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里玛主(黄饭节)
祭寨神“昂玛突”之后,山茶花盛开的阳春三月,在枝头布谷鸟的清脆叫声中,在山坡上黄饭花的阵阵清香中,一年一度梯田农耕的序幕就揭开了。在这个耕种的季节,哈尼族要过一年一度的“里玛主”,即黄饭节(有的也叫“染黄粑粑节”)。“里玛主”在哈尼语里的意思是春天的盛况,哈尼人以这个节日向报春的布谷鸟虔诚敬献。布谷鸟是哈尼族心中最喜爱和崇奉的鸟,被哈尼人亲切地称为“合波阿玛”(布谷鸟妈妈)。哈尼人不论男女老幼,若是在当年第一次听到布谷鸟的鸣叫声,都要回答一声“我听见了!”以表示对春天的欢迎。据传说,布谷鸟是天宫中的神鸟,因远古时候哈尼人不会分四季,种庄稼不知节令,一年辛辛苦苦还是过着苦日子,天神“阿波莫咪”看到哈尼人的这种生活非常同情,便派遣布谷鸟来帮助他们。布谷鸟从遥远的天边飞来,在飞到一片叫“巷阿窝尼崩”的大海上空时,筋疲力尽飞不动了,眼看就要掉进茫茫的大海里,这时多亏突然从大海中间升起的一条龙尾变成了一棵大树,让它在上面歇脚,这才缓过气来。就这样,布谷鸟历经了千辛万苦后才来到哈尼山寨,把春天的信息带到了人间,唤醒哈尼人开始耕种。在布谷鸟的帮助下,哈尼族从此学会了分四季,分时令,懂得何时春种、夏锄、秋收和冬藏,结束四季不分的日子,过上了幸福的生活。为了表示不忘布谷鸟的恩情,哈尼族每年阳春三月都要用黄糯米饭或粑粑祭献布谷鸟。
每年,待到大多数人都听到“合波阿玛”的叫声后,各村寨就按传统习惯在一个属羊的日子筹办美酒佳肴,并上山采摘黄饭花,挤出它的花汁来浸泡糯米。经过这样的浸泡后,蒸出的糯米饭就会是金黄喷香的了。除此之外,还要煮一些红蛋,一起祭献给布谷鸟。红蛋壳和泡过糯米的花枝要抛到屋顶上。传说,这样做后可以使五谷丰登、六畜兴旺。然后,寨子里的男女青年们会装扮一新,聚在村坡寨头的山野草坪上玩乐,借机谈情说爱,物色对象。男子还会举行摔跤活动。
四、开秧门(栽秧节)
洋溢着春天气息的“里玛主”一过,农历三月中旬,居住在哀牢山的哈尼农家的插秧季节也就到了。每逢春耕之前,各户都要选定一个好日子来过栽秧节,也叫“开秧门”,是以家庭或村寨为单位进行的节日。“开秧门”这一天,整个哈尼村寨都沉浸在一片欢乐的气氛中,他们以这种古朴的传统仪式来迎接播种的日子。
一般哈尼族插秧须选定良辰吉日,属龙、猴、狗、马的日子都可以。
插秧当天,家家户户都要做汤圆来献天地。一大早,各户男性家长要备好糯米饭、熟鸡蛋或熟鸭蛋、几片盐酸果树叶以及蒿枝做成的筷子,并将它们置于自家水田的水口处,行完这些仪式后方可插秧。插秧时,要先插三撮,一撮代表人吃的,一撮代表牲口吃的,一撮代表所有的庄稼,然后用竹箩罩起来,直到秧插完了之后才能拿起来。之后,围田快跑一圈,预示着今年的插秧能顺利地尽快结束。举行“开秧门”仪式的目的是希望避免天灾,避免虫灾,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按哈尼族的传统,媳妇是插秧的能手,因此,插秧季节媳妇们都要从外地或娘家赶回来,栽下来年喜庆丰收的秧苗。
