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695000000012

第12章 《中庸》意释致用(5)

以上各宗教中华发展历程表明,在中华大地占据文化主流地位的儒家身上没有搞“原教旨主义”、“圣战”、“迫害异端”的基因。相反,“和而不同”、“求同存异”一直是儒家对待不同文化的主要态度。各个宗教在中华立足固然首先是统治者的允许,统治者为什么允许?从动机上看是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但透视动机背后还是要看到,第一,其思维方式总的说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儒家“和而不同”、“求同存异”的影响;第二,更应看到,“和而不同”、“求同存异”的思维模式也扎根于中华各族人民头脑中,人民对之“日用而不知”。所以,整个中华民族接纳不同文化的胸怀是无比宽广的。以上例子足以说明,儒家“中庸”是中华乃至世界最伟大的哲学之一。

§§§第一章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

意释

客观给予人的本质就是人的本性。遵循本性而行就是人的合适的轨道。认识这个轨道,随时警示自己不偏离这个轨道就是一生所受之教(认识和警示就是“教”)。道是时刻不可偏离的,可偏离者绝对不是道。但是,人在一生中会碰到许多复杂多变的事物,应对方式无穷多样,甚至可能会有两害相权取其轻的“出圈”。能否坚守道全要看每个人自己了。所以君子都会小心谨慎地对待自身为旁人看不到听不到之处。没有比本人对自身隐秘和细微之处看得更明白的了。所以君子非常讲求“慎独”,即个人独处时更严格要求自己。

致用

人的本质是天赋的,即所谓“天命”。认识自己的本质就是认识“天命”。人的本质是什么?是人之所异于自然者。孟子说:“舜之居深山之中,与木石居,与鹿豕游,其所以异于深山之野人者几希。及其闻一善言,见一善行,若决江河,沛然莫之能御也。”(《孟子·尽心上》,1153页。)孟子看到,人与自然的不同之处是人有善根,一经外界善言激活,便会向善。孟子的人性善论对否暂且勿论,但人有主动追求进步的能力这是不可否认的。美国的人格心理学家A.H.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可以成为描绘人的善根的基本框架。马斯洛提出的需求层次依次由较低到较高排列:第一,生理需求:对食物、水、空气和住房等的需求。第二,安全需求:包括对人身安全、生活稳定以及免遭痛苦、威胁或疾病等的需求。第三,社交需求:包括对友谊、爱情以及隶属关系的需求。第四,尊重需求:既包括对成就或自我价值的个人感觉,也包括他人对自己的认可与尊重。第五,自我实现需求:其目标是自我实现,或是发挥潜能。自我实现的人可能过分关注这种最高层次的需求的满足,以至于自觉或不自觉地放弃满足较低层次的需求。这五个层次的需求本身不一定就是善,但笔者认为,从另一个角度看,马斯洛说的五个层次的需求仍透露出人有善根。第一,人追求上进是人的本性,即每当一个层次的需求达到一定满足,人都会向更高的层次跃进。第二,人有对高层次需求的偏好,即人为了最高层次的追求,人甚至可以牺牲一定的生理需求,乃至牺牲生命。我们对今人道德的培养,应该立足于激活这些善根。激活善根,在善根的基础上成长壮大就是“率性”、“修道”。

善性由天赋叫“天命”,在人身上叫“性”。善性被人意识到叫做良心。良心隐藏于胸中,旁人看不到,唯己所独知。人所遇到的事物复杂多样,为了追求更大的善,眼前常需要采用务实性手段,甚至表现为“出圈”;所以对于每一个人来说,越是在这种情况下,越要加强对自己的监控,防止旁人看不到的内心出离良心。“慎独”就是在人们看不到的地方严格要求自己。

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意释

喜、怒、哀、乐尚未发生,内心无预先的偏好叫做“中”;一旦发生,其时机、程度契合所针对之事(即“中节”),叫做“和”。“中”是天下最大的根本;“和”是天下普遍通行的法则。将“中和”的原则推行到整个宇宙,则天地万物都能够各居其合适的位置,各得其成长发育。

致用

第一,虽然喜、怒、哀、乐未发生,内心无预先的偏好,但这并不意味着内心静止。就像猫捕鼠之前的临战状态,随时准备恰当回应外物。内心也不是虚廓的,而是有着厚厚的积淀,这个积淀就是“中”——恰当地应对每一个事物的能力。有这个能力才能做到“发而皆中节”。

