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6583200000356

第356章 中庸王天下有三重

【元典】

王天下有三重焉,其寡过矣乎!

【译文】治理天下能够做好议订礼仪,制订法度,考订文字规范这三件重要的事,也就没有什么大的过失了吧!

【诸儒注疏】吕民曰:“三重,谓议礼、制度、考文。惟天子得以行之,则国不异政,家不殊俗,而人得寡过矣”。

【理学讲评】王天下,是兴王而君主天下者。三重指议礼、制度、考文说,以其为至重之事,故曰三重。子思说:“王天下的君子,有议礼、制度、考文三件重大的事,行于天下,则有以新天下之耳目,一天下之心志,由是诸侯奉其法,而国不异政,百姓从其化,而家不殊俗,天下之人,其皆得以寡其过失矣乎。”

【元典】

上焉者虽善无征,无征不信,不信民弗从;下焉者虽善不尊,不尊不信,不信民弗从。

【译文】在上位的人,虽然行为很好,但如果没有验证的活,就不能使人信服,不能使人信服,老百姓就不会听从。在下位的人,虽然行为很好,但由于没有尊贵的地位,也不能使人信服,不能使人信服,老百姓就不会听从。

【诸儒注疏】“上焉者”,谓时王以前,如夏商之礼虽善,而皆不可考。“下焉者”,谓圣人在下,如孔子虽善于礼,而不在尊位也。

【理学讲评】征,是考证。尊,尊位。子思又说:“所谓王天下者,乃身有其德,居其位,而又当时者也。如时王以前,远在上世的,其礼虽善,然世远人亡,于今已无可考证,既无可考,则不足以取信于人,不足取信于人,则人不从之矣。又如圣人穷而在下的,虽善于礼,然身屈道穷,而不在尊位,位不尊,则不足以取信于人,不足取信于人,则人不从之矣。”故三重之道,惟当世之圣人,而又在天子之位,然后乃可行也。

【元典】

故君子之道,本诸身,考诸庶民,考诸三王而不缪,建诸天地而不悖,质诸鬼神而无疑,百世以俟圣人而不惑。

【译文】所以君子治理天下应该以自身的德行为根本,并从老百姓那里得到验证。考查夏、商、周三代先王的做法而没有背谬,立于天地之间而没有悖乱,质询于鬼神而没有疑问,百世以后待到圣人出现也没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

【诸儒注疏】此“君子”指王天下者而言,其道即议礼、制度、考文之事也。“本诸身”,有其德也。“征诸庶民”,验其所信从也。“建”,立也,立于此而参于彼也。“天地”者,道也。“鬼神”者,造化之迹也。“百世以俟圣人而不惑”,所谓圣人复起,不易吾言者也。

【理学讲评】君子,指王天下者而言。道,即仪礼、制度、考文之事。征,是验。三王,是夏禹、商汤、周文武。缪,是差缪。建,是建立。悖,是违背。质,是质证。俟,是等待。承上文说:“制礼作乐,必有德、有位、有时,乃为尽善。所以王天下的君子,行那仪礼、制度、考文之事,非可苟然而已。必本之于身,凡所制作,一一都躬行实践,从自己身上立个标准,固非有位而无德者也。由是以之征验于庶民,则人人都奉行遵守,不敢违越,又非不信而不从者也。以今日所行的考验于三代之圣王,则因革损益,都合着三王已然的成法,无有差缪。以我所建立的,与天地相参,则裁成辅相,都依着天地自然的道理,无有违背。鬼神虽至幽而难知,然我的制作已到那微妙的去处,就是质证于鬼神,他那屈伸变化,也不过是这道理,何疑之有?百世以后的圣人,虽至远而难料,然我的制作,已至极而无以加,就等待后边的圣人出来,他那作为运用,也不过是这道理,何惑之有?”夫君子之道,出之既有其本,而验之又无不合,此所以尽善尽美,而能使民得寡其过也。

【元典】

质鬼神而无疑,知天也。百世以俟圣人而不惑,知人也。

【译文】质询于鬼神而没有疑问,这是知道天理;百世以后待到圣人出现也没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这是知道人意。

