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668300000030

第30章 略谈花轿及其在洛阳婚俗中的体现(2)

待新娘上轿后,放下轿帘,三声炮响,迎亲队伍浩浩荡荡择新路往回走。新娘上轿后,轿夫即讨要吉利钱,与则起轿,谓之“起担子”。有的还在轿前加扛“回避”、“肃静”的开路牌。途中尽量挑吉兆路过,如多子街、三元巷、百寿寺之类。如遇坟墓或寺庙,要由两人各用一块红毡在花轿两侧挡一下以避邪。若遇出殡队伍,则男女两家宾客都要高喊“今天吉祥,碰上宝财了”,利用“材”、“财”谐音以求吉利。若碰上另一家娶亲队伍,双方新娘要下轿互相交换红头绳、红手绢之类的东西,以求吉祥。

花轿临近男家门时,要放三铳枪及时通报,男家闻讯放鞭炮欢迎。花轿落轿时,轿门要正对喜神的方向,待吉时良辰一到,新娘就怀抱装金银米的宝瓶下轿,新郎要拿起桌上的弓箭朝新娘花轿象征性地射三箭。扬州的喜话道出了其中含义:“弯弓一把,神箭三枝。一支箭来先向东,新人脚下踏金龙,二枝箭来后向西,配了一对好夫妻,三枝箭射向轿前、轿后、轿左、轿右,射进九霄云外,百子千孙万代富贵。”民间传说此俗来自《桃花女破周公法》的故事。闽台习俗,还有新郎接新娘出轿时要用大力踢轿,这是向新娘示威,想让新娘以后顺从自已。而新娘则在跨入房门时,要用脚狠踩门槛,象征要压倒新郎。这种互相制服的闹法,相传也是传自周公与桃花女斗法的故事。进入男家门,新娘要从院中火盆上跨过去,以火祛邪,也有象征小两口日子红火之意。

拜完天地,新郎新娘被送入洞房。入洞房后还要吃“洞房菜”。三朋四友要一道向新郎新娘敬“洞房酒”。菜是象征性的东西:花生、桂圆与和气席。大家围坐在圆桌旁,一人拈起一枚花生,高喊一声:“祝新郎、新娘节节生”,全桌的人就举杯喝一口;又拈起一枚桂圆,又一举酒杯:“祝新郎、新娘花好月圆永团圆”,于是大家又齐声碰杯。接下去是吃“和气席”,和气席是糯米揉成的圆饼,中间有一红色圆点,又糯又粘又甜,意为“永远和睦团圆。”然后,新娘也斟酒回敬各位弟兄朋友:“受累受苦了,谢谢大家的帮忙”。洞房菜吃了,人才散。房内花烛高照,雕有金色龙凤的花烛,要一夜燃到天明,俗谓“长明灯”,寓意新人婚姻美满,地久天长。

(四)特殊的花轿——棉轿

1日时除了花轿,还有一种特殊的迎亲花轿——棉轿。棉桥似一把大藤椅,四面围以青布帘,座上一条棉薄毯,两根静静的青色竹竿穿过轿两侧,青澄滑爽;轿子青布青帘。棉轿的乘坐者是再婚的寡妇。旧时人们蒙昧,以为寡妇已经坐过一次花轿,大红大紫的日子已过,再嫁就只能乘坐萧疏色调的棉轿,而没有再坐花轿的资格。

青布青帘,两杆青青的轿杆,说不尽的凄婉哀伤,那种载有寡妇的棉轿,悠悠晃晃向着夕阳走去,给人一种说不出的忧郁与悲伤。再嫁者必配以冰清凄婉的色调,这是老辈人作下来的约定俗成的东西,既约定又俗成就很难改变。已是薄命飘零,孤苦无依,照理应给一点火红的颜色,让这再嫁的妇人心灵添一点喜色,以增加生活的信心,却还要让其坐如此凄伤冰清的棉轿,从此处可以感到当时对于寡妇世态的炎凉。

