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强敌,玛卡比没有选择与对手进行硬拼,也没有一味地畏缩在耶路撒冷城内,而是派出弟弟以利亚撒带领一支敢死队,对敌军展开了“斩首行动”(此前,玛卡比的另一个兄弟约翰已经阵亡),目标是端坐在一头华丽大象上面的安条克五世国王。但不幸的是,以利亚撒在刺杀安条克五世所乘坐的大象时,躲闪不及,竟被压死在大象之下。
安条克五世的大军随后掩杀而来,将耶路撒冷团团围住。危急关头,耶路撒冷的城墙发挥了作用,尽管安条克五世的大军用尽各种攻城办法,都始终难以逾越高大的城墙,直到第二年冬天,还是没能破城。经过一年多的僵持,塞琉古大军只好无功而返。
吕西亚回国后不久,塞琉古王朝突然生变。
原来,一直被罗马人扣为人质的德米特里王子,在罗马人的赞助下,正率领雇佣军从罗马一路杀来争夺王位。闻听德米特里王子回来了,安条克城内的反对派就趁机发起兵变,将众叛亲离的安条克五世和可耻的吕西亚君臣二人抓起来杀掉了。德米特里兵不血刃地夺权成功,登上了塞琉古国王的宝座,史称德米特里一世。
虽然国王换了,但塞琉古王朝对耶路撒冷的贪婪之心没变。登基后不久,德米特里一世就委派叙利亚总督尼卡诺率领军队开赴耶路撒冷,征讨玛卡比。
尼卡诺不说身经百战,也是战功赫赫,犹太人的起义队伍在他眼里只不过是一帮乌合之众而已。但踌躇满志的尼卡诺很快就会发现玛卡比铁锤的威力。这次出征,尼卡诺等来的不是立功的机会,而是被铁锤彻底砸碎:尼卡诺大军无一幸免,全部丧生,尼卡诺本人也战死了,并且头和右臂被砍下,拿到耶路撒冷悬挂示众。这是因为他出征前曾昂头、挥臂地扬言要消灭玛卡比。
大胜的消息再次传到耶路撒冷,犹太人走上街头,欢呼庆祝。这一天是亚达月13日,正是普珥节前的一天。载歌载舞的犹太人就将节日提前,把13日也并入了普珥节,普珥节也就此演变成了两件拯救全民族重大事件的集中庆祝,节日的时间也从14、15日两天,变成了13到15日三天的欢庆。这个节日成为了一向不苟言笑的犹太人的狂欢节,每到这一节日,孩子们化装嬉戏,燃放爆竹,互赠糖果礼物;成人们则大摆筵席,开怀痛饮,甚至醉得不省人事。“不省人事”的希伯来语读作“罗雅达”,所以“普珥节”又被称为“罗雅达”节。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战争的磨炼,昔日的游击队员玛卡比也慢慢具备了领袖的政治嗅觉。为了对付塞琉古王朝,也为了稳定自己的地位,他需要一个强大的靠山。在观察了周边的形势后,玛卡比派出使者来到了罗马,与罗马元老院进行会谈,希望与罗马人结为联盟。
此时,罗马人经过与迦太基人的战争,已经成长为地中海的王者,目光不再局限于地中海北岸,下一个目标将是爱琴海对面的塞琉古王朝以及更远的东方。为了实现东进的计划,罗马人迫切需要在东方寻找一个同盟者。犹太使节的到来,正中罗马人的下怀。罗马人以隆重的礼节,接待了这些来自塞琉古王朝统治领地上的造反者,双方签订了条约,各自以独立国家身份结成了军事同盟。
闻听玛卡比与罗马人结成了军事同盟,塞琉古王朝大吃一惊。自己的后院居然与罗马人勾结在一起,德米特里一世极为不满,于是下令巴基德将军带领塞琉古王朝最精锐的军队南下,尽快收服犹大地。
