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2062500000007

第7章 兵事法制(1)

一个国家的正常运转离不开法律、制度、执行机构,这一章我们就来了解与立法、行政、司法、军队等相关的知识。

青铜剑是我国最早的剑吗?

青铜剑是我国最早的剑,可追溯至商周时代。商周时期的剑身较短,形状像柳树的叶子,制作也比较粗糙。至今出土最早的青铜剑,即“鄂尔多斯直柄匕首式青铜短剑”就是此种形制。这把剑由扁平铜片制造而成,其形状为前端尖锐、两边有刃,剑身无背,无剑格和剑首,剑身短小精悍。古代武士使用时通常将其佩戴在腰间。

至春秋晚期,青铜剑的制作达到成熟。此时的青铜剑,剑身被加长到五六十厘米,在剑身和把手之间还有一块凸起来的隔板,叫做“格”。比较讲究的青铜剑,“格”上面会有装饰物,以显示使用者的身份和地位。这些装饰通常使用玉质材料,所以这种剑也叫“玉首剑”。

西汉以后,铁制兵器完全取代了青铜兵器,青铜剑从此退出了历史舞台。

近代以来,通过考古工作者的辛勤努力,全国各地在田野考古发掘中相继出土了种类繁多的青铜剑,特别是出土的吴王夫差剑和越王勾践剑,堪称价值连城的稀世珍宝。

古人为何要随身携带佩剑?

我国民间佩剑之风始于周,兴盛于汉唐两代。

佩剑首先是用于防身,战国以后佩剑变长,有利于实战。至秦代佩剑更长,但不便从剑鞘拔出,秦始皇就因剑长拔不出来几乎被荆轲刺死。剑不仅仅是战场兵器,腰间悬剑也是身份地位的象征,只有贵族才能佩戴。东汉后期,刀逐渐代替剑的实战功用,剑逐渐成为佩饰。晋朝时,达官贵人用木剑、玉剑作佩饰。隋唐时期,佩剑文化发展达到顶峰,佩剑种类繁多,佩剑方式也出现“只佩”“双佩”等级别规定。宋、明时期,男子佩剑习俗犹存。

古人佩剑还具有礼治和修身养德方面的意义,直到近代诗词歌赋中仍不乏对剑赞美的佳句。

古代军中的总督、都督、提督都有哪些权力?

总督、都督、提督是我国历史上不同职位官员的职称。

总督最早出现于明代,由朝廷直接封授,主要负责军务和粮饷。在当时,总督没有固定职务和品级,属于时设时撤的临时职称。至清代,总督才正式成为封疆大吏,其权力也由军务粮饷扩张至军政大权,下设副将、参将等部属。

都督最早出现在汉代末年,是全国的军事统帅。三国时设有“都督诸州军事”,周瑜就是当时的吴国都督。都督是领兵打仗的将帅,通常不理民事。晋代以后,都督往往兼任驻地的刺史,这样就总揽了军政大权,形成了“军管”。都督大权独揽,往往会形成“割据”的独立王国,对中央集权国家的统一构成威胁。

提督是清朝省一级的官职,分为提督学政和提督军务总兵官。提督学政又称学政、学台,负责岁、科考试,掌管学术政令,凡全省大事,他有权和督、抚一起参加讨论;提督军务总兵官是从一品,负责一个省的军务,其权力比巡抚、藩台、臬台的品级还高。

象棋中的“楚河汉界”究竟源自哪里?