实际上,旧时寡妇再嫁,往往只能半夜悄悄进入夫家门,连棉轿也不能坐。正式纳的妾,北方有些地方也只能坐车,无权坐轿。南方有的填房、纳妾可坐轿,但只能坐黑轿。因此,坐花轿也就成了旧时妇女一辈子都值得骄傲的事,以至有时夫妻吵架,妻子就爱回击说:我是轿子抬来的,意即你奈何我不得,从而又有“破扇子扇扇有风,破轿子坐坐也威风”这类俗语的流传。而那些“我是花花轿子抬来的”、“我是八抬大轿抬来的”等俗语,几乎就成了“明媒正娶”的代名词。

(五)花轿的制作、花轿行、花轿的出租及轿佚

1.花轿的制作

城镇都有专业制作花轿的地方。做花轿师傅一般都身怀高超的雕花手艺,做花轿是他们的专长。一顶花轿四四方方,顶层四沿雕有花卉松竹,中间围屏是龙凤戏珠,刀工精细,纹饰繁复,仔细逼视,立体感极强。四檐四角装饰流苏,轿身晃悠,迎风流动,呈现一种风韵。轿里置有一坐板,上铺以软坐垫,供新娘坐着舒适。

2.花轿行与花轿的出租

民间用的花轿,不是一家一户的专用礼仪用具,而是社会上各家各户共同使用的礼仪用具,大都是从花轿行或花轿铺租赁的。

各地轿行或花轿行,有花轿连同仪仗、八音队一起出租。一般城市的轿行用于营业性出租的轿有三类。一为神轿、官轿(或叫大轿),前者管抬神像、祖宗牌位,后者抬有钱有势人,由4——8人抬;二为竹结构的青衣小轿,供普通人代步,二人抬;三为花轿,供民间嫁娶用,多用四人抬,因轿重,还需添加入换着抬。

集镇、乡村养轿户或轿行,主要是应红喜事之需的花轿行(或叫喜轿铺)。轿行出租的花轿,至少要有轿夫四人。有的若用六人,除四人管抬轿,另二人一人在轿前打伞、一人放鞭炮。讲究的要租用16~20人。八人管抬轿,其余人用于轿前高挑喜主家的堂号灯笼、轿前后提六角形宫灯,一定要成对,其他人用于开道锣、金瓜、钺斧等执事之需。轿行还管供应新娘头上戴的凤冠、红盖头,肩上披的霞帔,怀里揣的三官经、三官镜,遮挡亵衣的花裙,披身上的过路衣以及运送陪嫁妆奁的抬盒、挑盒与下轿时新娘、新郎要踏的红毡等物。

租轿费,如果是双程,到目的地后要等候坐轿人回程的,费用一般比单程多50%,晚上出轿比白天约贵25%,节假日加倍或更多。迎亲轿要添点红包,否则轿夫故意晃动,让坐者难受。费用分成,一般是轿行与轿夫六、四分成。

花轿行业务最大的特点,就是买卖比较集中。过去,民间办喜事为图吉利,都讲究选择所谓的“黄道吉日”,而一年里“黄道吉日”中“宜嫁娶”的好日子是有限的。所以,并没有多少生意可做,可是一遇上“黄道吉日”,一有买卖就是好几家,甚至十几家,都要求在同一天、同一时间用花轿,简直是应接不暇。如果花轿和人手不够,就会眼看着许多有钱可挣的买卖只得忍痛放弃。

