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6583200000309

第309章 孟子尽心章句下(4)

“夫仁,理也,理在天下而各得者也。然理在天下,而何以见吾之必由、吾之必行乎?惟取而合之于吾身,则心自有所不容不生,事自有所不容不尽。于是而分之,而秩叙之差等不容昧,统之,而推行之公溥不可遗。则以之为纲常伦物,以之为礼乐刑政,皆此而已矣。仁之所统也,即人之可知可能而可弘者也。于是而言之,故曰道也。

“如其不然,执象数以言道,则象数者,事物之象数,何以为吾之所必由,而不可须臾之或离?托于空虚以言道,则空虚者,既已空虚而无所有,何以为天下之所必待,而成乎事物之始终?故君子之学以求仁为要,以诚身为本,而异端曲学之言道,不能乱也。”

【元典】

孟子曰:“孔子之去鲁,曰:‘迟迟吾行也!去父母国之道也。’去齐,接浙而行;去他国之道也。”

【译文】孟子说:“孔子离开鲁国时,说道:‘我要慢慢地走啊,这是离开祖国的态度。’ 离开齐国时,将淘好了的米捞起来就走,这是离开别的国家时的态度。”

【诸儒注疏】离开别国的态度。

【理学讲评】孟子说:“君子当去国之日,固以洁身为贵,尤以合道为难。昔者孔子仕鲁不合,尝去鲁矣。其去鲁也,自言说:迟迟吾之行也。殆有去而不忍遽去者焉。夫义不可留,即当勇退,乃迟迟其行者,非濡濡也。盖鲁为父母之国,以恩为主者也。若一不合而急遽以去,其如显君相之失何,故宁过于缓,无过于急,用意忠厚,去父母国之道当然也。及其仕齐不合,亦尝去齐矣。其去齐也,炊不待熟,以手承水取米而行,时刻不少停焉。夫义不可留,固所当去,乃不俟终食,非急迫也。”盖齐为他国,以义为主者也,若义不合而迁延不去,其如失自重之道何。故宁过于急,无过于缓。见几明决,去他国之道当然也。夫孔子之去国,迟速各适其宜如此,此所以为时中之圣,而非一节之士可及也。

【元典】

孟子曰:“君子之戹于陈蔡之间,无上下之交也。”

【译文】孟子说:“孔子在陈国、蔡国之间遭围困,是由于跟这两国的君臣没有交往的缘故。”

【诸儒注疏】“君子”,孔子也。“戹”,与厄同。君臣皆恶,无所与交也。

【理学讲评】君子指孔子说。鹿字与厄字同,是穷困的意思。孟子说:“孔子大圣,抱道终身,宜乎行,无不得,何至困穷?然当时辙环天下,至陈蔡二小国之间,乃绝粮七日,从者病,莫能兴,其厄甚矣,何以至此?盖君子处世,上而君用之,则其交在上;下而臣荐之,则其交在下。惟有上下之交,故无困厄。”当时陈蔡二国,上不知孔子,而无能用之君;下不知孔子,而无能荐之臣,上下无交,是以道不行,而不免于厄耳。此于孔子之道固无所损,而陈蔡二国之君既不能举,又不能养,使饥饿于我土地,其简贤弃礼,不足与有为可知矣。

【心学讲评】孟子曰:“诸侯之交际,虽不可信以行道,而君子犹不绝之。盖其人而知与君子交,则犹有足取者,异于偷安无志自取危亡之国也。昔者君子厄于陈、蔡之间,岂君子之道穷哉?盖二国之君臣皆恶,不交于君子,是以至于此极也。于时二国南困于楚,东困于吴,有垂亡之势;而君臣异志,互相残害,有救死不赡之势,而人道几绝。不然,则当时列国虽不用君子,而无不可闻其政,何至是哉!未几而二国皆亡,其不足与交,久矣。故不能用君子而犹知交君子者,君子勿却焉;非其自绝,不轻绝之也。”

【元典】

貉稽曰:“稽大不理于口。”孟子曰:“无伤也,士憎兹多口。《诗》云:‘忧心悄悄,愠于群小。’孔子也。‘肆不殄厥愠,亦不陨厥问。’文王也。”