在中国象棋的棋盘中分线上,有“楚河”“汉界”四个大字。在棋盘两边摆上棋子,就形成了黑红相峙、相争的局面,玩家可以使用棋子进行棋艺的较量。其实,黑红棋子对峙的场面,正是两千多年前楚、汉争夺天下的历史再现,这也正是“楚河汉界”的由来。

那么,历史上的“楚河汉界”到底在哪儿?据考证,“楚河汉界”位于古代荥阳(属郑州)成皋一带,该地北临黄河,西依邙山,东连平原,南接嵩山,是历代兵家相争之地。两千多年前,西楚霸王项羽和汉王刘邦就曾以荥阳为主战场,开展了长达四年的拉锯战。这场战争,就以荥阳的鸿沟为界,这段历史也成为几千年来最为精彩的片段之一。如今,在荥阳广武山上还保留一些楚汉时期的遗址,其中两座古城遗址,一座叫汉王城,一座叫霸王城,据传就是当年刘邦、项羽所筑。在两座古城遗址中间,有一条宽约三百米的大沟,这就是人们平常所说的鸿沟,也是象棋盘上所标界河的依据。

我国古代的盔甲是怎样的?

盔甲,是人类在战争中保护身体的器具,也叫甲胄、铠甲。盔甲主要分两种,盔与胄是指保护头部的防具,形状像帽子一样,早在黄帝时期即已存在;而铠与甲是专门保护身体的防具,可以保护在武力冲突中重要脏器不受伤害。据传,甲是夏朝少康子抒和东夷作战时发明的。

盔甲的材质有很多种。最初的盔甲是用皮革制成,后改用铜制造。考古发现,殷墟出土的盔甲就有铜盔,而甲在殷商和春秋时还多用皮制。秦汉以后,盔甲逐渐完善,铜铁的护胸、护臂、护腿已大量出现。唐朝时出现了用铁链制成的索子甲,增强了盔甲的机动性。至宋代,我国的盔甲形制进一步完备,重量也大大增加。例如宋绍兴四年(1134年)的步兵铠甲在29.8公斤左右,而长枪手的铠甲重量则为32~35公斤。与欧洲同时期的骑兵铠甲相比,我国铠甲的重量要重得多。

此外值得一提的还有金甲。金甲,即在铠甲外层镀金,这是古代贵族为显耀身份采用的做法。古代贵族中还流行一种金丝甲,这种盔甲透气性好,绝对重量小,但防护能力差,不能抵挡大力的打击和刺击,装饰性要远远高于其实战性。

“十八般兵器”都有哪些?

“十八般兵器”一词始见于元曲,《敬德不服老》中就有“他十八般武艺都学就,六韬书看的来滑熟”的唱词。十八般兵器的具体所指在各个时期有所不同,但基本上大同小异,有长器械,短器械;软器械、双器械;有带钩的、带刺的、带尖的、带刀的;有明的、暗的;有攻的、防的;有打的、杀的、击的、射的、挡的;等等。如今,我们一般把刀、枪、剑、戟、斧、钺、钩、叉、鞭、锏、锤、抓、镋、棍、槊、棒、拐、流星锤等称为十八般兵器。

十八般兵器出现较早,有古籍记载十八般兵器是战国时代军事家孙膑、吴起所创。其实,这些兵器的出现比孙膑、吴起时代要久远得多,至少在中石器时期,我们的祖先为了防身和狩猎需要,就开始懂得制造和使用木棒、石刀、石斧等一类原始的兵器。随着生产力的发展,青铜、铁等被用来制造兵器。南北朝以后,铜制的兵器都被铁和钢代替。到了明代,“十八般兵器”基本上已完备定型,成为实战中最常用的兵器。

我国的火炮始于何时?

火炮,由炮身和炮架两大部分组成,是利用火药燃气压力等能源抛射弹丸,口径等于和大于20毫米的身管射击武器。

早在唐末宋初,我国就有了原始的火炮。这种火炮在石炮的基础上,用火药代替石块发射炮弹。北宋军事学家曾公亮等编写的军事着作《武经总要》中,就记载有火炮、火药复杂的配制方法。到了元代,我国的火炮技术进一步发展,出现了金属铸成的火铳,即真正意义上的火炮。据考证,中国乃至世界上最早的火炮,为元大德二年(1298年)制造的青铜火铳。该火炮为铜质铸造,铳形为碗口铳,全长34.7厘米,火铳上竖刻两行八思巴字铭文,表明其制造于“大德二年”。

中国的火药和火器在十三世纪传入欧洲,此后火炮在欧洲迅速发展。至十五世纪中期,欧洲的火炮与火药的制作技术已达到高峰,火炮也跃升为欧洲军队最为重要的军事武器。

我国古代有哪些知名阵法?

