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668300000004

第4章 敬胜堂账本反映出的洛阳近代史诸问题探讨(3)

3.在“差”和“壮丁”费用中,多征收的是“洋”,即“银元,少部分纸币即“法币”,法币是国民党政府在抗日战争时期发行的一种货币,始发之初,尚且坚挺,但不久就崩溃了,“法币”除了开始短暂的安定,很快便陷入了巨大的通货膨胀之中,所以当时的民众都看好银元而远离法币,就连政府也是如此,不然这些征收也大都以银元为主,连政府都如此对待“法币”,况且一般的老百姓。

4.根据账本中反映的情况,征收这些款项,动用了一些专门的人来实施,如多次记载的“聚”、“贵文”、“进文”、“亡根”、“李清顺”等,在这些账本中夹带有四张交纳壮丁费的白条,分别盖有所在区、保的戳记,这已经算是不错的,还有个白条,其余多达数百项的征收,连白条也没有,所以这些征收是严重的缺少正当性和不顾民众的死活,而且征收逐年增加,如“差”费,开始还是每亩几文钱,到后来就是一块银元了,“壮丁”也是开始的一块银元,后来就涨到三块或者四块银元了,在民国二十八年、二十九年的账本中,已经鲜有见记载敬胜堂有关业务及生活费用支出情况,基本都是“差”款和“壮丁”费,所以敬胜堂在民国后期的消失与这些强征有绝对的关系,这也是当时整个中国社会的一个缩影,是对当时人民大众水深火热生活的真实写照。

值得一提的是,既要年年收,月月征,又没有正当的法令,故征收手段也一定非法,上边提到的那些经手的专职人员,必是无赖之辈,因为资料中从没提到过他们的职位,不雇用这些人,恐也无法进行征收。

5.关于洛阳城墙的记载

在民国二十七年(公元1938年)的账本中,有这样一段话应引起注意:“十二月十日出差佃(垫)洋3毛,又出洋1毛作为拆城费”。洛阳的老城的范围大致于元代形成,是在规模宏大的隋唐后,洛阳因连年战乱,国都地位已失的情况下,元代的统治者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而修建的城,历经明清二代,城墙保存基本完整,主要的官府衙门俱在城内,行政规划也缩小为“洛阳县”,和辉煌的洛阳历史地位已不可同日而言了。但在抗日战争时期,国民政府在洛阳的驻军,为了军事需要,对城墙进行了较大规模的拆毁,以便军队进退,上述记载印证了这一历史事件,而且时间上非常精确,是拆城费用也是向民众摊派的,这是不争的事实。

五、账本中反映的民风民俗现象

敬胜堂的账本在记录生产和生活开支费用的同时通过这些记载也反映出了不少的近代洛阳的一些民风民俗现象,也是十分重要的地方性资料,鉴于这些账本的年代从晚清基本延续到了民国晚期,时间上有连续性,实际上就是当时洛阳人生活的浮世绘,现将账本中反映出的这些有关情况归纳如下:

光绪二十六年

“四月二十三日,买火香四把二十八文。

三月二十七日,五郎庙捐钱200文。

五月三日,吕祖花费28文。

十一月一日,买火香五把30文”。

光绪二十七年

“正月初一,城隍庙出油钱100文。

正月十四,买香四股三文。

六月七日,抽签女课36文。

三月二十三日,买火香五把20文。

五月七日,买火香二把16文。

九月三十日,看抬城隍大钱20文。

十月二十日,抽签花费20文。

十一月,香一股、火香共4文。

十二月二十八日,买鞭、香共大钱85文”。

光绪三十三年

“七月二十三日,戏钱800文。

七月三十日,买火香64文。

八月二十九日,戏钱72文。

十一月十三日,买果子、火香使钱103文。

十二月二十四日,家香、戏钱200文”。

光绪三十四年

“二月一日,看戏钱六文。

二月十七日,买火香40文。

七月八日,添香钱5文。

九月五日,戏钱100文”。

民国九年(1920年)

“二月六日,出戏钱1000文。

六月二日,出钱了500文,系楼子村肖氏坟社。

十一月六日,出买香火钱32文。

十二月二十三日出香钱180文”。

民国十年辛酉年(1921年)

