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6583200000221

第221章 孟子离娄章句上(4)

【理学讲评】恒言,是常言。孟子说:“天下之言,有平易浅近而至理存焉者,不可不察也。如今人寻常言语,都说是‘天下国家’,却不知这句言语有个次序。夫言天下而继之以国者,为何?盖天下至广,德化难以周遍,须是国都之内,治教修明,则由近及远,可以致万邦之平治,是天下之本乃在于国也。言国而继之以家者,为何?盖国人至众,情意难以感孚,须是一家之中恩义浃洽,则由内及外可以兴一国之仁让,是国之本乃在于家也。至于治家之本又在于身,盖一身之举动乃一家之所视效,必身无不正,而后闺门之内整齐严肃,家自无不齐矣。”身虽恒言之所未及,而根本切要之地乃在于此,能先修其身,则齐家、治国、平天下可以次第而举矣。若其身不正,则岂有本乱而末治者哉?有天下国家之责者,宜深省于斯。

【心学讲评】孟子曰:“万化之起,莫不有其本焉。于其本而图之,则相因以渐达;而施之有序者,行之自远。然天下之能知其本者鲜矣,则陵越无序,而又乌足以行乎!

“今人之泛论事理而统为之言曰:‘天下国家。’侈广远者以为极盛之词,而计功利者以为极繁之事,而未尝就其所言者而致思之,则曰言天下国家,而天下国家终不得其理。则亦取其言而深念之乎?夫曰天下,则该乎国矣,而必又日国,则抑思国之何以系属乎天下耶?“夫天下之本则在国矣,修其政于近,而后孚其化于远;未有土宇人民之未宁,而可远图夫天下者也。曰国,则统乎家矣,而又必曰家,则抑思家之何以系属乎国邪?夫国之本则在家矣,成其教于内,而后推其治于外;未有父子兄弟之无法,而可遽问夫国者也。

“乃曰天下国家者,必自我之对天下国家者而言也,抑惟我之有家有国以及于天下者而言也,则岂泛泛然从天下国家而计之乎?是言天下国家而身在其中,而人特未之及耳。则家不更有本乎?是在身矣。立其极于己,而后能作其则于人;未有言行好恶之或愆、而可亟责之家者也。

“自身以及于家,自家以及于国,自国以及于天下,则从本以生末,而化自顺。不正其身以求之家,家因以不齐;而且求之国,国因以不治;求之天下,则弃本以务末,而事不成。故王道始于闺门,而至治基于宥密。人之恒言,徒侈谈功利之广远,而不顾其从出之原。勿怪其日言天下国家,而终不得其理也。”

【元典】

孟子曰:“为政不难,不得罪于巨室。巨室之所慕,一国慕之;一国之所慕,天下慕之;故沛然德教溢于四海。”

【译文】孟子说:“搞好政治不难,不得罪贤明的卿大夫就行了。他们所爱慕的,全国都会爱慕;全国所爱慕的,天下都会爱慕;因而德教就会浩浩荡荡充溢于天下了。”

【诸儒注疏】“巨室”,世臣大家也。“得罪”,谓身不正而取怨怒也。麦丘邑人祝齐桓公曰:“愿主君无得罪于群臣百姓”,意盖如此。“慕”,向也,心说诚服之谓也。“沛然”,盛大流行之貌。“溢”,充满也。盖巨室之心,难以力服,而国人素所取信;今既说服,则国人皆服,而吾德教之所施,可以无远而不至矣。此亦承上章而言。盖君子不患人心之不服、而患吾心之不修。吾身既修,则人心之难服者先服,而无一人之不服矣。

林氏曰:“战国之世,诸侯失德,巨室擅权,为患甚矣!然或者不修其本,而遽欲胜之,则未必能胜而适以取祸。故孟子推本而言,惟务修德以服其心。彼既说服,则吾之德教无所留碍,可以及乎天下矣。裴度所谓韩弘舆疾讨贼,承宗敛手削地,非朝廷之力能制其死命,特以处置得宣,能服其心故尔,正此类也。”

