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1392200000003

第3章 中庸注参(1)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

柱按:命犹生也。所生命连言。《论衡·骨相篇》云:“命谓初所禀得而生也。”是命有生义。“天命之谓性”谓天生之自然者谓之性。是人生之本然,不假于外者也。率,郑注云:“循也。”循此自然之性而行谓之道。道,路也,引申之为人生之道。好生而恶死,此生物之性也。有此好生之性,则循此好生之性而行,去死避难,以求遂其生生之性,是之谓道。然生物虽好生而恶死,然好之不得其道,或纵欲之过而自戕其生,或专欲之过而彼此相杀,则亦自取死亡之道也。故是道也,又必修而明之而后可。故君子修而明之以教于人人,故曰修道之谓教。

参考

戴震云:生而限之于天,是曰天命。凡分形气于父母,即为分于阴阳五行。人与百物,各以类滋生,皆气化之自然。《大戴礼记》曰:“分于道谓之命,形于一谓之性。”分于道者,分于阴阳五行也。此之大别,各以气类。而同类之中,又复不齐。故曰:“天命之谓性。”有生以后,则有相生养之道,亦如气化之不可已。经传中或言天道,或言人道。天道气化流行,生生不息是也。人道以生以养,行之乎君臣父子夫妇昆弟朋友之交,是也。凡人伦日用,无非血气心知之自然。故曰:“率性之谓道。”然心知有明暗。当其明则所行不失,当其暗则有差谬之失。修者,察其得失,而使一于善。非于道之外,别为法制也,故曰:“修道之谓教。”篇内又以修身修道连言,身之实事是为道,道不可不修明矣。

康有为云:人非人能为,天所生也。性者生之质也。禀于天气以为神明,非传于父母以为体魄者。故本之于天。《易》曰:“乾道变化,各正性命”也。率,循也。循人人公共禀受之性,则可公共互行,故谓之道也。修,治也。道者可行之谓,尚多粗而未精。善道者以其法传之人人,故谓之教也。言孔子教之始于人道,孔子道之出于人性,而人性之本于天生,以明孔教之原于天而宜于人也。

刘师培曰:告子曰:生之谓性。仪征阮氏《性命古训》曰:性字本从心生。先有生字,殷、周古人造此字以谐声,声即意也。盖人秉性而生,故《中庸》言“天命之谓性”,《乐记》言“民有血气心知之性”。盖血气心知,即性之实体。古代性字与生字同。性字从生,指血气之性言也;性字从心,指心知之性言也。性生互训,故人性具于生初。

陈钟凡云:《大学》言修身本于正心诚意,《中庸》则推其原于性命。曰:“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性者天赋人类自然之本能,道者发展本能之谓,教者由明之诚,故谓之修道。

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柱按:道者生生之道也。故不可须臾离。离则死矣。然此道贵乎能修。而修之本在乎隐微。故戒慎恐惧乎不见闻之时。盖深明乎行为之本于意志,欲行为之善,先求乎意志之善也。

参考

戴震云:人所行即道,威仪言动,皆道也。“可”如“体物而不可遗”之可。凡对人者接于目而睹,则戒慎其容仪;接于耳而闻,则恐惧有愆谬。君子虽未对人,亦如是,为动辄失道,而不使少疏也。

唐蔚芝师云:曰“戒慎乎其所不睹”,则其可睹者戒慎更可知也;曰“恐惧乎其所不闻”,则其所可闻者恐惧更可知也。

马其昶云:性体充实,无间一息。失其本然之性,即一息非人。故道不可虽。莫见莫显,犹曾子言“十目所视,十手所指”也。“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故慎独为率性之功。

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柱按:当喜怒哀乐未发之时,其犹阴阳二电未经摩擦,尚未发生电气之时乎?“发而皆中节,谓之和”则非不能喜,不能怒,不能哀,不能乐矣。推贵乎中节而已。能中节则武王“一怒而安天下之民”,亦可谓之和也。反是,则当怒而不怒,亦不足谓之和。故中庸之道,非乡愿所得似也。“致中和”,谓人人皆极致乎中和也。“天地位焉”,谓天地得其所,极言天下太平也。“万物育焉”,谓万物得遂生生之道也。夫儒家之学,以天地位、万物育为主恉,其道何等博大?与近世欧洲之物竞主义、国家主义,专以残杀异类为自存之计者,其仁暴盖相隔天渊矣。

