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666800000025

第25章 王栋:诚意慎独之学(5)

以上所据《大学古本旁释》出版于1518年,反映了该年以前阳明的思想,大约10年后,即阳明逝世前一年,他还在强调这一观点,讲得更为明确,他说:

意与良知当分别明白。凡应物起念处,皆谓之意。意则有是有非,能知得意之是与非者,则谓之良知。依得良知,即无有不是矣。现在我们再回来看一庵的解释:

旧谓“意者心之所发”,教人审几于念动之初。窃疑念既动矣,诚之奚及?“旧谓”,系指朱子、阳明对“意”的训解。按一庵的理解,这一解释包含着一层重要意思:“教人审几于念动之初。”意谓教人在意念发动之际去做审查、检点。于是,一庵表示了自己的疑问:既然意念已经开始活动,那么“诚”的工夫如何能把捉住这个“意”呢?

在这个疑问的背后,隐藏着他的一个观点,就是他认为在念头发动处,是不可能做“诚意”工夫的。其实这个观点是非常重要的,是他在“意”的问题上想要推翻前人、有所突破的一个关节点。根据他的这个观点来推论,那么结论之一就是,意应当是“寂然不动”的,相反,心则是无时不动的。所以紧接着上面这句话,一庵点明了自己的观点立场:

盖自身之主宰而言,谓之心;自心之主宰而言,谓之意。

心则灵虚而善应,意有定向而中涵,非谓心无主宰,赖意主之。

自心灵虚之中,确然有主者,而名之曰意耳。大抵心之精神,无时不动,故其生机不息,妙应无方,然必有所以主宰乎其中,而寂然不动者,所谓意也。犹俗言“主意”之意。盖意字从心从立,中间象形太极圈中一点,以主宰乎其间。不著四边,不赖依靠。人心所以能应万变而不失者,只缘立得这主宰于心上,自能不虑而知。不然,孰主张是? 孰纲维是? 圣狂之所以分,只争这主宰诚不诚耳。这段文字是一庵的新诚意哲学的纲领,值得细细领会。他首先亮出了他自己的鲜明立场:“意为心之主宰。”接着来分别解释他所理解的“心”和“意”。他认为心是虚灵善变、无时不动的,意则是确有定向、寂然不动的。那么什么叫做“定向”呢?他打了一个比方,犹如俗言“主意”的“意”,还用了一个拆字法,说是“意字从心从立”,中间的“日”字则好比是太极圈中的那一点。这里面有牵强附会之处,可以不论,其中重要的是“主意”一词。

一庵的想法有几层意思:其一,作为“中涵” (心中涵有)之“定向”便是“主意”;其二,心不能自身主宰自身,必须“赖意主之”,这是说唯有心中之“意”才能成为心之主宰;其三,大抵说来,心是动的,意是静的,故心能善应万变、妙应无方,而意则是“不著四边,不赖倚靠”,独立自在、寂然不动的;其四,心所以能应万变,原因在于有“意”主宰于“心上”;其五,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意”是“自能不虑而知”;其六,结论是,能“主张是”、能“纲维是”的主体便是那个“不虑而知”的“意”,更无可能是其他任何东西。

对于理学或心学的理论稍微有所了解者来说,一庵上述的一大套说法,仿佛在自说自话,听起来头头是道,但总觉得哪里不对。

一言以蔽之,我们最终还是不知道一庵所说的“意”到底是什么。

整个说法中,只有一句比喻,形容得最为恰当——— “犹如俗言‘主意’之‘意’”,这是说,“意”就好比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人人都会说的“我心中已打定了‘主意’”的那个“意”。那么问题是,这样一个“意”,它有什么内容或本质呢?它又根据什么来保证它的“主宰”是正确的呢?它能保证自己所主宰的心不走失方向吗? 所谓“确然有主”、“寂然不动”、“太极圈中一点”等等措词用语都不能解答这个问题。当朱子说“意者心之所发”,当阳明说“意则有善有恶”,这个“意”是一个中性词,其本身并无价值和意义,也正由此,它不能成为心的主宰,而只能成为“诚”的对象,并须由“知”来引导。反之,如果说“意”是心之主宰,那么这个“意”就不能是没有价值意义的中性词,而应当是善的意志或至善本体。一庵没有用“善”来界定“意”,但他曾说:“意近乎志”、“志、意原不相远”,承认“意”与“志”是十分相近的,只是他始终拒绝“意即是志”的定义性说法,他认为毕竟“意略在前,主意立而后志趋定矣”。总之,到目前为止,我们不能确切地了解一庵说的“意”是否是具有“好善恶恶”这一良知判断能力的善的意志,抑或是纯善之本体。顺便说一句,同样主张意为心之主的刘蕺山则明快地指出,意是有善而无恶的纯善之体,具有好善恶恶的意志力量,所以意能够成为心的“定盘针”,为心指定趋善避恶的明确方向。

