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047400000070

第70章 武都高山戏

一、武都高山戏的源流

武都高山戏《中国戏曲志·甘肃卷》称之为“高山剧”,流行于武都县(今陇南市武都区)鱼龙、隆兴、佛崖、龙坝、金厂、安化、甘泉及西和县、礼县的雷家坝、王家坝等地,因该剧种流行的村庄大多地处高寒阴湿的高山上,故名。民众原称之为“演故事”、“哟嗬咳”、“走过场”、“步社火”、“灯曲”、“小曲戏”等,剧种源于民间耍灯,但始自何年无考。

明洪武二年(1369年),当地百姓在孙家沟、尹家沟、洞房沟三股山水汇合处,修大安庙(又称鱼龙寺)和戏楼,为纪念明将李文忠“平洮州十八番”之乱,将大安庙主神改祀李文忠,尊为“福神”,定农历四月十八日为庙会,唱曲娱神,每年如此,形成定例。

清初以前,武都既无外来剧种,亦无本地戏班,每逢庙会,就由各村“社火头”和一些民间文人凑集一起,将民间传说,编排成小戏(或唱段),如《十杯酒》、《请婆婆》、《贺新年》、《野猪林》、《高老庄》、《武松打虎》、《钉缸》等,用当地小曲演唱,互相出奇争胜,一直沿袭不断。据杨坝村民间艺人讲,以前所演的戏,实际上是只带有简单故事情节的灯曲。

清末民初,高山戏著名“戏母子”尹怪人、尹万福、尹进忠和民国中期的著名“戏母子”尹云海、尹云洲、李佩英等人,根据历史小说和当地民间传说,编演了《白玉霜》、《麻女顶亲》、《老瓜贼扳亲》、《马成宪讨妻》、《吕大卖姜》、《三女不孝》、《绣楼记》等一批大戏,从而促成了高山戏这一地方小戏剧种的形成。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这一地方小戏,一直在武都县鱼龙等地高寒山区活动,变化不大。1951年武都县城关小学组织的土改文艺宣传队,在南坪(即鱼龙)发现此剧种。1956年走出高山,以《咸阳讨账》中的《店房相遇》一折,在兰州参加甘肃省首届民族民间文艺调演,并在此次会上正式被命名为“高山剧”。1964年、1976年,武都五一秦腔剧团两次组织人力,对高山剧剧目、音乐进行挖掘、整理。1965年武都地区成立高山剧演出小组,先后创作演出了《挡车》、《一把麦穗》、《迎水桥》、《开锁记》、《清明时节》等新编剧目,参加省、地调演。其中《开锁记》曾参加过197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在北京举办的纪念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三十三周年全国现代戏调演。

高山剧没有职业剧团,都是以村为单位的业余自乐班社,每逢到春节“办灯”时节,便由“戏母子”把要演出剧目的故事情节,向演员细致介绍一遍,而后分派角色,化好妆即登台演出,所以又叫“演故事”。演出时不同剧目中相类同的情节,比如走马划船、登程上路、绣楼梳妆,都有固定的“过场”(即模式、程式),不论哪个剧目,所用的台词、动作都一样。另外,每个戏的唱词和曲牌根据一定的戏剧场景和情绪,也都有固定的套路,并不是和每个剧目的具体情节紧密配合。如剧中人物说:“待我上路”或“哎,走啊!”不管是什么剧目,什么情况都要唱登程上路《过板》或《路曲》;其他如催马唱《马曲》;高兴时唱《崖阳花》;划船唱《船曲》;饮酒唱《酒曲》;悲哀时唱《哭腔》等,都是如此。

高山剧原来没有固定的文学剧本,演出时的全部台词都是由演员根据剧情在舞台上临时发挥,即兴创作。高山剧剧本的故事来源,主要是流行于当地的民间故事,或从书上找来的故事,或发生在当地的真人真事。高山剧中极少有反映宫廷斗争和历史事件的戏,也没有武打戏。高山剧的每出戏的故事经过“戏母子”的不断加工,形成各自的特点,久之,各村逐渐形成自己特有的保留节目,如杨坝村的《咸阳讨账》、《老瓜贼扳亲》;上尹家的《马成宪讨妻》、《白玉霜》;张湾村的《三女不孝》、《张春芳》;瓦房村的《白草坡吊孝》;王家坝的《王祥卧冰》、《彩楼》等。