3.花轿轿佚

按照旧制,除皇帝大婚时所用花轿为十六人抬之外,臣民用的花轿一律为八人抬,绿轿、绿呢官轿则有八人抬、四人抬不等。

轿侠抬轿各有规矩,各有姿势。左肩抬时,右手插腰;右肩抬时,左手插腰。挺胸直视,小步行进,步伐一致,必须精神饱满,透着一股率劲儿。“头一个扬眉吐气”,走在最前面的轿侠,一定要用一个长得相貌堂堂,体态魁梧,而且抬起轿来姿势好看,抬头挺胸,给人以精神焕发之感。“二一个不准排气”,因为他离轿门太近,必须特别注意礼貌。“三一个低头看地”,因为他眼前被轿所遮挡,必须低头看地,以防闪失。“四一个多走几里地”,因为他在最后,为了使轿子稳当,所以每逢拐弯的时候,他必须拐大弯、多走路。

根据惯例,花轿轿佚一律一抬到底,从发轿到娶回落轿,总是保持原班的人数,中途不倒班、不换人,原因一是娶亲路途一般比较近,不需要换班;二是办喜事忌讳“倒班”、“倒手”等做法,恐怕将来新人改嫁。

(六)新娘被抱上花轿习俗溯源

汉族的传统婚姻习俗中,新娘出嫁时,要由娘家兄弟或叔伯、或娘舅抱上或背上花轿。类似的现象,也存在于一些少数民族的婚俗中。例如在蒙古草原东部的喀刺沁旗与科尔沁部,清晨送亲的时辰一到,新娘被叔父或兄长用毡子拾上彩车。

关于新娘被抱上花轿的习俗,其源流众说纷纭,主要有以下三种说法:

第一种说法:此习俗属母权制向父权制过渡时期的产物。在母系氏族社会里,已婚妇女同配偶之间仅是一种性伙伴关系,尽管两厢自愿,但夜合日离,各自依从母系家族居住,彼此间也没有独立的经济基础。以继承私有财产为特征的父权制出现后,已婚女子因历史传统使然,继续维持“从母居制”,甚至保留群婚习惯,这就迫使丈夫采用种种手段“在传统的范围内打破传统”,确立“从夫居制”,由此保证子嗣血统的纯正和财产关系的稳固。在这些手段中,包括了已非原始意义上的“抢婚”行为,即用某种公认的形式,把事实上已经建立配偶关系的女子强娶回家。在这场女子留恋母权制而男子要确立父权制的斗争中,女方的兄长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通常持配合男方的态度。直到适应父权制的女子“嫁”夫家的婚姻形式稳定之后,历史的风习依然有所残存。新娘“哭嫁”,并由兄长硬背着送上花轿,就是这种残存风习的表现形式之一。

第二种说法:兄长背新娘上轿象征着娘舅权威的确立,其源头也可追溯到母系氏族社会。在普遍实行“从母居制”婚姻形式的情况下,娘舅等母系亲属对处置和保障姊妹、外甥的生活事务和权益方面负有特殊的责任,因而拥有特殊的权威。进入父权制社会后,尽管血缘关系的延续和财产的继承等,均已按父系来进行,但娘舅作为母系亲属的代表,仍旧对维护姊妹和外甥在夫家的权益享有一定权威,习惯法谓之“舅权”。所以,传统婚俗中,新娘要由兄长背上花轿,其道理就同新娘要由兄长送亲,并在男家被尊为上宾一样,都是为了以这些象征性的行为,使娘舅权威得以确立,并获得婚姻当事人与社会的认可。有的新娘没有兄长,便由舅舅背上花轿,其缘故亦在于此。

第三种说法:新娘由兄长或舅舅背上花轿,其实是土地崇拜观念的反映。有一个民间故事可以为证:很久以前,有一位刘老汉,生了五男二女。他趁风调雨顺、年成不错之际,头年为长子娶亲,来年送次女出嫁。谁料从此家境衰落下来。后有人告之:“土能生万物,地可长黄金。你家姑娘出嫁时,带走了地里的财气,所以旺了夫家,损了娘家。俗话说‘娶媳满堂红,嫁女一场空’,其奥秘就在这里。”刘老汉恍然大悟,待下一年再嫁三女时,特意关照儿子把妹妹背上迎亲花轿,使她脚不沾地地被抬走,以此保住自家地里的“财气”。后邻居们纷纷仿效,逐渐形成流传各地的送嫁风气。有些地方唯此犹嫌不足,还特地备一双新鞋,待新娘被背上轿子后,再用这双从没落过地的鞋子,把她脚上的鞋子换下,以此确保万无一失。再往后,亦有许多地区就用“上轿换鞋”来取代“郎舅背轿”,因为这要省便得多,而同样可以保住娘家土地里的“财气”。

