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让孩子懂得什么是爱和感动
当我们摔倒了,旁边会立刻伸出一双手把我们扶起来;我们拥有一个温馨美满的家,这一切都是父母努力营造的;老师站在讲台上,将所有的知识传授给了我们,让我们可以更轻松地走在人生的路上;那些可爱的朋友,送给了我们一个美轮美奂的童年……所有的孩子们,这些道理你们懂得吗?正是这些爱和关怀,我们才能茁壮成长。所以,我们要向所有人说一句最真诚的“谢谢”,做一个知恩图报的高情商少年!
培养感恩意识,从说“谢谢”开始
这天,赵小明和爸爸一起去爸爸的同事家做客。看到赵小明非常可爱,那位叔叔就给了赵小明一颗棒棒糖。赵小明高兴地接了过来,然后塞进嘴里。
看到赵小明这个样子,爸爸不好意思地说:“真对不起啊……”
赵小明瞪大了眼睛,说:“我怎么了?”
爸爸没有和他说话,继续和叔叔攀谈了起来。回家的路上,爸爸严肃地说:“叔叔给你东西,你为什么不说谢谢?”
赵小明有点委屈地说:“叔叔掏出来不就是要给我的吗?那我还说‘谢谢’干什么?”
赵小明的话让爸爸无话可说。他知道,必须用其他的方法来教育孩子。
这个周末,爸爸带着赵小明去参加一个影展。在一组系列照片中,赵小明驻足了许久。这组照片讲了一件事:一位老人捡到钱包,独自一人坐在路边从早到晚等待失主。临近半夜,失主终于到来,却冷漠地从老人手里夺走钱包。
最后一张照片,是老人默默地哭了。看着照片,赵小明生气地说:“爸爸,那个人真坏,老爷爷是在等他,可是他却连声‘谢谢’都不说!”
爸爸微微一笑,说:“孩子,你说得很对。可是你自己呢?叔叔给你棒棒糖,难道就是应该的吗?想一想,老爷爷和叔叔是不是一样难过?”
爸爸的话,让赵小明愣住了。几天后,爸爸收到了赵小明写给自己的一封信,其中有这样一句话:“爸爸,我想了好多,也经历了好多。昨天,我帮同桌打扫卫生,他对我说了声‘谢谢’。这个时候,我又想起来影展上的那个老爷爷了。对不起,爸爸,我知道你为什么让我说‘谢谢’了!从今以后,我一定会改掉自己的毛病的!谢谢你,爸爸!”
你看,一次充满积极意义的影展,让爸爸没有去说什么大道理,就让孩子懂得了感恩,懂得了说谢谢。正是通过这组照片,赵小明得到了这样一种暗示:老爷爷辛苦等待失主,最后却换不到一声谢谢。联想到自己,他接受叔叔的礼物,却也没有丝毫的表示,叔叔一定也会无比失落。通过直观地对比,孩子明白了感恩的重要性,更懂得了说“谢谢”。
其实,现在不懂得感恩,不会说谢谢的孩子太多太多了。作为掌上明珠的独生子女,如今的孩子们,“自私”成了共同的标签。也许是一切来得太容易了,这些孩子们会认为一切都是理所应得,即使收到了礼物,他们也会毫不客气地接在手中,甚至连声“谢谢”也没有,扭头便扬长而去。
这样的抱怨,父母们一定不会陌生:“小姨买了一个闹钟,孩子特别喜欢,小姨只好就送给她。谁知她接过来以后撒腿就跑,连句‘谢谢’也不说。哎,你是不知道,小姨当时的脸色多差啊!”
一个不懂得感恩,不知道说谢谢的孩子,永远不会被他人喜欢,也永远得不到高情商。所以,我们就要运用各种手段,让孩子产生感恩意识:
1.让孩子明白,“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的道理
不懂感恩的孩子,不要说情商,就是未来的人生路,也是充满艰辛的。这样的孩子长大后,不仅不懂得孝道,不知回报亲人,更不会帮助他人,自然也不会得到他人的相助。
所以,面对那些自私的孩子,父母应当告诉他们:“一旦受到别人的帮助,要真诚地表达谢意,说一声谢谢;而他人需要帮助的时候,自己也要伸出援助之手,这才是感恩的回报。”也许,孩子并不理解这样的语言,但我们也要要求他这样做。当他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体会到了“谢谢”的作用时,就自然会懂得父母的一片苦心。
2.父母学会说“谢谢”
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一个不懂得感谢的父母,一个只知道索取的父母,怎么可能教育出习惯说谢谢的孩子?所以,我们就要为孩子树立正确的榜样。当我们接受了他人的帮助时,一定要说:“感谢你为我所做的一切。”“感谢你的帮助。”孩子很善于模仿,当他看到父母如此,自然也会学会说“谢谢”。
3.让孩子学会感谢自己身边的人
这一点,依旧需要父母做出榜样。作为成年人,我们总会与很多陌生人进行来往,彼此间都会进行互帮互助。在得到他们的帮助时,我们要把自己的感恩之心传递给孩子,让孩子也感觉到受了别人的恩惠。我们不妨说:“我代表全家人,包括我的孩子谢谢您的帮助!”这样一来,孩子就会感到这份帮助不仅是针对父母的,还包括了自己,自然就会产生感恩之心,主动去说一声“谢谢”。这种方法是非常重要的:不仅可以帮助孩子学会感恩,更能学会与人交流的技巧,可谓“一石二鸟”的情商教育课!