参考

戴震云:中和者,动静俱得之美名,喜怒哀乐中节,即可以言和。其未发也,虽赤子之心无知,亦即可以言中。论喜怒哀乐,不惟未发以前,无所容心。即发而中节,亦无所容心也。论中和之实,则合天下事,无不自中出,无不以和为至。故曰:“大本”,曰:“达道”。篇内言“尊德性”,与上两节之交相足;言“道问学”,与此节文相足。德性曰尊,所谓戒慎恐惧,所谓慎独是也。问学曰道,此所谓致是也。德性,譬则身之血气也;问学,譬则饮食也。不保护而自耗败其血气,与废饮食之养无以增长吾之血气,其为二事甚明。以喜怒哀乐言中和,性情之德无一人不可语于此也;以中和言大本达道,孰能尽之哉?其功非于发与未发也。由问学以扩其心知,“至听明圣知达天德者”乃为致之所极。凡位其所者中也。凡遂其生者和也。“天地位”,天地之中也,“万物育”,天地之和也。中和而至于“天地合其德”,故曰:“天地位焉”,以见中之如是也,“万物育焉”,以见和之如是也。“天地位焉”,该凡位其所者言也;“万物育焉”,该凡遂其生者言也。凡位其所者,天定者也,本也;凡遂其生者,人事于是乎尽也,道也。孔子对齐景公问政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吾得而食诸?《丧服传》曰:“父者子之天也,夫者妻之天也”,盖天地位,万物育,无适而不可见也。本乱必害于道,道失必害于本,中和虽分言之,致中和之功,一而已矣。

唐蔚芝师云:此章言性情教育,推原天命,实即人道教育也。人道以性情为本,《大学》言修身在正心,不外乎去好乐忿懥诸弊;言齐家在修身,不外乎去哀矜傲惰诸弊。孟子言良心则曰“平旦之气其好恶与人相近也者几希。”可见修齐治平之道,以治性情为最要。

徐绍桢云:《广雅·释诂》《广韵·三钟》并云:“庸,和也。”此中庸亦当训为中和。书中凡言“君子中庸”,“中庸其至矣乎”,“择乎中庸”,“中庸不可能也”,“君子依乎中庸”,皆称引孔子之言。子思恐学者不知中庸之义,又恐学者不知庸之为和,故先于第一章发明之曰:“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乃以仲尼曰:“君子中庸”云云,其后称“大哉圣人之道,洋洋乎发育万物,峻极于天”。又以“故君子尊德性而道问学,致广大而尽精微,极高明而道中庸”,申明之。所谓道中庸,亦即致中和之义也。

仲尼曰: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时中;小人之反中庸也,小人而无忌惮也。

柱按:此时中,孟子所称孔子圣之时者也。各本作“小人之中庸也”,无“反”字。今依王肃本加。无忌惮与上文戒慎恐惧相反。

参考

戴震云:庸即篇内“庸德之行,庸言之谨”,由之务协于中,故曰中庸。而,犹乃也。君子何以中庸?乃随时审处其中;小人何以反中庸?乃肆焉以行。陆德明《释文》云:王肃本作“小人之反中庸也”,当是魏、晋间仍有古本未脱反字者。

康有为云:孔子之道有三统三世焉。其统异,其世异,则其道亦异。故君子当因其所处之时,观其会通,以行其典礼,上下无常,惟变所适。别寒暑而易裘褐,因水陆而资舟车。道极相反,行亦相反。然适当其时则为此时之中庸,故谓之时中。若守旧泥古,而以悍狂行之,反乎时宜,逆乎天运,虽自谓中庸,而非应时之中庸,则为无忌惮之小人而已。

子曰:中庸其至矣乎?民鲜能久矣!

