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问到《左传》解说《诗经》、《尚书》、《周易》与今文经学的解释不相吻合的问题。是这样的院古人解释经义,分内传和外传两种。内传是解释它们的本来意义曰而外传则侧面推及,委曲延展,充分阐释它们的引申意义。比如孔子解释《周易》,小象部分解释本义居多,而大象部分则是解释引申之义居多。孟子解说《诗经》,也沿袭了子贡因贫穷、富足领悟到切磋研究,子夏因本色、纹彩领悟到礼遇后代等,也可以证实引申义的地方不少。而《韩诗外传》就是引申的经义了。至于《左传》解说经义,也以引申的经义来阐释的居多。
【评析】
《左传》说经与其他一些古书解经一样,分“内传”、“外传”,即“本义”、“余义”,又“以余义立言者多”,所以导致了《左传》解经与今解不合。曾国藩对儿子“有义必释”而且释得如此详尽的做法,不仅为儿子解了“惑”,还是对他勤学好问读书态度的最好嘉勉。这种方法能进一步激发其可贵的求知欲望。
写篆字不能无帖意
【原文】
纪渠侄近写篆字甚有笔力,可喜可慰。兹圈出付回。尔须教之认熟篆文,并解明偏旁本意。渠侄、湘侄要大字横匾,余即日当写就付归。寿侄亦当付一匾也。家中有李少温篆帖《三坟记》、《迁先茔记》?,亦可寻出,呈澄叔一阅。澄弟作篆字,间架太散,以无帖意故也。邓石如先生所写篆字《西铭》、《弟子职》之类于,永州杨太守新刻一套,尔可求郭意诚姻叔拓一二分,俾家中写篆者有所摹仿。
——节录自咸丰十一年六月二十四日《谕纪泽》
【注释】
①李少温:指唐文学家、书法家李阳冰,字少温。工篆书,其字变化开合,自成风格,后世学篆者多宗之。
②邓石如:清代篆刻家、书法家,精四体书,造诣很深。篆书吸收汉碑篆额和李阳冰;三坟记》等篆字的体势笔意,沉雄朴厚,自成面目,一洗过去刻板拘谨之风。篆刻得力于书法,苍劲庄严,流利清新,冲破了当时只取法秦汉玺印的局限,使篆刻面貌为之一新。
【译文】
纪渠侄儿近来写篆字很有笔力,可喜可慰!5见在我批改圈出寄回。你得教他认熟篆文,并解释清楚偏旁的本意。渠侄、湘侄索要大字横匾,我马上就写好寄回来。寿侄也会寄一匾的。家中有李阳冰的篆书字帖《三坟记》和《迁先茔记》,也可以找出来呈给澄叔看一看。你的澄叔写篆书间架太松散,是因为没有帖意的缘故。邓石如先生所写的篆书《西铭》、《弟子职》之类,永州的杨太守新刻了一套,你可求郭意诚姻叔拓一二份,使家中学写篆书的人有所模仿。
【评析】
曾国藩对书法很有造诣。他在此篇中详尽地教诫儿子写篆书应注意的事项,指明写篆字间架太散是因为无帖意的缘故,指导明确具体而又切中要害。
看、读、写、作应逐日无间
【原文】
去年在营,余教以看、读、写、作四者阙一不可。尔今阅《通鉴》,算看字工夫曰:
二王”笔法,俊拔刚
【注释】
①《书谱》:书学论着,唐孙过庭撰。其书断,为学书者所重。
②《文选》:总集名。梁朝梁萧统(昭明太子)编选,世称;昭明文选》。
【译文】
去年在军营里,我教你看书、朗读、写字、作文,这四个方面缺一不可。你现在阅读《资治通鉴》,算是看书的工夫曰抄写《说文解字》,算是朗读的工夫。还能不能临帖?或临《书谱》,或用油纸摹写欧阳询、柳公权的楷书,以纠正你字体柔弱的毛病。这样的写字工夫是必定不可缺少的。你去年曾将《文选》中精彩的字句段篇分类纂抄,作为写作文的材料,现在还照常摘抄吗?已停下来没有?或者分类摘抄《文选》的词藻,或者分类抄写《说文解字》的训诂,你有生以来作文太少,即以此代替写字工夫,也是必不可少的。
你从十余岁至二十来岁,基本上是虚度光阴。到今天将看、读、写、作四个字一天天不间断地实践,还可以有成就。你说话太快,举止太轻,最近能在言行方面尽力做到“迟”、“重”两字以改正你的毛病吗?
