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722700000021

第21章 银行矗立(1)

【金融的草莽时代】

1843年,三次应试落第的秀才洪秀全,受基督教布道书《劝世良言》影响,在家乡广东花县创立“拜上帝会”,秘密进行反清活动。1851年1月,这个民间宗教组织揭竿“革命”,两年后演变为政教合一的太平天国,势力遍及中国十省。

鸦片战争赔款已经让清政府勒紧了裤腰带,如今围剿太平军又使军费支出浩繁。与此同时,黄河连年决堤,清政府不得不兴修水利。财政窘迫,国库空虚,农民的赋税已经不堪重负,如果再横征暴敛,势必将激起更大的民变,一系列事件使清政府迫不得已采用了过去一直拒绝考虑的纸币。

历史事实证明,超发纸币就像一场赌博,嗜好赌博的政府常常输得很惨:轻则引起政局动荡,重则导致政权崩溃。因此,清政府对纸币发行的态度是谨慎的,认为纸币不宜作为国家正式的货币制咸丰七年的大清宝钞度,只能作为权宜之计。顺治年间,为平定明朝的余部,曾一度发行过纸币,但时间很短,数量有限,不久即废,此后清政府均未发行过纸币。

两百年后,太平天国革命爆发,起义军占据了中国最富庶的长江中下游和黄淮一带,导致清政府财政收入受到严重影响,整个清廷岌岌可危,人心浮动。为了筹措军费,镇压起义军,走投无路的咸丰皇帝于1853年发行了名为“大清宝钞”和“户部官票”的纸币。“宝钞”以铜钱为单位,又称为“钱钞”;“官票”则以银两为单位,也叫“银票”。由于“宝钞”和“官票”可以相互兑换,“钞票”一词也因此产生,并沿用至今。

尽管发行时政府规定“银票即是实银,钱钞即是制钱”,但因政府信用缺失,清朝的纸币成为不可兑现的“政府白条”,再加上各地执行阳奉阴违和人为炒作,引发了通货膨胀,“钞票”迅速贬值,成为政府的累赘。

与官方发行纸币的失败相比,民间市场的私人钱庄和票号,以银票和钱票的形式发行的私人票据,则成为晚清最醒目的金融风景,这些“纸币”在局部范围内替代了白银和铜钱的流通,在长达四十年的时间里,货币领域呈现出白银、铜钱和“私票”并存的局面。可以肯定地说,晚清一度出现了货币非国家化的现象。

需要强调的是,或是由于晚清政府缺乏经济力量,或是偶然间实行了一种无为而治的管理,以至于在长达八十余年时间里,在货币领域形成了小政府大市场格局。尤其是私票性质的纸币发行,催生大面积的商贸行为,直接推动了中国的商业发展。19世纪后,民间私人票据的使用,已经是普遍的现象,500两以上的白银交易,基本都采用钱票来结算。1841年,上海县就告示民众:大豆、麦子、棉布等产品的贸易,都需凭银票往来。

清政府发行的官票和民间市场发行的私票,构成了一种有意思的竞争,最终官票因无法兑现,在推行八年后被清理停用。一直到1905年,清政府主持的官办近代银行“户部银行”在北京成立,正式发行纸币,纸币才成为能够影响商业流通的货币形式。

一个时代的商业经济,必须有强大的资本为后盾。民间市场力量走出了传统的大政府垄断,以及对货币形式的探索,形成多样化的货币格局,让晚清的货币供应总量潜滋暗长,这也是清朝“同治中兴”形成“洋务运动”景气周期的原因之一。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当某地的经济发展达到一定程度以后,必然会提出对于金融服务业的更高要求,这时,如果市场中存在阻碍,市场参与者会自己创造出适合需要的金融机构。但在鸦片战争前,除了钱庄、票号等旧式的金融机构外,整个中国都还没有一家银行。就在清政府为发行“钞票”苦恼不已的时候,香港、广州、上海先后出现了银行。

“银行”在英语中叫“bank”,据说其发音来自意大利语banco(板凳)一词。在既没有欧盟也没有欧元的时期,欧洲各国各自发行货币,做生意的人每到一个国家,就到街头找坐在板凳上专门为人兑换钱币的“黄牛”,这些钱币兑换商就是最初的“银行家”。此后,钱币兑换商除了兑换外,也开始做借贷、汇兑、票据等业务,由此出现了“银行”。