柱按:就气性而言则为中和,就行事而言则为中庸,二者一而二二而一者也。此孔子叹中庸之道之至,而能行之者少。民能行中庸者少,则放辟邪侈者多,则由上之礼教不明也。

参考

戴震云:民非知而能之也,由于先王之礼教,而心志纯一谨厚,无私慝佹肆之行,则亦能之。盖生养教化尽于上,使民有恒心,故也。

唐蔚芝师云:此“鲜能”与下“鲜能知味”同。盖天下过者为横民,不及者为懦民。世必多能中庸之国民,而后天下可望其平,故教育国民,必以中庸为主。

康有为云:天下之道教多矣。然如耳目鼻口,各得一偏,寡能齐天地之容,协群生之宜者,惟孔子中庸之道,虽极平常,而实诣其至极。惜诸子之偏邪而不能为也。民,谓当时诸子之徒。

子曰:道之不行也,我知之矣:知者过之,愚者不及也。道之不明也,我知之矣:贤者过之,不肖者不及也。人莫不饮食也!鲜能知味也!

柱按:道谓中庸之道也。此谓人之行道明道,皆有过与不及之患,以见中庸之难也。“人莫不饮食,鲜能知味”,以见知又难于行。可见中庸之道,虽非人人所能知,而明礼乐之范之,却可以使之人人能行。

参考

戴震云:道不出人伦日用之常,愚者任其惑暗,不求行之无愆;不肖者溺其心,不求得事之宜:此失之不及,而道不行不明也。智者自负其不惑,以为行之不谬矣,而往往多谬;贤者自信其无隐,以为出于正而已矣,往往执而鲜通:此失之过而道不行不明也。皆弗思焉耳。

子曰:道其不行矣夫!

柱按:道亦指中庸之道,此叹无明中庸之道,以范天下民者。

子曰:舜其大知也与?舜好问而好察迩言,隐恶而扬善,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其斯以为舜乎?

柱按:上言知贤之过,与愚不肖之不及。此言舜之大知,而能不过。其能不过,又在乎好问、察迩、隐恶、扬善,故能执其两端之中,而用之于民,使民之愚不肖者,亦能行中庸而无放僻邪侈之患也。

参考

戴震云:执其两端,如一物之有本末首尾,全体无遗弃也。“其斯以为舜乎”言舜之知,而又如斯,是以为大知。

子曰:人皆曰予知,驱而纳诸罟擭陷阱之中,而莫之知辟也;人皆曰予知,择乎中庸,而不能期月守也。

柱按:此言不能守中庸之道者,必有祸患,如驱而纳诸罟擭陷阱之中,而不之知辟也。虽自以为知,其不知甚矣。

参考

戴震云:人不自以为知,则必常兢兢,庶几少失;未有自以为知而不动辄得咎者也。人伦日用之常,由之而协于中,是谓中庸。则审择而知其意,守之勿失,亦人人可与于此者。自以为知,虽知其意,旋必失之。

康有为云:天下之学者皆自以为知者,然未从中庸之道,未几即为异教所诱,是无异舍康庄之大道,而入罟擭陷阱也。而尚自谓其知,其愚可悯矣。

子曰:回之为人也,择乎中庸,得一善,则拳拳服膺,而弗失之矣。

柱按:上言择乎中庸,而不能守;此言颜回择乎中庸,得一善而不失,以见大知不自知,故能知,与常人之自知而不知者,异也。

参考

戴震云:服膺弗失,谓如持物者奉之著于胸间,不少置也。

唐蔚芝师云:以罟擭陷阱不能辟,喻择乎中庸不能守者。盖人既不能信依中庸,乃日以机械变诈为事,以己之机心,召天下之杀机,必致纳于罟擭陷阱以死,是以机心自杀也。若既择乎中庸矣,乃为世俗所转移,而不能守,机械之心亦得乘之,久亦纳诸罟擭陷阱之中,虽追悔而已无及,是盲从以蹈于死机,因以自杀者也。此皆予智之心误之也。

康有为云:能不惑于他途,而得中庸之道者,“颜氏之子其殆庶几乎?”得一善而服守不失,启尽万善而兼贯靡遗。颜子仁者,能守中庸。

马其昶云:“人”“仁”同字。

子曰:天下国家可均也,爵禄可辞也,白刃可蹈也,中庸不可能也!