以上三种说法,虽都言之成理,但都缺乏可靠的文字记载资料来印证。可以说,新娘出嫁为何要背上轿子,还有待作进一步的考证。

二、洛阳民间婚俗中与花轿有关的习俗

花轿迎亲是我国传统的婚娶礼俗,洛阳地区也不例外。洛阳民间婚嫁,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以前,多用人抬花轿,一般为四人抬、八人抬,俗称“四抬”、“八抬”大轿。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以后,婚嫁用花轿习俗渐绝。关于与花轿有关的婚嫁习俗,全国各地基本上大同小异。下面就简单叙述一下洛阳民间婚俗中与花轿有关的习俗。

洛阳传统习俗在迎娶时,男方需要找一男童做“压轿先生”,一般是男方的侄子或外甥。花轿到女方家后,女方要给压轿先生一红包,钱数视女方家庭条件贫富而定。花轿到女方家门口,由女方主婚人迎入,并待以酒席,有的地方以水饺招待。

新娘更衣梳头后,在其姐、嫂的搀扶下,脚踩红毡出门登轿。上轿时必须退着进入轿中,不能正面直接钻入。女方安排有男性送客先生,洛阳人称“帮轿”,多是新娘的兄弟或叔伯,职责是看护新娘。女方另外特别安排两名儿童,可以是两男童,也可以是一男童一女童,称为“把轿门的”。

花轿起轿后,男方需有夹毡二人(男性),走在花轿的两边跟随轿佚,每逢轿至路口、大树、枯井、古庙等处,都要展开红毡“遮盖”以辟邪,并负责一路燃放鞭炮,特别是遇到路口、拐弯、过桥等处必须放一挂鞭炮,同样亦为辟邪求吉。

轿至男方家门口后,男方立即着人燃放一挂比较长的鞭炮,以示欣喜和隆重。然后专门有人端着一盘酒菜站在轿前迎客,并由男方的父母亲自照应新娘下轿。首先,必须给两个“把轿门的”封红包,如果两个“把轿门的”嫌封的钱少,男方要继续给红包,直到满意为止。然后,由一迎客端一盆,盆内放烧红的秤锤,由另外一人向秤锤上浇醋。郊县一些地方,则是将醋浇于犁铧之上,并先燃烧用红纸条捆扎着的麻杆或谷草,还要让花轿正、倒各转三圈,意为辟邪、祛除晦气。

郊县婚俗有所不同。在郊区的一些地方,新娘下轿时,须由婆婆用尺子挑盖头,也有新郎掀盖头的。婆婆或新郎再将尺子插进斗里,将盖头覆于斗上。新娘下轿子后,由娘家女送客将其搀扶到天地桌前拜天地。

近年来,随着民间返朴归真潮流的悄然兴起,在洛阳市区街头也偶见有用花轿迎娶新娘的现象。此种做法也许只是图个新奇或者标新立异而已,因为往昔那些伴随着用花轿迎娶新娘的诸多习俗,在此中已了无痕迹。

