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389900000011

第11章 人只贵于自修——培养淡定的心力(3)

这些“好的念头”其实就是个人的喜好,比如你喜欢打球、喜欢唱歌、喜欢读书,这些喜好每天都放在心上,时刻不停地去想念。王阳明说,这样也不好,但凡你喜欢一种东西,就必然会念念不忘,一旦念念不忘,你就有了牵挂之心,有了牵挂之心,实际上,就是你的心装满了东西。正如王阳明所说,如眼里放了些金屑,眼睛也是睁不开的。

所以,心的本体应该是空的,什么都不要放在心上,心才不会累。无论是好的想法还是坏的想法,只要它存在你心上,你的心就在不停地动,心自然就会累。

正如下面这个佛家故事告诉我们的一样。

据说佛在世的时候,有人问他:你的弟子当中,舍利弗尊者智慧为什么会那么大?他好像真的是无所不知。

佛笑着指向讲堂旁边的鼓,问他,鼓的里面有没有东西?没东西,空空的,那人回答说。佛说,就是因为它空,敲它才会响——大叩则大鸣,小叩则小鸣。

佛解释说,舍利弗的心就像那个鼓一样,里面空空,什么都没有,所以你只要向他请教,他立刻就答复你,答得都非常正确。而平时看上去,他好像无所不知一样。其实真就是这样,只有你的心是空的,你才能盛下突然而来的东西。我们世人的心里面,就像鼓里塞了很多东西,叩的时候也鸣,鸣的不是那个味道,不是那个声音。不需要思虑,无所不知,这是真智慧。

当杯子里盛满水时,我们看到的是水;当杯子里盛满果汁时,我们看到的是果汁;当杯子里盛满咖啡时,我们看到的是咖啡。只有当杯子是空的时,我们才知道那是个杯子。杯子才是它自己。

8.不要理会外界的评价

“诸君只要常常怀个‘遁世无闷,不见是而无闷’之心,依此良知,忍耐做去,不管人非笑,不管人毁谤,不管人荣辱,任他功夫有进有退,我只是这致良知的主宰不息,久久自然有得力处,一切外事亦自能不动。”

——《传习录·黄以方录》

【原文直译】

王阳明说:“各位只要经常怀着一个‘遁世无闷,不见是而无闷’的心,根据这良知耐心地做下去,不在乎别人的嘲笑、诽谤、称誉、侮辱,任他功夫有进有退,我只要这致良知没有片刻停息,时间久了,自会感到有力,也自然不会被外面的任何事情所动摇。”

【心学解】

内心强大,拥有淡定心力的人都有个共同的特点:不为外界的评价所左右。中国古典儒家说,“避世而内心无忧,不被任用而内心无烦闷”(遁世无闷,不见是而无闷),永远都以一颗平常心来对待所处境遇,那就是君子了。

所以王阳明说:“各位只要经常怀着这样一颗心,按照良知指引耐心地做下去,不在乎别人的嘲笑、诽谤、称誉、侮辱,任他功夫有进有退,我只要这致良知没有片刻停息,时间久了,自会感到有力,也自然不会被外面的任何事情所动摇。”

这段话只想告诉我们,你来到世上,只需要致你那固有的良知,良知认为对的,就去做,良知认为错的,坚决不去做。不管别人的嘲笑、诽谤、称赞和侮辱,要知道,良知之外无他物。再通俗点说,你活着不是给别人看的。你自己过得如何,跟别人无关,只和你自己有关。

话虽如此,但毕竟我们生活在这个流言蜚语的年代,我们身处社会,必须把自己投入社会中才能体现价值,而社会中的显规则和潜规则层出不穷,一不小心,我们就会掉进别人设置的评判标准的泥沼中,无法自拔。既然我们不能躲避,只能勇敢面对,以一种超然的态度去应对它,你必须有一种免疫力,这种免疫力的获得就是还原你的良知。

遗憾的是,我们很多人都丧失了良知,丧失了坚定自己活法的信念,所以往往会狼狈不堪。有一对父子赶一头驴去集市上卖。路人甲看到后说:“这父子二人真傻呀,放着这么好的驴子不骑。”

父亲想想也是,就让儿子坐到驴背上去。

走了一会儿,路人乙又说:“这孩子什么玩意,自己骑驴,让父亲走路。”

儿子听到了,赶紧下来,让父亲骑驴,自己走路。

路人丙看到了,又说:“这个父亲太不像话,那么小的孩子走路,自己却骑驴。”

听到这话,父亲就把儿子抱到驴背上。

继续走路,路人丁又说:“这两人太不体恤驴了,两个人都骑在驴背上!”