三 独即意之别名

不过,正如以上对一庵之言“意”的几层涵义所作的分析那样,一庵提出了“不虑而知”这个概念,以此作为“意”能“主宰于心上”的根据。依照阳明的良知学说,这个概念应当就是指“良知”,是从孟子的“不学而能”、“不虑而知”的良知概念而来。如果一庵明确地宣称他在这里所说的“不虑而知”就是良知的话,那么,我们在上面所作的层层追问,自然可以得到一个令人满意的回答,问题就变得非常简单。但是如果说“意”就是“不虑而知”的良知,那么“意为心之主”,就变成了“知是心之主”,表述方式虽不够严谨,但还是可以为阳明学所认可,因为“知是心之本体”,这是阳明良知学的一个基本命题,只是在阳明那里,良知与心体是同质同层之概念,两者之间不存在谁“主张”谁的问题,因此“知是心之主”的“主”字若是“主宰”义而非“本体”义,则对阳明来说,也还是大有问题的。尽管如此,一庵还是提供了一个解释的方向。虽然在他的阐释过程中,“意”的确切涵义、内容规定并不明朗,但是有一点却是可以确认的,“意”绝非就是“良知”,与此同时,“意”又确是一个“不虑而知之灵体”,一庵名之曰“独”。他这样说道:

诚意工夫在慎独,独即意之别名。慎则诚之用力者耳。意是心之主宰,以其寂然不动之处,单单有个不虑而知之灵体,自作主张,自裁生化,故举而名之曰独。少间扰以见闻才识之能,情感利害之便,则是有所商量倚靠,不得谓之独矣。世云独知,此中固是离知不得,然谓此个独知处,自然有知则可,谓独我自知,而人不及知,则独字虚而知字实,恐非圣贤立言之精意也。知诚意之为慎独,则知用力于动念之后者,奚无及矣。故独在《中庸》谓之不睹不闻,慎在《中庸》谓之戒慎恐惧。故慎本严敬而不懈怠之谓,非察私而防欲者也。这段话对于我们了解一庵的诚意哲学将有决定性的意义。从“独即意之别名”到“故举而名之曰独”的一段表述尤为关键。

整段叙述的一个核心思想是诚意与慎独的融合贯通。这一思想颇有点类似于刘蕺山的慎独诚意学说,尤其是蕺山到了晚年,他也力图将其中年发明的慎独说与其晚年主张的诚意说合而归一,此不赘述。按照“独即意之别名”的说法,那么也就意味着“意即独”。

那么,何谓“独”?一庵解释道:“以其寂然不动之处,单单有个不虑而知之灵体”。这里出现了三个关键词:“寂然不动”、“不虑而知”、“灵体”。其中, “以其”两字,是承上文“意是心之主宰”而来,因此,代名词“其”当是指“意”。按其脉络,以下的解释便是针对“意”而来。接着又说:“自作主张,自裁生化,故举而名之曰独。”则是要表明“意即独”的理由。值得注意的是,这里的“意”—“灵体”—“独”的三元素构成了一个整体结构。作为这一结构的特质及其功能,则可表述为“寂然不动”、“不虑而知”、“自作主张”、“自裁生化”。

那么,一庵所谓的“灵体”,又究为何指呢?我们通过回忆,就会有一个大发现,在上面“反对‘以知是知非为良知’”一小节中,我们看过一庵有一个鲜明的观点:“良知自是人心寂然不动、不虑而知之灵体。”若以此为准,则上述一庵的种种曲折的表述,不如直接点明“独即良知”或“灵体即良知”。但他始终只是含糊地使用“不虑而知之灵体”的说法,而不愿直接以“良知”来规定“独”或“意”。或许这是由于一庵的思想有早期和晚期的变化过程,只是现有资料无法明确这一点。然而隆庆二年(1568)发表的《一庵语录》