【诸儒注疏】知天、知人,知其理也。

【理学讲评】承上文说:“鬼神幽而难明,君子之制作所以能质之而无疑者,由其知天之理也。盖天之理,尽于鬼神,君子穷神知化,于天道所以然之理,既明通之而不蔽,故其见于制作者,皆有以合乎屈伸动静之机,鬼神虽幽,自可质之而无疑也。言鬼神,则天地可知矣。后圣远而难料,君子之制作,所以能俟之而不惑者,由其知人之理也。盖人之理,尽于圣人,君子明物察伦,于人心所同然之理,既洞彻之无疑,故其见于制作者,自有以符乎旷世相感之神,后圣虽远,自可俟之而不惑也,言后圣则三王可知矣。”此可见心思必通乎性命,才可以兴礼乐,学术必贯乎天人,才可以言经济,君子所以能此,亦自尊德性道问学中来也。有三重之责者,可不以务学为急哉?

【元典】

是故君子动而世为天下道,行而世为天下法,言而世为天下则,远之则有望,近之则不厌。

【译文】所以君子的举止能世世代代成为天下的先导,行为能世世代代成为天下的法度,语言能世世代代成为天下准则。在远处有威望,在近处也不使人厌恶。

【诸儒注疏】“动”,兼言行而言。“道”,兼法则而言。“法”,法度也。“则”,准则也。

【理学讲评】动,是动作,兼下面行与言说。道,是由,兼下面法与则说。法,是法度。则,是准则。望,是仰慕。厌,是厌恶。子思说:“君子议礼、制度、考文,既通乎天人之理,而兼有六事之善,则可以立天下万世之极矣。所以凡有动作,不但一世之人由之,而世世为天下之所共由。如动而见诸行事,则凡政教之施,都是经常不易的典章,世世的人,皆守之以为法度,而不敢纷更。动而见于言语,则凡号令之布,都是明征定保的圣谟,世世的人皆取之以为准则,而不敢违悖。在远方的百姓,悦其德之广被,则人人向风慕义,都有仰望之心,在近处的百姓,习其行之有常,则人人欢欣鼓舞,无有厌恶之意,是君子之道,垂之万世而无弊,推之四海而皆准者如此。民之寡过不亦宜乎!”

【元典】

《诗》曰:“在彼无恶,在此无射。庶几夙夜,以永终誉。”君子未有不如此而蚤有誉于天下者也。

【译文】《诗经》说,“在那里没有人憎恶,在这里没有人厌烦,日日夜夜操劳啊,为了保持美好的名望。”君子没有不这样做而能够早早在天下获得名望的。

【诸儒注疏】《诗·周颂·振鹭》之篇。“射”,厌也。所谓“此”者,指“本诸身”以下六事而言。

【理学讲评】《诗》,是《周颂·振鹭》之篇。恶,是憎恶。射,是厌射。夙,是早。永终,是长久的意思。誉,是名誉。蚤,是先。子思引《诗》说:“人能在彼处也无人憎恶他,在此处也无人厌射他,彼此皆善,无往不宜,则庶几早夜之间,得以永终其美誉矣。观《诗》所言,可见致誉之有本也。是以三重君子,必备六事之善,而后可以得令名于天下,固未有道德不本于身,信从未协于民,三王后圣不能合,天地鬼神不能通,而能垂法则,服远近,先有声名于天下者也。”然则为人上者,岂可不自尽其道也哉!

右第二十九章。

【心学讲评】君子道凝而为下不倍,未可以行而不轻于行也。若其有其德,居其位,乘其进而居上矣,则道行矣。乃德之已至,犹必以德性,问学极深研几者为深谨慎重之心,而斟酌以尽道之致。故其行也,亦必其凝也,而一以不骄者行之,乃以功化及于天人远迩,而圣人之道待之以行,则君子亦圣人矣。

夫欲行道于天下,而定制作之经,则议礼也,制度也,考文也,三者其至重者也。礼明而品节定,大以尽人伦之至,小以悉物则之宜。度审而规制一,大以正上下之等,小以利生民之用。文正而音义通,大以合议理之安,小以防命令之伪。故三者天下之至重者也。以其德、居其位、乘其时而王天下,能有此三者之定制以行之天下,则侯国无异制,民庶无殊俗,皆一以是礼行之而爱敬成,是度为之而器用得,是文纪之而流传审。此日之天下,其寡过矣乎!