第二,整个世界都是自然存在的,循其当然之理;对万物中任何一个都无所偏好。这是我们应对世界的根本前提。万物虽然千奇百态,但各自应对恰到好处,物物之间彼此和谐是我们追求的目标。

第三,人有什么样的心灵状态,其眼中的世界就是什么样的。达到“中和”的心态,眼中的世界就是,万物没有贵贱,各居于其合适的位置,过好自己的日子。即所谓“天地位焉,万物育焉”。这是一种万事皆好的心态。

§§§第二章

仲尼曰:“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时中;小人之反中庸也,小人而无忌惮也。”

意释

孔子说:君子能够做到中庸,小人总是违反中庸;君子遵循中庸是时时刻刻的,小人违反中庸是因为他们总是无所顾忌。

致用

君子为什么能够始终一贯地遵循中庸,因为中庸在君子头脑中不是僵化的教条,而是随遇形变的灵活性。把中庸当做僵化的教条的人,表面上坚持中庸,其实是背离中庸。

“小人之反中庸也,小人而无忌惮也。”——小人有两种,都是“无忌惮也”。一种是无视中庸原则的“无忌惮”,一种是“无忌惮”地无视客观情况的变化,死守教条。

§§§第三章

子曰:“中庸其至矣乎!民鲜能久矣!”

意释

孔子说:中庸是最高的境界。很久以来,民众很少能够做到。

致用

孔子原话是:“中庸之为德也”,即中庸是一种德。《论语》里提到中庸只有一处,即:“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论语·雍也》,1097页。)《论语》记载孔子提到“中庸”就这一次,而且语气说得这样重。笔者认为,这话应是孔子晚年说的,很可能说出不久,便病倒不起,不久就告别人世。一个人晚年说出的话,应该比早年说出的话含金量要高得多。黑格尔曾打过一个比喻(参见[德]黑格尔:《小逻辑》,2版,贺麟译,423页,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同样一个道理可以从小孩嘴里说出,也可以从老人嘴里说出,但是,他们俩头脑中所出现的内容并不相同。老人说出这个道理时,丰富的阅历涌入脑海,老人表达的内容非常丰富,对道理的体悟非常深刻。而小孩说出这个道理,内容单调,谈不上体悟。比如“不要说谎”,小孩为何说这话?是爸爸妈妈说的,说谎爸爸妈妈就打屁股。是听幼儿园的阿姨讲的,说谎阿姨不给糖吃,还要罚站。老人为何说这话?这是他一生经历的总结。当说出这话时,一生的经历使他浮想联翩,他在回忆,双目凝视远方。孔子晚年不但提出“中庸”,而且说“中庸”作为“德”是“至”,即是天下最高的、顶尖级的“德”。孔子可能还是怕人们对“中庸”重视的程度不够,又用“其……矣乎”的语气和句式来强化自己所表达的内容。

§§§第四章

子曰:“道之不行也,我知之矣,知者过之,愚者不及也;道之不明也,我知之矣,贤者过之,不肖者不及也。人莫不饮食也,鲜能知味也。”

意释

孔子说:道推行不了的原因我是知道的。真理的推行要恰当合适。可是,一到具体实行时,聪明的人总是做得过头,愚笨的人做得不够。道不能昭明于众的原因我是知道的。水平高的人总是把它理解得过分复杂,水平低的人总是把它说得过于简单。人没有不吃不喝的,可很少有人能够理解饮食的味道。

致用

此章有两点启发:第一,道是真理。真理在具体实行的时候可能会出现两个极端:聪明的人思维敏捷,迅速洞察到真理。但不知道真理运用在实际中,还有许多复杂的问题需要解决,真理的表现形态并不像赤足的黄金那样纯粹。聪明的人往往想立即得到百分之百的黄金,所以容易有过分极端之举。相反,愚笨者领会不了真理的内涵,只能够搞些形式主义的表面文章,所以贯彻真理总是做不到位。

