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6583200000037

第37章 论语八佾篇(4)

夫子初仕于鲁,有助祭大庙之事。其始入而省视也,于凡齍牲器皿之位置,登降奉持之仪节,皆就有司而问之。是岂圣人之不审,而必藉问以冀勿失哉?其必有道存焉矣。乃或人不知,退而诮之归:孰谓邹人之子知礼乎?胡然而乡者之入大庙而每事问也?盖或人者见礼于文物,而不见礼于心,则以苟习其文为礼,而又以骄矜之气临之,故于圣人之慎也而疑焉。而不知挟一自是之心,以临乎幽明上下之际,其不敬莫大焉。夫子闻之,固知其不足与辨,而恐其敬慎之心不传,则天下不复知有礼意,故自明其意曰:夫入大庙而必问者,非吾之蓄疑而待决也,非吾之过慎而不敏也,此初莅事者入庙之常礼也。居而学焉,出而行焉,其可以任所知而遵行乎?未也,审于物之宜而称其事之节,礼乃在焉。况乎大庙何地也?吾君之所敬事,先公之所式临,而臣子奔走以襄事,其敢恃一己之所知,而或于先王制礼之精意、当代用礼之时宜,直情径行,以矜雅博乎?谓我之不知礼,我不敢辞;谓问之为不知礼,则恐率天下而习为傲忽之行,是吾之深忧也,而恶容不辨哉!呜呼!以圣人之无不知,而慎犹如此,此其所以为礼,此其所以为圣人与!

【元典】

子曰:“‘射不主皮’,为力不同科。古之道也。”

【译文】

孔子说:“射箭比赛不以射透为主,而主要看是否射得准确,因为人的力量不同,自古如此。”

【诸儒注疏】

“射不主皮”,乡射礼文。“为力不同科”,孔子解礼之意如此也。“皮”,革也。布侯而栖革于其中以为的,所谓鹄也。“科”,等也。古者射以观德,但主于中,而不主于贯革,盖以人之力有强弱,不同等也。《记》曰:“武王克商,散军郊射,而贯革之射息。”正谓此也。周衰礼废,列国兵争,复尚贯革,故孔子叹之。杨氐曰:“中可以学而能,力不可以强而至。圣人言古之道,所以正今之失。”

【理学讲评】

射,是射箭。皮,是皮革。射不主皮,这一句是《乡射礼》中的说话。科字,解做等字。孔子说:“《乡射礼》有云:射以观德。但主于中的,不必穿透皮革,然后为能。所以然者,盖为人之气力,有强有弱,其等不同。若必主皮,则惟强者能之,而弱者必不能矣。此所以不主皮也。然这是古昔盛时,尚德而不尚力,其道如此。今世衰礼废,列国兵争,惟以强力为尚,虽礼射亦主于贯革,而尚德之风,不可复见矣。”可胜叹哉!孔子思古伤今之意如此。

【心学讲评】

夫子值兵争之世,而叹古昔文治之不少概见也,喟然曰:明王之治天下也,教礼教乐,而射亦不废。大射、宾射、乡射、军射,皆射也。射有五,而白矢井仪,义取贯革。乃《记》有之曰:“射不主皮”。夫比乐比礼,体直志正,而又能贯革者,是德与力兼至也。宾兴之,登进之,亦明王之所不弃。但必欲主皮,则贤士大夫之得与于射者趁矣。盖以人之力有强弱,不可等而视也。先王知天下之风俗成于一人之意旨,是以于较艺角力之时,犹存尚德修文之心,所以养天下之士气于礼乐之中,而不使有嚣张之习,亦所以纳天下之民情于和平之内,而不使有兵戎之气。先王之命意深至,而规模弘远,有如斯乎!然而其道已古矣,吾何不幸而不躬逢其盛也?吾能无遐思哉!

