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0674100000015

第15章 《论语》(1)

《论语》一书,一般认为是儒家至高无上的经典,就犹如西洋耶教的《圣经》一样。其实这部书是未经分别章节,未经编辑的孔子混杂语录。所论涉及诸多方面,但对所论之缘起情况则概不叙明,而上下文之脉络又显然散乱失离。读《论语》,犹如读Bartlett之《引用名句集》(Familiar Quotations),令读者觉得那些警语名句津津有味,引起无限沉思想象,而对那些才子的文句,不禁讶异探索,窥求其真义之所在。如将《论语》的内容与《礼记》和《孟子》,以及其他古籍各章相比,就会发现那些简洁精辟的文句都是从长篇论说文字中节录而来,而所以得存而不废者,正因为深受人喜爱之故。比如说,读了《论语》的“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然后再读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上记载的:

居卫月余,灵公与夫人同车,宦者雍渠参乘,出,使孔子为次乘,招摇市过之。孔子曰:“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于是丑之,去卫,过曹。

《论语》本文上并未提到孔子当时说些“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的实际情况,只是把这句话做一句抽象的话来说的。另外,《论语》中颇多四五个字的短句,如“君子不器”,意思是说君子不是只有一种长处的技术人才。又如“乡愿者德之贼也。”关于乡愿,我们幸而在《孟子》一书中找到了“乡愿”一词详细的解说。我想,谁也不会相信孔夫子每次说话只说三四个字就算了事。若说,有人向孔夫子发问,发问者整个的意思,读者若不了解较为充分,孔子所做的回答整个的含义就能充分了解,这也是无法相信的。清人袁枚曾经指出,《论语》这部书是孔子的语录,编纂者把弟子的问题部分尽量缩短了。因此在《论语》中发问都简单得只剩下一个字,如某某问“政”,某某问“仁”,某某问“礼”。于是,虽然是同一问题,因发问之人不同,孔夫子也就以各式各样的话回答。结果为《论语》作注的学者也会因种种情况而误作注解,此种注解,自然不足以称公允之论。另有如下文。

子谓仲弓曰:“犁牛之子,骍且角,虽欲勿用,山川其舍诸?”

注释《论语》的人解作“仲弓之贤,自当见用于世”。但袁枚则认为此系孔子与弟子凭窗外望,见牛犊行过,偶有所感而发,并非指仲弓而言。

那么,除去书中所见孔子的智慧之外,《论语》之美究竟何在?其美便在孔夫子的人品性格,以及他对同代人各种不同的评论;那美是传记文学的美,是孔夫子的语言之美,是随意漫谈,意在言外,而夫子的这些如珠的妙语却出之以寥寥数语,自富有弦外之音。《论语》之美,正如英国十八世纪包绥艾所写的《约翰森传》(Life of Samuel Tohnson by Boswell)一书之美妙动人一样。而与孔夫子在一起的那批人物,他的弟子,他的朋友,也是与约翰森周围那些人物一样富有动人之美。我们随时都可以翻开《论语》这部书,随便哪一页都会流露出智者的人品之美,纵然有时极其粗暴,但同时又和蔼可亲。这就是《论语》这部书对中国人所显示的魔力。至于武断偏执也自有其动人的力量,孔夫子与约翰森的武断偏执之论,永远有动人的力量,因为这两位先哲把自己的见解都表现得那么断然无疑,那么坚定有力,其势堪称咄咄逼人。