用关怀和爱,融化孩子的冷漠
蒙蒙今年六年级了,然而却表现出了和年龄完全不相符的冷漠。每天放学之后,蒙蒙总是把自己关在房间里,不到吃饭的时间不出来,吃完饭后又把自己关在屋子里。以前,蒙蒙遇到了什么不开心的事,都会和父母说;遇到解决不了的难题,也都会和父母去商量,可是现在,蒙蒙宁愿把话憋在肚子里也不愿意和父母沟通,弄得父母不明所以。
后来,妈妈从老师那里打听到,蒙蒙在学校里也是这个样子,她不愿和同学交流,看到同学需要帮忙只是冷冷地走开。
妈妈为了这件事,不知道烦恼了多长时间。后来她无意中看到了蒙蒙的日记。蒙蒙如此写道:
“我不喜欢家里,我不喜欢和爸爸妈妈在一起!他们根本就不了解我,更谈不上什么理解了,平日里就为了那么一件小事唠唠叨叨那么长时间。他们根本就不知道我想要的是什么,每天还在那儿说什么现在的孩子多幸福,要吃有吃、要穿有穿的风凉话,他们知道我现在一天活得有多累吗?还有那些同学,为什么总是那么多的事情?难道他们不能安静一点吗?”
这篇日记,把蒙蒙的妈妈打晕了。她根本想不到,才11岁的孩子,居然有这样的心理!可是,她又不敢去问蒙蒙,她害怕女儿知道自己偷看了日记,关系会越来越僵。
蒙蒙,正是“情感冷漠”型的孩子代表。这种孩子有着一种明显的特征:对情感不敏感、反应迟钝、对人或事无兴趣、无责任感,不关心别人,不喜欢与人打交道,即使最亲近的家人,也无法与之建立真实的、更深刻的情感依赖。
这样的孩子,自然会让家人忧心忡忡。我们想帮助他走出疑惑,却又没有合适的方法。于是乎,有的父母拳脚相加,用暴力来掩饰自己的能力不足……
情感,这是孩子的情商重要组成部分,想要解决这个“谜案”,暴力是万万使不得的!我们要做的第一步,是分析究竟为何造成了这样的结局:
1.生活缺乏乐趣
众所周知,如今的孩子生活、学习压力都很大,他们不仅要应付如山一般的作业,还承担着家人的期望。所以,他们会感到压力太大,对现实产生失望,因此变得非常冷淡。文学、艺术,这是唤醒一个孩子情感的关键,但孩子们被语文、数学、英语团团包围,又何谈去感受艺术的启迪?
2.父母的教育不当
如今,太多的父母将孩子的关注点放在了智商、学习之上,却忽视了孩子的情商培养。很多父母都会这样:如果孩子的学习成绩好就呵护有加,并给予一定的奖赏;反之,就会进行无休止的批评。在这种环境中长大的孩子,怎么可能不冷淡?
3.父母只培养孩子的竞争意识
为什么,孩子对同学们很冷淡?关键就在于:父母总是在鼓励竞争、竞争、再竞争,却忘了孩子最重要的应该是建立友谊、学会分享。父母总是在强调孩子们的对立关系,他们又怎么可能和同学们亲近?
4.网络的“危害”
不可否认,如今的计算机网络发展极快,不少孩子成了一名不折不扣的网虫。毕竟,相对于现实,网络中的交友更加快捷和神秘,这正是孩子们热衷的。一旦上网成瘾,他们就会对外界刺激缺乏相应的情感反应,对亲情、友情冷淡无兴趣,缺乏内心体验,拙于表达,对一切都漠不关心……
了解到了造成孩子冷漠的原因,接下来父母就应该进行针对性的调整,让孩子走出“心灵沙漠”:
1.营造温馨的家庭氛围
一个充满爱的家,必然会感染孩子,让他们变得越来越开朗。所以,那些经常吵架,甚至大打出手的父母,此时请消停片刻吧。只有我们表现得恩爱、体贴,孩子才能感受到家庭的温暖,才能远离冷漠。当然,夫妻吵架是正常事,但是我们不要在孩子的面前爆发,我们不妨学着去冷静,学着在另一个环境里去“打仗”,从而给孩子一个温暖的家。
2.强化孩子的热心行为
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多鼓励孩子帮助别人,让他去感受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当孩子扶起倒在地上的自行车,当孩子给正在上坡的三轮车助了一把力,当孩子把自己的新书送给贫困地区的小朋友,当孩子为正在口渴的奶奶送上一杯茶,我们还要送上诚挚的表扬和鼓励。当孩子听到了他人的感激和父母的赞扬后,内心的坚冰,自然就会慢慢融化。
3.用身体融化孩子的冷淡
我们已经说过,孩子冷淡的原因,很大程度上与父母的不关心有直接关系。所以,我们就应该用身体融化孩子的冷淡。
例如,有的孩子喜欢睡前让父母进行背部按摩,就算他的精力依旧很旺盛,但是按摩带来的舒服感觉,能让孩子满足地入睡,而且能感受到父母的关爱。而当早晨离开孩子的时候,父母给他一个温暖的拥抱,会让孩子一天都充满安全感。这些方法,都有助于孩子走出冷漠的心境,从而提升情商。除此之外,让孩子多听音乐、参加美术班,这都是非常棒的方法!
让孩子学会同情弱者
倩倩今年7岁了,她有一个很爱自己,同时也很有教育技巧的妈妈。很小的时候,妈妈就经常鼓励她去帮助他人。有一次,倩倩跟妈妈一起上街去买东西,当她看到有一位行动不便的老爷爷时,主动走上前去,扶着老爷爷通过马路。而她回头,看见妈妈正用一种鼓励的眼神看着自己。
走到马路对面后,老爷爷再三感谢倩倩,她是个有爱心的好孩子。这时,走在后面的妈妈对倩倩说:“倩倩你看,旁边的叔叔都微笑地看着你,后边的阿姨也向你投来赞许的目光呢!”
