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7363900000013

第13章 传世故事(9)

在这篇家训中,苏瓌要求儿子:“临大事,断大义,正道以当之。……平心以应物,无生妄虑。似觉非正,则速回之,使久而不失正也。”而对于同事,应“随器以应之”。“贤者亲而狎之,无过狎而失敬,则事无不举矣”。

对于用人之道,则说道:“举一官一职,一将一帅,须其材德者,听众议以命公之,是非既无爽矣。人不可尽贤尽愚,汝惟器之。”他教导儿子苏:“与正人言,则其道坚实而不渝。……小人也,抑之。”“毋太刚以临人,……勤思虑,不以小事而忽机。管财无多蓄,计有三年之用外,散之亲族。多蓄甚害义,令人心不宁,不宁则理事不当矣。清身检下,无使邪隙微开而货流于外矣。”苏瓌要求儿子:“远妻族,无使扬私于外,仍须先自戒,谨检子弟,无令开户牖,毋以亲属挠有司。一挟私,则无以提纲在上矣。子弟、婿居官,随器自任,调之勿过其器而居人之右。子弟车马服用,无令越众,则保家,则能冶国。居第在乎洁不在华,无令稍过,以荒厥心。”

苏瓌为官,确实也能照自己要求儿子的去做。他十分了解自己的儿子,所以向朝廷荐举儿子,并不避亲嫌,这恐怕也就是他所说的“子弟、婿居官,随器自任”吧。唐玄宗当时需要一位才学之士草拟朝廷文诰等,问苏瓌道:“你为朕想一想,谁能当此重任?”苏瓌认为自己的儿子才思敏捷,可以当此重任,推荐了自己的儿子。唐玄宗任用了苏,苏果然极为胜任此职,他制诰往往援笔立成,而且词理典雅,才藻纵横。连唐玄宗也感叹地拍着苏的背,称赞道:“真是知子莫若父啊!”

苏为官很受父教。有一次,曾经发生一件很有意思的事。苏的弟弟苏诜是以“贤良方正”而被朝廷任用的,官至秘书详正学士。后来,朝廷想任命苏诜为给事中。这时候,苏在朝任紫微侍郎,得知此事后,向朝廷提出不同意此事。唐玄宗问他道:“古时候有没有过内举不避亲的人?”苏答道:“有,春秋时晋国的祁奚就曾举荐过自己的儿子。”唐玄宗笑着说:“如果是这样,那么我任用我的苏诜,爱卿的话也并不公道啊!”苏诜还是得到了任用。

苏谨受父亲“管财无多蓄”、“多蓄甚害义”的教诲,为官廉洁而俭朴,有了财物,均散给亲族等,真可说是“储无长赀”。

苏瓌在世时,自己也生活俭朴,清廉自持。临终前,他还特意留下遗命,嘱咐亲属薄葬自己。到了他死后丧葬的那一天,除了官给的仪仗以外,仅有布车一乘,见到的人都啧啧称道。苏氏父子的俭朴之风,真是一脉相承。

(《新唐书·苏瓌传》等)

赵母训子

唐代赵武孟,自小就失去了父亲,是母亲一手扶养大的。赵武孟小时候不以读书为事,而十分喜欢猎射鸟兽,以此为乐。他倒是十分有孝心,每当猎捕到新鲜的鸟兽之类的野味,便拿给母亲品尝。赵母见儿子一心游猎,不务正业,心中倍感悲伤,劝武孟将精力放到正道上,好好读书学习,却总是不见效果。赵母不禁伤心落泪,对儿子泣诉道:“你不好好读书学习,一味地沉溺于游猎之类事情,任性而为。如此看来,我今后也没有什么可以指望的了!”从此以后,赵母便不肯再吃武孟孝敬给她的野味美食。

赵武孟受母亲一番训诫,又见母亲坚决不吃他猎来的野味,心中很受震动。也就是从这时候开始,赵武孟便逐渐抛弃了喜欢游猎的不良习性,将心思用到读书学习上来。他勤奋读书,熟读经史子集,学问慢慢变得十分广博,后来更考中了进士(考中进士之说,也据《大唐新语》《新唐书》与《旧唐书》中未载),官至右台侍御史。赵武孟另还有文集及《河西人物志》十篇等著作流行于世。

(《新唐书·赵彦昭传》等)

儿子做官母担忧

潘孟阳,唐代人。他的父亲潘炎曾任礼部侍郎,潘孟阳因父亲的庇荫,年少就入朝为官。后来登博学宏词科,补渭南尉。因公卿等十分赞赏他父亲的品节,故特意荐他权任户部侍郎,时在唐德宗贞元末年(公元805年)。