中国古代作战讲究阵法队形,称为“布阵”,布阵得法就能充分发挥军队的战斗力,克敌制胜。目前所知的古代阵法中,以八卦阵、撒星阵、鸳鸯阵、鱼丽阵最为知名。

八卦阵,战国时期军事家孙膑所创,具体阵势是大将居中,四面各布一队正兵,正兵之间再派出四队机动作战的奇兵,构成八阵。八阵散布成八,复而为一,分合变化,又可组成六十四阵。

撒星阵,南宋名将岳飞所创,为岳家军破金兵“拐子马”的阵法。撒星阵的队形布列如星,连成一排的“拐子马”冲来时士兵散而不聚,使敌人扑空。等敌人后撤时散开的士兵再聚拢过来,猛力扑击敌人,并用刀专砍马腿,以破“拐子马”。

鸳鸯阵,明代戚继光为抗击倭寇创设的阵法。鸳鸯阵分为三队,当敌人进到百步时第一队士兵发射火器;敌人进到六十步时第二队士兵发射弩箭;敌人进到十步时第三队士兵用刀矛向敌人冲杀,杀伤力极强。

鱼丽阵,先秦战争史上最早出现在记载中的用兵阵法,发明者已无从查考。鱼丽阵是将步卒队形环绕战车进行疏散配置的一种阵法,先用战车冲阵,步兵环绕战车疏散队形,可以弥补战车的缝隙,有效地杀伤敌人。

为什么把参军叫做“入伍”呢?

把参军叫“入伍”,源自我国古代的军阶编制。

从西周时代起,军队就是按伍、两、卒、旅、师、军编制的,据《周礼》载,我国古代军队里“五人为伍,五伍为两,五两为卒,五卒为旅,五旅为师,五师为军”,而“伍”就是军队中最小的编队。此后历代军队编制虽然不断变化,但“伍”的叫法一直未变。近代以来,军队中采用班、排、连等军阶编制,不再采用古老的伍、两、卒等,但由于“伍”字在部队广为使用,人们仍习惯把参军叫做“入伍”,与“伍”有关的词也很多,如“队伍”、“入伍”、“退伍”、行伍出身、行伍习气等等。

古代军队为什么把人头称为“首级”?

首级,即人的脑袋,专指脖颈以上的部分。把人头称首级,源自秦汉时期军队的一种奖励制度,当时为鼓励军功,规定凡在作战时割下敌人脑袋者回来赐爵一级。古人将脑袋称为首,一首一级,久而久之人们便将脑袋称为“首级”了。

“首级”制度是奖励将士奋勇杀敌的有效措施,而脑袋就是计功领赏的主要凭证。由于脑袋与军功直接相连,士兵们在战场上会为争夺首级而自相残杀。例如西楚霸王项羽兵败自刎后,就有几十个骑兵为争夺项羽的尸体打斗厮杀,最终死伤十数人,项羽的身体也被分作五处,被士兵拿去邀功请赏。部分士兵还会将自己斩杀的头颅卖掉换取金钱美女,无功者因买得首级而加功晋爵,造成了按功行赏制度的不公平。北宋时期,大将狄青向仁宗皇帝历数“首级”制度的种种弊病,仁宗准奏予以废除,“首级制度”就此消亡。

“击鼓而进”“鸣金收兵”是如何演变而来的?

