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求孩子对别人讲礼貌语言
生活中,很多父母都要求孩子对人要讲礼貌,却忽略了自身应该对孩子也要讲礼貌这一重要行为,因为他们以为子女为自己付出是天经地义的,不需要表示感谢。其实,这种想法是错误的,因为身教重于言教,只要自己做到了,即使一句话也不说,自己良好的品行也会影响孩子。
假如您希望自己的孩子有礼貌,您先要对孩子有礼貌。
因为孩子生来就具有模仿周围人言行的能力,因此教导他们有礼貌,最好的方法就是父母在日常生活中以身作则。
星期六,张大年在自家院子里除草。15岁的儿子张进见后,关掉电视,来到院子里帮助父亲。由于是夏天,阳光火辣辣地照在大地上,一会儿,张进的脸就被晒得通红,而且左手被月季花的刺扎出了血,但张进毫不在意,仍然认真地帮助父亲拔除杂草。
张大年见状,虽然心里很高兴,但他什么也没对张进表示。张进的妈妈见儿子在院子里被晒得满脸通红,便拿了一顶太阳帽出来,并替张进戴在头上。
“张进,你妈给你送太阳帽,还亲自替你戴上,你怎么连一声‘谢谢’都不知道说呢?”张大年转过身来教训张进说。
“爸爸,您总是一再要求我对别人讲礼貌,要说‘谢谢’,可是我在太阳底下帮您拔草已有两个小时了,你除了抱怨我干得不够好之外,对我说过一个‘谢’字没有?”
“你……”张大年夫妻怔住在那里。
事实上,生活中诸如张大年这样的父母大有人在,他们一边要求孩子如何如何,一边自己却不停地去违反那些原则,这样在孩子面前怎么能有说服力呢?
下面这些礼貌用语是父母应该教会子女在生活中常用的:
“请!”
“谢谢!”
“很高兴见到你!”
“对不起,请你谅解!”
以上四个简短的句子将帮助你的孩子充满自信地面对陌生人,以及在公众场合赢得他人的喜爱。当你的孩子长大成人,面对亲朋好友或同事时,礼貌将掩盖他自身的很多不足;礼貌将使他获得好人缘;礼貌将使他在人群中显得卓尔不群;礼貌将使他能更快、更好地获取他想得到的一切。
“我非常重视你,就如同我重视超市那位导购员一样,她告诉我在哪一个货架上可以找到清洁剂,而我也向她道了谢。”
“我希望你和周围的人都能和睦相处,并且尊重他们。”
“上下电梯时,你应该对开电梯的师傅表示谢意。
碰到打扫卫生的阿姨时,你应该向她露出微笑。”
“公交车上,有人扶了你一把时,应向他表示真诚的谢意。”
在公共场合要保持整洁
成年人在出入公众场合时,很多人都特别注重自己的仪表,男士喜欢西装革履,显得风度翩翩,俊逸潇洒;女士则喜欢穿着最时髦的套装,尽量让自己显得高雅而又有丰韵。但是,这些父母虽然特别注意自身的仪表,保持自身的整洁,却常常忘了用相同的标准去要求子女。因此,很多孩子出现在公众场合时,衬衣领子污黑,运动鞋上沾满泥点,衣服皱皱巴巴,污迹斑斑,头发蓬乱,指甲里满是污垢。不管是大人还是孩子,这个样子出现在公共场合是不合时宜的,是缺乏修养的表现,会失去自身的尊严。
没有人对浑身不清洁的人产生好感。不整洁的人是不受欢迎的,而整洁的穿着则会给人一种信赖感。自尊、自信是人的内在精神,但同样不能忽略对外表的修饰。一个不修边幅、肮脏邋遢之人,绝不会是一个自尊、自信的人。
当童威从学校打完篮球,穿着被汗水浸湿的运动衫赶到酒店去参加姥姥的70岁生日宴会时,很多客人都皱起了眉头。
“你怎么不回家洗个澡,换一身干净衣服再来呢?你看看,你的衣服和鞋子都脏成什么样了?”舅舅见了,把他拉到一边,小声责备道。
“我妈妈没说要换衣服这件事呀?早上去学校时,她只告诉我,今天姥姥70岁的生日在这家酒店举行,让我放学后赶过来;再说,我经常是打完篮球后直接去其他地方,我妈妈从来没有教过,要先换了衣服再出门。”
童威的一番话,坐在旁边的妈妈也听到了,她开始在心里反省自己。童威之所以穿着脏兮兮的衣服、满身汗水地跑进大酒店参加宴会,从而引起一些客人的不快,自己的确有责任。假如自己平时多教他一些社交礼仪,教导他在公众场合要保持整洁,那么今天就不会当众出丑了。
幸运的是童威的妈妈通过这件事能进行自我反省,并认识到自己在教育孩子上的失误,这样童威今后就不会在公众场合因衣着不整洁而得不到应有的尊重了。
教导孩子衣着穿戴要整洁,这样孩子就容易让人接受;