【元典】

子贡欲去告朔之饩羊。

【译文】

子贡想在祭祀时,省去活羊。

【诸儒注疏】

告朔之礼:古者天子常以季冬颁来岁十二月之朔于诸侯,诸侯受而藏之祖庙,月朔则以特羊告庙,请而行之。‘饩’,生牲也。鲁自文公始不视朔,而有司犹供此羊,故子贡欲去之。

【理学讲评】

告,是告庙。朔,正朔。饩,是牲牢。古时天子以季冬颁来岁十二月之朔于诸侯。诸侯受而藏之祖庙。每遇月朔,则以特羊告庙,请而行之。鲁自文公以后,把这告朔之礼,废而不行了。而有司每月犹照常办备此羊。子贡以此礼今既不行,饩羊徒为靡费,故欲去之,以省费焉。是徒知一羊之可惜,而不知制礼之初意矣。

【元典】

子曰:“赐也,尔爱其羊,我爱其礼。”

【译文】

孔子说:“子贡啊!你爱惜羊,我爱惜礼。”

【诸儒注疏】

“爱”,犹惜也。子贡盖惜其无实而妄费。然礼虽废,羊存,犹得以识之而可复焉。若并去其羊,则此礼遂忘矣。孔子所以惜之。

杨氏曰:“告朔,诸侯所以禀命于君亲,礼之大者。鲁不视朔矣,然羊存则告朔之名未泯。而其实因可举,此夫子所以惜之也。”

【理学讲评】

爱,是爱惜。孔子呼子贡之名而晓之说:“赐也,尔之欲去乎饩羊者,岂以告朔之礼既废,饩羊之供无实。爱惜此羊而欲去之矣乎!自我观之,所爱尤有甚于羊者。盖正朔颁于天子,所以示天下之有君,告朔行于诸侯,所以示天下之有亲,最为礼之大者。今此礼虽废,而饩羊犹存,后之人,或有因羊以求礼,举而行之者,若将此羊一并去了,则告朔之礼,随羊以亡,自此天子不复颁朔,而人不知有君,诸侯不复视朔,而人不知有亲矣。是礼之亡不尤为可惜耶?”夫孔子之意在于存礼,而子贡之言,唯求省费,圣贤度量之广狭,用心之大小,区以别矣。

【心学讲评】

朔之必告,崇天时以授民,以奉天也;定天下于一统,以尊王也;受成命于先公,以敬祖也;其为礼也大矣!鲁秉周礼,累世行之,文公以后乃废之,君之怠荒而不君尔,非敢以为礼之可变者而革之也。故有司犹具其羊,饩之于牢以待。此鲁所以为秉礼之国,君虽无礼,而官不废事,则犹可复于他日焉。乃历百年而徒为有司之累,时有裁冗费以节国用之说,而子贡议欲去之,去之则竟不复知有告朔之名。夫子乃呼子贡而告之曰:赐也,以羊为无用而欲去之,为刍饩省也,为供亿省也,爱此一羊之费也,于事便矣,而我则异是。斯告朔之礼,何礼乎?上天对时育物之至仁在焉,先王一道同风之精意存焉,先公垂统无穷之盛德归焉。吾君以此饬其侯度,一国之臣民以此而奉若王章。良法美意,诚可慕也;实去名存,诚可惜也。慕之惜之,而爱此一羊。以存此礼者,吾有厚望焉。而赐也,何弗之思也?

处衰晚而想盛治,情之不忘,圣人之意念深矣。举一羊,而鲁君臣上下之际,其可变而之道者不乏。故夫子极欲用鲁,而甚恶夫欲变而之于苟且者也。

【元典】

子曰:“事君尽礼,人以为谄也。”

【译文】

孔子说:“对领导尽礼,人们认为是谄媚。”

【诸儒注疏】

黄氏曰:“孔子于事君之礼,非有所加也,如是而后尽尔。时人不能,反以为谄,故孔子言之,以明礼之当然也。”

章子曰:“圣人事君尽礼,当时以为谄。若他人言之,必曰:‘我事君尽礼,小人以为谄。’ 而孔子之言止于如此,圣人道大德弘,此亦可见。”