高山剧的音乐来自当地民间小曲,属民歌曲牌体,唱腔中多用“哟嗬咳”的衬字,如“奴在(的也)绣房(哟)绣(哟)荷(的)包(呀哟嗬咳),耳听(那个)外面(呀哟嗬咳)人(的)打(的个)搅(呀哟嗬咳)”,所以又称“哟嗬咳”。表演没有固定的程式动作,多为生活中稍加提炼的动作,男角表演以跳、摇为主,跳近似踩高跷时前进的动作,摇则只有前后摇动,没有左右摇动,每跳一步,随之摇动一至几下,素有“凤凰三点头”之说。旦角表演以扭、摆为主,近似秧歌步伐,和当地社火中的“摇媳妇”动作一样。脚色行当体制不完善,仅有生、旦、丑三大类。由于唱腔表演等各方面无明显区别,所以小生、须生、老生统称生,小旦、正旦、老旦统称旦,所有生、旦以外的角色统称丑。服装也很简单,多以生活中的服装代替,由演员自备,个别戏班也有规模较大的戏箱,如南坪的秋林坪、王家沟等高山剧戏班,演出时的伴奏乐器,最初只有大筒子(主奏乐器)、二胡等,后逐渐增加了板胡、洋琴、琵琶、笛子和武场乐器。

高山剧的演出形式很有特色,每年春节至元宵节前后,每天日夜演两场。演出前先在场里耍社火,然后演员跳上舞台,再从上场门出,“走场”(圆场),从下场门下,反复三次。接着由一个丑脚演员从二帘后伸出头,人在幕里唱《开门帘》,内容与演出的剧目无关,是一些固定的套数。唱词也是固定的,每次演出前都用这一套,称“唱小场”,在“唱小场”,时,演员脱下社火衣装,换上戏装。唱罢小场,正戏开始,所以高山戏又叫“走过场”。

二、武都高山戏的音乐

高山剧音乐系在流行于武都鱼龙、隆兴、佛崖、龙坝、金厂、安化、甘泉及礼县、西和等地的小曲民歌基础上发展而成。1959年搬上舞台。

高山剧唱腔音乐结构为民歌联缀体。分小调唱腔和曲牌唱腔两类。另有[哭腔]、[二簧腔]、[盏盏腔]等腔调。

NO.1小调唱腔

小调唱腔也叫曲曲,是配合某一剧目或某一脚色表达特定戏剧情节的专用唱腔。如撑船摆渡唱[船曲]、骑马行进唱[马曲]等。另外还有[酒曲]、[车曲]、[灯曲]、[花花]、[耍耍]等多种。唱腔多系2/4节拍,个别为散板自由节拍,其曲体结构有四句体,也有二句体。如《马曲》(跨马走唱专用)、《车曲》、《酒曲》(赴宴饮酒专用)、《船曲》(撑船摆渡专用)、《船引子》、《灯曲》(观灯赏景专用)等。

NO.2曲牌唱腔

曲牌类唱腔有[过板]、[哭腔]、[二簧腔]、[花花]、[耍耍]等。这些唱腔,也由当地民歌发展而成,与小调唱腔的区别仅在于它更具有较宽泛的多种情绪表现专长。如[过板]是走过场专用,[哭腔]是表现悲怆痛哭时专用,[对花]是男女对唱专用,[耍钱]是表现诙谐风趣时选用,[崖阳花]时表现喜悦欢快时选用等等。

高山剧的唱腔音乐,基本为单曲演唱,极少联套使用。搬上舞台后,开始以板式结构的“散-慢-快-散”结构原则进行创作。高山剧在创腔方面,对传统唱腔中大量的衬词帮唱形式进行了改革,并发展成合唱、齐唱、重唱等形式。