综上所述,花轿是旧时婚嫁礼仪的交通工具,其主要意义在于表示被娶的新娘是初婚的处女和“明媒正娶”的“原配夫人”。民间有一俗语“大姑娘坐轿——头一回”,作为被娶的新娘来说,坐花轿是一种应该享受的礼遇。确实,在传统的婚姻礼俗中,一顶花轿最可称为不可或缺的道具,由此衍生出上轿、起轿、喝轿、翻镜、颠轿、落轿等一系列繁文缛礼,把整个送嫁迎娶活动的喜庆气氛推向高潮。甚至直到一经结婚登记婚姻便受到法律保护的今天,仍有许多新娘认为不坐轿车便算不上正式结婚——这种迎亲轿车,照例打扮得花团锦簇,其实就是传统花轿的变体。

花轿作为一个时代的东西,早已飘落在时代的角落。而老一辈子的妇女还要诉说当年的梦,说花轿,说上轿时的满身珠子,以返照少女的梦;而那些梦已走得很远,只有人们在记忆的角落里,寻找那陈旧的花轿,那是那个时代的文化民俗印证。

总之,花轿是旧时代的产物,历史的东西已落在历史的角落。今日,如果有谁做几顶花轿,用来作为节日观赏、乘坐,相信也有很多人会涌来一睹当年的风采。

作者简介

梁淑群,女,1970年出生,河南洛阳市人。现为洛阳民俗博物馆文博馆员。

马丽君,女,1977年出生,河南洛阳市人。现为洛阳市文物钻探管理办公室文博助理馆员。

同类推荐
  • 壮文论集

    壮文论集

    这些学术论文绝大部分都是公开发表过的,根据形势的变化,对其中个别地方做了一些修改、订正和补充,但不作重大改动。限于时间和个人的条件,还有若干领域自己来不及研究,例如,壮族和国内及国外民族发展民族文字的情况对比,壮文和其他民族文字的对比,都只好暂付阙如。壮文本身的完善问题、借词问题、壮汉翻译规范问题,也未能予以展开。本论文集只着重围绕推行问题进行探讨,以便给政府部门、推行单位、研究专家和广大群众提供参考。
  • 国学泛舟(上)

    国学泛舟(上)

    近代以来,世界文化的挤压、碰撞、交流和融合越演越烈,极大地改变着全球文化地图。在这一前所未有的进程中,包括“民主、科学”在内的西方观念,推动了中国向现代的转变,促进了中国的发展;同时,西方观念的普遍影响,在客观上也导致中华民族借以安身立命的共同价值也面临失落。文化在逐渐转型,传统须重新定位,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国学”的概念应运而生。
  • 启蒙年代的秋千

    启蒙年代的秋千

    《启蒙年代的秋千》描述的是1980-1990年之间的中国内地文化。对1980年代文化时段里那些有代表性的切片,或善或恶,或喜或悲,都在“当代文化的演进”这一大前提下,给出的个人评价。人们习惯上,把处于中国改革开放初始阶段的整个1980年代,称为“当代中国文化的‘启蒙年代’”。本书所记述的,就是那个年代的人与事。
  • 大家小书:希腊漫话

    大家小书:希腊漫话

    本书内容涵盖了古希腊很长一段历史,也包括作者对于旅居希腊期间所思所想,对于古希腊的历史、特色,以及古希腊文化遗产的特征,加以言简意赅的论述。本书识见俱佳,深入浅出,关于希腊文化的叙述令人信服,读来引人入胜。
  • 传统文化与当代宁夏

    传统文化与当代宁夏

    本文所说中华优秀传统道德文化是指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所倡导的内容完全一致、完全契合的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重要内容和重要组成部分的中华传统文化,同时也是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重要内容。
热门推荐
  • RIDGWAY OF MONTANA