果然,在路的一旁,几位叔叔阿姨停下了脚步,他们露出了真诚的微笑。倩倩高兴地说:“老爷爷过马路时会很困难,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帮助老爷爷过马路,对吗,妈妈?”
像倩倩这样的孩子,有几个父母不会喜欢?相比较倩倩而言,老爷爷就是一名弱者。而倩倩的表现,证明了她有一个高尚的情操,这份情商是非常难能可贵的。
然而看看现在,有几个像倩倩这样的孩子?恐怕,多数的孩子都会不管不顾地走开吧。这一切,都是父母造成的。也许,父母并不知道:同情心作为道德情感的一种,它在维持和协调和谐的人际关系、形成集体凝聚力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缺乏同情心的孩子只会关心自己,只顾自己的快乐,而无视别人的痛苦,甚至会把自己的欢乐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这种孩子是很可怕的,不要说帮助别人,恐怕长大后对自己的父母也会不管不顾!
父母不要觉得,孩子迟早有一天,会自己拥有同情心。我们要明白这样一个事实:心灵的感性和同情心都是在童年形成的,如果童年蹉跎,那么所荒废的就永远无法弥补。童年,正是建立高情商的黄金时期。所以在这个阶段,父母应对他们进行善良情感的启蒙教育,使孩子从小讲文明、有礼貌,热爱生活、富有同情心。只要家长们抓住机会、因势利导,一定会培养出具有良好道德感和同情心的孩子。
正因为如此,我们才要提升孩子的同情心。以下几种方法,都能达到这个目的:
1.旁敲侧击地教育
没有一个孩子喜欢父母的长篇大论,所以我们就应该利用其他手段唤醒孩子的同情心。例如,在看电视的时候,如果出现动物弱肉强食的画面,父母可趁机对孩子说:“你看那只小鹿多可怜呀,人可不能这样子!要明白,我们是人类,要更懂得同情!”
而当我们走在街上看到乞丐时,也不妨鼓励孩子:“他们的生活多么不容易,也许我们可以帮一点忙。孩子,你去问一问,我们有什么可以帮助他们的?”这样一来,孩子的同情心自然得到了提高。
2.注意细节,时刻不忘熏陶孩子
什么样的环境,就有什么样的孩子。所以,父母在平常生活中,就应当注意自己的言行,不要表现得爱心缺乏。试想,当你看到乞丐就捂着鼻子跑开,当你看到弱者就表现出鄙夷之时,孩子又怎么可能同情他们?孩子的模仿能力极强,千万不要被你影响,成为一个自私自利、毫无同情心的人!
3.用故事感染孩子
故事,这是教育孩子的最佳手段,因为所有的孩子都习惯听故事。曾经有一个家长,就对孩子讲过《故事里的小木偶》。这个故事讲述了布奇和莫莫去帮小木偶找摔断的腿的故事,让孩子站在他人的立场上理解他人的情感。后来,孩子看到同学受伤了,会立刻帮助他,而不是冷漠地走开。这种方法,值得每一个父母去尝试。
4.带着孩子参加公益活动
如今,社会上的各种公益活动有很多,这都是培养孩子同情心的契机。例如希望工程、对不幸的同龄人献爱心等活动,父母都应该支持。更重要的是,父母也应该一起参加。和孩子一同关心弱者,会给孩子树立高大的榜样,这比空洞地说教要有用得多。
此外,父母不妨让孩子做些力所能及的工作,让他们感受父母工作的艰辛;比如,尝试让孩子做些力所能及的简单劳动,安排孩子参加一些健康群体组织的活动、聚会和交往,如社区组织的义务劳动、学校团队组织的看望照顾敬老院老人以及认养动物园小动物等,让孩子有机会接触家人以外的陌生人。在这个过程中,孩子待人接物的能力会得到明显提高,并体验到助人为乐的乐趣。
抱感恩之心,伸援助之手
5岁的汉克和爸爸、妈妈、哥哥一起到乡下去玩,突然下起了大雨。可是,他们只带了一件雨衣。于是,爸爸把雨披给了妈妈,妈妈给了哥哥,哥哥又给了汉克。
汉克问道:“为什么爸爸给了妈妈,妈妈给了哥哥,哥哥又给了我呢?”
爸爸回答道:“因为爸爸比妈妈强大,妈妈比哥哥强大,哥哥又比你强大呀。我们都会帮助和保护比自己弱小的人。再说了,这个家正是因为有你们,才会如此美满。所以,我要谢谢你们!”
听完爸爸的话,汉克将雨披撑开挡在了一朵风雨中飘摇的娇弱小花上面,然后说:“我不是最弱小的,我也可以帮助和保护别人。再说了,小花和小草会进行光合作用,给地球带来充足的氧气,同时将地球装扮得非常美丽,所以它们才最应得到帮助!”说完,一家人会心地笑了。
一个懂得感恩的孩子,必然会在他人需要帮助之时,伸出自己的援助之手。因为他明白,正是人与人之间的互帮互助,我们的社会才会美好,我们的家庭才会和谐!
