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2536500000006

第6章 针灸的方法运用(3)

(2)行针。又称针刺手法。毫针刺入后,为了获得、维持和加强针刺感应(又称得气)所施行的操作方法。可分为基本手法、辅助手法和补泻手法三种。

(3)留针。行针得气后,将针体留置于腧穴内一段时间的方法。在行针后仍不得气时,可通过留针静候气至,出现针感,称为候气。在行针已得气后,留针可保持针感,并增强针刺治疗作用。在留针过程中,还可再次行针,以加强针感,并使针感沿经脉循行方向传导。留针时间的长短依具体情况而定。如阴症、寒症、里证,病程长而邪气深入,身体强壮者,宜久留针;阳证、热症、表证,病程短而邪气浅在,身体虚弱者或小儿,宜少留针,甚至不留针。顽固性、疼痛性、痉挛性病症,和昏迷、休克等宜久留针。一般情况,留针时间为15~30分钟。

(4)出针。在行针或留针后,针刺达到一定治疗要求时,将针体退出体外的方法。出针时,先以左手拇、食两指用消毒干棉球按于针孔周围,右手持针作轻微捻转,并慢慢提针至皮下,最后将针完全退出体外。在出针后,应迅速用消毒干棉球揉按针孔,以防出血,又称为扪法。出针后亦可不按揉针孔,使邪气外逸,这是针刺补泻的一种,属于开阖补泻的泻法。出针后要核对针数,以免脱漏。并嘱病人休息片刻,注意保持局部清洁。

3.适应症及注意事项

一切针灸疗法所能治疗的病症,均可用毫针疗法治疗。注意事项主要包括:①针刺时医生必须专心致志,审慎从事,随时观察患者表情,询问患者感觉和观察患者反应,体会针刺后的情况,尽量做到能控制刺激量。②患者在饥饿、疲劳、精神过度紧张时,不宜立即进行针刺。对身体瘦弱、气虚血亏的患者,进行针刺时手法不宜过重,并应尽量选用卧位。③对于孕妇针刺不可过猛,针感不宜过强。腰骶部、下腹部的穴位,以及劳宫、涌泉、行间、太冲、十宣等穴,不宜针刺。④小儿囟门未合时,头顶部的腧穴不宜针刺。⑤对出血性疾病、慢性病末期、诊断不明的危笃病人慎用针刺。⑥对胸、胁、腰、背脏腑所居之处的腧穴,不宜直刺、深刺。肝脾肿大、肺气肿患者更应注意。眼区和顶部的风府、哑门等穴以及脊椎部的腧穴,也要注意掌握一定的角度,更不宜大幅度的提插、捻转和长时间留针,以免损伤重要组织器官,产生严重不良后果。⑦对于尿潴留等患者在针刺小腹部腧穴时,也应掌握适当的针刺方向、角度、深度等,以免误伤膀胱等器官出现意外事故。

4.芒针的应用

又称芒针疗法。一般采用26号、28号,5寸、7寸、1尺长的长针,以夹持进针法进针,两手配合,将针缓缓刺入。头面、胸背部用横刺,腰臀、肘膝部用斜刺,腹部用直刺。针刺方向和深度,常以取得针感为度,不可盲目过深,应根据腧穴部位特点和病人胖瘦情况而定。在治疗过程中,应注意患者反应,消除恐惧心理,求得相互配合。尤其要注意防止针刺意外,老人、小儿、体弱、孕妇忌用。本法有取穴少、针刺深、刺激量大等特点,临床可用于中风偏瘫、癫狂、痹症等。

七、皮肤针疗法

用皮肤针叩刺或滚刺皮表以治病的针刺疗法。由《内经》毛刺、半刺、扬刺等法发展而来。

1.医针

即皮肤针。分小锤式、刷帚式和滚筒式等几种,又按其针数多少分别称七星针(七枚)、梅花针(五枚)和丛针(针数不限)等。因其刺激轻微,适用于小儿,又称为小儿针。

临床常用的皮肤针针头呈小锤形,针柄一般长15~19厘米,一端附有莲蓬状的针盘,下边散嵌着不锈钢短针。小锤形、刷帚形的皮肤针用于叩刺,滚筒式的用于滚刺。

2.治病原理

中医学理论认为,十二皮部、十二经脉、体表和内脏具有密切联系,皮肤针疗法以此理论为指导。十二皮部是十二经脉在体表皮肤上的分布区域,有防御外邪、保护机体的生理功能。通过皮肤针刺激十二皮部,可调整十二经脉气血运行,改善脏腑内在病变状态治疗疾病。有疏通经络、扶正祛邪的作用。