“二月,出戏钱1000文。

十月,出戏钱60文。

十月九日,出大关庙布示(施)70文。

十二月二十八日,出香270文”。

民国十一年(1922年)

“二月六日,出财神社钱1000文。

十月三日,出老社钱300文。

十二月二十二日,出火香81文”。

民国十二年(1923年)

“二月七日,出财神戏1000文。

四月三日,火香二十把280文。

九月二十一日出会门封厨师100文。

十二月三十一日,出买香300文”。

民国十三日(1924年)

“二月七日,出财神戏钱1400文。

十二月二日,火香五把220文”。

民国十四年(1925年)

“二月七日,出买火香十把250文。

出财神戏钱800文。

三月二十五日,出修祖庙钱500文。

五月二十五日,出老社钱1000文。

八月十五日,出买火香三把93文。

十一月十五日,又火香十把300文。

十二月十三日,出神香钱500文。

十二月二十四日,出买神香十封1000文”。

民国十五年(1926年)

“二月十五日,出祖坟社钱1000文。

三月三十日,出火香六根210文。

六月二十日,出老社钱500文。

十月八日,出老社钱500文”。

民国十六年(1927年)

“二月八日,出财神戏钱4500文。

二月十五日,出财神钱240文。

三月,又出财神240文。

三月十三日,出修戏楼钱1500文。

七月二十一日,出火香六把300文。

十一月四日,出老社钱300文”。

民国二十年(1931年)

“正月八日,出财神社3400文。

正月二十八日,出老社1000文。

二月二十五日,出火香十把570文。

十月,出大郎庙立碑,大洋1元。

十二月,出买火香七根500文”。

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

“正月二十一日,出买火香二十一把1680文。

八月十三日,出钱500文李老道老社。

十月六日,出老社500文(道又用)。

十月二十日,出老社钱1000文”。

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

“二月初七,出财神戏15元(大洋)。

三月二十二日,火香五把500文。

四月二十日,又火香十把600文。

十二月十三日,出神香400文”。

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

“二月,出会社2000文。

七月二十一日,出戏社800文”。

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

“二月初八,出财神戏钱1500文。

四月二十日,出买火香十把1000文。

十二月二十七日,出买神香1000文”。

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

“正月,出戏钱2600文。

二月初十日,出财神戏洋2元。

九月二十九日,出买香6毛。

十二月二十五日,出买神香16毛”。

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

“二月初八日,出财神会社六毛”。

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

“二月八日,出会财神社6毛”。

通过以后的统计,大致可以反映出一些当时洛阳城内的某些流行的民俗现象,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1.吕祖庙香火的兴盛

座落在洛阳老城北四公里处的吕祖庙,在现今也是道教的盛地,其活动繁多,人们在喜怒哀乐之际,多愿到此抽签占乩,以预知凶吉。从敬胜堂账本中得知,至少在清末,它已是十分的繁忙。如光绪二十六年敬胜堂的主人就到吕祖庙去“花费28文”,这包括上香和抽签的费用,在光绪二十七年六月七日其又“花费36文抽签”,十月二十四日又去“抽签花费20文”。在民国十四年(公元1925年)三月二十五日其“出修吕祖庙钱500文”,我们由此可以得知在这一年吕祖庙进行了一较大规模的维修,而且是民间集资修建的,光敬胜堂就捐了五百文,可见此次修缮比较重要,也以得知吕祖庙对一般老洛阳人的重要和其进行这些活动的历史的久远及延续。

2.关于出老社

在敬胜堂账本中,有许多出老社的费用支出记载,次数不算少。“老社”,也称“老坟社”。是封建社会是人们对祖上祭礼的一种形式,在过去,人们对于宗族世系十分重视。特别讲究门阀、号、郡望。于是各个姓氏都有宗庙祠堂来进行这种活动,但也有许多宗族因种种原因未设祠堂,是在进行宗祭活动中多采用“老坟社”的形式,在遇到清明或者忌日时,由同族成员组成的坟社推举的神头来组织实施。一般坟社都拥有坟田,其产出用于管理祖茔及相关活动的费用。有的老社没有坟田就采取大家集资的办法来筹措款项进行这些活动,而敬胜堂采取的就是这种方法。从账本中看出出坟社的费用都在1000文左右,数目较大,敬胜堂在家族中有一定的经济实力,所以出资较多。