面对这样的孩子,你敢说他的情商不高吗?所以,培养孩子的感恩之心,这是提升孩子情商的关键。
然而,现实的状况让人忧心忡忡:如今的孩子多为独生子女,享受着两代甚至是三代人的宠爱,所以他们在家中总是处于被照顾的地位,很少有人想到让他们帮助别人。虽然这一切看来都是顺理成章的,但是这对孩子情商的培养是非常不利的,它不利于孩子优良品格的形成,长此以往,孩子形成的对他人的漠视和毫不关心将会妨碍他们在学业和事业上的发展。
想要纠正孩子的这种心态,就必须让他们学会关心别人、感激别人:
1.用实际行动感化孩子
十句话,抵不上一个动作。培养孩子的感恩之心,不能只凭口头教育,否则他们只能左耳进、右耳出。我们只能从实际行动入手,让孩子明白其中的道理。比如,妈妈蹲着择菜,爸爸就可以启发孩子给妈妈送个小板凳;爷爷卧床生病,妈妈就可以让孩子送水、送药。
当孩子做了这些事情后,父母应当送上及时的肯定,强化他们的这种行为。经过这样的锻炼,当孩子看到不相识的陌生人遇到困难时也会伸出援助之手。
2.告诉孩子为什么要帮助他人
只有让孩子明白帮助别人的意义,孩子才能主动去帮助别人。所以,当我们要求孩子帮助别人时,就要解释为什么这样做,就像事例中的汉克,当他听到爸爸说的那些话,就会理解其中的道理,因此不用多说他就会主动给别人伸出援助之手。
3.给孩子树立一个帮助他人的榜样
父母的榜样作用是无穷大的,培养孩子乐于助人也需要家庭成员特别是父母树立的榜样。我们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孩子就是父母的一个缩影,父母的绝大部分品质都能在孩子身上反映出来。所以,家庭成员的相互关心、邻里之间的相互帮助都能给孩子以良好的刺激,促进他们乐于助人品质的形成。
作为父母,我们不能忽视自己对孩子带来的影响,他们的种种行为在很大程度上都是模仿父母得来的。亲爱的父母,如果你想拥有一个乐于助人的孩子,请先在你的身上培养这种品质吧。
4.让孩子组织慈善活动
为了让孩子能够更加明白帮助别人的意义,我们不妨鼓励孩子组织一场慈善活动。你可以鼓励孩子召集住在同一个社区的小朋友们,在小区花园里摆一个“跳蚤市场”,卖自己家闲置的二手货,用得来的钱捐献给需要帮助的人或是慈善机构。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会了解到为什么要帮助别人,有哪些人需要帮助,还能掌握与人交流的技巧和方法。如此一箭双雕之举,我们一定要大加鼓励!
在接受帮助的同时,别忘了感恩
英国一个小镇,住满了很多贫困的家庭。对于他们来说,每日三餐都很难解决。而克洛是这里的一个面包师,他是这里最富有的人之一。不过,他很乐善好施,经常给孩子们分面包。他把小镇上最穷的20个孩子叫来,说:“你们每一个人都可以从篮子里拿1块面包。以后你们每天都在这个时候来,我会一直为你们提供面包,直到你们平安地度过饥荒。”
这些孩子饿坏了,他们狼吞虎咽地把东西吃完,甚至都没想到要感谢这个好心的面包师。突然,克洛发现了一个叫玛丽的小女孩儿,她穿着破旧不堪的衣服,每次都在别人抢完以后,她才到篮子里去拿最后的一小块面包,她总会记得亲吻面包师的手,感谢他为自己提供食物,然后拿着它回家。
第二天,那些孩子和昨天一样抢夺较大的面包,玛丽依旧只拿到和昨天一样大的面包。但是,她并没有难过,再次亲吻了克洛的手。到家后,当她妈妈把面包掰开的时候,一个闪耀着光芒的金币从面包里掉了出来。
妈妈惊呆了,对玛丽说:“这是怎么回事?赶紧把它还给面包师吧!”
小女孩儿拿着金币来到了克洛家里,说:“尊敬的先生,您的金币掉进了面包里。还好它没有丢,现在我把它送回来了。”
看着天真的孩子,克洛笑了:“孩子,我是故意把这块金币放进最小的面包里的。我并没有故意想要把它送给你,我希望最文雅的孩子能得到这块金币,是你选择了它,现在这块金币是属于你的了,算是对你的奖赏。希望你永远都能像现在这样知足、文雅地生活。用感恩的心去面对每一件事。回去告诉你的妈妈,这个金币是一个善良文雅的女孩儿应该得到的奖赏。”
这个故事,曾经感动了一代又一代的英国人。而当我们看到时,不仅也会心生尴尬,对这样一个小女孩竖起大拇指!
与外国的父母相比,中国的父母在这一点上做得显然不足。外国的父母明白,从小培养孩子感恩分享,这不仅是一种礼仪,更是一种健康的心态,也是一种社会进步、现代文明的体现。
然而,中国的父母却总有这样一种思维:别人的帮助是应得的,孩子能够感恩是好事;不能感恩,这也不是大问题!正是因为这种教育理念,越来越多的孩子总是以自我为中心,他们从不会感激,更不会说声谢谢。我们说声“谢谢”的目的,不是为了得到那枚金币,而是为了将来能在学校里、社会上,更好地与周围人相处和合作。
一个不知道感恩的孩子,是不可能赢得所有人的喜欢的。所以,他必然陷入孤独、陷入被排斥。这样的孩子,注定与“情商”二字无缘!
那么,我们该如何培养孩子的感恩之心呢?
1.培养责任感
父母应当根据孩子年龄,指导孩子承担一定数量的家务劳动。例如,对于已经三年级的孩子,我们应该鼓励他参与社区服务、访问敬老院,感受为他人服务的快乐,体验父母的辛劳,更加珍惜家庭生活的幸福。而再大一点的孩子,我们应该让他去做一些家庭的重要事务,例如交水电费等。在这个过程中,他会明白这是自己的事情,必须担起责任;同时他还会明白,这些钱是父母赚来的,自己享受的一切都是父母带来的。这个时候,他必然会对父母产生感激之情。
2.生活处处实践“分享”
分享这个词如今我们已经很熟悉,但它绝不是简单的口号,而是应当体现在家庭生活的每一个细节之中。例如,不随地乱扔纸屑,因为整洁的环境属于大家;夜深人静不要把电视声音开得太响,因为安静的夜晚属于大家;地球是大家的,大家有责任来保护它不受污染……当我们把这些道理讲给孩子听时,他自然会联想到:那些充满公益心的人,原来是在为大家服务!那么,我为什么不能这样做,和所有人一起分享美好呢?