《论语》这部书整个的特色只是阐释说明,并没有把孔子的思想系统做一个完备周全的叙述,孔子学说之真面目则端赖读者去深思明辨了。

孔夫子周围的人物,我们也可以借着《论语》这部书,得以略窥一斑。有时孔夫子与二三得意门生欢乐相处,夫子欣然,就单凭文中的片语只字,我们可以稍得一些暗示。与孔夫子的话混在一起的,有些是孔门几位大弟子如曾子、子夏、有子、子张等人的话。这是因为,《论语》内那些文字的来源不同,有若干章根本是孔门弟子的弟子所记载的。比如颜回,为孔门弟子之长,沉静而富有深思,孔子对他亦极爱慕,每每对他赞不绝口。另一方面,又有子路,等于耶稣的大弟子彼得,他时常对夫子大人的行为质疑问难,不稍宽容。在《论语》一书中,提到子路时,往往缺少恭维之辞,那是因为在《论语》这部书记录成文之时,子路已经去世,没有门徒替他辩护的缘故。还有能言善辩,但有些絮聒的子贡;还有比他们年纪颇轻但却恬静明达的曾子(将来弘扬孔教最为重要的就是他);还有文学气质最重的子夏;最为实际的政客冉求(最后孔子把他逐出了师门)。孔子的门墙之内广阔得无所不包,各式各样的学生都有,据说,每个弟子在学问上之所得,都只是孔子的一部分。后来,曾子、子思、孟子这个传统,发展成为儒家道统理想哲学的一面。而子夏、荀子的儒学则顺着史学及学术的路线发展下去。正像基督教中圣约翰发展了耶稣教义的理想一面,当然其中也加上了圣约翰自己本人的一部分思想。所以,我们在《中庸》一书中可以看得出,曾子把《中庸》里的哲学,人道精神,与中和诸重要性,予以发展引伸了。一言以蔽之,我们可以把子思与孟子比做耶稣的门徒圣约翰,把荀子比做圣杰姆斯(St.James)。

《论语》本文是属于零星片断而飞跳飘忽的风格,阅读时自然需要读者的凝神苦思。懒惰的读者往往需要作者谈论个没结没完,自己只采取消极的态度,若是那样来读《论语》,便得不到益处了。读《论语》时,读者必须全神贯注,文句中包含的真理必须要凭读者自己的悟力才会彻底了解。读者必须要凭自己的经验去印证,才能有所得。在古代那种教育制度之下,当然并不立即要学童了解世界上那样思想极为成熟的哲学。当年之所求,不过要学生精读,以便牢记在心永不忘记,是留到若干年后作为智慧的泉源而已。不过,儒家对这部书,仍然教人以适当的研读之法。宋儒就论到读《论语》的方法。程伊川就曾说,要把《论语》中的发问者的问题,当做你自己的问题,把孔子的答话当做对你而发,如此,必得到实在的益处。朱熹也曾说,先读《论语》,每日读一两段。不管难懂与否,也不管深奥不深奥,只将一段文字从开头读,若是读而不了解其含义就思索一下;若思索之后仍然不能了解,就再读;反复阅读探索其滋味,长久之后,便了解其中的含义了。朱熹在给朋友的书信里曾说,在读书时,千万留心不要贪多,读少一点儿,便容易彻底了解。读书能悟到真义,都离不开这种方法。在他着的《语类》中也这样说,明白原文的字面是一件事,体会其意义又是一件事。一般读者最大的弱点就是只了解字表面,而未能把握住书中真正的好处。他又说,读书的正当办法是要费苦心思索。最初,你会觉得如此了解是要大费思索与精力,但是等你一般的理解力够强大之后,再看完一本书,就轻而易举了。最初,一本书需要一百分精力去读;后来,只需八十、九十分精力就够了;再后只需六十或七十分就够了;最后,以四十、五十分的精力也就够了。把阅读与思索,在求知识的进程上看做相辅相成的两件事,这是儒家基本的教育方法。关于这两种方法,孔子本人也提到过,在《论语》上也有记载。