3.治疗部位

以背部、脊柱两旁(足太阳膀胱经在背部的循行部位)为主,并按不同疾病需要,配用肩胛区、腰区、骶区、胸腹、四肢及头面等有关区域进行叩刺或滚刺。也可根据病变所在的经脉,沿经脉上下叩刺,并重点叩刺特定穴位。或在病变局部及出现阳性反应(压痛点、结节、条索状物)处进行环形叩刺。

4.治疗方法

分叩刺和滚刺两种:①叩刺:右手拇指、中指、无名指、小指握住针柄后段,食指伸直压在针柄中段,针头对准所刺皮肤,运用腕力进行弹刺,使针尖垂直叩打在皮肤上,立即抬起,反复叩击。②滚刺:手持滚刺筒的柄,将滚筒放在所刺皮肤上来回滚动。临床上以叩刺法为常用。根据刺激部位、病人体质和病情需要,可采用三种不同强度的刺激:轻刺激即用较小的腕力,使局部皮稍见潮红充血,多用于头面部,年老体弱者;强刺激即用较大的腕力,使局部明显发红,并有少许出血,多用于腰背部及局部压痛点,年壮体强者;中刺激即用力中等,使局部潮红而不出血。慢性病每日或隔日一次,10~15次为一疗程,两疗程间休息1~2周;急性病每日1~2次,3~5次为一疗程。

5.注意事项

①治疗前应检查针具,针柄要坚固而有弹性,针尖平齐,无偏斜、歪曲、锈蚀和缺损。②局部皮肤和针具要进行消毒。③叩刺法要用腕力进行弹刺,落针要稳、准,垂直于皮肤,不可用压刺、斜刺和拖刺。④滚刺法不宜用皮肤有外伤或溃疡处,也不宜在骨性突起处用。⑤叩刺时,速度适中,用力均匀,一般每分钟叩击70~90次,每针距离1~1.5厘米。⑥滚刺时,滚筒转动要灵活,速度较叩刺为慢,以避免痉痛。

八、耳针疗法

用针刺、艾灸及药物敷贴等方法刺激耳廓特定部位(耳穴)以防治疾病的方法,属微刺系统疗法范畴。又称耳穴疗法。

1.治病原理

耳廓与十二经脉相联系,早在《内经》中已有记载。如手太阳小肠经、手少阳三焦经、足少阳胆经、手阳明大肠经、足阳明胃经、足太阳膀胱经的经脉或经别、经筋,有的直接入耳中,有的分布在耳廓周围。而手足三阴经则通过其经别合于阳经,与耳部相通。此外,二条奇经分别统率左右侧之阴阳经脉,并循行入耳中。耳又是体表与内脏联系的重要部位,与心、肝、脾、肺、肾五脏均有联系,而与肾的联系最为密切。自明代即有将耳廓分为心、肝、脾、肺、肾五部的理论,体现耳与五脏相对应的关系。在临床上,可以根据耳廓与脏腑经络相关的理论,对疾病进行诊断和治疗。现代研究证明,当内脏或躯体产生病变时,耳廓表面的特定部位(耳穴)常出现压痛、丘疹、脱屑、变色、变形等,皮肤导电量也有所变化,通过耳穴的按压和观察,则可对全身病症作出相应的诊断,这种诊断方法称为耳穴诊法。同样用针刺、艾灸等方法刺激耳穴,又可治相应的病变。如唐代孙思邈取耳中穴治黄疸、疫毒,明代杨继洲取耳尖穴治目生翳膜等。

2.治疗部位

取用与内脏、躯体病相应的耳穴。耳穴是分布在耳廓表面,与内脏躯干相应的特定部位,可用于诊断和治疗。耳穴的部位是以耳廓表面的解剖标志及各耳穴间的相对位置关系确定的。

耳穴的分布是有规律的。一般来说,与头面部相应的耳穴位于耳垂,与上肢相应的耳穴位于耳舟,与躯干、下肢相应的耳穴位于对耳轮及其上下脚,与内脏相应的耳穴多位于耳甲艇和耳甲腔。

耳穴的具体部位及其主治范围可根据中国针灸学会1987年拟定的“耳穴国际标准化方案”来取定和选用。选穴原则包括:①根据病变部位,在耳廓上选取相应的耳穴。如胃病取胃穴,膝关节痛取膝穴。②根据脏腑生理病理和经络表里关系等理论,选用相应耳穴。如肺主皮毛,皮肤病可取肺穴;脾与胃相表里,胃病可取脾穴。③根据临床经验选穴,如目赤肿痛取耳尖穴,感冒鼻塞取耳迷根穴。