3.与人交往不忘感恩
乐于助人,关爱他人,这是父母必须给孩子倡导的理念,不管是家人团聚,伙伴交往,孩子都不能称王称霸,以“我”为中心。父母不妨鼓励孩子大声说出自己最感谢的人或事,学会赞美人与微笑,这样就能加深他对感恩的理解。当他明白感恩的重要性后,情商的发展自然进入一个飞速时期!
感恩父母,为辛劳奔波的双亲洗洗脚
2012年5月23日,沈阳的一所中学响起了《懂你》的音乐,在同学们热烈的掌声中,40多名高一学生端着水盆,走向自己的爸爸妈妈。脱鞋、脱袜、洗脚……
为父母洗脚,这是这所学校当天举行的活动,校长沙庆平介绍说,学校每月都举办一项主题活动,五月的主题是“感恩”,而当众给父母洗脚是最能触动心灵的感恩教育。
高一四班赵博文同学第一次给妈妈洗脚,他说:“今天,我也要表达对母亲的爱!”
而郭芷璇的母亲,更是泪眼婆娑。她没有想到,自己的女儿已经长大了。除了为父母洗脚,拥抱父母、向父母献礼、为父母写信……这些活动,都在当天进行着。通过这样的活动,每一个孩子和父母的脸上,都挂着让人动容的泪水和微笑……
每一个孩子,都是被父母带到这个世界上的。从那一刻开始,他们再也没有轻松过,无怨无悔地担起了抚养我们的重担。他们很辛苦,很努力,几乎什么都为我们着想。父母为子女撑起了一片爱的天空。当你受伤时、哭泣时、忧郁时、难过时,你可以随时回到这里,享受父母的爱,这便是他们的幸福了。感恩父母,哪怕是一件微不足道的事,只要能让他们感到欣慰,这就够了。
一个天真可爱的孩子,为母亲端来了一盆洗脚水,然后帮着妈妈洗脚。就是这样一部广告,时至今日仍在热播,动人的原因,不是因为当红的演员,而是它的感情动人心腑,不知感染了多少天下的有情人。很多人为其流泪。不只为了可爱的男孩,也为了那一份至深的爱和发自内心的感恩。
所以,让孩子为父母洗一次脚,这其中有太多太多的意义:我们要让孩子明白,父母为了这个家付出了多少;我们要让孩子明白,身为子女,就应该对父母有一颗感恩的心!
当然,为父母洗脚只是表达情感的一种方法,我们要做的,是让感恩父母的种子在孩子的心底生根发芽:
1.培养孩子理解父母的习惯
很多人都看过这个故事:有一个小女孩看到一则关于汽车的电视广告,广告词是:“爸爸开车好得意。”女儿觉得如果自己的爸爸也开上这种车,肯定非常得意。于是,固执的女儿要求自己的爸爸也去买一辆这样的汽车来开。女儿的要求,让父亲很满足,于是他每天加班工作,终于买了这辆车。他兴奋地问女儿:“爸爸得不得意?”女儿却懂事地对爸爸说:“爸爸,你工作好辛苦。”
这句话,让父亲泪流满面。其实,让孩子理解自己就是这么简单:让他们尽可能了解真实的生活,这样,他们就会理解父母的艰辛!
2.教会孩子感谢父母
很多父母总是付出,从不苛求孩子能给自己什么。这是父母的天性使然,但总是这样下去,孩子必然会无比自私。所以,我们必须引导孩子感谢父母。有一个母亲做得就很好,她经常给女儿讲一些养花草的好处。有一次,她带女儿去逛花市,看了各种各样的仙人球,但是,她只是问了价钱,却没有买。她对女儿说:“这仙人球好看是好看,就是太贵了。”
回到家后,母亲似乎仍一直惦记着那些仙人球。没过几天就是母亲节了,铺天盖地的广告都在教子女孝敬母亲。母亲节那天,这位母亲刚回家就看到了放在桌子上的仙人球,还有女儿的一封信。女儿是这样写的:“妈妈,你养育了我15年,我无以为报,我知道您很喜欢仙人球,就给您买了一盆仙人球,这代表了女儿对您的感激之情。”
母亲笑了,正是一次这样的经历,她让女儿学会了感激父母。
3.利用影视作品,对孩子进行孝心思想教育
在孩子很小的时候,父母就应该经常给孩子讲一些尊老爱幼、孝敬父母的小故事。就像有一个小女孩,她非常任性,从来不懂得关心爸爸妈妈,后来,一家人一起看电影《暖春》,据说这是一部继《妈妈再爱我一次》之后的最煽情影片,事实也是如此。那天一家人一边看《暖春》一边感动地流下了眼泪。看完电影以后,小女孩动情地对爸爸妈妈说:“我以后一定会像电影里的小花那样,做一个好孩子。”
4.从小抓起、从小事做起
让孩子养成孝敬父母的好习惯,必须从小事做起。例如,要帮助父母做家务。当孩子不会时,父母要耐心地教,孩子做错事时,不要横加指责;孩子做得好时,要多表扬鼓励。孩子只有在亲身实践和体验中才能体会到父母的辛苦,尝到为别人付出的快乐。当孩子“父母养育了我,我应当为他们多做事”的观念逐渐形成时,孩子就有了一份生命的义务感和责任感。
孝顺,先从父母做起
小霞从小和爷爷奶奶一起长大,但到了四年级后,她被爸爸妈妈从乡下接走了,从此很少再见到他们。其实,爷爷奶奶虽然在乡下,但他们住的其实离小霞城里的家并不远。
有一次,小霞很想爷爷奶奶,于是就问妈妈:“妈妈,为什么爷爷奶奶不来咱们家了?”妈妈笑着对小霞说:“爷爷奶奶他们都是农村来的,身上都有味道,该把咱们家弄脏了。咱们给他们每个月付点钱就行了,不用让他们来家里。”
小霞听了妈妈的话,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后来有一天,妈妈和小霞在闲聊天,突然问她:“如果我死了,你会不会买花向我哀悼?”
