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口可乐公司的比塞吉洛·齐曼1984年受命于可口可乐公司的萧条之际,该公司对他寄予厚望,希望靠他扭转乾坤,一扫在与百事可乐公司竞争中面临的颓败局面。齐曼的经营战略是改变可口可乐的配方,向市场推出“新潮可口可乐”,借此取得轰动效应以促进销售。但是他却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在推出新配方可乐的同时,没有保持老配方可乐的上市。结果,新潮可口可乐大受消费者冷遇,原本不景气的可口可乐公司犹如雪上加霜,产品销售额直线下降。短短79天之内,以老配方制造的可口可乐便被迫以“古典可口可乐”之名重新回到了超级市场的货架上。一年后,在竞争当中伤痕累累的齐曼悄然离开了可口可乐公司。这对齐曼来说,是一次巨大的个人失败,它不仅仅使齐曼蒙羞受辱,还彻底损害了他多年以来苦心塑造的个人形象。但是他并没有倒下,7年之后,齐曼又东山再起,重新杀回可口可乐公司。为可口可乐再创辉煌。
当然,不仅齐曼,大名鼎鼎的沃尔特·迪斯尼早年也曾被炒过鱿鱼。驰名全球的亨利·福特在发迹之前也曾在生意场上倾家荡产。
在逆境中坚持奋斗,关键还在于准确判断形势,怀有“雨后必天晴”的信念。
曰本海运业霸主岩崎弥太郎在明治初年经营来往东京、大阪、神户间的海路运输。但在明治五年,又有人成立了一家“邮政蒸汽车公司”。两家公司进行了激烈竞争,由于对方是三井财团的企业,实为官民合营性质,受到官方保护,又有大量资金支持,因而不惜降低运费,直到免费运送旅客,目的就是想将对手岩崎公司搞垮。
当时海运业收益微薄,实在难以进行长期赤字经营,但弥太郎拼死应战,因为他深知海运业在目前的收益率不高,但总是国家经济命脉,将来必有蓬勃发展的希望。因此虽然经营上濒临破产,可还是惨淡经营苦撑下去。
终于,海运业开始大举发展,岩崎公司渡过难关,又经数年经营,—举建立了在海运业岿然不动的地位。
莎士比亚说:“善用逆境者成大事。”此话意味深长。在突破困境之前,往往是最困难、艰巨的时刻,这种时刻,你一定要判断形势,确定方向,保持勤奋,无论情况多么严峻,也不能轻易放弃,因为只要坚持到“瓶颈”的突破,转折处就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穴鸟抓羊的启示
《伊索寓言》中有这么一个故事:鹰从悬崖上飞下来,把一只羔羊抓走了。穴鸟见了,非常羡慕,也想学老鹰的样子,便猛扑到公羊的背上,但脚却被羊毛缠住,怎么也飞不起来。后来,牧人见了,便上去把它捉住,剪去了它翅膀上的羽毛,送给孩子们。孩子们问那是什么鸟,牧人回答说:“我明知它是穴鸟,可它自以为是鹰。”人们常用“自以为是鹰的穴鸟”来说明人贵有自知之明。如果不自量力,与优越者竞争,不仅没有好处,还会招致不幸,沦为笑柄,这不无道理。
然而,细细想来,穴鸟也有可取之处,己所不及。穴鸟倘若不只是停留在羡慕鹰抓羔羊上,而是注意琢磨如何依据自身的能力,采取巧妙的、不同于鹰的办法智取羔羊,恐怕穴鸟也会一鸣惊人的。
历史上,众多有成就的科学家、探险家、军事家、政治家的成功之处,就在于敢于向自己的能力挑战,善于做“力所不及”之事,在机遇来临时,驾驭自如。
不妨来看看意大利的世界著名登山家伦霍尔德·梅斯纳创造的奇迹吧。