3.治疗方法

①毫针法:以直径0.32毫米、长度13毫米毫针,直刺(也可根据耳穴部位的特点和病情需要进行斜刺或横刺)相应耳穴,深度以4~8毫米有感觉即可。进针前须常规消毒,术者右手拇、食、中指持针,左手拇、食二指固定耳廓,取穴进针。进针后,小幅度捻转或提插,并留针,留针时间根据需要决定。最后出针,并压迫片刻,以免出血。②皮内针法。③三棱针法。④皮肤针法。⑤艾条温和灸法。⑥敷贴法:一般用中药王不留行子敷贴,也可用白芥子、急性子、绿豆等。也有用磁珠(磁铁粉制成的圆珠)的。先行常规消毒,左手托住耳廓,右手用止血钳将粘有上述圆形颗粒物的胶布对准所选耳穴贴压,并用手指轻压耳穴1~2分钟。此外,还有在耳穴上进行按摩、电针、磁疗、药物注射、激光照射等。

4.注意事项

除必须注意有关治疗的各事项外,主要须防止耳廓感染和晕针。①针具、药子,磁珠等器具必须严格消毒,耳穴局部皮肤常规消毒。②出针时,在局部涂以 2.5%碘酒。如有出血时,可先压迫止血后,再擦碘酒。③夏季敷贴药子、磁珠时,耳穴不宜过多,时间不宜过长。④换贴药子时,休息一天为宜,将胶布膏擦净,以免皮肤感染。⑤用皮内针、三棱针、皮肤针等刺激耳穴后,尽量不要淋洗耳廓局部。⑥如治疗后耳穴局部红肿、破损,或伴有少量渗出,则为耳廓皮肤感染。严重时可出现局部化脓,红肿热痛,恶寒发热,血白细胞增加,为耳廓软骨膜炎,需进行及时处理。皮肤感染可在局部涂擦碘酒,每日三次;或照射氦 -氖激光;或用清热解毒中药内服、外洗。耳廓软骨膜炎,可用艾条灸大椎、曲池或耳穴局部、积脓者应配合穿刺抽液,炎症显著者可用抗菌素或清热解毒中药。⑦晕针。

5.适应范围

①各种疼痛性病症,如软组织损伤、手术后疼痛、头痛、面痛、胁痛、蛇丹、腰腿痛、关节痛。②各种内脏病症,如眩晕、失眠、阳痿、遗精、月经不调、哮喘,泄泻、便秘、瘿、消渴、肥胖、小儿遗尿。③各种热病,如感冒、百日咳、丹痧、疟疾、痢疾等。④皮肤病和五官病,如风疹、湿疹、目赤肿痛、牙痛、口疮、耳内流脓、乳蛾、喉痹等。此外,还有用于戒烟、戒酒、戒毒和催产、催乳等方面。其中有许多病症可单独用本疗法,有的则可配合其他疗法进行治疗。耳针疗法还可用于外科手术麻醉。

6.禁忌症

①外耳湿疹、溃疡、冻疮溃破等情况不宜用。②严重器质性疾病,如高度贫血、心脏病等不宜用。③妇女怀孕期间须慎用,有习惯性流产史的孕妇当禁用。

九、头皮针疗法

沿皮透刺头发覆盖区内的经络腧穴以治疗疾病的针刺疗法。又称头针疗法或头穴疗法。针灸头部腧穴治病,早在先秦时期就有记载,如扁鹊针刺百会治尸厥(《史记·扁鹊仓公列传》),后世又有所发展。20世纪50年代以来,用头穴针灸治病,更多经验报道。至70年代,逐步形成与传统针灸不同的头皮针疗法体系。

1.治疗原理

头部与经络紧密相连,其中以各条阳经尤其突出,所以有“头为诸阳之会”的说法。循行于头部的经脉,主要有督脉、足太阳膀胱经、手少阳三焦经、足少阳胆经、足厥阴肝经、足阳明胃经和阳维脉。十二经别的脉气都上行于头部。通过经脉、经别以及阴经与阳经的表里关系,头部发际区与十二经脉之间发生直接或间接的联系。根据经络学说的标本根结理论,在十二经脉中,足太阳、足少阳、足阳明、足太阴、足少阴、手太阳、手少阳、手阳明八条经脉的标部位于头面,足太阳、足阳明、足少阳三条经脉的结部位于头面。因此,头部又通过经脉的根结、标本关系,与全身十二经脉相通。根据气街理论,头部为四个气街(头气有街、胸气有街、腹气有街、胫气有街)之一,是经气汇合通行的共同通道。此外,脑居头部,为元神之府,是髓海。头气有街,止之于脑。通过针刺头部经络腧穴,疏通头部气街,可对脑功能的失调起到直接治疗作用。头部的腧穴可以治疗中风、癫狂、眩晕、昏厥、头痛和其他头面部病症,并能治疗发热、哮喘、心悸、呕吐、脱肛等全身病症,就是通过头部经络与全身脏腑经络的联系而起到治疗作用的。临床资料证实,头皮针疗法确实对脑病有较其他针刺疗法更为显著的效果,也说明了头部经络腧穴的重要治疗作用。

