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0379400000035

第35章 最有趣的天文历法(1)

1、最早的天文星占着作是什么

《石氏星经》是现在见到的最早的一本天文星占着作,战国时期(前475-前221年)魏国石申所着。书的原名叫《天文》,内容涉及太阳、月亮、行星、交食、恒星、古代天文名词、宇宙概念等多方面,尤其是恒星部分价值更高。

3、甘德和时申是古代的天文学家吗

甘德是战国时楚国人。经过长期的天象观测,甘德与石申各自写出一部天文学着作。后人把这两部着作结合起来,称为《甘石星经》,是现存世界上最早的天丈学着作。书里记录了800颗恒星的名字,其中121颗恒星的位置已被测定,是世界最早的恒星表。书里还记录了木、火、土、金、水等五大行星的运行情况,并指出了它们出没的规律。

石申是战国时代魏国天文学、占星学家,着有《天文》入卷、《浑天图》等。石申曾系统地观察了金、木、水、火、土五大行星的运行,发现其出没的规律,记录名字,测定121颗恒星方位,数据被后世天丈学家所用。《甘石星经》在宋代失传,今天只能从唐代《开元占经》里见到它的片断摘录。它比希腊天文学家伊巴谷测编的欧洲第一个恒星表早200年,《甘石星经》在我国和世界天文学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

3、《开元占经))是本占卜书吗

《开元占经》共120卷,是唐代瞿昙悉达撰,成书于唐玄宗开元6-14年(718--726年),所以又称《大唐开元占经》。唐以后失传,明神宗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安徽歙县人程明善在古佛像腹中偶然发现,始得再次流传至今。它是一本唐以前天文星占着作大全,把当时能见到的古代七十多种天文星占书按内容分别摘录编撰,内容涉及天文星象、气候、奇异现象等各方面。

唐代另一本天文星占着作《乙巳占》是李淳风所着,也摘编了许多现已失传的古代星占着作的片断,包括天文、气象、星占,内容也很广泛。明代还有一本《观象玩占》,作者不可考,也是天文星占书中一本有价值的着作。

4、司南和指南针是一回事吗

司南是我国春秋战国时代发明的一种最早的指示南北方向的指南器,但不是指南针。

早在两千多年前的汉朝(前206-220年),中国人就发现山上的一种石头具有吸铁的神奇特性,并发现一种长条的石头能指南北,他们管这种石头叫做磁石。古代的能工巧匠把磁石打磨凿雕成一个勺形,磁石的南极(s极)磨成长柄,放在青铜制成的光滑如镜的底盘上,再铸上方向性的刻纹。这个磁勺在底盘上停止转动时,勺柄指的方向就是正南,勺口指的方向就是正北,这就是我国祖先发明的世界上最早的指示方向的仪器,叫做司南。其中,“司”就是“指”的意思。

5、圭表是古代一种计时的表吗

圭表是一种既简单又重要的测天仪器,它由垂直的表(一般高八尺)和水平的圭组成。圭表的主要功能是测定冬至日所在,并进而确定回归年长度,此外,通过观测表影的变化可确定方向和节气。

很早以前,人们发现房屋、树木等物在太阳光照射下会投出影子,这些影子的变化有一定的规律。于是便在平地上直立一根竿子或石柱来观察影子的变化,这根立竿或立柱就叫做“表”,用一把尺子测量表影的长度和方向,则可知道时辰。后来,发现正午时的表影总是投向正北方向,就把石板制成的尺子平铺在地面上,与立表垂直,尺子的一头连着表基,另一头则伸向正北方向,这把用石板制成的尺子叫“圭”。正午时表影投在石板上,古人就能直接读出表影的长度值。

经过长期观测,古人不仅了解到一天中表影在正午最短,而且得出一年内夏至日的正午,烈日高照,表影最短;冬至日的正午,煦阳斜射,表影则最长。于是,古人就以正午时的表影长度来确定节气和一年的长度。譬如,连续两次测得表影的最长值,这两次最长值相隔的天数,就是一年的时间长度。

