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389900000006

第6章 人皆可为尧舜?——洞悉人性,赢得先机(1)

洞悉人性,是王阳明心学的必修课。王阳明虽然承认人人都有良知,人人都可以成为尧舜那样的圣人,但他也沮丧地说,世间所以有恶人,人性所以幽暗不明,就是因为他们的良知被遮蔽了啊。在这个大部分人的良知都被遮蔽的世界上,你必须洞悉人性,才能赢得先机,无论是社交还是修行。

1.是人,就有良知

先生曰:“良知在人,随你如何,不能泯灭。虽盗贼亦自知不当为盗,唤他作贼,他还忸怩。”

于中曰:“只是物欲遮蔽。良心在内,自不会失,如云蔽日,日何尝失了。”

先生曰:“于中如此聪明,他人见不及此。”

先生曰:“这些子看得透彻,随他千言万语,是非诚伪,到前便明。合得的便是,合不得的便非,如佛家说心印相似,真是个试金石、指南针。”

——《传习录·陈九川录》

【原文直译】

王阳明说:“良知在人身体里,不管你怎么样,它也泯灭不了。比如盗贼,他也明白不应该去偷窃,说他是贼,他也会羞愧而不好意思。”

弟子于中说:“那只是被物欲给蒙蔽了。良知在人的心中,不会自己消失。仿佛乌云遮住太阳,而太阳是不会就此不存在的。”

王阳明说:“于中这样聪明,别人还未看到这一点。”

王阳明又说:“把这些道理都理解透了,随他万语千言,是非真伪,一看就会知道。相符合的就正确,不相符的自然错。这与佛教所谓的‘心印’差不多,的确是个试金石、指南针。”

【心学解】

王阳明说,人人都有良知,不管你如何对它,它都泯灭不了。正是这种思路,才有了下面这样的故事:王阳明曾审讯过一个强盗头目。强盗头目很有英雄气概,开门见山地对王阳明说:“要杀要剐随便,就别废话了!”王阳明说:“那好,今天就不审了。不过,天气太热,你还是把外衣脱了,我们随便聊聊。”强盗头目说:“脱就脱吧。”过了一会儿,王阳明又说:“天气实在是热,不如把内衣也脱了吧!”强盗头目说:“光着膀子也是经常的事,没什么大不了的。”又过了一会儿,王阳明又说:“膀子都光了,不如把内裤也脱了,一丝不挂岂不更自在?”强盗头目犹豫起来:“不方便,不方便!”王阳明说:“有何不方便?你死都不怕,还在乎一条内裤吗?看来你还是有廉耻之心的,是有良知的,你并非一无是处呀!”

良知人人都有,而且伴随你的生命始终。那些做了许多坏事的人,不是没有良知,只是良知被物欲遮蔽了。其实很多时候,良知一直在他们身上起作用,只不过,物欲太厚了,他们毫不留恋地把良知放到了一边。当初,哥白尼被宗教裁判所逼迫承认,地球是静止的。哥白尼为了活下去只好承认,但刚判定他无罪,他就小声嘀咕了一句:“可地球还是在转动啊。”