2.治疗部位

头皮针刺激部位,往往不是一个点,而是一个区域或一条线。世界针灸界所通用的“头皮针穴位名标准化方案”是由中国针灸学会1983年拟定的。它根据分区定经、经上选穴的原则而制定的,基本保持了头针治疗线与头部经络腧穴的一致性。①额中线:在额部正中,属督脉,自神庭穴向前,透过前发际,沿皮刺1寸。主治神志病和头面病。②额旁1线:在额中线外侧,直对目内眦,属足太阳膀胱经,自眉冲穴向前,透过前发际,沿皮刺1寸。主治心、肺病症。③额旁2线:在额旁1线外侧,直对瞳孔,属足少阳胆经,自头临泣穴向前,透过前发际,沿皮刺1寸。主治脾、胃、肝、胆病症。④额旁3线:在额旁2线外侧,自足阳明胃经头维穴之内侧0.5寸处,向前透过前发际,沿皮刺1寸。主治肾、膀胱病症和生殖器官病症。⑤顶中线:头顶部正中,属督脉,自前顶穴至百会穴,沿皮刺1.5寸。主治腰、腿、足病症(如瘫痪、麻木、疼痛),脱肛,遗尿,眩晕,头痛等。⑥顶颞前斜线:从顶中线的前神聪穴,沿皮刺向颞部的悬厘穴。贯穿督脉、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阳胆经、足阳明胃经、手少阳三焦经。由上至下、分别主治下肢、上肢和面部瘫痪。⑦顶颞后斜线:从顶中线的百会穴,沿皮刺向颞部的曲鬓穴。贯穿督脉、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阳胆经、足阳明胃经、手少阳三焦经。由上至下,分别主治下肢、上肢及头面感觉异常。⑧顶旁1线:在顶中线旁开1.5寸,自承光穴沿皮向后刺1.5寸。属足太阳膀胱经。主治腰、腿、足瘫痪、麻木和疼痛等。⑨顶旁2线:在顶旁1线外侧,距顶中线2.25寸,自正营穴沿皮向后刺1.5寸。属足少阳胆经。主治肩、臂、手瘫痪、麻木和疼痛等。⑩颞前线:在颞部两鬓内,自颌厌穴至悬厘穴。属足少阳胆经、手少阳三焦经。主治头面部病症,如瘫痪、麻木、疼痛、失语、牙病等。颞后线:在颞部耳上方,自率谷穴至曲鬓穴。属足少阳胆经。主治耳聋,耳鸣,眩晕等。枕上正中线:在枕部,为枕外粗隆上方正中的垂线,自强间穴至脑户穴。属督脉。主治眼病和腰脊痛等。枕上旁线:在枕上正中线旁开0.5寸,与枕上正中线平行。属足太阳膀胱经。主治眼病和腰背痛等。枕下旁线:在枕外粗隆下方,旁开枕外粗隆1寸,自玉枕穴至天柱穴。属足太阳膀胱经。主治小脑疾病所致平衡障碍,后头痛等。

3.治疗方法

选定施术部位后,分开该部头发,局部皮肤常规消毒,而后用26号、28号1~2寸毫针沿皮斜刺。进针要快,迅速达到帽状腱膜下层,深度为1~1.5寸,然后行针。行针手法有快速捻转(频率为200次/分),小幅度提插和徐疾补泻法。一般可留针1~2小时或更长时间,其间行针2~3次,然后出针,并迅速按揉针孔,以免出血。每日或隔日治疗1次,10~15次为1疗程,休息5~7天后再行第 2疗程。也有在头穴治疗线上进行皮内针法、艾条温和灸和按摩的。

4.注意事项

同类推荐
  • 护理员

    护理员

    医学是研究人类生命过程中以及同疾病做斗争的一门科学体系。医学旨在保持和增强人类健康,它是预防和治疗疾病的科学知识体系和实践活动。根据研究内容、对象和方法可分为基础医学、临床医学、预防医学三部分,各部分又包括有不同的专门学科。
  • 实用奇方名药

