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491200000014

第14章 求学之路(7)

说着,孙中山走上前去,将那封信呈交给院长。嘉约翰看过信,热情于说:“欢迎你来这里学习。”接着又向孙中山简单介绍了学校的情况。

原来,广州博济医院是1835年由美国基督教长老会创办的。二十年之后,也就是1855年,开始附设南华医学堂。每年收取二十元的学费。一开始只招男生,到1879年才兼收女生。学校所开设的二十多种课程,都是从西方医学教科书翻译过来而作讲授的。

“关于学费”,嘉约翰院长最后说:“我很抱歉,不能为你减免。本校的学费标准已经很低,而且,我也不能破这个例。”

孙中山很坦然地说:“减免学费,那是喜嘉理牧师的一片好意。至于我个人,并不想使院长为难。”

嘉约翰看着眼前这个彬彬有礼而性格刚毅的中国学生,心里不禁有了点好感。

孙中山进了南华医学堂。他所在的班级共十六名学生,其中女生四人。同学当中,很多人的年龄都比孙中山大,但他却是学习成绩最好的学生之一。

他既勤奋肯钻研,又兼天资聪慧,记忆力恃强,所以对学习不感到有什么困难。他给同学们留下了深刻印象,平时不声不响,少言寡语的他,一遇到问题,却敢于挺身而出,直陈不平,而且议论滔滔,言辞凿凿,叫人不得不为之折服。

曾经有过这样一件事。南华医学堂作为一所新式的西医学校,却有个奇怪而不成文的惯例,那就是:男女同学不但座位分开,泾渭分明、中间还得用帐幔遮住;学习妇科时,教师只带外国学生和中国女生实习,中国的男生却不允许参加。

孙中山对这种不合理的现象十分不满。刚进学校不久,他就对男女同学分座提出了意见,要求去掉教室中的帐幔,可是教师并不睬他。孙中山知道传统势力的庞大和顽固,何况分座对学习没多大影响,他于是也就不再坚持。可是到妇科实习时,他和其他的中国男生都被排斥在外,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外国男生在妇科诊室和产房里进进出出。其他的中国男生都心安理得,抱着一种无所谓的态度,可孙中山看不惯,他觉得这是非改不可的不正常现象。

于是,他向任课老师提出了参加妇科实习的要求。

那任课的外国老师以奇怪的眼神看了看孙中山,用不容置辩的口气,拒绝了孙中山的要求。

“为什么不能参加?”孙中山追问道。

“因为这是医院的规定,我只是执行规定而已。”

“这规定是不合理的,为什么不能改呢?”

“如果真是不合理,修改的权利也不在我,那是医院的事。”洋老师显得有些不耐烦了。

“那好,我找院长去。”孙中山掉过头,气冲冲地来到院长办公室,劈头就问:

“同是学生,为什么要歧视我们,不许我们到妇科实习?”嘉约翰院长吃了一惊,正想发火,一看是喜嘉理牧师介绍来的那个学生,便捺住性子说道:

“你说什么?请再说一遍!”

“我们为什么不能像外国男生一样,被准许参加妇科实习?”孙中山毫不畏惧,把他的不满再申述下一遍。

“为什么?”院长不禁觉得有些好笑,“你们中国人不是讲究‘男女授受不亲’吗?我们这样做,正是尊重你们的习惯。”“男女授受不亲确是我们的习惯。但这是一种不好的习惯,应该加以改正。中国还有很多这样的不好习惯,都应该改。

“我们中国人学习医术,就是为了治病救人。而治病救人,是不应区分什么男女的,难道中国的妇女有病,我们这些中国的男医生就可以不救吗?

我们就可以心安理得地遵守那不合理的习惯,置病人于不顾,任其遭受病痛的折磨而死去?想必院长是不会同意这样做的。”

孙中山这一番议论,征服了嘉约翰院长。他实在没有想到,这样一位年轻的中国学生,竟然会有这样深刻的见解,竟然使自己想不出什么话来驳斥这个年轻人。他静静地看了孙中山一会儿,像是在下决心。果然,院长站起身,痛痛快快地说:“上次减免学费,我没为你破例。今天,我愿意为你破这个例:从现在开始,允许你们中国男生参加妇科实习。”