【译文】貉稽说:“我貉稽被人家说了很多坏话。”孟子说:“没关系的。士人总会受到七嘴八舌非议的。《诗经》上说:‘忧心忡忡排遣不了,小人对我又恨又恼。’孔子就是这样的人。(又说:)“不消除别人的怨恨,也不丧失自己的名声。’说的就是文王。”

【诸儒注疏】“貉,姓;稽,名;为众口所讪。理,赖也。”今按汉书“无俚”,方言亦训赖。《诗》,《邶风》《柏舟》及《大雅》《绵》之篇也。“悄悄”,忧貌。“愠”,怒也。本言卫之仁人见怒于群小,孟子以为孔子之事可以当之。“肆”,发语辞。“陨”,坠也。“问”,声问也。本言太王事昆夷,虽不能殄绝其愠怒,亦不自坠其声问之美;孟子以为文王之事可以当之。尹氏曰:“言人顾自处如何,尽其在我者而已。”

【理学讲评】貉稽是人姓名。理是赖。憎字当作增字,是增益的意思。悄悄是忧患的模样。愠是怒。肆是发语辞。陨是坠。问是声誉。昔貉稽问于孟子说:“人之誉望显扬,本赖于众口,今稽每遭人之讪谤,是于众口甚无所利赖也,奈何?”盖未免有尤人之意,而不知自返。故孟子答说:“毁誉由人,不可必修为在我所当尽。虽为众口所讪何伤乎?夫为士者道修而不能保,其谤之不兴,德高而不能必,其毁之不来,较之常人,众口之讪,愈益多耳。试把自古两个圣人增兹多口的来说。孔子,圣人也。然在当时,上下无交,谗毁时有,或讥其栖栖为佞,或笑其累累无依。沮于晏婴,毁于武叔,且不免见愠,而重为世道忧。那《邶风》上说:‘忧心悄悄,愠于群小。’此孔子之谓也。文王,圣人也。然在当时,蒙难正志,明夷利贞,或多忌其文明,或卑訾其柔顺,谮于崇侯,拘于羡里,亦不免见愠,而终不为圣德累,那《绵雅》上说:‘肆不殄厥愠,亦不殒厥问。’此文王之谓也。夫以文王、孔子之圣,而多口且如此,况其下者乎?”由是观之,人患不能为孔子、文王耳。群小之可忧,愠怒之不殄固无伤也。子亦求尽,其在我者而已,何以不理于口为病哉!

【心学讲评】君子处乱世之末流,一时之是非初不足为重轻,其志定,其量宏、知有自尽,而讥非不恤,道固然也。孟子之在当时,外人之议之,小人之毁之也,不一而足,而视之若无有,自有道大而无疑者存焉。故因貉稽而深论之。

貉稽者,不详其为何如人,固不足以如古圣贤之道尽于己;而为当世恶俗所讥讪,则亦与合流同污者异矣。以物议之见毁而言于孟子曰:“稽大不理于口”,有伤世之心焉,有自伤之志焉,则将无欲改志操以求合于悠悠者乎?孟子乃坦然而诏之曰:“无伤也,有志者不可夺,有道者不可枉,以之为戚戚,则志不定而道不立矣。夫人既为士,亦患不能成乎其为士耳。苟其不愧于士,则不欲天下之所欲,不为天下之所为,愚者怪之,慧者忌之,行愈成而议愈甚,增此人言之藉藉矣。是道也,古之君子涉乎浊乱之世皆不免焉,而自处有道矣。尝读《诗》而有感于孔子、文王之似《诗》言也。柏舟之诗云:‘忧心悄悄,愠于群小。’此贞妇间于宠妾之词也,而以言孔子则有然者。忧心而既悄悄矣,圣人不忍忘天下,而日深其忧患;乃匡之围,陈、蔡之厄,桓魃之害,群小之愠者正在此焉。道大而莫能容,此以德之盛而成乎多口者也。《绵》之诗云:‘肆不殄厥愠,亦不陨厥问。’此太王为狄所迫迁,而益自修德以致令名之词也,而以言文王则有然者。厥愠之不可殄也,圣人不与争得失,而增修其仁德;故密人之侵,崇侯之谮,商纣之囚,不足以陨令闻者,惟自尽焉。蒙难而正其志,此当多口而益修其德者也。然则将为孔子乎,道有可信,以兴废信之天,而知天下之多口无能如何也,释然以听之而已矣。将为文王乎,时之方屯,以出险任之己,而念天下之多口为修德之助也,皇然以自求而已矣。而要无足伤也。二者,惟子所择焉。若畏多口而改予度以徇之,又岂可哉!”