良知同样如此,无论你承认还是否认,它都在。正是因此,当物欲遮蔽它时,它会奋勇向前,想冲出来指导你的人生。这就是很多人做了坏事就良心不安、无法幸福的原因。

2.刀子嘴,必不是豆腐心

先生曰:“先儒解格物为格天下之物,天下之物如何格得?且谓‘一草一木亦有理’,今如何去格?纵格得草木来,如何反来诚得自家意?我解‘格’作‘正’字义,‘物’作‘事’字义。《大学》之所谓身,即耳、目、口、鼻、四肢是也。欲修身便是要目非礼勿视,耳非礼勿听,口非礼勿言,四肢非礼勿动。要修这个身,身上如何用得工夫?心者身之主宰,目虽视,而所以视者心也;耳虽听,而所以听者心也;口与四肢虽言、动,而所以言、动者心也。故欲修身在于体当自家心体,常令廓然大公,无有些子不正处。主宰一正,则发窍于目,自无非礼之视;发窍于耳,自无非礼之所;发窍于口与四肢,自无非礼之言、动。此便是修身在正其心。然至善者,心之本体也。心之本体哪有不善?如今要正心,本体上何处用得功?必就心之发动处才可着力也。心之发动不能无不善,故须就此处着力,便是在诚意。如一念发在好善上,便实实落落去好善;一念发在恶恶上,便实实落落去恶恶。意之所发,既无不诚,则其本体如何有不正的?故欲正其心在诚意。工夫到诚意,始有着落处。然诚意之本,又在于致知也。所谓人虽不知而己所独知者,此正是吾心良知处。然知得善,却不依这个良知便做去;知得不善,却不依这个良知便不去做。则这个良知便遮蔽了,是不能致知也。吾心良知既不得扩充到底,则善虽知好,不能着实好了,恶虽知恶,不能着实恶了,如何得意诚?故致知者,意诚之本也。然亦不是悬空的致知,致知在实事上格。如意在于为善,便就这件事上去为,意在于去恶,便就这件事上去不为。去恶,固是格不正以归于正。为善,则不善正了,亦是格不正以归于正也。如善此,则吾心良知无私欲蔽了,得以致其极,而意之所发,好善去恶,无有不诚矣。诚意工夫实下手处在格物也。若如此格物,人人便做得。‘人皆可以为尧舜’,正在此也。”

——《传习录·黄以方录》

【原文直译】

王阳明说:“程颐和朱熹都主张格物就是参透尽天下的事物。天下事物如何能全部参透完?比如‘一草一木亦皆有理’,你如何去参透天下的草木?即使你参透了所有草木的道理,又怎样让它来和我的意相贴合?我认为‘格’就是‘正’,‘物’就是‘事’。格物,就是正事。《大学》中所谓的身,就是指人的耳目口鼻及四肢。若想修身,就要做到以下几点:眼非礼勿视,耳非礼勿听,口非礼勿言,四肢非礼勿动。由此看来,要修这个身,工夫怎么可能用在身上?心是身的主宰。眼睛是能看,但让眼睛能看到的是心;耳朵是能听,但让耳朵能听到的是心;口与四肢是能言能动,但让口与四肢能言能动的是心。所以,修身其实就是修心,经常让心体保持在廓然大公的状态,没有丝毫不中正之处。身的主宰中正了,表现在眼睛上,就会不合于礼的不看;表现在耳朵上,就会不合于礼的不听;表现在口和四肢上,就会不合于礼的不言不行。这就是《大学》中的‘修身在于正心’。但是,至善是心的本体,心的本体如何会有不善?现在要正心,怎么可能在本体上用功?因此,就必须在心的发动处用功。心的发动,不可能无不善,所以,必须在此处用力,这就是诚意。若一念发动在好善上,就切实地去好善;一念发动在憎恶上,就切实地去憎恶。意所产生处既然无不诚,那么,本体如何会有不正的?所以,要正心就在于诚意。工夫在诚意上方有落实处。但是,诚意的根本表现在致知上。‘人虽不知而己所独知’这句话,就正是我心的良知所在。然而,如果知道善,但不遵从这个良知去做,知道不善,但不遵从这个良知不去做,那么,这个良知被蒙蔽了,就不能致知了。我心的良知既然不能完全扩充,即便知道好善,也不能真诚去爱,即便知道憎恶,也不能真诚去恨,又怎能使意诚呢?所以,致知是诚意的根本所在。但是,致知需要到实事上去格。比如,意在行善上,就在这件事上做;意在除恶上,就在这件事上不去做。除恶,固然是格去不正以归于正。从善,就是不善的得到纠正而变成善了,也是格去不正以归于正。如此,我心的良知就不被私欲蒙蔽,可以到达极限。而意的产生,好善除恶,没有不诚的了。格物就是诚意工夫切实的下手处。格物若能如此,则人人都可为。《孟子》上所谓的‘人皆可以为尧舜’,其正是这个原因。”

【心学解】

我们经常评价一个人说话尖刻,但心肠很软弱,“刀子嘴豆腐心”,在王阳明看来,人怎么可能是豆腐心,却长了一张刀子嘴呢?

