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7756800000005

第5章 银锭(5)

南宋时期的银锭铭文中不仅记载了银锭的用途,而且包括了银锭成色的内容。南宋银锭铭文中,往往会出现“京销细渗”、“燕销花铤银”、“真花银”、“六花银”、“京销铤银”、“渗银”、“肥花银”、“真花录银”、“京销渗银”等戳记,一般来说,出现上面这些表示银锭成色名的银锭,它的时代大多不会早于南宋。南宋银锭铭文中包括地名、有关职官、工匠名、年号及成色名称。这时期有一种上面有“出门税”戳记的银锭,这种具有“出门税”字样的银锭,是南宋所独有的。

两宋时期的银锭铭文,通常来说,北宋时大多为錾刻,南宋则有两种,一种是錾刻,另一种是砸刻的戳记,特别要注意的是錾刻。錾刻的文字往往是不连笔的,笔画一般是一头尖,一头宽,呈锲形。由于錾刻的时候,银锭还没有完全、彻底的冷却。所以,待银锭完全冷却之后,我们看到的文字笔画由面往深处瞧,也是呈锲形的,这是银锭冷却收缩造成的一种现象。戳记是在银锭成型并完全冷却后敲击上去的,它所形成的文字如果是阴文,笔画里面是平整的;如果文字是阳文,它的周围底章是平整的。南宋时期的戳记今天所能够见到的都是阴文。出现了阳文,则要考虑一下它的时代性了,要么是假的,要么是后代的。

金代银锭的用途较之以前,更加广泛。1974年12月陕西临潼出土的金代银锭铭文可以分为四种:税银、盐使司银、使司银和地金银。除了这四种,金代银锭还有进奉银和承安宝货银锭。

为了保证锒锭的质量,金代银锭铭文中不仅记录了铸造工匠的姓名、检验成色的行人姓名,而且记录了收纳银锭者的官职和姓名。金代银锭的戳记反映出,为了保证银锭成色和重量,金代银锭有复验的情况存在。

1974年12月,陕西临潼出土的一件税银铭文为:

泰和尹六秋税银五十两三□秤子许彦行人钱(?)谦

戳记有:“田家记”、“任理验”、“又二钱”。

从这件银锭铭文中,我们知道金代税银锭的铭文内容包括:纪年+税名十重量,+秤子+行人。戳记“任理验”、“又二钱”,表明这件银锭经过任理复验之后,确认它的实际重量要比银锭上标明的重量重二钱。

1987年山西发现的金代两件盐司银锭铭文为:

1.提举解盐司大定廿一年个一月廿三日店户薛新客人王义忠

上等银五十两每两七十九陌钱二贯二百九十行人王□

秤子宋士显勾当官昭信王大任昭信萧豫之

2.提举解盐司大定廿三年正月二五日店户马鸣客人□□□

上等银四十九两九钱每两七十□陌钱二□□一百九十五文

行人郭智秤子宋士显勾当官昭信王大任昭信萧豫之

八十年代初,陕西出土了三件盐司银锭,其中两件铭文是:

1.分司泰四五廿六日店户王思汭(?)四十九两四钱半行人

尹弥等秤子李沂盐判苑□

2.莱五十二分治使司泰和七年五月初九日店户陈彦四十九

两三钱银行人师王尔秤子钱林每两钱二贯文承直郎盐判张

从上面所引盐司银锭铭文中,我们可以看到,这些铭文具有的特点是:①均有纪年;②均有盐司名号:③均有勾当官或盐判;④标明自重;⑤均有担任行人或银行人、秤子宫职的姓名;⑥有的有店户、客人姓名,有的有引领、店户姓名,有的仅有店户的姓名;⑦有的还标明白银每两价格和铜钱省陌。这些特征实际上也构成了盐司银锭的铭文格式。

陕西临潼出土的银锭中,还有一部分银锭尽管没有錾刻盐司之类的名号,但有“使司”的戳记,所以,称之为“使司银锭”。这种“使司银锭”实际上是一种税银,它的铭文格式与同时发现的“地金银锭”是一样的。地金银锭的铭文有:

1.重五十两五钱秤子周真□

2.重五十两五钱行人王仲秤子刘□□

这种银锭铭文的构成比较简单,具有的内容:①银锭重量;②行人、秤子的姓名,有的铭文中干脆就是××秤。

在金代银锭中,还有一种银锭铭文,如果按照顺序读,应该是:“郭用章四十九两八钱行人刘禄宋□秤”,银锭上还有“使司”戳记(1964年秋内蒙古巴林左旗出土)。有的人认为,铭文中“郭用章”是该银锭的主人。

要判断是否属于金代银锭,我们可以依据这么几点:

一、银锭铭文标重是否精确到钱,并且往往还有复验的文字符号;