夫貉稽者,未必可与言孔子、文王之道,孟子岂以是诏之;而自尽之理则有然者,此岂徒为稽言哉!淳于髡名实之诮,尹士干泽之讥、好辩之称,孟子不求免乎一时;而道垂千载,其怀来亦于此见矣。

【元典】

孟子曰:“贤者以其昭昭,使人昭昭;今以其昏昏,使人昭昭。”

【译文】孟子说:“贤人用自己清楚明白的道理使别人也清楚明白,现在的人却要用连他自己都糊里糊涂的道理去使人清楚明白。”

【诸儒注疏】‘昭昭”,明也。“昏昏”,暗也。尹氏曰:“大学之道,在自昭明德,而施于天下国家,其有不顺者寡矣。”

【理学讲评】昭昭是明。昏昏是暗。孟子说:“自古圣贤之治,如《尧典》克明峻德而推之以亲睦九族,平章百姓,协和万邦。《大学》自明明德,而推之以齐家治国平天下,由己及人,自内达外,都有个本原。故贤者欲求于天下,必先求于身,省察克治在我之明德既明,然后有法制、禁令,以使家国天下之人,同归于明德。这便是以其昭昭,使人昭昭。今之为治者则不然,不求诸身,而徒求诸天下,未能省察克治,以自明其德,而乃以法制、禁令责人。以其身之所无,欲使亲睦于家,平章于国,协和于天下,必无是理也,这便是以其昏昏,使人昭昭。”夫有诸己而后求诸人,是以躬行率之,贤者之治,所以不令而从也。暗于己而求明于人。是以刑政驱之,今之治所以虽令不从也。然则有治人之责者,可不先于自治乎?

【心学讲评】孟子曰:“道之不明也,而欲与天下明之,此贤者之责也。《诗》、《书》之所着,礼、乐之所定,古圣贤之所为,皆所以使人之共明斯道者也。故教者修焉,而使学者学焉,然非徒以其文具也。夫欲使人能悉知之,能决信之,能率行之,必昭昭然知其当然,知其所以然,由来不昧,而条理不迷。贤者于此,必先穷理格物以致其知,本末精粗,晓然具着于心目,然后垂之为教,随人之深浅而使之率喻于道。所以遵其教,听其言,皆去所疑,而可以见之于行。不谓今之不然也,其于道也,芒然未有所得,大义不知其纲,微言不知其隐,诵说而已矣,实则昏昏也。乃诏于人曰:‘道如是也’,欲其知之,欲其率行之。宜乎人之终日学而愈惑也。则其见诮于异端,而道日以废,不亦宜乎!欲明人者先自明,博学详说之功,其可不自勉乎!”

【元典】

孟子谓高子曰:“山径之蹊间,介然用之而成路;为间不用,则茅塞之矣。今茅塞子之心矣。”

【译文】孟子对高子说:“山坡上的小路,一段时间内经常去走才能成为路;只要一个时候不走,茅草就会堵塞住它。现在,‘茅草’堵塞住你的心了。”

【诸儒注疏】“径”,小路也。“蹊”,人行处也。“介然”,倏然之顷也。“用”,由也。“路”,大路也。“为间”,少顷也。“茅塞”,茅草生而塞之也。言理义之心,不可少有间断也。