登山运动员和那些医学博士认为,在大约8000米的高度上,人类的生理机能将会发生紊乱。因此,人们都把这一高度称之为“死亡带”。目前,世界上仅有14座山峰的高度赶过那令人生畏的“死亡带”,对登山运动员来说,面对这14座8000米以上的高峰就意味着面对死亡。在世界登山史上,还没有任何人征服过所有14座8000米以上的高峰,更别说不用氧气瓶了,但就在上个世纪80年代末,当一位性格粗犷、满脸金色胡须的男子又脚踏在世界第四高峰的洛泽峰峰巅的时候,人类登山史上的一粧罕见的壮举诞生了。这位创造奇绩的人就是霍尔德·梅斯纳。在过去的16年里,他在完全不携带氧气瓶的情况下征服了另外13座8000米以上的高峰。梅斯纳在世界众多运动员中独占鳌头、连创记录的奥秘是什么?医生通过在低气压下对登山运动员测试后认为,梅斯纳的生理机能没有任何超常之处。梅斯纳成功的秘诀之一,便是轻装。他的装备之简单,仿佛他不是去攀登那些世界高峰,而是到普通的山地去旅行。那些神秘莫测,令人谈虎色变的世界屋脊,在他脚下只不过是一堆摆在一起的小山丘。他正是采用了这种“轻装”的方式,做了凡人眼里之所不及的事——踏遍了所有八千米以上的世界最高峰。
循着上述成功者的足迹,你如果想获得机遇的垂青,不妨也试着去做好那些力所不及的事。
一定要好好活着
不知你是否有这样这个感觉,当你手中拿着一个非常陌生的题目时,你并未有什么激动的感觉。但是如果你去深深挖掘它,研究它,学习它之后,当别人再提起这个题目时,你会发现在不知不觉中你已经变得非常热情了。
卡耐基曾经有过这样相同的感觉,他曾这样描述过一段话:
“我以前对于崇拜林肯并不热情,直到我写了一本有关林肯的书之后才改变,现在我非常热情地崇拜他:华盛顿可能是和林肯一样伟大的人物,但我对他并没有我对林肯那样崇拜,因为有关华盛顿的事我知道得并不多,对于任何事情,只有在了解以后,你才会产生出热情。”
还有一个例子,卡耐基太太桃乐丝并不崇拜林肯,因为她对林肯的情况知道得并不多。但她可以说是莎士比亚的专家,当一谈到莎士比亚,她就兴奋不已,其话语如长江之水泛滥开来,她说:“莎土比亚的事我知道得很多,但林肯的事我知道得很少,我崇拜林肯的热忱,不及我崇拜莎士比亚的2/3。”
卡耐基还说过:“热忱是什么?热忱就是将内心的感觉表现到外面来,让我们把重点放在促使人们谈论他们最感兴趣的事,如果我们做到这一点,说话的人就会像呼吸一样,不自觉地表现出生机。我们要尽量从人们的内心着手。”
当我们在做事情的时候,一是要充满热情。否则,你的不热心或者有没有兴趣,都会很自然地在你的工作中流露出来,这是无法掩盖住的。
当你与他人握手时,你要紧紧握住对方的手说:“很荣幸认识你。”或“很希望以后再见到你!”但是,如果你在握手时,畏畏缩缩,其实这样的话,还不如不握。你这样,只会让别人对你产生一种死气沉沉的感觉。凡是成功人士,他们都是不会这样去握手的。
微笑时,也要活泼一点,同时,眼睛也要配合你的微笑:如果你要感激对方,在说声“谢谢!”的时候,语气也要给人以真心真意之感。
你的谈话也要生动。班得尔博士是著名的语言学权威,他在自己所著的一本叫做《如何使你的谈吐高雅宜人》中说:“你说的‘早安!’是不是让人觉得很舒服?你说的‘恭喜你!’是不是出于真心呢?你说‘你好吗?’时的语气是不是让人很高兴呢?一旦当你说话时能自然而然渗入真诚的情感,就已经拥有引人注意的良好能力了:”
言谈也一定要充满自信,这样的人才会受欢迎;当说话时充满活力,你自己说话也会变得充满活力:例如,你可以试着说一句“我今天很痛快!”你说完之后是不是感觉比先前舒服一些呢?
