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6583200000153

第153章 论语尧曰篇(1)

【元典】

尧曰:“咨!尔舜!天之历数在尔躬,允执其中。四海困穷,天禄永终。”

【译文】尧说:“好啊!你这个舜。天命降临到你的身上,让你继承帝位。如果天下都很穷困,你的帝位也就永远结束了。”

【诸儒注疏】此尧命舜而禅以帝位之辞。“咨”,嗟叹声。“历数”,帝王相继之次第,犹岁时节气之先后也。“允”,信也。“中”,者无过不及之名。四海之人困穷,则君禄亦永绝矣。戒之也。

【元典】

舜亦以命禹。

【译文】舜也这样告诫过禹。

【诸儒注疏】舜后逊位于禹,亦以此辞命之,今见于《虞书·大禹谟》,比此加详。

【理学讲评】咨是嗟叹声。历数是帝王相承的次序,如岁节气先后一般,故谓之历数。允是信,天禄即天位。这是记者历叙帝王之道,以见孔子授受都只是这个道理,首举帝尧将禅位于舜而戒命之说:“咨!尔舜,自古帝王代兴,莫非天之所命。如今天命在汝,将帝王相传的历数付托于汝舜之身矣。夫天以天下授汝,汝必能安天下之民,然后可以克享天心。而其道无他也,天下之事虽日有万机,莫不各有个自然恰好的道理,这叫做中。必是此心廓然大公,无为守正,事至物来,皆因其本然之理,顺而应之,各当其可。兢兢持守,不使一有偏倚,而或流于过与不及之差,则民心悦,而天位可常存矣。苟或不能执中,则政乖民乱,将使四海之人危困穷苦,心生怨叛,而人君所受于天之禄位,亦永绝而不可复享矣,可不戒哉?”其后帝舜禅位于禹也,就把帝尧这几句话丁宁而告语之。凡执中之训,永终之戒,一如尧之所命,无异词也。夫尧、舜、禹相授受,独举中之一字为言,盖即《洪范》所谓建用皇极者也。自非好恶不作,偏党反侧不形,鲜有能允执此道者。唐虞夏后致治之盛,皆由此一言基之。岂非万世之标准哉?

【元典】

曰:“予小子履,敢用玄牡,敢昭告于皇皇后帝:有罪不敢赦。帝臣不蔽,简在帝心。朕躬有罪,无以万方;万方有罪,罪在朕躬。”

【译文】商汤说:“至高无上的上帝啊,你在人间的儿子--我--谨用黑牛来祭祀您,向您祷告:有罪的人我绝不敢赦免。一切善恶,我都不敢隐瞒,您无所不知,自然心中有数。如果我有罪,请不要牵连天下百姓;如果百姓有罪,罪都应归结到我身上。”

【诸儒注疏】此引《商书·汤诰》之辞。盖汤既放桀而告诸侯也。与《书》文大同小异。“日”上当有“汤”字。履盖汤名。“用玄牧”,夏尚黑,未变其礼也。“简”,阅也。言桀有罪,己不敢赦;而天下贤人皆上帝之臣,己不敢蔽;简在帝心,惟帝所命。此述其初请命而伐桀之辞也。又言君有罪非民所致,民有罪,实君所为,见其厚于责己、薄于责人之意。此其告诸侯之辞也。

【理学讲评】履是汤之名。玄牡是黑色的牛。皇是大,皇皇后帝即皇天后土。蔽是隐蔽,简字解作阅字,是一一监察的意思。这一节是记成汤受命之事。汤既放桀,作书以告诸侯,因述其初时请命于天说:“我小子履,敢用玄牡之牲,敢昭告于皇天后土之神:今夏王无道,得罪于天,乃天讨必加,我当明正其罪而不敢赦。其贤人君子为上天所眷命者,这都是帝臣,我当显扬于朝而不敢隐。盖凡此有罪有德的人,都一一简在上帝之心,或诛或赏,我惟奉顺天意而已。岂得容私于其间乎?使我受天之托,所为或有不公不正,不能替天行道,这是我自家的罪过,于万方小民有何干涉?我当甘受上天之罚。若万方小民有罪犯法,却是我统御乖方,表率无状所致,其罪实在于朕之一身,不可逭也。”盖人君以奉天子民为责,故汤于命讨之典,则听命于天;于下民之罪,则引咎于己,乃真知为君之难者。其视三圣之允执厥中,殆异代同符矣。