【评析】
曾国藩的此篇写作宗旨是鼓励、督促儿子在看书、朗读、写字、作文四个方面多下工夫,教其不应虚度光阴,过去虚度的光阴也应弥补起来,并谆谆教导只有“将看、读、写、作四字逐日无间,尚可有成”。
抄《说文》,算读字工夫。尚能临帖否?或临《书谱》①,或用油纸摹欧、柳楷书,以药尔柔弱之体,此写字工夫,必不可少者也。尔去年曾将《文选》中零字碎锦分类纂抄于,以为属文之材料,今尚照常摘抄否?已卒业否?或分类抄《文选》之词藻,或分类抄《说文》之训诂,尔生平作文太少,即以此代作字工夫,亦不可少者也。
尔十余岁至二十岁虚度光阴,及今将看、读、写、作四字逐日无间,尚可有成。尔语言太快,举止太轻,近能力行迟重二字以改救否?
——节录自咸丰十一年七月二十四日《谕纪泽》
目录分类很有学问
【原文】
目录分类,非一言可尽。大抵有一种学问,即有一种分类之法曰有一人嗜好,即有一人摘抄之法。若从本原论之,当以《尔雅》为分类之最古者。天之星辰,地之山川,鸟兽草木,皆古圣贤人辨其品汇①,命之以名。《书》所称大禹主名山川于,《礼》所称黄帝正名百物是也③。物必先有名,而后有是字,故必知命名之原,乃知文字之原。舟车、弓矢、组豆、钟鼓日用之具,皆先王制器以利民用,必先有器而后有是字,故又必知制器之原,乃知文字之原。君臣、上下、礼乐、兵刑、赏罚之法,皆先王立事以经纶天下,或先有事而后有字,或先有字而后有事,故又必知万事之本,而后知文字之原。
——节录自咸丰十一年九月初四日《谕纪泽》
【注释】
①品汇:万物的品种类别。
②《书》:即:尚书》。
③《礼》观礼记》。
【译文】
目录分类,不是一句话可以说得清楚的。大体上窑要有一种学问,就会有一种分类的方法曰有一个人的嗜好,就会有一个人的摘抄方法。若从根本和起源上来论述,应当把《尔雅》作为分类最早的书。天上的星辰,地上的山脉河流、鸟兽草木,都是古代圣人贤士辨别他们的品种类别,将它们命名的。《尚书》所说的大禹主持命名山川,《礼记》所称黄帝订正百物的名称就是如此。万物必须先有名称,而后才有名称的文字,所以必须了解命名的本原,才会知道文字的本原。舟车、弓矢、古代宴客朝聘祭祀用的礼器、钟鼓乐器等日用器具,都是古代先王制造这些器具以利民用,也必须先有器具而后才有该器具名称的文字,所以又必须了解制造器具的本原,才会知道文字的本原。君王臣子,上上下下,礼仪与音乐,战争与刑狱,这些都是先王制定的事理用来管理统治天下。这一切或者先有事物然后有文字,或者先有文字然后有事物,所以又必须了解所有事物的本原,而后才能知道文字的本原。
【评析】
要使学业有所成就,非掌握目录分类学知识不可,曾国藩是深知其重要性的。故不仅自己掌握了目录分类之法,而且还向儿子传授目录分类学知识,教其摘抄语词、编纂类书,耳提面命地帮助后辈掌握。
宜对古人诗集悉心研究
【原文】
尔诗笔远胜于文笔,以后宜常常为之。余久不作诗,而好读诗。每夜分辄取古人名篇高声朗诵①,用以自娱。
尔之才思,能古雅而不能雄骏,大约宜作五言,而不宜作七言。余所选十八家诗,凡十厚册,在家中,此次可交来丁带至营中。尔要读古诗,汉魏六朝,取余所选曹、阮、陶、谢、鲍、谢六家于,专心读之,必与尔性质相近。至于开拓心胸,扩充气魄,穷极变态,则非唐之李杜韩白盂、宋金之苏黄陆元八家不足以尽天下古今之奇观④。尔之质性,虽与八家者不相近,而要不可不将此八人之集悉心研究一番,实《六经》外之巨制⑤,文字中之尤物也。
——节录自同治元年正月十四日《谕纪泽》
【注释】
①夜分:夜半。
