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合的国家风险是指那些由于国家的政策或者行政领导人、政府的决策给企业合作带来的负面效应或不确定性,它是企业合作中必须考虑的一个方面。例如,20世纪70年代很多发展中国家掀起了“国有化运动”,将过去的合资企业收归国有,在这一政策影响下,外国公司被逼无奈只能匆匆放弃它们的合作项目和合作意图。
国家风险在中外企业的合作中同样存在。我国第二汽车制造厂和法国雪铁龙公司的合作生产富康轿车的谈判虽然开始较早,但由于受1989年春夏之交“政治风波”的影响,法国取消了原来承诺的政府贷款,致使谈判中断。等到恢复谈判时,另外一种与富康轿车同属普及型的捷达轿车已经抢先进入我国市场,抢占了富康的一部分市场份额。
在我国企业集团的发展过程中,国家风险也有多种表现形式,其中最常见的是国家制造或默许的地区和部门壁垒。由于长期以来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资源的配置受到企业部门所有、地方所有等地区经济、部门经济的影响,地区及部门壁垒成为企业合作制约因素。这种壁垒一直伴生着地方保护主义、部门封闭等不利于资产流动、优化结合,特别是跨地区、跨部门企业资产重组的障碍因素。在一些地方,甚至是一些国内经济发达的地区,至今也是口头上响亮地打着“中华牌”,实际上却奉行非常强硬的地方保护主义。部门经济壁垒、地方经济壁垒在一定程度上,是传统的经济管理体制造成的,实际上也是由政府有关做法造成的。政府部门如不下决心打破壁垒,各类生产要素就不能自由流动,就不能得到最佳配置,企业的发展、扩张就不具备以好的外部环境,就不能真正培养一批能与国际上大公司抗衡的大公司和大集团,最终将导致企业发展受阻。
另一种常见的国家风险是政府的“拉郎配”行为。一些地方政府求大求全,试图将许多“小舢板”焊接成“航空母舰”。这种不按企业发展规律组织企业集团的做法很难使企业集团真正发展起来。
还有一种国家风险来自于政府决策中的不连续性。以原“东联集团”的成立和随后不久的解体为例。1997年,国务院将位于江苏南京附近的四大化工联合企业:扬子石化、金陵石化、仪征化纤和南化公司合组成立“东联集团”。这是一个跨部门的联合与资产重组过程。扬子石化、金陵石化原隶属于中石化总公司,仪征化纤原隶属纺织总会,南化公司隶属于江苏省。由于隶属关系不同,使得这些企业之间虽然生产上具有一定的上下游配套关系,但连原料互供都难以协调。同时,为了各自的部门利益,企业都向大而全方向发展,重复建设现象时有发生。多少年来,哪一个部门都协调解决不了其重复建设问题。国务院对化工“四大家族”实施联合重组的决策使我国化工行业创出一个拥有540亿元资产、销售规模达440亿元的大集闭。但是不到一年国务院决定“东联集团”解体。可见,国家风险不失为企业集团发展中的一种不确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