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845200000037

第37章 大唐盛世(5)

李愬了解到,由于连年打仗败多胜少,官军士气低落,军心涣散。所以,到唐州上任的时候,故意对出城来迎接他的官员说:“皇上知道我懦弱怕事,能够忍受屈辱,所以才派我来抚慰你们。至于攻城作战,那并不是我的职责。”军士们听说了,知道目前并不打仗,人心安定下来。这话传到了吴元济的耳朵里,他真的以为李愬是个胆小怕事、不敢打仗的人,加上李愬官职卑微、名声不大,就更不把李愬放在心上。

李愬到唐州以后,下令解散原来官员设置的戏班和乐班,不举行任何宴会,自己和士卒同甘共苦。他经常到各个营房去探望,看见伤病的士卒,就亲自端汤送药,进行慰问。军士们见主将这样关心他们,都表示愿意为朝廷出力作战。李愬见军心已经振作,士气日益高昂,而蔡州又比较空虚,于是暗暗下了袭取蔡州的决心。他一面扩充军队,赶造兵器,一面对敌军分化瓦解,优待和重用俘虏。

李愬的部将活捉了淮西勇将丁士良,李愬不但没有杀他,而且叫他当了“捉生将”,去招降其他叛军将领。听说李愬这样优待俘虏,淮西的老百姓纷纷前来投奔,淮西的士卒和将领也不断前来归顺。李愬都亲切抚慰他们,生活上给以妥善安置。凡是从淮西过来的人,李愬都亲自找他们谈话,这样,就把淮西各方面的情况了解得一清二楚,为袭取蔡州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这时候,唐宪宗任命坚决主张平定叛乱的宰相裴度当了统兵元帅,驻扎在郾城,统一指挥平定淮西的军事。李愬见攻打蔡州的条件已经成熟,就制定了一个完整的作战方案,派人送到郾城。裴度十分赞赏李愬的用兵策略,说:“要破蔡州,非出奇计不能制胜。”立即批准了这个方案。

十月十五一早,北风骤起,天空浓云密布,接着下起了纷纷扬扬的大雪。李愬传下将令:李祐带领3000敢死队为先锋,他自己带领3000人马为中军,李进诚带领3000人为后卫,立即从文成栅出发。将领们问出兵到哪里去,李愬只是说:“向东开拔!”

黄昏时候,队伍行进到离蔡州城70里的张柴村,把守卫在这里的淮西军全部歼灭。李愬传令部队稍微休整一下,留下500人守张柴村,大部队连夜继续东进。将领们又问到底到哪里去。李愬这时候才说:“到蔡州城,捉吴元济!”大家听了大吃一惊,可又不敢违抗军令,只得冒雪行军,当天下半夜即到达了蔡州城下。

因为多年来官军从来没有到过蔡州城,所以淮西军一点也没有防备。李愬等将领在城墙上挖下土坎,攀登上去,精壮士卒也跟着爬了上去。他们把正在熟睡的淮西军守城士兵全部杀死,只留下更夫继续打更。然后打开城门,大队人马一拥而入。鸡叫三遍的时候,吴元济才知道唐军攻进城了,他赶紧带领亲兵,登上内城的牙城进行抵抗。

李愬命令部将攻打牙城,捣毁了牙城的外门,收缴了里面的兵甲器械。天亮以后,官军放火焚烧内城的南门。城里的老百姓平时恨透了吴元济,这时候都争着背柴担草,帮助官军焚烧城门。城门烧毁了,官军又拥入内城。吴元济见大势已去,只好在城上低头请罪。第三天,李愬命令把吴元济装进囚车,押送到京城报捷。

李愬平定淮西、活捉吴元济的消息传到河北后,令河北藩镇大为震动,纷纷表示服从朝廷。唐代藩镇叛乱的局面暂时安定了下来。

黄巢起义

唐朝末年,藩镇割据,宦官掌权,朝廷党争,皇帝昏庸。贵族官僚霸占了大量土地,百姓却没有地种,只得到处流亡。有些地方发生了灾荒,农民靠吃草根树皮过活,官吏却仍旧向他们催逼赋税。农民活不下去了,只能揭竿而起。

875年,濮州(今山东鄄城)人王仙芝率领几千人在长垣(在今河南)起义,自称“天补平均大将军”,很快攻占了曹州(在今山东)和濮州。附近农民纷纷加入,起义队伍一下子发展到几万人。