    实用奇方名药

    中国医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偏方、验方、秘方都是这个宝库中的璀璨明珠。它的历史悠久,内容浩瀚,包含了劳动人民长期与疾病作斗争的丰富经验,闪烁着中华民族智慧的光芒,为炎黄子孙的繁衍昌盛发挥了重要作用。偏方、验方、秘方流传于民间,它对疾病的防治作用不可忽视,有时甚至会产生意想不到的疗效。
  • 宝贝生病妈妈治

    宝贝生病妈妈治

    宝贝身体不舒服了,我们第一时间想到的肯定是送医院治疗。其实,一些孩子常见的疾病,只要不是急症,有时妈妈完全可以在家里给孩子做治疗,效果不错,孩子也不受罪。都有哪些治疗方法可以在家中进行呢?有很多西药、中草药和其他天然制剂都可以不需要医生处方就在家庭治疗中使用,你知道怎么用吗?妈咪们快快仔细看过来吧。
  • 神医华佗秘方大全(中华传统医学养生精华)

    神医华佗秘方大全(中华传统医学养生精华)

    本书从上百种古医典籍中撷取了华佗的一些秘方,记载了华佗在内科、外科、妇科、儿科、眼科、耳科、鼻科、齿科、喉科、皮肤科、伤科、急救科、解毒科、治奇症法等领域的1100余种,对祖国医学和指导中医临床有着重要参考价值的方例。
热门推荐
  • 都市无敌逆天邪少

    都市无敌逆天邪少

    隐世家族柳家,被无数势力所仰视,却跪求凌飞带领柳家。原本被女朋友嫌弃,以为是穷鬼的凌飞,转眼富可敌国。原本被所有人以为是废物,软柿子的凌飞,转眼化身杀伐果断,任何招惹之人都将被他踩在脚下。
  • tfboys之初遇

    tfboys之初遇

    本书以弃,请看《tfboys初遇中相遇》,谢谢!
  • 嗜血女王,佣兵大小姐

    嗜血女王,佣兵大小姐

    她,佣兵之王——魅影修罗。冷漠无情,杀人如麻,狠辣果断。爱人背叛致死。一朝穿越成为凤家废物大小姐——凤雪舞。废物?笑话,当她华丽归来时,震惊整个幻月大陆。她就是全能女王。她的规则:辱我,千百倍还之。逆我者烛影风残,顺我者百寿年安,仇我者情断义绝,恩我者三辈鼎盛。汝不容吾,吾便力斩之!倘若苍天不容我,我便力斩苍天!谁与之并肩傲视苍穹,携手度三生!(本书首发于创世中文网,更新不稳定。)
  • 爱那么短,爱那么长

    爱那么短,爱那么长

    原来还可以这样,怀抱着如花的心情,遇见这世界上美妙神奇的风景,结一份连神仙都羡慕的旷世尘缘。让每一个梦想都开出芬芳的花朵;让每一次凝眸都流溢温馨岁月的明媚;让每一个日子都有风花雪月的浪漫;让每一寸光阴里都翻转刻骨铭心的旋律。深情漫过的每一个故事都美好得如此耐人寻味。本书讲述爱的故事,品味爱的美妙,感受爱的真谛!
  • 冷锋传奇

    冷锋传奇

    世界第一杀手的死后重生,在千年之后,死神的传奇再度重现。
  • 武者侠心

    武者侠心

    所谓武侠,侠心为上,武者为下。人与人,人与妖,人与魔维持其平衡者是谓侠。动漫元素,奇幻元素,愿与您共赴历程
  • 有凤来仪

    有凤来仪

    一朝穿越,竟到了女尊国。好吧,女人能娶几个男人这事她慢慢接受了,可是为什么突然之间又冒出个男尊的离国来?男尊也就罢了,可是为什么那该死的皇帝想逼她做他的妃子?门都没有!你厉害你国力强大是吧?可是她也不是好欺负的!哼,让你免费观赏一下“火烧赤壁”的壮烈吧!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重生之宠妻入局

    重生之宠妻入局

    “倾尽所有,让你爱我。”顾意带着两世记忆,披荆斩棘,浴火重生而来。这一世,他不会只做配角,默默的爱她。这一世,他只有一个愿望,让纪茹茜爱上他,然后给她幸福。而她在前世却是盗窃商业机密,挪用公款,净身出户,这一世他要让她成为世界的宠儿!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