根据风俗,“开秧门”这天,凡是从进行仪式的水田边经过的人,不论男女老少也不论是陌生人还是熟人,主人都会将你拉下田去参加这一活动。就算你不会插秧,只是随便插上几支,主人也很高兴,因为它是吉祥、幸福的象征。
五、苦扎扎(六月节)
“苦扎扎”即六月节,是哈尼族的小年。是他们一年中仅次于十月年和“昂玛突”的又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于农历五月举行。因其时正值公历六月间,所以又叫六月节。也有地区在“火把节”期间(即农历六月二十四)或四月底举行。这个时节正是农闲季节,繁忙的春耕栽种结束,哈尼山寨的主要农事活动也结束了,人们有了短暂的空闲,需要休息调整,以准备迎接收获季节的到来。因此,“苦扎扎”既是人们祈求风调雨顺,祈求祖先、神灵保佑庄稼丰收,预祝五谷丰登、人畜安康的节日,又是人们进行社交娱乐、调剂疲累身心的节日。
关于“苦扎扎”为什么在六月举行,哈尼族民间还流传着一个传说:据说在很古很古的时候,“苦扎扎”是在正月间。那时正是春暖花开的时节,哈尼山寨,翠竹环绕,群花盛开。俄最(传说是参加人间过“苦扎扎”的神。此神到来,人们才能开始欢度苦扎扎)抖动金缰绳,骑着白花马,来到哈尼山寨脚下,让牧童看着马,就进寨过“苦扎扎”去了。不料,那牧童嫌孤独,也跑到山寨里和其他孩子玩耍,只是不时站到高的地方往寨脚看一看,看到寨脚有白花花的东西就以为是白花马在那里。待俄最酒足饭饱要回去时,到寨脚一看,白花马不见了。原来,牧童看到的白花花的东西,是一树梨花,而不是马。经再三追查,才知道白花马是让鸽打(一种白头鸟)偷去卖了。后来,马虽找回来了,但牵马的金缰绳却丢了。俄最骑着白花马回去时,向人们告别道:
马似花来花像马,
花马难分难找马。
从此春天我不来,
待到六月我自来。
从那以后,人们便把“苦扎扎”改到六月份,那鸽打生怕俄最要它赔还金缰绳,就全家都戴上了白头巾(哈尼族爹妈死了要戴白头巾,表示戴孝。鸽打一家戴白头巾是想借爹妈死了,家里困难而赖账),一直戴到现在,还不敢脱下来哩。
“苦扎扎”具体日期由祭司选定,一般以农历五月的第一个申猴日为节日的第一天,节期3~5天,以祭天神和谷神为主要内容。“苦扎扎”的典型活动是撵磨秋。
关于撵磨秋,哈尼族地方有很多古老的传说,一种传说是哈尼族很早就学会了开田种地,但是,在开垦梯田的劳动中,他们得罪伤害了生活在泥土里的泥鳅、黄鳝、蚯蚓、蚂蚁等动物。这些动物遂联合起来到天神那儿去告状,请求天神惩罚哈尼族,若天神不依,它们就要自己报复哈尼族,让他们种下的庄稼颗粒无收。一直比较宠爱哈尼族的天神为了安抚这些小动物,答应说他会在每年栽种结束后把哈尼族一个个抛到半空中,以此惩罚。从此,每到农历五月间哈尼族就要过“苦扎扎”节,并且要撵磨秋。这些小动物看到人们在磨秋上荡到半空,以为他们受到了天神的惩罚,便不再报复他们。第二种传说是说哈尼人撵磨秋是为了借助磨秋旋转的力量把一个哈尼族的始祖宗神“阿波威嘴”送回天宫。“阿波威嘴”是哈尼族的始祖宗神,也是保佑庄稼的神。每年栽种结束后,他都会骑着一匹闪闪发光的大白马下到哈尼山寨来巡视,看庄稼的栽种情况如何,看哈尼人的生活如何。人们也连续几天举行盛大的节日活动来迎接他。在节日的最后一天,人们便撵磨秋,借助磨秋旋转的力量把“阿波威嘴”送回天宫。