【理学讲评】巨室,是世臣大家。得罪,是自取怨怒的意思。慕,是向慕。溢,是充满。孟子说:“今之为君者,不能反身修德联属人心,而徒以权力相尚,都只说为政甚难。自我言之,为政初无难事,只是要不得罪于巨室而已。盖一国之中,必有世臣大家兼政用事的,其位望隆重,固足以系众庶之观瞻;其势力盛强,亦足以梗君上之命令,若人君举动乖错,则巨室心怀怨怒,政教有壅而不行者。诚使言动循理处置得宜,绝无纤毫过失可以取怨而致怒的,则世臣大家皆心悦诚服,翕然而向慕之矣。夫巨室之所慕,则一国之人皆视以为趋向,其诚心爱戴也与巨室一般;一国之所慕,则天下之人皆视以为依归,其倾心悦服也与国人一般。这等的人心向慕,无众寡无远近而皆然,则德教大行,如水之沛然而莫能御,可以充溢于四海而无有滞碍矣。夫德教四溢是称极治,而惟自能服巨室之心,始之则为政又何难之有?”然提纲举要,固在巨室之心服,而端本澄源又在君之慎修。此为政者尤当反求诸身也。

【心学讲评】孟子曰:“今天下政教陵夷,人心涣散,欲有为于天下而人信从之,盖亦难矣。乃幸而列国之中尚有故家大族,其先世有功于国,有惠于民,为民情之所素归者,可因之以动一时之人心。乃世主不察,好游士之辩言,改易旧章以顺其志欲,恐老臣执世守以相浇,则务摧折之,以使威令之必行。而其所为又不合于人情,不协于事理,抑无以大服其心,于是怨恶交作,而国人亦知其自用而不能行,天下且见其孤危而不足恃,无怪其势穷而情散也。

“夫人君苟欲以大有为之志,建不世之业,而为政于天下也,则亦何难之有哉,亦顺其势而已矣。巨室者,势之所在也。不得罪于巨室,而何难之有哉?吾之所为将以安定吾国家,而非苟为好大喜功之计,则巨室虽有自私之心,而国安则彼亦蒙其安,必不怀疑以相訾毁。吾之所为将以规恢乎大业,而行之以忠厚宽宏之意,则巨室虽有畏难之心,而君益己亦无所损,心不抱怨以相乖违。不得罪焉,而其心且愿吾君之所谋有成、所为不阻也,相爱慕矣。夫一国之民情,其依附于巨室久矣;巨室慕而一国之欣然向慕也必矣;天下之民心,其瞻望于国人固已,一国慕而天下之翘然想望也必矣。夫然,则令未行而先怀待命之忱,教已至而自致顺从之速,沛然其无所滞乎!君心之所得而施之于教令者,溢乎四海而无不行焉,而为政岂难乎哉!”

盖王道虽已衰微,而兴先王之治,则亦循故国之遗章,而无反覆更张之失,则初非强巨室以难行;立法虽非徇众,而敷仁厚之政,则虽立兴王之新法,而无刻薄寡恩之为,则自可得巨室之欢心。如其不然,奖新进之游谈,以独行而不忌,勿论其所为之妄也,即有一得之善,亦适足以解散人心而已矣!

【元典】

孟子曰:“天下有道,小德役大德,小贤役大贤;天下无道,小役大,弱役强。斯二者天也,顺天者存,逆天者亡。”

【译文】孟子说:“天下有道时,道德低的受道德高的役使,才智少的受才智多的役使;天下无道时,力量小的受力量大的役使,势力弱的受势力强的役使。这两种情况,符合天理。顺从天理的生存,违逆天理的灭亡。

【诸儒注疏】有道之世,人皆修德,而位必称其德之大小。天下无道,人不修德,则但以力相役而已。天者,理势之当然也。

【理学讲评】役,是为人役使。天,是理势之当然。孟子说:“天下之大分有二:非出令以使人,则听命以役使于人,此相临之定体也,然有尚德、尚力之不同。若天下有道,人皆修德,其位之贵贱必称其德之大小,故大德的人则小德者为之役,大贤的人则小贤者为之役;役人者不恃势而自尊,役于人者不畏势而自服,此在尚德之时然也。若天下无道,人不修德,但以势力相为雄长,力小的则为大者所役,力弱的则为强者所役;小固不敢以敌大,弱固不敢以敌强,此在尚力之时然也。世道不同,故其所尚亦异,然合而言之都是理势之当然。度德以为贵贱,则体统正而分义明,是理当如此。量力以为重轻,则心志定而争夺息,是势不得不如此。人岂能悖理而妄行,违势而独立哉?所以说斯二者皆天也。若能度德量力,一听理势之当然,而不敢违悖,这便是顺天。顺天则可以保其社稷和其人民,而国以长存矣;不如此便是逆天,逆天则岂有不亡者乎?”观于存亡之机,而有国者当审所尚矣。