“击鼓而进”“鸣金收兵”的说法最早出自《荀子·汉兵》,其中有“闻鼓声而进,闻金声而退”的说法,意为击鼓号令进攻,鸣金号令收兵。这里的“击鼓”和“鸣金”都是古代军事指挥的号令,击鼓就是敲战鼓,鼓为牛皮制作,声音浑厚,可以起到激励的作用;而“鸣金”,则为敲“钲”,钲为铜制,形状似钟而狭长,口向上,敲打后能发出清脆响亮的声音,穿透力强,传播距离远,在战场厮杀时,士兵可以清楚地听见,便于指挥。

关于“击鼓而进”的来历,还有一个趣闻。据传黄帝与蚩尤作战时,军队士气不佳。黄帝听说东海流波山上有一种叫“夔”的动物,形状像牛,全身青黑色,目光如电,叫声如雷,十分威武雄壮。黄帝便剥下“夔”的皮制成八十面鼓,让玄女娘娘亲自击鼓,顿时声似雷霆,军队士气大振,一鼓作气打败了蚩尤,取得了最后的胜利。

“三十六计”分别是什么?这个说法始于何时?

《三十六计》,即中国古代三十六个兵法策略。“三十六计”的说法起源于南北朝时期,成书则是在明清时期。该书没有真正的作者,因为书中大部分计谋来自孙武的《孙子兵法》中,是后人在研读《孙子兵法》过程中总结出来的,是历代军事家的智慧结晶,由后人集结而成书。

《三十六计》按计名排列,共分六套,即胜战计、敌战计、攻战计、混战计、并战计、败战计。前三套是胜战计,即处于优势所用之计;后三套则为败战计,即处于劣势所用之计。每套各包含六计,总共三十六计,分别为瞒天过海、围魏救赵、借刀杀人、以逸代劳、趁火打劫、声东击西、无中生有、暗度陈仓、隔岸观火、笑里藏刀、李代桃僵、顺手牵羊、打草惊蛇、借尸还魂、调虎离山、欲擒故纵、抛砖引玉、擒贼擒王、釜底抽薪、浑水摸鱼、金蝉脱壳、关门捉贼、远交近攻、假道伐虢、偷梁换柱、指桑骂槐、上屋抽梯、树上开花、反客为主、假痴不癫、美人计、空城计、反间计、苦肉计、连环计、走为上。这三十六计是我国古代兵家计谋的总结和军事谋略学的宝贵遗产。

“围魏救赵”是怎样一种军事思想?

围魏救赵,三十六计之一,出自《史记》卷六五《孙子吴起列传》,原是战国时齐军解救赵国的一种方法。

这起历史事件发生在公元前354年,当时魏国军队围攻赵国都城邯郸,双方僵持甚久,赵军苦守不支。齐国应赵国求救,派田忌为将,孙膑为军师,率兵八万解救赵国。军师孙膑认为,要解救赵国不能直接去打,应避实就虚,击中要害。于是,孙膑带兵向魏国都城大梁猛插进去,魏国精锐部队集中在赵国,内部空虚,围攻邯郸的大军不得不日夜兼程回师自救。齐军乘魏军疲惫之际在桂陵迎敌,一战使魏国兵力大损,此后一蹶不振。“围魏救赵”的精彩之处在于,以逆向思维的方式,以表面看来舍近求远的方法,绕开问题的表面现象,从事物的本源上去解决问题。这一避实就虚的战法为历代军事家所欣赏,至今仍有其生命力。

“背水一战”是怎么来的?