二、银锭表面是否有“使司”戳记;

三、银锭铭文中是否同时出现行人和秤子;

四、银锭铭文中是否有表明白银每两可兑换铜钱的数目。

如果银锭铭文中出现惟有金代银锭铭文中才出现的“分治司”、“分治使司”、“盐判”、“店户”和“客人”、“引领”等词,则更无可置疑确定该件银锭是金代时期铸造的。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金代银锭铭文正文,一般都是錾刻的,只有“承安宝货”银锭是例外。

元代银锭铭文分早、晚两期。早期铭文都是戳记,晚期铭文则是錾刻文字。

早期银锭铭文又可分纪年和无纪年两种。有纪年的银锭铭文如:

1.平准至元十四年银五十两铸银官提领大使副使

库子提举司银匠彭兴祖刘庆秤子韩益

2.行中书省扬州库官孟销银官王琪验银库子吴武

至元十四年重五十两银匠侯君用

3.扬州监铸官□库官孟秤验银库□主官□至元十四年

销银官王琪银匠何三重五十两

4.扬州行中书省重五十两监铸官□至元十三年

库官孟□□官王□银库子其成银匠侯苍明

从上面所引铭文看,银锭铭文排列顺序较乱,尽管这样,我们仍看得出,铭文中出现了宋金时期所没有的官职,这是我们鉴定银锭时的一个有力证据。元代早期纪年银锭背面都铸有阴文“元宝”两字。

元代早期无纪年的银锭又可分背素与背铸地名两种。除了上海博物馆所藏的一件真定路银锭文字漫漶,不知它的性质外,其他早期无纪年银锭都是税课银。

1987年,山西发现的一件太原路银锭铭文为:

太原路宣课官库使副刘覃库子侯□张连匠人□□……

上海博物馆收藏的一件东平路银锭铭文能看清的文字如下:

东平路宣课五十两库副□□库使贾□秤子张□匠人邵全

1969年,天津武清县出土的一件平阳路银锭铭文是:

课税所平阳路五十两张海

从上面所举的元代早期无纪年银锭,我们发现,铭文中包括了铸造机构、参与银锭铸造和收纳的官职与姓名,以及银锭的铸地、重量和用途,它要比早期纪年铭文少一个纪年。

元代晚期银锭铭文排列整齐,具有的内容与早期差不多。目前仅知道三件、都是课税银,铭文如:

1.威楚路差开南州吏目胡德解本州泰定二年差发十分银一锭

重五十两提调官督事那廪承库子李师生于泰定三年五月日

2.蒙山银课元提调官瑞州路总管府官催办官新昌州判官

拜住将仕收银库官刘自明炉户□瑞夫库子周世荣

消银匠易志周元统三年月日造

明代的铭文多涉及税务,内容一般包括地点、时间、用途、重量、工匠、监铸、押运官员等,如北京十三陵定陵出土的明代解锭铭文:

1.浙江金华府解万历四十七年征完解京库银五十两正计一定银匠沈文其

2.正德十六年仓粮银五十两正收头何齐银匠何三

明代银锭铭文大多数是錾刻的,金花银锭却是例外,因为“金花银”三字有用戳记的,也有錾刻的。一般而言,铭文中含有“金花银”名或有戳记“金花银”的银锭,都是属于明代的。并且,所谓的镇库银锭,也开始于明代。

清代民国时期的银锭铭文相当复杂,没有一定的定式,一、二句话是不能够说得清楚的。但是,它可以分出官银和商银两种。官银比较注重纪年,商银则比较注意商号(钱庄、银庄、票号、炉房等名称)。无论官银还是商银,它们的铭文不再像以前历代都是阴文的,而变为阳文了,这种阳文与戳记的阴文所形成的原理是一样的,都是以类似盖印章的方式敲击上去的,这是清代民国时期银锭铭文的一大特色。这种阳文的字口有深有浅,深的是在银锭成型后还没有完全冷却的情况下打上去的,浅的是在银锭完全冷却之后打上去的,字口浅的铭文有像浮在水面上的感觉,这可从清代的很多圆锭与牌坊银铭文中体会。

清代民国银锭铭文最基本的内容包括:纪年+地名+发行机构+工匠名。当然,不同地区、不同铸造发行机构在银锭铭文的内容或有增删,有的加成色、重量,有的则加用途,而有的却仅有发行机构和地名,有的甚至只有发行机构、地名、人名或用途等。

清代民国银锭铭文基本的排列形式有:单列式、对联式、品字式、四边式,但是,这不是千篇一律的,有的铭文排列成三竖式,有的则呈不规则状态。

清代民国银锭铭文的字数一般都不很多,很少有超过二十个字的,一般在六个字至二十字之间,并且分列数行。

七、银锭辨伪与养护

在本章第一、二节中,我们谈到了各个时期的银锭形制特点和铭文特征,这对我们鉴藏银锭,是相当重要的。但是,除了要注意这些方面之外,还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观察银锭的真伪。

