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海撷英
政通人和
任用酷吏让武则天背上了骂名,在武则天的统治稳定之后,武则天开始弃用酷吏。称帝第二年,武则天便用两大酷吏之一的来俊臣杀了另一个酷吏周兴;至万岁通天二年(697),又杀了来俊臣,结束了酷吏政治。
在用人上,武则天为了夺取政权,维护统治,任用酷吏打击反对派;但是武则天也任用了很多贤臣来治理天下。武则天作为一个政治家在历史上以知人善任著称,武则天一朝号称“君子满朝”,娄师德、狄仁杰等著名的贤臣均在其列,后来的“开元贤相”姚崇和宋璟也是武则天时期提拔起来的。武则天善于用人还体现在她在用人制度上的改革和创新,她改革科举,提高进士科的地位;举行殿试,开创武举、自举、试官等多种制度,让大批出身寒门的子弟有了一展才华的机会。
在经济上,武则天早在“建言十二事”中就提出薄赋敛、息干戈、省力役等主张以保障农时;在其执政的半个世纪中,社会经济快速发展,户口数永徽三年(652)为380万户,到武则天退位的神龙元年(705)增长到615万户。此时均田制开始瓦解,民户逃亡现象开始普遍,武则天对此采取了相对宽容的政策,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不过,民户逃亡也使政府税收受到了损失,增加了社会的不稳定因素。
◎文苑拾萃
九日幸临渭亭登高应制得酒字
马怀素
睿赏叶通三,宸游契重九。
兰将叶布席,菊用香浮酒。
落日下桑榆,秋风歇杨柳。
幸齐东户庆,希荐南山寿。
奉和九月九日登慈恩寺浮图应制
马怀素
季月启重阳,金舆陟宝坊。
御旗横日道,仙塔俨云庄。
帝跸千官从,乾词七曜光。
顾惭文墨职,无以颂时康。
于成龙骑驴赴任
◎水不明则腐,镜不明则锢,人不明则堕于云雾。——冯梦龙
于成龙(1617—1684),字北溟,号于山。清山西永宁(今吕梁离石)人。谥“清端”,赠太子太保。明崇祯十二年(1639)举副员,清顺治十八年(1661)出仕,历任知县、知州、知府、道员、按察使、布政使、巡抚和总督、加兵部尚书、大学士等职。在20余年的宦海生涯中,三次被举“卓异”,以卓著的政绩和廉洁刻苦的一生,深得百姓爱戴并受到康熙帝赞誉,以“天下廉吏第一”蜚声朝野。
康熙二十年,一个风和日丽的春天,江宁总督府张灯结彩,格外热闹。大路两旁,文武百官身着华贵的官服,排列起整齐的仪仗,在恭候新任的两江总督。他们从上午一直等到中午,从中午又等到太阳偏西,总督还未来。官员和护卫们又累又饿,心里直犯嘀咕……就在这时,一个小吏来报:“两江总督到。”只见一辆驴车停在衙门旁的侧门边,新任总督已端坐在殿堂上。官吏们不胜恐慌,忙解散了仪仗队,列队来到大堂前朝贺。
原来这个新任的总督就是被康熙皇帝誉为“清官第一”的于成龙。
于成龙原是福建省的布政使,是专管钱财的“财务官”。在当时,这是个富得流油的美差,所有在这个位置上干过的人,家里都积聚了万贯家产,朝廷对此也无可奈何。后来康熙皇帝得知于成龙一向廉俭,拒收贿赂,就让于成龙到福建任职。临行前,于成龙让人买了200斤萝卜放在船上,人们觉得很奇怪,就问他:“萝卜值几个钱,买这么多有什么用?”于成龙笑着说:“路上当菜,不容易腐烂,做起来还方便,不是挺好吗。”一路上他就吃粗米萝卜,与他同行的人也只好跟着吃了。
到了福建,于成龙先在自己的公堂上写了一副对联,上联是:累万盈千,尽是朝廷正赋;倘有侵凌,谁替你披枷戴锁。下联写道:一丝半粒,无非百姓脂膏;不加珍惜,怎晓得男盗女娼。当时的福建,是我国对外贸易的重要港口,外国商人为达到他们在中国贸易上的利益,常常以重金或外国的贵重物品来贿赂中国官员。于成龙上任后,虽然他们对于成龙的廉洁早有耳闻,但是许多商人仍不死心,还是提着礼物来找于成龙。于成龙指着大堂上的条幅对他们说:“我于成龙一向克己节俭,身为大清官吏,决不做有损国格、有辱人格的事。”无论谁的馈赠,他都拒绝了。外国商人感慨地说:“我等周游列国,从来没见过有如此清官,真是天朝的洪福呀!”