柱按:此慨世无能行《中庸》之道者也。均天下,辞爵禄,蹈白刃,此至难能者也,而世或有能之者;独中庸之道,人人所共能,而独无能之者,是以深叹之也。

参考

戴震云:均谓分疆正域,平量财赋,有取于均之事。天下国家可均,则其人不私者也;爵禄可辞,则其人清者也;白刃可蹈,则其人刚者也;各成其一德而已。中庸必具众德,又非勉于一时,故难。

徐绍桢云:夫中庸为记中和之用,则以庸训和,当矣。郑君于“君子中庸”复训庸为常,朱子因之,遂有平常之训。孔子明曰:“天下国家可均,爵禄可辞,白刃可蹈,中庸不可能”,则亦非平常可知。程子谓不易之谓庸,亦但以意言之,余皆不敢从也。子路问强?

参考

康有为云:《易》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洪范》以弱为六极之一,故强为人道自立之德也。子路勇者,能行中庸。

子曰:南方之强与?北方之强与?抑而强与?

柱按:郑注言三者所以为强者异也。抑,辞也。而之言女也,谓中国也。郑以而为女,女指中国,恐不然。抑、而,均辞也。“抑而强与”,犹云抑强者与?即下文“而强者居之”之强者,问虽为三,而解则二而已。

宽柔以教,不报无道,南方之强也,君子居之;衽金革,死而不厌,北方之强也,而强者居之。

柱按:南方之强,老子一派近之,后来之佛尤然。北方之强,墨子一派近之,后来之侠尤然。

同类推荐
  • 历代词赋(上)

    历代词赋(上)

    词,作为一种诗体,可以远溯到隋唐之际,但留传下来的作品极少,到中唐以后作品渐多,到晚唐五代已经成为和诗相并行发展的新诗体。
  • 中国文旅产业观察·《延禧攻略》爆红样本:影视公司后流量时代“机与危”(《21世纪经济报道》深度观察)

    中国文旅产业观察·《延禧攻略》爆红样本:影视公司后流量时代“机与危”(《21世纪经济报道》深度观察)

    《21世纪经济报道》是南方报业集团下属中国最大的商业报纸媒体,是中国商业报纸的领导者。致力于服务最优秀的人群,是在世界经济界最受关注的中国经济类日报。全国三大经济类报纸之一。《21世纪经济报道》2001年创刊,始终坚持新闻创造价值的理念,以优质内容服务用户,以专业和高度推动商业中国发展,秉承移动优先的方针,大力拓展新媒体业务,旗舰产品21财经APP下载量已经突破6000万,传播力、公信力以及影响力居同类客户端前列,并不断积极开拓知识付费、研究智库、内容电商等创新业务。本期为《21世纪经济报道》深度观察文旅产业专题。
  • 八股文

    八股文

    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有机融合的产物;同时又是一种历史现象,是社会的历史沉积。当今世界,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人们也越来越重视本民族的文化。我们只有加强对本民族文化的继承和创新,才能更好地弘扬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历史经验告诉我们,任何一个民族要想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必须具有自尊、自信、自强的民族意识。文化是维系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强大动力。一个民族的存在依赖文化,文化的解体就是一个民族的消亡。
  • 宁夏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宁夏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流变性的特性使它在时间的长河中由于各种原因不断丢失。特别是在以现代化为目标的全球化进程中,多种多样的文化遗产正在受到严重冲击,文明多样性和文化多元化的格局受到严峻考验,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和研究,越来越受到各方面的高度重视,成为世界范围的一门“显学”。
  • 历代帝王

    历代帝王

    中华民族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民族,中华文明是世界上最悠久的文明之一。中国有文字记载的历史近5000年之久,从公元前841年开始,有文献可考的编年史从未间断,至今已近3000年,这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是绝无仅有的。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中,只有中国的历史始终传承有序,从未中断。
热门推荐
  • 偏执大佬的娇妻美又飒