【理学讲评】

礼,是恭敬之见于仪文者,乃道理当然的去处。诌,是求媚。孔子说:“臣之于君,既有尊卑上下的定分,便自有恭敬奉承的定礼。这礼,是先王所制,万世通行,不可违越者也。今我之事君,心里极其敬谨,不敢有一毫轻慢,故每事依着礼节,不敢有一些差夫,这不过尽那礼之当然者而已,非有加于礼之外也。时人不知,乃以为求媚取悦而然,是岂知事君之礼者乎!”盖当时公室衰微,强臣僭窍,上下之际,多不循礼,惟孔子欲明礼法以挽回之。如过位则色勃,升堂则屏气,违众而拜堂下,闻命而不俟车,这等循礼,当时反以为诌,则礼法之不明于天下可知。故孔子之言如此。然尽礼与诌,其迹相似,而其心不同。君子之事君,其礼固无不尽,然却不肯阿谀顺从,如责难以为恭,陈善以为敬,一心只要成就君上的美名,干办国家的大事,这便真是尽礼。小人之事君,外面虽似尽礼,然心里未必忠实,如阿顺以为容,逢迎以为悦,一心只要干求君上的恩宠,保全自家的官爵,这便真是诌媚。君子尽礼,小人以为诌,小人诌媚,亦自以为尽礼。心术之邪正,迥然不同,人君不可不察也。

【心学讲评】

鲁之不知有君久矣。无君者必于无礼,夫子出而事君,其必尽礼以事君者,有圣人之大义,非但以感无礼而愧之。然使有人之心者,亦必于此而知愧。乃当时举国之人,怀利禄以趋权门,顾以不敬君为刚直之节,遂有讥夫子者,而夫子重有感焉而叹曰:事君者,舍礼何以哉?君之令我,不敢不共;我之对君,不敢不肃。大而出内趋事之典,小而拜稽进退之间,皆有礼焉,不可不尽。乃其能尽之矣,非有所加也,行乎其不得不然而已;非有所饰也,因乎其不容不然者而已。而人则以为谄矣。盈庭无可观之度,则疑其所致者为何事;在己无欲效之诚,则疑其所操者何心。而温温之恭人,且谓容容之多福矣。夫斯人也,皆事君之人也、而所操以为清议者如此,吾何望哉!虽然,又岂可以流俗之讥非而易吾志哉!

【元典】

定公问:“君使臣,臣事君,如之何?”孔子对曰:“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

【译文】

定公问:“上级怎样对待下级?下级怎样对待上级?”孔子答:“上级尊重下级,下级忠于上级。”

【诸儒注疏】

定公,鲁君,名宋。二者皆礼之当然,各欲自尽而已。吕氏曰:“使臣不患其不忠,患礼之不至;事君不患其无礼,患忠之不足。”尹氏曰:“君臣以义合者也,故君使臣以礼,则臣事君以忠。”

【理学讲评】

定公,是鲁国之君。礼,是有节文,不简慢的意思。忠,是竭尽己心,不欺罔的意思。定公一日问于孔子说:“为人君的使令臣下,为人臣的奉事君上,都有个道理,不知当如之何?”孔子对说:“为人君者,以尊临卑,易至于简慢忽略,若简慢忽略,便失了为君的道理,是以人君之于臣下,使之须要以礼。如使之为大臣,则待之如股肱;使之居言责,则待之如耳目;使之为将帅,则有推毂命将之礼;使之为使臣,则有皇华遗使之礼,务加以礼貌,待以至诚,这乃是使臣的道理。为人臣者,以下事上,易至于欺罔隐蔽。若欺罔隐蔽,便失了为臣的道理。是以人臣之于君上,事之须要以忠。如居辅导赞襄之职,则尽心以启沃,而一毫无所隐;有官守言责之寄,则尽心以纳忠,而一事不敢欺。遇有难处之事,则虽劳瘁而不辞;遇有患难之日,则虽致命而不避。务内尽其心,外尽其力,这乃是事君的道理。”君尽君道,固非有私于臣,而所以劝下之忠者,亦在是矣。臣尽臣道,固非有要于君,而所以报上之礼者,亦在是矣!上下交而德业成,天下其有不治者哉!