“背水一战”,比喻在艰难情况下跟敌人决一死战。这个典故出自《史记·淮阴侯列传》,书中“信乃使万人先行,出,背水陈,赵军望见而大笑”,描述的就是发生在汉高祖三年(公元前204年)的一段真实历史。

当时,韩信率数万新招募的汉军越过太行山,向东攻打赵国。赵国派大将陈余率二十万兵力,占据太行山以东的咽喉要地井陉口以迎战。韩信在离井陉口三十里的地方安营扎寨,当夜派两千轻骑,每人带一面汉军旗帜,从小道迂回到赵军大营的后方埋伏,要求轻骑兵在赵军出营迎战时,立即冲进赵军营垒,拔掉赵军旗帜,竖起汉军红旗。随后,韩信带余下的士兵渡过绵蔓水,背水列下阵势。古代兵法认为,应背山、面水列阵,但韩信却故意违背兵法背水列阵,陈余见状以为胜券在握,便率全军蜂拥而出,打算生擒韩信。汉军背水而战,明知无路可退,只得个个拼命杀敌,所以双方厮杀半日,赵军仍无法获胜。由于赵军后方空虚,韩信安排的两千轻骑兵轻易在赵军军营插满汉军大旗,赵军队伍大乱,韩信趁势反击,赵军大败。

背水一战使韩信声名大振,正所谓“陷之死地而后生,置之亡地而后存”,当前临大敌、后无退路之时,将士才能坚定拼死求胜的决心,为求生路而决一死战,最终取得战争的胜利。

“云台二十八将”都有谁?

云台二十八将,指汉光武帝刘秀麾下助其一统天下、重兴汉室江山的二十八员大将。汉明帝永平年间,为祭奠这二十八位功臣宿将,命绘其画像于洛阳南宫的云台,故称“云台二十八将”。

同类推荐
  • 军事,国家的骨骼

    军事,国家的骨骼

    在地球上,战争比和平更早出现。从人类开始出现,为争夺食物、栖息地,而发展出战争。战争从未曾长久停歇过,它几乎在每一个国家都存在过。中国各个朝代的灭亡与崛起,军事战争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该书通过描述古代的战争史,展现这种文化的独特性,让人了解战争的偶然性和必然性,从而更好地指引自己的价值观,人生观。
  • 汉代婚姻形态

    汉代婚姻形态

    常常有人说,汉代的研究题目都已经有人做过了,很难再做出什么新的成果来。这种看法其实是不对的。汉代历史文化内涵异常丰富,考古发现又日新月异,只要与正确的理论结合,取得新的视角,自然会有柳暗花明的局面,彭卫同志这部书便是佳例。书中环绕着婚姻关系,讨论了许多饶有兴味的问题。即以开卷第一章所谈汉代婚姻关系中的等级性而论,援引大量材料以证成其说,不仅联系到汉以后历代的发展变化,并与中世纪西欧与印度作了对比,眼界之广阔,见解之新颖,使读者深感其吸引力。
  • 神之门:神秘的中东文明

    神之门:神秘的中东文明

    走进《圣经》中的神秘土地踏着先知曾经的足迹探索神秘的中东文明!中东是西方文字的起源——腓尼基文字发源地;一神论在此地萌芽与发展;《圣经·旧约》中所叙述的场景在这里;先知摩西带领以色列子民前往的蜜与奶之地在这里;巴比伦王国、波斯帝国、奥斯曼帝国、阿拉伯帝国等均在此地留下了灿烂辉煌的遗迹中东,这片神秘的土地,虽然她所创造的帝国文明早已离我们远去,但她却是我们永恒的记忆。
  • 北京精神

    北京精神

    2011年11月2日,北京市公布了“北京精神”——“爱国创新包容厚德”。作为城市精神,它是首都人民长期发展建设实践过程中所形成的精神财富的概括和总结,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体现了首都历史文化的特征,体现了首都群众的精神文化追求。
  • 中国人本色

    中国人本色

    晚清中国到底是一幅什么样的图景,至今有哪些改变?在本书中,美国外交官何天爵结合十几年亲身经历,勾勒出了晚清中国社会全景,从司法制度到衣食住行,从光绪、慈禧到京郊的老和尚。何天爵是个幽默的绅士,更是“中国通”,对中国人的算计,中庸乃至中国商人的种种伎俩都做了精辟的分析。这是一位美国外交官在华十多年的亲历感受,这是一本迄今仍有借鉴意义的晚清社会观察,这是一面能让我们看到过去和现在的镜子,这更是一个能让中国读者发出会心微笑的文本。
热门推荐
  • 夭靳传