在王仙芝起义军占领的冤句(在今山东)有个私盐贩子黄巢,年轻时曾经到长安应考科举,没有考上。黄巢在长安看到了朝廷的腐败,愤慨地写下了一首《菊花诗》: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表示了自己立志推翻唐朝统治的决心。这时,黄巢看到王仙芝起义,也组织几千人起兵响应。

起义军的声势越来越大,朝廷就提议招降王仙芝。王仙芝准备接受朝廷招安,黄巢一气之下,自己带领队伍作战去了。王仙芝的力量大大削弱,朝廷便不再理会他。不久,王仙芝兵败被杀,余下的残兵就投奔了黄巢。大家推举黄巢为王,号称“冲天太保均本大将军”。

黄巢带领起义军渡过淮河,向官军力量空虚的南方挺进。他们转战了大半个中国,一直打到了广州。然后,起义军挥师北上,一路势如破竹,很快打到了洛阳,洛阳官员马上开城投降了。接着,黄巢又下令向长安进军,走小路攻破了潼关。唐僖宗由几百个士兵保护着,慌慌张张地逃往成都去了。黄巢带领起义军开进长安,百姓兴高采烈地欢迎起义军进城,街道两旁站满了欢迎的人群。

黄巢在长安当了皇帝,国号叫大齐。新政权建立了,但控制的地方却非常小。黄巢一直流动作战,打下的地方都没有派兵把守,他一走,这些地方又被官军占领了。

唐僖宗逃到成都以后,集结军队把长安包围起来。几十万起义军挤在一起,粮食都吃光了。后来,黄巢手下的大将朱温投降了唐朝,唐僖宗又调来了沙陀族酋长李克用的骑兵,击败了起义军。黄巢见形势不利,就撤出了长安,最后退到泰山狼虎谷,兵败自杀。也有人说黄巢出家当了和尚。这次大起义历时10年,从根本上动摇了唐朝的腐朽统治。没有多久,统治了将近300年的唐朝就灭亡了。

唐朝的藩镇割据

在统一的封建国家里,必然含有封建割据的因素。每当统一势力衰弱的时候,割据势力便要乘机发动战争,占领土地,形成割据称雄的分裂局面。唐时有两次割据。第一次自安史之乱时开始,形成的原因主要是内附诸部落结合成反唐力量。第二次自农民起义军失败时开始,形成的原因主要是起义军被反动武力压倒,不能成长为统一全国的力量,各个割据者得以毫无制约地进行混战。两次割据战争,黄河流域遭受严重破坏,第二次尤为惨烈。南方在第二次割据战争中也遭受破坏,只是比北方轻得多。这与东汉末年黄巾军起义失败后割据者混战的情形相似,但战争规模唐末比东汉末更大,东汉末混战的结果,只出现三个割据国,唐末却出现五代十国。

汉族从传说时代起,就显出雄伟的气度,与各族相处,主要是在文化上求同,不过分在族类上立异。自有文字记载以来,这种情形愈益确实有征。两汉是强盛的大朝代,不断地吸收大量的外来居民。特别是东汉时期,匈奴等族得到朝廷的允许,迁入边境内居住,大部分游牧者逐渐转化为农民。在融合过程中,极度腐朽的西晋朝发生内乱,内徒诸族的统治阶级乘机发动战争,造成十六国以及南北朝的分裂局面,最后,由于诸族融合过程的完成,隋内部不再有汉族与游牧族的斗争。唐朝同东汉一样,也是允许内附诸族大量迁徙到境内居住,河北道容纳内附人尤多。因为河北、河南是隋末战争的中心地区,人口损耗极重,唐朝廷开放河北,主要是想补充人口。630年,唐灭东突厥,得内附户10余万人,唐太宗集朝臣商议,窦静主张使居塞外,为中国守边,“置之中国,有损无益”。温彦博主张突厥生活习惯与汉族不同,不宜居内地,宜使居边境内诸州,充实空虚的地面。魏徵主张使回到突厥原地,不可留在中国,免得将来成“腹心之疾”,追悔不可及。温彦博反驳说,孔子说过“有教无类”,如果对突厥人有教有养,几年以后,都成了唐民,有什么后患。唐太宗采用温彦博的建议,使突厥人居住幽州(河北道)到灵州(关内道)一带。唐高宗时,突厥人陆续内附,都住在河曲六州(丰、胜、灵、夏、朔、代)内。716年(开元四年),突厥毗伽可汗立,内附人谋逃归突厥,并州(山西太原)长史王晙(jùn)主张将内附人迁徙到内地,说20年后旧俗改变,可以变成唐的精兵。唐玄宗不曾采取王晙的建议,仍让突厥内附人居沿边诸州。从唐太宗到唐玄宗,处理内附人大抵有三种办法。一种是对游牧人,指定居住在边州,仍保持部落旧俗,只要能耕种,自边州徙居内地诸州,也并不禁阻。一种是对农业国人,可直接迁到内地,如669年,唐高宗徙高丽民户约4万到江南、淮南及山南、京西诸州。677年,唐高宗又徒高丽民户到内地,分居在河南、陇右诸州。又如722年,唐玄宗徙河曲六州残余突厥人(居边州已久,从事农业)5万余口到许、汝、唐、邓、仙、豫等州。一种是对商人及诸族酋长,得在各城市自由居住。一般说来,唐对内附人迁居内地,是不设什么禁限的,因之,沿边诸州以及接近这些州的内地,居住着不少内附人。