【心学讲评】

定公问君使臣,臣事君,如之何?大哉其为问乎!难言之矣。大伦在焉,大法存焉,君心之得失,于此辨焉,臣节之贤奸,于此别焉。虽然,亦但有其当然之理,尽之而已矣。孔子对曰:君之使臣,是不一道,以要言之,以礼而已矣。臣之事君,是不一事,以约言之,以忠而已矣。

礼者,君之所以重臣,即所以自重也。重臣即以自重,故礼所必有者,不可不及;礼之所必然者,不可或过。于大臣而敬之,有敬之之礼焉;于群臣而体之,有体之之礼焉。以是而使之,任之专而不疑其权之分,授之劳而不忧其心之怨。夫礼自在方策,唯人君以恭肃慎重之心行之尔。此可通古今天下之君,而固无不可使之臣也。

忠者,臣之所以效于君,即所以自效也。自效以效于君,故有忠之情,则必有忠之事以将之;有忠之事,则必极忠之情以出之。大臣有大臣之忠,秉志而不移焉;小臣有小臣之忠,随事而自致焉。以此而为事,事是君而唯知有此君,历事数君而唯知有此一心。夫忠固在人心,唯人臣以戴天履地之谊,自问及此;此可通古今天下之臣,而无他事君之术也。舍此而谓别有制御之法,功名之途,非臣之所知也。呜呼!此天之经也,地之义也,人之性也,万世安危治乱之本也。至矣!无以加矣!

【元典】

子曰:“《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译文】孔子说:“《关雎》这篇诗,快乐却不淫秽,悲哀却不伤痛。”

【诸儒注疏】

《关雎》,《周南》,《国风》,《诗》之首篇也。“淫”者,乐之过而失其正者也。“伤”者,衷之过而害于和者也。《关雎》之诗,言后妃之德,宜配君子。求之未得,则不能无寤寐反侧之忧;求而得之,则宜其有琴瑟钟鼓之乐。盖其忧虽深,而不害于和;其乐虽盛,而不失其正。故夫子称之如此。欲学者玩其辞,审其音,而有以识其性情之正也。

【理学讲评】

《关雎》,是《国风》诗之首篇。孔子说:“凡乐音不和乐,则不足以畅意;不哀婉,则不能以感人。然又贵于得中。若乐之过,则有淫荡邪僻之声;哀之过,则有忧思之病,而失其性情之正矣。惟有《关雎》之诗,其发之咏歌,而被之管弦者,优柔平中,虽欣然和乐,而不至于淫荡,虽凄然哀婉,而不至于悲伤。听之使人欲心平,躁心释,而足以为养德之助,诚盛世之遗音也。”

【心学讲评】

《关雎》之诗,咏文王后妃之事,而堂上之乐用之为弦歌,自邦国以至于乡,皆以之为雅乐。夫子读其诗、闻其乐而叹美之曰:诗,所以正性情者也,于其词可以辨其贞邪,于其声音可以审其正变。以此考之,唯《关雎》其至矣乎!夫人之有乐有哀,情之必发者也。乐而有所止,哀而有所节,则性之在情中者也。以其性之正者发而为情,则为乐为哀,皆适如其量;任其情而违其性,则乐之极而必淫,哀之至而必伤。夫因诗以起乐,于乐而用诗,所以兴起人之性情,而使歆于为善之乐,其不可使荡佚而流于淫与伤也,明矣。其唯《关雎》也,琴瑟钟鼓之乐,寤寐反侧之哀,为君子宫中之治言也,非男女之情也。故用之而为弦歌,其声和也,则无曼衍之音;其声幽也,则无凄惨之响。于以养人心之和,而辅之于正,美哉!无以加矣!先王以之遗风易俗,学者以之调养心气,舍此其谁与归?此《邶》、《鄢》而下,君子以之观而不以之兴,而乱国之音骄以荡,亡国之音哀以思,为有心世道者所不欲闻也。

【元典】

哀公问社于宰我。宰我对曰:“夏后氏以松,殷人以柏,周人以栗,曰使民战栗。”

【译文】

哀公问宰我,制作土地爷用哪种木头。宰我说:“夏朝用松,殷朝用柏,周朝用栗,说:使人胆战心惊。”

【诸儒注疏】宰我,孔子弟子,名予。三代之社不同者,古者立社,各树其土之所宜木以为主也。“战栗”,恐惧貌。宰我又言周所以用栗之意如此。岂以古者戮人于社,故附会其说与?

