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389900000020

第20章 花开见人我见花——社会交往中的关系互动(2)

西汉有位叫丙吉的宰相,是位“心外无物”的心灵大师。有一年春末,丙吉乘车出游,见到路边一伙人斗殴斗得火热,拳脚间杂,棍棒乱飞,其中已经出现了头破血流的伤者,甚至还有倒地不起、生死未知的重伤者。街边聚众斗殴,这性质十分恶劣。按说丙吉这么大个官,碰到这样的事怎么也得管一管的,这要是其他的什么官员,一般都是要停下车来,制止这场殴斗。不过,丙吉却没这么做,而是继续乘着马车,视而不见地离开了。

仿佛老天故意不让丙吉这趟行程安宁一般,继续前行没多久,又见一个人紧追着一头牛不放,那人累得上气不接下气,牛也是气喘吁吁、舌头直吐,可见追逐之激烈。

丙吉这时却停下了车,派随从过去问道:“你这么追牛追了有几里路了呢?”

不问人有没有事,反而问牛跑了几里,这实在是让人无语。有下属见到丙吉问的这个问题,再也忍不住了,加上对之前丙吉不管街头斗殴之事的冷漠态度的不满,遂开口讥讽丙吉这个丞相不称职,该管的事不管,不该管的事却那么热心。

丙吉却不恼,而是从容地回答说:“作为一个丞相,什么是该管的事,什么又是不该管的事呢?街头路人斗殴,这种事是归京兆尹(京城治安长官)管的,丞相不该插手,否则要京兆尹干什么?我只需要适时地考察他们的政绩,有功则赏,有过则罚就行了。而后面一桩事之所以问牛不问人,是因为此时正值春季,天气还并不是很热,我担心那牛如此气喘吁吁是由于热的缘故,那么这样的天气就很不正常了,对于整个国家的农事恐怕会有不利,这是我身为一国之相所应该考虑的。”

从政治角度来看,丙吉的做法,到底是对还是错,争议很大。认为他做得对的理由是:论宰相的职责、论各司其职,很有道理。宰相如果连家长里短、街头斗殴这种小事都亲自去管的话,也就不能指望这是个合格的好宰相,这就好比今天一个总统站到大街上去指挥交通,不但滑稽,而且严重失职。

现在回到心学上来,其实王阳明所谓的“心外无物”的要素之一就是,该感知的,感知;不该感知的,绝不动心。那些不该感知的,就是心外之物,对你而言没有任何意义的事,为什么要去感知?把这种思想挪移到实际生活中来,那就是:很多人,你没有必要交往,为什么要交往?很多人,不值得你交往,你为什么要去与他交往?!

所以说,沟通的关键不是那些让你眼花缭乱的技巧,最关键的一步就是确定哪种人是你该和他沟通的,哪种人不值得你沟通。“心外无物”说的就是这一点。

5.倾听的力量

先生曰:“孔子有鄙夫来问,未尝先有知识以应之。其心只空空而已。但叩他自知的是非两端,与之一剖决,鄙夫之心便已了然,鄙夫自知的是非,便是他本来天则。虽圣人聪明,如何可与增减得一毫?他只不能自信。夫子与之一剖决,便已竭尽无余了。若夫子与鄙夫言时,留得些子知识在,便是不能竭他的良知,道体即有二了。”

——《传习录·钱德洪录》

【原文直译】

王阳明说:“有庄稼汉向孔子请教有关问题,孔子未尝先就准备了知识来回答他。孔老夫子的内心是空无一物的。但是,他从农夫自己知道的是非两方面加以分析,农夫也就明白了。农夫知道自己的是非,便是他原本就有的良知准则。圣人虽然聪明,怎能随便增减分毫?只是他自信心不足,孔子稍加分析是非曲直就暴露无遗了。若孔子与农夫谈话时,心里还保留一点知识,也就不能穷尽他的良知,而道体将一分为二了。”

【心学解】

倾听的力量在很多成功励志书籍中都有提及,作为心灵导师,王阳明自然也不例外,他也特别重视倾听。所以他才说了那个孔子和庄稼汉聊天的事。

这件事是这样的:有庄稼汉来找孔子聊天,孔子就认真地听,直到庄稼汉说完,孔子才说了几句话。后来他的弟子们说,老师您不喜欢庄稼汉吗?孔子说,怎么会,我最喜欢的就是这种人,他们憨厚不虚伪。弟子就问,那老师为何只说了那么几句话?孔子回答,你看他们来的时候忧心忡忡,走的时候喜笑颜开,就说明我虽然说了很少的话,可沟通很顺畅。现在,我还认为我的话有点多呢。