中国学者从未有人把《论语》下一番校正功夫,或予以改编,以便使读者对《论语》的含义获致更精确的了解,这一点确属出人意外。当然有一些学人写过文章,论及《论语》书中若干不同的见解,如清人焦循着的《论语通释》,戴东原着的《孟子字义疏证》。但是除去西方学者外,没有中国学者编过一本孔子对“君子”一词的诸种解释。这个极为重要的描述“君子”的诸要素,会构成一个综合性的面貌。本章内选了《论语》文字约四分之一,而根据思想性质予以重编。如不特予注明,皆系《论语》原文。遇必要之处,如将“仁”字解释得更为清楚,我即从《礼记》上若干章内选出约十数节,以为补充。《礼记》中第三十二及三十三章,与《论语》的内容及风格相差不少,记载孔子的话特别丰富,当然对本书极为有用。

(一)夫子自述·旁人描写

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女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子路宿于石门。晨门曰:“奚自?”子路曰:“自孔氏。”曰:“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者与?”

微生亩谓孔子曰:“丘何为是栖栖者与?无乃为佞乎?”孔子曰:“非敢为佞也,疾固也。”

颜渊季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子路曰:“愿车马衣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逸民:伯夷、叔齐、虞仲、夷逸、朱张、柳下惠、少连。子曰:“不降其志,不辱其身,伯夷、叔齐与!”谓:“柳下惠、少连,降志辱身矣。言中伦,行中虑,其斯而已矣。”谓:“虞仲、夷逸,隐居放言,身中清,废中权。我则异于是,无可无不可。”

大宰问于子贡曰:“夫子圣者与?何其多能也?”子贡曰:“固天纵之将圣又多能也。”子闻之曰:“大宰知我乎?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君子多乎哉?不多也。”宰曰:“子云:‘吾不试,故艺。’”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子曰:“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智者不惑,勇者不惧。”子贡曰:“夫子自道也。”

子曰:“文,莫吾犹人也。躬行君子,则吾未之有得。”

子曰:“若圣与仁,则吾岂敢?抑为之不厌,诲人不倦,则可谓云尔已矣。”

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

子曰:“吾有知乎哉!无知也。有鄙夫问于我,我叩其两端而竭焉。”

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于我老彭。”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子曰:“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

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子曰:“赐也,汝以予为多学而识之者与?”对曰:“然。非与?”曰:“非也。予一以贯之。”

子曰:“盖有不知而作之者,我无是也。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知之次也。”

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者,则不复也。”

子曰:“自行束修以上,吾未尝无诲焉。”

互乡难与言,童子见,门人惑。子曰:“与其进也,不与其退也,唯何甚?人洁己以进,与其洁也,不保其往也。”

子畏于匡曰:“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天之将丧斯文也,后死者不得与于斯文也。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

子曰:“天生德于予,桓魋其如予何!”

子曰:“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

子不语怪力乱神。

子罕言利,与命,与仁。

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子钓而不纲,弋不射宿。

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子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

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虽欲从之,末由也已。”

叔孙武叔语大夫于朝,曰:“子贡贤于仲尼。”子服景伯以告子贡。子贡曰:“譬之宫墙,赐之墙也及肩,窥见室家之好。夫子之墙数仞,不得其门而入,不见宗庙之美,百官之富。得其门者或寡矣。夫子之云,不亦宜乎?”

叔孙武叔毁仲尼。子贡曰:“无以为也。仲尼不可毁也。他人之贤者,丘陵也,犹可逾也。仲尼,日月也,无得而逾焉。人虽欲自绝,其何伤于日月乎?多见其不知量也。”

(二)孔子的感情与艺术生活

颜渊死,子哭之恸。从者曰:“子恸矣。”曰:“有恸乎?非夫人之为恸而谁为?”