【理学讲评】

哀公,是鲁君。社,是为坛以祭地。宰我,是孔子弟子。哀公问于宰我说:“有国家者,必有社以祭地,不知其义何如?”宰我对说:“古之立社者,必栽树木。夏后氏立社,则以松树。殷人立社,则以柏树。周人立社,则以栗树。然所以用栗树者,取于战栗之义。盖戮人必于社,欲使民见之而战栗恐惧也。”夫祭地以报其功,乃立社之本意,至于所栽的树木,则各因其土之所宜,而非有取义于其间也。宰我不知而对,谬妄甚矣。

【元典】

子闻之,曰:“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译文】孔子听后说:“以前的事不要再评说了,做完的事不要再议论了,过去了就不要再追咎。”

【诸儒注疏】“遂事”,谓事虽未成而势不能已。孔子以宰我所对,非立社之本意,又启时君杀伐之心,而其言已出,不可复救,故历言此以深责之,欲使谨其后也。尹氏曰:“古者各以所宜木名其社,非取义于木也。宰我不知而妄对,故夫子责之。”

【理学讲评】遂事,是事虽未成,而势不能已者。谏,是谏正。咎,是罪责。孔子闻宰我使民战栗之言,以其所对,既非先王立社之本意,又启鲁君杀伐之心,因厉言以责之曰:“大凡事之未成者,犹可以言语说之,若事既成者,说之何益?所以不说。事之未遂者,犹可以谏诤止之。若事既遂者,谏之何益?所以不谏。事之未往者,犹可咎而罪之,若事之既往,咎之何益?所以不复追咎。今汝使民战栗之言,已出之口,而告之于君,是事之已成,已遂,已往者也。吾又何以责汝乎!”孔子以为不足责者,正所以深责之,欲其知言之不可妄发,而致谨于将来耳。

【心学讲评】

同类推荐
  • 价值论美学

    价值论美学

    美学不仅是知识学,而且是价值学的建构。基于此,从比较美学方法出发,《价值论美学》先行论证了价值论美学的基本结构。然后,着力探讨了审美价值形态与审美价值体验的内在机制。在确立了价值论美学的基本问题之后,作者从价值论美学的思想渊源与价值论美学的艺术实践两方面,系统地分析价值论美学的文明根性。作者认为:康德与马克思的价值论美学,展示了现代西方文明的价值追求;道家和新儒家的价值论美学,则展示了中国文明生活的诗性价值追求。不过。也应看到,乡土中国生活的悲歌,则突显了现代价值论美学重建的必要性与紧迫性。全书语言优美生动,富有激情和理性,显现了现代人诗性生活价值的创造意愿。
  • 思考中国哲学(汤一介集)

    思考中国哲学(汤一介集)

    本书是作者在中国哲学研究方面论文的汇编。书中勾勒了作者研究哲学的历程,分析了中国传统哲学的范畴体系等核心问题,提出五四运动以来的文化是在保守主义、自由主义、激进主义三种力量所形成的张力制约下前行,从中国现代哲学的探索与创新角度指明了中国现代哲学未来发展的方向,并提出了“创建中国解释学”的理论构想,最后还缅怀了中国现代哲学家对中国学术的贡献。
  • 不焦虑的女人:女人唯有放下才能得到静心

    不焦虑的女人:女人唯有放下才能得到静心

    本书结合女性的心理特点和社会角色,结合实际生活中的一些案例,通过十堂静心课,引导女性朋友放下无谓的执着,熄灭心中的妄念,专注当下的事情,释放更高境界的大爱,获得安宁的心绪处理生活和工作。
  • 人生哲理小语心是快乐的根

    人生哲理小语心是快乐的根

    一个简单而富有哲理的故事,足以给人意味深长的人生启示!本书就是将许多充满智慧的人生哲理故事以最简单、最朴实的方式呈献给读者。
  • 谁是谁的太阳:尼采随笔

    谁是谁的太阳:尼采随笔

    《谁是谁的太阳:尼采随笔》随笔包括了尼采对哲学、科学、生命、自由、偏见、家庭、宗教、伦理等各个方面的见解,充满了心理学的洞见和艺术的奥秘,以振聋发聩的真知灼见和横空出世的警世恒言向世人展示了他的思想和生活。
热门推荐
  • 和金主大大的互穿日常

