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845200000036

第36章 大唐盛世(4)

737年,李隆基最宠爱的武惠妃死了。从此,李隆基丧魂失魄,宫内虽有妃嫔3000人,又有谁能代替武惠妃呢?没有,李隆基认为一个也没有。他本来身体强健,精力充沛,武惠妃死后却时时感到百无聊赖,拖着沉重的脚步逐渐迈向衰老。皱纹密布了,白发突增了……这一切,被心腹太监高力士看在眼中。高力士在李隆基还是王爷的时候,就是他最得力的一个助手。李隆基即位20多年来,高力士一直对他忠心耿耿,从不玩弄权术,遇到任何问题,高力士总是全力为皇帝着想。

现在,高力士见李隆基长期陷入苦闷之中,很是不安,便对皇帝进言道:“陛下,死者不能复生,不宜为此自损。以奴才之见,这么大的天下,不会找不到一个陛下所中意的人!”李隆基听后,苦笑着摇了摇头。高力士又笑着道:“我知道,陛下真心喜欢的只有武惠妃一人,而天下决不会只有一个武惠妃!”李隆基瞪大了眼睛问:“谁?”高力士悄声说:“陛下,我看寿王的妃子杨玉环,样子长得和武惠妃当年一模一样!”高力士一提,李隆基倒是想起来了。那是在前几年正月,他陪武惠妃在骊山温泉养病时,曾见过杨玉环一面,只见她生得面颊白里透红,明眸皓齿,亭亭玉立,着实仙女一般。此时,经高力士一提,李隆基顿时兴致大发,然而突然温度又降了下来:“她是儿媳,要代替武惠妃,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李隆基竭力要忘却杨玉环,但经高力士提起后,就再也忘不了了。

739年新春后的一天,在李隆基妹妹玉真公主的安排下,寿王妃杨玉环被请到了玉真观。正当吃饭的时候,忽有一名女侍走来报告玉真公主:“皇帝驾到!”杨玉环听后很紧张,玉真公主道:“皇帝哥哥办完公事后在苑中骑马,忽然想起我来了,说要在这里吃午饭。我们都是一家人,这里也不是宫廷,你就不必回避了。”正说着,李隆基进来了。这时还没上饭,李隆基就坐在餐桌正面,玉真公主和杨玉环分坐两边。李隆基见寿王妃神色窘迫,便故意找话题问:“听说寿王妃通婆罗门曲?”杨玉环心中大吃一惊,思忖道:“他怎么知道我的底细?”其实,李隆基自高力士提起杨玉环后,因忘却不下,早让人查清了她的底细。杨玉环来自天府之国的四川,自幼爱好音乐,学了不少歌舞,五年前嫁给寿王李瑁作妃子。

今天,见皇帝问到音乐,杨玉环一脸窘态,从容而又稍微拘谨地答道:“我只学了一些,谈不上通!”玉真公主道:“玉环何必客气,皇帝哥哥也很通音乐的。”李隆基道:“既然如此,我们暂且挨一下饿,先奏两只曲子!”玉真公主急忙取来一支笛子。李隆基接过笛子,首先吹了一支曲子。这支曲子不打紧,一下子引来了杨玉环的兴致,浑然忘记了公公和儿媳妇之间的礼数,脱口道:“你这支曲子有改动,把南吕转入变宫!”李隆基高兴地笑道:“你很通音乐嘛,我是有改动,你觉得改得怎样?就这个曲子,你也吹一遍看看!”杨玉环此时似乎回到了童年,接过笛子,展露她特有的才气,吹了起来。曲子还没奏完,便引逗得年已半百的李隆基像小孩子似的拍手叫起好来。一人一曲,一来一往,笛声心声,声声相通。李隆基大笑,杨玉环大笑,玉真公主也在笑。

此后,李隆基回到宫中,魂不守舍,一门心思想着杨玉环。又是高力士为其出谋划策,作了安排。此后,杨玉环回到府中,茶饭少进,睡眠不安,和寿王感情破裂,大吵大闹,一定要入庵出家……

第二年正月初二,朝廷送到寿王府一道敕书,同意杨玉环去万寿庵(太真观)出家,取号太真。杨玉环在万寿庵出家的第六天,便被接往骊山温泉同李隆基相会。此后五年,两人几乎每天形影不离,杨玉环集“三千宠爱在一身”,生活过得像蜜一样甜。

