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伦·亚当斯·凯勒
海伦·亚当斯·凯勒(1880~1968),美国残障教育家。她在十九个月大时因为高烧引致失明及失聪,但她并没有自暴自弃,相反,苦难使她养成了不肯服输的性格,在导师沙利文的帮助下,开始了艰苦的学习历程。
1898年,海伦·凯勒考入了哈佛大学附属剑桥女子学校。1900年秋,她又考进哈佛大学的拉德克利夫女子学院。1904年,海伦·凯勒成功取得文学学士学位。1902年4月,她又在沙利文老师的帮助下,开始在美国的一家杂志上连载她的自传《我的一生》,第二年结集出版后轰动了美国文坛,甚至被誉为1902年世界文学上最重要的两大贡献之一。
1933年,海伦荣获坦普尔大学荣誉学位;1955年,她荣获哈佛大学的荣誉学位,成为历史上第一个受此殊荣的妇女。
1959年,联合国在全球发起以她的名字命名的“海伦·凯勒”运动,以资助世界各地的聋盲儿童。1960年,美国海外盲人基金会在海伦八十岁生日那天,宣布颁发“国际海伦·凯勒奖金”,以奖励那些为盲人公共事业做出杰出贡献的人。1964年,海伦荣获美国总统亲自颁发的“自由奖”,并被誉为美国的高级公民。
1971年,国际狮子会的国际理事为了纪念海伦·凯勒不屈不挠的精神,宣布将每年6月1日定为“海伦·凯勒纪念日”。
保罗·萨缪尔森
保罗·萨缪尔森,1915年出生。聪明勤奋的萨缪尔森,在十五岁的时候就考入芝加哥大学,专修经济学,1935年毕业于芝加哥大学,随后获得哈佛大学的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并一直在麻省理工学院任经济学教授。他发展了数理和动态经济理论,将经济科学提高到新的水平。
他是当今世界经济学界的巨匠之一,他所研究的内容十分广泛,涉及经济学的各个领域,是世界上罕见的多能学者。萨缪尔森的巨著《经济学》流传颇广,被翻译成日、德、意、匈、葡、俄等多种文字,据报道销售量已达一百多万册,成为许多国家和地区制订经济政策的理论根据。现在,许多国家的高等学校将《经济学》作为专业教科书。萨缪尔森注意到了乘数论和加速原理相互作用的关系,他在导师的提示下巧妙地把两者合为一体,于1939年发表了他的处女作《乘数分析与加速原理的相互作用》,并首创经济波动的模型,指出政府开支对国民收入的重大作用。西方经济学界认为,这一开创性的研究是他在经济周期理论方面的重要贡献之一。
他于1947年成为约翰·贝茨·克拉克奖的首位获得者,并于1970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
约翰·昆西·亚当斯
约翰·昆西·亚当斯(1767~1848),从小性格坚毅果断,是美国第二任总统约翰·亚当斯的长子,1788年毕业于哈佛大学。哈佛为他提供了当时最好的教育,而随从父亲在外面的经历,更使他成为优秀的政治家。
他20岁就成了有名的外交官,出使欧洲多年,熟悉欧洲事务。1817年门罗总统上台以后,亚当斯被任命为国务卿,协助起草《门罗宣言》,解决与英国的许多纠纷,从西班牙手中取得佛罗里达,被认为是美国历史上“最有成就的国务卿之一”。
1825年,约翰·昆西·亚当斯成为美国第一位继承父业的总统。他样样出众,一位哈佛教授称他是哈佛有史以来最有才华的学生。追随父亲步入政界后,他以父亲的座右铭为自己的人生准则。老亚当斯让儿子按照17世纪清教徒式的道德准则行事,告诫他:“我的孩子,你的人生目标应是追求道德,因为它们是永存的。”正是这类忠告才塑造了这个才华出众的年轻人像他父亲一样卓越的性格。可以说,他的母校哈佛一直是他的灵魂归宿。
理查兹
理查兹(1868~1928),出生在费城一个美术家庭,幼年时期的家庭熏陶使他从小爱画画,但多面发展的他更迷恋天文和化学。他是美国著名化学家,也是美国第一位获诺贝尔化学奖的人,他被誉为“测定原子量专家”。
理查兹1885年在哈佛大学深造,在库克的指导下学习。在德国进修期间,受威·迈耶尔测定有机物分子量的启发,理查兹回哈佛后继续进行原子量测定工作。二十岁时获博士学位,是哈佛创立以来最年轻的博士。
他不迷信权威,对以前的原子量提出质疑,并改进了测试方法,重新精确核定了60多种元素的原子量,同时对铅的同位素进行了研究。他除了在哈佛任教外,还兼任吉布斯研究所所长,曾两次被选为美国化学会会长。他又是一个以善教著称的教授,培养了许多著名的科学家,如L.J.亨德森、G.N.路易斯等。
拉尔夫·瓦尔多·爱默生
拉尔夫·瓦尔多·爱默生(1803~1882),美国散文作家、思想家、诗人。
爱默生出身牧师家庭,自幼丧父,苦难的童年磨炼了他坚强达观的品质。