观色

银锭的颜色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外在的银锈,一是内在的成色。

古代银锭的成色一般都在95%以上,含银量95%以下的银锭是很少见的,尤其是宋元时期的银锭,银锭铭文上都记载着行人、库子、秤验银库、监铸官之类的职务,这些职务就是为了检验银锭成色而设置的。并且,将工匠等姓名錾刻在银锭铭文之中,就是为了防止偷工减料的现象出现,金代的银锭铸造对成色、重量更有复验的程序。所以,一般而言,古代银锭的成色都是符合官方要求的,成色有的甚至达到了99%以上。由于成色高,当它全新时,具有一种特有的亮丽的光泽,浑身带有“珠光宝气”。相反,银锭伪品的成色往往达不到95%,一般含银量都在90%以下,不可能像真的银锭那样光亮,色泽较暗。有的伪品的色泽甚至出现泛红的现象,这是由于白银中搀入的铜过多而引起的,在我国古代就有在白银中搀铜做假的情况存在。

由于古代银锭距今天久远,况且铸造出来的银锭大多是用来流通使用的,所以,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由于受氧化的作用和人们的触摸,在银锭之外自然而然地生成了一层反而起到保护作用的外衣—银锈和包浆,这种包浆或银锈大多成灰色或灰褐色,色泽温润。作假的银锭由于时间间隔短,不可能会像古代银锭那样,生成天然的包浆,所以,它的色泽让人看上去就像刚刚出炉,火气很大。

验重

古代银锭的重量,与当时的度量衡制是相吻合的。古代银锭一般分五十两、二十五两、十两、五两和一两等数种,多见的是五十两重银锭。不同时期实行不同的衡制,所以,同样是重五十两的银锭,重量上也存在着差异,因为唐代的一两合42克,宋代一两合39克,金代一两相当于39.8克,元代的一两重约等于36.6克,明代的一两差不多在37克左右。但是,即使这样,如果我们将古代每两重放在合36.6克-42克的区间中,得出的结论就是,古代五十两重约合今天的1809克-2100克之间。换句话说,古代五十两重的银锭起码重1809克。由于白银在化学元素中,比重达10.8克,所以,五十两重的银锭放在手心里,给人的感觉是沉甸甸的。而作假的银锭却不尽然。在过去,为了降低成本,作假者要么在白银中搀杂铜、铁、铅等金属,这样,使银锭成色降低,或者为了蒙骗过关,在铜、铁或铅块的外面用白银裹住,并做成银锭形状。这种里面藏铜、铁等金属的伪银锭虽然重量也在1800克以上,但放在手心里,没有了真银锭那样的沉重感。里面包藏铅金属的伪银锭,尽管重量达到了真银锭的重量,但由于在化学元素中,铅的比重高达20.7,差不多是银的比重的一倍,当这种假银锭拿在手里时,要比真银锭还要沉重。所以,检验银锭重量,我们不光要称量,还要看拿在手里的感觉,而这种感觉的把握,需要长年的多接触、细品味和不断地总结经验。

看铸造

古代银锭表面往往能够看到像螺旋纹一样的丝纹,这种丝纹有外及里,排列有序。除此之外,古代银锭表面往往微凹。有一种说法认为,这种丝纹和微凹,是在熔化的银水倾入金属范,在没有冷凝前用钳子轻敲金属范侧面产生震荡后形成的。其实,更科学地说,银水成色在90%以上的情况下,因氧的作用,一旦由很高的温度急剧冷却,随着氧的释出,就会急剧收缩,冷却总是由外围向中心,这便出现丁丝纹和锭面微凹。如果纯度低的银水在急剧冷却收缩时,是形成不了丝纹的。当然,锭面是否微凹与有没有丝纹,是可以人为控制的。控制的办法是:①不使银水在成型时急剧冷却收缩,而使它的冷却收缩速度放慢变缓;②吹气或不吹气。对于这种技术的掌握,恐怕是在清代民国的时候了。所以,对明及明以前的银锭,看看锭面是否微凹和有无丝纹,就可以知道它的成色如何了。

同类推荐
  • 世界装饰艺术(下)

    世界装饰艺术(下)

    人类艺术几乎与人类文明共生,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艺术史研究应当为希望了解和探寻艺术秘密的人们提供一些答案,应描述和展现出人类在漫长的历史中不懈的艺术追求轨迹,但是更重要的还在于把人们引向一个迷人的领域,展现人类的漫长的历史中的艺术长征历程。
  • 音乐与生态文化