五年的同居生活结束后,到745年,李隆基公开宣布册立女道士杨玉环为贵妃。从此,身份不明不白的杨玉环终于正了名。

从此,两人更加恩恩爱爱。有一年的七月初七,这一天是牛郎织女相会的日子。晚上,李隆基和杨玉环来到了长生殿,共同欣赏牛郎织女的相会,两情相悦,相对无言。夜深了,他俩望着夜空中璀璨的星河,看着银河两岸渐渐靠拢的牛郎、织女星座,双双不知不觉地跪到地上,对天立誓道:“在天愿做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这一七夕誓言,在诗人白居易的《长恨歌》中,作了动情的描述。

755年,安史之乱爆发。第二年,潼关失守,李隆基逃往四川。逃到马嵬坡的时候,部队发生哗变,杨玉环被勒死。李隆基和杨玉环的爱情故事至此过早地画上了句号,而他们生离死别、缠绵悱恻的爱情,引起了历代文人墨客们无穷的遥想和遐思。

安禄山叛乱

安禄山恬不知耻地拜杨玉环为干娘后,李隆基越来越觉得安禄山憨厚可爱了,而安禄山的心思也没有白费。到了750年,李隆基封安禄山为东平郡王。这是有唐以来封给胡人的最高爵位。李隆基又下令为安禄山在京城里建造了一座极其豪华的府邸,一切陈设用具都是用名贵材料做成,就连厨房里的炊具都用金银制作、装饰。

李隆基如此重用、信任安禄山,甚至任由安禄山在内宫里随便进出,亲热得就像一家人一样。而安禄山则在宫廷的出入和各种交往中,对唐王朝政治上的腐败以及军事上的虚弱了解得清清楚楚,他向上爬的野心就逐步演变成起兵灭唐的阴险计划。

于是,安禄山秘密开始作着叛乱的各种准备。他不断地扩充兵力,又从边境各族的降兵中挑选了8000人,加以特别训练,组成“壮士营”,作为发动叛乱的骨干力量。他提拔了史思明、蔡希德等一批将领,任用汉族士人高尚、严庄等为谋士,让他们为自己效力卖命和出谋划策。他畜养了几万匹战马,收集、打造了大量的兵器、弓箭,还用心腹胡将32人取代了不服他指挥的汉族将领。如此等等的各种叛乱准备都在悄悄进行,只等李隆基一死,他就起兵叛乱。

这时,奸相李林甫死了,杨国忠接任宰相。杨国忠没本事,只是仗着杨玉环得宠,才当上了宰相。因此,安禄山很瞧不起杨国忠,不买他的账。杨国忠也就看不惯安禄山,不时在李隆基面前说他的坏话,甚至还多次说安禄山要拥兵造反。但是,李隆基对安禄山信任得很,根本不相信杨国忠的话,还批评杨国忠。

755年,安禄山经过十年的精心准备,决定发动叛乱。他假造了一份李隆基的诏书,然后把将士召集起来宣布道:“接到皇上密令,要我立即带兵进京讨伐杨国忠。”将士们大多觉得很突然,但既然是圣上旨意,谁又敢不服从呢!

第二天,安禄山便带领15万叛军。从范阳出发。从天宝年间以来,唐朝的统治已经腐朽不堪,军队没有丝毫的战斗准备,缺乏战斗能力,再加上那一带本来就是安禄山直接管辖的范围,因此,一见到安禄山叛军的气势,沿路的文臣武将都吓得惊慌失措,有的开城迎接叛军,有的弃城逃跑,有的坐以待毙,被叛军擒杀。叛军几乎没遇到什么抵抗就轻易占领了黄河以北24郡的大片土地。

安禄山叛乱的消息传到了长安,李隆基一开始还不相信,以为是有人造谣。不久,叛军陷城的警报接二连三地送到他面前,才不得不相信。李隆基召集百官大臣商议对策,满朝文武都慌了神,惊吓得什么话也说不出来,只有杨国忠扬扬自得地说:“怎么样,我早就说过安禄山要造反,被我说准了吧。不过没关系,皇上不必担心,安禄山的将士是不会跟他走的。我保证,用不了十天,安禄山的人头就会被人砍了送来。”李隆基见杨国忠说得那么肯定,心里稍微平定一些。可是,叛军仍在长驱直进,不久就渡过黄河,攻克了洛阳。

安禄山进了洛阳城,迫不及待地自封为“大燕皇帝”,年号圣武。这时,离他范阳起兵,才不过三个月时间。

郭子仪平安史之乱

安史之乱爆发后,李隆基提拔郭子仪为卫尉卿,兼灵武郡太守,充朔方节度使,命令他带领本军讨逆。756年,朔方军旗开得胜,一举收复重镇云中(今山西大同),大败叛军薛忠义,坑其骑兵2000人。接着,郭子仪又派别将公孙琼岩率2000骑兵攻击马邑(在今山西),大获全胜。马邑的收复使东陉关得以重开,从而打通了朔方军与太原军的联系,使安禄山下太原、入永济、夹攻关中的军事行动无法实现,从而赢得了战略上的主动权。