【元典】

“齐景公曰:‘既不能令,又不受命,是绝物也。’涕出而女于吴。今也小国师大国,而耻受命焉,是犹弟子而耻受命于先师也。”

【译文】齐景公说过:‘我既不能命令别人,又不愿听别人命令,这就同别人断绝了关系。’景公不得已哭着把女儿嫁到吴国去。现在,小国效法大国,却又耻于接受大国命令,这就好比学生耻于接受老师的命令一样。

【诸儒注疏】引此以言小役大、弱役强之事也。“令”,出令以使人也。“受命”,听命于人也。“物”,犹人也。“女”,以女与人也。“吴”,蛮夷之国也。景公羞与为婚而畏其强,故涕泣而以女与之。言小国不修德以自强,其般乐怠傲皆若效大国之所为者,而独耻受其教命,不可得也。

【理学讲评】令,是出令以使人。受命,是听命于人。物字,解做人字。以女与人叫做女。师,是效法。孟子说:“有道之世,以德相役者,不可得而见矣。至于小役大,弱役强,而顺天以自存者,近时则惟齐景公能之。昔吴以蛮夷会盟上国,最称强大。此时齐国衰弱,不能与之力争,景公乃与群臣谋说:‘有国家者,非取威定霸以令诸侯,则审己量力以事大国,只有这两件道理。若既不能出令以使人,又不能事人以听命,这便是与人断绝了的一般,此则挑衅致祸,自取灭亡而已。’于是涕出而以女出嫁于吴。盖情虽有所不忍,而势出于无奈也。齐景公之能顺天保国如此。若今之诸侯国,既弱小,不能修德以自强,其般乐怠敖,皆如效法大国之所为者,乃独以受命为耻,不肯屈己事人,这就似为弟子而耻受命于先师也。身为弟子岂得不受教于师?国既弱小,岂得不听命于大国?是在勉力自强,求所以免耻者而已矣。”

【元典】

“如耻之,莫若师文王。师文王,大国五年,小国七年,必为政于天下矣。”

【译文】如果真的感到羞耻,那就不如效法文王。效法文王,大国不出五年,小国不出七年,一定能在天下掌权。

【诸儒注疏】此因其愧耻之心而勉以修德也。文王之政布在方策,举而行之,所谓“师文王”也。五年、七年,以其所乘之势不同为差。盖天下虽无道,然修德之至,则道自我行,而大国反为吾役矣。程子曰:“五年、七年,圣人度其时则可矣。然凡此类,学者皆当思其作为何如,乃有益耳。”

【理学讲评】孟子承上文说:“今之小国,徒耻受大国之命而终不能免者,以其师大国之所为,而不能师文王之德也。如使心诚愧耻,欲免于人役,则莫如反己自强,取法于文王。盖文王起于岐周,为方百里,而当商家全盛之日,其缔造甚是艰难,惟其能发政施仁,使人心悦诚服,故能三分有二,开创成周之王业耳。若能修德行仁,与文王一般,则人心成服,天命必归。在大国因势乘便,不出五年;在小国积功累行,不出七年,必然混一四海,统理万民,而为政于天下矣。至是则大国反为吾役,而何有于受命之耻哉?”夫能法文王而王业可成,国耻可雪。有国家者亦何惮而不为,是可以深长思矣。

【元典】

“《诗》云:‘商之孙子,其丽不亿。上帝既命,侯于周服。侯服于周,天命靡常。殷士肤敏,裸将于京。’孔子曰:‘仁不可为众也。夫国君好仁,天下无敌。’”

