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宪法以无与伦比的气势,冲破层层阻隔,进而散发着应有的光辉,只是这光辉还是有点暗淡,或许还需要经过时间的打磨,让它的光辉能够如雨后的彩虹一样靓丽多姿,而这时间谁也不能断定到底有多长。在这个国家,有太多的不确定,有太多的矛盾,需要逐渐去完善,而时间便是解决一切矛盾问题的最佳药方,能够抚平一切伤痛。
在宪法序言中的“我们,合众国的人民”,相信现在很多人都愿意理解为“美利坚所有的民众”。但是在那个年代,“我们”其实是排除了一些人的。
理论上是合众国的人民,但在心理上却被排除在外的是妇女。在那个时代,人们认为,妇女的使命应该还是传统意义上的相夫教子,人们还不能接受妇女成为这个国家的公民,也不愿放弃早该放弃的财产,或者说不愿成为放弃其财产的人。
还有千万的奴隶也是被排除在外的,他们只能以期盼的眼神望着那些白种人享有所谓的一切权利,而他们却一无所有,甚至仍然摆脱不了被奴役的境地。当他们抛弃一切甚至生命,只为了最初的那一句“人人生而平等,人人享有同等的权利”,但是期望却变成失望,原来那些人只是狠狠地利用了他们,做的只是表面功夫,实质上他们的地位并没有什么改变。在经过了漫长的岁月以后,遗忘在角落的他们忽然之间被人们想起来,维护了联邦的统一之后,说过的话也成了飘零的落叶,没有溅起一丝的波浪,事成之后仍然将他们丢弃在无人关注的角落,这无疑是一种悲哀。
面对这些,宪法制定者或者说宪法的本意到底是什么?或许是当时的上层人士曲解了事实,或者他们做了他们认为是切合实际的事,却没有理会过是非对错。
不过,这些都掩盖不了宪法本身所展现的风姿,它高举着美丽的旗帜,指引着那些在迷途中过着奢华生活的人,指引着那些踏着漫山遍野的尸体却仍自得其乐于践踏别人尊严的人,并给他们以深刻的警示。
尽管当时的“我们”,没有包括现代意义上的所有公民,但不可否认,这部宪法是美利坚合众国的第一盏灯,给了那些暗淡的奴隶一个希望,不至于使他们生活在一片没有丝毫光亮的明天。尽管在那时看来,这个明天可能是他们走到了生命的尽头也无法看到,但是他们坚信,未来的人们会擦亮明净的眼睛看待一项项不公平的决议,有一天并决心会有所改变。而这个希望,在以后的岁月中的确也慢慢地成为现实,尽管会付出血与泪的代价,但他们还是会毫不迟疑地选择去对抗。
宪法本身就包含了不断修正自己的举措,而这无疑是它在无法预料的未来中还能占有一席之地、不被日益变化的现实淘汰掉的重要法宝。它更像是波涛汹涌的大海中一艘稳健的航船,无论怎样的惊涛骇浪,它自岿然不动。似乎从宪法诞生的那一刻起,便意味着美利坚这个与众不同的国家有了一条拥有无限光明未来的康庄大道。
冥冥之中总有些始料未及的事悄然发生在历史的年轮中,而那颗闪着明星般的亮光,会在历史的长河中演绎怎样的曲折传奇?