民过之寡,匪异人任,而专责之王天下者,何也?盖既有其德,而又当其时,无可诿也。彼上焉而为前王者,虽有其德,而所作者善矣,乃世远运革而无征,无征则不足以取信于天下之民,且以季世之流弊,讥淳朴之略,弗从也。下焉而无其位者,虽有其德,而所作者皆可善矣,乃分卑权轻而不尊,不尊则不足以使天下之信已,且谓匹夫之僭逾,为私意之归,弗从也。夫前王不能治后世之人心,处士不能操百姓之刑赏,则修明“三重”,以制礼作乐,为民寡过,责在王天下之君子,不容辞矣。

其有责,必有其道。乃君子之道,系天下后世得失之大者。而修德之君子,凝至道于躬,其敢以骄心承之,而谓履其位、因其时,可以覃敷天下,而无待于详审矣乎?君子之身,尊德性、道问学之身也。以其无欲者秉天下之至正,无私者建天下之至公,理无不明而当乎事,事无不察而合乎理,可以推行于制作矣,而犹未也。民其信我乎?民其从我乎?必其信我,而后知所作者为人心之同然;必其从我,而后知所作者为风会之已至,盖抑征诸庶民矣。于是乃以其本诸身者之德,行其征诸庶民之道,而犹有其难其慎之心焉。前乎我者有三王,吾之制作,所以因其治而补其弊者也,则必考之焉。所与三王同者,必其不可不同者也;所与三王异者,必其不得不异者也,皆必与三王化民成俗之精意不相差谬也。临乎我者有天地,吾之制作,所以赞其化而奠其位者也,则必建之焉。立大中于此,而必与天地之正者参也;立至和于此,而必与二气之顺者参也,皆必与天地贞常尽变之至理不相拂悖也。幽而有鬼神焉,吾之制作,将以秩正其明禋而感孚其变化者也,则尽心以质之。于其屈伸,可以决生杀之用也;于其陟降,可以信兴废之宜也,无疑于幽而不可格也。远而有百世之圣人焉,吾之制作,将以尽其当然以使可继、留其有余以使可裁也,则酌理数以俟之。不忧吾之太过而使难乎其益也,不忧吾之不及而使难乎其损也,无惑乎远而不可通也。

夫三王有已然之迹,天地有昭示之理,考之建之,君子则有其道矣。鬼神者无形之可见,后圣者无迹之可求,而何以质之俟之哉?乃其质焉而无疑,君子知天之至也,既已参观于法象之昭垂,而抑深悉夫阴阳之变合,在幽如明,而鬼神莫能违已。俟焉而不惑者,君子知人之至也。既已考之前,而知往圣之道待我以明;而抑推诸后,而知后王之功自我而启,以心合理,而百世莫能易矣。至于幽质鬼神,远俟来者,而君子之深谨说慎,以建“三重”者,不已极乎?以此而王天下,夫乃可以有“三重”于已,而道无不行已。则其以寡天下之过者何如哉!

夫制作之道,苟不尽本身征民之实,而达乎天人上下之理,则有所从,有所不从,而行之一方而不能推之四海,或行之一时而不能施及后世,则由是而身先率由乎所制之典,而皇躬之动作前民启用者,皆天下之所共由者也,且延及后世而无不共由者也。由是而其动也,措诸政事以施行此“三重”也,皆天下之所必遵者也;由是而其动也,发诸教令以申明此“三重”也,皆天下之所必准者也,且延及后世无不遵且准者也。

唯其广通乎众志而无难格之俗也,故远而不得与吾政教者,皆闻风而遥望,愿受一王之化也。唯其引民于不倦而有日新之益也,故近而日习于吾之教令者,将俞久而益亲,无有厌之情也。如是则法则垂于无穷,而民志定;情理通于无外,而风俗一。民之之寡过也,斯盛矣乎!乃君子之所以能寡天下后世之过者,岂恃吾道之可以易天下,而任吾聪明才智以决行之哉?则《诗·振鹭》之篇可考也。《诗》云,吾宾客之来助祭者,吾不能无厚望焉。在彼国中而临民也,其尚合民之心而无恶乎!在此王庭而为客也,其尚示我周行而无射乎!庶几哉!谨之于夙夜者,仰念天理之常临,俯念人心之不易,使为民君师之令誉有以永之而克终也。