所含有的诚意说当是其晚年的成熟思想,则无可怀疑。在其有关“意”的问题的阐述中,良知显然已退居次要地位。尽管“不虑而知之灵体”含有良知的意味,但在上述的脉络中,这个“灵体”则依然主要是指“独”。

为什么一庵要回避将“独”字指认为“良知”?其因之一在于一庵认为,“独”与“独知”应作严格分别。我们回头来看上面引文中“世云独知”以下一段文字,即可明了。其中针对朱子《中庸章句》中的“人所不知而己所独知”的这一经典解释,一庵提出了严肃的批评。理由是“独”中自然有知,但没有人我彼此之分,在层次上,“独”字实而“知”字虚,如果正像朱子所说的那样,结果反而成了“独”字虚而“知”字实。一庵认为,这种观点与儒家圣学不合。从中可以读取的一点信息是,在一庵的观念中,“独知”概念亦应当重新解释,两个字中显然“独”字应为首出之概念, “知”字则轻而虚,是“独处”的一个属性,属于“自然有知”的性质。一庵的这个观念与其认“独”为“意”的思路是一致的,换言之,他所不能认同的是认“知”为“意”。也正由此,独与知在概念名义上有虚实轻重之别,不可混淆。一庵所认定的这样一种性格独特的“独”,已非常接近于蕺山的“独体”概念,只是一庵并没有明确点出。但有一点一庵与蕺山却非常相近,他们的哲学工作有一个毕生的愿望:

将慎独与诚意融会贯通。

既然讲到“慎独”,一庵还将面临一个问题,就是应当如何具体地来理解慎独工夫?他首先明确指出慎独不是说“用力于动念之后者”,并引用了《中庸》本文中的说法——— “不睹不闻”、“戒慎恐惧”,将前者解释成“独”,将后者解释成“慎”,这一思路很接近于心学以来的一个传统说法:“不睹不闻是说本体”、“戒慎恐惧是说工夫”。应当说,一庵在这里的解释只是部分地解决了何谓慎独的问题,但丝毫没有解决如何慎独的问题。上面引文中的最后一句“故慎本严敬而不懈怠之谓,非察私而防欲者也”,则是指明“慎”字之义在于“严敬而不懈怠”,这明显有取自于程朱理学的“居敬”说,然其内涵所指却有不同,关于这一点,下面将会谈到。后面一句“非察私而防欲者”,则是一庵的全新见解,正与他的慎独非“用力于动念之后者”的思路完全一致。因为,如果说慎独便是“察私防欲”,也就意味着慎独工夫必在“动念之后”才能下手,然而按一庵的思路,此正是“旧说”或“世云”的一种传统见解,而绝不是他所说的诚意慎独之教的本义。他甚至断言:“察私防欲,圣门从来无此教法。”这一宣言与其反对慎独工夫“用力于动念之后”的观念有着非常密切的关联。但是说到最后,我们依然要追问:如何慎独?

这一问题又在何种思路的引导之下,与一庵反对动念之后“察私防欲”的思想立场关联起来?以下所引的几段资料,我们将要看到一庵对“慎独”与“研几”之关系等问题的讨论,其中他将回答如何慎独的问题。他这样说道:

慎独注云:“谨之于此以审其几。”后儒因欲审察心中几动,辨其善恶而克遏之,如此用功,真难凑泊。《易大传》曰:

“君子上交不谄,下交不渎,其知几乎。”“几者,动之微,吉之先见者也。”则几字是在交际事几上见,非心体上有几动也。心体上有几动,则是动于念。杨慈湖所以谓之“起念”即非《大学》《中庸》所谓独也。《大传》又曰:“夫易,圣人所以极深而研几者也。”朱子解云:“所以极深者,至精也。所以研几者,至变也。”以变释几,非事几乎? 后儒因又谓:“于心几动处,省察而精察之。”以是为研,谬亦甚矣。

在这里,一庵对朱子的两个解释(一则释“慎独”,一则释“研几”)进行了批评,并在此基础上,亮出了自己的观点。其中主要强调了两层意思:慎独不是指“审察心中几动”; “几”字非指“心体上有几动”,而是指“交际事几上见”。其主旨则在于强调慎独绝非是于“心几动处”,待其善恶萌发,然后再去加以“克遏”,若此则已落了后手,永远“凑泊”不上,所以,慎独工夫应当是在动念之前而非已发以后。他又指出:

同类推荐
  • 老子他说续集

    老子他说续集

    本书是南怀瑾先生关于老子《道德经》的讲记。《老子》,又名《道德经》,是我国道家学派和道教最著名的一部经典。它综罗百代,广博精微,短短的五千文,以“道”为核心,建构了上至帝王御世,下至隐士修身,蕴涵无比丰富的哲理体系。南怀瑾先生以深厚的文史功底,敏锐的社会洞察力,对《老子》的内涵做了充分的阐释、辨正和引述。他以经史合参、以经解经的方式,深入浅出,借着老子自证的现身说法,刻划道家隐士思想在历史中影响时世、伟大灿烂的一面;更发挥其流传千年之道德内蕴。《老子他说》上集收录南师讲解老子《道德经》共二十六讲,于1987年出版;本书因内容包括《道德经》全部下篇及部分上篇,故特定名为《老子他说续集》。
  • 爱的哲学:这本书帮助你明白什么是爱

    爱的哲学:这本书帮助你明白什么是爱

    纵横古今,横跨中西,齐集史上最权威的关于爱的学问,将爱的真谛通过浅显易懂、深入浅出的语言娓娓道来。高亮之,福建长乐人。江苏省农科院院长,美国俄勒岗州立大学客座教授。哲学爱好者,在长期阅读大量古今中外哲学原著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的哲学思想。先后出版《综合哲学随笔》、《漫游西方哲学》、《浅谈中国哲学》三本大众类通俗哲学著作,获得各地读者好评。
  • 庄子梦蝶——心灵自由之旅

    庄子梦蝶——心灵自由之旅

    庄子笔下的鲲,是一个属灵的生命。它本来只是一个还没觉醒的生命,天天困在海中,等待它的命运就是去死。但它选择了另一个活法,它飞了起来。它为什么飞得起来?因为它有信仰,它相信海运和风可以把它带到一个更好的地方。因为它的信心,它获救了。它的意志不是出自自己,而是出自信仰,因此意志就大,能力就强。它的自由不是来自自己,而是来自上帝,所以是真正的自由,“与天地同寿,与日月齐光”。自由不是无所事事,它是一种做事的良好状态。上帝给我们自由与能力,是要我们去完成使命,不是让我们只是玩。鲲化为鹏后,它想的第一件事不是去玩,而是“而后乃今图南”,向更光明的地方飞去。所谓“自由意志”,就是指一颗完全信仰的心。
  • 老子著经大传

    老子著经大传

    《老子著经大传(上下册)》中国第一位哲学家是老子,被称为“哲学之父”;他著的《道德经》,被尊为“万经之王”,在中国哲学史上第一个建立了相当完整的哲学体系,处于主干地位。当年的老子是怎样著这部博大精深的《道德经》呢?尽管《道德经》的注释本不下几百种,但没有一本能解开老子是怎样著经之谜的。这部书的出版,正好填补了这个历史空白,对研究道家学说是有益处的。
  • 周易智慧

    周易智慧

    《周易》这部书,不但是我国最古老的经典,而且自古以来,就被推崇备至,尊为“群经之首”。
热门推荐
  • 剑气

    剑气

    罗帆:世界这么大,我想去看看。末世战将破碎虚空“穿越”到异界大陆。万里横戈探虎穴,三杯拔剑舞龙泉。——已完成250万字《异界之绝色锋芒》、460万字《剑极天下》。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修真警察之路

    修真警察之路

    升职农村派出所所长,醉酒一觉醒来回到三岁,父母还是原来的样子,可是身边所有的直属亲属都不见了,前世妻子一家根本不存在,在知道不能重复人生后,一心只想回到原来生活,可惜事与人违,在尝试醉酒想回到自己生活失败后,意外获得修真世界传承,从此走向不一样的修真警察之路……,本人新手文笔太差,写的都是自己想的故事,没什么书可看了,就把自己想的故事和大家分享,喜欢种马牛逼的朋友就不要费精力看了,我只喜欢平淡,写这本书也只是玩玩。
  • 这不是我想要命运

