诉方到庭的照例是州检察长托马斯·纳特带着他的副手们,被告方的首席沙缪尔·列波维奇因为“不愿意浪费时间走过场”,只派来了乔治·契里和另一位ILD律师奥斯蒙·福林克尔。

令双方律师吃惊的是,法官詹姆士·霍顿并没有打算按原计划听证。他往法官席一坐,连句开场白也没有,便照着手中的一厚沓稿子念道:

社会秩序建立于法律之上,而法律的尊严又是建立于它的公正和完整之上……‘执法不公’的受害者终究有死去的一天,那一天,他的痛苦便一劳永逸地结束了……但遗憾和教训却永久地留在了历史上。纵观世界司法史,执法不公者无一不受到惩处,而且这种惩处还将会延续到他们的子孙,甚至千秋万代。

不少关于“司各勃洛9少年案”的书都将霍顿法官的这段话放在了结尾处,以示其画龙点睛之功效。稿子写得很文言,用的都是19世纪初的法学词句。霍顿法官在文中列举了历史上著名的“被愤怒、偏见或激情左右的陪审团裁决”的例子,过了大约十分钟,才终于点到了正题:

我们是否有足够可信的证据支持本案的陪审团裁决?

詹姆士·霍顿法官指出的疑点包括:

——维多莉娅称,殴斗开始时,车厢里坐了7个白人小伙子。这7个小伙子中为何竟无一人出面佐证维多莉娅的指控?唯一出庭的莱斯特·卡德是为被告方作证。

——从案情分析,强奸者不可能脱掉衣裤,规规矩矩地性交,所以他们的衣裤上理应有精液的痕迹。依照维多莉娅的原话,轮奸直到“火车进入平特罗克站方才停止”,但10分钟内,逮捕9少年的警察和民团均未在他们身上发现潮湿之处。

——一般来讲,强奸应是一桩“秘密”罪行。或者说,强奸都是在暗处或私底下进行。但1931年3月25日那天,晴空万里,阳光明媚,且案发时间正值中午,可以说是“光天化日”。作为案发现场的无顶盖货车厢中,煤块一直堆到了离车厢最高处仅差18英寸(不足半米)的地方。按照维多莉娅的叙述,轮奸在列车离开史蒂汶生站不久发生,所以轮奸的过程中,列车应该依次经过了法克勒、好莱坞、司各勃洛、拉肯维尔、林罗克和乌德维尔等大小六座乡镇,居然就没有人发现?

—— “非常幸运地”,列车驶入平特罗克站,强奸犯们马上停止犯罪活动,穿好衣服。两名被害者也有充分的时间将自己收拾得看不出一点儿破绽,这可能吗?

——列车车速缓慢,可任由小伙子们攀上爬下。为什么众“案犯”犯下此等死罪后,竟无一人跳车逃跑?

——公诉方既然坚持否认莱斯特·卡德证词中维多莉娅和杰克·泰勒在3月23日晚上和3月24日早晨交媾之事,为何不传唤杰克·泰勒出庭?

——为什么公诉方没有传唤所谓的小客栈老板娘“卡莉·布罗契夫人”出庭?

——公诉方的整个案子仅只建立在维多莉娅的证词上,但该“明星证人”在交叉取证时拒绝回答被告方律师的若干关键性问题,为什么?

詹姆士·霍顿法官的结论:

她(指维多莉娅·普瑞斯——笔者注)的证词或与本案的其它证据不符,或根本无法以常识解释……本庭有理由相信,她在法庭上故意就本案的各个方面提供了伪证。

霍顿法官那天的最后几句话是:

本庭宣布,批准被告方就“德卡特审判”提交的上诉书。同时宣布,陪审团关于本案的裁决及死刑判决无效,并在此下令给予被告人第三次审判。

这也是詹姆士·霍顿以法官的身份论及“司各勃洛9少年案”的最后几句话。

三审的日期定在1933年11月。这一次,首席公诉人托马斯·纳特的主要精力并没有花在准备案子上,他动用了他的全部权力,全部关系,不遗余力地只想在开庭前做成一件事——弹劾詹姆士·霍顿法官。

10月20日下午,ILD接到的消息说,有关当局已经调换了本案的法庭,“司各勃洛9少年案”的第三次审判将由威廉·卡拉翰法官主持。

然而,在当时的北方,以及后来的史书中,詹姆士·霍顿法官与沙缪尔·列波维奇齐名,被誉为本案的第二位“英雄似”人物。著名法学界人士克里思·杜斯评论说:“他具有惊人的勇气,敢于逆潮流而行,逆自己曾经是其中部分的体制而行,敢于挺身而出,对周围的大多数人说:‘不!’”