夫《诗》言誉,而必言其永,言永誉,而必归其责于夙夜,是可以知君子为民寡过之心矣。君子之世为法则而远近归心,其所以致此誉者,则唯是有不骄之德,以致其深谨详慎之心,故必本诸身者如此其尽道,征诸民者如此其达情,建诸天地而质鬼神者如此其通幽明之理,考之三王而俟后圣者如此其审伦物之宜,而后以既竭之心思,成有道之气象,然后治教允孚,而君师之誉乃归之。未有恃其一至之德,矜吾甚大之道,不求无咎于天人,不念无怍于今古,而遽焉行之,遽可以蚤有君师之誉于天下者也。由此观之,则君子之道凝于己而不骄,乃以得位乘时而行圣人之道于天下,非其德性、问学之功体备夫至德者而能然乎?然则君子所以道合乎圣者,唯其德之合也。推原及此,而自明诚者之明则无不诚,其理为无可易,所为由人道以合天道,而静存动察,以体天命、率性道,皆实有必致之功,俱可见矣。而至诚之合天,不抑可于其德而推之哉!

右第二十九章,承上章“居上不骄”而言,亦人道也。

【心理穿梭】章句云:“鬼神者,造化之迹也。”造化者天地之用,故黄洵饶“与天地同用”之言,甚为分晓。乃细玩章句,于“造化”下加一“迹”字,则又自造化之已然者而言之,而非但用与体之别。云“考”、云“质”、云“俟”,无殊其云“本”、云“征”、云“建”, 则考之、质之、俟之者,皆君子也。质如“质成”之质,是君子尝以此道质正于鬼神矣。

天地之所以为道者,直无形迹。故君子之道:托体高明,便不悖于天之撰;流行不息,便不悖于天之序;立体博厚,便不悖于地之撰;安土各正,便不悖于地之理。然而天地之所见于人者,又止屈伸往来、阴阳动静之化,则已非天地之本体。故可云“小德川流”,而不分此德曰仁、曰义、曰礼、曰知;可云“大德敦化”,而不可曰诚;则亦无所取正而质,而特可曰“建”。

若鬼神,则可以诚言之矣,以其屈伸往来,尽其实而必信也,斯亦可以仁义礼智言之矣。其生者仁,其止者义,其充满者礼,其昭明者知也。故曰“明则有礼乐,幽则有鬼神”。礼乐固以法阴阳之化,而亦可通鬼神于求之声、求之气之间矣。

质以其所赞乎造化者为礼、为度、为文,非抑鬼神之所伸而扬鬼神之所屈。质以其对越乎灵爽者,则以礼、以度、以文,而有事乎鬼神,伸者可迎其来,屈者可绍其往。君子之以其三重之道质之于鬼神,以证其得失,盖无异于三王之有其成宪而可考。其质之而无疑也,乃以毅然行其三重;而即或损造化之有余,益造化之不足,亦无忧其心迹之差,盖不异于庶民之有好恶而可征。

《中庸》此语,原非虚设,果有其可质之理,果有其质之之事。非但如小注所云“龟从、筮从”,取诸不可必之影响。而北溪之言曰“鬼神天理之至”,语尤颟顸。天理之至者,天地是也,建之而不悖者也,岂鬼神哉?

同类推荐
  • 菜根谭(第六卷)

    菜根谭(第六卷)

    本书是明还初道人洪应明收集编著的一部论述修养、人生、处世、出世的语录世集,成书于万历年间。作为一部富有汉民族生活伦理思想的著作,它深刻的体现了汉族传统道德生活化的倾向。儒家通俗读物具有儒道真理的结晶,和万古不易的教人传世之道,为旷古稀世的奇珍宝训。对于人的正心修身,养性育德,有不可思议的潜移默化的力量。
  • 荣耀与丑闻——反思德国浪漫主义