如果非要给孔子的这段话加个概述性的文字,那就是,倾听。

倾听是种力量,也是尊贵的象征。曾经有个小部落进贡给他的宗主国三个一模一样的金人,宗主国国王喜出望外,但他这个卫星国可不是省油的灯,使者对这位国王说,贵国人才济济,我想问个问题,这三个小金人,哪一个更贵重。

这位宗主国的国王说,这简单,于是请来他们国内最出色的珠宝师鉴定,结果珠宝师告诉他,三个小金人做工一样精细,一样重量,甚至连眼睫毛数量都一样。这位国王傻眼了。有一个聪明的大臣说,让我试试吧。他拿着一根稻草,插入第一个金人的耳朵里,这稻草从另一边耳朵出来了。第二个金人的稻草从嘴巴里直接掉出来。而第三个金人,稻草进去后掉进了肚子,什么响动也没有。

于是,这位大臣得出答案:第三个金人最有价值!使者默默无语,因为答案是正确的。答案的内涵就是,倾听。

在人际交往中,如果你学会倾听,你就握住了社交秘诀的脉动。名著《傲慢与偏见》中,丽萃在一次茶会上专注地听着一位刚刚从非洲旅行回来的男士讲非洲的所见所闻,几乎没说什么话,但分手时那位绅士却对别人说,丽萃是个多么善言谈的姑娘啊!这真是使人震惊,倾听别人说话的效果居然如此显著。它能让你瞬间交到朋友,赢得别人的喜欢。

为什么倾听如此重要?王阳明给了很不错的解释。他说,人人都有良知。但别人和你互动,和你说话时,就是他的良知在运行。因为每个人的良知都是相同的,所以你就没必要画蛇添足,用你的良知去矫正他,你只需要附和他就是了。附和他也并非是附和某个人,而是附和某个人的良知。

其实从个人素质而言,倾听是对别人最好的尊敬。专心致志地听别人讲话,是你所能给予别人的最有效也是最好的无声的赞美。不管说话者是上司、下属、亲人或者朋友,又或者是其他人,倾听的功效都是同样的。人们总是更关注自己的问题和兴趣,同样,如果有人愿意听你谈论自己,你自然也就会产生一种被重视的感觉。

我们都曾遇到过哪些滔滔不绝、喋喋不休的人。他可能本身没有让我们讨厌的地方,但他和我们互动起来,马上就使我们厌恶了。因为这样的人不善倾听,只顾着自己,是个自私、良知被遮蔽的人。

当然,倾听不仅仅是保持沉默,用耳朵听听而已。王阳明说,你要能从对方的谈话中倾听出他的是非曲直,由于对方说得太多,话语之间暴露的是非曲直会很直接,当你探明了他话中的是非曲直后,再见机行事,你就是王阳明心目中那个接见庄稼汉的圣人孔子,你也能从倾听中得到伟大的力量。

6.反向沟通,撞击心灵

乡人有父子讼狱,请诉于先生。侍者欲阻之,先生听之,言不终辞,其父子相抱恸哭而去。

柴鸣治入问曰:“先生何言,致伊感悔之速?”

先生说:“我言舜是世间大不孝的子,瞽叟是世间大慈的爷。”

鸣治愕然请问。

先生曰:“舜常自以为大不孝,所以能孝;瞽叟常自以为大慈,所以不能慈。瞽叟只记得舜是我提孩长的,今何不曾豫悦我?不知自心已为后妻所移了,尚谓自家能慈,所以愈不能慈。舜只思父提孩我时如何爱我,今日不爱,只是我不能尽孝。日思所以不能尽孝处,所以愈能孝。及至瞽叟底豫时,又不过复得此心原慈的本体。所以后世称舜是个古今大孝的子,瞽叟亦做成个慈父。”

——《传习录·钱德洪录》

【原文直译】

有村里来的父子二人诉讼,请王阳明判案。随从欲阻挡他们。王阳明听了他们说的情况,但是,王阳明的话还未讲完,父子二人便抱头痛哭,最后互相搀扶着离去了。

王阳明的弟子柴鸣治问道:“先生,您说了什么就使父子二人很快地悔悟了呢?”