对于州检察长托马斯·纳特,能有卡拉翰法官坐镇法庭真乃天遂人意。

70多岁的威廉·卡拉翰年轻时不曾上过正经大学,基本是靠“自学成才”考取了律师资格。在此之前,卡拉翰法官曾告诉过他的朋友们,这宗“司各勃洛案”审得太拖沓,不应该让那么多的记者旁听,更没有必要派国民卫队“保护那帮黑鬼和他们的律师”。

果然,1933年11月20日,“司各勃洛9少年案”三审开庭时,人们发现,摄影记者被一概排斥在法庭的大门之外,而且维持秩序担任警戒者已统统换成了当地的民团。

第一周是关于被告方的两项动议,异地审判和让黑人加入陪审团,均被法官驳回。为了叙述上的方便,笔者将在本文稍后交代其中的第二项动议。

11月27日,星期一,审判照例从海武德·派特森开始。

开庭仅仅几个小时,就有不少记者注意到,威廉·卡拉翰法官“实际上扮演着另一名公诉人的角色”。他曾夸下海口,说他可以在三天内审完全部9名被告,具体的方法,就是“截短律师们的发言和取证”。不过,据海武德·派特森的观察,法官“允许公诉方的人爱讲多久就讲多久,爱说什么就说什么,但轮到沙缪尔·列波维奇和ILD的律师们发言时,他几乎每一分钟都在打断他们。有时候,他甚至会代替公诉方提出抗议。”

比如,在对维多莉娅·普瑞斯交叉取证时:

沙缪尔·列波维奇:离开亨茨维尔的前一天晚上,你是否与任何人发生过性关系?

公诉人托马斯·纳特:我们抗议……

威廉·卡拉翰法官:你坐下,我会处理的。(转向证人)你不必回答这个问题。

沙缪尔·列波维奇:法官大人,请允许我解释我为什么问这个问题。

威廉·卡拉翰法官:不必,先生,我想我知道为什么。

沙缪尔·列波维奇:普瑞斯太太,谁跟你一起从查丹努加返回亨茨维尔?

威廉·卡拉翰法官:对不起,我不能将法庭的时间浪费在这种枝节问题上。请问下一个。

…………

沙缪尔·列波维奇:普瑞斯太太,是他们撕去了你的衣服,还是你自己脱掉的?

威廉·卡拉翰法官:请对这位女士放尊重点!

…………

威廉·卡拉翰法官:她已经回答了这个问题。

…………

威廉·卡拉翰法官:不必再问这方面的问题,我已经听得够多了。

茹碧·贝茨没有出庭。她在给朋友的信中写道:“自从夏天的审判结束后回到纽约,我每天都会收到南方来信……他们骂我是‘黑鬼的情人’,说我也应该被一起吊死。”

卡拉翰法官虽然没能用三天审完整个案子,却是在三天之内就给了海武德·派特森第三个死刑判决。

消息传回北方,激起了新一轮的示威浪潮,而且这一次,有更多的白人加入到游行队伍中。

“‘司各勃洛案’在美国民众中引发了一场新的运动。”《司各勃洛故事》的作者简蒙斯·顾德曼如是说,“自废除黑奴制度以来第一次,也是美国历史上第一次,黑人和白人为着同一个目标,肩并肩地走在一起……从南北战争到20世纪30年代,美利坚大地上有过不止一次争取平等的运动,但那基本上都只是黑人的运动……‘司各勃洛案’将黑人和白人结为了一个整体。”

共产党不失时机地提出新的口号:“黑人白人,团结战斗!”不到24小时,这两句在英文中很押韵的顺口溜(Black and white,united and fight!)就从东海岸传到了西海岸,出现在所有集会游行的标示牌上。海武德的母亲简妮·派特森,一位几乎足不出户的黑人妇女,被请到华盛顿特区,走在“白宫示威”的最前列。示威的浪潮冲出美国国门,冲过大西洋,一直蔓延到欧洲的苏联、德国和西班牙。

而美国的南方,却是应了中国一句古话,叫做“道高一尺,魔高一丈”。面对来自全国的声讨,南方人在他们的报纸上“庄重地”宣告:“亚拉巴马是吓不倒的!”“我们从来没有在任何一场战争中退却……压力愈大,我们斗志愈旺。”

不少文字直接指向沙缪尔·列波维奇:“谁需要一个外人来干涉我们的内务?!”