    荣耀与丑闻——反思德国浪漫主义

    《荣耀与丑闻——反思德国浪漫主义》是德国当代知名的思想史作家萨弗兰斯基的倾力之作。在德国广受欢迎,位居德国亚马逊分类榜榜首。启蒙思想的重大错误之一是低估了非理性力量的威力,在德国,启蒙运动早早孕生了一股反对自身的力量。针对启蒙运动的明晰,浪漫主义者倡导世人身上的狄俄尼索斯之力,用非理性来对抗阿波罗的理性及其带来的“异化的社会机械论”,浪漫主义延续了人类平衡物质与精神、现实与理想、肉体与灵魂、理智与情感之冲突的努力,带来了一个文学、哲学和宗教融会一处的激情时代。但是,就像雅努斯的两张面孔,浪漫主义作为一个思想运动结束后,在20世纪,带给德国的却是并不光彩的历史。“浪漫的”思维方式,作为德意志民族的性格要素,越出文学疆域,染上民族主义色彩,开始涉足政治,在“一战”期间变身为“钢铁浪漫主义”,将无数青年送上战场;在纳粹时期,浪漫主义又被再度利用,助纣了20世纪的政治大灾难。萨弗兰斯基在完整分梳德国浪漫主义脉络之时,并不以绵密的考证见长,却以通达的见识和宏阔的视野取胜。其表述感性酣畅,充满灵性,更贴近浪漫主义之生命的本体,以及浪漫主义作家之灵魂的此在,十分具有可读性。
  • 神话溯:女娲伏羲神话的源头及其哲学意义

    神话溯:女娲伏羲神话的源头及其哲学意义

    女娲、伏羲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神祗,但也被史官们誉为三皇之首,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也是历史长河中的文化英雄,所以追溯女娲、伏羲神话的源头,自然要追溯中华文化的源头,因为中华民族的古老神话和中华民族文化的起源相一致。全书分上、中、下三编。上编追溯女娲神话的源头,这是中国远古生殖崇拜,也是母性崇拜的时期;中编追溯伏羲、女娲成婚神话的源头,这是中国远古图腾崇拜,也是双性崇拜的时期;下编追溯伏羲神话的源头,这是中国远古太阳崇拜,也是祖先崇拜时期。本书观点新颖,论述严谨,考证严密,行文流畅,图文并茂,是一部有特色、有分量且有补白意义的关于女娲伏羲神话源头及中国神话源头的学术专著及人文读本。
  • 《阴符经》要旨探究

    《阴符经》要旨探究

    《阴符经》是中国古代著名的一部哲学经典,是仅次于《道德经》的一部重要的道家著作。传说是上古时期黄帝所作。最早出现于唐代李荃的记载。全书仅仅有447字,却义理深奥,晦涩难懂。古今研讨此书的代不乏人,莫衷一是。但以之为修身之本、悟道之源,讲述的是天人合一、清静阴阳之道,却是研讨者的共识。本书作者在研究古今《阴符经》集注和述评作品的基础上,从学术研究入手,逐句阐释,每一句分别由原文、注释、白话和要旨探究四个部分构成,阐述了自己的体会和观点,有一定的学术价值。
  • 黄石公语录:素书

    黄石公语录:素书

    “西晋时,天下大乱,群雄逐鹿。时有盗墓贼掘西汉留侯张良之墓,在玉枕中发现黄石公著《黄石公语录(素书)》,从此,《黄石公语录(素书)》》流传世间。《黄石公语录(素书)》仅有六章,一百三十二句,一千三百三十六字。字数虽少,但字字珠玑,语语精华。内容融汇儒、道、兵、术、势诸家之精,重德、崇义、讲谋略。书中语言精炼,人性把握精准,处世谋略独到。史传,张良得此书,遂辅佐刘邦,成就霸业。”
热门推荐
  • 当岁月流去,时光尽头

    当岁月流去,时光尽头

    四年谎言,五年离去,第十年的回国,不期而遇。有些时候,要放下一切,不去恨,不去爱,正如一颗平淡的心。可谁又做得到,如同刺猬,倔强,互伤,又互爱。将对方刺得鲜血淋漓,两败俱伤。一场不期的灾祸,患上面孔遗忘症,看不清脸。随着时间的逐渐推移,她仍旧看不清自己的脸,却能看清他的,宛如一刀刀刻在心头的模样,痛到窒息,却还是记着一清二楚。他说,他是她的世界。那么,即使看不清全世界的人,看见了他,就等于看见了全世界。YouaremyeyesYouaremyworld
  • 重生之傲世天才