保持一个良好的形象是为了别人,更重要的也是为了自己,使自己觉得处于最佳状态。这样,无论走到哪里或做什么,都会更加有信心。
告诉孩子头发要清洁、梳理整齐,发型不要太前卫,要适时理发。
衣服要清洁、得体。
鞋子应保持干净,不能沾满灰尘或油污。
指甲要常修剪,女孩子不应该把指甲染成五颜六色。
言行举止要得体
在一定程度上,外表的严肃与行为的庄重会带来尊严,因为这样才能形成最有价值的、最高尚的、最值得尊敬的品性。一个人如果在公众场合常开一些低级、粗俗的玩笑,或是向某人表现出不得体的亲昵,都会使别人对他的才能、知识、品德表示轻视。而这样的人肯定不会是一个受人尊敬的人。任何个人在群体中,如果人们关注他不是因为他的美德或得体的举止,那么他自身的才能是无法得到尊重的,只会被人嘲笑,甚至是唾弃。因此,一个人只有言行举止得体,才能赢得他人的尊重。
孩子正处在一个快速成长的阶段,他们还不是很明白什么样的言行举止才是得体的,什么样的言行举止应该禁止,这就需要父母对他们加以正确的引导。当孩子表现出某些不得体的言行举止时,要加以制止并帮助其改正,切忌无动于衷或认为孩子长大成人后会自动改掉。要知道习惯是从小养成的,只有从小就教育他保持得体的言行举止,他们长大成人后,才会懂得在什么场合要保持举止的尊严,什么场合下应该让自己轻松、愉快。
有一次,丰子恺先生在饭馆里请一位客人吃饭,并且把自己的几个十来岁的孩子都带了去。
刚吃完饭,就有一个孩子对丰子恺先生提出自己要先回家。丰子恺先生马上悄悄地制止了孩子。
回到家里后,丰子恺先生对孩子们说:“我们家请客,你们也是主人。主人比客人先走,那是对客人的不敬。”孩子们听了丰子恺先生的话,都觉得父亲说得有道理。在以后的请客吃饭中,孩子们个个都很注意自己的言行,并因此而受到了客人的夸奖。
可见,如果父母在日常生活中注意教育孩子保持得体的言行,孩子就会朝着好的方向发展。然而遗憾的是,很多父母往往都疏忽了这一点,他们任由孩子在公众场合打闹,即使是影响别人也不知道加以制止。
笔者就曾经亲身经历过这样一件事:在朋友的婚礼宴会上,一友人带着7岁的女儿也参加了。这位小公主不但独自一人占了一个席位,而且只要服务员每上一道菜,她便喊道:“我先吃,谁也别动。”然后径直地把桌上转盘中的菜转到自己的面前。如果喜欢吃,便一下扒拉一半进自己的碟子里;如果不喜欢吃,便马上把嘴里的菜吐到餐桌上,并嚷道:“呸,难吃死了。”客人们见此都宽容地一笑,因为小孩子嘛,没有人和她计较。
而那位孩子的母亲呢,除了大口往自己的嘴里夹菜外,对女儿不妥当言行竟然视而不见,没有表示出丝毫的不满,更不用说加以阻拦了。
突然,小女孩大哭起来,并不停地用筷子敲击桌面,边哭边说:“你们都是大坏蛋,谁让你们吃光了我喜欢的‘甜心玉米粒’?那是我准备带回家的!”
“小祖宗,别闹了。下次妈妈给你买一份,你一个人吃,谁也不许动筷子,行吗?”那位妈妈终于出面阻止女儿了。可她话一出口,包括笔者在内,所有的人都更觉得尴尬,都为自己吃了“甜心玉米粒”而不好意思。
我们可以想象,假如这个小女孩的父母仍然不重视对孩子言行举止的教育,而任由她发展下去,孩子长大成人后,她能不能成为一名优秀的、品德高尚的人,还很难肯定。
其实,孩子并不知道自己的言行有什么不对,因为他们的是非观念还很模糊与淡薄,除了学校的教育外,最主要的就是来自于父母的教育了。因此,父母无论多么宽容自己的孩子,都不能放松对他们的教育。事实上,教育孩子保持得体的言行举止,本身便是一种爱,你认为呢?
告诉孩子在公众场合不要随意哭闹,不要乱扔东西。
培养孩子注重个人礼仪,礼貌待人。如校服要干净、整洁,进出校门要和打扫卫生的阿姨打招呼等。
以身作则,言传不如身教。父母不能只说不做,比如要求孩子对人讲礼貌,自己却因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和别人计较。
净化自己的语言环境,强调“语言美”。
鼓励孩子经常赞美他人
“童言无忌”,说真实、实话是孩子的一大特点,也是我们成年人喜欢和赏识他们的地方,那么在真话、实话的基础上,鼓励孩子多赞美他人,是很有必要的。当你的孩子能够自动、大方地对他人说:“你的球打得棒极了!”