第二,“人莫不饮食也,鲜能知味也。”一个人可能经常吃某一美味食品,但他不一定能够真正理解其味道美在哪儿。所以《周易·易传·系辞上》曰:“百姓日用而不知。故君子之道鲜矣。”所以人们对许多道理往往只是熟知其然,而不深知其所以然。黑格尔说:“(真正的)知识则是把矛头指向这样构成的表象、指向这种熟知的东西的。”“一般来说,熟知的东西所以不是真正知道了的东西,正因为它是熟知的。有一种最习以为常的自欺欺人的事情,就是在认识的时候先假定某种东西是已经熟知了的,因而就这样地不去管它了。”([德]黑格尔:《精神现象学》,上卷,贺麟、王玖兴译,20页,北京,商务印书馆,1962。)“熟知的东西,正如我在别处说过,并不因此就是真知。”([德]黑格尔:《小逻辑》,2版,贺麟译,9页。)儒家的许多道理其实也是人们日常熟知的,但是真正深刻领会的人并不多。

§§§第五章

子曰:“道其不行矣夫!”

意释

“道”恐怕不能在世上推行了吧。

致用

真理的实现,不能不看场合与时机。君子有时需要蛰伏,伺机而行。

§§§第六章

子曰:“舜其大知也与!舜好问而好察迩言,隐恶而扬善,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其斯以为舜乎!”

意释

舜是有大智慧的。舜好向别人请教,好琢磨周围百姓浅显易懂的俗语背后隐藏的深意。他宽厚待人,包涵他人的过失,张扬他人的优点。他善于控制住百姓中的两个极端,把百姓的事都处理得恰当合适。这就是舜之为舜的原因吧。

致用

第一,舜已经懂得熟知并不等于深知。所以总喜欢把百姓熟知的俗语拿来反复玩味。前人留传下来的许多道理,虽然人们口耳相传熟得不能再熟,但人们未必真的领会其中的深层含义。所以孔子的“温故而知新”(《论语·为政》,1092页。)是颠扑不破的真理。

第二,儒家讲求激活人的善性。孟子说人性中有仁义礼智之善,是指人身上有成善的种子、基因,可以激活之,使之为善,并非是说人天生是善人。换了狮子、老虎、狗熊,无论如何培养也不会有道德,因为它们没有这个种子、基因,无以激活。“三亚龙虎园泰国籍饲虎组组长、42岁的阿朗从事老虎饲养及训练工作已有12年之久,他怎么也没想到,他这样熟悉老虎习性的人,竟会命丧虎口。而且,这头咬人的孟加拉虎,是他一手养大的,与他朝夕相处了8年之久。”(《三亚龙虎园饲养员被老虎咬断脖子身亡》,载《南国都市报》,2007-05-21)人与动物不同,人有善根。孟子以舜为例:“舜之居深山之中,与木石居,与鹿豕游,其所以异于深山之野人者几希。及其闻一善言,见一善行,若决江河,沛然莫之能御也。”(《孟子·尽心上》,1153页。)舜就自然资质讲与深山野人没有什么不同,但他的天性中隐含着成善的火种,“及其闻一善言,见一善行”,火种被点燃了,经过后天努力,成为善人。孟子所讲的修身方法就是点燃自身隐藏的道德火种,让它熊熊燃烧。“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孟子·公孙丑上》,1128页。)所以,在培养人的道德时,最重要的是寻找人的道德火种,即所谓善根、善的基因。“良知在人,随你如何不能泯灭,虽盗贼亦自知不当为盗,唤他作贼,他还忸怩。”(《王阳明全集》卷三,《语录三》,93页。)当然,人身上还是存在向恶的可能。孟子曰:“口之于味也,目之于色也,耳之于声也,鼻之于臭也,四肢之于安佚也,性也,有命焉,君子不谓性也。”(《孟子·尽心下》,1156页。)耳目口腹之欲有导致人堕入恶的可能,所以君子不以之为性,不激活它。王阳明也说:“凡文过掩慝,此是恶人常态,若要指摘他是非,反去激他恶性。”(《王阳明全集》卷三,《语录三》,113页。)当代企业家松下幸之助先生的经营实践也证明了儒家这一思想的正确。松下先生认为,世上不但有善人和恶人,还有既善又恶的人,并且这类人很多很多。甚至可以认为,就在每一个人的本性之中,都有善和恶的两个方面。我若相待以宽,则彼善念凸现,与我气顺平和。我若相待以苛,则彼恶念凸现,与我气暴乖戾。他说:“(人类)美与丑互为表里……如果只看到美的一面,而不留情地指责丑的一面,可谓不了解人性之真实。以温柔宽厚之心待人,让彼此都能开朗愉快地生活,或许才是最重要的事吧。”([日]松下幸之助:《经营者365金言》,秦忆初译,75页。)松下先生认为,用这种态度对待员工,最能调动员工们的积极性。他说:“如果一味地只注意部下的缺点,不敢用人,部下也会感到不是滋味。如果从优点着眼,便能根据优点,考虑运用之法,在某种程度之内大胆用人。部属知道自己的优点被赏识时,定会非常高兴,在不知不觉间,加倍努力工作。”(同上书,11页。)由于松下先生宽厚地对待员工,员工们产生报恩之心,反倒不愿宽厚地对待自己。松下公司的许多员工经常主动加班加点,拼命工作。许多干部稍有过错,即自我苛责,主动向公司谢罪。