王阳明回答:“我对他们说,虞舜是世上最不孝顺的儿子,他的父亲瞽叟是世上最慈祥的父亲。”

柴鸣治很是吃了一惊。

王阳明解释说:“舜常常自以为是最不孝的,因此他能孝;瞽叟常常自以为是最慈祥的,因此他不能慈爱。瞽叟只记着舜是他拉扯养大的,而如今舜为什么不让他快乐?他不清楚他的心已被后妻迷惑而改变了,还自以为能慈爱,因此他就更不能慈爱。舜总是记着小时候父亲是多么爱他,而如今之所以不爱了,只因为自己不能尽孝。舜每天想着自己不能尽孝之处,因此他就更加孝顺。等到瞽叟高兴时,他只不过是恢复了心中原本就有的慈爱的本体。所以,后世之人都称舜是一个古往今来的大孝子,瞽叟也就变成了一个慈祥的父亲。”

【心学解】

人际互动和交往沟通中最麻烦的一件事就是,当你遇见一个固执己见、听不进任何意见的人时,你就无计可施。这种人在我们的交际圈中多如牛毛,王阳明说,对这类人,你不要和他起正面冲突,因为一旦针锋相对,那势必会引起绵绵无尽的辩论,乃至争吵。最好的办法就是,以一种方式来敲开他的心灵,他的良知会让他“改邪归正”。

这种方式就是反向沟通,或者说是正话反说。所谓正话反说,就是对某一话题不做直接的回答或阐述,而是从反面,以打破常识的手法让对方先是惊讶,然后他的良知就会判断是非,在判断是非的过程中,他就会发现自己是错的。

王阳明在和那两位父子的谈话中,用的就是这种技巧。舜是孝子,这是常识。但王阳明却打破常识,非说舜是不孝子。这就引起了对方的吃惊,而当王阳明给他们解释的时候,那个儿子的良知受到谴责,终于改过自新。

这样的例子在现实生活中很多。曾有个贩卖香烟的商人到一个地方做生意。有一天,他在一个集市的台子上滔滔不绝地大谈抽烟的好处。正当他沉醉于自己精湛的演讲口才中时,听众中走出一位老人,连声招呼也不打,就走到台上非要讲一讲不可。商人毫无思想准备,只好允可。

老人在台上大声说道:“女士们,先生们,对于抽烟的好处,除了这位先生讲的以外,还有三大好处哩!我不妨讲给大家听听。第一,狗见到抽烟的人就害怕,就逃跑。”台下的人很是莫名其妙,商人则暗暗高兴。“第二,小偷不敢到抽烟人家里去偷东西。第三,抽烟者永远年轻。”

商人心花怒放,可台下的听众却大吃一惊。因为这和他们知道的常识不一致。他们等着老人的解释。那老人就解释道:“第一,在抽烟的人中驼背的多,狗一看到以为是他们拾石头打它哩,它能不害怕吗?”台下的人发出了笑声,商人则吓了一跳。“第二,抽烟的人夜里爱咳嗽,小偷以为他没有睡着,所以不敢去偷东西。”台下的人一阵大笑,商人则大汗直冒。“第三,抽烟的人很少有长寿的,所以永远年轻。”台下的听众都鼓起掌来。

中国历史上也有这种正话反说的人物,秦朝的优旃就是其中之一。有一次,他的主子秦始皇要大肆扩建御园,多养珍禽异兽,以供自己围猎享乐。这是一件劳民伤财的事,但大臣们谁也不敢冒死阻止秦始皇。优旃挺身而出对秦始皇说:“好,这个主意很好,多养珍禽异兽,敌人就不敢来了,即使敌人从东方来了,下令麋鹿用角把他们顶回去就足够了。”

秦始皇先是一愣,忽然良知使他明白了,哈哈一笑,收回成命。

五代时期的后唐庄宗李存勖喜好田猎,曾在打猎过程中践踏了许多民田。该地的县令就要求李存勖赔偿,李存勖怒不可遏地要杀他。有个叫敬新磨的人知道后,就跑来见李存勖,指责那个县令说:“你身为县令,怎么竟然不知道我天子喜爱打猎呢?为何让老百姓种庄稼来交纳税赋,而不让你的百姓忍饥去荒废田地,让我天子驰骋田猎?你罪该万死。”于是拥着县令前来请求李存勖杀之。李存勖想了一下,哈哈一笑,释放了县令,赔偿了被他毁坏的庄稼。

王阳明说,一个人固执己见时,其实是心灵的那点灵明被遮蔽了。如果你强行让他的心灵从乌云中走出来,那几乎不可能。因为外力对任何一个人心灵的作用都微乎其微,最好的办法就是,让他自己反省,一个有效的手段就是正话反说,也就是反向沟通,如果使用得当,它完全能撞击到对方的心灵,使那些固执己见的人反思自己的错误,最后用他们的良知改正自己。

7.用心,不分大小

门人有言邵端峰论童子不能格物,只教以洒扫应对之说。

先生曰:“洒扫应对,就是一件物。童子良知只到此。便教去洒扫应对,就是致他这一点良知了,又如童子知畏先生长者,此亦是他良知处。故虽嬉戏中见了先生长者,便去作揖恭敬,是他能格物以致敬师长之良知了。童子自有童子的格物致知。”