    和金主大大的互穿日常

    程程穿成了狗血娱乐圈长篇言情小说《隐婚影帝宠上天》里的恶毒女配。一个胸大无志,只有男主的花瓶。程程表示很欣慰,只要不惹事,离男女主远些就能过好咸鱼的一生。不料却被文中的大反派盯住,还一不小心,解锁了互穿技能。所以:片场导演:“那个花瓶,哎!不对,那个程程多笑笑,不要绷个脸,亲他呀,亲你的男主。”内里是大反派的程程看着凑过来的男人,心里一阵恶寒,嘴角抽动,一巴掌糊在男主脸上:“滚!”原男主:!!?公司秘书:“楚总,这是今天的业务报告,您看恒邦集团的楼盘...”内里是程程咸鱼的楚总轻挑起眉大手一挥:“买!全买!就是这么豪气!”秘书和一众公司职员:老板疯了?!!最后为了维护双方事业稳定,他们不得不时常粘在一起。所以传言楚总和程程隐婚啦!楚总一脸不高兴,明明是明婚!
  • 魔王绝情录

    魔王绝情录

    一曲红尘妃子笑,浪迹天涯共逍遥。未想意外佳人陨,伤心欲绝赴轮回。再续前缘登天难,怒吼苍天坠魔道。
  • 龙骑士的悲歌

    龙骑士的悲歌

    这是个小人物的英雄史~虽然~他完全不象英雄~虽然他和龙族之王有主从的契约~
  • 高冷逗逼悳世界你不懂

    高冷逗逼悳世界你不懂

    林御本是二十一世纪的新新人类,为女友解决情感问题时被人打死,谁知他竟然意外重生在了另一个林御的身上,他不仅继承了前任林御的身体和身份,更是拥有了他的记忆。
  • 爱只有0.01的距离

    爱只有0.01的距离

    为中英双语对照版,《爱只有0.01的距离》既是英语学习爱好者、文学爱好者的必备读物,也是忙碌现代人的一片憩息心灵的家园,让读者在欣赏原法原味和凝练生动的英文时,还能多角度、深层次地品读语言特色与艺术之美,再配合文章后附加的多功能、全方位巩固题型,更有助于……
  • 一个人的徒步

    一个人的徒步

    人的一生都有落魄与孤独的时候,在这样的情景下,你怎样选择来度过难关呢!
  • 驱邪记

    驱邪记

    近十年来,邪教滋生,蛊惑人心,祸乱社会,其中一支流毒颇广,民间传为信神邪教,其教义以将来可去往“江南美地”为诱惑,牵引并控制许多无知世人,致使许多人心智被其蒙惑,没有家庭观没有社会观,只为心中所信的神而生,摒弃非“同类”的一切,甚至是父母妻儿。骆勤之,一介高中生,在他的家乡里便有“信神”邪教盛行,他一心学习,原本不知邪教之事,却因一个偶然的机会,让他遇到了邪教,并且让见识到了邪教给村里所带来的危害。骆勤之痛恨惊奇之下,决意对邪教一探究竟,但他书生一个毕竟毫无头绪,于是请来了同学百世同帮忙,百世同应邀而至。百世同身世颇艰,是个孤儿,但自幼得一个退伍军人的收养教育,一身忠义正气,且本事非凡,他与骆勤之一查之下,惊奇的发现,一个宣传邪教的外来人士,竟然在半年前去追踪一个小毒贩时见过,只是当时没有发现他竟与邪教有关,自此仗义投身江湖。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天上掉下个爸爸

    天上掉下个爸爸

    被女友抛弃之后有一个男人出现在我面前,告诉我他是我爹…
  • 末世最强药神

    末世最强药神

    末世之中,什么最可怕?缺粮?有药能辟谷,一颗药丸撑七天!丧尸?有药能驱魔,哪个丧尸敢上前?人心?有药能杀人,一百种方法送他上天!手握神机药剂系统,是人是鬼都得喊一声药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