英国是老牌的资本主义国家,随着工业的发展,资本金融也是玩得得心应手。1833年,英国政府赋予英格兰银行无限法偿资格,允许其发行货币,金融业随之迅速发展,到1841年,英格兰和威尔士已有115家股份制银行。1844年,英国又通过“英格兰银行条例”,改组英格兰银行,令其获得独家发行货币的权力,这被普遍认为是真正的国家中央银行的开始。

时值英国与清朝签订《南京条约》,中国沿海的五口通商,随着英国殖民地“租界”的出现,银行这种完全新式的金融事物,也从西方输送到了东方。

最先渗透进入中国的是一家英文名为Oriental Bank的银行,这家银行成立于1842年,原名为西印度银行(Bank of Western India),是由英国和印度商人在印度孟买合资组建的,早期业务以鸦片押汇为主;1845年,西印度银行与锡兰(今斯里兰卡)的锡兰银行(Bank of Ceylon)合并,并将总部从孟买迁往伦敦,同时名称由“西印度”改为“东方”,显示其业务范围和经营重心已超出印度而扩大至远东,特别是中国。

同年,东方银行即到香港设立分行,对外营业,译名为“金宝银行”,不久就到隔江的广州设代理处,由于当地人没见过银行,都称之为银房。1847年,东方银行以“丽如银行”为译名进入开埠四年的上海,在“只有三名外国医生,律师们的脚步还没有踏上这块土地”的时候,于外滩挂起了招牌,成为上海最早出现的现代商业银行;此后,东方银行又在福州、汉口、厦门、天津和澳门开设分支机构。

十分有趣的是,东方银行总是经常变换中文译名,在香港称为金宝银行,在上海称为丽如银行,在福州等地则称为东藩汇兑银行,因地制宜地换“马甲”。1851年,英国政府颁给东方银行“皇家特许状”,允许其在“好望角以东任何地区建立机构,经营兑换、存款和汇划事宜”,并同意其改名为Oriental Bank Corporation。该行势力随之迅速扩展至科伦坡、加尔各答、毛里求斯、墨尔本、悉尼、新西兰、日本横滨、爱丁堡和南非等地,40多处分支机构遍及亚非澳三大洲。

东方银行在中国最初的主业是国际汇兑,为英国、印度、中国之间的三角贸易提供金融便利,可以说,在洋行的鸦片贸易中,东方银行是黑色利益链的重要一环。与此同时,它的另一项业务是吸收社会游资,用于发放高利贷。它是最早为清政府提供政治借贷的银行,其中最为知名的借贷,是1874年贷给左宗棠的200万两“西征借款”,借洋债的经办人是胡雪岩,从此一个钱权的利益结盟走上了悬崖钢丝。

因为是“特许银行”,东方银行得到了英国政府的特别庇护和支持,“皇家特许状”甚至授予其在中国发行纸币的资格。东方银行因此成为在中国境内最早发行和流通纸币的外国银行。据资料记载,1847年在广东、香港发行的流通纸币达56万元,而19世纪50年代,上海市面流通的钞票也大都是由丽如银行发行的。它在远东的地位,正如当时的报纸载文所说:“差不多像英格兰银行在英国的地位。”

外国银行在中国发行纸币,必然会与白银发生兑换关系,相当于外国人用纸来兑换中国人的白银,然后又在中国就地投资,赚取利润,如此之大的金融黑洞,清政府竟然既没有制止,也没有过问发行数量和金属货币准备金,实在荒唐至极。

造币权是一个国家的神圣权力,充当价值符号的纸币,本质上是透支未来的钱进行投资,即使拥有百分之百的金属货币准备金,也等于把货币发行量扩大了一倍,面临着通货膨胀的危险。尽管清政府自己没有滥发纸币,实际上却让外国银行肆无忌惮地掠夺中国财富,鸦片战争以后错误的货币政策加速了清朝的灭亡。

丽如银行的兴旺发达,让眼红的英国其他银行接踵而至,纷纷到中国淘金。1858年7月31日,上海《字林西报》上发布了渣打银行的一条启事:“蒙董事会之许可,渣打银行本日在上海设立分行,行址在北门街。”在19世纪50年代,共有汇隆、阿加刺、有利、渣打四家英商银行在上海开设分支行。此后数十年间,被称为英商“小四行”的汇川、利生、利华、利升四家银行也来到上海,简单置个门面就挂出招牌营业了。