第三,对于主持工作的领导来说,手下的两种对立倾向就如鸟之两翼、车之两轮,不可或缺。领导要当好鸟身车身,保持整体的最佳状态。这就是执两端而用中。

§§§第七章

子曰:人皆曰予知,驱而纳诸罟擭陷阱之中,而莫之知辟也。人皆曰予知,择乎中庸而不能期月守也。

意释

孔子指出:人都认为自己很有智慧,但自己被人驱赶入网罗、木笼、陷阱之中,却毫不知晓、不知躲避。人都认为自己很有智慧,但是选择了“中庸”,却连一个月也守不住。

致用

人需要反思。何谓反思?黑格尔说:“反思以思想的本身为内容,力求思想自觉其为思想。”([德]黑格尔:《小逻辑》,2版,贺麟译,39页。)就是站在更高的角度对自己的思想进行再思考。人可以产生合理的思想,但这些合理的思想产生时,不可能不受到人内心的情绪、信仰、和具有片面性的经验的干扰,从而使思想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这些局限性容易使自己被驱赶入网罗、木笼、陷阱之中,却毫不知晓,不知躲避。所以,黑格尔又说:“具有为思维所决定所浸透的情绪和表象是一回事,而具有关于这些情绪和表象的思想又是一回事。”([德]黑格尔:《小逻辑》,2版,贺麟译,39页。)也就是说,应该不断地超越原来的思想,把它当做思考对象,从更高的角度对之进行思考。这就叫做反思。孔子就是在催促人们不断地反思。

同类推荐
  • 易经与辩证法杂说

    易经与辩证法杂说

    本书所讲“易经”,包括“经“和“传”,行文时或注明“经”,或注明“传”,或注明为后来学者论述,或总称“易经”或“易学”。全书收录了略说易经与辩证法、易经的对立统一律、易经的质量互变律、易学循环论的再认识——否定之否定律等近40篇文章。
  • 形而上学俱乐部:美国思想的故事(译文纪实)

    形而上学俱乐部:美国思想的故事(译文纪实)

    思想是一种怀疑,而不是意识形态。第86届普利策奖最佳历史类图书,从内战的阴霾到平权运动和冷战,以思想的历史照见未来。美国经历了一场内战,其政府形态却没有遭遇变革。内战期间,美国没有抛弃宪法,没有暂停选举,也没有发生政变。但从其他几乎所有方面来看,美国变成了另一个国家。战争本身没有让美国变得现代,但战争标志着现代美国的诞生。对于亲历内战的那一代人来说,战争似乎不只是民主的失败,也是文化的失败,思想的失败。创痛深沉的内战使战前的信仰和期望轰然崩塌。在战后的新世界,这些信仰显得极为过时。内战扫除了南方的奴隶制文明,随之也几乎完全扫除了北方的知识分子文化。美国花了几乎半个世纪才发展出可以取而代之的文化,找到一整套理念、一种思考方式,来帮助国人应对现代生活的种种情形。这场上下求索就是本书的主题。
  • 《论语》中不可不知的人生哲理

