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974600000002

第2章 汉语(1)

汉语将是二十一世纪的第一语言

在新技术革命的条件下,汉语又重新焕发青春。二十一世纪的新一代计算机将采用声控系统,它彻底摒弃由字母编制的键盘。这样,汉语的优越条件将借以得到充分发挥。英国《新科技杂志》原主编、科技发明报道专家迈克.克鲁斯先生在1987年月12月发表谈话指出:汉语将成为声控计算机的第一语言。他相信,总有一天,全世界的人们将必修汉语,并以汉语语音来声控电子计算机。因为汉语只有四百多基本音节,而英语则多达一万以上;汉语每个音节最多四个音素,每个音节都有四声变化。在汉语中,音义相结合,读音可以知义。汉语又有简洁洗炼、意义深刻之优点。一个个形、音、意结全的方块字,集中了大量的信息,而且音节清晰,易于辨别,这就使汉字成为大大优越于线形文字的理想电脑语文,而使汉字成为二十一世纪的第一语言。国外汉语学者说:“不懂汉语,只能算半个语文,而使汉字成为二十一世纪的第一语言。国外汉语学者说:“不懂汉语,只能算半个语言学家”,这是很有道理的。国外友人也不无幽默地说:“最好从现在起就教孩子学习汉语。”

汉语的四化

社会的演变和语文的演变是密切关联的。秦并六国,统一天下,实行“书同文”政策;“官狱职务繁,初有隶书,以趋约易,而古文由此绝矣”。这是古代的社会演变引起了语文演变。鸦片战争(1840)打开闭关自守的清帝国的大门,中华民族由震惊而觉醒,开始了中国历史的新篇章,同时,掀起了中国语文的新思潮。这是近代的社会演变引起了语文演变。

辛亥革命(1911)以后,一个“语文现代化”运动从酝酿进入实践。这个运动在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重点和名称:切音字运动、国语运动、白话文运动、注音字母运动、国语罗马字运动、拉丁化新文字运动、手头字运动、少数民族新语文运动等。语文现代化在前进过程中,有成功、有失败,有高潮、有低潮,有新旧争论,有左右摇摆,不断在“尝试与错误”中提高认识和开展局面。

综观一系列运动的要求,可以归纳为四个方面:语言的共同化,文体的口语化,文字的简便化和表音的字母化。下文就这四个方面略述梗概。

语言的共同化:

孔子教弟子读书,不用家乡的山东土话,而用当时的共同语“雅言”。后来历代都有共同语,称为“通语”、“官话”等,古代的共同语不要求有严格的标准音,使用者只有少数人,主要是官吏和行商。现代的共同语源出于古代,但是不同于古代。它要求有严格的语音标准,并且把普及共同语作为实行全民义务教育的条件,这是建设现代化国家的基础工程。

民国初年,规定以多数省份共同的汉字读音为国音标准(“老国音”)。当时的流行看法是,共同语只要能够“通词达意”就好了,不必要求标准划一。不久,通过实践提高了认识,知道标准必须统一,学习可以逐步渐进,而标准音不能采用人为的语音,应当采用实际存在的语音,于是改为以中等程度北京人的语音为标准(“新国音”)。1955年全国文字改革会议规定普通话“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重新肯定这个标准,并进行更加细致的汉语规范化。

共同语的名称也经过演变。清末民初称“国语”(国家共同语),五十年代称“普通话”(汉民族共同语),1982年的宪法规定“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全国共同语)。新加坡和海外华人称“华语”(华人的共同语)。名称不同,实质相同。

共同语的推广工作,在广袤的中国大地上蹒跚前进,时起时落,可是总的来看是一浪高似一浪。二十年代是一个高潮,五十年代又是一个高潮。高潮在各省又彼此不同。台湾光复以后普及了国语,做到所有的学校以国语为校园语言,所有的公共活动以国语为交际媒介。大陆“推普”以学校为重点,利用广播和电视,正在加快实施步伐。可是各地水平参差不一,有不少“推普”的薄弱地区,今后还要长期地进行艰巨的工作。

古代能做到“书同文”是进步,今天如果满足于“书同文”就是落后了。现代中国既需要“书同文”,又需要“语同音”。

文体的口语化:

文明古国都有书面语(文言)和口语(白话)的矛盾。口语不断前进,而书面语停滞不前,越来越离开活的口语,阻碍了语言的发展和教育的普及。唐宋时代,佛教用接近口语的“变文”和“语录”传播教义,因为口语能够深入群众。清末维新运动者提出“我手写我口”、“崇白话而废文言”、“白话为维新之本”。1919年掀起以白话文运动为先锋的“五四”运动,被称为中国的“文艺复兴”。白话由此取代文言成为文学的正宗,小学教科书的正式文体。小说和论说文章都写成“不登大雅之堂”的白话文。白话文运动不仅是文体的解放,而且是思想的解放。

但是,二次大战之前,白话文运动还遗留有许多空白区。例如公文程式仍旧用“等因奉此”,直到五十年代才实行“公文改革”。这时候,报纸的半文半白“新闻体”也改为明白晓畅的口语。

此外,报纸、杂志和各种正式出版物,从直行改为横行,以便配合科技术语和数学公式。九十年代在“宏扬华夏文化”的热潮中,出版了许多大规模的“古书今译丛书”,这是白话文运动的延伸。

文体改革引起“好古家”的强烈反对。在“五四”运动之后不久,就掀起一个“文言读经”运动。他们攻击白话为“引车卖浆者言”,“以鄙俗妄为之笔,窃高文美艺之名”;甚至滥用权力,强制教科书恢复文言。但是,历史的车轮在前进,复古风一度吹过,终于烟消云散了。

在今天的“信息化”时代,“言文一致”的文体改革增加了新的时代任务。“多媒体”把传递书信的电信技术(电传)、传递语言的传声技术(电话)、传递形象的视听技术(电视)合而为一,给语声和文字提出了新的要求。语言要求规范化,讲出来大家听得清(文体语):文字要求口语化,读出来大家听得懂(语体文)。语言和文字要能够即时自动相互转换。词汇要求共同化。各个地区之间的词汇差别,译名和术语的分歧混乱,不再是“有趣的”现象,而是“有害的”现象了。为了使“言文一致”的白话文成为信息化时代的适用文体,还要做大量的语文规范化工作。

文字的简便化:

汉字笔画繁、字数多、读音乱、检索难、合称“四难”。针对汉字的“四难”,文字改革运动提出“四定”的对策:定形、定量、定音、定序。

定形。异体字要统一,印刷体和手写体要接近,要以清晰、易认、易写的简体字为规范,这是清末就提出的要求。初学文字的小学生、扫盲学员、以及文化较低的广大群众,普遍希望简化笔画。1935年,上海掀起“手头字”运动,选定300多个手头常写的简体字,在15种杂志上公开使用。南京教育部公布“第一批简体字表”,包含324个“社会上比较通行的简体字”,准备以后还要公布更多的简体字。可是,遇到反对,第二年就收回成命了。1956年公布《汉字简化方案》,简化字初次得到正式推行。

这个方案规定515个简体字和54个简化偏旁,后来类推成为《简化字总表》(共2235字)。这些简体字极大部分是“古已有之”,这时候把“俗体”提升为“正体”,如同“白话”取代了“文言”。简体字已经在中国大陆普遍应用于教科书、报纸和杂志。新加坡采用简体字之后,马来西亚、泰国等地的华人学校也先后采用。

书法不受简化的限制;其实古代书法家常写简体字,王羲之的《兰亭序》中有三分之一是简体字,欧阳询的《九成官》中有六分之一是简体字,可见古人不认为简化和书法艺术有矛盾,有人担心简化会破坏传统文化。从篆书到隶书的“隶变”大大简化了汉字;久已通行的草书和行书大大简化了汉字,这些简化没有破坏传统文化,从它们继承而来的简体字,怎么会破坏传统文化呢?