    重生之傲世天才

    重生前,任人欺负,临死之前自己还对那一大家心存善念,觉得自己对她们的好,她们会回报的,但是在重生后,才明白自己只是一个旁系的人,对他们来自己微不足道,就是一颗没有利用的棋子罢了,下看文章看:女主寻找父母,虐渣男渣女!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终极校工

    终极校工

    谁说校工只能是大叔,大叔也可以有一颗年轻的心啊!更何况还是年轻校工!李察接受任务,只身奔赴世界另一边的伦敦开启了校工保护目标女神之旅!学生、讲师、教授、特殊势力,一大波女神冲了过来,怎么办?给我顶住!
  • 武装驱魔人

    武装驱魔人

    郑汪洋是一个鲁中山区的普通年轻人,和很多二十多岁的孩子一样懵懂无知却对社会充满好奇,一次偶然的机会,他踏入了一片自己从未想象过的领域,本以为自己可以跟随师父做一个惩恶扬善的驱魔人,可曾想自己身后潜伏着一个绵延千年的巨大阴谋,驱魔人以驱除妖魔,匡扶正道为己任,但世上最可怕的并不是妖魔,而是人的心魔。他会如何斩妖除魔,又将会如何面对这流传千年的魔咒?
  • 穿越之夫贵妻娇

    穿越之夫贵妻娇

    简介穿越成为婴儿的顾明妤表示很淡定,既来之,则安之嘛!只是:一出生就死了亲娘;继母来势汹汹;便宜老爹还有一堆姨娘和庶出姐妹;还有宫中那个受宠的卢贵妃想拿她来给死去的儿子当媳妇。但是:便宜老爹位高权重深爱亡妻;亡母身家丰厚嫁妆能养活明妤好几辈子;同胞大哥文武双全腹黑精明妹控一枚;还有一个长公主的祖母强势霸道敢去骂皇上。所以:顾明妤只要种种小花,学学才艺;偶尔应付一下继母和姐妹们;过好自己滋润的小日子就好。奈何:夫君志向远大,一心想要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某夫君勾唇一笑:“听说那个比你大十岁的表哥今天又给你送来了东西。”淡定看书的明妤立刻狗腿:“夫君,我给你煲的汤差不多好了,我去看看。”
  • 别路云开

    别路云开

    天齐大陆大乱,孤儿顾小峰误入山洞,习得一套内功心法。原来只想发财求福,哪知被卷入了一场纷争之中,从此他踏上了一条于众不同之路。
  • 灰黯之瞳

    灰黯之瞳

    秦风从剧烈的头痛中醒来,发现自己身处万丈高崖,成为一支原始部落的一员,在随着部落族人抵抗野兽入侵的过程中,他觉醒了异能,而后族人被神秘的高手掳走,他一个人走出被猛兽包围的悬崖,慢慢地揭开了整个世界的真面目。
  • 神密天玄学院

    神密天玄学院

    神秘的身世,神秘的戒指,神秘的系统,神秘的穿越,这是一个充满神秘的故事!神秘修仙系统究竟来自哪里?神秘的戒指又是出自何处?阴阳五行决为何残缺?“炼体决”是谁创造?修炼一途有无止境?命运的枷锁是什么?仙佛是否长生不老?神魔是否不死不灭?妖鬼是否永恒不朽?天地终会变,我道乃永恒。一切答案尽在道的前方!无论道有没有止境,都会打破枷锁,神挡杀神,佛挡杀佛,魔挡屠魔,妖挡斩妖,鬼挡灭鬼。
  • 倾世恋帝王情

    倾世恋帝王情

    她是天庭太子,一次意外她的仙籍被废。之后她又离奇失踪。玉帝为了找她差点翻了三界。她却在那一天被抹去记忆。成了别人的女儿。【墨昶,子羽,以后她就是你们的皇妹。】就这样她成了雪莲花王的女儿,他的小皇妹。她对他撒娇,对他无理取闹。她陪了他万年,可终究不属于雪山。那一夜她在山脚哭的绝望,他在雪山之巅看的心碎。他为了陪她他放弃了雪山太子之位。可最后,一场误会,他终离她而去。再见时,她已倒在他的面前,没了气息。。。三生三世的爱恋,换来的究竟是永不分离的陪伴,还是帝王的一世孤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