在现存的河南登封观星台上,40尺的高台和128尺长的量天尺就是一个巨大的圭表。

6、浑天仪是测量什么的

张衡是浑天说的重要代表人物,他认为天是一个圆球,把地包在球中,圆球不停转动。在此理论基础上,张衡设计出一种观察天象的新型仪9S--漏水转浑天仪。

浑天仪是浑仪和浑象的总称,是由精铜铸成的球体模型。浑天仪利用齿轮,带动浑象绕轴旋转,并使浑象的转动与地球的周日运动相等,这样就可以把当时肉眼能观测到的天体现象表示出来。人们只要看着这台仪器,就能清楚地观察到日月星辰起落的现象,这在当时是一项了不起的创造,

唐代僧一行、李淳风,元代张思训和苏颂等人在张衡浑天仪的基础上加以改进,制造了世界上最早的天文钟。

7、第一次测子午线长度的是中国人吗

世界上第一次测量子午线长度的人是僧一行(683叫27年),本名张遂。唐代着名天文学家、高僧。武则天侄武三思想借重他的声誉,要与他结交,他拒绝后隐入嵩山,削发为僧,一行是他的法名。

724叫25年,他组织了全国13个点的天文大地测量。这次测量以天文学家南宫说等人在河南的工作最为重要。一行从南宫说等人测量的数据中,得出了北极高度相差一度,南北距离就相差351里80步(合现代131.3千米)的结论。这个数据就是地球子午线一度的弧长。这与现在计算北纬4~5地方子午线一度弧长110.6千米,仅差20.7千米。唐朝测出子午线的长度,在当时的世界上还是第一次。

8、最早记载太阳黑子的是中国人吗

黑子,在太阳表面表现为发黑的区域。由于物质的刺激运动,经常处于变化之中。有的存在不到一天,有的可达一个月以上,个别的长达半年之久。

现在世界上公认的关于太阳黑子的最早记载,是西汉河平元年(公元前28年)三月所见的太阳黑子现象,载于《汉书?五行志》:“河平元年……三月己未,日出黄,有黑气大如钱,居日中央。”这一记载,把太阳黑子的位置和时间,都叙述得很详尽。其实在我国,太阳黑子的记录还有更早的,《淮南子》:“日中有跋乌”。鞍乌,也就是黑子现象。《淮南子》约成书于公元前140年。而欧洲到1610年才因伽利略使用望远镜而看到这一现象。

根据我国研究人员搜集与整理,自公元前165一公元1643年(明崇祯十六年)史书中观测黑子记录为127次。这些古代观测资料为今人研究太阳活动提供了极为珍贵、翔实可靠的资料。

9、是中国人最早发现木星的卫星吗

我国古人称木星为岁星,民间也称其为太岁。木星卫星的发现最早也是在我国古代。战国时期,我国的天文学家甘德发现了木星卫星。唐代瞿昙悉达编的《开元占经》中,引用甘德的话说:木星“……若有小赤星附于其侧,是谓同盟”。“同盟”意即小星和木星组成-个系统,据今资料,木卫一和木卫三呈橙黄色,木卫二和木卫四呈红黄色,而古时的“赤”是指浅红色。“小赤星”即卫星,木星有16个卫星,其中有4个较大。甘德发现的年代大约是在公元前364年夏,而伽俐略在1609年底才用望远镜发现。

10、历史上哪些年号取自《易经》

在中国古代,许多帝王为了确保江山稳固,都会求教于风水师,有时帝王的年号甚至朝代的名称也取自于《易经》。汉武帝刘彻,把他即位的第一年称为“建元”之年。西晋司马炎曾有年号“咸宁’,取自《易经》中:“首出庶物,万国咸宁。”隋炀帝杨广在605年取年号“大业”,来自《易经·系辞上》“盛德大业至矣哉,富有之谓大业,日断之谓盛德’。

唐太宗曾有年号“贞观”,取自《易经·系辞下》:“天地之道,贞观者也”。贞,正也;观,示也。“贞观”以正示人也。唐高宗曾取年号“咸亨”,取自《易经》:“含弘广大,晶物咸亨。”咸,皆、都;亨,美好。咸亨,即一切都平安美好。