在出老社的活动中,还有一点需要注意,即一般出老社都是本族出钱资助本姓本族的活动,但账本中却也反映了敬胜堂出钱资助异姓的老社。如民国九年六月二日“出钱350文系楼村肖氏坟社”而且这笔钱数目也比较大。一般自己的老社也就是500文和1000文这两个数字,而为肖氏坟社出了3500文,应该是与商业来往有关,是协调关系的一种公关手段。

关于出老社的时间,根据敬胜堂账本的记载,看来没有固定的时间,应该是本姓本族谁家有了丧事,大家都花钱助丧,也会借机把祖坟整理修缮一番。

3.关于城隍庙的活动

城隍崇拜是封建社会中分布范围非常广泛的一种阴间崇拜,它源自于《周礼》腊祭八神之一的“水”和“庸”。分别代表“隍”和“城”,兴盛于唐而普及于宋,当时人们认为城隍是阴曹地府的统治者,人死以后受其管辖,所以对其尊崇备至。一般的城隍都是当地有名的功臣良将,其生前造福保护本地的百姓,死后人们将其供奉起来,继续起到镇邪压灾的作用。

洛阳的城隍庙在明清两代规模都很大,其大门位于今老城西大街的市三十中。占地约三十亩,主要建筑及大门都基本安好。惜历史上两次遭受破坏,一次是民国十六年冯玉祥部驻洛后,将其部分折毁,神像皆被砸掉,并将其改为公园。第二次是建国后修建中州路,将其从中拦腰截断,一分为二,前半部被三十中占用,后半部被市六中占用。

在旧时,城隍的香火是非常旺盛的,人们将其视为驱魔消灾的场所,善男信女络绎不绝,而且庙里的戏楼常年演唱,人们即到此赏戏又供奉城隍,实际上已成了当时民众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每年春、夏、秋三季的城隍出巡,更是喧闹森严,队列浩大,人们将木制的城隍抬出,在城内大街小巷巡游,以驱鬼消灾,四方之人皆前来观看,纷纷祭以香火,抛洒铜钱。敬胜堂的账本中就有此类的记载,如光绪二十七年正月初一“城隍出油钱100文”,“九月三十日看抬城隍使钱20文”,前则的正月初一是春节前往城隍庙的香火钱,后边是看抬城隍出游的抛洒钱,由此记载的城隍出巡对有些资料介绍的只限于春、夏、秋三季的时间不符合,看来城隍出巡的次数比我们早先的认识要更多一些。

4.关于财神社

财神源自于旧时各个行业各自尊奉的系列神的一种。如木匠业敬奉鲁班为祖师爷和保护神。各地也常具有鲁班庙的记载。医药界尊奉孙思邈为药王,纷纷建庙纪念。而酿酒业敬奉杜康为祖师,如现今的汝阳县仍保留有杜康庙。而在商界,人们敬奉文武二财神,文财神为赵公明,而关羽为武财神,在封建社会里,关公的地位非常高,关帝庙遍布全国城乡,洛阳也不例外。人们认为关羽忠诚可靠,守信讲义,是保护商家招财进宝的保障,须日日上香敬拜,方可保障兴隆,买卖旺盛。在敬胜堂的账本中关于此类活动的记载较多,也生动的反映了那时对财神的崇拜和渴望保护的需求。

在这些记载中,对财神的祭祀多在阴历二月,基本上在初六、初七、初八三天举行,也有十日、十五日,但较少。可见旧时祭祀财神的活动有一定的时间限制和规定。账本中在提及此类活动的出钱数目一般都较大,远远超出了城隍的花费,一般在1000文左右,在民国十六年最多达到4500文,民国二十年达到3400文,但在民国二十六年和二十九年的正月初八日,才支出了6毛,这与抗战开始,时局动乱,生意不好做,无钱可赚,连敬奉财神也受到了牵连。

这些历年出财神社的钱,其主要用途有二个,一是出钱请班子唱戏,场面热闹,以娱神明,各个商号人马齐聚,也是互叙家常,畅谈生意,联络感情的绝好时机。二是用于香火的支出,唱戏的同时高香萦绕烛火通明,很有一些热闹的氛围。