小霞眨着眼睛说:“当然不会啊!你在胡说些什么呀?”
妈妈听完这话,顿时愣在了原地,然后险些瘫倒在地。妈妈的样子让小霞很害怕,可是她不知道自己做错了什么。她在心里默默地说:“为什么妈妈表现得如此伤感?我不觉得自己做错了什么呀。我记得上次妈妈说,爷爷奶奶不能来我们家,那么,将来我不买花哀悼妈妈也没什么过分的呀?我这不是按着妈妈的话学习的吗?难道我做错了?”
小霞的妈妈一定想要培养出一个孝顺的孩子。可是她没想到,正是自己的所作所为,却将小霞引上了一条弯路!
小霞的妈妈能够怪谁呢?自己就不是一个懂得孝顺的人,就别指望孩子懂孝顺!对于中华民族来说,尊重长者、孝敬父母是传统美德,但是,这种美德在一些独生子女的身上已经渐渐流失。
让我们来看这样几个生活镜头:
吃过饭后孩子扭头看电视或出去玩耍了,父母却在那里忙碌着收拾碗筷;家里有好吃的东西,父母总是先让孩子品尝,孩子却很少请父母先吃;孩子一旦生病,父母便忙前忙后,百般关照,而父母身体不适,孩子却很少问候;
……
是不是,你的家里也出现过这样的情形?尤其是那些80后小夫妻更是如此!因此,孩子就会把这些看到眼中进行模仿。所以,小霞的妈妈应当看到,现在自己的父母受到何种待遇,将来自己也会走到这条路上。到时候,父母再埋怨孩子,这才想到,原来这一切,都是孩子学自己的呀!
所以,别怪孩子不孝,我们要先从自己的身上找答案。父母要明白,孝敬长辈不单单是子女对父母的关系,其实质是一个能否关心他人的大问题。在家里能养成孝敬父母的好习惯。到社会中,才有可能做到关心同事,也才有可能做到对祖国的忠诚。
接下来,我们要做什么自然一目了然:
1.要以身作则
想要让孩子孝敬父母,父母本人首先就要做孝敬长辈的楷模,给孩子做出榜样。要时刻不忘照顾年迈的父母,绝不能添了儿子就忘了老子。如果说平时因居住地较远、工作较忙不能和老人朝夕相处,那么在休假日要尽量抽时间带上孩子去看望老人,帮老人做些家务。同老人共聚同乐,尽一份子女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一旦父母的这种行为已经常规化、习惯化,那么,孩子必然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也会逐渐养成尊敬长辈、孝敬父母的好习惯。
2.让孩子了解父母为家庭付出的辛苦
现在的孩子生活非常丰富,可以说是全面地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不知道父母工作情况,不知道父母的钱是怎样得来的,只知道向父母要钱买这买那,认为父母给自己吃好、穿好、用好是天经地义的。
所以说,如果孩子总有这样的心态,那么他们怎么会从心底里孝敬父母呢?因此,父母应当有意识地经常把自己在外工作和收入的情况告诉孩子,说得越具体越好,从而让孩子明白父母的钱来之不易。自然,孩子会逐渐珍惜自己的生活,也会从心底产生对父母的感激和敬重。
3.从小事入手,培养孩子孝敬父母的行为习惯
对于培养孩子孝敬父母,主要是从平常生活中进行培养。例如,父母可以提醒孩子关心家长健康方面:要求孩子每天要问候下班回家的父母亲;当父母劳累时,孩子应主动帮助或请父母休息一下;当父母外出时,孩子应提醒父母是否遗忘东西或注意天气变化;当父母有病时,孩子应主动照顾、多说宽慰话、替他们接待客人等。
此外,孩子还应进行家庭劳动,哪怕是吃饭时摆筷子。只有感受到家庭劳动的辛苦,孩子才会体谅父母,从而产生“父母养育了我,为家庭付出了很多,那么我也应为他们多做事”的心理。
感恩师长,教师节送上最美的祝福
很快,教师节又要到了,小龙回到家里,对爸爸发起了牢骚:“教师节要到了,你说我送什么礼物给老师?真不明白,为什么有这样一个奇怪的节日?”
听到孩子这样说,爸爸放下手里的工作,说:“小龙,你怎么能这样说呢?难道你不应该向老师送去节日的祝福,向他们表示感激吗?”
小龙说:“为什么我要感激老师?老师总是训我,哼!”
“小龙,你想想看,如果没有老师,没有学校,你会在哪里?”
“也许是在家里吧?在家里多爽啊,又没有作业!”
爸爸说:“可是如果没有老师,你怎么学会认字?不认字,那些你喜欢的书可以看懂吗?没有老师,你会不会加减乘除?不会算术,你上街又怎么买东西?为什么老师要训大家?那是因为你还有做得不足的地方。自己想想看,老师批评你的那些东西,是不是都是你不足的?当你掌握了之后,是不是对生活很有帮助?”
小龙点了点头,说:“好像是的……”
爸爸继续说道:“小龙,你不了解的东西有很多。老师也有孩子和家庭,可是他们为了批改作业,有时要熬到半夜才能睡。他们为什么要这么做?就是为了能让你们进步!”
爸爸的一席话,让小龙顿时明白了许多。他说:“爸爸,那你说我该如何向老师表示感激呢?给她买束花,还是把家里的超市购物卡送一张?”