父子二人听了这样的话后,不知所措了。

最后,父子二人抬着那头驴子,在路上走起来。

在这个有点畸形的世界上,你做得越对,背后说你的人越多。你过得越好,背后讥讽你的人越多。你变得越强,背后攻击你的人就越多。避无可避,藏无所藏。如果你真是活在别人的评价里,你永远不可能幸福,因为别人的评价随时都在变化,嘴巴变化的速度要远快于你行为变化的速度。

所以每个人都应该记住这样一条内心强大的定律:如果你讨厌我,我一点也不介意,我活着不是为了取悦你。我活着只是致我的良知,只要致了我的良知,其他一切都是浮云。

9.去掉人欲,就是天理

一友问:“欲于静坐时,将好名好色好货等根,逐一搜寻出来,扫除廓清,恐是剜肉做疮否?”

先生正色曰:“这是我医人的方子,真是去得人病根。更有大本事人,过了十数年,亦还用得着。你如不用,且放起,不要作坏我的方法。”是友愧谢。

少间曰:“此量非你事,必吾门稍知意思者,为此说以误汝。”

在座者皆悚然。

——《传习录·钱德洪录》

【原文直译】

王阳明的一位朋友问:“想在静坐之机,将好名、好色、好货等病根逐一搜寻出来,彻底荡涤干净,只怕又是割肉疗伤吧?”

王阳明严肃地说:“这是我为人治病的药方,能完全铲除人的病根。即使他的本领再大,十几年之后,依然用得上。如果你不用,就收起来,不要败坏我的药方。”这位朋友十分惭愧地向先生道了歉。

过了一会儿,王阳明说:“大概这也不是你的错,必定是对我的主张略懂一些的学生对你讲的,这倒是耽误了你。”

当时,在座的各位都有所汗颜。

【心学解】

王阳明说,静坐时要把那些好色好名好利的祸根都搜寻出来,然后祛除。只有这样,你的心才能平静,才能达到淡定的境界。有位朋友就晃着脑袋问他,老师,那些祸根是疮,你挖了它们是好事,可问题是,挖掉的地方不是又有了新疮,这不是剜肉成疮吗?

厚黑教主李宗吾就拍着大腿说好,而且分析说:“王阳明能把知行二者合而为一,能把明德亲民二者合而为一,能把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五者看作一事,独不能把天理人欲看作一物。这是他学说的缺点,他的朋友这一问,正击中他的要害,所以他就动起气来了。究竟剜肉做疮四字,怎样讲呢?肉喻天理,疮喻人欲。剜肉做疮,即是把天理认作人欲,去人欲即未免伤及天理。朋友的意思,就是说:‘我们如果见了一星之火,即把它扑灭,自然不会有烧房子之事,请问拿什么东西来煮饭呢?换言之,即是把好货之心连根去尽,人就不会吃饭,岂不饿死吗?把好色之心连根去尽,就不会有男女居室之事,人类岂不灭绝吗?’这个问法何等厉害!所以王阳明无话可答,只好愤然作色。宋明诸儒主张去人欲存天理,所做的就是剜肉做疮的工作。其学说之不能餍服人心,就在这个地方。”

李宗吾分析得头头是道,如果对王阳明心学不深入了解,险些被他骗过。固然,王阳明从未说过天理人欲是一回事,但他在《传习录》中曾清楚地说过,善恶是一回事。其实,理学语境中的善恶就是天理人欲。当时有弟子问他,善和恶如水火不容一样,怎能是一回事。王阳明说,去了人欲就是天理,去了天理就是人欲。这正如罗素所说,善恶是一条路的上坡和下坡。它就是一条路,但走起来有所不同。用罗素的语调来谈王阳明的天理人欲就是,上坡是天理,下坡是人欲,难道不是一回事,一条路?

王阳明对朋友的提问所以生气,是因为这朋友自以为是地蠢,以为找到了心学的破绽。其实,那些私心正如我们肉身的疮,它是有害的,必须除去。剜肉补疮,不是剜肉,而是剜有病的疮。而新长出来的疮看上去是疮,但没有危害,所以,剜肉成疮其实是不成立的,应该是剜疮成疮。前一个疮为人欲,后一个疮就是天理,至少是天理的补丁。

10.只有死人,才没有思虑

九川问:“近年因厌泛滥之学,每要静坐,求屏息念虑。非惟不能,愈觉扰扰,如何?”

先生曰:“念如何可息?只是要正。”

曰:“当自有无念时否?”

先生曰:“实无无念时。”

曰:“如此却如何言静?”

曰:“静未尝不动,动未尝不静,戒慎恐惧即是念,何分动静?”

曰:“周子何以言定之于中正仁义而主静?”