    夭靳传

    她为龙主,身怀异宝,却实力低微。下山历险,为能提升实力,机缘巧合之下踏入宗门修行。九州风云四起,一朝神会扬名,消失千年的神族再现于世,身为龙主,她又能否在这混沌乱世中开辟出一条康庄大道。
  • 叶罗丽精灵梦之失忆公主

    叶罗丽精灵梦之失忆公主

    因为文茜的陷害,叶罗丽战士们都不相信乏默,辛灵仙子也不相信她。辛灵仙子收回了王默的叶罗丽仙子——罗丽,并且告诉她的真实身份并不是叶罗丽仙境的公主,而是…陷入崩溃的边缘的王默,一个人走在街上,被车撞了,但就是因为这样王默迎来了新的人生。罗丽的真实身份是什么?王默的命运又将怎样呢?
  • 万魂叶帝

    万魂叶帝

    叶航被神秘人杀害,关键时刻弟弟叶帆悄悄救下哥哥,和哥哥一起转生神魂大陆,看叶航如何寻找真相复仇直上青云。
  • 请叫我九叔

    请叫我九叔

    本书又名《谁特么叫我林凤娇我跟谁急!》当林久和林九的灵魂合二为一,并且拥有了功德系统之后,他就明白了,今后打死都不能收徒弟!你看看,你看看啊(疯狂明示点击本书阅读)!看看这关于后世的记忆中,他收的都是些什么玩意儿徒弟?简直是连玩意儿都不是!本土的吧,光给他惹麻烦,动不动就和女鬼为爱鼓掌,穿越而来的吧,也都是些没良心的,在成了诸天大佬之后,也不说拉自己一把……辣鸡!于是,林久决定了,他要自己浪!然而……
  • 魅惑三界之乱世独宠

    魅惑三界之乱世独宠

    一个是千年蝶妖玉蝶,拥有一千的智慧,却败在了一个暴君的手上...一个是百年妖狐莫灵,为了提高自己的法力,不停的吸取男人的精气...在妓院玉蝶遇见了莫灵,同是花魁,却道不同不相为谋,结下仇怨...一个是残暴的君王,因为遇见她变得温柔细腻...一个是不愿涉世的王爷为了她宁可与皇族反目...一个是只为爱她,不惜一切代价,杀人不眨眼的阴险太监,只为得到美人一笑...在这世间最可怕的就是爱,最美好的也是爱...妖真的可以得到爱吗?
  • 十三经书

    十三经书

    谁告诉你一心读书只会成为书呆子的?那些说读书把人都读傻了的人是没有真正读过书的人,读书怎么会把人读傻呢,不不不,读书,你会变强,越来越强。
  • 那些年的初恋

    那些年的初恋

    她第一次看到他的时候,觉得他是最讨厌的人。可最后他却成了她最放不下的人……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罪档案:焚心祭

    罪档案:焚心祭

    江京市豪华会所“潇湘”第一天开张即遭劫持。劫匪向闻讯赶到现场的警队巴渝生提出的唯一条件,是要女心理师那兰前来谈判,而那兰却在劫案发生前,与记者朋友郭子放受神秘人邀请,进入了“潇湘”错综复杂的建筑群。正当大家一筹莫展之际,“潇湘”会所爆炸,三人当场死亡,人质纷纷跳楼逃生。但令巴渝生困惑不解的是,除了当场被炸死的劫匪,其他两名劫匪竟消失得无影无踪,幸存人质们的说法都各自破绽百出,唯一与劫匪谈判过的那兰更是陷入了昏迷状态……《焚心祭》是“罪档案”系列长篇悬疑小说的第四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