明知不可为而为之,这就是战士的选择!面对实力悬殊的对决和罗马人的袖手旁观,玛卡比决心以自己的血肉之躯与敌人誓死一搏。他将仅有的三千名士兵悉数带上战场。不过,当这些为数不多的士兵看到对面黑压压的敌军和闪亮的刀枪铠甲后,不少人开始动摇,有些人甚至偷偷地逃掉了,最后只剩下八百人不离不弃地追随在玛卡比身边。
玛卡比已无路可退,他鼓励自己的战士说:“我绝不会让人说我是从战场逃跑的,让我们为犹太同胞英勇战死吧!不要在我们的荣耀里留下任何污点。”
这场实力悬殊的拼杀,留给我们的只有悲壮。在强大的敌人面前,玛卡比身边的战士一个个倒下,越来越少。短兵相接的对战持续了一整天,直到夕阳西下。经过一整天的浴血奋战,浑身创伤、流尽最后一滴血的玛卡比身披夕阳的余晖,轰然倒下。
战后,玛卡比的兄弟将其遗体从战场上抢回,安葬在摩顶的祖坟中。这位赫赫有名的战神,终于远离了刀光剑影和尔虞我诈,回到了儿时玩耍的小村庄,从此安睡在父母的身旁。
抵制希腊化
玛卡比死后,巴基德率军占领了耶路撒冷,并且在耶城驻扎了下来。平叛有功的巴基德随后就被任命为叙利亚总督。玛卡比的弟弟约拿单则带领残存的队伍退出了耶路撒冷,到约旦河谷的旷野继续打游击。
征服耶路撒冷后,德米特里一世打算利用在罗马所学到的文明,对耶路撒冷城内“不开化”的犹太人进行彻底的改造,意图再造一个希腊民主式的耶路撒冷。为了保证国王的政策在耶路撒冷得到贯彻落实,身为耶路撒冷地方官的巴基德不敢怠慢。他采取高压政策,残酷镇压反抗者,许多犹太人被他折磨鞭打致死,但尽管如此,仍始终难以让犹太人接受国王的改造。
不仅如此,在约旦河谷的约拿单也一直没有停止战斗,他经常神出鬼没地打击塞琉古的军队,巴基德多次围剿也没有奏效,反而还损兵折将。最终,陷入耶路撒冷难以自拔的德米特里一世不得不于公元前157年与约拿单签订了和平条约。由此也就意味着,塞琉古王朝在某种程度上承认了犹太人的独立。
促使塞琉古王朝对犹太人做出让步的还有外在的原因。在东方,波斯人从塞琉古王朝独立了出去,建立了安息王国,这个王国逐步强大起来,日渐成为塞琉古王朝在两河流域强劲的对手。而更让塞琉古王朝难以招架的是西方的罗马人正在步步向东逼近!
在贪婪的罗马人眼里,地中海周边场子太小,神秘而富足的东方将是自己策马扬鞭的下一个宝地。为此,罗马需要首先解决东进途中的塞琉古。公元前153年,罗马元老院挖掘出一个据说拥有塞琉古家族血统的“亚历山大一世”,声称他是安条克四世的一个私生子。这个来路不明的亚历山大在大批罗马卫队和希腊雇佣军护送下,于公元前150年在地中海沿岸的托勒密城登陆。
已经被塞琉古王朝的连年征战和苛捐杂税压迫得奄奄一息的巴勒斯坦百姓,好像盼到了救星一样毫不犹豫地选择站在亚历山大一边。亚历山大自然知道犹太人对自己的重要性,所以他还没有登上王位,就向犹太人伸出了橄榄枝,向他的“朋友”约拿单写信致意:“我听说您是一位勇敢的人。我今天任命您为本国大祭司,并授予您大公爵位。您是我的盟友,相信会支援我们的。”
“游击队员”约拿单就这样摇身一变,成了塞琉古王朝任命的大祭司。多年的游击之后,他顺利回到了耶路撒冷,并招募大批军队,加固城防、修葺圣殿,准备迎接新的挑战。