【理学讲评】径是小路。蹊是人行处。介然是倏然之顷。用是由。路是大路。为间是少顷。高子虽由于孟子之门,而用心不专。孟子恐其不足以入道,故教之说:“理义之在人心若大路然,本无障蔽然,然要在学者时时省察,不使一息间断,则良心方为我有,不观山径之蹊乎?山中小径可容人迹之处,本非大路,若使倏忽之顷,往过来续,由之者不息,则向之小路从新开辟,可以成荡荡平平之大路矣。及其既成路之后,使少顷之间,人迹罕至,由之者不继,则茅草乘间而生,将前路都阻塞了,反不如小路之可行矣。夫此一山径之蹊,介然共由,则成路甚易,为间不用,则阻塞不难。可见义理即人心之大路,物欲即人心之茅草,存亡出入之机,亦只在一念须臾之际,不可不慎也。今子本心未尝不明,向道亦非无路,但存养未几,而放失继之,聪明为耳目所蔽,湛一为攻取所乘,就如茅草之塞路一般。路以茅塞,或有他径可由,心以茅塞,将一物无所见,一步不可行矣,可不知所儆惕哉?”孟子此言,不独为高子而发,实古帝王危微精一之旨,理乱得失之机,后之有天下者,能时时讲明学问,以培养此心,亲近君子,以维持此心,庶可免于茅塞,而所行皆正路耳。

【心学讲评】天下之理皆具于心。凡有其理,皆人心之所见为然者也;苟有是心,则莫不可得乎理者也;而其道则在用其心而已矣。心用于理,则虽未豁然贯通,而推行之有序;心有时而不用于理,则利欲起而乘之,流俗之说起而乱之、而天理日以蔽矣。

孟子之门有高子者如是,故孟子责而警之曰:“人有是心,而道义出焉;豁然悟之,则坦然行之,如大路然。而为物欲所蔽之余,偶有志焉,偶有闻焉,以求通于道义,则如山径之蹊间而已矣,未有可由之路也。介然之间,人用之而求有所往,则亦渐成乎路矣。夫天下之路,其始皆山径也,修除之,则大道矣。是山径本有可为路之理也,而无如其不用何也。未成乎大路,则用之也愈不得不勤。何也?以其仅有此蹊间也,则岂待久而荒废哉?为间无几,不用焉,则茅复生而塞之矣。何也?其茅之俟乎其旁者,根株未除也。而今子则类是已。子之本心,固载道义之心,可为路者也。子锢蔽之风习已久,而求道也暂,是山径也,偶有所愤悱而求通,是介然之路也。乃一用而不继之以用,志不持,气不充,利欲之相伺不忘,流俗之旧染未涤,是皆茅也。有所觉而复迷,则前所觉者且忘;有所为而复乱,则前所为者无功;是塞也。而子安得不自警哉?不然,吾无所望于子矣。”

呜呼!孟子诏学者之心至矣。山径未用也,犹可望其用也。用之成路而又塞之,而乃成乎自弃。我日斯迈,而月斯征,役于名,而学以怠荒而失之,见异说而迁焉,学者之通患,岂徒一高子哉!

【元典】

高子曰:“禹之声,尚文王之声。”孟子曰:“何以言之?”曰:“以追蠡。”曰:“是奚足哉?城门之轨,两马之力与?”

【译文】高子说:“禹的音乐胜过文王的音乐。”孟子问:“凭什么这么说?”高子说:“因为(禹传下来的钟上的)钟钮都快断了。(可见人们喜欢演奏它。)”孟子说:“这哪足以说明问题呢?城门下的车迹很深,是一二匹马的力量造成的吗?(那是年深月久车马过得多了造成的。禹传下的钟钮快要断了,也正是年代久远的缘故。)”

【诸儒注疏】“尚”,加尚也。丰氏曰:“言禹之乐,过于文王之乐。”丰氏曰:“追,钟纽也。《周礼》所谓“旋虫”是也。蠡者,啮木虫也。言禹时钟在者,钟纽如虫啮而欲绝,盖用之者多,而文王之钟不然。是以知禹之乐过于文王之乐也。”丰氏曰:“奚足,言此何足以知之也。轨,车辙迹也。两马,一车所驾也。城中之涂容九轨,车可散行,故其辙迹浅。城门惟容一车,车皆由之,故其辙迹深。盖曰久车多所致,非一车两马之力能使之然也。言禹在文王前千余年,故钟久而纽绝;文王之钟则未久而纽全。不可以此而议优劣也。”