他是新英格兰超验主义的杰出代表,为其同代人中最富影响力的哲学家和文豪。1837年,爱默生以《美国学者》为题发表了一篇著名的演讲词,宣告美国文学已脱离英国文学而独立,该演讲词被誉为美国思想文化领域的“独立直言”。爱默生与他的学说,是美国最重要的世俗宗教。
他就读于哈佛大学期间,阅读了大量英国浪漫主义作家的作品,丰富了思想,开阔了视野。毕业后曾执教两年,之后进入哈佛神学院,担任基督教唯一的神教派牧师,并开始布道。1832年以后,爱默生到欧洲各国游历,结识了浪漫主义先驱华兹华斯和柯尔律治,接受了他们的先验论思想,这对他思想体系的形成具有很大影响。
1840年,爱默生任超验主义刊物《曰晷》的主编,进一步宣扬超验主义思想。后来他把自己的演讲汇编成书,这就是著名的《论文集》。这部著作为爱默生赢得了巨大的声誉,他的思想被称为超验主义的核心,他本人则被冠以“美国的文艺复兴领袖”之美誉。
亨利·艾尔弗雷德·基辛格
亨利·艾尔弗雷德·基辛格,1923年5月27日生于德国费尔特市,犹太人后裔。1938年移居美国,父母把自幼聪明好学的他送进了华盛顿高级中学读书。这所学校有5000个学生,其中犹太人很多,当时基辛格的最大愿望是毕业后做一名会计师。
他于1943年加入美国籍后,在美国陆军服役。1950年,基辛格毕业于哈佛大学,1952年获文学硕士学位,1954年获哲学博士学位。1951年至1969年任哈佛大学国际关系研究班执行主任、国际问题研究中心负责人、讲师、副教授和教授。1969年至1974年任尼克松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1969年至1975年任国家安全事务助理。1973年至1977年任国务卿。此后,在乔治敦大学任客座教授,兼任全国广播公司顾问、大通曼哈顿银行国际咨询委员会主席、阿斯彭学会高级研究员等职。
1987年3月任美国一中国协会两主席之一。著有《核武器与对外政策》、《复兴的世界》、《选择的必要:美国外交政策展望》等。基辛格获1973年度诺贝尔******,1977年被授予美国总统自由勋章。1971年7月,基辛格作为尼克松总统特使访华,为中美关系大门的开启做出了历史性的贡献。1972年2月陪同尼克松总统访华。他多年来一直关心和支持中美关系的发展。
威廉·詹姆斯
威廉·詹姆斯(1842~1910),美国哲学家和心理学家,被称为美国心理学之父。早年爱好绘画和科学的詹姆斯出生于美国一个民主的牧师家庭,他是长子,幼年在纽约的私立学校接受启蒙教育,后随家庭漂居欧洲各地,接受了最好的教育,因此他拥有丰富的幼年生活,并掌握了五种语言。
1869年詹姆斯获哈佛大学医学博士学位,1872年进哈佛大学任生理学讲师,后因研究神经系统生理以及与心理学有关的其他生理学问题,使他转向心理学的研究。
1876年,他任哈佛大学生理学副教授,1880年转任哲学副教授,1885年升任哲学教授,1889年转任心理学教授,次年出版两卷本《心理学原理》。后因其对已有成果不满,并断定自己再无其他东西可贡献给心理学,故又将兴趣转向哲学。1897年,H.闽斯特伯格主持哈佛大学心理实验室工作后,他又改任哲学教授。1907年辞去哈佛大学职务,悉心研究哲学。
詹姆斯的实用主义心理学对后来美国心理学,特别是机能主义心理学的发展有重要影响。他的关于意识的功用、意识流等主张成为后来美国机能心理学的基本信条。其情绪理论由于提出了生理变化是情绪过程不可缺少的因素,从而推动了情绪生理机制的实验研究。
朱利安·施温格
朱利安·施温格(1918~1994),出生于纽约,美国物理学家。他从小就表现出了惊人的物理天才,在十六岁那年他发表了第一篇物理论文。他一开始在纽约市立学院上学,在著名物理学家拉比的关怀下,他转学到了哥伦比亚大学。
1939年,二十一岁的施温格获得了博士学位。因在量子电动力学方面所做的对基本粒子物理学具有深刻影响的基础性研究,与同事一同获得1965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
20世纪20年代,施温格及同事建立的处理电子与电磁辐射相互作用的量子场论成功地描述了原子内光的辐射和吸收、康普顿效应、光电效应以及正负电子对的产生。他们在研究量子力学基本问题的过程中,运用作用量的表现形式,建立了量子力学的路径积分方法,并用它重新写出了整个量子电动力学,使之具有相对论协变性。施温格和同伴把基本过程看做是粒子从一点到另一点的传播,并用简单图形来描绘基本粒子之间的相互作用,这就是粒子物理学家十分熟悉的费曼图。他们提出的量子电动力学理论正确地描述了电子、光子及其相互作用,经受住了十分精确的实验检验,成为描述电磁相互作用的基本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