爸爸笑着摇了摇头,说:“不,老师渴望的不是金钱和物质,而是你的那份真诚的感激。”
小龙点了点头,默默地回到了屋里。他在一张漂亮的信纸上,写下了这样一首诗:
用人民币买来的鲜花;
或许粘着世俗的铅华。
充着庸俗值的购物卡;
买不回那逝去的年华。
唯用我们稚嫩的小画;
画下您与同学的童话;
折叠一张素面的贺卡;
才配得上老师的高雅。
周浦风姿绰约的骄杨;
洒下无数温暖的阴凉。
教师节到了。当小龙把这封信交给老师时,老师的眼圈不禁红了。
为什么,我们要让孩子对老师送上最诚挚的感谢?因为,当孩子逐渐长大,学校会从父母怀中把孩子接过去,将孩子变成了强健、善良、勤勉的少年。可以说,老师正是孩子人生中重要的导师。而想要让孩子真正听老师的话,首先要让孩子尊敬老师,能细心体会到老师的辛勤教育。父母不能当着孩子的面批评老师或学校,一旦老师和学校在孩子心中失去了威信,那么孩子的教育危机也就来了,他不再听从老师的教导,不再遵守学校的规定。
当然,想要让孩子学会感恩师长,那么我们就必须对孩子进行正确的引导:
1.父母不要说老师的坏话
有些父母总是习惯当着孩子的面批评他人,对于老师也是如此。诸如抱怨老师的水平低、抱怨学校收钱多。也许,老师真的存在某些问题,可是这些讨论是不能让孩子听到的。“一日为师,终生为父”,老师就是孩子的长辈,我们不能将不良的思维灌输给孩子,让他对老师产生盲目的排斥。即使我们真的对老师有意见,也应该和学校、老师单独沟通。在孩子的面前,我们一定要一直保持这样一种态度:老师的尊严不容侵犯!
2.用合理的手段向老师表示感激
如今,社会上有一种非常不好的风气:考试好了,大摆谢师宴;想要进重点班,私下给老师钱。的确,这种方式也是一种感激,可父母是否想过,这样做只能给孩子带来一种印象:想要感谢老师,唯有用钱来说话!久而久之,老师在孩子的心里变质了:老师不过就是为了收钱,他们不是真的为了我们好!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出现,孩子、父母在向老师表示感谢时,就应采取理智的手段。也许一句最衷心的赞美、一首朴实无华的诗,都能打动老师的心。这种精神上的感恩,比物质上的感恩要重要得多!
3.别做人走茶凉的孩子
随着孩子的逐渐长大,一些老师离开了班级,从此与孩子见面的机会越来越少。为此,父母应该鼓励孩子定期去探望老师。我们要让孩子明白,老师是一辈子的老师,人走茶凉要不得!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不仅会与老师分享如今的点滴,还能看见老师多年来的辛苦,这对于他的感恩情商,是百利而无一害的。
感恩朋友,谢谢他们和你一起成长
这天,小芳兴高采烈地跑回家,对妈妈说:“妈妈,我在学校的羽毛球比赛中得到冠军啦!”
妈妈高兴地说:“恭喜你,小芳真厉害!你这次参加的是双人赛吧?你的搭档是好朋友小瑞吗?”
这时候,小芳有些不高兴地说:“别提了!她今天总是失误,差点因为她没能拿到冠军!哼!”
听到小芳这样说,妈妈走到了她的跟前,说:“小芳,你不能这个样子的,虽然小瑞出现了失误,可是如果没有她,你一个人能夺冠吗?”
小芳摇了摇头,说:“当然不可能了。”
“就是啊!人总有失误的时候,难道你从来就没有拉后腿吗?我记得,还是因为小瑞你才喜欢上羽毛球的吧。你和小瑞是很多年的好朋友,想想看,从小到大你们经历了多少事情?你住院的时候,是谁陪着你聊天,让你不要哭的?还有一年,你的铅笔盒丢了,是谁帮着你找回来的?”
“妈妈……”听着妈妈的话,小芳仿佛都要哭了,“我好像,好像太委屈小瑞了……”
妈妈笑着说:“是呀!小瑞陪着你一起成长,你最应该感谢她!现在,你应该知道怎么做了吧?”
小芳高兴地喊道:“知道!我这就给小瑞打电话,让她来咱们家吃晚饭,我要当面谢谢她!妈妈,你一定要多做些好菜呀!”说完,小芳跑回屋里拿起了电话。
看着孩子这个样子,妈妈不由会心笑了。
很庆幸,小芳有一个这样的母亲。我们有理由相信,在这样的父母引导下,小芳的情商会比同龄人高处一大截!因为,小芳懂得正确的人际交往,更懂得如何与朋友们建立长期的友谊!
然而,其他的父母呢?现实中,有不少父母因对孩子的世界漠不关心,所以常常会忽视孩子们之间的友情,结果造成对孩子的伤害。事实上,做父母的应该重视孩子们之间的友谊,在孩子的世界里,自有一种父母无法想象的“法则”和相互间不可忽视的影响力。正是因为有了朋友,孩子的世界才五彩斑斓;正是因为有了朋友,孩子的童年才会欢歌笑语;正是因为有了朋友,孩子们才能学会人际交往,才能大幅度地提升情商!
所以,身为父母的我们,不要总让孩子感谢自己、感谢老师。他的那些小伙伴,才是最应当感激的!
当然,因为孩子的认知能力有限,在感谢朋友时,有时不免会出现一些问题,这时候父母就应当帮助和引导他们。
1.花钱请朋友大吃大喝不是真正的感激
如今的孩子们零花钱丰厚,当想要感谢朋友时,他们的第一个想法就是请大家“撮一顿”!的确,大吃大喝能够让朋友感受到孩子的真诚,但时间长了,不免就会陷入这样的弊端:和他在一起,就是有物质方面的享受!