又曰:“我这里言格物,自童子以至圣人,皆是此等工夫。但圣人格物,便更熟得些子,不消费力。如此格物,虽卖柴人亦是做得,虽公卿大夫以至天子,皆是如此做。”

——《传习录·黄以方录》

【原文直译】

弟子中有人说,邵端峰主张小孩子不能格物,只能教导他们洒扫应对。

王阳明说:“洒扫应对本身就是一个物,由于小孩的良知只能到这个程度,所以教他洒扫应对,也就是致他的这一点良知了。又例如,小孩敬畏师长,这也是他的良知所在,因此,即使在嬉闹时看到了先生长者,他照样会作揖以表恭敬,这就是他能格物以致他尊敬师长的良知了。小孩子自然有他们的致良知方式。”

王阳明接着说:“我这里所谓的格物,自小孩子到大圣人,都是这样的功夫。但是,圣人格物就更为纯熟一些,毫不费力。如此格物,就是卖柴的人也能做到,自公卿大夫到皇上,也都能这样做。”

【心学解】

用心,不分大小,正如致良知不分大小一样。所谓致良知,就是把良知充盈到世界中去。在人际关系中,致良知就是用良知去和他人交流,和他人互动。常识告诉我们,你不能要求一个孩童做微积分,更不能要求一个颤颤巍巍的老头去参加百米赛跑。一个人一生中,从生到死,是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都是一步一步走向成熟的。所以,每个阶段都有每个阶段的致良知,小孩子的致良知就是要他懂得礼貌,而大人的致良知就远不止此。唯一相同的就是,必须致良知,在良知的指引下来做事,无论是你幼时还是你老态龙钟。致良知分阶段,也分层次。厨子的致良知就是要用心炒好菜,淘粪工人的致良知就是要用心淘好粪,当官的致良知就是要按法办事,等等。在人际关系中,我们的致良知就是用心去和人家互动,不管这种心用得有多大,只要有了这种心,就必有收获。

一位道长带着徒弟入世修行,设想通过真实的事例来使徒弟悟通道理。

在繁华的街道上没走多久,便见路边跪着一个十来岁的小孩,身旁一块白布上写着几个稚嫩的字:卖身葬父!而就在他身后的木板上便是同样由白布盖着的人形,想来便是他所要埋葬的父亲了。

同类推荐
  • 金钱与人生

    金钱与人生

    斯迈尔斯对西方近现代的道德文明产生了深远影响。这种影响最容易识别的表现,就是其作品畅销全球100多年而不衰,成为世界各地尤其是欧美年轻人的人生教科书,甚至有人称其作品为“文明素养的经典手册”、“人格修炼的《圣经》”。
  • 有一种策略叫妥协

    有一种策略叫妥协

    海阔天空时的云卷云舒;是人生的风雨冲刺后留下的鹅卵石:是岁月的河流在人生河床上沉淀出的金沙,是“山穷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后的良辰美景。妥协是互谅互慰;妥协是互补互惠。能妥协是一种美德,会妥协是一种智慧。
  • 厚黑学与犹太人经商智慧

    厚黑学与犹太人经商智慧

    本书从犹太商人的敛财之道、经商之道、管理之道、竞争之道、经营之道、谈判之道、投资之道、讨债之道、投机之道、处世之道等方面,解析了犹太商人的超人之处。本书语言幽默诙谐、辛辣尖锐;说理鞭辟入里、深入浅出;举例广征博引、触类旁通,是睿智商家驰骋商场不可多得的一部经典之作。
  • 50后与90后网谈人生

    50后与90后网谈人生

    本书分为新生导航篇、志向激励篇、学业规划篇、人生哲思篇、选择取舍篇、自由境界篇、责任担当篇、美德守望篇、文明教养篇、阅读情趣篇等14部分,都围绕“与大学生谈人生”这一主题展开。
  • 做人越简单越好

    做人越简单越好

    本书共八章,内容包括不伪饰自己:外圆内方,坚持自己的底线;不苛求自己:做人有性格,做事有风格;不放弃自己:不可有傲气,不能无傲骨;不强迫自己:制定规则而不是遵守规则;不欺骗自己:做独一无二的自己等。
热门推荐
  • 给孩子真正的幸福