此章文义本不可晓。旧说相承如此,而丰氏差明白,故今存之,亦未知其是否也。

【理学讲评】声是音乐。尚是高出的意思。追是钟纽。蠡是啮木虫,钟钮将绝,有似为虫所啮的模样,故叫蠡。轨是车辙迹。高子问于孟子说:“先圣王如夏禹、周文王所作之乐,虽一般是治世之声,然自今日观之,禹之声比文王之声似高出于上,而不可几及者。”孟子诘之说:“子以禹之声过于文王,果何所据而云然?”高子答说:“乐之优劣,视人用之多寡何如耳?吾观禹之钟纽,如虫啮而欲绝,此必爱慕其音而用之者多,故至于此。若文王之乐则不然,即便见他不及禹处,吾言非无所据也。”孟子乃晓之说:“我只道子有独得之见闻,所以能为出奇之议论。若止据追蠡之迹,是奚足以知圣乐哉?试以车辙言之,城门车辙之迹,独深于城中,子之所明知也。然城门之轨,岂是一车两马之力,遂能使其独深至此哉?盖城中之途,车可散行,故其辙迹浅。城门惟容一车,众车莫不由之。岁月既久,往来者众,而车辙之迹不求深而自深也。然则禹之乐作于千余年之前,虽不多用,而纽自敝。文王之乐,作于千余年之后,虽多用而器犹新。盖时之先后不同,正犹车辙之浅深,以地之广狭为异耳。岂有所优劣于其间哉!”夫闻乐可以知德,圣人本无不盛,高子未知圣人之德,宜乎不能观乐之深矣。

【心学讲评】天下之理,不知其所以然,不知其当然,偶有所见而遂生其心,因不能忍而见之言,此天下之所以多妄人也。妄人之言,每为君子之所惊,不知其何以云然;就而叩之,则止此粗疏浅陋之见而已矣。茅塞之心成乎无忌惮也,有如是哉!

同类推荐
  • 禅的哲理

    禅的哲理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不离空,空不离色。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心无挂碍。无挂碍故,远离一切颠倒梦想。离一切诸相。应无所住。一切众生,即非众生。万法无滞。一切万法,不离自性。但用此心,直了成佛。本来洁净。本书中的佛陀故事,是李文明君写的。本书谈不上有什么思想,只是作者个人的一些人生体验,与佛学没什么关系。但之所以要写这本书,当然是缘于对佛陀智慧的尊崇。此书起源于我之佛心。因此读者只要把这本书与《金刚经》、《心经》结合起来看,亦可见如来。
  • 易学史论

    易学史论

    《易学史论》是中国古代重要的文化原典,对中国古代史学、哲学、文学、艺术、天文、历法、乐律等都产生过重要影响。然而,由于《易学史论》从一开始就披上了一层占筮的神秘外衣,加之数千年来治《易》者的种种猜测和附会,遂使这部语言最简、文字最少的文化原典变成一部注释最多且又最难读懂的神书。因而,揭开《易学史论》的神秘面纱,恢复其文化原典的本来面目,从而使其走向世俗化、大众化,是易学研究的重要任务。
  • 孔子全书

    孔子全书

    《孔子全书》旨在针对当代人的精神境遇,有侧重地选择思想大师孔子的言论,阐释他闪烁着智慧光芒的人文思想。
  • 西方古典形而上学史研究:存在与第一哲学

    西方古典形而上学史研究:存在与第一哲学

    1986年湖北大学哲学研究所创办了《德国哲学》丛刊,为中国人了解德国开辟了一个“窗口”,为中德思想文化交流架起了一座“桥梁”。今天该所又编辑出版《德国哲学与文化丛书》,旨在集中中国内对德国哲学、文化有兴趣、具有一定研究的不者,对德国哲学、文化进行更深入、更系统的探讨,以洞察其奥秘,领悟其精义。这必将为我们中国人了解德国的一个新“窗口”,中德思想文化交流的一座新“桥梁”!本书为《德国哲学与文化丛书》之一,作者在掌握大量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围绕着西方形而上学的基本范畴——存在概念、对西方形而上学思想史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和考察,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热门推荐
  • 穿越成兽之邪王你走开