唐玄宗时,府兵制已完全破坏,边镇军队却大扩充。722年,改行募兵制,应募的兵士,自然很大一部分是内附人,充当骑兵更是内附人的专业。将校中也有许多内附人。755年,唐玄宗准许安禄山以蕃将32人代替汉将,安禄山所率范阳镇,变成以蕃将为主、汉将为辅的军队,叛乱就从此发生,并且长时期继续下去。

大量内附人居住在高度发展的唐社会里,经济上、文化上都要经过一个融合过程,天宝年间的腐朽政治,使得融合过程表现为战争的形式。已经融合的内附人,以李光弼(契丹酋长李楷洛的长子)为代表,成为保护唐朝的重要力量,立功不少于汉将汉兵。未曾融合的内附人以安禄山为代表,一直保持着割据势力,占有河北三镇。唐末,又有内附的沙陀部落参加割据战争,五代中唐、晋、汉三个小朝廷,都是沙陀统治阶级建立的割据国。最后,由于内附人融合过程的完成,北宋内部不再有汉族与游牧族的斗争。

总之,唐两次割据,第一次的发动者是内附人的统治阶级,第二次是汉族统治阶级内部分裂,沙陀成为分裂活动的重要参加者。

第一次割据

安禄山是杂胡(父胡人,母突厥人),史思明是胡人。二人都居住在营州,充当互市牙郎。幽州节度使张守珪用二人为小将,使侵害奚、契丹。二人凭着狡猾和勇力,逐渐得到张守珪乃至唐玄宗的重用。744年,安禄山兼任平卢、范阳两镇节度使,统率兵马比别镇都多。750年,安禄山又被任为河北道采访处置使,黄河以北军政、民政都归其一人掌握。他收集一批徒党,其中蕃汉文武全有,以高尚、严庄为首,积极策划叛变。749年,王忠嗣暴死;751年,武库起火,烧兵器37万件,也可能是安禄山阴谋的一部分。755年,安禄山以惩罚杨国忠为名,起兵反叛,在军中宣布:谁敢持异议动摇军心,查获后,灭三族。这说明很多士兵并不赞成反叛。安禄山攻入洛阳,留史思明守河北。756年,安禄山自称大燕皇帝,分兵攻入长安,唐玄宗逃到成都,唐肃宗在灵武继位。757年,安庆绪杀安禄山,自立为燕帝。唐军收复长安,出潼关击洛阳。安庆绪弃洛阳逃归河北邺郡。759年,史思明杀安庆绪,自立为大燕皇帝,进兵到河南,取得洛阳城。761年,史朝义杀史思明,自立为燕帝。762年,史朝义被唐军击败,弃洛阳逃到河北,763年又逃到范阳。范阳守将李怀仙杀史朝义。安史叛乱形式上算是结束了。

安禄山用来作乱的精兵有曳落河(同罗、奚、契丹降者)、六州胡(河曲六州突厥)数万人。安庆绪失败后,曳落河、六州胡带着大批掠获的人和物,逃到范阳投史思明。史思明为安禄山攻河北诸郡县时,每破一城,城中衣服、财物、妇女都被掠夺,壮男被迫当役夫,尤其野蛮的行为是用刀枪刺杀老幼病弱,以之作为游戏;每郡置防兵三千,其中杂有监视汉兵的蕃兵。史朝义逃奔到范阳,随从不散的只有胡骑数百人。这些事例,说明安、史叛军主要是以杀掠为目的的蕃兵,将领是野心更大、行为更恶的蕃将和一些转化了的汉将。所以,安禄山、史思明尽管死去,留下来的军队依然保持原有的特性,与唐朝处于对立的地位。