    给孩子真正的幸福

    本书从儿童教育的现实情况出发,结合心理学的理论和研究结论,剖析了儿童的家庭教育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尤其是对孩子性格发展影响较大的问题,探讨了家长在培养孩子健康人格的过程中应具备的教育理念,旨在如何形成家长适当的教育观念,如何为儿童创设的家庭环境,如何培养儿童所需的性格,帮助家长朋友们培养出平和而又理性、聪明而又智慧、善良而又独立、坚韧而又灵活、自信而又合群、明辨是非而又富有创造力的孩子。
  • 地球屋的梦幻之旅

    地球屋的梦幻之旅

    陈诺以高分成绩考进新高中唯一的一个“尖子班”,在班里很受女生的欢迎。而陈诺平时却时常做出很荒唐的事情,导致很多老师对陈诺很不满。而陈诺却不以为然,依然我行我素。一天放学陈诺和张宏圣因为好奇去到麒麟山,不料突然被一群野猫袭击,陈诺醒来后却被告知已经昏迷了三天三夜,但他已想不起三天前发生了什么?为了解开这个心结,他决定再上一趟麒麟山寻找事情的真相......
  • 无限之卷土重来

    无限之卷土重来

    十年修道,不如一念成魔。我从地狱中爬起,重生这一世,必会卷土重来......--------第一次写作,前面描写的可能有些不好,勿怪。目前三十多万字,已肥,感兴趣的话,可以来,看看这是不是你的菜。另外,求点击,求推荐,求收藏,各种求。
  • 三国武将异世称雄

    三国武将异世称雄

    看一个宅男在帝国系统的帮助下,收蜀国五虎将,魏国五子良将,东吴四大都督做手下,看他如何一步步的走向巅峰
  • 求鲲记

    求鲲记

    真正的仙路绝不会宽广,真正的绝望从不曾被记载,真正的爱情总是会被遗忘,真正的故事也不能全部精彩。回首往事时,希望每个人都会能回忆起当初心里的光。
  • 没想到我才是大佬

    没想到我才是大佬

    她一个人撑起顾氏集团。他们说每个生命都很宝贵,但是根本没有人在乎她。谣言诋毁让她喘不过气,生活无时无刻在折磨着她。在顾青泠跳海的那一刻,对这个世界没有一点牵挂。可生活却出现了转机,她遇见了让她能组成家的人……“你不乖呢,不是说好了遇到困难就找我的吗?”男人从身后抱着她说道。“谁要听你的话了!”
  • 谁让他太痴情

    谁让他太痴情

    原生家庭让双胞胎姐妹命途多舛,姐姐万劫不复,从光鲜亮丽的职业身份坠入万丈深渊,只因爱上了不该爱的人。妹妹得遇良人,拥有了他的全部宠爱与深情,让心性本残忍的她肆无忌惮,几次三番将其践踏碾碎也在所不惜……什么时候痴情也变成了错?被人伤害了,只能得到一句不屑的,谁让他太痴情。这里有沉稳内敛的总裁大神、有腹黑却专情的IT精英、有看似温柔却八面玲珑的心理医师,谁会是她们的真命天子……双线,双主角,讲述一对孪生姐妹的百味人生,期待小可爱们的入坑
  • 愿有时光伴你走

    愿有时光伴你走

    曾经你告诉我前方的路太难走,泥泞不堪的山路一眼望不到边;唯独你却没有发现山路的另一边是能看到不一样的风景。曾经你告诉我,有两个人一起同行中间有一个岔路口一个人说要停留在这里,一个人却说要去更远的地方看看未来。你说停在这里的人很傻却从不知道下一秒就是未来。
  • 精灵之天使降世

    精灵之天使降世

    一觉醒来,洛清岚穿越到小精灵世界,获得灵结晶,变成一个萌哒哒的精灵妹子。对神兽有特殊执念的洛清岚,励志要抓只真正的神兽。咦,这里有只迷路的噩梦神达克莱伊,不如让它感受一下鏖杀公的最后之剑,绝灭天使的炮冠和刻刻帝七之弹的爱吧!……标签:变身、宠物小精灵、精灵宝可梦、神奇宝贝、约会大作战简介无力,大家随便看看吧。ps:主角不变百、不嫁人,单身向。
  • 让学生团结友爱的故事(让学生受益一生的故事)

    让学生团结友爱的故事(让学生受益一生的故事)

    对一般人来说,团结友爱是协调人与人关系的润滑剂;对政治家来说,团结友爱是调动人的积极性的重要手段;对文学家来说,团结友爱是孕育文学灵魂的接生婆;对诗人来说,团结友爱是提高精神境界的发动机。在今天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之际,我们又何尝不能从这些团结友爱的典型事例之中发掘出需要的东西呢?本书收录了许多团结友爱的小故事,希望读者通过此书可以懂得团结他人、顾全大局、慎择友、善待友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