“你的手工制品很漂亮!”或者表示其他欣赏之意时,父母将看到孩子在建立自尊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一般情况下,拥有自尊的孩子,赞美他人的次数可能多过其他行为,因为善于赞美他人的孩子,同时也在内心承认自己“我是有价值的人”。当看到孩子自觉主动地赞美他人,父母应该为他鼓掌,并鼓励他多去赞美别人。
学校要举行一场篮球比赛,身为初三年级篮球队的队长凯利邀请自己的妈妈前去观看,妈妈欣然同意了。
比赛结束时,妈妈对凯利说:“你投篮的动作真漂亮!
你认为这场比赛还有谁表现得很出色?”(在这里,妈妈以赞美凯利为开场白,她希望凯利也能够学会赞美别人。)凯利兴奋地说:“哦,大海投中了一个三分球,当时比分是98:98,是大海灌篮并投中这一球之后,拉开了两队之间的距离,给了我们必胜的信心。妈妈,你也看到了,大海投的那个球,他是在对方三人包抄围攻之下完成的,可他却巧妙地腾空而起,将球准确地砸进了篮框中,那一个灌篮动作太精彩了,像姚明!”
“哦,我也注意到了大海,他投篮的动作的确漂亮!”
妈妈接着说:“下次见到大海的妈妈时,你应该告诉她大海做了一件了不起的事。你可以这样说:我很高兴队里有大海这样的队员,他是一位优秀的灌篮高手。这样对大海的妈妈就意义重大了。”
几天以后,凯利和妈妈在超市碰到大海的妈妈,凯利大声地对她说:“我很高兴大海是我们的队友,他是一位优秀的灌篮高手!”
“哦!谢谢你,凯利,我会告诉大海的。这些话从你的口中说出来特别有意义,因为你是队里面顶尖的球员。”大海的妈妈微笑着说。
后来,每次比赛结束时,凯利总是对大海说:“你投篮的姿势潇洒极了,你带动了全场的气氛。”当然,诸如此类的话,凯利也常对其他队友说。
不过,在此需要提醒父母们注意的是:千万不要承诺孩子如果他赞美别人的话就给予他奖励。换言之,不要对孩子说:“去告诉大海,他的灌篮技术很精彩,我就带你去买新运动鞋。”等等类似的承诺,要让赞美真正发自内心,而不是作为交换的条件。当你的孩子能真诚地、发自内心地赞美他人时,他的自我价值将有增无减,自尊、自信也会得到大幅提升。
鼓励孩子去发现别人的优点,并加以赞美,不要把眼光只盯在他人的缺点上。
教导孩子赞美他人时动机要真诚,程度上要恰当,时间上要及时。
父母希望孩子做到的事,最好要以身作则,这其中就包括赞美。
要以平和的心态面对拒绝
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都会经历过这样的事情:
“走开,没见我在做功课吗?你自己去玩吧!”来自兄弟姐妹们的拒绝;
“我们玩捉迷藏的人数已够了,你走吧!”来自伙伴们的拒绝;
“我正忙着呢,一边去!”来自父母的拒绝;
当孩子面对别人的拒绝时,可能会情绪低落,甚至会产生强烈的自卑感:“他们不理我,不跟我玩,是因为我不如他们;父母不理睬我,是因为他们不爱我。”无论是什么样的想法都会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因此,父母应该教孩子一些面对拒绝的方法,并向他解释为什么别人会拒绝他,以帮助孩子走出情绪的低谷。
下面是两位充满智慧的父母的做法,他们在面对孩子被拒绝时所采取的态度,值得我们所有父母们学习。
故事一
一群小朋友围坐在一起,正在做“丢手绢”的游戏。
小雷见了,走过去正准备在一个小朋友身边坐下时,谁知道那位小朋友大声叫道:“走开,我们没邀请你!”小雷哭着走开了。
妈妈知道这件事后,对小雷说:“小朋友们不让你加入他们的游戏,是因为他们的游戏已经开始了,他们并不是真的不和你玩,而是希望你等他们一下,下一个游戏肯定会让你参加的。可你当时就哭了,这是不对的。
你应该在旁边等一会儿,并且对拒绝你的那位小朋友说:
‘我待会儿再来,可以吗?”’故事二
放学回家的路上,杰杰对俊刚说:“我爸刚为我买了一台电脑,这下学习方便多了,你跟我一起去看看吧,以后你还可以到我家去上网。”
“不就是给你买了一台电脑吗?有什么了不起的,我不去!”俊刚说完,不再理睬杰杰了。
吃晚饭时,杰杰很委屈地把这件事告诉了爸爸,并说了一大堆抱怨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