定量。字数太多,字无定量,是汉字难学难用的主要原因。

在难于减少字量的今天,可以用“分层使用”的方法,减少学习和使用的不便。现在,汉字已经分为“常用汉字”(3500字)和“通用汉字”(7000字),前者用于小学教育,后者用于一般出版物,此外为“罕用汉字”,用于古籍和专门性的出版物。还可以再分出“初学用字”(1000字),作为学习汉字的起步,这就是“千字文”

的传统。经验告诉我们,与其学多而不能用,不如学少而能用。

“汉字的使用频率是不平衡的,少数字常用,多数字罕用,这是汉字的“效用递减率”。把握这个规律,改进用字的方法,可以逐步减少用字数量。

定音。民国初年开始汉字“读音统一”工作,字典一律用字母注明标准音,代替反切,五十年代开始“普通话审音”工作,统一“异读词”的读音。定音工作已经取得初步成果。但是,只有普及普通话才能彻底实现“读音统一”。

定序。在要求快速检索的信息化时代,汉字的“定序”问题有更加突出的重要性。“部首法”和“笔画法”都难于适应自动快速检索的时代要求。1918年公布“注音字母”之后,开始有了利用字母顺序的“音序法”。在《现代汉语词典》使用拼音字母的“音序法”

排列正文之后,大型出版物如《中国大百科全书》等也采用“音序法”排列正文。这是“定序”方法的新探索。

表音的字母化:

汉字积累到六万的大数,可是缺少一套字母。1918年公布了以古汉字为基础的“注音字母”,开始“表音的字母化”。1928年公布“国语罗马字”,采用国际通用字母。1958年公布“汉语拼音方案”,继承和更新了“国语罗马字”。台湾把“注音字母”改称为“注音符号第一式”,修改“国语罗马字”称为“注音符号第二式”,对内用“第一式”,对外用“第二式”。大陆对内对外统一用“拼音字母”。1982年“汉语拼音方案”成为“国际标准”(ISO7098)。汉语的字母从“民族形式”到“国际形式”,从“国内使用”

到“国际使用”,从“国家标准”到“国际标准”,一座使中国语文和中国文化通向国际舞台的桥梁建成了。

“字母”不是“文字”,这是大陆和台湾的共同政策。有人害怕拼音把中国分裂成为几十个国家,这是杞人忧天。拼音拼写普通话,推广普通话只能加固团结,不会形成分裂。

“拼音”在成为国际标准之后,它的用途逐渐扩大。在当前“信息化”时代,它是接通国际信息网络、建设“信息高速公路”的必要手段,这一作用的重要性将逐渐显示出来。在“中文处理机”

上,输入拼音,以“语词、词组、成语、语段”等作为单位,能够自动变换成为汉字,不用字形编码,这是汉字输入技术的新发展。

中国的语文现代化包括少数民族的语文建设。中国有55个少数民族,用30种文字,五十年代以来对应用不便的文字按照各自的情况进行了修订或改革。少数民族有拉丁字母文字17种,包括原有拉丁字母文字4种,新创拉丁字母文字13种。“新壮文”已经印上“人民币”。

在“汉字文化圈”中,日本首先努力于语文现代化的建设。明治维新(1868)之后,普及国语,进行假名规范化,实行全面的汉字注音,发起罗马字运动。战后,进行公文改革,规定常用汉字1945个,法律和公文用字以此为限,公布法定的日语罗马字。

日本重视减少用字的数量,字数减少了,简化笔画就容易了。日文已经从汉字中间夹用少数假名,变成假名中间夹用少数汉字。

朝鲜改用表音文字,废除汉字。韩国沿用汉字和字母的混合体,一般出版物用1800个汉字,小学不教汉字。越南独立后采用拉丁化拼音文字,废除汉字,语文现代化是“汉字文化圈”各国都在长期进行的文化运动。

二次大战以后,新兴国家有一百多个。它们有的需要建立国家共同语,有的需要制定文字,有的需要更新旧有文字,有的需要大量充实词汇。即使是发达国家,在组成新的共同体时候,也发生语文问题。一门研究语文宏观问题的新兴科学产生了,叫做“语言计划”。“文字改革”包括语言,“语言计划”包括文字。这是一个世界性的文化运动。中国应当参考世界各国的经验,根据中国自己的具体情况,实行有利于国家现代化的语文政策。