大兵压境,德米特里一世的地位岌岌可危。面对不利的形势,德米特里一世也不得不厚着脸皮,前来央求和拉拢多次被他蹂躏的犹太人,以稳固自己的后院。这一次,德米特里一世很“慷慨”,承诺将会给予犹太人免除多项赋税、放弃在撒玛利亚和加利利地区征收赋税的权力、承认耶路撒冷为圣城等诸多恩惠。
不过,面对德米特里一世的慷慨大方,已经被蹂躏多次的犹太人断然拒绝了。看来德米特里一世已经将仇恨的种子,深深地埋进了犹太人的心底。
公元前150年,德米特里一世在与亚历山大的交战中战死,他的儿子德米特里二世被迫远遁克里特岛,塞琉古王朝就此换了主人。
为了稳住王位和周边的局势,被罗马人扶上王座的亚历山大主动与埃及托勒密王室修好,迎娶了托勒密王的女儿克里奥佩特拉,而且还“心甘情愿”地欢迎埃及大军进驻自己的地盘。
托勒密的女儿可不是那么好娶的,如果你看一下埃及的历史,你就会知道埃及法老身边的女人一个个可都不是等闲之辈,大名鼎鼎的埃及艳后在这些女人中还真的不算是佼佼者。果然,亚历山大与埃及法老的女儿完婚后,他的老丈人托勒密六世也没有客气。他派出强大的海军“护送”女儿在叙利亚登陆,并以和平友邦的名义,“进驻”了巴勒斯坦的多个城市。亚历山大本来只是要一个公主,不想却被“陪送”进来一支大军,新女婿忍无可忍,翁婿之战也就此拉开。而战争的结果出乎人们的意料:托勒密六世和亚历山大竟然双双殒命疆场!
有福之人不用忙。亚历山大驾崩之后,逃亡在外的德米特里二世顺理成章地回到了安条克城,登上了王位。
兵变
德米特里二世继位之初,延续了亚历山大在位时与犹太人所建立的良好关系。他不仅表彰了约拿单的功绩,承认他的大祭司职位,还解除了犹大地和撒玛利亚的税负。
为了表示诚意,约拿单也慷慨地拿出了十吨白银,以解德米特里二世国王的燃眉之急;此外,他还精挑细选了一支三千人的犹太卫队派往安条克城,直接听候国王本人的调遣。
德米特里二世登基之后才知道了无米之炊的难处,虽然犹太人的白银可以暂时应付王国运作的急需,但罗马人的庞大赔款几乎压得他透不过气来,而连年的战争也让百姓一贫如洗,再也榨不出什么油水。无奈,他不得不缩减开支。当时,王国最大的开销,就是维持一支职业军队所付出的花费。眼看硝烟散尽,放眼望去,自己治理下的地盘一片太平景象,德米特里二世突发奇想,命令刀枪入库,遣散了除希腊雇佣兵外的所有兵将。
德米特里二世近乎异想天开的想法,几乎断送了他的王位。
在那个兵荒马乱的岁月,许多男人就是靠杀戮来养家糊口的,解散军队就等于断送了他们的生活来源。这些早已习惯了征战沙场、只会杀戮的士兵,离开军队几乎无法生存。所以,许多老兵并不领国王的情,整个安条克城出现了严重的兵变,十几万士兵到处杀人放火,安条克几乎变成了人间地狱。最后,哗变的士兵们甚至将皇宫团团包围,声称要将国王揪出来讨个说法。
躲藏在王宫里的德米特里二世望着皇宫外的熊熊大火,闻听宫廷外士兵们的嘶喊,几乎就要绝望了。危急关头,约拿单留给德米特里二世的犹太卫队发挥了作用,这些久经沙场的战士,以少胜多,经过有效的组织和反击,平定了兵变,控制了安条克的局势,解除了国王的危难。
在犹太人的鼎力相助下,德米特里二世总算度过了这次危机。按理说,德米特里二世应该对救驾有功的犹太人报以恩惠才是,但不知这位国王的脑袋是不是进水了,国内局势稍稍稳定,他就恩将仇报,背叛了自己对犹太人的诺言,不仅没有因为约拿单的援助给予赏赐,反而决定恢复他曾取消的对犹太人的税收!