捷报传到京城长安,朝廷即命郭子仪回朔方补充兵员,然后从正面战场出击叛军,以图收复洛阳。郭子仪则认为,必须夺取河北各郡,切断洛阳与安禄山老窝范阳之间的联系,绝其后方供给线,才能有效地打击叛军前线的有生力量。依此策略,郭子仪分1万兵马给河东节度使李光弼,李光弼即由太原出井陉口,一连收复7座县城,直奔常山(今河北正定)。史思明闻讯,率5万大军从西包围李光弼于常山,双方展开激战,持续40多天。李光弼消耗很大,寡不敌众,被迫困守。郭子仪急率军东进,火速驰援常山,与李光弼会合,以10万官军与史思明会战于九门城(今河北藁城西北)南,大获全胜。

此后,郭子仪又将计就计,利用史思明求胜心切的心理,采取先疲后打的战略,用500精锐骑兵交相掩护,牵着史思明的叛军疾速北进。待史思明已经人困马乏,郭子仪乘其疲惫不堪之机,返军掩杀,大败史思明,歼灭了他的5万人马。

安禄山忽闻败报,心惊胆寒,急忙从洛阳抽调2万兵马北上增援。又发范阳老巢的精兵万余人,令牛廷蚧南下助战,会合5万叛军准备卷土重来。郭子仪此时驻扎恒阳(今河北曲阳),他见贼兵兵锋甚锐,兵力大增,欲求决战,仍然实行疲敌战术,加紧修缮防御工事,深沟高垒,严阵以待,他告诫手下将领说:“贼兵势大,我军宜贼来则守,贼去则追,昼扬其兵,夜袭其幕,方可取胜。”

史思明5万叛军欲战不能、欲退不可,大大挫伤了锐气。特别是郭子仪的扰敌战术使叛军整日提心吊胆,不得安宁。当叛军被拖到相当疲劳的程度时,郭子仪对李光弼说:“敌已疲惫,我们即可出战。”于是,两位大将在嘉山(在今河北)摆开了战场。郭子仪指挥沉着,攻防得当,唐军将士个个奋勇争先,直杀得叛军四处溃逃。史思明见败局已定,吓得慌不择路,坠下战马,丢了头盔,连靴子都跑掉了,他光着两脚,拄着一条断枪,逃回博陵。嘉山一战,叛军被斩杀4万多人,被生擒5000余人,损失战马5000余匹,郭子仪一时声威大震。河北10多个郡的地方军民自发集结武装,支援和响应官军,他们纷纷诛杀叛兵叛将,归迎唐朝。

安禄山丢失河北,则后方交通线被切断。叛军将士家在范阳者都惶惶不安,忧虑后退无路。安禄山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恐慌,对他的军师高尚、严庄骂道:“你们叫我反唐,说是万无一失。现在起兵已经几个月了,后路被郭子仪切断,只剩下汴、郑几州,进退两难,万无一失在哪里?”最后,他和谋士们不得已考虑出一个放弃洛阳、撤回范阳的计划。

郭子仪在河北的辉煌战绩,扭转了唐军仓促应战的被动局面,改变了整个战争形势。郭子仪提出了坚守潼关、挥军北上、直捣范阳的方略。如果朝廷采纳,平定安史之乱已不需要很长的时间。但是,在这个至关紧要的时刻,李隆基听不进郭子仪的正确意见,而对杨国忠的瞎指挥却言听计从。结果造成潼关失守,哥舒翰兵败被杀,京城长安随之陷落,叛军从困境中得以解脱。

757年,叛军出现内讧,安禄山被帐下李猪儿杀死。此时,朝廷诏令郭子仪率军直趋京师,又从回纥那里借兵15万,准备趁机大举进攻叛军。当年九月,广平王李豫率蕃、汉军队进攻长安。郭子仪与贼将安守忠、李归仁在京西香积寺之北展开了激战,从午时至酉时,斩杀叛军6万多人。贼将张通儒放弃长安,逃到陕郡。第二天,广平王李豫进入京师,城中老幼百万人夹道欢呼,他们流着泪说:“没有想到今天又见到官军。”

