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要成为社会的人,就要接受一定的教育和训练。要使教育和训练取得良好的效果,使年轻一代的身心健康地、和谐地得到发展,就必须了解并且遵循人的身心发展的规律。教育要适应并促进人的身心发展的规律,这是教育学的一条基本规律。
一、人的发展的概念
发展,从哲学意义上讲,是自然、社会、人类思维的共同属性,它是一种连续不断地由低级向高级的运动变化过程,是一个不断地从量变到质变的运动变化过程。作为集自然、社会、思维于一身的人,它必然是一个复杂的运动变化发展的过程。
人的发展从教育学、心理学的角度理解时,是指人的个体的发展,即指随着时间和年龄的递增而发生的个体的身心的变化。所谓人的个体发展是指人的个体从出生婴儿开始,向幼儿、童年、少年、青年、成年的发展。这样一个发展过程是在家庭、社会、学校的影响下,通过个人的实践,使个体从一个软弱无能的新生儿发展成为具有一定的知识、能力和思想观点,能独立参加社会生活的社会成员。
人的发展包括身心两个方面。
人的生理发展包括人的机体的正常生长发育和体质的增强。机体的生长是指细胞的繁殖增长,表现为身体各部分的组织器官以及身体的大小、高矮、重量等的增长。机体的发育是指组织器官形态的改变和机能的完善。人的机体的正常生长发育才能使体质增强,体质的增强又有助于机体的正常发育。
人的心理发展包括感觉、知觉、注意、记忆、思维、想象、情感、意志和个性等方面。人的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脑是心理的器官,心理是脑的机能。心理的反映有自觉能动性,是在社会实践中,在言语参加下进行的。
人的生理和心理的发展是统一的,是密切联系、互为影响的。离开了生理的发展,特别是大脑的发展,不可能有人的心理发展;同时,人的心理发展也能影响生理的健康和发展。
二、关于人的发展的不同理论
影响人发展的因素及其作用问题是教育学的一个重要理论问题,从历史上看,关于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理论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遗传决定论
遗传决定论亦称“生物因素决定论”。认为人的机体构造、形态、神经系统机制以至能力和性格的发展及差异的形成都由遗传决定的一种理论。
遗传决定论是许多古代和近代哲学家、心理学家和教育家持有的观点。但在近代首先系统研究遗传与人的发展的关系,强调遗传决定作用的,是英国优生学家高尔登。高尔登在1869年发表的《遗传的天才》一书中,叙述了他采用家谱调查的方法取得的研究成果。高尔登从英国历史上选取977个名人,发现其父子兄弟亦为名人的共332人,在977个普通人中称得上他所谓名人标准的只有1人。高尔登以此为依据,认为家族遗传在人的能力发展中起决定作用,所以提出“天才是遗传”的观点。他认为儿童的智力和品质在生殖细胞的基因中就已决定,后天的环境和教育只能影响这些由遗传决定的能力和品质或迟或早的实现,而不能加以改变。奥地利心理学家比勒持同样的观点,认为儿童心理发展是儿童内部素质向自己的目的有节奏地运动的过程,否定环境和教育在个体发展中的重大作用。
为了证明能力决定于遗传,高尔登还进行了双生子发展的研究。高尔登及其追随者通过谱系研究和双生子研究,获得了大量关于遗传与人的发展的关系的资料,具有巨大的理论意义,为研究遗传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提供了大量证据。同时,高尔登首创谱系调查和双生子研究方法,也具有巨大的科学价值,它为优生学、遗传学、心理学的研究提供了方法和工具,对推动后来的科学研究作出了巨大贡献。但是,他们否定环境和教育在个体发展中的重大作用,所得出的“天才是遗传”的结论是片面的。
(二)环境决定论
环境决定论认为人的机体构造、形态、神经系统机制以至能力和性格的发展及差异的形成都由环境决定的一种理论。
环境决定论也是古代和近代学者的一个重要观点。但是系统地运用科学方法研究环境与人的发展的相互关系的,是现代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力倡环境决定论的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华生,他认为,5岁前婴儿的人格可任我们的意志造成或毁灭,他还说:“给我一打健全的儿童,更给我一个特殊的环境,我可以运用特殊的方法把他们加以任意地改变,或者使他们成为医生、律师、艺术家、大商家,或者使他们成为乞丐和盗贼。”华生利用条件反射原理,做过1个恐惧学习的实验:让出生后11个月的婴儿阿尔巴特跟一只白鼠玩耍,他毫无恐惧之感。但后来当他和白鼠相遇时,实验者猛敲铁棒,发出尖叫声,造成他恐惧、哭泣。这样重复一周之后,阿尔巴特再遇白鼠,虽不敲铁棒,他也恐惧、哭泣起来。华生通过许多类似实验,认定人的行为是由环境刺激引起的,与遗传无关。后来的行为主义者还做过许多研究,宣扬环境决定论。例如,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富里门等,进行过大规模的养子发展的研究,用以说明家庭环境对儿童发展的决定性影响。还有人对分开抚养的同卵双生子的发展进行研究。