元世祖忽必烈,就是采纳汉族官僚刘秉忠的建议,改国号为“元”。这是取自《易经》中“大哉乾元”,哉是语气词,乾元是天的意思。而明朝的“明”字,则取自《易经》中“大明终始”,大明指太阳,意思是像太阳一样永放光明,故取朝代名为“大明”。

11、最早的历书是夏小正吗

《夏小正》是我国现存最早的文献之一,也是现存采用夏时最早的历书。《夏小正》由“经”和“传”两部分组成,全文共四百多字。它的内容是按一年12个月,分别记载每月的物候、气象、星象和有关重大政事,特别是生产方面的大事。书中反映当时的农业生产的内容包括谷物、纤维植物、染料、园艺作物的种植,蚕桑,畜牧和采集、渔猎。蚕桑和养马颇受重视,马的阉割,染料的蓝和园艺作物的芸、桃、杏等的栽培,均为首次见于记载。

12、黄历与皇历是一回事吗

考古发现,中国在四千多年以前就开始有了历法,用甲骨文记载的历书,距今已有三干多年历史。“黄历”与“皇历”都是中国古代使用的历书,但它们并不是同一回事。

黄历是黄帝历的简称。唐朝诗人卢照邻《中和乐·歌登封章》:“炎国丧宝,黄历开睿”。黄帝历传说是黄帝创造的历法,它在我国西汉之前使用的六种古历法(黄帝历、颛顼历、夏历、殷历、周历和鲁历)中是最古老的。所以人们习惯把历书称为黄历。

“皇历”则是“官方”历书。历代皇帝都很重视历法。历书能够在民间广泛流传,还是在有了印刷术之后。中国第一本雕版印刷的历书,是唐文宗(李昂)大和九年(835年)制订的《宣明历》。《宣明历》对日月、时辰和节令等已有详细的记载。唐文宗下令历书必须经皇帝亲自审定后才能颁布,并且规定了只许官方印,不准私人印。从此,历书就成了“皇历”。当时的“皇历”是将一年分为十二册,每册一个月,每页写上月份和日期,由服侍皇帝的太监在每天日历的空白处记下皇帝的言行,每月月终先交皇帝过目,然后交史官存盘。关于“皇历”一词,据说与宋太宗有关,宋太宗每年到了岁晚,都给文武百富各送历书一本,这本历书里刻有农历日期节令,以及在耕作种植方面的普通知识。因为历书是皇帝所送,故此叫它做“皇历”。

“皇历”与“黄历”谐音,所以,也习惯称做“黄历”。黄历在清朝还有一个名称叫“时宪书”或“宪书”,那是为了避乾隆皇帝爱新觉罗?弘历之名讳而改的。

13、何为《大衍历》

大衍历亦称“开元大衍历”。唐开元十七年(公元729年)起施行29年的历法。因立法依据《易》象大衍之数而得名。为僧一行编制。僧一行,原名张遂,唐朝魏州昌乐(今河南濮阳市南乐县)人。张遂自幼天资聪颖,刻苦好学,博览群书。青年时代到长安拜师求学,研究天文和数学,很有成就,成为着名的学者,后出家做了和尚。唐玄宗即位后,被召为朝廷的天文学顾问。

张遂从725年开始编订历法,至逝世前完成草稿,即《大衍历》,728年颁行。《大衍历》共分七篇,包括平朔望和平气;七十二候,日月每天的位置与运动、每天见到的星象和昼夜时刻、日食、月食和五大行星的位置。结构严谨,演算合乎逻辑,在日食的计算上,首次考虑到全国不同地点的见食情况。《大衍历》比以往的历法更为精密,为后世历法所师。

14、《大明历》是谁编制的

祖冲之在天文历法方面的成就,大都包含在他所编制的《大明历》中。在祖冲之之前,人们使用的历法是天文学家何承天编制的《元嘉历》。祖冲之经过多年的观测和推算,发现《元嘉历》存在很大的误差。于是祖冲之着手制订新的历法,宋孝武帝大明六年(公元462年),他编制成了《大明历》。大明历在祖冲之生前始终没能采用,直到梁武帝天监九年(公元510年)才正式颁布施行。