高山剧唱腔虽无行当之分,但在男女定调上却有区别。一般女腔定调为1=c或D,男腔定调为1=F或G,故多在男女对唱时采用转调手法。具体作法有三种:一是同一宫调内的转调。如基本宫音系统徵调式[马曲]唱腔,接同宫音系统商调式[唱秧歌],由于两调的宫音音高和音阶结构并未产生变化,因此,主弦伴奏前调所定“5(低音)-2”弦,仍适用于伴奏后调唱腔。二是换宫音同主音转调。如[对花]唱腔,即由前面男腔基本宫音系统羽调式,转至后面女腔上二度宫音系统徵调式,也即由前调1=F转至后调1=G。尽管前后宫音音高相同,但主音音高、音阶结构起了变化,因此,伴奏主弦的定弦音名也随之而变,即由前面“6(低音)-3”弦伴奏,变化后面“5(低音)-2”弦伴奏。三是换宫音换主音转调。即前后两调的宫音和主音均不相同,如由前面女腔的基本宫音系统宫调式[马曲],转至后面男腔的上五度宫音系统徵调式[过板],也即由前调1:c转为后调1=F,伴奏主弦也将由前面“5(低音)-2”弦变为“1-5”弦。演唱时均用武都地方方言。

高山剧唱腔为七声清乐音阶和七声燕乐音阶,有羽调式、商调式、宫调式和徵调式。旋律骨干音为“1、2、3、5、6”,旋法级进多于跳进、跳进则以主音上下五度和上下四度音程者居多,尤其“哟嗬咳”之类的衬词帮唱极为频繁,体现出质朴,豪放的山野乡土风格。

高山戏的乐队分文、武场。文场乐器中大筒子(即筒子胡)为主奏乐器,其他还有土琵琶、笛子、二胡、板胡、小唢呐等,其中大筒子,土琵琶为特色乐器。

土琵琶,艺人自制弹拨乐器,形制与一般琵琶相同,只是弦仅三根,按五度排列,无半音品位,定弦为“1(低音)-5(低音)-2”,现已不多用,为琵琶所代替。

大筒子则与玉垒花灯戏筒子胡完全相同。武场乐器有大鼓、大锣(马锣)、大铙、小鼓、小镲等,后又加进鼓板、小堂鼓、吊镲、定音鼓等。另有伴唱击乐四页瓦、碟子、碰铃,后又加进三角铁、大小木鱼等。其中碟子和木鱼各为大小两个,大的音高为d,小的音高为a,大木鱼主击前半拍,小木鱼则击后半拍,碟子主要是在过门中作加花演奏用。

三、武都高山戏的服装

高山剧属甘肃陇南山地地方小戏,其服装的穿戴,有一定的规则。

一般情况下,男角着长袍,外罩红色或蓝色的大襟短棉袄,腰围花裙,裙角提起别在腰带上,头戴“亮壳子”(尖顶硬壳红缨帽)。官宦则披各色绣花长袍,戴官帽。小生在白上衣之上套以黑色或蓝色棉背心。老旦先套围裙,后穿雪青袄,头勒毛巾,额梳白“流海”。正旦着红或绿色大襟袄,下着花裙,头梳髻,别簪、裹黑色头巾,巾角垂在背后。富贵者加插各色花朵,勒昭君带,两鬓插蝶翅样白纸花。小旦衣装一如老旦,惟脑后垂大发辫。凡男角右手执草扇,左手拿帕;凡女角右手执纸扇,左手拿手帕,无一例外。衣箱管理人称作“箱担”。

同类推荐
  • 色空书

    色空书

    《色空书》是一本让人重新认识自己身体和心灵的书,它从新的角度谈论性文化,但不仅局限于性文化,它深入到对生命、对心灵自由的思考。同时还从中医和身心修行的角度破除一些西医对性的误解,回归到天人合一的文化传统上。
  • 腊八节