历史的进程会加速脚步,美利坚合众国因这部宪法所发生的转折,对其未来的发展又有什么别具一格的含义?一切都还是未知。是在不久的将来得以显现辉煌的成绩,还是会经历种种不同的磨难使新生崛起的美利坚合众国会如山崩那样毫无知觉地倒塌下来,然后才走向辉煌?这一切,仍需我们不断地去探索,还原真实的场景,擦亮眼睛找到细微之处,见证现在看来已是一个庞然大物的美利坚合众国如何在一条看似没有出路的大道上走向最高处。
民主,那一汪泉水
有这样一则故事:
有一天,一个穿着一身半旧不新的便服、戴着一顶破草帽、嘴里哼着小调、骑着一匹瘦马的人来到巴尔的摩市的一家大旅馆,他要求住一晚上。店主见他脏兮兮的,认定他是个寒酸的农民,所以粗暴地将他拒之门外,并告诉他,旅馆里没有可供像他这样穷的农民住宿的房间。
这个人什么也没有说,骑上马就走了。不一会儿,一个绅士模样的人走进旅馆,告诉店主,刚才那个邋遢的农民是当今合众国的总统。店主一听,吓坏了,马上四处寻找。很快,在附近的一家旅店找到了这个人。店主哀求他到自己的旅馆住宿,此人推了推头上的破草帽,慢悠悠地说:
“总统和农夫是一个人,既然没有农夫住的房间,也就不可能有总统住的房间了。”
据说,从那以后,美国旅馆的老板们再也不敢怠慢那些穿着随意、看似寒酸的人了。因为,说不定哪天就会遇上一位贵人。
这就是这位总统毕生所践行的理念——人人生而平等,没有高下之分。
他顶着民主的光环降生到北美这片黑暗的大地,起草《独立宣言》,为美国人民指明战斗的方向;他当选美国第三任总统,为子孙后代开疆扩土,拿下拿破仑时代的路易斯安那;老年时候,他更是壮心未已,投身教育,亲自筹划创建弗吉尼亚大学。
他,就是托马斯·杰斐逊。
1.杰汉之争
现在假设你是一名美国人,给你个选择。
选择一:你将生活在一个物欲横流的金融世界里,里面到处充斥着权谋、等级、利用与被利用。在这样的环境下,你唯一需要的就是拥有足够的抗压能力,然后奋起直上,也融入这样的洪流当中,纸醉金迷。
选择二:你将生活在一个淡泊无功利的农业社会里,每天要做的事就是朝起晚归,躬耕田亩。在这一辈子里,你将不会坐上马车,不会参加上流舞会,你要做的就是逆来顺受。
那么,面对如此截然不同的生活方式,你要选择哪一种呢?
新生的联邦政府在完成建国之后,实际上只是一个“襁褓中的巨人”,百废待兴。最为紧迫的就是如何解决经济发展问题,而在这一问题上,当时就出现了这样的两种选择:农业立国或工业立国。由此也形成了美国史上两大派系:联邦党和民主共和党。他们在这个问题上吵得不可开交。
尼莫·金是一位居住在费城的工商业主,他靠着一家五金商铺经营着自己的小家庭,这些年由于建筑市场上对于钉子、钢管的需求量大大增加,他发了一笔小财。可是现在又有一件事苦恼着他,自己这么多的钱该放在哪儿呢?放家里吧,太过招摇,而且自己居住的小镇盗窃案频频发生;用于投资吧,没人愿意做中间者担保,谁会相信你的信誉呢?何况你还是个商人,俗话说,无商不奸。
在当时之所以会出现如此状况,就是因为整个美利坚民主共和国竟然没有一家银行,而这无论是放在现在或者将来,对于一个国家的发展而言都是致命的。
终于,有一天,一位曾经在独立战争时期作为华盛顿副官、负责解决大陆军给养等问题的男子,走进了白宫。他受命于危难之间,接过了财政部长这个棘手的头衔。他就是亚历山大·汉密尔顿。
如同他的名一样,现在的我们时常开玩笑地抱怨道,压力犹如山一样高大,就叫“亚历山大”,而汉密尔顿在那个国库空虚、外债高达7712万美元的年代,他又何尝不是如此?但是,抱怨只是我们这一代的通常做法,放在他那里,不值一提。他会做的就是不断地思考与实践,把压力一点一点地转化为前进的动力。
在汉密尔顿上任伊始,他为了解决偿还国债问题,提出先由国家收回这些债务,然后由国家分期偿还,办法是建立专门的偿债基金。而为了筹集这些基金,就出现了解决尼莫·金的难题那样的解决方案——兴办国家银行。这样一来,不仅可以解决货币存贷问题,也可以增加流动资本和生产资本,一石二鸟。
1790年12月13日,汉密尔顿在这一天内相继提出两份报告:一是《关于国家银行的报告》,一是《关于公共信用的第二份报告》,前者在于建立一种由国家控制的金融体制,后者在于企图建立一种正常的税收制度。第一项报告在联邦党人同意10年后把首都迁到波托马克河畔后得到通过;而第二项报告却不是那么容易通过了,因为半路杀出了个程咬金。
“美国宪法之父”麦迪逊和民主共和党创始人杰斐逊认为汉密尔顿提出的法案存在“违宪”问题。为此,杰斐逊在1791年2月15日向总统提出书面意见,认为宪法有关国会权力的条文并没有组建银行的内容,因而主张对宪法作“严格解释”;而相反,汉密尔顿则在给总统的书面意见中,提出应对宪法的条文作“宽泛解释”。这难坏了华盛顿总统,鱼与熊掌难以兼得,怎么办呢?