5.大量香火的用途

在敬胜堂的日常支出中,从清朝晚期至民国后期,作为家庭中的一个比较大的部分,就是香火钱,而且是每年都有,富裕和天下太平的时候,就多买些香,战乱和困难的时候,少买一点香,多少不论,却一定要买。这期间数额相差很大,有时候一年会花上几千文,有时候却才花上几文,如民国二十五年就是如此。

购买这些香火的主要用途,一是每年数次的出财神社,敬奉财神;二是城隍庙的敬奉;三是吕祖庙的求签,抽签不烧香,是不灵验的;四是出老社,在祖先的坟茔上进香;五是在自家的堂屋中祖先的牌位前敬香,这也是经常性的。在其所购买的香中,主要有两种品种,一是神香;二是火香,它们在使用中是有区别的。神香主要是在家中供奉祖先牌位时使用,特点是香味缭绕,而且点燃时间较长。与火香相比,烟雾也较少。敬胜堂账本记载的购买神香的时间大部分都在每年的春节前夕,这与春节时供奉祖先牌位和祭灶有关。而火香燃烧时燃烧旺盛,产生大量的火光和烟雾效应,非常适合在出财神社、逛城隍及出老社时使用,这种香效果好,影响大,燃烧时给人一种烟雾缭绕的意境,非常有气氛和壮观。

六、账本中反映出的当时的生活状况

虽然清朝与民国与我们相隔并不久远,但对于那个时期普通民众是怎样生活的,他们的日常花费及生活水平如何,我们还是缺乏一些确切的根据,而敬胜堂账本中从清晚期至民国后期长达60余年对历年生活费用及日用品支出的记载,给我们提供了真实的有关数据,这些数据对了解当时洛阳当地的社会生活状态帮助非常之大。首先对整理出的资料分述如下:

1.当时饮食用品的主要种类

这一类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在账本中记载也较为详细,为叙述方便,需遂项阐叙。

(1)粮食类

同类推荐
  • 中国辟邪文化

    中国辟邪文化

    说起辟邪(也有学者使用“避邪”一词,其实不妥,因为就语义而言,“避”是消极被动的,无法概括“辟邪”积极主动的一面)人们或多或少都会有些认识,辟邪器物、辟邪行为、辟邪现象时不时地就在人们的生活中出现;说到辟邪文化,恐怕就没有多少人能说出个子丑寅卯,而把辟邪文化作为人类一种独特的生存智慧和生存模式来加以审视与研究,就更是凤毛麟角,难能可贵。
  • 太极拳中国功夫(影响世界的中国元素)

    太极拳中国功夫(影响世界的中国元素)

    影响世界的中国元素太极拳中国功夫影响世界的中国元素太极拳中国功夫影响世界的中国元素太极拳中国功夫
  • 三味书屋与寿氏家族

    三味书屋与寿氏家族

    本书试图以绍兴覆盆桥思仁堂寿氏家族作为首选的研究对象,力求全方位地搜集、发掘、梳理和研究这个家族史料,重点探究其清末民初鼎革时期的历史,感受其时代的风风雨雨,真实记录其文化传统的光与影,从而汲取我们所需求的思想、精神和其他有用的东西。在某种意义上讲,这个思仁堂寿氏家族就是当时社会的缩影,就是那个时代的缩影。
  • 中国人的吃

    中国人的吃

    有人说中国的文化是饮食文化,西洋文化是男女文化,可见中国人是最讲究吃的,古代即有“民以食为天”的谚语。中国是出美食家的国度,中国的饮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令全世界惊叹。孔子堪称第一位美食家,他率先提出“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的口号。本书作者从个性化的角度,对中国人的饮食进行了剖析,力图透过饮食看中国的传统文化,同时,对历史上和现实中的各种菜肴、小吃作了生动的描述,既有知识性,又有趣味性,是一本雅俗共赏的休闲读物。
  • 人文三原

    人文三原

    是一本具有知识性、趣味性、教育性的有益读物,是向中小学生进行集体主义、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思想教育的必备教材。
热门推荐
  • 我的老公是混妖

    我的老公是混妖

    招谁惹谁了?她好端端地躺在沙滩上晒太阳,居然被从天而降的银发男子一脚踩进了沙坑,还莫名其妙跌入了妖界。没错,是妖界!为了生存,她沦为了他的狗腿,从此开启了一把鼻涕一把泪的辛酸史(主人永远第一,神马都是浮云!)什么?主人当腻了,要当老公?!
  • 道家电影系统