后几家小银行是趁着金融热潮创设的,它们的金库中空空荡荡,却打着资本金一两百万英镑的招牌开业。例如利生银行,名义上开办资本是200万英镑,但实际资本金只有17万英镑,连规定额的十分之一都没达到,只不过一副空架子而已。

出现这种局面的原因是,太平天国运动后期,长三角的地主豪富涌进上海租界,大量金银流入,地产价格飞涨;另外美国南北战争爆发,美棉输出受阻,国际棉业出现了一个投机的热潮,促使上海等对外商埠金融升温,由此酝酿了一个金融投机环境。随着英国对华贸易额不断上升,英资银行的势力逐日庞大,几乎独霸上海滩。

其他列强也不甘落后。1860年,法兰西银行选择上海作为其第一家亚洲办事处,成为最早进入中国的非英资外商银行,打破了英资银行“吃独食”的局面;而那个后来居上,且长期居于金融重要地位的汇丰银行,亦于1865年在香港建立总行后的第一个月在上海设立分行。汇丰银行的官方注册全名为“Hongkong and Shanghai Banking Corp”,中文译名为“香港上海汇丰银行”,从名称中可见汇丰银行对上海市场的重视。此后德国、日本、俄国、美国等国的银行纷沓而至:1890年德华银行、1893年日本横滨正金银行、1896年俄国华俄道胜银行、1899年法国东方汇理银行、1902年美国花旗银行先后到上海设点。

晚清时期,外国资本在华经济机构除了洋行外,主要的投资方向就是:造船、航运业;铁路运输业;银行金融业。此时的上海,已经取代广州成为中国最发达的城市。外国资本家以上海为基地,扩大对中国的贸易融资,他们不断买地盖高楼,在外滩出现了一条被称作“万国建筑博物馆”的金融街。

租界内,各家银行最多的业务是接受华人的存款。在兵荒马乱的年代,有钱人认为外国银行比钱庄安全,他们纷纷将钱款和黄金等贵重物品送到外国银行存管。在钱庄、票号林立的五口通商口岸,银行逐步撼动着钱庄的金融地位。老百姓很快适应、熟悉了这种金融“舶来品”,到银行开账户成了一件时髦的事情。人气和资本的聚集与提升,使当时的外滩很快成为仅次于纽约和伦敦的全球第三大金融中心。

钱庄、票号都是商品交易衍生出来的金融机构。在以金银为主流货币的情况下,钱庄的利润空间在于对客户资金最大程度的占用,然后通过代管、放贷获利;票号则是在钱庄的基础上,为不同地区的资金调拨服务、汇兑。总而言之,钱庄以信用贷款为主,而票号以货币汇兑为主,通俗地说票号玩的是票,而钱庄玩的是钱。

应该说,中国的钱庄和西方的银行有着极为相似的地方,甚至从银行身上能够看到钱庄的影子,然而是什么原因导致发展了千百年之久的钱庄,没能演变为现代意义上的银行呢?两者本质的差别在于:银行的目的不是方便货币流通,而是汇集资金投资获利。尽管钱庄、票号也会借助放贷赢利,但它们存在的基础依然是为金银货币的流通提供便利。

快速“滚大雪球”,上海的外资银行深知“让钱生钱”的职责。1861年,美国爆发南北战争,影响了美国棉花的出口,引起了世界棉业投机狂潮,原本每磅2便士的棉花,价格陡然升至7便士,于是英国投机商对印度、中国的棉花趋之若鹜。据资料显示,1865年,仅从上海载运棉花到英国去的船只,就多达250艘。

英国纺织业因为需求大增而极为繁荣,很多进出口贸易洋行都在从事棉花投机买卖,英国金融业特别是海外殖民地银行也陷了进去。1864年,上海出现了金融投机活动高潮,当时几乎没有一家外资银行不从事汇兑投机业务,上海金融市场被搅得“日夜不宁”,汇率波动异常剧烈,利率也经常是在18%、24%乃至36%波动,从来不曾低于12%。

棉业投机带动着金融投机,事情就容易坏了。果然,美国内战的枪声一停,棉花价格应声而落。英国金融业参与的棉花投机失败,再加上纺织业不景气,又加重了金融业的灾难,使得贷款无法收回,股票行情大跌。