利用积极心态成功的主旨就是激发自己和他人,激发起内心的动机。动机是存在于人内心的冲动,它能鼓动人们产生行动。激发就是发动一种行为以求产生特定成效的希望和力量。希望具有激发人产生动机并付诸于行动的魔力;希望是预期获得所想要的事物的欲望加上可以得到它的信心。
如果一个人有某种强烈的希望或欲望,而且确信能实现它,就能激发起行动并把它变成现实,而一个充满希望、有强烈占有欲、实现欲的人,他必定是一个极其热情的人。
那么,如果还有什么疑问的话,让我们来看看一个美国人的“败迹”史吧:21岁——做生意失败;22岁——角逐议员落选;23岁——生意再度失败;26岁——爱侣去世;27岁——精神崩溃;34岁——角逐联邦议员落选;
36岁——角逐联邦众议员再度落选;
47岁——提名副总统落选;
49岁——角逐联邦众议员三度落选:
这个“屡败者”就是美国著名领袖亚伯拉罕·林肯。无数次的失败,有些甚至是致命的打击,并没有让他泄气灰心,这是因为他心存永不磨灭的希望,这种希望激发了他强大的信心和进取精神。这样失败的历程和永不认输的热忱,终于使他在52岁时实现了他的理想——登上了总统的宝座:
感情是不会被立即支配的,不过它们总是受行动的立即支配。这是大教育家兼心理学家威廉确信并证实了的。
行动既可以是实质的,也可以是心理的,思想会将感情从消极变为积极,行动也具有同样的刺激性与效果。在这种情况下,不论你这种行动是实质的或是心理的,都会领先于感情。
所以,要学会运用这样一个自我激发词:我要变得热情,行动必须热情,但这个激发词不能停留在表面,要让它深入到你的潜意识中去:当你委靡不振,精神颓废时,这个激发词就会闪入你的大脑中,激励你的信心:鼓励你采取热情的行动,变消极为积极,焕发精神,重整旗鼓:现实给予每一个人相同的机会,机会有可能使你成功,也有可能使你失败:但如果你想成就你生命中的大事,你就必须冒险:首次冒险就是要敢于深刻感觉,敢于对你想做的和关心的事充满激情,无论你的梦想是只涉及到你一个人,还是涉及到千百万朋友,都要是坚信热情是超越每个障碍的关键:追随你的热情,追随你的心灵,它们将带你到你想要去的地方。
命运不相信眼泪
在通常情况下“失败”一词是消极性的。这两个字曾给数以百万计的人带来许多不必要的悲哀和困扰。人人都希望远离失败,走向成功。然而,如果只有成功,没有失败,那生活又将是多么的乏味、多么的寂寞,历史的时钟就将停摆。多少人对失败的恐惧远远超过对成功的期望;多少人面对胜负世界畏惧了、退缩了;又有多少人被碰得头破血流。但失败又总是能激发更多的人勇敢地闯入这个世界,总是能不断地激发出意志、品格、智慧和生生不息的力量。人类就是这样在成与败的一个又一个回合的抗争中进化的。
首先,你别成为失败的受害者。
有成功便有失败,它们像连体的婴儿,分开后便一亡俱亡。然而,人们接受成功,但却恐惧失败,幻想拒失败于门外。许多人不明白远离失败走向成功的第一个条件就是迎接失败,拥抱失败。
多数人所受的教育都在说:失败是可怕的敌人,要不惜代价地避免失败。从小时候,别人就不断地对我们说:“你要这么做,不能那么做,否则你会失败。”也许,正是从那时候起,我们急切地渴望着成功——事事都成功,而对失败却怀着一种深深的恐惧,认为“失败就是耻辱”。这种畸形的心态恰恰是我们民族多灾多难和“夜郎自大”心态的奇特组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