②曹、阮、陶、谢、鲍、谢:分别指曹操、阮籍、陶渊明、谢灵运、鲍照、谢跳。
③李、杜、韩、白:分别指李白、杜甫、韩愈、白居易。
④苏、黄、陆、元:分别指苏轼、黄庭坚、陆游、元好问。
⑤《六经》:指:《易》《乐》《诗》《书》《春秋》。
【译文】
你写诗的技巧和风格远远超过了写文章,以后应当坚持常常写。我很久没有作诗了,但我喜欢读诗,每天夜深人静时总要取古人有名的诗篇高声朗读,用来自我消遣。
你的才思,够得上古雅但够不上雄骏,大概宜作五言诗,而不宜作七言诗。我所选的十八家诗,总共有厚厚的十册,放在家中,这次可以交来人带到我这儿来。你要读古诗,汉魏六朝的诗,将我所选的曹操、阮籍、陶渊明、谢灵运、鲍照、谢胱六家的诗专心致志地阅读,必定与你的性格相近,与你的气质相近。至于开阔心胸、扩充气魄,手法多变,则除了唐代的李白、杜甫、韩愈、白居易和宋、金时代的苏轼、黄庭坚、陆游、元好问八家,不足以尽天下古今之奇观。你的气质性格,虽然与这八家不相近,但必须将这八家的诗集用尽心思研究一番,因为这八家诗集实在是《六经》之外的伟大作品,文字中之珍品。
【评析】
曾国藩这封家书主要是对儿子作诗的具体指导。他既肯定儿子的“诗笔远胜于文笔”,鼓励儿子“以后宜常常为之”;又认定儿子“能古雅而不能雄骏”,勉励儿子“多作五言诗”;还针对儿子的性格气质,指示儿子与自己气质相近的六家诗集固然要读,就是与自己气质不相近的八家诗集也定要悉心研究一番,真正做到了教导有方,期望甚殷,非一般为人父者所能比拟的。
同时,曾国藩认定唐代的李杜韩白、宋金之苏黄陆元八家诗集,“实六经外之巨制”、“文字中之尤物”。这种评价是很有见地的,亦非一般昏庸的士大夫所能比拟。
行之以恒就会有持续不断的进步
【原文】
尔累月奔驰酬应,犹能不失常课,当可日进无已。人生惟有常是第一美德①。余早年于作字一道,亦尝苦思力索,终无所成。近日朝朝摹写,久不间断,遂觉月异而岁不同。可见年无分老少,事无分难易,但行之有恒,自如种树畜养,日见其大而不觉耳。尔之短处在言语欠钝讷于,举止欠端重,看书能深入而作文不能峥嵘盂。若能从此三事上下一番苦工,进之以猛,持之以恒,不过一二年,自尔精进而不觉。言语迟钝,举止端重,则德进矣。作文有峥嵘雄快之气,则业进矣。尔前作诗,差有端绪④,近亦常作否?李、杜、韩、苏四家之七古⑤,惊心动魄,曾涉猎及之否?
——节录自同治元年四月初四曰《谕纪泽》
【注释】
①有常:有恒。
②钝讷:语言直白简朴。
③峥嵘:高峻。比喻超越寻常。
④差:略微。端绪:头绪。
⑤李、杜、韩、苏:李白、杜甫、韩愈、苏轼。七古:七言古诗。
【译文】
你累月奔跑应酬,还是没有丢掉平常的功课,应当可以不停顿地天天进步。人生唯有恒心是第一美德。我早年对于作字一途,也曾经苦思力索过,最终还是没有成就。近期坚持天天描摹练习,久久没有间断,就觉得月月有进步、岁岁有变化。可见年岁无分老少,事情不分难易,但如果能行之以恒,就好比种树和畜养牲畜一样,不知不觉一天天大了起来。你的短处在于言语不够直白简朴,举动不够端庄稳重,看书能深入下去,而作文就不能超越寻常。如果能在此三件事上下一番苦工夫,一方面勤奋猛攻,另一方面又持之以恒,这样不出两年,自然会不知不觉得到很快的进步。如能做到言语直白简朴,举止端庄稳重,则“德”这个方面就有进步了曰如能做到作文有高峻雄快之气,则“业”这个方面也就有进步了。你前一段作诗,略微有一些头绪,最近还常常作诗吗?李白、杜甫、韩愈、苏轼四家之七言古诗,惊心动魄,你曾经涉猎到他们的诗作吗?