后来,这个节日就变成了“苦扎扎”节,撵磨秋也成了“苦扎扎”节上最典型的活动。还有一种传说,据说在远古的时候,哈尼人不知道一年要分几个月,后来,太阳和月亮传授给哈尼人分月的办法,在人间栽了一棵年月树,一枝树干算一个月,哈尼人分得了第六枝,从此,就在六月过“苦扎扎”节。还有传说说很久很久以前,哈尼山寨里住着两兄妹,哥哥叫阿朗,妹妹叫阿昂。阿朗聪明勇敢,阿昂美丽善良,而且兄妹俩总是热心帮助寨子里的乡亲们干活儿,大家都很喜欢他们。那时候,天上的太阳和月亮出没的时间不定,有时一个都不出来,有时又两个一块儿出来,长此以往,地上的万物都没法正常生长,庄稼没有收成,乡亲们的生活也无法继续。阿朗和阿昂为了大家,决定到天上去找太阳和月亮。他们砍来栗树做成磨秋,骑到上面,磨秋便飞一般旋转起来把他们送到了天上。最后,兄妹俩终于说服了太阳和月亮,从那以后,太阳便只在白天出现,而月亮就在晚上出来。任务虽然完成了,可不幸的是,哥哥阿朗被太阳烤死了,妹妹阿昂被月亮冻死了。为了纪念阿朗和阿昂,以后每年过“苦扎扎”时,人们都要支磨秋,打磨秋。又说,过去有七个仙女到哈尼山寨,做了一个磨秋,她们轮流玩耍,把站在树枝上的小鸟也逗笑了。鸟儿欢快地唱起歌来,天神听到它们的歌唱声,把福降给了人间……人们十分怀念七仙女,从此以后每年过“苦扎扎”时都要撵磨秋。
节日的第一天,各寨要淘洗自己村寨的水井,在井边宰杀一只小白公鸡,并摆上米饭、锥栗叶等供品祭祀水井神,要由寨中年轻小伙子在井边栽上三棵黄豆、三棵苤菜。然后,要从山上砍回一棵笔直的青松树,用它在磨秋场上架设磨秋。架磨秋的方法是将树木的一头栽进土里,顶端削细当轴心,然后再把长长的横杆从中间凿凹,架在上面。两边的横杆长短要一样,还要削得十分光滑,以免划伤打磨秋人的手。除此之外,还要用栗木和藤条架起转秋和荡秋,供大家娱乐。这天还是迎接祖宗神“阿波威嘴”的日子,家家户户都要杀鸡,以酒、菜、饭和茶水献祖宗,表示迎接先祖回家过节。
第二天,各家要在大门外杀一只羊,煮一锅鸡蛋、鸭蛋,象征把一切不吉利的东西挡在门外,并祭献客死异乡之人。一般这天整个寨子要集体杀一头牛或猪(其中以杀牛居多),按户均分,让大家拿回去敬献天地和祖先。敬献过的第一碗饭,加上一些酒肉后要让全家族辈分最高的老人先吃,然后其他人才能开始吃。这天晚辈也要给长辈敬酒、肉、饭各一碗,表示对长辈的尊敬。已出嫁的女儿要回娘家,送红粑粑回去祭祖。