【元典】

周有大赉,善人是富。

【译文】周朝恩赐天下,使好人都富了。

【诸儒注疏】此以下述武王事。“赉”,予也。武王克商,大赉于四海,见《周书·武成》篇。此言其所富者皆善人也。《诗序》云:“赉所以锡予善人”,盖本于此。

【元典】

“虽有周亲,不如仁人。百姓有过,在予一人。”

【译文】武王说:“我虽有至亲,都不如有仁人。百姓有错,在我一人。”

【诸儒注疏】此《周书·泰誓》之辞。孔氏曰:“周,至也。言纣至亲虽多,不如周家之多仁人。”

【理学讲评】大赉是大施恩惠。周亲是至亲。这是记武王受命之事。武王初克商而有天下,他务未遑,首先散财发粟,以赈穷恤困,而大施恩泽于四方,又于其中拣那为善的人,特加优赉,不但补助其不足,尤使之丰给而有余也。其赏善之公如此!始初誓师说:“商纣至亲虽多,忠良者少,不如我周家臣子,个个是仁厚有德之人,贤而可恃也。我今既获仁人之助,若不往正商罪,则百姓每嗟怨日甚,把罪过都归于我之一身矣。”其责己之厚如此。夫利则公之于下,过则引之于己,则武王伐纣之举,无非为除暴安民计耳,岂有一毫自私自利之心哉?

【元典】

谨权量,审法度,修废官,四方之政行焉。

【译文】孔子说:“谨慎地审查计量,周密地制定法度,建立公正的人事制度,让国家的法令畅通无阻。”

【诸儒注疏】“权”,称锤也。“量”,斗斛也。“法度”,礼乐制度皆是也。

【元典】

兴灭国,继绝世,举逸民,天下之民归心焉。

【译文】复兴灭绝的国家,承继断绝的世族,提拔埋没的人才,天下民心都会真心归服。

【诸儒注疏】兴灭继绝,谓封黄帝、尧、舜、夏、商之后。举逸民,谓释箕子之囚,复商容之位。三者皆人心所欲也。

【元典】

所重:民、食、丧、祭。

【译文】掌权者应该重视:人民、粮食、丧葬、祭祀。

【诸儒注疏】《武成》曰:“重民五教,惟食、丧、祭。”

【理学讲评】权是量秤,是斗斛。武王既定天下,见得商家旧政都坏乱了,乃扫除其积弊,从新整顿之。于权量,则谨定其规则,而轻重大小,无复参差,于法度,则审酌于时宜,而礼乐刑政无复混淆。于官制,则修举其废坠,而百司庶府无复旷闲。由是法纪所颁,在在遵守,而四方之政无有壅遏而不行者矣。至于前代帝王之后,国土已灭者,则兴之,使复有其国;世系已绝者,则续之,使不失其祀;贤人废弃在下者,则举用之,使野无遗贤。由是德意所感,人人欣戴,而天下之民,无不倾心而归服者矣。至其加意民事所最慎重者,则有三件,曰食,曰丧,日祭。盖食以养生,丧以送死,祭以追远,乃人道之大经。故制为田里,以厚民生;定为丧葬、祭祀之礼,以教民孝,所以重王业之本,风化之原者,又如此。由武王所行之政而观,其德泽周遍,既有以团结一代之人心,政教修明,又有以恢张一代之治体。所以能建中于民,而副上天宠绥之命,有由然矣,谓非上接尧、舜、禹、汤之统者哉!

【元典】

宽则得众,信则民任焉,敏则有功,公则说。

【译文】宽容就能得到人民的拥护,诚信就能使人民的信服。勤敏就能取得功绩,公正就能使人民幸福。

【诸儒注疏】此于武王之事无所见,恐或泛言帝王之道也。杨氏曰:“《论语》之书,皆圣人微言,而其徒传守之,以明斯道者也。故于终篇具见尧、舜咨命之言,汤、武誓师之意,与夫施诸政事者。以明圣学之所传者,一于是而已。所以着明二十篇之大旨也。《孟子》于终篇亦历叙尧、舜、汤、文、孔子相承之次,皆此意也。”