【译文】《诗经》上说:‘商朝子子孙孙,不下十万余人。上帝既有命令,都向周朝归顺。都向周朝归顺,就因天命没有定论。殷朝的臣子,不论是漂亮的聪明的,都行裸献之礼,助祭在周王京城。’孔子说:‘仁的力量,不在于人多。国君爱好仁德,就能天下无敌。’

【诸儒注疏】《诗》,《大雅》《文王》之篇。孟子引此诗及孔子之言,以言文王之事。“丽”,数也。十万曰“亿”。“侯”,维也。“商士”,商孙子之臣也。“肤”,大也。“敏”,达也。“裸”,宗庙之祭,以郁鬯之酒灌地而降神也。“将”,助也。言商之孙子众多,其数不但十万而已。上帝既命周以天下,则凡此商之孙子,皆臣服于周矣。所以然者,以天命不常,归于有德故也。是以商士之肤大而敏达者,皆执裸献之礼,助王祭事于周之京师也。孔子因读此诗,而言有仁者则虽有十万之众不能当之;故国君好仁,则必无敌于天下也。“不可为众”,犹所谓“难为兄,难为弟”云尔。

【理学讲评】诗,是《大雅·文王》篇。丽,是数。侯字,解做维字。肤,是大。敏,是达。灌酒以降神,叫做裸。将,是助祭。孟子承上文说:“吾谓能师文王,则必为政于天下者,是岂无据而言之?在《大雅·文王》之诗说:‘商之孙子众多,其数不止十万。上帝既命周以天下,则凡此商之孙子无不臣服于周。所以然者,天命靡常归于有德故也。天命既已归周,是以商士之肤大而敏达者,都执裸献之礼,助王祭事于京师,是商虽强大,而易姓之后皆服役于周如此。’孔子读此诗而叹之说:‘商之子孙,其丽不亿,何其众也。文王能行仁政,而周命维新,商正遂革,则是仁人在位,虽有夫众不能当之,盖难乎其为众矣。若使为国君者,皆能以怀保惠鲜之心,行除暴救民之事,念念都在于仁,则惠泽旁敷,风声远播,天下之民皆亲之如父母,载之为元后,以战则胜,以攻则取,虽有强大之国,岂能与之为敌哉?”’由《大雅》之诗与孔子之言观之,则文王我师,仁者无敌,于是为益信矣。有国者,徒耻受命,而不法文王,抑独何耶?

【元典】

“今也欲无敌于天下,而以不仁,是犹执热而不以濯也。《诗》云:‘谁能执热,逝不以濯?’”

【译文】如果想无敌于天下而又不凭借仁,这就像热得受不了而又不肯洗澡一样。《诗经》上说:‘谁能热得受不了,不去洗个澡?’

【诸儒注疏】耻受命于大国,是欲无敌于天下也。乃师大国而不师文王,是不以仁也,《诗》《大雅》《桑柔》之篇。“逝”,语辞也。言谁能执持热物,而不以水自濯其手乎?

此章言不能自强,则听天所命;修德行仁,则天命在我。

【理学讲评】执,是持。诗,是《大雅·桑柔》篇。逝,是语辞。孟子承上文说:“观文王之事及孔子之言,则知国君之所以能无敌者,以其好仁也。今之诸侯耻于受命于大国,其心岂不欲长驾远驭,无敌于天下,然乃师大国之般乐怠傲,而不师文王之发政施仁,观其所为,都只是严刑重敛,兴兵结怨的事,未有能诚心爱民,力行仁政者。是徒知耻为人役,而不知所以免耻之方,就似手执热物,而不以水自濯的一般,其终不免于热也明矣。《大雅·桑柔》之篇有云:‘谁能执热,逝不以濯。’是说持热者必以水自濯而后可以解热,犹立国者必以仁自强,而后可以服人。若不务行仁,而欲无敌于天下,万无是理也。为人君者可不勉哉!”盖战国诸侯,地丑德齐,莫能相尚。如齐宣王欲莅中国,抚四夷,而但知兴兵构怨;梁惠王欲雪先人之耻,而不免糜烂其民。孟子皆以仁政告之,而卒不能用。故设为此论,以警当时之君者如此。

