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坐在幕后的努尔哈赤之所以能够任用范文程作为主审官,并非只是因为他对范文程的欣赏与信任,另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则是因为四大贝勒皆是领兵打仗的粗人,既没有卓越的的文才,又没有超群的口才。就算皇太极比另外三个贝勒好一些,但也好不到哪里去,像审问金逸枫这样的人,如果让他们上去,结果只能是自取其辱。
现在,审问才刚刚开始,金逸枫就先入为主率先给范文程一个“下马威”,让他陷入到被动之中。尽管努尔哈赤也知道范文程颇有几分才气,但要从容不迫地应对金逸枫这种咄咄逼人的攻势,也必须非凡的的胆略和智慧。此时此刻,努尔哈赤正要看看范文程是如何反击金逸枫的。
“不过什么?”金逸枫一双大眼紧紧盯住范文程的眼睛问道。看到自己已经成功的把金逸枫引入自己设定的话题之中,不由得心中暗自狂喜不已,他的脸上呈现出得意的笑容:“金逸枫你是一个文成武就的全才,又有一腔爱国、忠君热血,实为难能可贵。但是,你却生不逢时,没有赶上一个好时代,更重要的是你没有遇到一个好皇帝,有今日成为阶下囚的结果,实在并非你的过错。”
“我金逸枫是个什么样的人,无需你在这里妄言评论。”金逸枫虽然不知道范文程接下来想耍什么阴谋,但他已经敏锐感觉到范文程对他的不怀好意:“做人只要问心无愧,是非对错,绝不是哪一家之言就可以一手遮天的,我金某选定的道路,决不会后悔!”
“金公子的确是一个忠义之人,但是却正如在下刚才所言,你不但没有遇上一个好皇帝,更处在一个极端腐朽、没落的王朝里,宦官专权、党争横行、民不聊生,难道说不是一个铁的事实吗?”范文程侃侃而谈:“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侍。我大金国大汗,英明神武、睿智仁厚,我大金国运亨通、君贤臣忠、国势欣欣向荣、蒸蒸日上,将来必定会一统天下,成为天下共主。金公子正值风华正茂的美好年华,岂能为一个行将就木的没落王朝殉葬?理应弃暗投明,融入到我大金,若如此,以金公子之才,虽不敢说将来一定会封王拜相,但也可以有一番大作为,前途不可限量,何苦一定要为那没落王朝殉葬呢?”
范文程这番慷慨激昂的话,听起来似乎颇有些道理。他对明王朝现状的分析非常透彻,入骨三分,他预言金国未来的兴起与明王朝的没落与灭亡,也很有远见卓识,最重要的是,历史史实证明了他的预言。
努尔哈赤和四大贝勒乃至乡君格格和青燕格格,听到范文程这一番滔滔不绝的发言,皆有欢欣鼓舞的豪迈,因为,范文程所言绝非空穴来风。后金的崛起和大明王朝辽东地区的沦丧,是一个硬币的两面,其间有着必然的内在联系。虽然后金人民还处在水深火热之中,但后金贵族们却认为,这是将来问鼎天下的一个好的先兆。尽管大明王朝已经派孙承宗在辽东地区修建“关、宁、锦防线”,而且卓有成效,以步步为营的战略格局逼近后金的势力范围。但是,努尔哈赤等人依然认为,以孙承宗之才,最多就是达到固守辽东的目的,想要对后金发起强有力的军事进攻,并从根本上打压后金的发展或是消灭后金,那都是绝对不可能的事情。
范文程那番话之中对大明王朝现状的品评,也是非常的客观实际,天启皇帝统治下的大明王朝,已经是日薄西山的存在。宦官专权、党争横行,底层的老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各种矛盾日益激化,大明王朝已经处在风雨飘摇之中。关键时刻,若不是孙承宗主动承担辽东事务的“蓟辽总督”,在辽东筑起了“关、宁、锦防线”,有效阻止后金军南下,恐怕后金骑兵的铁蹄早已踏进了北京城。
范文程那番慷慨激昂的演讲结束之后,金逸枫果然没有立即做出反应,他皱着眉头站在那里沉默不语,似乎范文程的话真的让他无言以对了。
幕后的努尔哈赤以及墓前的四大贝勒看到这种情景,脸上全都呈现出得意之色,心里也是沾沾自喜。他们深为范文程那一流的口才而欣慰,尤其是努尔哈赤和皇太极,因为这二人最希望金逸枫能够投降他们。此时此刻,在乡君格格和青燕格格的心里,虽然也为范文程的口才而感到快慰,但她们却不想看到金逸枫在这场口水仗中就这样被范文程击败,这其中的原因,自然无需多言。代善、阿敏、莽古尔泰三人虽然也赞成范文程刚才那番演讲,但他们却不想金逸枫投降他们的“大金”,说到底是不想皇太极因此而捞到更多的政治资本。
然而,他们却全都低估了金逸枫。
其实,听完范文程那番对他在大明所处环境以及让他“弃暗投明”的言论,金逸枫心里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他深深地感到,范文程虽然说是一个自私无耻的汉奸卖国贼,但他也是有几分才气和眼光,对大明王朝现状的分析也是入骨三分。他痛恨以魏忠贤为首的宦官专权,误国误民。他也反感那些党同伐异的东林党人,名义上自诩为清流,而实际上却是一些极端自私自利的酸儒文人。他甚至对那个小皇帝天启,也有几分抱怨:怎么可以宠信死人妖魏忠贤呢?!
尽管如此,金逸枫仍然对自己当初的选择没有一丝一毫的后悔,初心不改。他之所以没有这么快就对范文程发起反击,那是因为他知道,这场名为对他的审判,实际是大明与后金在舆论上的博弈,好戏才刚刚开始,他需要做好充分的准备,一击必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