【理学讲评】任是依靠的意思。记者历叙尧、舜、禹、汤、武之事,因总结之说:帝王御世,虽因时立政,各有不同,而保民致治之大端,总之只有四件,曰宽、信、敏、公而已。盖人君以天下为度,若专尚严急,则人无所容,而下有怨叛之心。若能宽以御众,而胸襟广大,如天地之量一般,则包涵遍覆,众庶皆仰其恩泽而莫不尊亲矣。君道以至诚为本,若虚文无实,则人无适从,而下有疑贰之心。惟能信以布令,而始终惟一,如四时之运一般,则实政实心,下民皆有所倚仗,而莫不归附矣。人君总理万机,一或怠缓,则易以废事,惟能励精图治,而孜孜汲汲,宵旰常若不遑,则纪纲法度件件修举,而事功于是乎有成矣。人君宰治万国,一或偏私,则无以服人,惟能大公顺应,而荡荡平平,好恶有所不作,则赏罚举措事事合宜,而人心于是乎悦服矣,凡此四者皆人君治天下之要,术。自尧舜禹汤文武,交修而并用之,所以成唐虞三代之盛也。然要其致治之本,则皆不外乎一中之传。盖道具于心则为中,措诸政事则为宽信敏公,亦如《洪范》皇极以立本,三德以致用,故刚柔正直,而建极之化始全,宽信敏公,而执中之道斯备,其义一也。有志于帝王之治者,宜究心焉。

【心学讲评】古今之天下,一帝王之所维持,而为民立极者也。周衰,王道息,夫子集二帝三王之成,论定其道法,而原其德之所由隆,以垂万世。故帝、王不复作,而得其意者以治,失其理者以乱;后世虽不睹圣治之休,而天下犹足以立。记者述夫子所称书史之旧文与其论治理者,着之篇,以为圣学之与王道无二致焉。有天下者,上合天心,其要已。而天心之去留存乎民志,民志之从违因乎主术,主术之纯杂根于王心。夫子尝以宽、信、敏、公为天德王道会归之极,验之帝、王,无非是道也。

帝道之盛而有传于后也,自唐、虞之际始。尧之禅舜,命之曰:“咨!尔舜!吾以人知天,以理征数,承天统而授民时,在尔躬矣。尔之继天而立民极也,必有执焉;所执者,必见为不可易而信用之焉。事有不可益,不可损;情有不可重,不可轻;喜怒之发,动而不失其静之正;理欲之辨,择而自得其执之宜:中也。允执之,而无负于天矣;无负于天者,无负于民也。不然,一人有违德,而万几皆失其理,受之者四海之民也,困穷因之矣。民心去而天命不留,天禄其永终乎!可不戒哉!”以二圣人之盛德授受天下,而四海安之,然且戒惧以临之如此,此非百王不易之道法,一百王不易之心法乎?舜不违也,嗣舜而兴者不能违也。

载观虞、夏之际,舜之命禹,其本天命,申主术,念民情者,亦如尧之命舜焉。严之于人心、道心之几,详之以精而择之、一而执之之功,而民情之向背即天命之去留,无殊旨焉。至哉,执中之教乎!故禹以定九州,审三正,饬五行,敷九畴,措四百载之天下于久安长治,皆由此也。嗣是而家天下者,道久则衰,夏桀不仁,而征诛之事起,所以有天下者异矣。而有异道乎?

载观之商汤,而道犹是也。汤之伐夏告天以迪民者曰:“予小子履,未知天命之所集,而自顾菲躬,旁念四海,不容辞也。承有夏之牲,修南郊之告,敢用特牛之礼,昭告于皇皇上帝,其敢日天之予我而我享乎?任在予而无可委也。以今之往有所致讨焉,则有所锡命焉。得罪于百姓者,即得罪于皇天,予不敢赦焉。允为百姓之主者,即允为上帝之臣,予不敢蔽焉。凡予之命德而讨罪也,非敢以己私与其际,惟其理而已矣。理者,帝之心也。窃以信夫上帝之周视,而历历其功罪矣。嗣是以后,有罪者已诛,宜民者已命,嘉与百姓而维新,则昔日之功罪,万方任之,而嗣今之功罪,非万方任之矣。朕躬之不钦天,而子民而有罪乎?帝其降罚于予一人,而勿作灾眚,勿启兵戎,以加罚于万方。万方之有仍旧染而失民如此,信天心以申民志,其勇于任天下也既然;引民咎以责君心,其敬以持天下也又至;是犹然承天体民,慎始谨终,帝者之心也。