《大明历》采用的朔望月长度为29.5309日,这和利用现代天文手段测得的朔望月长度相差不到一秒钟。在《大明历》中,祖冲之提出了在391年插入144个闰月的新闰周。据新的闰周和朔望月长度,我们可以求出《大明历》的回归年长度是365.2428日,与现代测得回归年长度仅差万分之六日,也就是说一年只差46秒,这是非常精确的资料了。

15、为何把一年平分为24节气

春秋战国时期,我国人民中就有了日南至、日北至的概念。后来人们根据月初、月中的日月运行位置和天气及动植物生长等自然现象之间的关系,把一年平分为24等份,并且给每等份取了个专有名称,这就是24节气。

《吕氏春秋》“十二月纪”中,就有了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等8个节气名称。这8个节气,是24个节气中最重要的节气。这8个节气标示出季节的转换,清楚地划分出一年的四季。后来,在《淮南子》一书,就有了和现代完全一样的24节气的名称。

16、24节气在农历中处于什么地位

24节气在农历中占有主要地位,对人们的生产、生活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推算农历时,“冬至”是处于首要地位的,确定了冬至也就确定了农历的年长(是12个月还是13个月)。在现今的农历计算中,“春分”也是非常重要(回归年是以它起点定义的)的。

另外22节气都是农历历月的标志,都是农历置闰的重要依据;22节气中的“四立”是我国传统的四季的正式起点。22节气是我国传统历法中(中国的十二宫历,其本身是农历的一部分,类似西方太阳十二宫)的起点。

在农历历月中标注节气,其本身就体现了节气的主要作用,这是农历区别于国外的其他阴阳合历的标志。农历节气是直接以黄经度数计算的“真节气”,其精度很高。

17、阴历是起源于夏代吗

阴历又叫农历,是起源于夏代的一种历法,所以又叫夏历,也叫旧历。阴历是根据月亮的圆缺周期来定历法的。月相变化的周期是一个朔望月,农历把朔望月定为一个月,即一个朔望就是一个月。月亮全暗时的日期定为月首,即农历初一;这一天就是朔日。由于朔望月的周期平均等于26.5306日,所以有的月份是30天,称为大月;有个月份是29天,称为小月。农历一年有12个月,共有354天或355天。

阴历要同时考虑朔望月和回归年这两个周期,并把这两个周期协调起来,这样又产生了闰月。

19、万历年是谁提出来的

万年历,是记录一定时间范围内具体阳历与阴历日期的年历,是为了方便有需要的人查询使用。“万年”只是一种象征,表示时间跨度大。

相传,西周时期有位叫做万年的樵夫,非常爱观察和思考,除了做工之外就是思索怎样精确确定时间。他最开始是根据太阳在一天中的移动变化设计了一个“日晷仪”,刚开始日晷仪确实能方便计时,但是一到阴雨天,日晷仪就失去了作用。经过长期的观察和研究,后来万年终于利用滴水的方法成功实现每天计时。

同类推荐
  • 学生主题阅读空间(异国风情卷)-小导游去挪威

    学生主题阅读空间(异国风情卷)-小导游去挪威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是写作内容与语言的重要来源。写作的素材、语言的积累、习作的技巧唯有通过大量阅读才能获取。主题阅读为学生进行习作创造了极其有利的条件,因为主题阅读与随意读、泛泛而读效果是不一样的,有主题的阅读首先是主体的提炼与确立,在一个主题的统领下,让学生阅读相关的文章,积累了大量的语言,丰富了情感体验,并从中习得方法,是解决学生作文时不再无话可说、无内容可写的有效途径。
  • 奇特的中国山水名城古迹故事

    奇特的中国山水名城古迹故事

    名山名水藏神奇。中国的名山大川、名胜古迹有大量的优秀故事有待发掘。本书就是一个新的尝试。本书选取20多个中国山水新奇故事,带给你最有益的启示,使你每天都都有进步。它激发你头脑中的探索求知欲望。本书主要读者对象为青少年。
  • 思想课堂-文化笔记