又过了三天,第二个陪审团作出了对克拉伦茨·诺里斯的死刑判决。

12月5日,星期二,查理·魏摩思审判开庭之前,沙缪尔·列波维奇请求将其余庭审延期,获法官批准。但是说实话,他已经对这个案子失去了信心。

9少年也对他们的案子失去了信心。在凯尔拜州立监狱的死囚牢里,尽管有世界各地通过美国共产党源源不断送进来的食品、衣物、药品、甚至娱乐品如吉他、游戏等等,这些在本案中遭受到了最多的痛苦和凌辱,又毫无“英雄行为”可言的主人公们开始自暴自弃。他们情绪低落,脾气火爆,或相互打骂,或与牢吏或其他犯人发生冲突。

海武德·派特森和克拉伦茨·诺里斯整日以赌博消遣,积怨甚重。某日,克拉伦茨拔下牢门上的铁杆戳伤了海武德。

奥兹·鲍维尔怀揣自制利器,伺机划破一欺负过他的狱警的脖子,被另一狱警一枪打中头部,造成严重脑震荡,从此半残。

当然,更多的折磨是来自监狱方面。查理·魏摩思因被发现阅读一份共产党刊物,被看守拖出去打了个半死。

最让少年们无法忍受的是,他们的死囚牢和电椅行刑室只隔着一道薄薄的门板。克拉伦茨·诺里斯后来在他的自传中说:“死刑都是在半夜12点执行……我睁着眼睛躺在床上,能清清楚楚地听见犯人们临终前的最后一句话……电闸被沉重地拉上,然后,牢房里灯光一暗……每一次,都仿佛是我自己坐在电椅上。我能切切实实地感觉到手脚被捆缚,天灵盖上的头发被剃光……随着合闸时的一声闷响,电流通过我的全身……就这样,我死过了几百回……

“没有明天,没有未来,没有希望,甚至没有欲念……一句话,我们只剩下了一副活人的皮囊,里面早已经死亡,空洞。我们是9具真正意义上的‘行尸走肉’。”

纽约,沙缪尔·列波维奇和ILD的律师们继续着“海武德·派特森案”和“克拉伦茨·诺里斯案”的上诉。这一次,沙缪尔撇开了所有的枝节问题,包括威廉·卡拉翰法官在法庭上对他本人那些带污辱性的言辞,只在上诉状中着墨于本案迄今为止的所有陪审团皆无黑人这一事实,即第三轮审判开始时,被告方向德卡特法庭提交的第二项动议。

三审之前,沙缪尔·列波维奇作过十分细致的研究,包括宪法的相应条文,以及1932年初,ILD向联邦最高法院上诉书的有关章节。事实上,仅仅证明在某个案子、或几次庭审中,没有黑人进入陪审团是远远不够的,因为陪审团人选是从当地注册居民里随机抽调,并且候选人中的绝大部分将被淘汰。倘若被告方真想赢得联邦最高法院的裁决,就必须证明该地区若干年来“系统地”将黑人公民排斥于陪审团之外。

沙缪尔·列波维奇向德卡特所在的摩根地区“陪审团委员会”调来了该地区自1921年以来的全部陪审团候选人名单,共长达数百页,又在三审开庭的第一周传唤地区“陪审团委员会”主席J·E·穆迪到庭,请他当庭宣读十余年的候选人名单以及各人的种族。穆迪主席念了四个多小时,直念得法庭中人昏昏欲睡。突然,名单上“跳出一个黑人,众人皆为之一振,肃静的法庭中马上就听得记者们的笔尖在纸上划出的刷刷声”。

出乎双方律师们的意料,穆迪竟念出了不下十名黑人。那天休庭后,沙缪尔·列波维奇马上请来笔迹鉴定专家约翰·哈丁,才发现,黑人的名字都只出现在那几页名单的最后,有的连墨水都不一样,显然是后来加进去的。

同类推荐
  • 少年维特的烦恼

    少年维特的烦恼

    本书是歌德早期最重要的著作,一出版即风靡欧洲,掀起“维特热”。年轻的维特来到一个民风淳朴的小镇。他对少女绿蒂一见倾心;绿蒂也喜欢他,但她已与维特的好友订婚。维特陷入尴尬和痛苦,他离开此地,希望在事业上有所成就,以便得到解脱。而鄙陋的环境、压抑个性的现存秩序,使他无法忍受。他遂以死殉情。
  • 福尔摩斯探案全集4

    福尔摩斯探案全集4

    《福尔摩斯探案全集》是英国作家阿瑟·柯南道尔创作的一部长篇侦探小说,主角名为夏洛克·福尔摩斯(SherlockHolmes,又译作歇洛克·福尔摩斯),共有4部长篇及56个短篇。第一部长篇《血字的研究》完成于1896年,隔年与其它作品合集出版于《比顿圣诞年刊》。被多次改编为电影与电视剧。
  • 迎风