努力提高化水平语言文字是交流思想的工具,要准确的传达信息,正确地表情达意,就要讲究语言文字的规范化。

我国政府一向十分重视化工作。新中国成立初期,在百废待举的情况下,《人民日报》于1951年6月6日发表了题为《正确使用祖国的语言,为语言的纯洁和健康而斗争》的社论,在全国进行了语言文字的规范化和纯洁化工作。但是,由于种种原因,近年来语言文字不规范的现象仍然比较严重,影响了思想交流与社会文明进步。

1990年国家教委副主任柳斌在修订后的《标点符号用法》发布会上讲:“语言文字不规范、使用混乱,不仅给文化教育带来危害,也给经济、技术、国际交流等各个方面带来损害。”

因此,全社会都要重视语言文字的规范化。实现语言文字的规范化,除了提高对化的认识水平外,首先要掌握的有关知识。经国家教委批准,由《语言文字报》社承办的1995年全国知识竞赛,对广大群众掌握和丰富知识,提高对化的认识水平是很意义的。希望广大群众,特别是中师生、中、小学生,积极参加这项活动,为实现语言文字的规范化贡献力量。

语言规范是为了更好地交际1985年底到1986年初,中央规定了新时期语言文字工作的方针和当前的主要任务。方针是:

贯彻、执行国家关于语言文字工作的政策和法令。促进语文文字规范化、标准化,继续推动文字改革工作,使语言文字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更好地发挥作用。方针的最后一句话,是我们整个语言文字工作的出发点、立足点、目标和检验的标准。语言规范也是如此。语言规范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更好地服务,体现在更加便于人民大众的语言交际。

语言交际是千百万人的事。要交际得好,要遵守许多共同的规则,这些规则是要学习的。例如什么词读什么音,有严格的规定。基本词的意义和用法,基本语法,也有比较严格的规定。

基本词的意义和用法,基本语法,也有比较严格的规定。新词语、修辞、广告用语等的规定有比较大的弹性,但是也是有规定的。我们的交际太不合规定了,对方不明白,交际就失败。

大体接近规定,不很到位,交际就有欠缺,效率肯定不高。如果我们创造性地使用语言,用得很好,那么,交际就特别充分,就有特色。语言就在这样新的好的交际里丰富好展。语言规范,一方面避免失败的、有欠缺的交际,一方面鼓励成功的、创造性的交际。

中学生和师范生学语文,主要是学的意义,语言交际的基本规则和别人交际成功的范例,进行正确交际。课本很难经常变,而实际语言生活是不断发展的。所以还要有合适的渠道了解或掌握新的好的语言现象。

净化学校语言环境

学校的语言环境,包括物的因素和人的因素,前者指图书馆、阅览室、以及校园、教室、走廊中的板报、标语、展览品以及印发给学生的各种学习资料等;后者指每个教职员工自身的口头语言、校内的广播、校长主任等的讲话等等。明确了这一点,就需要对学校中的不同成员提出不同的要求。

同类推荐
  • 上海太昂贵

    上海太昂贵

    如果你爱TA,就送TA来上海,因为这里是天堂;如果你恨TA,就让TA来上海,因为这里是地狱。天堂和地狱之间,只隔着一件东西:钱。日本人说,上海是魔都。英国人说,金钱就是上海的未来。郭敬明说,上海可以满足你的一切物质需求。大上海说,请买单。我们说,请翻书。
  • 诸子人才观与现代人才学(修订版)

    诸子人才观与现代人才学(修订版)

    《诸子百家与现代文化》一书概括了诸子百家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哲学性认识,努力探索先秦诸子学说中规律性的见解,一分为二地评介其为人处世的原则,实事求是地介绍了诸子认识事物的方法和建功立业的方略。该书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集中反映了人生哲理与智慧的结晶,对于提高人们的精神文明和思想文化素质有重要意义。
  • 全脑超能考试力