消息传出,同学们个个欢欣鼓舞,而对于孙中山的胆大识高,能言善辩,则佩服得五体投地。

不仅如此,孙中山的学识也是令那些同学刮目相看的一个重要方面。孙中山到了南华医学堂,当然是以攻读医学为目标的。可是他在学医之余,聘请了一位国文教师给他讲授中国经史,并且,在他的床壁前面,摆放了几层成排的书,那是整整一套二十四史,表明孙中山对国学仍是一往情深,用力甚勤。

然而,不少同学都以为孙中山摆放那一大堆的书不过是装璜门面、沽名钓誉罢了。一天,有个叫何允文的同学,看了看孙中山的那几层成排的书,就从中间抽出一本,来考问孙中山。他以为一定能把孙中山问倒,出出孙中山的洋相。

孙中山哪会不知同学的用意,心想,该给他们点真东西瞧瞧。因此,当何允文一开口提问,孙中山就回答起来,而且是极为迅速、流畅。何允文和其他的一些同学一个个都目瞪口呆,这才知道孙中山藏书并不是做样子,果真每本都认真读过。

这时,孙中山也有些得意,说:

“我有个雅号,你们知道吗?”

“雅号?什么雅号?”何允文连忙问。

“那还是我在中央书院读书的时候,由于我爱读各种各样的书,尤其是诸子百家,同学们就给我起了个绰号,叫‘通天晓’”。

“通天晓”,何允文不禁喊起来,“通天晓,果然名副其实,名副其实。”孙中山谦虚地说:“通天晓我可不敢当。不过我确实喜欢读书,喜欢读各种各样的书。”这件事一传开,再也没有谁认为孙中山是迂腐和虚伪的了。同学们见到他,就喊:“通天晓,最近又在读什么书?”

服膺达尔文学说孙中山在南华医学堂学习了一年,就转学到了香港西医书院。西医书院是刚刚创办的一所用英语教学的医科大学。它的创办者是香港议政局议员、律师兼医生的何启先生。1887年2月,何启用他已故妻子雅丽的遗产,创办了雅丽氏医院。到了8月,又决定在医院内设立西医书院。书院以掌院为执行院务首脑,初由史特渥地博士充任,下设教务长,由盂生博士和康德黎博士先后充任,推李鸿章等为名誉赞助人,何启为名誉秘书。此外,有各科教师十多人,多为专门学者和医生。

西医书院设立后,就派人去广州招生。其中的一条要求是,要招收能懂中、英文字的学生。

孙中山得知这个消息。立刻去报了名。他在注册薄上的署名是“孙逸仙”。

“逸仙”,是“日新”的粤语谐音。这个名字,是孙中山在中央书院读书时的国文老师区凤墀,在1886年为他改的。

孙中山转学自有他的看法。首先他认为西医书院是学制五年的本科大学,帅资水平较高,教学设备亦较完善。这对他求知学医很有好处。

其次,或许是更为重要的,是孙中山在南华医学堂也有苦恼,而且是一个很大的苦恼。那就是广州这地方不如香港思想开放,说话较为自由,可以尽力鼓吹革命。在南华一年,孙中山就常因同学之中没多少人能真正理解他而苦恼。

南华时期,孙中山虽然很受同学钦佩,被同学门誉为“通天晓”,但是他又被同学称为“大话书生”,提起这“大话书生”,也是有来历的。

孙中山读书不忘救国,他始终以“洪秀全第二”自居,广交社会各界人士。孙中山结交人士的方法很特别,亦十分慷慨。一旦身上有点余钱,他就招集各种人士外出喝茶聚餐,不论是教师、同学,还是工人、商贩,都在招纳聚会之内。一入座,孙中山便侃侃而谈,大谈中国的种种旧礼俗旧习惯应当革除,大谈中国的现状是如何危险。同人应当起而自救。他只顾自己谈得起劲,也不问别人是不是理解,是不是赞同,甚至也不问别人是否在听。他讲啊讲,那些人茶足饭饱就坐不住了,有的借口有事提前走了,有的甚至什么也不说就悄悄溜走了。到最后,只剩下他一个人,对着满桌的怀盘狼藉空叹连声,感慨不已。

有一次,又是这样的情景,人们都走了,只剩下了孙中山一个人在那里空自慨叹。突然,他发现还有一个人坐在对面,静静地陪着他。就问道:

“他们都走了,你怎么还不走呢?”