    迎风

    《蕴藏阳光的土地(共2部)》描绘了四十年前复转官兵沿着洪荒古道进入北大荒开发建设以及后来者前赴后继的壮举,塑造了贾述生、高大喜、姜苗苗等三代富有浪漫主义人生理想和英雄主义人生情怀的特定自然条件与特定历史背景下的北大荒人物形象。
  • 黄泉阴镖

    黄泉阴镖

    你知道鬼节烧去的祭物去哪了吗?我们所认知的这些冥物,又真的能在阴曹地府流通吗?刀口舔血,苍莽一生!我受生人之托,为亡人走镖!
  • 人生的枷锁(毛姆长篇作品精选)

    人生的枷锁(毛姆长篇作品精选)

    主人公菲利普出身于上层社会,却自幼父母双亡,而且先天残疾,在备受冷遇的寄居生活中度过了童年。步入社会后,他饱尝世态炎凉。在坎坷的人生道路与纷扰的生活激流中,他摒弃不切实际的梦想,努力挣脱精神的桎梏,不断地追寻人生的真谛。《人生的枷锁》是毛姆出版于1915年的长篇代表作,取材于作者早年的真实生活经历,具有明显的自传色彩。小说出版后,受到美国作家西奥多·德莱塞的推崇,以至在英美乃至世界范围内流行,而毛姆本人也将此书视为“一部不朽的小说”。
热门推荐
  • 神魔灵传

    神魔灵传

    这是另一个世界,天地间有一种叫做灵力的力量,人们将它们引入体内方可开始修炼。天地之大总有一些天之骄子修炼到登峰造极的地步,那是举手投足间即可毁天灭地!!!
  • 至死不休

    至死不休

    这是一个隐藏于未知时空中的所在,没有历史,没有由来。有的仅仅是不断穿梭于各个神话世界与传说之中的冒险与不断死亡又不断加入轮回的历练者。胜者生,在追逐霸者之路上变得更加强大;败者死,于无人问津之中化为一杯黄土,被遗忘在某个世界的某个无名角落。这便是此间之规则,如此简单,如此暴力。
  • 家有暴妃

    家有暴妃

    所谓强龙不压地头蛇。到了她的地盘,都是她说了算。看你长得人模人样,就收了你当压寨夫君吧。什么?不干?本姑娘都不嫌弃你,你还敢拒绝。来人,扛走。成亲,上床——他是逍遥王,是她的夫君,喜欢她放肆飞扬放浪不羁的豪迈,为了她,文弱的逍遥王将自己隐藏的一面暴露出来,对她不离不弃……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祭于时

    祭于时

    前世,他和她只是一件没有感情的神器。一个名时,一个名祭。主人总会让他们相处,希望可以生出人性。看多了灾难,他们有了感情。祭喜欢时,为了不再让主人利用时,祭决定带她离开……今生,时也不再是时,祭也不是曾经的祭。一个沦为凡人,一个成了众人惧怕的邪神。“时,我会再次找到你的。”祭抱着她的遗体,在那片时最喜欢的紫色花海安葬了她。修改命薄,他以青梅竹马的身份守在她身边。即使时失去了前世的记忆,他也愿意等她回来……
  • 重生之悍妇世子妃

    重生之悍妇世子妃

    端庄淑仪的名门闺秀变成彪悍世子妃,武艺超群王府公子变成文弱世子爷。陌生的环境,陌生的人事,让两人疲于应付。而明里的仇人,暗中的阴谋,更让两人防不胜防。以为已经得报大仇从此高枕无忧,却不料剥丝抽茧后,所有一切都不是他们想象的那样简单。(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永别了外婆

    永别了外婆

    一个大字不识的乡下姑娘,为追随外公,带着个孩子,横渡长江,步行千里,来到外公身边。与外公一起,经历了风风雨雨。虽坎坷,却也儿孙满堂,含笑逝去。
  • 综漫之身份百变

    综漫之身份百变

    萧尘的身份不一般,她是二次元秩序者,带着弟弟去参观,结果被同样身为秩序者的弟弟坑了一把,于是走上了找寻回家一定要打弟弟屁够的不归路
  • 异界林君

    异界林君

    21世纪刺客榜排名第一的林晨,买零食回家的路上捡到一个带有红色神秘符文的奇怪石头,莫名其妙被传送到了异世界,请看林晨如何带着超高的身手,在异世界叱咤风云。
  • 灵天风云九重天

    灵天风云九重天

    地,有三界地;天,有九重天灵天九帝之一七王子朽炎被逐出灵天界,来到未知的天地待重回灵天,傲笑九重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