看来这个国王真的是穷疯了。
犹太人愤怒了,坚决拒绝背信弃义的国王的无理要求。犹太人与塞琉古王朝的矛盾再次激化,双方短暂的和谐就此被打破。不过,恶人自有恶人整。德米特里二世没有等犹太人出手,就被亚历山大昔日的部将特里弗联手亚历山大的儿子安条克王子一起推翻了。
特里弗就是不久前安条克城士兵哗变的组织者和指挥者。兵变失败后,要将“和平”进行到底的德米特里二世,并没有追究这些叛乱者的责任,包括带头挑起叛乱的首领特里弗。但特里弗却并没有因此而痛改前非,他的野心反而进一步膨胀。凭借他的三寸不烂之舌,他竟然还说服了避难在阿拉伯部落里的安条克王子跟随他一起替父报仇,夺回江山。
安条克王子就此踏上了不归路。
按照特里弗的策划和安排,刚出江湖的安条克王子就广发“英雄帖”,授予约拿单各项荣誉和爵位,再次确认了他的大祭司职位,同时发文免除了犹太人各项税收。不仅如此,安条克王子还将犹太地区正式交给约拿单统治,将腓尼基海滨直至埃及边界,册封给约拿单的弟弟西门管理,任命西门为这些地区的总督。
安条克王子对犹太人有恩,犹太人也不能无义。于是,约拿单毫不犹豫地加入了反对德米特里二世的阵营中,带领队伍从耶路撒冷远征大马士革,在加利利湖畔打垮了德米特里二世的大军。这大概是公元前143年到公元前142年的事情。
有了安条克王子的招牌,特里弗名正言顺地招兵买马。他一路网罗被德米特里遣散的散兵游勇和昔日的部下,迅速组织起了一支大军,并凭借这些亡命徒组成的军队,打败了德米特里前来围剿的大军,最终一鼓作气占领了安条克城。安条克王子也就此摇身一变成了安条克国王,史称安条克六世!
特里弗与安条克王子联手赶跑了德米特里二世,成为了塞琉古王朝的新主人。但历史又一次证明:用利益勾搭在一起的“朋友”是最不靠谱的。立下第一大功的特里弗不甘心只做一个大臣,即使是大臣里的No.1。自己辛辛苦苦帮助这个孩童坐上了王位,为什么自己就不能过一把国王瘾呢?但要实现这个目标,他必须把忠于国王的犹太人先踢开。因为,安条克六世登基之后,与犹太人关系很“铁”,这种关系延续了安条克六世的老爸亚历山大一世时期所建立的传统友谊和信任。
特里弗再次开动他的脑筋,等待着绞杀犹太人的机会。
安条克王子坐上了王位,对犹太人而言也是形势一片大好。约拿单雄心勃勃,甚至萌生了复兴犹太民族昔日辉煌的雄心壮志。他打造了一支数万人的队伍,首先从塞琉古人手里收复了原属于以色列人的伯珊。伯珊是约旦河西岸的一座希腊化城市,原本属于以色列人,后沦陷于塞琉古王朝之手。
对于犹太人的举动,塞琉古朝野上下一片抱怨,甚至不少人说犹太人有谋反之心。于是,权倾朝野的特里弗顺理成章地就组织起了一支平叛大军,以收复失地的名义向伯珊的犹太人发难。
虽然手握重兵,但特里弗并没有选择强攻。他再一次施展了阴谋,主动向约拿单伸出了“橄榄枝”,邀请约拿单前来谈判,并与他达成协议:特里弗将地中海边的重镇托勒密城交给犹太人,出于交换和信任,约拿单要遣散身边的数万大军,只留下三千精兵,其中二千人戍守伯珊,剩下的人可以跟随约拿单驻扎托勒密城。当不知是计的约拿单按照约定遣散了自己的军队,只带领一千名士兵接管托勒密城时,预先设伏的塞琉古士兵按照特里弗的计划全歼了犹太士兵,约拿单自己也成了特里弗的阶下囚。
失去了约拿单,耶路撒冷一下子陷入了群龙无首的窘境。国不可一日无君。面对一路杀来的塞琉古大军,大祭司决定由玛卡比一家仅剩下的西门接替哥哥约拿单的位置,全权管理犹太军政大权,应对兵临城下的塞琉古大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