    偏执大佬的娇妻美又飒

    表面上,她是个傻白甜。实际她是众人追悼的前钟氏集团继承人,手段了得,智商超群。当她打得校霸叫爸爸,手撕校花,脚踹小婊砸……全校:“我女神!”傅爷向全城发出警告:“我老婆弱小无助又可怜,你们不要欺负她。”众人:“???”【重生虐渣,男主酷,女主飒,双宠!】
  • 晶鸠天下

    晶鸠天下

    本是紫藤上的晶鸠,穿越千年,看她一浪浪天下,回首惹桃花,,
  • 忠仆

    忠仆

    ‘太泽里亚’在古语中即意味着沙子,而现如今,这个世界即被冠名为太泽里亚。十二颗亘古不变的月亮轮替着十二个月,人在一出生即被月亮赋予了属性。信奉月亮的人类,在沙的世界里开辟绿洲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清风明月许道长

    清风明月许道长

    许必输拿到癌症晚期通知单,想趁还剩的三个月好好玩一把,没想到提前嗝屁了,绑定了圣父道长系统,为天下苍生除魔卫道奉献自己,许道长感觉他牙疼_(:з」∠)_
  • 路不停

    路不停

    在中小型城市的郊区中一位28岁小伙带着女儿开始了悲惨的生活
  • 谁负相思意

    谁负相思意

    第一世,他亡了她的家,她夺了他的皇权,他为她挡了刀,在她怀里逝去。第二世,他恋上自己的师,为两国安定娶了她。“是,我不爱她,但她是我的妻,我绝不会让任何人伤了她,欺了她。”“若你的妻是旁人,你会不会也这般对她?”“应有的尊重会有,但不会偏爱。”“我们曾有那么多的回往,美好的,痛苦的,艰辛的。如今说来竟不过是,他爱我,我恨他,我爱他,他因我是他的妻而宠我。”一世相爱相残,一生联姻错爱,滚滚红尘,终有一人为你而来。
  • 第N次告白:闷骚男神勇敢追爱

    第N次告白:闷骚男神勇敢追爱

    顾言昔和廉谦承初一便认识了,连续同班了十年,就连大学都在同一个班级。按理说这么有缘份,两人就算不是朋友,但也不应该是敌人吧?然而两人却奇迹般地成为了水火不容的敌人。大学毕业后,顾言昔和廉谦承去了不同的公司上班。一次开会时,顾言昔不小心在会议上睡着了,可以说完全得罪了她那个既闷骚又记仇的新上司。折磨、找茬没商量。果断把这个季度最难的一个任务丢给顾言昔,成功留下,失败那么只能“呵呵”了。然而想要完成这个任务,首先需要做的居然是要和廉谦承的公司取得合作,共同完成。本以为彻底摆脱廉谦承的顾言昔此时却要主动送上门去,这不是要她的命吗?被仇人处处刁难,还要处处防着上司,这日子没法过了。
  • 想过的生活

    想过的生活

    阿布,全名潘布,混迹于星雨市的小市民,高中学历的他为了能够在城市中生存,开了一家早点铺,不甘平庸,心存傲骨的他,为自己的事业踏上了第一步。日渐冷漠的城市里阿布遇到了不少良师益友,在一件件事情中慢慢成长,经历种种风险,体味人间冷暖。始终抱有一颗乐观的心,一次次困难面前,总是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从只会做包子的男孩,到独挡一面的商业领袖。从一无所有到上层圈内新贵。就当他自认为生活该如此平静之时,命运的转轮却丢给他一个让他难以接受的现实,亲情、爱情、友情纠缠一起,面对这个常人难以越过的坎,他该何去何从......(喜欢的读者多多支持,在此拜谢)
  • 幼儿园里故事多

    幼儿园里故事多

    这是五个男人(无人驾驶汽车设计师,画家,淘宝店主,国企办公室文字秘书,制造业工艺技术员)到幼儿园跟若干个美女们一起看孩子的故事。这是若干个性格各异的80后90后的男男女女勇于追求真爱的故事。这是一个反映二十一世纪初中国大中城市公立幼儿园真实生存状态的故事。这是一个现实主义与理想主义结合的故事。这是一个探讨新时期关于怎样做好老师,好家长,好孩子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