史朝义逃到河北,唐军追击,史朝义部将邺郡节度使薛嵩、恒阳节度使张忠志(李宝臣)、范阳节度使李怀仙及田承嗣等人先后投降唐朝。763年,朝廷任命这些降将为节度使。河北名义上归还朝廷,实际是朝廷承认安史叛军的割据为合法。

藩镇叛乱的经过,已在介绍唐中期的政治概况时作了些说明,这里只说各镇内部劫夺的事情。显而易见,以杀掠为目的的军事集团,内部是不可能相安无事的。

实行割据的藩镇,在一般情况下,必须取得唐朝廷的官爵,表示不是叛镇。在本境内,招集徒党,练兵修城,自收租税,自定法令,自用文武官吏,尽量保持独立的权利。藩镇境内养大量军队,用来钳制民众并出境作乱,民众的痛苦可以想见;唐朝廷因抵御藩镇,也养大量的军队,加重搜括财物作军费,唐境民众特别是江淮地区的民众,痛苦又可以想见。腐朽的唐朝廷和以杀掠为业的藩镇,配合起来构成了全国民众的大祸害。

下列三镇是割据河北的强镇。此外,还有一些较弱的割据者和短期割据者,这里不再叙述。

魏博镇——田承嗣是安禄山的死党,是蕃化的汉人。他是诸叛将中最凶狡的一个,投降唐朝做了魏博节度使后,积极准备永久割据。他强迫本境内壮男当兵,只留老弱人耕种,数年间兵多至10万;又选强悍人1万充卫兵,称为牙军,给养特别优厚。节度使依靠牙军的支持,到后来,牙军操纵节度使的进退。812年,魏博镇内讧,牙军废田氏继承人,拥立牙将田弘正(非田承嗣子孙)为节度使。当时唐宪宗在位,朝廷颇有威望,田弘正懂得归朝有利,举魏博镇反正。田氏割据魏博镇49年,田弘正归朝,割据算是告一结束,但割据势力依然存在。

821年,幽州、成德两镇叛。822年,魏博牙兵拥牙将史宪诚(奚人)反叛,节度使田布(田弘正的儿子)被迫自杀。唐穆宗即任史宪诚为节度使。魏博联合幽州、成德两镇,又恢复割据。829年,牙军杀史宪诚,拥牙将何进滔为节度使。870年,牙军杀何氏继承人(何氏割据42年),拥立大将韩君雄为节度使。883年,大将乐彦祯废韩氏继承人(韩氏割据14年),自立为节度使。888年,牙将杀乐氏继承人,立罗弘信为节度使。当时已进入第二次割据时期,罗弘信依附朱全忠,参加朱全忠、李克用二人争夺河北的大战,相、卫两州民众大部分被杀死。906年,魏博节度使罗绍威感到牙军的威胁,借朱全忠兵歼灭牙军,凡灭8000余家,连婴儿都杀死。魏博镇从此衰弱,受朱全忠支配。912年,梁将杨师厚灭罗氏(罗氏割据25年)。魏博镇自田承嗣至罗氏灭亡,割据凡150年。

同类推荐
  • 历史年鉴之1908

    历史年鉴之1908

    本系列包含了世界历程、科技、文学、宗教、哲学、历史、国运纪事等各方面的整理记录,作为系列年鉴。
  • 吕著中国通史

    吕著中国通史

    《吕著中国通史》以传统国史为据分上下两编,分门别类地、有系统地叙述了社会经济制度、政治制度和文化学术的发展情况、政治历史的变革。在叙述理乱兴亡的过程中,夹叙典章制度、个人点评,倾注了吕思勉先生一生的真知灼见,能够给读者提供中国历代社会经济、政治制度以及学术文化等方面的历史知识,是最权威、最经典、最完整的中国通史著作。
  • 将源兵魂

    将源兵魂

    看无名小子洛川如何混迹官场、战场以及情场,又是如何在异世打下一片天的!借我三千虎狼贲、复我浩荡中华,剑指天山西、马踏黑海北;贝加尔湖张弓、库页岛上赏雪;饮马恒河畔、碎叶城揽月;中南半岛访古、东京废墟祭祖,汉旗指处、望尘逃遁,敢犯中华天威者、虽远必诛!剑锋所指,所向披靡!!!
  • 吴楚争雄