    穿越成兽之邪王你走开

    她,从小孤儿,后被一个神秘组织捡走,培养成z国第一杀手,杀人如麻,同时拥有神奇的医术,被人号称噬血医神。却在生日那天遭遇闺蜜背叛,不甘的她穿越到一个异世,被一个男人捡走。他,耀国的王,冰冷如霜,无情无欲,却偏偏喜欢上一只不知名的小兽。他抱着某只小兽说:“若你想要,那我便丢弃这江山,陪你过平凡的生活。”看小兽如何在这异世干出一番天地。众多美男不惜倾尽一切,只为博得她一笑。
  • 用眼睛看到的不是全部

    用眼睛看到的不是全部

    黑娃因为我长得黑,所以班里的同学都时不时叫我黑娃。因为我长得胖,所以会叫胖妹。因为我对我熟悉的人会比较放得开比较活泼,所以老师就会觉得这个女孩子比较神经。可是谁能知道我内心的脆弱,,,,,,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孤绝魂

    孤绝魂

    神若公然与人对抗,那是任何人都难以对付的——《荷马史诗》
  • 无限之我是高手

    无限之我是高手

    一颗子弹让高守来到了奇幻的世界,被一颗光球传送到了一个猎人的网游世界,刚开始的垃圾新人,到左右世界的超级强者,高守正在开始他的神话!PS:简介说实在,我不太善长。如果相信我,你看了之后,你一定会被吸引。
  • 天煞刀神

    天煞刀神

    他,一出生便被誉为永世不能修炼的废物,在他先天性痴呆的基础上,更是连废物都嫌弃他这样的人。不过,永世的废物又如何,在一代天骄君月衍完魄归来之时,白痴将变为悟性绝伦的天才,手持神秘青色小刀,强势归来,归来了结那个成为自己梦魇的所谓的亲人。。。废物又如何,既然自己无法修炼,那就造出另一个可修炼的自己。天煞又如何,既然天要绝我,我便灭天。逆运丛生,一切都将离我而去又如何,我要逆天改命,我要用实力去夺回一切。一刀,将带的我的怒火,斩碎苍穹。
  • 邪魅总裁惊鸿妻

    邪魅总裁惊鸿妻

    五年前医院巧遇时,彼此只是陌生人:“软弱的人被生活折磨,强大的人将生活折磨。生活不会让你有处可逃。”男人转身离开时丢下一句话。“生,容易。活,容易。生活,不容易”女人转过身来,看着他一字一句道。五年后再次相遇两人密不可分:“男人,别老扮猪吃老虎,否则真的很容易变成猪。”女人食指挑起面前的男人。“女人,猪和人的区别在于:猪一直是猪,而人有时候却不是人。”男人将女人按在她的腿上,嘴巴在她耳朵旁,慢慢地说道。
  • 穿越之王爷不坏王妃不爱

    穿越之王爷不坏王妃不爱

    前世,她潜伏在他身边,原本一切都是很好的,但是在任务最后她救了他,她也不明白为什么。这一世,穿越了的她(他们)又会发生什么呢?
  • 尊你为妻

    尊你为妻

    碎裂虚空来到一个陌生的世界,女扮男装被无离宗老祖带回去的阮韵辰觉得,力量才是自己回去的唯一方式。却不曾想,随着时间的推移,羁绊越来越多,不知不觉间,她早已背离自己的初心。魂魄残缺的重生小徒弟:原来上辈子自己误会师傅了,最大的大佬莫过于师傅,那自己就牺牲一下美色,从了“他”?跨越万千世界而来的“土著”圣子:懒懒,上穷碧落下黄泉,我定会护你周全。终于登上修炼的巅峰,却始终只是书中,费尽心机守护的人终是反目成仇,擦肩而过的爱情原不过是为了束缚……命运的转轮又一次重合,所有的一切又回到了起点,无尽的轮回竟然不过是一场巨大的阴谋!
  • 禅悟人生

    禅悟人生

    释果宁法师,西藏工作八年,赵朴初学生,由原中国佛教协会常务副会长圣辉大和尚剃度出家,在莆田广化寺由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学诚大和尚授比丘大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