郭子仪收复了都城长安后,又奉命率军乘胜东进,攻打洛阳。安庆绪听说唐军前来攻城,慌忙派大将严庄、张通儒带领15万大军前去迎战。叛军在新店(在今河南)与唐军相遇,随即展开激战。由于叛军依山扎营,居高临下,形势对唐军非常不利。郭子仪趁叛军立足未稳之机,选派了2000名健壮的骑兵,向敌营冲杀过去,又派了1000名弓箭手埋伏山下,再令协助作战的回纥军从背后登山偷袭,自己则亲率主力与叛军正面交战。战斗打响之后,郭子仪佯装败退。叛军倾巢出动,从山上追赶下来。这时,突然杀声如雷,唐军埋伏的弓箭手像神兵天降,万箭齐发,无数的箭簇像雨点一样射向叛军。郭子仪折回马头,率军又杀了个回马枪。这时,叛军的背后又传来高呼声:“回纥兵来了,快投降吧!”叛军前后被围,左右遭打,在唐军和回纥军的夹击之下,被打得一败涂地。严庄逃回洛阳,同安庆绪一起弃城北走,官军一举收复洛阳。

长安与洛阳相继收复,唐肃宗李亨欣喜万分,他激动地对入朝参贺的郭子仪说:“虽然天下是祖上传袭给我的,但却如同将军再造的一样啊!”郭子仪谦逊地答道:“臣奉旨尽责而已。”

758年,李亨命郭子仪同九节度使攻打逃进相州的安庆绪。但由于九节度使互不统属,各路唐军均被叛军击败,负责监军的宦官鱼朝恩把责任都推给了郭子仪,李亨不辨真伪,夺了郭子仪的兵权。此间,由于史思明曾在相州替安庆绪解了围,自认为立了大功,要和安庆绪平分兵权。安庆绪不肯答应,史思明便杀之而并其军,回到范阳,自称大燕皇帝。史思明听说郭子仪被夺去兵权后,于759年从李光弼手中夺取了洛阳。但占据洛阳不久,史思明就被自己的儿子史朝义杀死。

762年,李亨被李辅国惊吓而死,其子李豫即位,是为代宗。陷于内忧外患之中的李豫在危亡面前,不得不启用郭子仪。他任命雍王李适(即后来的德宗)为统兵元帅,郭子仪为副元帅,又向回纥借兵10万,攻打洛阳。史朝义败走莫州(今河北任丘北)。史朝义的部下田承嗣、李怀仙等见大势已去,遂率部向官军投降。763年,史朝义看到众叛亲离,走投无路,上吊自杀。至此,延续了7年零3个月的安史之乱才算完全平定。

李愬雪夜下蔡州

安史之乱后,藩镇割据仍然是朝廷的一大祸患。在各个藩镇中,淮西是个顽固的割据势力。虽经肃宗、代宗、德宗几朝的征讨,仍未能真正肃清。

814年,淮西节度使吴少阳死去,他的儿子吴元济自立。唐宪宗发兵征讨淮西,但是他派去的统帅,不是腐朽的官僚,就是自己另有企图。结果,花了整整三年工夫,费了大量财力,都失败了。朝廷官员都认为不能再打下去,大臣裴度却认为淮西好比身上长的毒疮,不可不除。李愬上表请示率军讨伐淮西节度使吴元济。李愬是德宗时大将李晟的儿子,本来只是一个下级官吏,但他很有谋略,又善于骑马射箭,是个将才。

817年,朝廷任命李愬为唐、随、邓三州(在今河南、湖北一带)节度使,率军出征蔡州,征讨吴元济。

同类推荐
  • 乱世解码:犀利说民国

    乱世解码:犀利说民国

    本书是一部面向大众的另类民国史,另类地解读中国历史上最混乱、最精彩的乱世乱局,解密民国大佬们的黑白人生,破译乱世的生存法则。读懂了乱世,你就读懂了历史;读懂了人生,自然会勘破英雄、枭雄的权谋野心,伟人、小人的生死心结。既不同于草根说史的浮躁,也有别于学院派证史的乏味。作者研究民国史多年,查阅了上千万字的史料,以严谨的史实、犀利的视角、快意的笔调,直指人心,酣畅淋漓地解码乱世黑白往事。直指人心的历史不一定是最好的,却一定是最具快感的。历史可以很精彩,民国当然更精彩。
  • 别拿厢兵不当兵

    别拿厢兵不当兵

    北宋末年,一个机械设计员穿越到一个小小的厢兵都头身上,从一个最简陋的蒸汽抽水机开始,引发了一场彻底改变国运的工业革命。想掳走我大宋的女人,问问我们厢兵答不答应;想运走我大宋的金银,问问我们厢兵答不答应;想带走我大宋的工匠,问问我们厢兵答不答应;想拉走我大宋的皇帝大臣,不用问我们厢兵了,拉走吧,不要回来了。……别拿我们厢兵不当兵,我们厢兵是天下最强的兵!好吧,这其实是一本种田文。
  • 第九战线