    吴楚争雄

    伍子胥为吴王阖闾的大事奔走多年,如今大事都已完成。子胥一心要借兵报仇,可是阖闾总是不给子胥开口的机会,借故一拖再拖。阖闾此时最大的心事是自己的次子姬旦与长孙夫差之间的储位之争。姬旦锋芒毕露,用尽心机;夫差拜子胥为师,他隐忍谦逊,声色不露。在历经围猎风波、巫蛊冤案等等事件之后,过于心急的姬旦死在了自己的手上。但他的“密友”不知去向。此人在后来的各大事件中以多重身份亮相,此人究竟是谁?
  • 三国之我是魏延

    三国之我是魏延

    天生我大魏延,三国还有存在的必要吗?且看我如何逆转乾坤,风云化龙……
热门推荐
  • 重生亿万毒妻:我的完美老公

    重生亿万毒妻:我的完美老公

    不知廉耻,倒贴嫁人,前生卑贱到被‘挚爱’亲手送上绝路,赔上女儿性命她才幡然醒悟。再世重生,她发誓要把那些伤害过她的人通通送进地狱!重生回到十七岁。蒋然思打boss通关,更意外捕获一只权势倾国的盛二少。属性:嚣张腹黑有点二。绝技:虐情敌666,宠妻癌晚期不可治愈!“敢欺负我的女人?”盛二少冷笑。昔日权势滔天的A市大财阀傅家,万千财富一夜间崩塌。前生渣男欺她骗她伤害她,今生盛少带她威武霸气战渣渣!
  • 楚河战歌

    楚河战歌

    手执黑白棋,负胜来心定,两者皆可抛,畅游天地间。。。。。。
  • 无限之超脱次元

    无限之超脱次元

    脱离了暗杀教室,赵浩窥探到了自己的一丝本质,窥探到了诸天轮印的一丝本质,也明白了自己的使命……借助无尽次元世界之力,携带无边超脱之势,打破幻想与真实的阻碍!!
  • 如果青梅可以逐马

    如果青梅可以逐马

    林夏和周天是小时候一起洗过澡的交情,小时候好得很不得能成为一个人,长大后,却渐行渐远,不知道从哪里开始,距离开始产生了。因为一纸契约,两个人又会擦出什么样的火花。
  • 终极狂兵

    终极狂兵

    一个任务,三年自由!李石头为了寻找所谓“师父背叛军事联盟”的真相,从迪拜最高戒备的沙漠死狱离开,回到了华夏,来执行可以获取三年自由的高难度任务。没想到,刚一见到正主,就被震惊了!“看什么看?没见过老子这么水灵的妹子?”一个漂亮无比却又自称老子的小娘们儿叉着腰,居高临下的瞪着李石头。李石头明白,自己以后的日子,不会太寂寞无趣了!
  • 重生之官道征途

    重生之官道征途

    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种红薯。
  • 末世悠游行

    末世悠游行

    玩游戏只玩农场的云悠悠,在末世前开启了随身农场,开始了一边打怪一边升级农场的末世之旅。
  • 丑女大翻身:爱情180磅

    丑女大翻身:爱情180磅

    肥肉……粗腿……这些在帅哥男友驾到之前统统都是浮云啦,瓦滴瘦身计划现在才刚刚开始捏!神秘富家少爷pk180磅贪吃没耐心的小肥妹,瓦滴“人参”不要“杯具”!
  • 我的霸道总裁老婆

    我的霸道总裁老婆

    【火爆新书】他是一代妖孽高手,拥有世界上最神秘的身份!机缘巧合,救下苏氏集团的美女总裁,从此诸多麻烦找上门……清纯校花、火辣警花、长腿空姐、漂亮护士、淡雅教师、风韵御姐,他到底是抱呢,还是抱呢?!
  • 神警周渔

    神警周渔

    周渔,华夏南方一个小县城周家村人。有据可考,祖上八代为农。到他这一代正好第九代,按照他老子的说法,算命先生说这一世他家肯定要出一个大官!因此逼着成绩还算不错的周渔报考了BJ中央警校!或许周渔天生就是吃这碗饭的,天生的神秘第六感,让他在断案这一路势如破竹!不知不觉一帮好友、红颜也成为了他的助力!而当他破案的足迹遍布华夏时,也成为了世人眼中的神警!而他第一次亮相,就以学生身份,破了震惊西疆的“吸血鬼”奇案!老白书友群:237800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