因为王阳明说,指使我们一切行动和思想的只是那颗心,一个良知光明的人,不可能是刀子嘴豆腐心。

我们的言谈举止都是受心控制的,心如果是慈悲的,说话就不可能不管不顾,甚至恶语伤人。刀子嘴豆腐心的人正是王阳明所说的那种,明知道是恶的,却不去除恶,明知道是善的,却不去为善。这就不是真的致良知。良知是什么?是别人不知道只有你自己知道的一个神秘的东西。当你言谈时,举止时,你是否真的按良知的指引在行动,只有你自己知道。

人人皆可为尧舜,是因为人人的心中都有良知这件法宝,只要你按照它的指引去言谈举止,那就是致良知,致良知的人就是尧舜那样的伟大人物。可那些经常恶言恶语,不管别人感受的人,他的良知已被遮蔽,他的人性已发生扭曲,不可能是我们心目中那种好人。

洞悉人性,其实很简单。人性肯定或多或少从言谈举止中暴露出来,对于那些在言谈举止上很不厚道的人,你不必指望他的人性有多光明。因为言谈举止的背后就是他的那颗心。所以说,刀子嘴的人,肯定没有一颗豆腐心。

3.到底什么是恶

问:“先生尝谓善恶只是一物。善恶两端,如冰炭相反,如何谓只一物?”

先生曰:“至善者,心之本体。本体上才过当些子,便是恶了。不是有一个善,却又有一个恶来相对也。故善恶只是一物。”

直因闻先生之说,则知程子所谓有“善固性也,恶亦不可不谓之性”。

又曰:“善恶皆天理。谓之恶者,本非恶,但于本性上过与不及之间耳。”

其说皆无可疑。

——《传习录·黄以方录》

【原文直译】

黄直问:“先生您认为善恶只是一个东西。可我知道,善恶如同冰炭不相容,怎么能说是一个东西呢?”

王阳明回答:“至善,是心的本体。本体上稍有闪失就是恶了。并不是有了一个善,就有一个恶来与它相对立。所以说善恶只是一物。”

黄直听了先生的这番解释,也就明白了程颢所讲的话“善固性也,恶亦不可不谓之性”“善恶皆天理。谓之恶者,本非恶,但于本性是过与不及之间耳”。黄直认为这些言论无可置疑。

【心学解】

印度人说,每个人的心中都住着善恶两只老虎,哪只更强大,取决于你喂哪只。西方哲学家说,善恶是一条路的上坡和下坡。王阳明说,善恶是一物,善是人性,恶也是人性。没有恶,就体现不出善,没有善,也就没有恶。之所以有恶,是因为本体有了差池。

人类对善恶的分析多如牛毛,都能自圆其说。王阳明对善恶的评析是中国传统儒家智慧中的精华。孔子曾说,中庸就是善,过和不及就是恶。这个尺度的把握其实很难,正如跷跷板,平衡的时候就是善,任何一面比另一面高或者低时就是恶。程颢说,善恶都是天理,所谓恶,并非我们印象中的恶,只是本性过和不及罢了。王阳明说,从来没有人是善恶同体的,人的心里不可能既有善又有恶,要么是善,要么就是恶。同时,人的心里也不可能永远是善,恰好相反,人的心里很多时候都是恶,所以才需要良知来做定盘星,不要让我们的心过或者不及。

从“过”的角度来说,平和的心态是善,但有人惹到我们时,我们或多或少就产生愤怒情绪,这就是恶了。有了恶后,我们必须靠良知的力量让它恢复平衡,回到善这一边。这就需要我们认真地调整心态,用各种办法使心态平衡。