潘孟阳的母亲是刘晏之妹,十分贤能。潘孟阳权知户部侍郎时,尚不到40岁。潘母不以孟阳高官而高兴,反而始终认为其职务超过了他的才能。她对儿子说:“以尔之材而位丞郎,使吾忧之。”(意为以你这样的才能却担任侍郎,使我担忧)潘孟阳很自信,再三劝慰,潘母却始终不放心。最后,她对儿子说:“这样吧,你把你平时熟悉的朋友都请到家,让我都看一看。”潘孟阳于是把熟识的朋友都请到家作客,潘母暗暗从旁细细观察。待客人走后,潘母才略为放心地说:“这些人都是你的好同道,你有这样的朋友,我也就不担忧了!坐在最下首穿绿衣服的那个少年是谁?”潘孟阳将此人姓名告诉母亲,潘母说:“这个人与别人完全不同,将来必定能够成大器,做到卿相之类。”

到唐宪宗时,潘孟阳仍然在朝。一次,有位京城地方官想要求见潘孟阳,却始终无法见到。他无计可施,就私下里送给潘家的门房300匹绢,这才如愿以偿,见到了潘孟阳。这件事传到了潘母的耳朵里,她把潘孟阳叫来,不无担心对儿子说:“哪有身为朝官,却要让京城地方官送给门人300匹绢才能见到的道理?我恐怕你这官再当下去就危险了!”

按理说,有这样贤明的母亲时时给以教诲,只要能够认真听取,必定受益无穷,但潘孟阳却并不是一个善于真正听取母亲教诲的人。综观其一生,为官不仅无甚政绩可言,还时时犯过。宪宗时,朝廷曾命潘孟阳巡察江淮省财赋,并任命他为盐铁转运副使,让他察看东南政事。朝廷对他不可谓不重用,而潘孟阳却自恃皇帝势力,所到之处,吃喝玩乐,又大肆卖官受贿。他还特别喜爱奢华,家中所造房屋极其高大华丽,连唐宪宗见了,都感到吃惊。由于潘孟阳的名声很坏,朝廷对他大失所望,最后将他贬官为华州刺史。

潘孟阳的事给人一个极为深刻的启示:一个人的职务大于其才能,对其本人来说,实在是有害无益。当然,这不是潘母的责任。潘母对儿子时时加以督励,尽管效果并不理想,但确实已经尽到了教育儿子的责任。

(《新唐书·潘孟阳传》等)

宋氏五姐妹

唐代宋廷芬,贝州清阳(今河北清河县)人,是名儒世家,能词章。他生有五个女儿,都聪慧过人,善于作文章。长女宋若莘,次女宋若昭,两人特别有才华。其余三女,分别是宋若伦、宋若宪、宋若荀。五个女儿性格相像,都生性素雅高洁,鄙薄倩妆艳抹,不落世俗,谨守妇道,不想愚昧无知地度过一生,而是一心向学,想以学识才华为家中争光。而宋廷芬也不想与乡中凡庸子弟结亲联姻,听任他们姐妹五人一心专注于学业。

宋若莘以大姐的身份,督促妹妹们学习,俨然像一个要求严格的老师。为了更好地教育诸妹,她又仿照《论语》的体例,著《女论语》十篇,将《论语》中的孔子及其诸弟子,换成历史上著名的女子,用历史上的女圣贤韦宣文君代替孔子,用汉代班昭等比作孔子的学生颜渊等,围绕各种妇道展开答问,目的当然还是推扬妇道。她的妹妹宋若昭又为《女论语》加以注释订正,使之更加完备,成为阐释妇道的教科书。

唐德宗贞元年间,由于昭义节度使李抱真的竭力推荐,德宗李适将他们姐妹五人全部召入宫中。

大姐宋若莘于贞元七年(公元791年)领诏命总领秘禁图书,亦即宫廷图书的主管。宋若莘卒于唐宪宗元和末年(公元820年),死后被追封为河内郡君。她死以后,唐穆宗李恒因宋若昭也很有才学,甚至比她姐姐宋若莘还更加通达老练,便封以“尚宫”兼在宫中讲授经书的“宫师”,让她接替其姐姐宋若莘的职务。当初李抱真推荐她们姐妹五人入宫中时,唐穆宗曾对她们加以考核,试她们的文章,并考问经史之类内容,非常满意。宋氏姐妹入宫以后,穆宗以下都尊重她们的才学,呼她们为学士。穆宗对她们屡有赏赐,连她们的父亲宋廷芬也叨光升任为饶州司马。尤其是宋若昭,历宪宗、穆宗和敬宗三朝,均被尊称为“先生”,后妃以及诸皇子、公主等皆以师礼相待,尊称她为“先生”。宋若昭死于唐敬宗李湛宝历初年(公元825年),死后,被追封为梁国夫人。