    RIDGWAY OF MONTANA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明日方舟代号指令

    明日方舟代号指令

    如果从天空里俯瞰切尔诺伯格,这是一个壮观的城市。城市表面那些黑色的建筑还有分割明显的区域给人一种独特的严谨,还有那城市周围的巨型移动设备以及将城市包围的沙漠,被透过高空微粒洒下的太阳光芒照拂,会透露出来一股难以言喻的朦胧美感,就像是一张一放很多年的油画,蒙着历史的尘埃。但是对于无处可去的感染者们来说,这座城市只有残酷的现实,除了残酷的现实什么都没有,哪怕是再温暖的住处,在被人知道这里居住着感染者之后,只会迎来军警的抓捕,而在普通人恐惧以及麻木的目光下,被扔进隔离区,他们的目光只习惯于透过隔离区那高大的围墙,直视那些过着普通生活的人们。我们从来都没有罪,只是寻求着改变,然后重新融入这个世界,不过这是个奢侈的请求,
  • 黑金纪元

    黑金纪元

    神魔纪元已过万年,黑金纪元轮盘转动。世界巨树接通双城,神魔学院培养英才。大地之城五族崛起,天空之城神秘莫测。(骚年,换一种口味如何?)(本书手机码字,若喜欢,请收藏,酒舟在此感激不尽!)(阶段:青铜级-白银级-黄金级-铂金级-钻石级-王者级-皇者级-圣者级,每个大阶段分为九个小阶段)
  • 红龙使徒

    红龙使徒

    血族的异类——日行者,卡玛利拉议会的追捕令令他无处躲藏,苟且于异位面的荒原监狱。地精,教廷与天使,对他的项上人头虎视眈眈;矮人,比蒙与恶魔,与他在战争的刀尖嗜血。天界与地狱,心怀鬼胎,今夜的战场,只有血族的华丽谢幕
  • 仙根传说

    仙根传说

    一个没有仙根还被封印的废柴少年;一条自称帝尊之子的大白狗;一个来自北冥的小妹妹;一个浑身挂满法宝袋乐观向上的神秘青年;一只怨念无比巨大不停在被追杀和追杀之间变化的火凤凰。还有谁?修真世界风云变幻,且看一群青年少女,如何搅动这天下大势,如何破解那百年谜团,如何躲避天下仙道的追杀。洗刷耻辱,去掉笑话,踏上一条有哭有笑的大道修途…………
  • 魔法狂战

    魔法狂战

    叶枫想要学习魔法,可惜一直感知不到魔力,继续努力感知魔力,终于有了一股微弱的反应,不料魔力却转瞬消失…欲知后续如何,请点开本书。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初次见面好久不见

    初次见面好久不见

    黄牛:美女,票子要伐?魏蓝翻了个白眼:不用。黄牛:这我这里剩最后一张了便宜点卖给你,3000怎么样?魏蓝不耐烦的看着黄牛:我有票。黄牛自信的笑笑:有票你现在还不进去?骗谁呢你?魏蓝眨眨眼:你的票都是哪弄来的?是真的吗?黄牛:当然是真的了!我表哥是N.E.W.组合宛辰的经纪人。魏蓝笑笑:真的吗?那我打电话问问。黄牛:你问谁?魏蓝:宛辰啊。黄牛:美女啊,我本来想我的骗术就够low的了,没想到你的骗术比我还low。魏蓝:骗术?low?你在这别动,等下姐姐教你做人!
  • 古剑奇谭之百年之约

    古剑奇谭之百年之约

    曾经有人告诉我,对生死之念没有觉悟的人,是没有经过真正的离别。幽都的古卷上记载,如果两个人真的相爱。爱到能感动天地,那么一个人的记忆就会在这个世上的某个地方徘徊。等待着他爱的人寻来。感谢女娲大神赐予灵女长久的生命,让我能一直寻找在这个世上有没有真正的重生之术,不用以害人为代价。我寻找了好久,还是没能找到重生之法也找不到,苏苏留在世间的记忆我只希望有一天,我的爱人能够重新活过来一位隐士高人告诉我,就算找到了他。或许也会因为是个残缺的仙灵而永远的忘记我
  • 忘忧酒馆之白鹤

    忘忧酒馆之白鹤

    那年六月,她从天山来到人间江南,爱上一位藏剑侠客,他的刀太锋利,伤人也伤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