    全脑超能考试力

    成功的学习,决不单纯是积累知识,而是在学习上突破,因为,知识积累只是量变,而方法突破可以带来质的飞跃。
  • 创意南广

    创意南广

    何谓创意或指有创造性之想法、构思,或指提出有创造性之想法、构思并付诸实施。本书取“提出创造性想法、构思并付诸实施”之义。为何冠名“创意南广”其内涵有二:其一,乃谓南广是创意之产物。南广系我国高等教育探索新机制新模式之产物。“新”即创意闪烁,另辟蹊径,独具一格;不循前人之足迹,不落旧有之窠臼。其二,意指南广是创意集散之地。南广是教育培训创意人才、传媒人才之基地。南广设置各类创意工作室,吸引国内外传媒创意精英汇集江宁,推出原创影视作品;引进“世界大学女校长论坛”、“私立大学生态环境及发展战略国际论坛”、“国际传媒领袖论坛”落户江宁,使江宁成为影视文化创意和传媒高等教育思想的集散地。
  • 欧美公共广播电视危机与变迁研究

    欧美公共广播电视危机与变迁研究

    公共广播电视制度自80多年前在英国问世以来,深受各国政界、学界和公众的关注。与私营商业广播电视相比,公共广播电视具有抵御不良政治和商业势为侵蚀、维护公民社会和公共领域的制度特点。本书以市场化背景下欧美公共广播电视的危机与变迁为研究命题,揭示了传播制度背后的政治经济思潮和权力影响,探索了公共广播电视与国家、市场和公民社会之间的互动关系,具有明显的创新性。
热门推荐
  • 无疾则终

    无疾则终

    上一世,她是林辞,患有严重的精神疾病,在她的幻想世界中,她成了替身,然后被自己的丈夫沈朝折磨致死,但现实是她自杀身亡。这一世,她重新来过,只知道自己被折磨致死,她所有的记忆都停留在幻想的那个世界里,根本不知自己有精神疾病。她一步步筹划,重新让他爱上她,装了十年,最后,他亲手死在她的手上。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都市异类的复苏

    都市异类的复苏

    “在这个世界里,永远都存在着一些诡异神奇的事情。而你的任务,就是维护世界和平!”七夜看了看面前的丧尸,“你说的我都懂,问题是我特么快要死了啊啊啊啊啊!”
  • 我的贴身美女董事长

    我的贴身美女董事长

    乞丐——陈卓,摇身一变,成了美女董事长——冷婧的贴身保安;美女老板冷婧为了一个赌约,决定全方位打造陈卓;
  • 动物知识

    动物知识

    什么动物的寿命最长呢?过去常说:“千年鹤,万年龟。”果真那么长寿吗?当然这只不过是语言上的夸张。据说体重达250~260kg的大乌龟能活300年至350年,真可算是动物界的长寿者了。野生鳄鱼也可以活到300岁,但对这一点尚没有统一的认识,有的研究者则认为它只不过能活40~50年。
  • 大玄域

    大玄域

    天意化道藏,玄域孕罗渊,问苍茫大地,谁可执掌乾坤?一位资深宅男因未知原因穿越到游戏的平行世界与本土居民应小七的灵魂融合,带着神秘的首测玩家大礼包,凭借天意系统和自己的游戏天赋,打败一个又一个强大的敌人,就此踏遍玄域九境,战破诸天星河,成就万古霸业,玄仪帝身,铸造一段为人千万年后仍旧铭记的传说之旅。
  • 青春少年梦

    青春少年梦

    中学的打架女王艾希,因为从小喜欢的邻家大哥而遇到校园的混混老大,脾气如烈火的她,遇上清俊冷漠的他,两人之间,将发生怎样的故事?哥哥的女朋友、姐姐喜欢的男生,面对这样的感情,少年轻狂的他们是否有勇气去追寻?
  • 总裁男友爱上我

    总裁男友爱上我

    本书是商业竞争以及霸道总裁对一位女生一见钟情,最后幸福的生活在了一起
  • 情剑天涯

    情剑天涯

    徐剑风为北宋抗辽英雄徐静的后代,易州失守之后随其父部下陈梁逃出城外,后拜华山五行剑法的创始人的五位弟子为师,学得全部五行剑法,纵横江湖,最终成为一代武林领袖,并为其父报仇打败辽兵。
  • 催霜

    催霜

    她用尽一生,只为他最后一次回眸,终是辜负断肠人,只是情深,怎奈缘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