载观之我周而又岂异乎!周之王也,以吊民伐罪为代天理物之大焉。其吊民也,则以纣之困穷失四海也,而有大赉以苏之;以蔽善而使贫贱也,则于善人加富焉。事虽行于克殷之后,而志已定于观兵之先矣。其伐罪也,誓有众曰:“纣虽有至亲同恶之众,而不如我周之所与同事者皆仁人也,勿贰尔心可矣。百姓罹独夫之虐,不责纣而责予之不救也,引领望而不至,过在予一人矣,勿容或缓矣。”是即有罪不敢赦,而天禄之已终,历数不能违之意也。既胜而有天下矣,四方诸侯,待新王之典式以行,而法不苛也,道无遗也。谨权量以均天下之财,审法度以定一王之礼,修废官以尽庶事之职,民无逾制,国无殊俗,官无废事,四方之政于是而行也。奉王章以修侯度,皆一人之几所敕也。天下之民望新王以为归,而恩无私也,意无偏也。国灭于凶威之兼并者,还其土以兴之,世绝于世禄之下降者,求其族以继之。民以播弃而逸者,旁求而举之。民得主,神得祀,贤得伸,天下之民于是而归心焉,仰无私而伸公论,皆一人之仁所孚也。其厘定于一时者如此,而其垂法于后世者,法无不建,道无不备,尤有所重焉,则民之食也,丧也,祭也。井疆以制之,劝农以绥之,使之以时以宽之,裕其财以使得为说焉,定其礼以使必尽焉,弛其征以使得为焉,故仁厚开国,垂之奕世,而民之养生丧死无憾也。周之事详矣,要其以天命为己任,以民情为己责,酌乎道之中而无过者,与唐、虞、夏、商而合德也。

因是而见帝、王之定天下,让伐异时,文质异用,要其所以承天心、合民志者,主术虽密、而其存诸中以发为用者,则所谓宽也,信也,敏也,公也,无不秉此以为德,而大用皆自此而出也。故其得众也,惟其宽,是以仁惠孚于民也;其为民任也,惟其信,是以诚意交于下也;其有功也,惟其敏,是以天工毕代也;其致民之说也,惟其公,是以天理攸同也。四者,天德也,仁之行于天下者也。古之帝、王惟此以宅心而出治,而吾夫子之立教也,以此尽学者之心。然则守夫子之心学,即以绍帝王之治统;后世得之而天下安,未失焉而天下存,违之而天下乱,岂有爽哉!

【元典】

子张问于孔子曰:“何如斯可以从政矣?”子曰:“尊五美,屏四恶,斯可以从政矣。”子张曰:“何谓五美?”子曰:“君子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

子张曰:“何谓惠而不费?”子曰:“因民之所利而利之,斯不亦惠而不费乎?择可劳而劳之,又谁怨?欲仁而得仁,又焉贪?君子无众寡,无小大、无敢慢,斯不亦泰而不骄乎?君子正其衣冠,尊其瞻视,俨然人望而畏之,斯不亦威而不猛乎?”

子张曰:“何谓四恶?”子曰:“不教而杀谓之虐;不戒视成谓之暴;慢令致期谓之贼;犹之与人也。出纳之吝,谓之有司。”

【译文】子张问孔子:“怎样才能从政呢?”孔子说:“尊五美,去四恶,就可以从政了。”子张说:“什么是五美?”孔子说:“领导应该给群众实惠而不浪费财政,让群众辛勤工作而无怨很,想经济繁荣而不贪图钱财,平易近人而不骄傲自大,威武严肃而不凶猛可怕。”

同类推荐
  • 中华蒙学经典大全集

    中华蒙学经典大全集

    中华蒙学经典著作大力宣扬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字里行间饱含着极其丰富的人生哲理。随口吟诵便能认知历史变迁,明了典故风俗,品味优秀诗歌,体会人文沉淀,知晓礼义廉耻……这些著作将古代文化的精粹浓缩其间,以做人处世的道德教育为核心,读之既能丰富传统文化知识,体会传统文化的精神,又有利于身心的发展、人格的塑造。本书收录了历代蒙学经典著作十六部。既有久负盛名的“三、百、千、千(《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千家诗》)”,也有影响巨大的《弟子规》、《弟子职》、《增广贤文》、《幼学琼林》、《龙文鞭影》等。
  • 学衡派思想研究

    学衡派思想研究

    该书是一本纯学术的著作,相信会对有志于了解、学习、研究文史哲的朋友有所帮助。
  • 胡适的北大哲学课(卷一)

    胡适的北大哲学课(卷一)

    本书以胡适在北京大学的所有哲学讲义为母本,再综合胡适关于中国哲学的其他著作整理而成,力求为读者构建一个最全的胡适哲学体系,让读者最直接的感受哲学大师的风采。卷一主讲古代哲学。
  • 韩非子全鉴