1866年,一场因棉花而触发的恐慌,最后形成金融风潮而在英国首先爆发,一年内倒闭了17家银行。很快,这股风潮从英国伦敦波及中国上海。立足未稳、资本薄弱、投机过多的英商银行都未能幸免于难:5月23日,汇隆银行倒闭!5月30日,利升银行倒闭!11月30日,利华银行倒闭!12月29日,汇川银行倒闭!暴风雨过后,当年的英商“小四行”,只剩利生银行咬牙硬撑,但到第二年的1月25日,它还是没能撑住,被迫关门大吉。一度有11家外国银行的上海,只有丽如、有利、麦加利、法兰西以及成立一年的汇丰这5家银行幸存了下来。

由于当时金融国际化程度尚低,未受影响的中国钱庄一旁看外国人的“棉花洋相”,却不知二十多年后,以胡雪岩的“阜康钱庄”为首,在上海坐庄囤积生丝,与洋行展开“生丝外贸”战,最终因投机失利使“坚如磐石”的钱庄遭遇挤兑风潮,只留下一地鸡毛。

1866年的金融风潮,是上海开埠后在经济全球化趋势下遭受的第一次金融风潮。受此冲击,包括大名鼎鼎的宝顺洋行在内的不少洋行破产倒闭,而向银行借贷的地产投机商,也因资金链断裂纷纷宣告破产,使上海租界的经济发生了剧烈的动荡。

可以看出,在上海开埠的前二十年时间里,外资银行并没形成一股控制中国金融的势力,但这种势力已在酝酿之中,崭露头角的正是这场风潮中的幸存者——汇丰银行。

说上海的金融,汇丰银行是不能绕开的话题。它是由英国怡和、仁记、沙逊洋行,美国旗昌洋行和德国、波斯等国商人发起的股份制银行,所谓汇丰即“汇款丰厚”之意。它是很长一段时间内唯一将总行设在香港的银行。英国政府很关照汇丰银行,不仅将香港当局的政府存款放在汇丰银行,还给予其印钞的权利。但从金融风潮中活下来的汇丰银行,并非完好无损,大股东宝顺洋行的倒闭,几乎把羽翼未丰的汇丰拖死。这时另一大股东沙逊洋行站出来力撑危局,将沙逊家族经营的鸦片款项,全部通过汇丰银行进行汇兑,才挽回危局。

同类推荐
  • 陵绝

    陵绝

    天道之悠悠,浩瀚疆土,天兵作俑,护万君主。始皇初即位,穿治郦山。及并天下,天下徒送诣七十馀万人。穿三泉,下铜而致椁,宫观百官奇器珍怪徙臧满之。令匠作机弩矢,有所穿近者辄射之。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机相灌输,上具天文,下具地理。以人鱼膏为烛,度不灭者久之。此一段!描绘帝陵的话,让幕天一陷入了深思。也让他从心底敬佩,能葬入此等大穴之人。他对那方陵域土地,已好奇之至。一次偶然的机会,让他们一行人得已入内。他们便就此,展开了一系列的探奇之旅。
  • 八府巡按

    八府巡按

    东林“奸计天下”,阉党“独骟其身”,鞑虏咄咄逼人,大明风雨飘摇。华夏山河破碎陆沉在即,九州乾坤颠倒民不聊生!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于将倾,解苍生于倒悬,放眼天下,谁能?八府巡按方翔惬意的坐在摇椅上,晃着巴掌大的折扇,淡然一笑:“我能!”崇祯为难的道:“方爱卿,本朝并无八府巡按之职,爱卿还是屈就内阁首辅吧?”方翔恨铁不成钢的道:“你是皇帝,这点小事儿都办不到?”崇祯无奈的道:“就依爱卿!只是这八府巡按应该是几品官?”方翔斩钉截铁的道:“当然是一品!”
  • 唐朝商业帝国

    唐朝商业帝国

    在悲剧的前世祁山以一个残疾人的身体什么都做不得,而如今却居然做了李唐的太子,要怎样使这个短命太子转危为安,要怎样让自己这个太子成为帝皇。祁山在一步步的艰难的行走。且看今日大唐,祁山的命运!
  • 残明霸业

    残明霸业

    他是敌人谈虎色变的人屠皇帝,他专杀敌人和恶人。她是百官口中的妖后,天地灵气,万千宠爱都集于她一人。来到残明是偶然,携手争霸是必然。明月清风下,他杀人,她跳舞。山河崩葅中,天道难伸,残血未冷。十步杀一人,慷慨在秦宫。泠泠不肯弹,翩跹影惊鸿。奈何江山生倥偬,死生知己两峥嵘。宝刀歌哭弹指梦,云雨纵横覆手空。凭栏无语言,低昂漫三弄:问英雄,谁是英雄?”
  • 梦断金陵