    思想课堂-文化笔记

    为你的头脑镀金,为你的思想导航。思想笔记系列丛书包括:道德笔记、典籍笔记、婚姻笔记、家庭笔记、教育笔记、经济笔记、科技笔记、历史笔记、伦理笔记、论爱笔记、美学笔记、民俗笔记、农业笔记、情感笔记、人生笔记、人物笔记、人性笔记、儒学笔记、商业笔记、社会笔记、文化笔记、文学笔记、心灵笔记、修身笔记、养生笔记、艺术笔记、语言笔记、战争笔记、哲学笔记、自然笔记。
  • 中国传统文化原典选读

    中国传统文化原典选读

    本书以中国传统儒家文化原典作为核心内容,选取了国学经典中最有代表性的十一部作品,从传播学的角度将文化原典产生的社会背景、各个时期的传承情况以及围绕经典重大问题研究的不同观点一一陈述,力求从全新的角度建构出文化经典学习的多维知识体系,以帮助读者更方便地领悟。
  • 金字塔的叹息:正说古代埃及文明

    金字塔的叹息:正说古代埃及文明

    尼罗河流域的古埃及人创造了伟大的埃及文明,流芳后世!古埃及人最重要的精神生活是宗教。关心死亡,为将世作好物质准备,是埃及宗教信仰的一个主要特征。金字塔是埃及建筑艺术的典型代表,是古代世界七大奇观中唯一现存的古迹。埃及人制作的木乃伊,与他们的金字塔一样,举世闻名。
热门推荐
  • 重生之回唐寻美

    重生之回唐寻美

    一个高中生,梦游死了,遇见玉皇大帝,并解决其困难,后来与其成了兄弟玉皇大帝把他送到了美女如云的唐朝,他会发生什么样的事情?会怎么样展开新的生活?最不幸的是他还成了安禄山,他能够改变他最终的命运么?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追寻彼方的异界

    追寻彼方的异界

    神奇的异能,神秘的秘境,少年能否成为星帝,回到地球
  • 千网之王

    千网之王

    云帅一觉醒来,发现穿越到了一个陌生的世界!手握网文系统……以为人生就要开挂的他却发现这个系统和那些功法系统、无敌系统、升级系统……完全不一样!反倒和以前看的网文小说一模一样!既不能修行,又不能……只能当个书贩子!要这系统有何用?可当他慢慢将网文在这个世界推广出去后。却发现网文系统一步步打开了权限!不知不觉中发现了隐藏在网文世界的惊天秘密!一场巨大的阴谋将他卷入其中!……原名《万网之王》又名《千网之王》《我和系统相爱相杀》、《我有一座印刷厂》……
  • 王牌渣女病娇妻

    王牌渣女病娇妻

    她,一个臭名远扬的渣女他,有钱有势的男版林黛玉一场契约婚将互不相干的两个人联系到了一起她无意间发现了他的秘密被威胁签了协议某天,渣女去酒吧撩小哥哥的时候恰好被自家老公逮住,……第二天,某渣女揉着酸痛的腰 看着枕边倾国倾城的脸喃喃道“要不和他凑合过得了……”
  • 误踏天途

    误踏天途

    死亡是另一个想象不到的开始。在这里你将看到地狱的风采,人间的恩怨,光怪陆离的三界纷乱,阴谋,纠缠。洪荒大能为何在三界之中基本消失?而现任的三界领导者又为何个个都是诡异异常?原本同是金仙旧友,为何见面成仇?真真假假,这又是怎样的一个三界?且看江潮如何破局,踏天,尽在误踏天途。
  • 无殇阎君

    无殇阎君

    魔域大陆,危机中寻得生存,洛怀在不断的尔虞我诈中长大,又将亲自结束这该死的乱世,一层层迷雾被揭开,原来世界的真相如此复杂。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邪神帝君

    邪神帝君

    少年灵力被废,爱人被抓,兄弟被杀,自爆灵核,苦练武修,辟天地、斩苍穹,灭影刹,踏足大陆巅峰。傲视苍穹.新书《风暴决》已发。可登录腾讯文学网、QQ阅读观看谢谢各位支持我的读者朋友们叶巽风小说群:569205765
  • 七行龙帝

    七行龙帝

    上一辈子,他是一个任人欺凌的孤儿,今世,他是一个修炼废材,原本终身无法修炼的他,却偶然获得了绝世传承,成为称霸一方的王者,来看武辉如何成为一代龙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