宋若昭除为其姐姐宋若莘的《女论语》作注释修正外,还有诗文若干卷传世。(关于《女论语》的作者,《新唐书·艺文志》中的记载与此处不尽相同,记作“尚宫宋氏《女论语》十篇”。宋若莘并未担任“尚宫”一职,故此处明说“尚宫”,应是指宋若昭。如是这样,那么《女论语》就是宋若昭所著的了)宋若昭之妹宋若宪后遭遇较为不幸,受人陷害,终被皇帝赐死。其余两妹宋若伦、宋若荀因均去世较早,未能有所作为。

《新唐书·后妃传》

刘氏正道劝夫

杜羔,唐代人,唐德宗贞元初年(公元785年)中进士,后入仕为官。他为官正直,为人赞赏。后来,他历任振武节度使、工部尚书。他死后,朝廷赠以尚书右仆射衔,并赠谥号曰“敬”。

他中进士还有一段趣闻,即他的成就离不开督促劝勉。

杜羔的妻子刘氏也很有才学,善于作诗。起先,杜羔屡屡参加科举考试,却总是不中,不免灰心丧气,便想回家去算了。将要到家时,妻子刘氏知道了,便先寄了一首诗给他,诗曰:

良人的的有奇才,何事年年被放回。

如今妾面羞君面,君到来时近夜来。

这首诗写得极妙,前两句充分肯定丈夫的才能,说明年年不中,并非丈夫无才,而是考官的不懂文章。后两句极其委婉,不说不与丈夫见面,只说羞与丈夫见面,叫丈夫晚上回来。对杜羔而言,这是极大的刺激。刘氏的话虽然委婉,羞于见未中科举的丈夫之面这层意思却表达得十分明白。杜羔见诗,男子汉的自尊心受到伤害,立刻便回头了。

后来,经过发愤努力,杜羔终于考中了进士。这时,他的妻子刘氏又寄给他一首诗:

长安此去无多地,郁郁葱葱佳气浮。

良人得意正年少,今夜醉眠何处楼?

这一首诗,却是劝勉考中进士后的丈夫不要过分得意而放浪形骸了。

刘氏劝导激励丈夫,可谓得其正道。

(《新唐书·杜羔传》等)

刘母将心比心以教其子

唐代刘玄佐,本名洽,后朝廷赐名玄佐,匡城(今河南长垣县西南)人。他出身寒微,后从军,因军功慢慢升至刺吏。又由于屡建战功。到唐德宗时,任汴宋节度使、陈州诸军行营都统,镇守一方。

刘玄佐由贱而贵,成为雄据一方的官员。他的母亲靠儿子之力,享受荣华富贵,却并没有因此得意忘形。尽管锦衣玉食,但刘母却每个月都要亲自上织机织一匹绢,以示不忘根本。她还时时提醒儿子,当了高官,应时时不忘谨守官员对朝廷的职责礼节。

刘母十分贤明,平时处处是个有心人。那些县令等刘玄佐的部属来见刘玄佐,都是一个个诚惶诚恐,一副小心谨慎的样子。刘母将这些都看在眼里,等到刘玄佐的部属退去,刘母对儿子说:“我看这些官员来见你时,一个个都惶恐不安,显出十分谦卑低下的样子。我想如果你父亲在官衙中当小吏,来见你时恐怕也这个样子;而你却坐在桌后,心安理得地接受他的拜见,你心里能安生吗?”刘玄佐听了母亲一番将心比心的训诫,深有感触。从此以后,他对待下级官吏的态度便非常谦和。

受母亲的教诲,刘玄佐十分注意尽官员的职责,对朝廷始终十分忠心。他当了高官,其乡亲、亲戚等因靠得近,多来投靠他。刘玄佐不愿由于私情让他们居于将校之类官员,又不便让他们充当最下层的兵士之类,便全部给他们一个闲职虚名。后来,乡亲等渐渐来得多了,有人有意见,便写信给刘玄佐,语含讥刺。刘玄佐虚心接受写信者的批评,改变了这种做法。

(《新唐书·刘玄佐传》等)