    梦断金陵

    这本书讲述的是郑国由强盛转为亡国的故事,郑国国都金陵城最终沦陷,故而取名梦断金陵,?故事由郑国的“一文两武”展开,其中“文当伯奇,只字转乾坤”中的伯奇是“南有崇文才八斗,京都钟鸣知古今”的钟鸣之子?两武则是“鸿立浩门上,北国不敢前”金陵城谢国公之子谢泽甫和“横扫卫千城,十年惧战屠”天丰城赵域之子赵洪瀚。?故事从他们的立场讲述磅礴大气国恨争霸,以及细腻的爱恨情仇…
热门推荐
  • 不良皇妃

    不良皇妃

    利用与反利用,谁才是逐鹿场上的高手?皇帝,一个生活在权利旋涡中的人,善良却也懦弱,不懂得把握到手的幸福,可是却决心抓紧她,不让她离开……二王爷,东方骅,一心想利用她获得皇位,报得心中仇怨,却是离她越来越远,只能遥望那抹香魂。无花,与她身份相似,命运相似,情牍初开,命却悬于一线,如何,才能盼得与她携手人间????
  • 古族皇后

    古族皇后

    她,聪明灵慧,文武全才。身处谷中,悠闲度日,本无需涉入皇室争斗。却在机缘巧合下,谨守族规,出谷涉尘。他,野心勃勃,深沉而内敛。与她几翻暗斗中,渐生情愫。无奈佳人芳心早有所托,因此情深而生恨。他,潇洒飘逸,谋略过人。与她情深意厚,却为宿命所累,终其一生无缘私守。
  • 炼狱重生之三界之主

    炼狱重生之三界之主

    《炼狱重生之三界之主》讲述了白银剑士马克维拉家族的继承人林克意外撞破妻子公主艾丽娅与情夫基尔维斯的奸情而被二人杀死扔入泰茵河,此时一颗陨石落入泰茵河,时空隧道意外打开林克的尸体与陨石一同落入炼狱中的骸骨大陆,并在炼狱中不断获得力量,招募自己的军团,影响炼狱与天使之间的千年战争,最终成为三界主宰的故事。
  • 我愿与你共凡尘

    我愿与你共凡尘

    修行两千年,我仍为半仙,无法位列仙班。遇到你,我才知道我荒废了那两千年。那两千年,我不是为了修仙,原来只是为了等待现在的你。
  • 有恃无恐

    有恃无恐

    在北京亚运会第二年出生的关小乐考入了北京一所三流学校,结识了一群狐朋狗友。起初几人并无隔阂,终日欢乐。随着年龄的增长,几人心智趋于成熟,各自心中的想法便开始生根发芽。此间发生的种种事情导致了这群朋友产生分歧……
  • 长着六条白狐尾的她

    长着六条白狐尾的她

    她将自己的手,化为了轻易可以将骨头撕碎的利爪,化为六尾白狐,将爪子对准其中的一条尾巴,闭上眼睛,将尾巴一扯,整条尾巴断了。她哀嚎,痛哭,血染上了她那雪白的绒毛,她忍着疼痛,嘴里念着狐语,尾巴瞬间化成泛着蓝光的白丹...
  • 神血路

    神血路

    被一个无良电话引起打雷遭雷劈的一个屌丝,夜尧。意外在异界之中偶得神物,神血棺。在异界拳打南山敬老院,脚踢北海幼儿园,从此一人一棺便踏上了挖坟掘墓,啊呸,是走上了人生巅峰,很纯洁的一本书,真的,不信的话你们看看我这纯洁无暇的眼睛.......
  • 剧情它又hold不住了

    剧情它又hold不住了

    人在床上睡,统从天上来。睡个觉莫名其妙被系统绑定要求做任务,别人穿越不是吊炸天就是吊炸天,到她这就一小炮灰,还是个助攻……她一直认为自己做的挺好,但是…………这一崩再崩的剧情是个什么鬼?!
  • 霹雳云笈

    霹雳云笈

    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上清灵宝天尊弟子慕然,得天尊点化重生,开启霹雳异世之旅。
  • 重生异世为奎星之子

    重生异世为奎星之子

    主角重生为奎星之子,自带绝世容颜,开启花见花开,人见人爱,云见云慌乱的妖孽人生!看他如何佛道双修,林中求生,拥美入怀,称霸浮生大陆,杀回西游洪荒世界!!关键词:修真,热血,追美,吞噬,称霸天下,佛道双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