这件事传到了京城。一天,康熙皇帝在京城召见了他,对他说:“我博采舆论,人称你廉洁为公,可称得上‘天下第一清官’,我视你为我的股肱之臣,到江宁任江南、江西总督。”
已经是60多岁的于成龙不禁百感交集,老泪纵横,激动地对皇帝说:“臣做官的宗旨就是要以拯救民生为己任,以廉俭为行为准则,圣上给我这么高的荣誉,我一定不负众望呀!”于是,他把妻子儿女安顿在山西,自己带了一个随从,雇了一辆毛驴车,悄悄地来到了直隶江宁,没惊动任何人,直奔总督府,结果让欢迎的仪仗白等了一天。
文武百官朝贺完毕,于成龙命人从他的行囊中取出一副对联,挂在了大堂上。这条幅,就是他在福建挂的。于成龙指着条幅对众官员说:“我听说一些总督借职务之权为自己聚敛财富,安排亲信,我于成龙决心纠正仕风,条幅在上,以此自勉,请各位官员监督。”官吏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谁也说不出话来,接待这样的总督,还是第一次。
这年秋天,于成龙的大儿子从山西来看他,见父亲吃的仍是粗米淡饭,就忧虑地对父亲说:“你为官将近30年,不但我们没沾上你的光,你自己也总和自己过不去,你可是60多岁的人了。”于成龙对儿子的嗔怪并不生气,微笑着说:“我这样做,既是为民,也是为你,你能像我这样,那就是我为你积攒的财富,它比什么都贵重啊!”儿子见说服不了父亲,住了两天就要走。临走,儿子问他:“父亲,你不给母亲带点什么吗?”于成龙张着两只手说:“带什么呢?噢,还有一只腌鸭。”于成龙忽然想起,急忙拿出腌鸭,切了半只让儿子带走。从此,江南传出一首歌谣:于公豆腐量太狭,公子临行割半鸭。
◎故事感悟
人民敬仰的是廉洁清白、持正不阿的官吏,因为只有这样的官吏才能为民做主,为民造福。正直廉洁,不仅是做官的重要条件,也是做人的必备品格。
◎史海撷英
早年的于成龙
于成龙少有大志,自幼过着耕读生活,受到较正规的儒家教育。顺治十八年,已44岁的于成龙不顾亲朋的阻拦,抛妻别子,怀着“此行绝不以温饱为志,誓勿昧无理良心”的抱负,接受清廷委任,到遥远的边荒之地广西罗城为县令。罗城新隶于清统治下不到两年,由于局势未稳,两任知县一死一逃。于成龙到罗城时,这里遍地荒草,城内只有居民六家,茅屋数间,县衙也只是三间破茅房,他只得寄居于关帝庙中。在困境中,同来的五名从仆不久或死或逃,而他以坚强的意志,扶病理事,迈开仕宦生涯的第一步。
罗城百废待举,首要在于安定社会,恢复生产。于是,于成龙采取“治乱世,用重典”的方法,首先在全城乡建立保甲,严惩缉获案犯,大张声势地“严禁盗贼”。境内初安后,他又约会乡民练兵,甘冒“未奉邻而专征,功成也互不赦之条”的后果,抱着为民而死甚于瘴疠而死的决心,准备讨伐经常扰害的“柳城西乡贼”。在强大的声势下,西乡“渠魁府首乞恩讲和,抢掳男女中只尽行退还”。接着又在全县搞联防,从此,“邻盗”再不敢犯境。在消除内忧外患的同时,于成龙十分注意招募流民以恢复生产,他常常深入田间访问农事,奖勤劝惰。农闲时带领百姓修民宅、建学校、筑城墙。对迁入新居的农家,还亲为题写楹联,以示鼓励。在深得民心之后,他又以刚柔并用的斗争策略,解决了“数大姓负势不下”的问题,使这些一向桀骜不驯的地方豪强“皆奉法唯谨”。三年之间,就使罗城摆脱混乱,得到治理,出现了百姓安居乐业的新气象。
于成龙的突出治行受到两广布政使金光祖的重视,罗城被评为全省治理的榜样。康熙三年(1664)春,金光祖升本省巡抚,就地方施政征询于成龙的意见。对此,于成龙曾两次条陈,针对广西地方施政的各方面,系统阐述了自己的看法,主要内容有:一、澄清地方吏治;二、“弭盗”与“慎刑”;三、推行“抚”字催科;四、减轻百姓负担,疏盐行、除灾耗、清杂派;五、改善民族关系等等。这些建议是适应统治者的需要提出的,但很大程度上也符合民众的利益,表现了他的敢于言事和不怕风险的勇气。
◎文苑拾萃
行殿示诸皇子
康 熙
师行日已远,边马风萧萧。
眷言靖疆宇,宁惮道路遥。
彼寇邻北藩,谲谋声动摇。
除恶必拔本,稂莠隳良田。
外攘内斯安,务令金甲销。
吾民息转输,丁男无弊调。
一劳方永逸,所戒怠与骄。
天心鉴此诚,雨旸时以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