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6781900000067

第67章 殉国前夕(2)

应天这几天很热,也很闷。说晴不晴说雨不雨,汗捂在身上挥发不出来,最让人难受的就是这种天气。如果不经意地摸一下金或银的祭器,会觉得它们也都烫手。

建文帝刚才率领着皇后、皇妃、太子文奎和两岁的小儿子文圭,到奉先殿里祭奠了他们的祖宗,并献上了六月里的时新仪物:西瓜、甜瓜、莲子之类。这叫行“荐新”礼。这种“荐新”每月一次。

奉先殿在乾清门之东,建于洪武三年。其前殿摆放着四代帝后的神位、香案和祭品,后殿则为每位帝后各分出一室,放上生前的一些衣物,单独供奉。每到帝、后的忌日以及元旦、冬至、万寿三大节和朝庆大典,皇帝都要亲自到这儿祭拜。上个月初十是太祖的四周年忌辰,建文帝已来祭奠过一次,今日他又带了时鲜蔬果来“荐新”了。这两次祭奠,他的心情都极坏。在太祖的神位前停立良久,默默地说了许多话。他不经意地触到了太祖所用的银质鎏金祭器,感觉到它也发热,竟吓了一跳,极像他握到了太祖的手似的。这说明太祖是真在倾听他的祈求呢。

他这两次祭奠都有着很明显的目的,那就是要求祖宗——特别是太祖,一定得保佑他坐稳江山,叫燕王退兵,老老实实俯首称臣。因为皇位是太祖传给他的;既然传给了他,那就得保佑他。可不能撒手不管,更不能让燕王搅来闹去倒搅闹得太祖转了心眼儿,倒反过去帮燕王的忙了……想到这里他就很有点“冤屈”似的。须知他当初并不是向往什么皇位的。要说向往,那也是他的父亲,不****的事。洪武二十五年孝康皇帝崩逝前,把一口鲜血喷到了太祖的龙袍上,太祖也就明白了这一口血的意思,也就答应了立他为皇太孙,从此作为“储君”来培养。从此也就把他放到了让燕王等叔叔们侧目冷视的位置上。他在皇位上才坐了四年,刚刚四年,太祖啊,难道你老人家就不再保佑你的孙儿了吗?这两次祭奠,建文帝都流了不少的泪。特别是这一回,时局已坏到令人不可思议的地步。

庆城郡主面见燕王“议和”遭拒之后,燕军迅即渡过了长江,渡江的第二天又攻占了镇江。镇江守将童俊早就心怀异志,如今率众降燕。镇江失守,使京师断其右臂。燕军沿江西上已驻于龙潭,距京师仅咫尺之遥。这期间京畿一带的州县,那些无法无天的农夫借机啸聚滋事,举起锨镢之类的农具捣毁官衙、抢劫粮币,赶得州官县官们揣了印抱头鼠窜,窜来京城避难。殊不知京城也早已人心惶惶,许多人倒是要出京避难的呢。有的要进,有的要出,真不知哪儿还能安全!

昨日举行大朝会,看到奉天殿外站班儿的官员比上回更少,稀稀落落的真也难看。他便传旨下去,叫大家不拘品级山的限制,都往前靠,靠得紧些,离朕近些。结果后面空出了好大的地面。他知道那些告假的,是关起门来打自己的主意了。他们享受了高高的俸禄,到头来却不想分担他的一丝儿忧苦,还有的比这更坏,干脆就跑到燕王那里去了。他们逃离了朝廷,却并没有脱下朝廷发给他们的官服——“仙鹤”还是“仙鹤”,“狮子”还是“狮子”……真不知人间有羞耻事!

朝会上他问众人有何良策以救国难。大家却都面面相觑,噤若寒蝉。曾几何时他们一个个都是经天纬地之材,萧何、张良都不在话下。奏对时哪个不是口若悬河!哪个不是气吞万里?可如今都蔫了。都低眉锁目一脸苦相儿。

倒是也有人出于对他的关心,建议他暂避湖湘,或驾幸江浙,总之是先逃性命再图光复。但也有人反对,说当此之时,皇上只有留在京师,方能安定万民之心,才能鼓舞四方思义之士。他也觉得困难临头,不能只顾自己安危弃城逃亡。到最后,他还是接受了方孝孺的意见。

方孝孺说:“应天尚有劲兵二十万,且城高池深,粮食充足,利于坚守。臣以为,可尽撤城外居民驱使入城;城外积薪蓄木,皆令民运入。燕兵居无所据,岂能久矣!”