    道家电影系统

    易云意外地获得了一个名叫道家电影系统的东西。从此,他的生活开始了天翻地覆的改变,不断地在一些经典的鬼怪电影中试练,获得神秘的道家法术,从此都市生活不再平淡。鬼怪系列、僵尸系列、倩女系列等等电影成就了易云这么一个在末法时代却还能笑谈神魔的传奇人物。
  • 城市边沿

    城市边沿

    一个收音节目连接了一群在城市和农村边沿的青年,从不识到相爱,或者从相爱到陌路,很多人感叹命运无常,缘分难以捉摸,却没人愿意相信,今生不过是前世的轮回,前世的债,今生还,前世的情,今生报,原来因果相随.......
  • 一举一动皆为道

    一举一动皆为道

    发个呆,你说我在悟道!摘个叶子,你说我是拈仙人!没有办法,气质就是这么强大!…………也罢!为了对得起我这高贵的气质,《道德经》《周易》《华严经》的作者,对不起喽~~你说我凑齐几大神兽,开动物园,怎么样?和天道称个兄论个弟!指点指点别人眼里老祖级别的人物!在修仙界掀起斗地主狂潮!放个屁修仙界都要抖三抖!这逍遥这修仙界多好玩啊!只有你想不到,没有我做不到!
  • 侠骨柔情

    侠骨柔情

    人各不同,这也许是这个世界最有趣的事情。相貌、习惯、气质等种种不同,还不过是表面,人心之不同,才是根本。金庸小说中的《天龙八部》,就是写入心不同的名著。王语嫣人美情美,是天人中之女子。萧峰豪迈磊落,如同神龙。貌美而善妒之秦红棉当然是阿修罗……种种人的不同在其不同的心,而种种人的命运也无非是他们自己的心做造作的后果。“既种业因,必有业果”,叶二娘哭求无用,虚竹刚刚知道谁是自己的父亲,而父亲就受罚并自杀,这一切的事情的前因,实际上不仅仅是早埋伏于山洞偷情时刻,而是早埋伏于那和尚和少女的心中了。
  • 傲笑修真

    傲笑修真

    万千世界,谁与争锋。不管是在凡人界,还是修真界,只要还活着,一切的困难就让我凌枫用微笑嘲笑它的无能。天大地大,谁主臣服?一个默默无闻的小子,他将怎样踏上修真之路。肝胆相照,他又将如何问鼎修真界,俯视群雄。爱恨离别,又将如何面对情劫,赢得美人归。
  • 王者霸凌

    王者霸凌

    单身了一千多年,终于熬到成仙的时候却被雷直接劈死?重生却重生成了一个妹子?老天你在玩我?竟然能重生我一定要再次重临巅峰!
  • 风云执天

    风云执天

    在陌生的世界获得新生,他也有着一方称霸的远大志向。然而在遇到一生的知己和伙伴之后,他改变主意想过简单平淡的日子……偏偏在这个时候,却有人告诉他,他是命定的护天者,生来的目的便是为了协助执天者解决大陆危机、掌管整个世界!?“与我并肩而战的人,就是我的整个世界!”“大鹏一日乘风起,扶摇而上震八裔!”
  • 韶华易逝尽相思

    韶华易逝尽相思

    穿越过来就成了楚王妃!众人说:好!卫青碎碎念:好个毛,王爷冷的跟冰块一样,还有个白莲花侧妃处处算计捅刀子!既然此处不留姐,那姐就走!可为毛恨不能掐死她的王爷突然死活不肯和离了?“喂,你快松手,别耽误我的第二春!”--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薄荷有点甜

    薄荷有点甜

    何慕第一眼看见薄清时,对方笑得一脸乖巧,何慕认定对方是一个乖巧可爱的好孩子。而薄清在受到对方一系列的帮助下,便认为他是一个阳光热心的好学生。两人拼命护好小马甲,暗想:我一定不能吓到她(他)。有一天,一中和三中两方校霸要打起来了,薄清穿上战袍,准备动手。结果对方一来“大兄弟,你是不是走错地方了!?”而后两方众人亲眼目睹一中校霸把三中一姐直接拉走,留下在风中凌乱的众人。这是两个戏精的故事,人生如戏,全靠演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