所以,当孩子想要宴请朋友们时,我们不要每次都同意。我们应该引导孩子,让他想想还有其他什么感恩的方法。例如大家一起去游泳,帮着朋友的家里做点力所能及的事情,这都是感恩的方法。
2.把感恩的主导权交给孩子
有的父母总喜欢大包大揽,即使孩子想要对朋友表示感谢时,他也要先说话、先行动。殊不知,这样的行为不仅会导致孩子的懦弱,什么事情都等着父母来做,还会让对方小朋友感到不自在:原来这都是大人的计划!所以在孩子感恩的过程中,父母不妨暂时离开,让孩子自己行动。也许,他做得不够完善,但这是他自己摸索的结果,他会显得更真诚,更打动对方的心!
感恩生命,珍惜当下的每一天
有一位年轻的妈妈,在孩子7岁生日那年,带着他来到出生的医院。孩子不解地问:“妈妈,为什么要让我来这里?难道今年不买生日蛋糕了吗?”
妈妈微笑着回答:“孩子,你知道吗?你就是从这里诞生的。快看那位阿姨,就是她把你带到这个世界的……”
“哇!”孩子惊讶道,“就是那位白衣天使姐姐,把我带到人间的?”
“是啊!”妈妈微笑着摸着孩子的头,然后递给了她一束鲜花。孩子立刻明白了是什么道理,她拿起花走到医生旁边,怯怯地说:“姐姐,谢谢你,是你给了我生命!妈妈说,如果没有你,我是不可能来到这个世界的!”
那位医生听完,眼圈立刻红了。她把孩子抱了起来,说:“姐姐也谢谢你!是你让我感到了我们就像天使一样!”
站在远处的妈妈笑了。她知道,虽然今年没有给孩子买生日礼物,但她却送给了孩子一件无价之宝:一颗感恩的心,一颗感激生命的心!
真正的感恩教育,不仅是对别人说谢谢,还有一个更深层的目的就是——感恩生命,珍惜当前。事实上,感恩教育就是一种知恩图报的教育,我们要让孩子明白:别人为他付出的一切并非天经地义、理所当然。无论是父母的抚养,老师的教诲,还是朋友给予他的友情以及其他人给予的帮助,这一切都是“恩情”。
为什么所有人要这样做?因为他们想让我们的生命更灿烂!而我们回报的方法,就是珍爱生命,活好每一天,这比一声简单的谢谢要更打动人。生命,是人世间最宝贵的东西,唯有感谢生命,我们才能获得精彩,才能拥有一个高情商!
与感恩父母、感恩师长和朋友不同,感恩生命,是感恩的深度进化。想要做好这一点,父母就必须严格遵循以下几条建议:
1.营造感恩的家庭氛围
只有让孩子从小浸润在感恩的环境中,他们才会明白为什么要感恩、如何去感恩。比如,春节带孩子给爷爷奶奶拜年,告诉孩子爷爷奶奶把爸爸妈妈抚养成人是多么不容易,要对爷爷奶奶加倍尊敬,这是尊重生命的体现;亲属长辈们送孩子节日礼物时,让孩子知道应该表示喜欢和感谢,还可以让孩子在节日的喜庆氛围中,给长辈表演唱歌或跳舞等小节目,表达美好的祝愿,这是尊重世界的体现。当孩子从小就有这样的习惯,那么人生的路上,他必然会将“感恩”二字牢牢记在心间。
2.合理的感恩训练法
“我儿子见人不愿意说话,更不知道对他人的关心与爱护要表示感谢,这让我们该怎么办呢?”
相信,有不少父母都曾发出这样的抱怨。想要解决这个问题,就必须进行训练。例如,我们带着孩子出去玩时,不妨和他来一个约定:“不管到公共场所还是别人家里,别人对你好,你一定要说谢谢。否则,下次哪里都不带你去。”
孩子都愿意出门玩,所以即使他们有些胆怯,但为了以后的游玩,他们就会克服内心的魔咒。当孩子对他人表示感谢后,我们还要进一步鼓励,让他的自信心进一步增强。这种训练法持续下去,孩子自然就懂得主动感恩。
3.让孩子在生活小事中学会感恩
教育孩子的最好方法,就是通过最真实的生活。例如,奶奶做了香喷喷的肉包子,要告诉孩子肉包子好吃,应该谢谢奶奶;隔壁小哥哥拿来新图画书给孩子看,孩子要主动表示感谢;下雪天,邻居帮家里买了菜,家长应带孩子一起登门道谢,让孩子感到邻里之间互帮互助的情谊。
生活式的教育,远比一两次的“上课”要有用得多。孩子们最烦听长篇大论,但对生活化的教育却非常喜欢。当然,不仅是亲戚和左右邻居,对于陌生人的感恩,也应当在生活中进行训练。例如妈妈带孩子上街,看到清扫马路的清洁工阿姨,要给孩子讲清洁工阿姨每天清晨顶着星星出来扫地,给大家创造了干净整洁的环境,我们应该送上最真心的感激……
4.细微处入手,多渠道训练强化
有的孩子,只有在别人提醒时,才敢对别人表示感恩。对于这样的孩子,我们不妨让他参加游戏训练。当小朋友来家里玩,这些孩子在主动表示感谢别人时,父母就应趁机和孩子说,这个小朋友如何懂礼貌、讨人喜欢。这样当他去其他小朋友家里时,也会这样做。
而当父母接受了别人的帮助时,也应该告诉孩子:“我十分喜欢帮助我的人,我要真诚地感谢他们!”当孩子受到你的影响后,自然就会主动向帮助自己的人表示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