【评析】
曾国藩在这封家书中,特别强调“人生唯有恒心为第一美德”,进而指出“年无分老少,事无分难易”,只要行之以恒,就会有持续不断的进步。紧接着在分析儿子有三大短处的同时,勉励儿子“进之以猛,持之以恒”,不出两年,自然会有比较大的进步。这种把有无恒心看做是学习有无成就的关键的教子方法,无疑是完全正确的。
读书可以变化人的气质
【原文】
人之气质淤,由于天生,本难改变,惟读书可以变化气质。古之精相法者,并言读书可以变换骨相。欲求变之之法,总须先立坚卓之志气即以余生平言之,三十岁前最好吃烟,片刻不离,至道光壬寅十月二十一日立志戒烟,至今不再吃。四十六岁以前作事无恒,近五年深以为戒,5见在大小事均尚有恒。即此二端,可见无事不可变也。尔于厚重二字,须立志变改。古称金丹换骨,余谓立志即丹也。
——节录自同治元年四月二十四日《谕纪泽、纪鸿》
【注释】
①气质:指人的风骨和风格。亦指人的心理和生理素质。
②坚卓之志:艰苦卓绝的志向。
【译文】
一个人的心理和生理素质由于是天生的,本来就难以改变,唯有读书可以变化气质。古代那些精通相面方法的人,都说读书可以变换骨相。想要得到变换骨相的方法,总要首先立下艰苦卓绝的志向。就拿我的一生来说院我三十岁以前最喜欢吸烟,片刻不离,至道光壬寅年(1842年)十一月二十一日立志戒烟,至今不再吸烟了。四十六岁以前做事没有恒心,近五年来深以为戒,现在大小事都还算是有恒心。就这两点可见没有什么事是不可以改变的。你在“厚重”两字上,必须立志变化改观。古人称“金丹换骨”,我说立志就是金丹。
【评析】
此篇写作宗旨是曾国藩针对儿子气质单薄,提出用立志读书的方法,以达到“金丹换骨”的目的。全篇采取现身说法,言传身教,指导得具体而得法,时至今日仍有其借鉴意义。
学作文应循序渐进
【原文】
尔《说文》将看毕,拟先看各经注疏,再从事于词章之学。
余观汉人词章,未有不精于小学训诂者,如相如、子云、孟坚于小学皆专着一书①,《文选》于此三人之文着录最多。余于古文,志在效法此三人,并司马迁、韩愈五家。以此五家之文,精于小学训诂,不妄下一字也。尔于小学,既粗有所见,正好从词章上用功。《说文》看毕之后,可将《文选》细读一过。一面细读,一面抄记,一面作文,以仿效之。凡奇僻之字,雅故之训于,不手抄则不能记,不摹仿则不惯用。
自宋以后,能文章者不通小学,国朝诸儒通小学者又不能文章,余早岁窥此门径,因人事太繁,又久历戎行,不克卒业,至今用为疚憾。尔之天分,长于看书,短于作文。此道太短,则于古书之用意行气,必不能看得i帝当。目下宜从短处下功夫,专肆力于《文选》,手抄及摹仿二者皆不可少。待文笔稍有长进,则以后诂经读史盂,事事易于着手矣。
——节录自同治元年五月十四日《谕纪泽》
【注释】
①相如:指西汉辞赋家司马相如。着有字书[凡将篇》,已佚。清马国翰;玉函山房辑佚书》有辑本。子云:西汉文学家、哲学家、语言学家扬雄。着有字书[训纂篇》,已佚。清马国翰;玉函山房辑佚书》
有辑本。另着有方言训诂学着作《方言》。孟坚:东汉史学家、文学家班固。
②雅:合乎规范的。故:久;旧。
③诂:以今言解释古言。
【译文】
你把《说文解字》看完,就先看各经书注疏,再从事研究诗文的学问。我看汉代人的诗文,没有不精通语言文字训诂的。如司马相如、扬雄、班固对语言文字学都专门着有一书,《文选》对这三人的文章收录最多。我对于古文,志在效法这三个人和司马迁、韩愈五家,因为这五家的文章,精通语言文字训诂,不随便写一个字。你对语言文字学既然粗略有些见解,正好从诗文上用功。将《说文解字》看完之后,可将《文选》细读一遍。一面细读,一面抄记,一面作文,以仿效其中的诗文。凡奇异怪僻的字,规范的古老的训释,不手抄就不能记住,不模仿就不能习惯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