春寒料峭,冬天即将过去,在这个季节里,华盛顿的第五大道上发生了太多的大事。如今尘埃落定,人们每天都带着快乐的笑容,顶着暴风雪蜂拥而至证券交易所,寒冷与饥饿对于他们而言好像永远都不如风险、暴利来得更为刺激。然而在对于这件事的态度上,他们表现出的却是那么异常的冷静,甚至没有一丝冲动的意味流出。也许是因为这件事与他们的日常生活毫无关联,也许是因为这件事对于他们没有任何新鲜感,毕竟他们也经历过这样的革命,反正,他们现在表现得无动于衷。只有杰斐逊在这个问题上满怀激情地说道:“全世界的自由取决于这场斗争的结果,我宁愿看到半个世界遭到破坏,也不愿意看到它的失败。”
最后,华盛顿还是听从了汉密尔顿的意见,签署了此项法案,国家决定要走工业化之路。但也因此埋下了在宪法解释上宽、严之争的种子。
1791年2月,美利坚第一合众国银行正式建立。自此,一个以国家银行为主干,包括商业银行、证券市场、保险公司在内的金融体系逐渐形成,联邦财政和经济也得以由混乱走向稳定。合众国第一次被奠定在某种坚实的基础之上。
2.在民主的田野上
我们是一个耕者民族,散居在一片巨大的领土上,通过良好的道路和可通航的河流相互交流,由温和政府的丝带把我们连在一起,大家都尊重法律而不畏惧其权力,因为法律是公平的。我们生气勃勃,充满实业精神,这种精神已被除去镣铐,不受任何约束,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是为自己工作的。
——《一个美国农场主的来信》
春夏之交的阳光虽然不像煮沸了的茶水,但浇在密西西比河上,却还是冒出了腾腾的白烟,夏天,就要来到这座南部的城市了!
豆大的汗珠,升腾的旱烟,一群群眼神窘迫的黑人苦力者坐在航道边望着走来走去的执鞭男子,他们多么希望这双脚能停在他们的面前啊,因为那样的话,他们今晚就可以有饭吃了。不能说美国实现了变密西西比河为内河的梦想促进了整个美国人民的就业率,但从眼前事实可见,这足够养活密西西比河沿岸所有的各色人种了。
然而,他们不知道的却是这一顿顿晚餐和一笔笔财富,都要归功于另一个半球上一个叫法国的国家一次次骇人的革命。
18世纪到19世纪,欧洲领土上爆发了一场震惊世界的劫狱事件——攻占巴士底狱,法国大革命也因此得以揭下她隐藏已久的神秘面纱。诱惑的双唇,生花的酒窝,高挑的鼻梁……谁都没料想到原先猜测的面纱下刮花脸庞的丑妇,竟然是生得如此姣好面容的动人少女,以至于刚刚出来不久便引得当时各个资产阶级贵族的花花公子争相抢夺。可最后,戏剧性的一幕出现了,她出乎意料地嫁给了一位高中都未毕业的军队小子——拿破仑,当然,他现在是谁都不敢冒犯的大帝级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