“因为你说得太好了,让他们走吧,我愿意一直陪着你。”

“真是太感谢了。请问你的尊姓大名?”孙中山很受感动,他终于有了一个知音。

“免贵姓郑,名士良。”

“郑士良。”孙中山连忙绕过桌子,走到郑士良面前。两双手紧紧地握在一起。

郑士良当时与孙中山同在南华医学堂读书,于是一起返校。途中,两人相谈十分投机,彼此部有相见恨晚的感觉,不知不觉就到了学校。

“你知道同学们给你起的外号吗?”郑士良临分手时间道。

“知道,他们都喊我‘通天晓。”孙中山不无自豪地说。

“不,不是这个,是另一个。”

“另一个?”孙中山奇怪极了。

“是啊。他们还把你称作‘大话书生’”,郑士良说着,不觉有些生气,“他们不理解你的追求,你的理想,竟把你的主张宣传说成是大话。我就愿意听这样的‘大话’。”

“那好。我是‘大话书生,’你就是‘大话听众’了。”孙中山的豁达与幽默,郑士良更为钦佩。两位朋友不禁哈哈大笑起来。

有了郑士良这个真诚的朋友与知音。孙中山孤寂的心稍许得到了一些安慰。但这毕竟不能满足他的热望、他的追求,孙中山还是向往香港的自由与活跃,他相信在那里会找到更多的朋友与知音。

于是,他作出了自己的选择。郑士良得知孙中山转学的消息,非常吃惊,立即来为孙中山送行。他们默默地坐着,一直坐到了很晚很晚,该说的都已说了,只有分别的痛苦,在他们的心中逐渐弥漫开来。最后,郑士良噙着泪水,紧握着孙中山的手、真诚地说:

我曾加入会党,认识不少有志工人,以后有什么事,我可以招徕一批人为先生效力,听从先生指挥。”

孙中山用力摇了摇朋友的手,也激动得热泪盈眶,连声说:

“谢谢,谢谢。咱们后会有期,后会有期。”孙中山怀着与好友依依借别的心情,赶赴香港,开始了他在西医书院的学习生活。

孙中山以极大的热情和毅力,投身到学业之中。他不仅刻苦钻研各门医学课程,积极参加学校设置的大量实验和实习活动,而且仍把课余的大量时间放在阅读书籍之上。在这期间,孙中山阅读的书籍种类更为多样广泛,除了中国古代的大量典籍之外,西方的政治、经济、军事、历史、科技等各种各样的书,都引起了孙中山的极大兴趣。他常常读书读到深夜,当很多同学都一觉醒来,仍然看见他还捧着书本,一副专心致志、不知疲倦的神态。

一天,孙中山一边吃饭,一边看书。看着看着,他的筷子停住了,嘴巴也停止了嚼动,一口饭含在嘴里含了半天。他被书中的内容深深地吸引和打动了。最后,他干脆放下饭碗,一口气把那本书读完了。

孙中山读的是达尔文的《物种起源》,对于达尔文及其所提出的理论,孙中山钦佩之至。他热憎地在同学之中推荐达尔文的书,使不少同学在他的影响下,阅读起达尔文的著作来。然后,他们一起交流读书的体会,孙中山抑制不住内心对达尔文的崇敬之情,热情地称颂道:

“达尔文真是了不起,他的功劳,世界上的许多皇帝都比不上他呢。”同学们都认为孙中山说得对,说得好,都对达尔文的理论十分信服而推崇。而孙中山的头脑里,却在思考着更深的问题,要把他所了解到的理论,与中国的现实加以比较加以印证:

“按照进化论中的天然公理说,适者生存,不适者灭亡;优者胜,劣者败。我们中华民族到底是优者还是劣者?是适者还是不适者呢?”

对于这样一个含混不清的问题,孙中山进行了长时间的思考。他得出了这样一个结论:要在这世界上生存和很好地发展下去,就必须要做个优者适者。大自然中的优胜劣汰规律。不同样适合于人类社会吗卜。

随着学业的增进,随着知识的丰富,随着视野的开拓,孙中山变得日益成熟起来。他开始感到基督教所传的经文也有很多不合理之处,比如,人们不能享受现实的幸福,还能到什么地方去享受来世的快乐?天堂在哪里?地狱又在哪里呢?