曰:“无欲故静,是‘静亦定,动亦定’的‘定’字,主其体也。戒慎之念是活泼泼的。此是天地不息处,所谓‘维天之命,于穆不已’,一息便是死。非本体之念,即是私念。”

又问:“用功收心时,有色在前,如常闻见,恐不是专一。”

曰:“如何不闻见?除是槁木死灰,耳聋目盲则可。只是离闻见而不流去,便是。”

——《传习录·陈九川录》

【原文直译】

九川问:“这几年因厌恶泛览博观,常常想独自静坐,以求摒弃思虑念头。但是,不仅不能达到目的,反而更觉得心神不宁,这是什么原因?”

先生说:“思虑念头,怎么能打消它?只能让它归于正统。”

九川问:“念头是否有没有的时候?”

先生说:“的确没有无念之时。”

九川又问:“既然如此,因何说静呢?”先生说:“静并非不动,动也并非不静。戒慎恐惧就是念头,为何要区分动和静?”

九川说:“周敦颐为什么又要说‘定之以中正仁义而主静’呢?”

先生说:“没有欲念自然会静,周敦颐说的‘定’也就是‘静亦定,动亦静’中的‘定’,‘主’就是指主体。戒慎恐惧的念头是活泼的,正体现了天机的流动不息,这也就是所谓的‘维天之命,于穆不已’。一旦有停息也就是死亡,不是从本体发出的念即为私心杂念。”

【心学解】

一和尚和儒生比试谁是静坐高手,儒生说,我静坐起来根本就不是正常人,没有任何私心杂虑,有一次我静坐,我儿子在房中耍酒疯,我都不知道。和尚说,你这算什么,我静坐入定的时候,一心想着佛祖,天塌地陷都不管。

王阳明弟子陈九川对王阳明说:“这两位可真是高手,我就无能为力。我一直在修炼静坐,想要摒弃思虑意念,可不但做不到,反而越发胡思乱想。”

王阳明说:“思虑意念怎么可能停息,但不要胡思乱想,要该思该想。”

陈九川没有问什么是该思该想的,却问:“是否有人能有无思无念的时候呢?”

王阳明回答:“这个真没有。”

陈九川反问:“既然每个人都时刻在有思有念,为什么理学家,包括您,都提倡‘静’呢?难道这只是信口一说?”

王阳明回答:“你呀,问问题没有问到根本上,我说不要胡思乱想,要该思该想。这个该思该想就是正。戒慎恐惧(在他人见闻不到的地方时刻警惕谨慎,唯恐有失)就是一种思虑意念,你认为它是动还是静?说它动,你何尝见到?说它静,一个人戒慎恐惧时内心波澜起伏,这是静吗?”

陈九川又问:“那为什么周敦颐说,没有私欲就能静?按这种说法,您说不能静,看来我们还有私欲?”

王阳明回答:“没有欲望当然能静,但这个静是‘定’的意思,定的是什么?不是心,而是‘意’。戒慎恐惧是在你心里流动,是活的,这就是所谓‘上天赋予人的命运,悠远深邃,永不停歇’。你说上天动了什么?可他一直在动。如果你的心真不动了,那就是死人。如果你的心乱动,而不是为了戒慎恐惧,那就是私念,就是不静了。”

思虑是人无法避免的。但要看思虑的是什么,如果思虑的是跟欲望有关的,那就是闲思杂虑,胡思乱想。你静坐在那里还想着如何赚钱,想着如何拍马屁,那不可能有静的时候。如果思虑的是天理流行,那就是“静”。什么是天理流行?就是你心中本有的,也就是心的本体。你不要刻意去把它想出来,安静地坐在那里,没有胡思乱想,等着,等着,它就来了。而心的本体到底是什么样的?这只有你自己通过静坐才能得到,非言语刻意表达。外表看上去很安静的人,内心涌动着无尽的欲望,这就不是静。每天通过静坐想使自己安静下来的人,如果方法不对,就不能静。“静”不是什么都不想,这不可能做到。心学上的“静”不是指心静,而是指“意”静。只有“意”是善的,才能心静。戒慎恐惧的意就是善的,胡思乱想、闲思杂虑的意就是恶的。心的本体就是时刻让自己戒慎恐惧,除却这个,全是私意,是恶的,是动的。

同类推荐
  • 原野上的草原

    原野上的草原

    这是一部用心来诉说蒙古草原上的感动的作品,在作者深情地勾勒下,我们仿佛能听见牧民们的放歌与交谈,孩子们的追逐与嬉闹,看见门外树桩上拴着的马,以及狗在来来回回跑。在这篇纯净的土地上,牧民们外出时家里不需锁门,对待外来的客人异常热情谦恭。这是作者的故乡,也是作者的天堂。他写草原上的每一个眼所能见、心所能感的东西,每一种东西、每一缕思绪无不洋溢着他对草原、对蒙古最热烈的、最深厚的爱。那种对自然的敬畏,对生命的热爱,读后能让人的心灵得以净化并归于平静。他的笔很淡,却写活了他所身属的草原,给人以强烈的触动。
  • 关系网