行为主义者所获得的环境对人的发展的影响的研究资料和他们采用的条件反射研究、养子研究、同卵双生子分开抚养的研究等方法,有巨大的科学价值。他们强调人的发展与环境和教育的关系,有合理的成分。但他们忽视遗传和人的能动性的作用,是错误的。
中国心理学家郭任远也认为,一切个体的成形都是环境的刺激使然,不是为遗传所预定。具有某种特殊反应性的生殖细胞在什么环境就会变成什么个体,就有什么行为。他种生物是这样,人类也是这样。个人之所以成为个人,完全是社会环境所造成,生在什么社会就会变成什么人。环境决定论又可分为家庭环境决定论和环境教育决定论。前者强调家庭环境决定一个人的发展;后者强调环境教育决定一个人的发展,它们都把人看作环境和教育的消极产物。马克思主义认为,人不是被动地接受环境的影响,归根到底环境也要人来改造,人在实践中改造着自己,也同时改造着环境。
(三)二因素辐合决定论
二因素辐合决定论亦称“双因素论”或“遗传环境决定论”,是一种认为人的发展由遗传和环境共同决定的理论。
美国心理学家伍德沃思(一译吴伟士)认为,人的发展既不单由遗传决定,也不单由环境决定,而是由遗传和环境共同决定。人的发展不是遗传与环境之和,而是两者的乘积。美国儿童心理学家盖塞尔和德国儿童心理学家斯腾认为遗传从怀孕起就受环境因素影响,出生后环境影响无时无处不在。遗传和环境在人的形成、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始终交织在一起,很难明确划分。日本上武正二的研究证明:在智力、知觉、手腕运动、注意、记忆、推理等智力机能方面,遗传制约性弱;在眨眼反应、皮肤电反射等生理机能方面,遗传制约性强;环境对人的心理发展的作用,尤其是对高级心理机能发展的作用远远超过遗传。孕育期,胎儿的发展是受遗传与环境交互作用的典型时期;出生后,儿童的发展不仅受遗传和环境的作用,随着年龄的增长,还日益受到儿童的主体意识和已有发展水平的作用。
二因素辐合决定论与环境决定论和遗传决定论相比,它不片面强调某一方面,不用一个去反对另一个,因而比较全面。但它也不了解人的主观能动性的作用,也是不全面的。
(四)三因素论
三因素论是一种认为人的发展是遗传、环境和教育三因素共同作用的理论。在三因素中,遗传素质是人的发展的物质前提,环境和教育对人的发展起决定作用,其中教育起主导作用。三因素的作用呈阶梯状:第一阶梯是遗传,第二阶梯是环境,最后是教育。后一阶梯的作用必须以前一阶梯的作用为先决条件。前一阶梯的作用有缺陷,就会给后一阶梯作用的发挥造成程度不同的障碍。先天愚笨儿不易接受环境影响获得正常的发展;素质正常的儿童如果早期失去环境影响,也不易接受教育影响。如对狼孩,虽给予补偿教育,也不可能使其达到正常儿童的发展。后一阶梯起作用时,并不意味前一阶梯作用消失。三个阶梯的作用,使人的身心发展不断提高,从遗传的生物人在环境影响下成长为社会人,然后又在学校教育影响下,使人的身心发展的速度、高度远远超过在遗传和环境影响下所能达到的水平。
三因素论直接来自苏联教育家凯洛主编的《教育学》(1948年版)。新中国成立初的教育学著作就“引进”了这一理论,并确认其为马克思主义的观点,还以此作为批判资产阶级理论的武器。三因素论在我国教育学中的一致公认地位大约持续到20世纪80年代初,。它之所以在我国相当长的时期内被一致公认,除了历史的原因以外,确实还因为它较之无论哪一种因素论都更全面地体现了影响人发展因素的组成及其相互关系,并且对原有的一些观点作了改造:把带有一定宿命论色彩的遗传决定论中对遗传作用的认识,改造成人的发展的物质基础,体现了唯物主义精神;在环境因素中,突出了社会环境的作用,摆脱了部分生物化倾向;对教育的作用,则强调了它在人的发展中定向、加速和强化的主导作用。这些在理论上都是一大进步。然而,这一理论也还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三因素论只分析了儿童身心发展或个性形成的外因,而任何事物的发展,决定性因素是内因,所以,人的主观能动性应列入儿童身心发展或个性形成的基本因素之内。而三因素论却没有把内因、主观能动性等作为影响人发展的一个独立因素,因此,这一理论是不全面的。
(五)教育万能论
教育万能论认为教育的作用可以决定社会和个人的发展,认为遗传、环境和主观因素都无关紧要,教育可以对儿童任意引导,任意进行成功的塑造。
德国哲学家康德认为,人之所以成为人,完全靠教育。德国哲学家莱布尼茨也曾说,如果给他以教育的全权,不需要100年,就可以使欧洲改观。法国唯物主义者爱尔维修是教育万能论的最著名的代表人物。他在《论人的理智能力和教育》一书中,反对天赋观念,认为人的天赋是平等的,遗传素质不存在差别,人是环境和教育的产物,人的性格、气质和精神都是教育的结果。19世纪英国空想社会主义者欧文,受爱尔维修的影响,也认为人是环境和教育的产物,人们的一切恶习、过失都是不良的生活环境和不合理的制度造成的。而恶劣的环境及种种罪恶现象的形成,其根源乃是错误的意见支配了世界。他认为只有发挥教育的巨大作用,才能使人去掉蒙昧和偏见,由正确的意见统治世界,才能改造旧的社会环境,使人们在新的良好的环境中形成良好的性格。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也有一些学者强调,“教育救国”、“科学救国”,主张通过创办学校,普及教育来改变中国的落后面貌,这也是一种教育万能论。
教育万能论夸大了教育的功能和价值,否定了遗传、环境和个体主观能动性在人身心发展中的作用,这也是片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