从第三天起,人们都身着节日的盛装来到寨子里的磨秋场上。大家都自备饭菜,围坐在磨秋场上聚餐。饭后,由摩批主持撵磨秋仪式。大家都争先恐后地抢食摩批手中的汤圆,因为据说吃了这种吉祥的汤圆后能祛邪防病。按照哈尼人尊老敬长的传统习惯,接着还要请寨中几个德高望重的老者先骑磨秋,也就是“开秋”。在他们象征性地甩了几圈以后,还要找已婚并已有两个孩子,父母健在且家庭完整的男女各四人骑上去,这之后村寨里的其他人才能去骑。打磨秋是哈尼人一项充满情趣的娱乐活动,也可以说是体育活动。它要求磨秋两边所骑的人数要对等,骑坐的人用脚蹬地面以借力,使磨秋时而飞速旋转,时而升降起伏,反复转动。甩秋人的速度越快,围观的人就越开心,人群不时发出“哦嗬嗬,哦嗬嗬”的呼喊声,为其加油助兴,气氛十分热烈。那些艺高胆大、身手不凡的小伙子,往往成了姑娘们爱慕的对象。哈尼族的独绳秋千也颇具特色。秋千立于斜坡上,4根支架的顶上交叉成“十”字捆绑,上装一根横木,横木上部拴一根拇指粗的藤条,下端结一扣,藤条中段拴一根约2米长的细藤条。男子将一只脚踩在扣上或将腿伸入扣中,两手紧握藤条,另一条腿蹬地起动。旁人可拉动细藤条牵送。秋千荡得越高,大家越高兴。妇女荡秋千时,可在扣上套一块60~70厘米长,30厘米宽的木板,既可站在木板上打单人或双人秋千,也可一人站在木板上来回荡动。到那时,只见磨秋场上人山人海,人们打磨秋、荡秋千,吹把乌、木叶,跳藤绳、对山歌,跳起了扇子舞、竹棍舞、罗作舞,欢声笑语直冲云霄。是夜,每家每户还要点燃一把松明火把,并把砍磨秋时分到的磨秋屑点燃,对屋子的各个角落一一进行薰扫,以驱恶除邪。六月节时哈尼人还要争相去抢新水,谁先抢到新水,就意味着幸运。
六、尝新节
尝新节也叫“新米节”。当秋收即将来临,哈尼山区新竹挺秀,这一年的稻谷渐渐变黄,新谷子打出来,舂出新米来时,哈尼族各村寨便会由长者或是摩批择定吉日吃新米——也就是过尝新节,想通过“尝新”祭祖,祈求祖先保佑粮食能够顺利收获。过尝新节的时间各村寨不尽一致,要根据各家收割稻谷的时间而定。稻谷早熟的早过,晚熟的晚过。但一般都在农历八月十五以前,另外,一定要选择属龙或属狗的吉日才能举行。
为什么尝新节要选在属狗的日子,这其中还有个古老的传说。很久以前,哈尼人居住在一条大河边。有一年河水突然上涨,冲毁了所有的田地和村寨,卷走了五谷种子。没有了种子,便无法播种,人们陷入绝望。这时,有一条大黑狗游过了波涛汹涌的大河,给人们衔回了一束谷种。多亏了这些谷种,哈尼人才得以生存下来。为了记住狗衔回谷种的恩情,从此,人们就把尝新节的日期选在了属狗的日子里。
过尝新节时,要在陈米上面撒上当年的新米蒸出一甑米饭来祭祀祖先。陈米上面撒新米,表示陈米还没吃完就又收获了新米,预示着哈尼人衣食无忧,年年有余。用它来祭祀祖先,让祖先在收获季节即将来临的时候帮忙看护好庄稼。然后,要用新米糠喂猪,用新碎米喂鸡,这也是祈求永不断粮。
尝新节期间,家家户户都要杀鸡摆酒,相互邀请来品尝自家的新谷,共庆丰收。
七、墨江国际双胞胎节暨哈尼太阳节
自2005年4月至今,墨江哈尼族自治县已成功举办了七届国际双胞胎节暨哈尼太阳节,每届均有来自国内外各地的近万名游客参与其中。其中,哈尼太阳节在2010年被评为“2010年度云南最具国际影响力的节庆活动品牌”。自第二届开始,墨江国际双胞胎节暨哈尼太阳节举办时间定于每年五一节期间,活动时间为2~3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