    第九战线

    战前59年一辆火车消失在莽莽雪原......战后20年第九战线宣布开始建立这是一部偶然之作,火车上睡醒来的灵感作者个人喜好,不喜请点×
  • 掌上帝国之三国鼎立

    掌上帝国之三国鼎立

    风云变幻时,更需耳听其音,脑思其意,但着小人道,必死无疑。三国的故事恐怕是中国人民最熟悉的一段历史故事了,原因自然是罗贯中老先生出版的发行量无与伦比的巨作《三国演义》。不过《三国演义》这部书,归根到底还是七分真三分假,有一些人物被演绎过了,有一些事件被夸大过了,现在咱们来还原他的本来面目!
  • 三国之蜀汉我做主

    三国之蜀汉我做主

    这是一本刘封踢开刘备,单干蜀汉,逆袭成就霸业的故事。………………….三七新书,三国之窃国之贼已经上传,求关注!
热门推荐
  • 水域精灵的奥秘

    水域精灵的奥秘

    海洋的面积占全球总面积的2/3,因为海洋面积远远大于陆地面积,故有人将地球称为“大水球”。生命源于水,所以海洋是所有生物最古老的栖地。水生动物最常见的是鱼,此外还有肠腔动物,如海葵、海蜇、珊瑚虫;软体动物,如乌贼、章鱼;甲克动物,如虾、蟹;其他动物,如海豚、鲸、龟等其他生物。鲸用肺呼吸,所以属于哺乳动物。而不是鱼类。
  • 星空阎罗

    星空阎罗

    上古的仙宫,神秘的仙神,未知的外来者,这浩瀚星空还有多少秘密
  • 超级甜宠夜少别乱来

    超级甜宠夜少别乱来

    一朝重生,手握异能!她,性格大变,从对他恶语相对,到每天粘着他!重生归来,手撕白莲,虐哭渣男!最重要的是——她要陪她家忠犬玩!他,Z国经济命脉的掌权者,而在世人眼里,他是夜家的继承人,他残忍,嗜血,人人都怕他!听见他们这样说,苏萌一脸懵逼:“我们说的是一个人吗?他是很温柔,很粘人的忠犬啊!”一众人:“不不不!你被他骗了!”夜墨辰:“不,我没有!媳妇儿,你一定要相信我”一众人:“……”本文甜宠文,不喜勿进!作者新人,不喜勿喷,文明看文!
  • 这样的世界末日和我想的不一样

    这样的世界末日和我想的不一样

    听说主角不会死?为了英雄救美,洛凌喧却被一群丧尸咬死?当末世丧尸遇到死亡骑士,当世界变成了异能人士和各类丧尸的角斗场,人类的命运最终又会如何呢?
  • 贤妻生存守则

    贤妻生存守则

    她只是小小的六品官家女儿,实在高攀不上国公府这样的名门望族,可她就是在姊妹闺蜜羡慕嫉妒恨的目光中,十里红妆风光出嫁了。夫家是一个庞大的家族,三房杂居,二房当家,长辈的多有偏心小心眼。看似和睦,实则暗潮汹涌。安静茹唯有步步小心,谨慎地周旋其中,为自己,为丈夫博得一席之地。
  • 有花有酒锄种田

    有花有酒锄种田

    穿越成小婴儿,生长在古代庄户人家,在绣花织布的间隙里,养花酿酒,种田养鸡的惬意生活。--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三毛·人间倦客

    三毛·人间倦客

    年轻灵慧的女性,与三毛隔空对话,以唯美的插图、细腻的散文笔触,就三毛坎坷的爱情故事、沉重的亲情体悟、真挚的友情感应,以及“流浪”的写作状态进行独特的解读,引领读者一起分享三毛的秘密,破译三毛的心灵密码,感知这个脆弱的生命。作者向三毛伸出了“姐妹之手”,尝试理解并回应那个躁动不安又异常纯净的心灵,展示一个更真实、更细腻的三毛。全书没有写从生到死的三毛,却于文字中处处看到了三毛的生,三毛的死……
  • 总裁强宠失忆前妻

    总裁强宠失忆前妻

    “偷走了我的心,还想跑?”他抱紧她,一遍一遍的诉说爱意!可是她却一脸懵逼,这个大晚上跑来骚扰她的酒鬼到底是谁?偏执狂总裁的又一场强娶豪夺,她根本无力反抗!当她彻底沦陷,却发现她和这个男人竟然结过婚,还生过一个孩子!“麻麻,你不要宝宝了吗?”她彻底凌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