    关系网

    本书介绍了掌握关系要领的五大核心问题:读懂关系、修炼关系、发展关系、掌控关系、善用关系。在此基础上,深入分析了搞定关系的28个成功定律:抓命脉、识人性、读心术、定军规、潜规则等。
  • 旅游服务形体训练

    旅游服务形体训练

    本书可供旅游服务专业学生使用,也可作为其他服务行业的形体培训教材,同时也是形体训练爱好者自我训练的良好伙伴。
  • 有一种成功叫习惯

    有一种成功叫习惯

    习惯的力量是巨大的,它经年累月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态度、思维方法和行为模式,左右着人们一生的成败。一个人若能理解习惯对自己的重大意义,并能驾驭习惯,就能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主宰自己的命运。本书的最大特色在于,为那些渴望成功的读者提供具体而实用的好习惯的培养方法与实用技巧,并以可读性很强的案例和小故事来说明问题.指导读者如何培养好习惯、摒弃坏习惯,使读者对习惯的认识从自发上升到自觉,从而重塑自己,改变自己的人生,实现成功的梦想。
  • 心灵瑜伽:如何正确把握自己的心态

    心灵瑜伽:如何正确把握自己的心态

    《心灵瑜伽:如何正确把握自己的心态》以独特的视角,阐明快乐的真谛。文字优美.语言流畅.书中收集了关于爱情、友情、家庭等充满睿智的故事和震撼心灵的情感历程,以及关于心灵污点的警喻……它们会告诉你怎样去领悟生活、感知生活和享受生活.帮你阐释心理的困惑.助你寻找快乐的秘方,从而使你不被生活中的种种不如意所困,以一种积极的心态来快乐地面对世界。
热门推荐
  • 霸道总裁的另类小妻

    霸道总裁的另类小妻

    作为一只高贵的波斯猫,夏小猫也是很讲究的,变身为人也要精致的生活。结果被一个男人捡了回来,没有办法,她只好跟他在一起生活,顺便去他的公司工作。时间久了,她发现这个男人蛮可爱的,决定收了他!
  • 萌宝计划:拐个总裁送妈咪

    萌宝计划:拐个总裁送妈咪

    惨遭暗算,她与神秘男子一夜春宵,最后被迫出国。四年后,她携萌宝归来,却在回国当天误上头条,惹上不该惹的男人!这男人不仅是她的顶头上司还是她儿子亲爹?霍晴宝表示不带这么乱认亲戚的!“乱认亲戚?”湛台明扔出一份亲子鉴定,寒眸直勾勾的看着她:“99%...你还想说什么?”“不说!”霍晴宝扛起儿子就跑。--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一枕蓝梦独自消瘦

    一枕蓝梦独自消瘦

    梵铃轻响,月色叩窗而入,与烛影对舞,映的人影憔悴。菱花镜中眸光流转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重生之御天神王

    重生之御天神王

    他前世所向披靡,却遭昔日好友出卖,失去一身修为........
  • 月冷风轻

    月冷风轻

    如今的天下国名天域,皇族姓玄,皇帝惨无人道弑父杀兄坐上皇位,只顾得扩充领土不顾百姓死活,最终被诛
  • 三生石之白骨莫哀

    三生石之白骨莫哀

    “以我永生之命,还你至死不渝!”上一世,一场车祸无情的夺去他的生命,她甚至连一句亲密的话语都没来得及说出口。然,苍天不负有情人,重生之后,她来到了一个陌生的世界。而这一世,她是神女,肩负着全族的安危,本不该对外族之人动情、动心,可是…万物莽莽,红尘裴然,她既不为万物而生,自然也不会为万物而死!她来这的目的,只为他,也只是他而已。二人之间本就有一世情缘未了,今世必将再续前缘,不得双栖不瞑目。
  • 非自愿的离奇穿越

    非自愿的离奇穿越

    为什么别人魂穿之后,可以蒙混过关,而自己还没开口就露了馅。到底是自己智商不够,还是对方太过厉害。女主魂穿、升级、复仇,当然还有妥妥的男主可劲帮倒忙,喜欢这个调调的,千万不要错过哦。
  • 三界之英雄纪元

    三界之英雄纪元

    欢迎来到三界战歌之英雄纪元英雄介绍:假想英雄,很想有游戏公司发觉并生成这些英雄
  • 万界极尊

    万界极尊

    重生异世,困于孤岛;艰难入道,攀登巅峰;爱恨情仇,如梦如幻;极尊难成,唯道无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