同类推荐
  • 周国平尼采译著系列

    周国平尼采译著系列

    尼采代表作全集,探寻人生意义之书。哲学家周国平翻译并撰写长篇导读,准确、优美、流畅,带你读懂原著,走近真实的尼采——天才、狂人、世纪末孤独的漂泊者、20世纪最走红的哲学家。根本的问题只有一个:如何为本无意义的世界和人生,创造出一种最有说服力的意义来。《周国平尼采译著系列》收录《悲剧的诞生》《作为教育家的叔本华》《教育何为?》《希腊悲剧时代的哲学》《偶像的黄昏》五部代表作品。
  • 死亡简史

    死亡简史

    本书是以死亡为主题的著述,它从战争、宗教、政治、自然灾害、疾病等各个方面,对东西方死亡现象作深入的思考,帮助人民理解死亡,坦然面对和接受死亡,只有这样人们才能积极的地生活,享受生命的过程。
  • 胡适的北大哲学课(卷一)

    胡适的北大哲学课(卷一)

    本书以胡适在北京大学的所有哲学讲义为母本,再综合胡适关于中国哲学的其他著作整理而成,力求为读者构建一个最全的胡适哲学体系,让读者最直接的感受哲学大师的风采。卷一主讲古代哲学。
  • 多学科视野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多学科视野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本书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论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社会学、宗教观、历史学、文艺学的中国化;并分析了科学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政治学、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马克思主义法学、马克思主义人类学、马克思主义新闻学在中国的发展与创新,力求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提供有力理论支撑。
  • 一看就懂的博弈论

    一看就懂的博弈论

    本书分别介绍了历史、职场、管理、谈判、人际关系、商场、投资、爱情等方面的博弈技巧,通过一系列深入浅出的分析,阐述了各种博弈的规则与理论,以便人们能够从中领悟到生存的技巧和成长的智慧。
热门推荐
  • 混沌哈哈

    混沌哈哈

    丈人说要是留下她会有不好的预兆,坚决把她扔出家门。
  • 彼岸画开

    彼岸画开

    一直以来的坚持,对生活的不满,她放弃梦想,选择事业,也许很不成熟,可是时间会让她明白一切,终于开始相信整个世界,可是却难以拥有平静的幸福,青春的痕迹划过,不知道会划下什么色彩,女主人公美妙画笔之下的世界又是什么斑驳的影子呢
  • 皇臣

    皇臣

    他的到来,注定会让这段历史风起云涌。家族因他的崛起而兴盛,他的名字成为这个国家的辉煌标签.....
  • 封神奇闻

    封神奇闻

    神秘的封神学院专为培养神而存在。天命少年,怀揣着成神的梦想,被命运裹挟前行。当他终于成神的时候,才知道这一切并不是结束,而是另一个开始。
  • 御龙纹

    御龙纹

    狂风笑浪三千尺、道视人间真万物!古与今、云与月!
  • 眼泪亲吻过的脸

    眼泪亲吻过的脸

    风,吹落了枯叶。飘散了她及腰的长发。飞舞了她洁白的纱裙。她伸出了纤细的手,颤抖地拂上那冰冷的碑石。然后跌落于他的墓边。“苏慕,等我。”鲜红的血液在她的衣裙上盛开了一朵属于地狱的彼岸之花。仿佛之中,似乎看见了那个已逝的男子缓缓走来,展颜一笑。“陶陶”……秋风萧瑟,掀起了枯败的落叶。爱情的指针慢慢回转,时光的逝水慢慢回流,记忆的碎片拼凑流年。一切的一切仿佛回到了起点,爱情将从最初上演。
  • 七龙珠之魔法纪元

    七龙珠之魔法纪元

    属于地球的能力创造出七龙珠的魔法分解出瞬间移动的能力参透出不只是变化糖果的魔法领悟出合体和分离身体而爆发的战斗力地球人可以用智慧造出沙鲁完爆宇宙霸主弗利沙我可以用魔法化身世界战斗有时候真的不是看气的变化
  • 木叶之我叫飞鸟

    木叶之我叫飞鸟

    我叫飞鸟,穿越火影世界,只为活下去,好好活下去。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