渐渐地,孙中山对基督教失去了往日的热情与虔诚,虽然他并未放弃耶稣,但是他的宗教观念已大为淡薄了,他把他的热情与信念转向了哲学、政治,尤其倾心和推崇达尔文的进化论。

孙中山的信念有了转变,他的言行举止也相应有了改变。在西医书院读书期间,每到寒暑假,他总要回故乡翠亨看看,尽力为家乡做些实事。

有一年暑假,孙中山回到翠亨。他看到家乡治安混乱,村民们因常常受到盗匪骚扰而惶恐不安,村中道路杂草丛生,一派萧索荒凉景象,他心里感到十分难受,于是决心改变这种落后面貌。

孙中山说做就做。他组织起一支青年护庄队,不仅安排村中的一些小伙子进行夜间放哨、打更防盗,而且一马当先,亲身参加武装巡逻。白天,则在村中发起了修桥、补路、洒扫街道的各种公益事项,每一项他都踊跃参加。结果,短短几十天时间,村里的治安和卫生状况有了很大改善。村民们看在眼里,乐在心里,对孙中山赞不绝口,至于毁殿砸像的事,人们早就淡忘而不计较了。除了整顿乡村的治安和卫生之外,孙中山还把他所学到的科学知识运用到生产实践中去。他一方面不厌其烦地向老农介绍科学选种和施肥等农学知识,并考察土壤,试验种植桑树。孙中山的学识与实干精神,更受到了人门的赞赏。

孙中山从这些实践活动中,感受到改良社会的巨大乐趣。他孜孜不倦地做着这一切,力图为人们多做实事,多做好事,但是,现实却不能使他满意,甚至使他愤愤不平。

有一次修路,因为涉及到邻村土地,引起了纠纷,孙中山只好呈请县令出面协助解决,当时的知县李征庸表示同情,答应届时协助解决。可是,当下一个假期来到,孙中山满以为问题已经解决,便兴冲冲地赶回家。一问,才知土地的问题不仅没解决,连解决问题的知县李征庸也不知被挤到哪去了。现任县令杨文骏花了五万元买到了县令职位,这家伙对上是奉迎拍马的好手,对下是搜刮民财的饿狼,号称”剥皮杨”。

孙中山一听,愤愤不平,对于腐败的朝廷,他已完全失去了信心。这是个无可救药的政府,而“中国无良好政府,办事必不能成”。

孙中山这样想着,更激发了他进行革命,改造中国的愿望和决心。

反清“四大寇”

转变信念的孙中山,在努力学习与躬身实践的同时,革命的志愿越来越强,对革命的宣传鼓吹越来越活跃而激烈。

只要一有空余时间,孙中山便借助香港的自由氛围,“以学堂为鼓吹之地”,无所顾忌地向同学们“大放厥词”。

他常常对同学谈起太平天国的佚事,讲述太平天国许多领袖的英雄事迹;尤其推崇洪秀全,把洪秀全称为“反清第一英雄”,对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极表惋憎。与此同时,他自诩为“洪秀全第二”,表达了要担负起太平天国英雄未竟事业的强烈愿望和巨大决心。

因此他常常在同学面前抒发对满清朝廷的强烈不满,号召人们要关心社会、关心政治,对于中国目前的危机状态,作为中国人应当奋起自救,不要只沉迷于医道医术之中。

同类推荐
  • 战国终结者:秦始皇

    战国终结者:秦始皇

    战国七雄,共同构成了一个巨大的棋盘,而这个棋局的最终胜利者,无疑将成为天下之主。最终,一条改变战国格局的龙,正从位于极西之地的秦国席卷而来,并驰骋于这个风起云涌的时代。而这条改变战国格局的龙,就是千古一帝秦始皇!
  • 名人武汉足印(丛书)体育卷

    名人武汉足印(丛书)体育卷

    武汉市是全国第一批历史文化名城,烘托这个名城的众多因素中,历史名人在武汉的活动与贡献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历史名人涉及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卫生、体育等多方面。但从民国时期走来的历史名人,很多都已经去世,健在的也已经高龄。记录他们在武汉留下的足印,是方志工作者的责任和义务,也是保留地方历史的一项抢救性的工作。2010年7月下旬,经过酝酿,地方志党组决定编纂一套以武汉名人为主,以传记形式出现的系列丛书。
  • 窥见上帝秘密的人:洛克菲勒自传

    窥见上帝秘密的人:洛克菲勒自传

    《窥见上帝秘密的人:洛克菲勒自传》讲述了:在某种程度上,我所交往的是这个国家里最优秀的人,特别是在商界——这些人建立起美国的商业王国,他们生产的产品远销全球。我所要记录的事件对我而言具有重大的意义,它们在我记忆中留下了永不磨灭的印记。如何把握公开个人隐私的尺度,或者说如何保护自己免受攻击,是一个颇具争议的问题。
  • 世界历史名人丛书:弗洛伊德