子食于有丧者之侧,未尝饱也。子于是日哭,则不歌。

子之所慎:齐,战,疾。

或问禘之说,子曰:“不知也。知其说者,之于天下也,其如示诸斯乎?”指其掌。

祭如在,祭神如神在。子曰:“吾不与祭,如不祭。”

王子贾问曰:“与其媚于奥,宁媚于灶,何谓也?”子曰:“不然,获罪于天,无所祷也。”

子贡欲去告朔之饩羊。子曰:“赐也,尔爱其羊,我爱其礼。”

子曰:“敬鬼神而远之。”

子曰:“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

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

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子曰:“吾自卫返鲁,然后乐正,雅颂各得其所。”

颜渊问为邦。子曰:“行夏之时,乘殷之辂,服周之冕,乐则韶舞。放郑声,远佞人;郑声淫,佞人殆。”

子曰:“由之瑟,奚为于丘之门?”门人不敬子路。子曰:“由也,升堂矣,未入于室也。”

君子不以绀緅饰,红紫不以为亵服。当暑,袗絺绤,必表而出之。缁衣羔裘,素衣麑裘,黄衣狐裘。亵裘长,短右袂。必有寝衣,长一身有半。狐貉之厚以居。去丧无所不佩。

食不厌精,脍不厌细。食饐而餲,鱼馁而肉败,不食。色恶不食,臭恶不食,失饪不食,不时不食。割不正不食,不得其酱不食。肉虽多,不使胜食气。唯酒无量,不及乱。沽酒市脯不食。不撤姜食,不多食。

迅雷、风烈,必变。

(三)谈话的风格

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夫子哂之。“求,尔何如?”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赤,尔何如?”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点,尔何如?”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子曰:“二三子,以我为隐乎?吾无隐乎尔。吾无行而不与二三子者,是丘也。”

同类推荐
  • 情感的故事

    情感的故事

    本书是一部以情感为主题的大学生文化读本。情感是人生的一个基本内容,没有情感就构不成人生。人的情感是以其生物存在为基础的,但又是超生物的,是人的社会性和精神性的表现。情感的核心是爱。爱是人生的动力,也是人生的目标和归宿。本书选择了古今中外文化史上著名的思想家、诗人、艺术家、军事家和政治家的书信、文章,编辑成书,从亲情、爱情、友情、生死等多层次展示情感的故事和情感的人生意义。读这本书,你会深切地感受到人生是丰富的,因为情感是丰富的;人生是美丽的,因为情感是美丽的。这个读本将帮助读者扩展情感视野,深化情感意识,增强爱的信念和自觉。
  • 1号罪案

    1号罪案

    本书稿描写了发生在镍都金昌的一起起杀人、轮奸大案的侦破过程,情节曲折,富有悬念,具有较强的可读性。
  • 山西文学批评书系:走向民间与回归传统

    山西文学批评书系:走向民间与回归传统

    《山西文学批评书系:走向民间与回归传统》分为:文学综论篇;山西作家篇;美学与文学思想篇;重视原始文献提倡实证研究重说新文学史(代后记)几部分,主要内容包括:五四时期山西新文学发展概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山西抗战文学导论等,可供读者阅读学习。
  • 年月诗集 独步天涯

    年月诗集 独步天涯

    故乡山水,如诗如画,住净水器、触景生情,咏物明志。讽刺为了清明,离骚怒其不争。时光链环套住年月,火花飞溅,汇集成歌,一唱百年。
  • 再别康桥-徐志摩诗选

    再别康桥-徐志摩诗选

    本书收录了徐志摩生前脍炙人口的诗作。将一个才华横溢、感情细腻、文学造诣高超的民国文艺青年淋漓尽致的展现在读者面前。
热门推荐
  • 三臂神

    三臂神

    传说中,有三只手的人强大无比,第三只手能让他呼风唤雨,驰骋寰宇,人们称他为三臂神。然而……
  • 绝处反杀

    绝处反杀

    未来,充满变数,拥有着无限可能,也是希望,是温暖,是爱,是光……心中有光,你便可绝处逢生,所向披靡,势不可挡
  • 愿如温木笑

    愿如温木笑

    温木是一个大学生,她想做一个普通的学生,但是...某个欠揍的傲娇骚年一直缠着她是肿么回事?这哥们还是好闺蜜的哥哥?还有平白无故多出来刷存在感的白莲花...们?“温木,做我女朋友。”“不行。”“这是个陈述句,不是反问句。”“你那么厉害,还要女朋友干啥?”某男眼睛亮了亮回答道“生包子。”“...”
  • 巨剑创世录