可爱的小狗平时散步时,是善。可当它见到骨头时,贪婪之心顿起,像疯狗一样扑上去,这就是恶了。

饿了吃饭,这是善;不饿的时候,还想要吃山珍海味,这就是恶。困了睡觉,这是善;睡觉时必须有美女陪伴,这就是恶。

从“不及”的角度来说,遇到不义之事,不去勇为,这就是恶。饿了不吃饭,这就是恶,困了不睡觉,这就是恶。

善和恶就这么简单,它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时刻出现。你唯一要做的就是当它过或者不及时,及时纠正它,使它回归正常轨道。而当你发现别人有过或者不及时,要以一种不触怒他的方式来纠正他。拯救一个人的人性,胜于拯救世界。

4.心理不一,是人性

问:“心即理之说,程子云‘在物为理’,如何谓心即理?”

先生曰:“‘在物为理’,‘在’字上当添一‘心’字。此心在物则为理。如此心在事父则为孝,在事君则为忠之类。”

先生因谓之曰:“诸君要识得我立言宗旨。我如今说个心即理是如何,只为世人分心与理为二,故便有许多病痛。如五伯攘夷狄,尊周室,都是一个私心,便不当理。人却说他做得当理。只心有朱纯,往往悦慕其所为,要来外面做得好看,却与心全不相干。分心与理为二,其流至于伯道之伪而不自知。故我说个心即理,要使知心理是一个,便来心上做工夫,不去袭义于外,便是王道之真。此我立言宗旨。”

——《传习录·黄以方录》

【原文直译】

(弟子)问:“先生主张心就是理,程颐认为‘在物为理’,怎么说心就是理呢?”

王阳明回答:“‘在物为理’,‘在’字前面应添加一个‘心’字。就是说,心在物上就是理。例如,这个心在侍父上就是孝,在事君上就是忠,等等。”

王阳明又说:“诸位需要知道我立论的宗旨,我现在说‘心就是理’,其用意是什么呢?只因世人将心和理一分为二,所以就会出现许多弊端。比如五霸攻击夷狄,尊崇周王室,都是为了一个私心,因此就不合乎理,但人们说他们做得十分合理。这只是世人的心不够明净,对他们的行为往往羡慕,并且只求外表漂亮,与心毫无关系。把心和理分开为二,它的结局是,自己已陷入霸道虚伪还没觉察到。所以我认为心就是理。要让人们明白心和理只是一个,仅在心上做工夫,而不到心外去寻求,这才是王道的真谛,亦是我立论的宗旨。”

【心学解】

中国春秋齐国国君姜小白(齐桓公)靠管仲的力量成为春秋首霸。管仲临死前对他说,我有个秘密要告诉你,你一定要记住,不然,霸业将在你身上终结。

管仲说的秘密是关于人性的,承载这个秘密的主角有三人:易牙、竖刁、齐开方。易牙是姜小白的厨师,曾把亲儿子当原材料烹饪成佳肴送给姜小白吃。竖刁是姜小白的贴身男保姆,主动阉割自己到姜小白身边服务。齐开方则是一位贵族,三十多年未离开过姜小白半步。这三人的忠贞表演使姜小白至为感动。

而管仲却说,人人都喜欢自己的亲生儿子,易牙却不喜欢;人人都爱自己的身体,而竖刁却不爱惜;人人都和自己的家人亲密,而齐开方却对家人疏远。这是有违人性的,所以,你必须提防这三个没有人性的东西。

姜小白大大地不以为然,结果当他生病后,三个没有人性的人联合把姜小白活活饿死在房中。

管仲对姜小白的提醒,正是王阳明提出“心即理”的思想源泉。“心即理”就是说,我们那颗未被物欲遮蔽的心所想所思的就是天理、道理。也就是说,天理不在外界,就在我们心中。是非善恶,我们能分清,不是因为宇宙中的那个天理告诉我们的,而是我们自己心中得出的,这就是心即理。“心即理”是王阳明心学的磐石,没有了这一条,其他的都是闲扯。