    世界历史名人丛书:弗洛伊德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1856—1939)是奥地利著名精神病学家和心理学家是精神分析理论的创始人。精神分析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是十九世纪末和二十世纪初产生的一种以研究无意识心理现象为出发点和核心的心理学说。
  • 李嘉诚的人生幸福课

    李嘉诚的人生幸福课

    在人生的道路上,有几人会是一帆风顺?换一种眼光看待生活的坎坷与痛苦,也许你会发现,吃苦也是人生道路上的一种幸福!吃苦能在逆境中培养自己坚忍不拔的意志,在有限的环境中养成宽大的胸怀。人活着就应该吃些苦,相信那些会吃苦的人才能懂得珍惜,才会懂得知足,才会获得更多的幸福感,看清人生的更大目标,追逐更远的风景。不管是谁,只要他能够坚持吃苦,自然就会比别人得到的更多,因为“上帝”长有一双智慧的眼睛,他会公正而又公平地善待每个人的。
热门推荐
  • 现世炎黄

    现世炎黄

    生活在魂域的封林被赶出家族,和他父亲被迫来到现世。无意间父子救了他们的死对头,魔域的魔女,紧接着,一连串的事件开始发生……
  • 梦神珠

    梦神珠

    一笑红颜万古灰,如梦似幻千万年。请关注面包的新书【梦神珠】
  • 星语元素之约

    星语元素之约

    混沌创世,世分六界,神皇率天族掌控圣光,神罪领罗刹掌司罪恶,以人族为界,修罗审判,冥域轮回,妖界置身事外。万年一圣战,天族对罗刹。传说中的混沌,是这世间唯一的变数。当圣光地狱横空出世,法则倾斜,谁的阴谋阳谋染了污浊。六道涅槃,不过是为了串联整个世界的羁绊。当神皇神罪同现,混沌帝王的眼睛睁开,各路铁血政权在占星公馆破碎成茧,到底是谁处心积虑布的局,又是谁的命格为羁绊所缚?
  • 再婚皇后

    再婚皇后

    王娡虽然是有夫之妇的二手货,但是却凭借绝世的容颜,过人的心机、无人能及的运气,加之又通晓男女之事,惹的皇太子色魔缠绕情意绵绵,宠爱有加,频频临辛最终使其在生出三女之后,又得一子,那就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汉武大帝,最终她母凭子贵成了汉景帝的第二个皇后。
  • 那些年最爱的我们

    那些年最爱的我们

    青春的萌动来的不可思议,最爱的她与最爱的他,你还好吗?一句爱你来得太迟,感谢生命中有你做我的曼珠沙华。我爱你,梓陌。
  • 最强异能霸主

    最强异能霸主

    廖凡的异能很弱,不能战斗不能防御不能回血!但是他却是所有国家公认的危险度高达S级的异能者!作为一个小小的文档录入员,原本平凡的度过一生,却猛然发现,父母死亡的真正秘密!一朝重生,用脑海中的所有文字记忆,抢宝物,夺机缘,杀异兽!没有垃圾的异能,只有垃圾的异能者!看廖凡,如何逆天!
  • 重返学生时代

    重返学生时代

    文案:十五岁,周沫还是个150不到的矮矬子,脸上还冒着青春痘,男神女神还只是颗豆芽菜,她的课堂作业还没有写。这是一个青梅竹马进行时的故事。
  • 丧尸堆里的幸存者

    丧尸堆里的幸存者

    一个初三少年和他的青梅竹马对抗丧尸的故事
  • 妖艳魅惑:桃花朵朵

    妖艳魅惑:桃花朵朵

    前世,她被当成报复爷爷的棋子,一命呜呼,醒来却发现自己奇迹般的成了刚刚离开娘胎的婴儿,呃,错了,是离开爹胎的婴儿,女尊,这么恶俗的穿越就这么没打一声招呼的找上了她,好,没关系,重生代表年轻了几十岁,是她赚到了,身份显赫,她接受,这个以后就没人欺负了,娘亲奸诈,她无视,她不相信自己一个高智商的现代灵魂斗不过一只狐狸,女皇阴险,她无语,人家是最大的头目,自己要谦让,让她救人,她同意,积善以后就可以上天堂,摆平危机,她义无反顾,朋友就是有难之时可以伸出援手,但是,可是……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