穆宁严教

唐代穆宁,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县)人。他的父亲穆元休,是唐代开元年间的著名人物,曾献书给皇帝,被委任为偃师丞,以儒学而闻名当时。穆宁是明经科出身,调任盐山尉。时安禄山反,穆宁率兵拼力抵抗。当时,颜真卿正率领地方军民抵御安禄山军队,穆宁被颜真卿委任为河北采访支使。他临赴任前,把儿子们都托付给自己母亲之弟(即舅舅),说:“如果能够有后代子孙,我死了也没有关系了!”托付完儿子,他立即赶到颜真卿那里,对颜真卿说道:“我的儿子已经托付给人,祖先有了后代,我就可以跟从你作战,即使战死也没有关系了!”唐肃宗曾召见他,对他很为赞赏。穆宁性格刚直而又有气节,此一事,足见其一斑。他在朝为官不肯阿附权贵,沉毅寡合,所以当政者都厌恶他,总是在朝中压制他。穆宁为此闷闷不乐,说道:“这些权贵们容不下我,我又不能苟且因循,迎合他们,难道还能够升任吗?”因此,他便称病不出。亲友们强迫他,他才偶尔勉强上一次朝。

穆宁后来以秘书监之职致仕。他平时在家家居,家教很严,对自己守寡的姐姐总是恭敬侍奉。为了更好地教育儿子们,他曾经亲自撰写了一篇“家令”,将对儿子们的要求及注意事项等都写进里面,给每个儿子一份,让他们随时对照检查有没有做到。他又特意告诫儿子们道:“君子侍奉父母长辈,以培养自己高尚的志趣为最重要。我的志趣,只是正直无欺而已。如果事亲不取正道,即使有三牲五鼎这样丰盛的供养,我也不会感到高兴!”唐代德宗贞元年间,人们提起家教之严,总是首推穆宁以及韩休这两家人家。韩休当时任宰相,也以要求子侄们严格而著名。

穆宁共有四个儿子:长子穆赞,官御史中丞;次子穆质,官右补阙;三子穆员,官侍御史;最小的儿子穆赏,官监察御史,都以直而守道,和睦友善而著称。当时的人,将他们兄弟四人比作四样美味的食物:穆赞少俗气而有格,比作乳酪;穆质美而多入,比作酥油;穆员被比作醍醐(tíhú提胡,旧时指从牛奶中提练出来的精华);小儿子穆赏则被比作乳腐。世人称他们为“四珍”,可见兄弟四人端正高洁的品格。

穆宁要求儿子们应该首先培养自己的品格,而不应该首先注意那些形式上的东西,这种家教思想是难能可贵的。所谓事亲的孝道,供养父母长辈,物质上的供给并不是最主要的,重要的倒是以正道事亲,以正道尽孝,这种思想,即使到了现在,也仍然是非常正确的。

(《新唐书·穆宁传》、《新唐书·穆员传》)

李日知淡泊教妻隐退

李日知,唐代荥阳(今河南荥阳具东北)人。他由进十及第,入朝为官。

唐武则天天授年间(公元699—692年),李日知任司刑丞,负责刑狱之事。这时候,正是律令森严、法网高张的时候,多酷吏用刑罚均极为严酷,动不动给人罗纵罪名,致人于死地。李日知却独能持平执法,不肯轻易入人以罪。一次,李日知免除了一个囚犯的死刑,少卿胡元不服,坚持要处死这个囚犯。两人较上了劲,胡元礼说道:“只要我不离此任,这个囚犯就休想活着!”李日知毫不妥协,针锋相对地说道:“只要我不离此任,这个囚犯就死不了!”两人僵持不下,分别将案情上奏武则天,请求裁决。结果,武则天采纳了李日知的意见,没有判这个囚犯死刑。

同类推荐
  • 犹太思想家传奇

    犹太思想家传奇

    本书介绍了50位犹太人,包括商业家、科学家、政治家、思想家、艺术家,诸如洛克菲勒、巴菲特、海涅等一批伟人和名人,读者都可以从中感受到他们的骄人成就,并获得有益的启示。
  • 穿越明朝当奸臣

    穿越明朝当奸臣

    天启年间,内有魏忠贤乱政,东林党误国;外有建奴造反,兵火连天。更有天灾不断,民生凋敝,大明国祚晦暗,一派末世气象……身为穿越者该怎么办呢?柳冲选择做个奸臣!
  • 伊人成殇

    伊人成殇

    如果有如果,你会不顾一切和我在一起吗?会一直相信我吗?如果有如果,是不是没有樱花树下的相遇,就不会有那么一场深爱却无果的刻骨铭心爱情,樱花下的爱情就让它在樱花中涅灭。-苏雨烟
  • 长乐的贴身护卫