    腊八节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丛书是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和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组织国内知名专家学者编写的一套旨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的大型知识读本。
  • 中国历史文化百科——饮食

    中国历史文化百科——饮食

    此系列书籍介绍了中国历史文化百科的知识,内容包括字谜,中医学,武术,政体,哲学,战争,天文学,诗歌,服饰等。
  • 成语与歇后语

    成语与歇后语

    《成语与歇后语》中歇后语是我国人民在日常生活中创造出来的一种独特的语言形式,是汉语语汇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独特的结构、生动的表现形式和妙趣横生的表达效果为群众所喜闻乐见,构思巧妙,幽默风趣。
  • 中国的疼痛——国民性批判与文化政治学困境

    中国的疼痛——国民性批判与文化政治学困境

    《中国的疼痛:国民性批判与文化政治学困境》:20世纪初期的部分中国精英与西方社会、西方国家有文化和价值认同上的联系,可是在血缘和社会组织上,他们又只能属于中国社会。这种文化认同与民族身份的矛盾,给他们造成了严重的精神分裂。然而,正是这一代精英人物迅速成为引导中国文化前途的文化领袖,他们所提出的文化战略及其所选择的文化资源和教育资源,在时势与政治的促逼下,不断地被单一化并被推向极端,成为日后中国社会的正统和主流;同时,激烈的社会形态转换与不断革命则使中国基层社会及其所赖以生存的文化遭到越来越多的批判和扫荡。
热门推荐
  • 无盐弃妻

    无盐弃妻

    她出生在监狱一个燥热的夏天,便被取名为夏天,无姓的无盐丑女。她安分守己,人不犯我我不犯人的活着。可突如其来的一两张千万支票,买走了她的婚姻。毫不知情的她,充当着一颗棋子的身份。可买下夏天的男人,看着这枚棋子慢慢蜕变,却一点都不高兴。他希望她的世界里,只有他。
  • 太子刷护经

    太子刷护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狂剑傲天

    狂剑傲天

    浪迹天涯,漂泊四方。笑泯恩仇,戮屠坦荡。
  • 带着精灵球闯异界

    带着精灵球闯异界

    pokemongo异界版,圣兽?神兽?吃我一发精灵球!
  • 谪仙传记

    谪仙传记

    数千年前,仙人携三千道藏从天而降,道藏三千,蕴含世间诸多神奇,人族观道藏而悟道,并凭此而立国,传教于天下。大明纯仁历五十八年,人族鼎盛,中原群雄并起,仙裔顾苏辞离开隐世埋名了十五载的西北八郡,决心以其不世之才,徘徊周旋于世家阴影之间。
  • 冰雪妖神的冰晶帝国

    冰雪妖神的冰晶帝国

    冰雪妖神是一个游戏玩家高手,对生活失去了活力。只有在游戏中才有快乐的感觉。知道那一天游戏公司倒闭,冰雪妖神因为没有下线不小心困在了游戏世界。统治世界,成为天下第一,成了冰雪妖神唯一的目标……
  • 双紫何欢

    双紫何欢

    上古年,紫夜泉,双生并蒂莲。梵音诵,清音和,谱千世孽缘。上古天宫紫夜泉,因其水紫幽幽,波粼粼,翾后即位之日,莲开满池,生香摇曳,故成仙界灵瑞之地。翾后特请灵山梵音和尚守护此泉,特许清音大仙日日吹箫相和作伴,一来二去,池内一株双生莲灵气日益渐增,清音的墨箫也灵动起来……千年之后,双紫姐妹花误落凡尘,失仙骨,散灵力,转世投胎至弄弦山庄,未曾想到人世红尘间还有更大的浩劫不可逆转……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斩魂之武

    斩魂之武

    这世间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灵魂武器——魂武。而在这信奉强者为尊的大陆上,看她如何闯出一片天地。
  • 异世琪缘

    异世琪缘

    蓝琪,一个身负仇恨的世家女子,被迫远走天涯带着一把金锁和一个猥琐的老头,开始一段奇妙的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