于是,按照方孝孺的意见,敕令应天府将城郭近郊的高贾农夫立刻拆屋搬迁,昼夜不停,只限两日,两日后未拆的民房将一火焚之。时值盛暑,居民不堪拆运劳苦,干脆自己动手焚毁其庐,大火烛天接地,夜晚时在宫中都能望得见火光,也能感受到炙人的热气。为此他更觉得有愧于百姓,也有愧于祖宗神灵……建文帝在祖宗神灵面前乞求宽恕和保佑。然后擦干了泪,带着他的一家人离开了奉先殿。皇后、皇妃、太子他们坐了车辇沿着东一长街回官去了,而他却来到了东角门。他要在这里再跟方孝孺、陈迪、卓敬等商量些事情。

提起东角门,他心里真是感慨万千。洪武二十五年他的父亲去世后,太祖曾在东角门面对朝臣大哭,商议究竟是立他为皇太孙呢,还是立燕王为太子。多亏刘三吾的一席话使太祖下了立皇太孙的决心。也是在这里,刚做了皇太孙的他召对黄子澄,问“诸藩各拥重兵,何以制之”?黄子澄以汉平七国故事为对,那时就开始酝酿“削藩”了。后来,他做了皇帝后,还是在这个东角门,与齐泰、黄子澄商议“削藩”先从哪儿开刀……那时候想得真是简单,似乎藩王们皆是软柿子可以随意捏的。唉,何曾想到他倒成了软柿子呢!建文帝在东角门里低头徘徊,等着方孝孺等人的到来。今日天气很热,也很闷。说晴不晴说雨不雨,这种天儿最使人难受。汗粘在身上挥发不出来。原觉得这儿会比奉先殿凉快,却也不行,看起来整个应天城是座硕大的烤炉,别指望有凉快的地方。

不一会儿方孝孺等人来了。他们办公的地方在紫禁城南“东五府”不近的一段路,又只能步行,所以大汗将公服都给溻湿了肩背。这几个人向他参拜时他并未端坐着,仍在殿廷徘徊,所以他虽说是“赐座”,大家也不好就座,也只好站着。

建文先问他们近日迁进城来的老百姓都安顿下了没有。只此一问,便可看出这位皇帝心肠仁慈,对谁都充满了同情(比如,群臣以为李景隆误国误君该杀,他不同意;有人觉得既然燕王以逮治齐泰、黄子澄为议和条件,那就索性将他二人抛出去算了,他也不同意。)。他们当然知道这些老百姓怨声载道,其中有的甚至愤而自杀,有的因劳累和伤心而得疾,但是没人将这真实的情况告诉皇帝。他们以“顺利”二字便搪塞了过去。但是,当皇上询问城墙加固的情况如何时,他们直言相告了,结果惊得皇上头皮儿发炸。

这事说也蹊跷。原来,应天城墙西南的一段和东北的一段不太坚固,几位大员巡察时觉得应当赶紧修补加牢,遂役使兵民拆去旧砖,除掉旧土,换新土夯实,且砌以砖石保护。这本是绝好的举措,然而不知道是因了前几天下雨致使土中水分过大,还是因了夯砸时过于急促草率,结果西南的那段刚刚修补告竣,不料又轰然崩塌,自费一番力气。于是只好返工。又费劲巴力地忙活一通。眼看大功告成了,不想东北角又轰然一声,也是刚刚修好的那段出了问题。如此折腾了几回,不仅劳民伤财,甚至都令人怀疑:这新的是否就一定比旧的结实呢?

是啊,新的未必好于旧的。即如四年来的“建文新政”,好心眼儿的皇帝亟欲解民以倒悬,但未必就让人领情;有领情的,那也得看是何人呢。不过,这工夫儿君臣们不可能发此幽思,他们只是觉得城墙无故崩塌,奇哉怪哉,于是热汗变作了冷汗。建文只好安慰自己:此等坏事以后不会再出了。因为刚刚又祭奠了祖宗神灵,祖宗们不会撇开他,而偏心眼儿于他的四叔了。

城墙的事情议过之后,建文帝又问“募兵勤王”进展如何。这倒是他最最关心的。说实在的,好多人以“募兵”的名义出京了,有的甚至连部司衙门的大印都带走了,可有几个人是真正募兵去了呢?