那么,为什么王阳明要提“心即理”呢,按他的解释,太多的世人都是心理不一的人。这种人有个特点,很少按良知的指引去做事,或者是故意蒙蔽良知去做事。再简洁点说,做的事和心中良知所想不一致。比如春秋五霸,他们张口闭口就是尊王攘夷,其实就是想自己当国王,享受国王的威风。站在他们的角度,以良知的标准衡量他们,他们就不是“心即理”的人。因为他们说的话和真正想要做的事不一致。

然而,许多人只是羡慕这些成功者,所以良知被蒙蔽,分不清是非,认为他们做的就是对的,人人都把他们当成榜样。如此一来,心和理就分道扬镳,人人都陷入虚伪的泥沼中去了。

王阳明说,人人都应该表里如一,心理合一,专心在自己的良知上做功夫,而不是只把外面做得好看。为什么要提心即理?是因为世界上虚伪的人太多,要他们改邪归正罢了。

同类推荐
  • 卡耐基写给女人

    卡耐基写给女人

    本书用一种全新的方法诠释卡耐基经典,用一种独特的视角解读女人心理,让天下女人认识自己,完善自己,提升自身魅力,获取幸福婚姻,开创崭新的人生。它是女人魅力无限、婚姻美满,家庭幸福的心灵之书。
  • 18岁以后懂点社交学

    18岁以后懂点社交学

    良好的人际关系将会使你在工作中、职业生涯发展中占据主动,左右逢源。如果你拥有一个强大的人际关系网络,那就会比竞争者具有更多的先天的资源优势。无论如何,构建好你的人际关系是你在这个社会生存的资本。18岁以后懂点社交学吧!
  • 著名政治家成才故事(中国名人成才故事)

    著名政治家成才故事(中国名人成才故事)

    本套书精选荟萃了中国历史上最具有代表性的也最具有影响力的名人,编辑成了这套《中国名人成才故事》(共10册),即《著名政治家成才故事》、《著名军事家成才故事》、《著名谋略家成才故事》、《著名思想家成才故事》、《著名文学家成才故事》、《著名艺术家成才故事》、《著名科学家成才故事》、《著名发明家成才故事》、《著名财富家成才故事》、《著名教育家成才故事》等,这些故事既有趣味性,又蕴含深刻的道理,能够带给我们深刻的启迪,是青少年课外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
  • 敢想不如敢做想到不如做到

    敢想不如敢做想到不如做到

    “敢想”不等于空想,更不等于胡想。敢想,有两层意思,一是要有高尚而明确的人生目标。二是这个愿望要非常强烈。我们应该制定一系列切实可行的具体目标和行动步骤。一句话,敢想就是指可以付诸行动的强烈愿望。不过,光是敢想还远远不够,还得敢做。“敢做”不等于胆大妄为,更不是违法乱来。敢做,也有两层意思,一是指人必须有冒险精神,必须敢于去做,畏缩拖延永远不可能成功;二是指我们在追求目标的过程中,要勇敢地面对各种挫折与失败,不可半途而废,应该愈挫愈勇,不达目的誓不罢休。敢想可以使一个人的能力发挥到极度,排除所有障碍;敢想使人全速前进而无后顾之忧。凡是能排除所有障碍的人,常常会屡建奇功或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 好口才·赢天下

    好口才·赢天下

    在本书中,你们既注重理论的系统性和科学性,又注重方法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书中旁征博引,将新、奇、巧、趣的故事和精辟深隧的道理融合为一体,力争做到令人读来精神振奋而又有所得。本书紧扣现代口才艺术的脉捕,是一本引领青年快速进入口才艺术大门和迅速提升口才艺术的书籍。全书共分两篇:上篇系统生动地阐述了好口才对于人生和事业发展的重要性,介绍了口才艺术的普遍原则和实用技巧。下篇着重介绍在工作、社交及生活等领域中,人们在76个具体场合中的说话技巧。它结合鲜明生动的案例,向读者介绍了许多精妙实用的口才诀窍。
热门推荐
  • 金牌风水师