    《论语》中不可不知的人生哲理

    《〈论语〉中不可不知的人生哲理》主要内容:《论语》是一部记录孔子言行的语录。一般人或许会想,记录孔子言行的书有什么好看的。圣人嘛,一定一天到晚道貌岸然,玩深沉,装伟大,其一言一行也必定乏味之极。如果你也这样想,那就错了。看完《论语》,你会发现孔子与一般人也没有什么两样,其一言一行也是非常平易近人、和蔼可亲的。
  • 一日一省

    一日一省

    《一日一省大全集(超值金版)》撷取了大师先哲的智慧,篇篇蕴含振聋发聩、发人深省的生活真理,促使你扪心自省,将你思想中浅薄、浮躁、消沉、自满、狂傲等污垢涤荡干净,让你在反思中重新认识自己,从反思中获取前进的力量。把“省”当成每日的功课,让它深植在你的心里,你就能理清生命的脉络,并让你的人生之路变得更加清晰、明了。心量有多大,事业就有多大;心能容多少,成就就有多少。
  • 《论语》品读

    《论语》品读

    本书对《论语》进行了品读,《论语》是一部包含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至理名言的书,内容涉及哲学、政治、经济、教育、文艺等诸多方面。
热门推荐
  • 她笑里偷光

    她笑里偷光

    【重生/虐文/BE/双不洁/娱乐圈/先甜后虐】“你是我穷极两生才走完的BE。”顾家弃子顾谲西,身遭变故后,变得骄傲且自卑,一心只想搞钱。他的女孩儿墨恋明媚得耀眼,是整个T市放在心尖上的宠儿,是娱乐圈不可或缺的超一线和顶流。故事的开始是他八岁那年,天光乍泄,在他的世界里,他的女孩与太阳同时出生,从此他注定只为她而活。男主表面闷骚,实则情话满级,随时随地用嘴和行动撩~女主戏精一枚,内心超多戏,而且经常开小号嗑cp。面对媳妇的要求,他是这么做的_媳妇磕cp?_看我干什么?我媳妇看来的cp不是真的也是真的,不接受反驳!_我家恋恋还想要啥?_要我滚?_那还不赶紧的……诶好像不对~媳妇,你要点别的呗~面对自家丈夫的Yellow请求,她是这么做的_恋恋,我想在你的星球上环游,可以吗?好家伙,他家恋恋翻身而上,沿着他的颌角弧度,在他耳边轻轻说道。_好啊,姐姐带你去私奔~但一个卑微如斯,一个明媚耀眼,这注定了故事的悲剧。“对不起啊,让你爱了我两辈子。”“我才对不起呢,让你两辈子都白白爱了我那么多年。”试问,这一生在你的风景里,我是谁?
  • 系统NO1大决斗

    系统NO1大决斗

    宇宙中,有系统?!有虐狗?!有任务?!不知道?就来来看看吧~
  • exo校园之恋

    exo校园之恋

    有一个女生进入了12个人的世界,12人在学校是校草,女主角是插班生。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少董的抵债情人

    少董的抵债情人

    前一夜她还是她老板的情妇,却在第二天成了她老板儿子的情妇。前者为了欲望,后者为了报复。百般凌辱,她都不曾离开,哪怕是他亲手把她给别的男人……--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风抚琴之倾心为你

    风抚琴之倾心为你

    她,简氏养女,不露锋芒,只为找到当年真相……他,将世间玩弄于股掌之中,却对她一见倾心……
  • 符阵修仙

    符阵修仙

    天宇,一个普通的小修士,王家,一个普通的修仙家族。却因为封印在一把破剑里的剑魂变得不在普通。母亲的神秘失踪与外海水族又有什么联系?在寻找母亲和解除封印途中天宇又发现了怎样足以震惊修真界的秘密而惨遭追杀?且看一个普通的修士和家族如何在这残酷血腥的修真界生存...
  • 类人传

    类人传

    少时,你抬头看见天空划过一颗流星,就以为自己看见了整片星辉,你轻易的将自己交给这个世界,却不知这个世界最需要的是你。
  • 神明劫

    神明劫

    随波逐流无路,乱世逼人反。明末年间,农民起义军李自成建立大顺政权,崇祯皇帝在景山上吊自缢,崇祯皇帝的四代表了两百七十六的明王朝政权统治的结束了。但在崇祯皇帝自缢前夜曾秘密召羽林左卫指挥使何岱骏,并发出了崇祯人生的最后一道圣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