据方孝孺禀报说,而今募兵形势最好的当属苏州。知府姚善平素颇有政声,且折节礼贤深得当地隐士们爱戴。当年燕军南下之时,他曾向一位叫钱芹的隐士请教经义,钱芹说:“此非今所急也。”姚知府悚然起问:“何事为急?”钱芹便授以一册。原来是专讲守御之策的论著。姚善细读钱芹的著作后,即居安思危,未雨绸缪,操练民兵以防不测。近来接了天子“勤王”诏书,姚善便又秘密联络松、常、镇、嘉兴四府郡守,估计已征募到了三五万之数。

建文一听颇感欣慰。便停止了徘徊,坐到了御座上。叹道:“朝臣皆如姚善,何患逆旅!”遂又对方孝孺说:“先生可告姚善,令其兼督苏、松、常、镇、嘉兴五府勤王兵,速速来京守御!”

方孝孺又禀报其他几个人的情况。一个是礼部右侍郎黄观奉诏溯江而上,在湖北、江西一带募集一批兵马,正在安庆集结,日内即可沿江而下。另一个是翰林修撰王叔英,在安徽征兵。再一个是齐泰,正在山东。王叔英和齐泰情况不详。

建文帝捏着眉头说,燕兵说来即来,他们慢慢吞吞如何行?此时练子宁插话说,怕是远水解不得近渴呢!一句话又惹得建文烦躁起来。又离开御座,在殿堂里徘徊。他这一徘徊,又把众人搅闹得不安,只好都站起来。

建文帝徘徊着,忽然想起黄子澄来。便问:“他呢?他在何处?”众人不知他问的是谁,不由一阵愣怔。又听建文气咻咻似地说:“就是那个黄子澄!就是那个教朕削藩,说‘诸王护卫兵才足自守,临以六师其谁能支’的黄子澄!如今他的本事呢?他人去了哪里?朕怎么见不到他了?”

众人知道皇上心里憋闷,发发火气,很可以理解;不过真要追究“削藩”之对错和谁该负怎样的责任,那这话可就三天两宿也说不清爽的。其实,主张“削藩”并向燕王开刀的,何止是黄子澄呢?方孝孺等人却不都是赞同的吗?方孝孺在上一回——即薛岩充朝使赴燕军下书归来,在皇上面前说了许多为贼军争理儿张目的话,弄得皇上当时就流露出后悔之意,喟叹“诚如岩言,曲在朝廷,齐、黄误我”!那一回方孝孺对皇上的话就深感厌恶。此时又见皇上流露了对黄子澄的怨恨,方孝孺心里自然怏怏不快。他心里话,到了这地步,君臣谁也休怨谁。但他不能当面反驳皇上,他只能替黄子澄说好话,报委屈。他说:

“陛下有所不知,子澄被谪后,即微服由太湖至苏州,倡义姚知府募兵勤王。臣听说他又要离开吴地,欲航海乞兵,也不知走了没有……”

建文听方孝孺如此一说,即意识到他刚才对黄子澄的火气儿发得有点过分,于是这位性柔弱且经常自己否定自己的皇帝便又说:

“黄子澄果然是真心募兵,那也算没有负朕……”方孝孺又说:“苏州姚知府昨日有信来,特嘱臣禀奏陛下,言‘子澄才足捍难,上不宜弃闲远以快敌人’。”说罢,从袖筒里掏出信,呈到建文手里。建文匆匆一看,便又点点头说:

“那就快将他召回来吧。”随之又叹一声,“唉,朕此时也真需要多几个人在跟前呢!”接下去建文帝提出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即是如何能够拖住燕军,尽量延缓其攻城时间,以等待四方勤王兵至。如做不到这一点,则“募兵勤王”只能是画饼充饥。

几位大臣捉摸了半晌,还是方孝孺先开口,说出了“议和”两个字。建文帝一愣。但他问问别人,也都说:“博士先生所言极是。舍此,计无所出。”

皇上提出的这个问题,其实早就萦绕在方孝孺的脑际了。如今他是朝廷的中流砥柱,他不操心谁操心?他已经为皇上考虑了一套应敌的完整方案,“议和”只是此方案的一部分。他说:

“前遣庆城郡主议和未谐,今可以诸王分守城门,再遣曹国公、茹尚书、王都督前往龙潭,仍以割地讲和为辞,探其虚实,实是缓兵之计。待我四方援军到来,可精选数万兵卒,呼应城内军马,内外夹击,决一死战,有望成功。万一不利,陛下可车驾幸蜀,收集士马,以图再举。”

建文拿不准主意,就又征求陈迪、卓敬的意见,他们都说“不妨一试”。建文也就没说的了。当即决定:令谷王朱穗、安王朱楹分守都门;令李景隆和兵部尚书茹常、都督王佐赴龙潭议和。

方孝孺等人走后,忽然刮进一阵穿堂风,凉森森的,带有雨意。建文心头为之一振。不一会儿就电闪雷鸣,沉默了许久的天空终于落下了大雨。

派李景隆、茹常、王佐去龙潭与燕王议和,方孝孺博士真是用心良苦。李景隆日前在朝会时差点被有血性的大臣们殴死,而方孝孺也曾激动地要求皇上杀这个“坏陛下事”的贼。茹常身为兵部尚书,但在对待燕军的态度上缺乏应有的硬气和狠劲儿,与铁铉等人暗含龃龉。王佐与茹常的情况差不多。总之他们都不在燕王公开宣布的(他要捉拿的)“奸臣”之列。派这几个人去,图的是他们还能跟燕王说上几句话儿。

他们来到燕军营地,递上拜帖,经燕王允准,被领到辕门。出来位中官喊一声:“传李景隆等进帐!”三人便被引导官引进了燕王大帐里。

按礼仪规定,亲王地位下天子一等,公侯以下都需向亲王匍匐行礼。李景隆位至曹国公,仍需北向四拜,而王坐以受之。至于茹常、王佐,则更不在话下了。虽然他们也知道燕王的爵号已被削除,如今只是个“燕庶人”,但当此之时他们必须以王爷对待,这丝毫不能怀疑。大概方孝孺推荐他们来,就是考虑到他们的膝盖太软,肯定会跪倒下去。

同类推荐
  • 我先祖的故事

    我先祖的故事

    本书的作者是利玛窦、徐光启与熊三拔的后代。四百年前,利玛窦、熊三拔跋山涉水从意大利来到中国,与徐光启相遇,共同致力于中西文化交流。四百年之后他们的后人也走到了一起,追溯古时,谈论当下。本书主体部分共分为三章,由三位后人分别叙述他们祖先的生平故事、历史贡献及迄今的家族发展史。在2010利玛窦逝世四百周年纪念之际,本书有着更为特殊的价值。书稿中文后附意大利文。
  • 稻盛和夫的商圣之路

    稻盛和夫的商圣之路

    本书以传记小说的方式来叙述稻盛和夫的传奇人生。第一阶段是描述稻盛和夫幼年在家乡,从出生、求学、染病、帮助家中事业并展现其经营天赋的过程。第二阶段则是稻盛和夫大学毕业后进入松风工业上班,虽然工作努力、表现卓越然而由于公司整体进入衰落趋势,于是和夫离开松风工业创立“京都陶瓷公司”。第三阶段则着力于稻盛和夫经营京都陶瓷公司的种种困难与挫折、努力与坚持、发展与壮大,直至将其发展成为跻身世界500强的企业。稻盛和夫一生屡创商业奇迹:亲手创立了两家世界500强的企业:日本京瓷公司、日本第二电信(KDDI);成功挽救濒临破产的日本航空公司,不但让其脱离破产监管,重新上市,并且成为获利最高的航空公司,重又跻身世界500强之列。
  • 从诺尔道到纳斯达克

    从诺尔道到纳斯达克

    本书是有关以色列高科技先驱企业家罗尼?安纳夫的感人故事,他的成功之旅开始于位于特拉维夫诺尔道大街的一间舒适的公寓里。在书中,安纳夫先生以自己大量的亲身经历,揭示了很多的商业秘密.本书也提供了一个成功的范例,描述了一个人该如何平衡自己的生活和工作,并最终在不影响个人生活的前提下,取得事业上的巨大成功。本书描述了那些在以色列高科技行业发展中起到不可或缺作用的人们的工作和生活,突显了他们令人惊艳的天赋、视野、领导力和奉献精神,正是由于他们的辛勤工作,才帮助以色列这样一个小国成长转变成初创企业的一片沃土,也使得以色列赴华尔街上市交易的公司越来越多,数量上仅次于美国和加拿大。
  • 我认识的杜润生