    金牌风水师

    【本书已完结!请各位亲们放心阅读】她是千百年轮回的朱雀神女,他是阴谋满腹的极品鬼灵,他是忠诚可靠的圣兽,看四方圣主的爱恨纠葛,看她怎么在都市里婉转演绎一场荡气回肠的爱情故事。看她怎样驾驭一众美男的芳心。【敬请关注下一本幻情小说】--【绝色斗师:修罗庶小姐】
  • 美女总裁的风流保镖

    美女总裁的风流保镖

    回国后成天混日子的“三无”人员江洹,因救人被高贵冷艳的美女总裁误认为是色狼,还无辜挨了一巴掌。这个美女总裁是祸水,也是麻烦。为了自保,被迫成为了美女总裁的保镖。这本是一件无数男人梦寐以求的美事,可江洹却和美女总裁过上了“你看我厌,我看你烦”的悲剧生活……
  • 情深为笼

    情深为笼

    一场守护天眼珠的神族后裔嫡女与俗世王国王子的联姻,拉开的竟是重重阴谋诡诈。以为会赢的,终究没赢;不想输了的,早就一败涂地......清风一舞,血殷千里。风雨飘零,谁情为笼?......
  • 破梦之毒神降世

    破梦之毒神降世

    青玉案结案以后,皇帝封王玄为总督查。本以为一切风平浪静了,没想到,教堂中的教员和学员离奇集体死亡。探案又来到了云梦寺,云梦寺似乎早已被黄剑男子统治。黄剑男子与锦衣卫徐明交上了手,还好有王玄相助,黄剑男子被击杀,在死前说天下必诛,邪化重生!王玄回城向皇帝禀报,突然,一旁的侍卫倒地,口吐白沫……神探王玄抽丝剥茧,最终,找到了幕后黑手――华佗的弟弟华化,实际上是徐明的假名,……
  • EXO复仇计划之姐妹争斗

    EXO复仇计划之姐妹争斗

    一个男爱上一女,姐妹两也爱上了那男,一次原因姐妹两互换身份,姐妹之间的友谊会这样就没了吗?
  • 灵者为尊九歌离殇

    灵者为尊九歌离殇

    “记住,你是离九歌”她是……离九歌?一个失去过往的灵魂,在这片大陆成长九年。当过往层层展开,当阴谋慢慢败露,当戏剧逐渐落幕。是爱,是恨,是求不得,还是放下。是苦心经营,亦是爱而不得?真相面前,她该何去何从,蚀骨恨意,深沉爱意,她临渊羡鱼,他退而结网。步步为营,满盘皆输,还是了却心愿。咳,夸张了,小可爱们这是甜文。
  • 太阳系编年史

    太阳系编年史

    随着科技日新月异的发展,人类的文明发展水平得到了史无前例的提高。但是,随之而来的资源消耗量大幅度增加,地球的生态环境日益恶化,人类的生活质量也变得越来越低。资源枯竭后人类将何去何从,人类文明是否会就此终结,成为了全世界最关心的问题。为了种族的繁衍生命的延续,人类开始将目光转向外太空,试图寻找地球以外的资源,宇宙探测逐步成为常态。
  • 星际之殇

    星际之殇

    时间3033年,地球末日倒计时,地心崩溃爆炸还有最后的百年,人类必须进入星球移民躲避灾难。外星探索进入全球战略作战规划,纷纷派遣大量的各种高精尖科技人材进入外太空。浩瀚无垠的宇宙充满死寂,踏上星际一刻预兆着死亡。。。
  • 最恶时代

    最恶时代

    这是一个最恶劣的年代,生存,本身就是一种幸福;
  • 怪异典当铺

    怪异典当铺

    林异,被迫继承了怪异典当铺。本打算靠着演技,勉强维持生活。可,随着一个个鬼怪被他收服,受到了万众追捧。林异眉头一皱,难道我真的很强?【ps:非系统文,无叮叮叮】群号:1131368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