    韩非子全鉴

    《韩非子》是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韩非的著作,共有文章五十五篇,其文章风格严峻峭刻,干脆犀利,在先秦诸子散文中独树一帜,为法家集大成之作品。该书就其主体来看,是一部政论性巨著,它重点阐述了法、术、势相结合的法治理论,其目的是为专制君主提供积极的主张,达到了先秦法家理论的最高峰。时至今日,《韩非子》对于我们了解中国的社会政治、思想文化仍有较强的借鉴意义。本书甄选了《韩非子》最精彩的篇章,对原典作了精准的注释和翻译,便于您更好地品读国学精粹,感知先贤智慧。
  • 沉思录·青少版

    沉思录·青少版

    比原著更简洁、更引人入胜的青少哲学读本。提倡青少年像大人物一样阅读,像哲学家一样思考。本着“取其精华”的原则,本书总结了马可·奥勒留的智慧精华,以故事和理论相结合的形式将《沉思录》阐述出来。无论你想从书中得到什么,是和谐的心境,还是成长的智慧,这本书都是最好的选择。
热门推荐
  • 亘古之城

    亘古之城

    一座亘古以存的恢宏古城,一名自远古重生的神话,一片万物起源的大陆,谁能揭开这天地大劫后的重重迷雾…
  • 天边的草原

    天边的草原

    本书收录的散文风格清新,文字隽永,不仅给人带来美的感受,而且能够启迪读者联想和思考。本书的40页彩色插页收录照片近百幅,可谓图文并茂。
  • 讨厌校草变初恋

    讨厌校草变初恋

    这个学校的校草变林子琳的初恋?!他们将会擦起什么样的火花?
  • 《冷艳圣女:我的小乖乖》

    《冷艳圣女:我的小乖乖》

    她,,,是瓦斯客的圣女,,,他,,,,、当他们相遇在一起,,,会有这样的火花
  • 穿越时空:不做替身王妃

    穿越时空:不做替身王妃

    一朝穿越,她成了宰相府不得宠的五小姐,家世显赫,却要代替姐姐嫁给花心王爷!皇帝忌惮她父亲的势力,狠心害死她,她回到了21世纪。再回来,却听闻皇帝抄了她的家,父母被皇帝杀害,三个姐姐也死于非命,“司马家欠司徒家的,我司徒涵语一定双倍讨回来!”莫言、莫惜艾,这家族大仇我一定要报!
  • 龙鬼契

    龙鬼契

    你能明白这个世界吗。这个恶意满满的世界。为什么呢。它针对你。针对一个什么都没有的你。有意思吗。平行时空的交错混乱,聚集在鬼神脚下的势力,究竟谁才能拯救世界。所有人在寻找的遗迹,那些你们所不知道的,是谁利用了谁的执念,谁又欺骗了谁。时空的交错纵横,你所爱的人到底在哪个角落?谎言和真相,你将回归何处。命中签订的契约,与龙与鬼相伴。
  • 名人传记丛书——歌德

    名人传记丛书——歌德

    歌德是18世纪中叶到19世纪初德国和欧洲最重要的剧作家、诗人、思想家。他在诗歌、戏剧、小说、文艺理论、哲学、历史学等方面,都取得了卓越的成就。同时,他还是一个科学研究者,他涉猎的学科包括动植物形态学、解剖学、颜色学、光学、矿物学、地质学等,并在个别领域里取得了令人称道的成就。本书客观叙述了歌德辉煌灿烂的一生,他童年时的家庭经历,他辗转求学的过程,他笔耕不辍的创作,都一一展现出来。希望青少年读者能更好地走近这位文学巨匠的世界,树立学习的榜样。
  • 魔法圣骑士

    魔法圣骑士

    魔兽70年代什么职业最强力?什么?你说圣斗士?你说奥特曼?岳林:你们都弱爆了,现在讲究奥特曼和圣斗士合体!
  • 剑城诀

    剑城诀

    始皇帝崩,楚汉二雄并立。盛极一时的剑王朝开始土崩瓦解。一名秦国老人带着一个神秘的少年遍游各国,学习诸子百家的剑道。三教九流的剑术,楚汉贵公子的藏剑无一不被觊觎,是痴于剑技还是藏着惊天的阴谋……剑道修为:一段凤初;二段琴心;三段腾云;四段元婴;五段乾元;六段无阳;七段大清;八段渡劫;九段大乘段位三品:炼士位;教士位;范士位
  • 女鬼大人跟我走

    女鬼大人跟我走

    点背不能怨社会,谁特么的想到房子墙里还能遇见腐尸!我发誓我关于这尸体毛都不知道!可是尸体被带走后,床上多出的小美女是怎么回事……我连女鬼都上了,还有什么不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