    我认识的杜润生

    本书收录了资深农村问题专家杜润生先生的同事与学生对杜老工作生活往事回忆的文章,真实再现了杜老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与方式方法,对后人是一种激励与启发。书内还有媒体采访杜老的稿件,使读者能更加全面地了解这位为“三农”奉献一生的杜润生。
  • 岂独伤心是小青

    岂独伤心是小青

    读到它的那一刻,我的内心深处仿佛被某种情感击中了。在那个瞬间,几乎能身临其境地体味小青的情感温度。
热门推荐
  • 无法说再见:校园记事

    无法说再见:校园记事

    他是校园恶少,冷酷绝情却又迷倒万千少女。但他似乎对女人没有多大兴趣,惟独看着自己身边粉妆玉雕的“小弟”格外顺眼,竟然还会有想亲一口的欲望,天呐,他崩溃了!而她这个小弟却在暗中窃喜,谁让这个恶霸曾经欺负她,报应来了!
  • 风起时想见你

    风起时想见你

    消防员男友“死而复生”,变身行业大佬,戏精女友倒追失忆boss!周汀没想到,消失五年的男友再次出现,消防制服换成了一身高定西装,摇身一变成了南州市消防器材行业的大佬,喜极而泣准备破镜重圆,他却说:“不好意思,请问你是?”谢总久别重逢后戏精上身?不,他真狗血地把她给忘了!谢岑安:“你说你是我的女朋友,请拿出证据来。”周汀把谢岑安之前给她写的情书、录的视频统统翻了出来,一大箱子摆到他面前。爱我你怕了吗?谢岑安:脸好疼。他俊脸一红,刚想转身离开,却被她一把拉回:“谁允许你走了?“我还没对你负责呢!”谢岑安:我们是不是拿错剧本了?
  • 中国哲学十九讲

    中国哲学十九讲

    牟宗三,中国现代学者、哲学家、哲学史家,海外新儒学的重要代表和集大成者。哲学大家刘述先曾说,牟宗三在当代中国哲学的地位比之于康德在西方哲学的地位。《中国哲学十九讲》为牟宗三的代表作之一,全书分为十九讲,大体按照时间顺序,论述中国哲学的特殊性问题、先秦诸子的起源及系统、魏晋玄理的内容及价值、佛教的哲学问题、宋明儒学等。书中所讲,关系到中国哲学的系统格局与义理综述。书中厘清的问题,对中国哲学的发展具有重大的启发性。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TFBOYS之微风中的承诺

    TFBOYS之微风中的承诺

    “我对你承诺过,要好好守护你。”微风吹过,吹动了她的心。
  • 茁壮的草根

    茁壮的草根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锋芒毕露。草根宁向东,逆天改命二十年。
  • 快穿之战神有点酷

    快穿之战神有点酷

    (快穿,无cp)江凌本是神界战神,后来陨落了,自从绑定了001,穿梭在每个世界,只是为了修补自己的灵魂原本以为,排行第一的系统可以帮上忙结果“大人,这个薯片好好吃”“大人,这个饮料好好喝”“你还能做点别的吗”“大人你真好看,我给你加油哦”“我谢谢你哦”“不客气呢,大人,应该的应该的”…………江凌觉得自己的修复之路漫漫长……每一个世界,系统总能找到靠山,发现江凌对可爱的女孩子特别宽容,于是“你给我下来”“我不”江凌发誓,她总有一天要掐死系统,居然记录她的黑历史完成任务后的系统,缩在一个可爱小萝莉的怀里“小姐姐,大人她想掐死我”“不用怕,我保护你”如果那个人不是她的废物妹妹,她今天就人道毁灭了你们两个江凌心好累,江凌想静静
  • 恶魔狂帝

    恶魔狂帝

    她心里的恶魔就是他——那个来自黑暗的男子!白天相伴她身边的却另有他人,难道她是脚踏两脚的女人?可是她沉迷在黑夜中,谁来拯救她?天使?可那个天使为何与恶魔的感觉会相同?谁才是拯救她的人?当隐藏的记忆重回,原来千年前就是他!--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命.

    命.

    叶初曾经爱过黎城,黎城曾经拥抱过她,但是那拥抱早已没法实现,如今两人只有一道墙。心灵的墙。
  • 天能之眼

    天能之眼

    杨衡,一个没家庭背景没社会阅历的傻小子,意外死亡竟神奇穿越,从此开始了牛逼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