    这不是我想要命运

    本是为生活所困的女人,可是谁会想到却牵涉着几世的命运轮回。梦想和责任无法抉择,生存和死亡无法掌控。注定要活在别人的掌控之中,而想要挣脱桎梏所付出的不仅仅是自己·······
  • 轮回之问剑

    轮回之问剑

    剑神,天元界至强者,恃才傲物诛天剑仙,剑界的守护者,一生惟剑痴情剑魔,魔宫的掌管着,为爱成魔冰皇剑豪,刃冰城的城主,冰皇血脉善恶剑尊,善恶神宫的王,亦正亦邪红尘剑人,红尘商会会长,流氓之祖黄泉剑圣,圣殿的保卫者,第二智者
  • 生命少不了篮球

    生命少不了篮球

    “前世我为篮球丢了生命,转世后,我依然会拥生命去打球。篮球才是我的一切,少了篮球,我活不下来。篮球是生命,或者说,我的生命是篮球。”看转世后,少林寺国宝级僧徒怎样还俗闯荡社会,怎样走上职业篮坛。
  • 霸气老公宠小妻

    霸气老公宠小妻

    宠唯一,看似无害实则只管吃喝没事寻思寻思恶作剧的天然呆一只;裴轼卿,相貌出众看似君子实则城府极深没事算计算计别人的腹黑男一个;如果男追女隔重山的话,裴轼卿跟宠唯一间隔着珠穆朗玛峰,因为宠唯一从儿时就破坏了他三桩婚事以及四次相亲;如果女追男隔层纱,宠唯一跟裴轼卿间一定隔着厚度为地壳的纱,因为裴轼卿从认识她就破坏了她三次离家出走以及四次携款潜逃。一个胡闹到没章法,一个狠辣到无底线,两个八竿子打不到一堆去的人,竟然也开出了花……宠唯一管这叫梦想成真,裴轼卿管这叫顺理成章,爷爷奶奶婆婆阿姨管这叫缘分使然,朋友兄弟姐姐妹妹管这叫一场灾难,路人甲乙丙丁以及阿猫阿狗管这叫狼狈为奸!【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我知道妳

    我知道妳

    ①适合总归是磨合出来的,见过很多轰轰烈烈的爱情到最后都落到人走茶凉,有人说一段感情互补型的才会走的长久,却不曾料到两个类似的人竟也可以是命中注定的一对......②可爱的外表开朗的性格机智的脑袋和一个型男男朋友这一对看似是最羡煞旁人的一对却也是最不容易的一对...③世界上有两个你一个善于交往,开朗大方,一个半死不活孤独非常,她就是一个十足的矛盾体,或许也带有一些抑郁的体质。
  • 青春里放荡不羁的幸福

    青春里放荡不羁的幸福

    他,阳光帅气,冷漠傲慢,放荡自大,却遇到了她,遇到了这个温柔体贴,善良却又对他泼辣的她,让他生气,让她笑,让他回忆的她,让他甘于改变自己的她,上天赐与他和她的缘分,让他两相遇,相知,相爱,而这中间又会经历多少的风风雨雨,曲曲折折……
  • 宿主大大求打赏

    宿主大大求打赏

    作为一个有灵魂的系统,我系统编号01685阿蛮是史上最废最穷的存在,什么宿主这是,零天赋、零武力值,灵力才一级?我要辞职,我不干了。。。。。。什么,宿主不肯承认我的存在?那我就揍到他承认。“鉴于系统三番四次殴打宿主,对她罚款一百万吧。”什么破任务?跑死一百头钢毛猪(一级妖兽)……教会一百只珍珠鸡(一级妖兽)跳广场舞……驯化一百头炎铁蛮牛(二级妖兽)对“牛”弹琴的那种……阿蛮(祈求):宿主大大,要不要其他买点装备?苏白:不需要,这厨房该有的都有。阿蛮(滔滔不绝):比如装个漂亮的公主房,买个小型游乐园呀什么的,只要你想到的我都能提供,买送老婆嘛!阿蛮(楚楚可怜):宿主大大,要不要买点其他啥的,最近总部催得急,业绩太可怜。苏白:我不需要其他东西,但我有的是钱。阿蛮(眼睛一亮):宿主大大,求打赏。苏白:做苏夫人,我所有钱都是你的。阿蛮:额,你个糟老头子坏得很,又想勾引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