    巨剑创世录

    人生来有灵,可化灵成仙,而初生之灵,称为原灵。原灵乃人体之精华、生命之本源,但却没有任何威能。唯有将原灵炼成诸如刀枪剑戟等十八般兵器,才能发挥出逆天的力量。************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以陈,贵贱位矣。动静有常,刚柔断矣。——残卷《系辞》
  • 次元壁破

    次元壁破

    次元壁是二次元和三次元中间隔膜,次元壁一旦破裂两个次元撞到一起会是一场灾难
  • 神止

    神止

    凌止,穿越进入上古世纪游戏之中,展开了一场瑰丽的人生圣斗。
  • 重生有注定之别逃有深情

    重生有注定之别逃有深情

    什么鬼?陆小米在过去的八年里几乎都是全年无休,没时间就意味着没朋友,更别说恋爱了!好不容易混得有房有车有存款,正准备做完这个大单就完美辞职开个小店过逍遥日子了,还幻想着来场艳遇谈谈情说说爱。没想到出趟差,就把自己灵魂都弄丢了,还附身到了千年前17岁的小姑娘身上!老天爷,不带这样儿玩的!一个刁蛮又任性的国公府的嫡出小丫片子留下来的烂摊子,(青梅竹马要另娶,自己却被御赐了份政治联姻,想跳湖威胁她那富得流油的国公爹,结果一失足魂都没有了)注定又要斗志斗勇重启奋斗人生。关键是陆小米自打大学毕业以后,就一直在商海沉浮,历史可不是她的强项,(何况好像这个什么伶帝王朝历史也没有记载的啊)政治她也不理解,更别提混进这权利的游戏。本想着跑为上策,结果一出门才发现来到这个世界没有最差,只有更差!没有公交,没有地铁,没有汽车,没有飞机!就算兜里有盘缠,以这跳个湖就能把魂都丢了的身子骨,就算是女扮男装只怕也逃不到哪去。还有半路被强盗抢劫,甚至被卖到窑子的风险,怎么可能是上策……
  • 俺老孙稳如老狗

    俺老孙稳如老狗

    一只不知道剧情却穿越在诸天世界修行的天真猴子!一个知道剧情却不能开口指点的腹黑乌龟!一只普通的猴子为何能够穿越诸天抢劫主角?到底是道德的沦丧还是人性的丧失?让我们一起走进今日论点,南柯一梦!从西游之中穿越诸天,抢夺主角功法,奇遇,殴打主角的女人,提升实力暴打如来!!!带你颠覆传统,毁你三观!!!
  • 猫武士新生幼崽

    猫武士新生幼崽

    “两只猫,命运非凡;善与恶,谁将胜利?”两只身世不明的幼崽降临了——小墨,小露。她们十分幸运——帮助族猫逃出困境,治疗有史以来从没发生过的大规模绿咳症;她们又十分倒霉——走到哪里,哪里就会厄运连连,所以族猫们把她们驱逐了。在森林遇到袭击时,她们是否回到了族群?答案就在暗影探索1
  • 我的幻想乡不可能这么黑

    我的幻想乡不可能这么黑

    当外敌入侵时:“龙神与我同在!!!”当恶灵复仇时:“为了,消逝的光芒!”当家主逝世时:“我是,有顶天之剑!”当魔神陨落时:“我是不朽的!!!!”当龙神驾崩时:“鬼族永不为奴!!!”当推广枪械时:“IAMBULLETPROOF!”当世界重启时:“whysoserious?”母女相残,以下克上,强行牛头,好船柴刀,全乡爆炸不再是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