    长乐的贴身护卫

    薛仁贵东征的故事已经广为流传,殊不知在大唐长安还有一个李尘,作为薛仁贵的师弟,又该掀起什么风浪呢,本书带读者走进不一样的大唐王朝。读者群:657847964
  • 中华国学经典(史记)

    中华国学经典(史记)

    本丛书只是选取其中部分内容分门别类进行介绍。我们约请的作者,都是各个领域的专业研究者,每一篇简短的文字背后其实都有多年的积累,他们努力使这些文字深入浅出而严谨准确。无论您是什么学历,无论您是什么年龄,无论您从事的是什么职业,只要您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爱好者,您都可以从本书中获得您想要的。
热门推荐
  • 人族的第二位师爷

    人族的第二位师爷

    平平无奇的大学哲学系助教穿越来到一个魔兽、精灵和人类共存的世界,他将如何利用我中华经验复兴濒临灭亡的人类文明重新崛起在这片大陆。
  • 仙行云上

    仙行云上

    天地间的元气清升浊降,越是往上,清气愈是至清至阳,修成至阳之体的仙人都住在那高高云天之上。一个遭雷击的空难者,一片陌生的神奇大陆,百多个无家可归的熊孩子,从未见过的灵禽异兽,一连串多姿多彩的奇幻修仙之旅。
  • 军心如铁

    军心如铁

    小说以作者自身的军营经历为素材,真实再现当代火热军营生活,以生动、幽默而又不乏睿智的文笔,捕捉大量军营生活与战斗的情节场景,为读者讲述了四个性格迥异的青年学生如何成长为四名优秀的铁血军人的曲折历程。围绕四个主人公,作品同时着重塑造了老、中、青三代军人各自的典型形象。三代军人,虽然背景、阅历、能力各异,心中却怀有同样的勇毅、善良、包容和忠诚。书中人物性格、命运不同,新旧想碰撞,处处充满矛盾,却又处处都是真情,都是血性……
  • 风里流年

    风里流年

    他的人是孤单的他的心是孤独的他的魂是寂寞的他想问枫叶为何青春至此没有一个女孩能瀜进他的生命里
  • 哈哈小院

    哈哈小院

    就是说说平常的生活,朋友之间的聊天,闲来无事就当唠嗑,文字营造出来的生活,似乎比平常的时候更令人深刻,等我以后老了,想要写回忆录,这个似乎也是挺有趣的资料
  • 忘不了那一年的夏天

    忘不了那一年的夏天

    校园里人来人往,插肩而过的不在少数,刚好遇见的会是命中注定吗?她,从美国回来,与他插肩而过,他便一眼就喜欢上了她,展开了一系列的追求,两个人会一起走下去吗?或许这就是命中注定!他说:“我永远都忘不了那天的插肩而过!”
  • 晓看日色暮看云

    晓看日色暮看云

    暗恋是一个人的小心思;是不为人知的小秘密。世界上有很多人,可我心里,只会想着你。“我讨厌一切复杂的事情。因为它们对于我而言太难了。”“没关系。未来,总会有一个人,会替你把所有的困难通通处理掉。”精分钢琴小姐姐与表面清冷实际闷骚的小哥哥不得不说的爱恨情仇。
  • 论和未婚夫恋爱的各种小技巧

    论和未婚夫恋爱的各种小技巧

    帝国第一战神炽萧打个全息战争游戏却莫名其妙被一个恋爱游戏系统强制绑定了?炽萧淡定一笑:不慌,以她战神的能力,小小恋爱游戏分分钟通关不是问题!可,打脸来的如此之快……游戏位面:谈个恋爱而已,为什么她要天天被骂?游戏位面:谈个恋爱而已,为什么总有人想让她哭?游戏位面:谈个恋爱而已,为什么总有人在惦记她的角?游戏位面……她好累,她错了,她不装了,她要氪金!!!
  • 琉璃心爱

    琉璃心爱

    如果时间再重复一次的话,我还是会选择在那个夜晚抓住他,只因为那时他的眼神太过熟悉,熟悉到,我不能放手。如果时间再重复一次的话,我还是会选择在那个夜晚救她,只因为那时她的眼神太过冰冷,冰冷到,我不能放手。
  • 卿遇堇年

    卿遇堇年

    我迈过世间万物,从未慌张,唯独见你踏过山水来那一刻,我竟方寸大乱---九卿我不爱这世间万物,唯独只爱你---堇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