    音乐与生态文化

    《音乐与生态文化》是资深音乐教授张平多年来专注于音乐与生态美学研究,着力发掘音乐艺术深广价值与未来方向的一部评论著作,同时也是一部体现新世纪以来音乐艺术研究的更高追求和深度探索的著作。著作分为四辑,收入其中的三十余篇文章从歌唱与自然生命、音乐与生态美学、现代音乐与民间艺术等诸多关系出发,围绕音乐与生态文化相互交叉的学科研究,展开作者的思考与探索;多数篇章融会学理、田野考察和实践,角度新颖,独树一帜,开拓了音乐艺术研究的边界。作品深入浅出,雅俗共赏,将读者引向更独特宽广的音乐世界。
  • 世界工艺美术(上)

    世界工艺美术(上)

    人类艺术几乎与人类文明共生,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艺术史研究应当为希望了解和探寻艺术秘密的人们提供一些答案,应描述和展现出人类在漫长的历史中不懈的艺术追求轨迹,但是更重要的还在于把人们引向一个迷人的领域,展现人类的漫长的历史中的艺术长征历程。
  • 正方形的乡愁

    正方形的乡愁

    本书是摄影家阮义忠继《人与土地》《失落的优雅》之后,又一再现二十世纪70—90年代真实台湾的经典摄影。在不断变化的时代,阮义忠着意寻找不变的价值,跋涉于旧日的乡土、温淡的老镇,记录下遇见的每一张纯朴面孔。80张照片及其背后文字,投递给我们那些已散落无踪的乡愁:成年对童真的乡愁,游子对家园的乡愁,车水马龙的都市对田野农耕的乡愁。黑白的正方形影像,隐藏着最深沉的情怀。
  • 耕香堂艺文杂录

    耕香堂艺文杂录

    我们对生命的认识与反省,是为了让一代又一代人都能勇敢地正视和面对生与死,寻找和创造更具生命意义中的生活形态。珍惜生命,珍爱生活,从真实的生活中创造真实的人生意义,人类文化代有传承,生生不息……
热门推荐
  • 田园戏精

    田园戏精

    修炼千年终于可以飞升的折折并没有飞到仙界~而是被丢到了异时空种田~还携带了一个病毒式的高科技*生活类*家政系统~折折:乱讲,是它拐我来的!系统:胡说,是她绑架我的!折折怒吼:想成仙为何这!么!难!原来她看不起的家政智能*生活系统还是个可以穿越的牛逼机器。家政系统:讨好我你就可以回去喔(至于回哪儿去嘛……嘿嘿嘿~)觉得三蔬八宝饭真香的折折:不要。我突然觉得种田也挺好的。每天都在和乡里乡亲斗嘴干架~和病娇系统斗智斗勇~
  • 盛世豪门之冷面王爷毒郡主

    盛世豪门之冷面王爷毒郡主

    他~十岁之前是高高在上的皇子,十岁那年国破家亡,在母亲亲手杀死父亲之前,交代了忠仆念恩带他投奔母亲的母国云启,十岁之后他依照表哥,云启皇帝的意思改姓夜,这是云启皇室的姓氏,母亲的姓氏。之后的他贵为王爷,却无实权封地·······本以为娶了那人人闻之色变的丑女宁国公府嫡小姐之后境地会稍作改变····谁知那沈小姐却在新婚之夜离奇死亡············她~早就听养大自己的婆婆说了自己身世,母亲被那鸠占鹊巢的狠毒女人害死,那女人和自己的负心汉爹爹知道自己尚在人间会是什么心情?当年自己的母亲惨死,那女人一定还有同谋,既然要报仇,那就一起收拾了吧·····“女人,听说你要报亡母之仇?本王帮你可好?”“多谢王爷好意,还是不用了,手刃仇人什么的最痛快了,此等好事怎可让给他人?”
  • 夙颜

    夙颜

    你我相遇,往往只是在一线之中;你我之遥,往往只在一墙之隔;你我相见,只要一个眼神的对视……
  • The First and Last

    The First and Last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孔子做人绝学

    孔子做人绝学

    本书作者王少农,以《论语》为基本去观察孔子做人之道,融注着真意实感,文笔挥洒,是一部可读之书,对大家提升自己的做人之道,大有益处。
  • 农家一品夫人

    农家一品夫人

    现代电商女强人秦卿一朝穿越成了无父无母的村姑,好在家有七个嫡亲兄长,兄妹八人相依为命倒也活了下来,哪知一着不慎被人夺了初吻还被敲诈了不少银子,是可忍孰不可忍,唯有将人牢牢拴在身边方能解她心头之恨!新作正式上线,另有已完结文《乱世情歌:农门女将》,希望大家多多支持!
  • 你若还在我愿等你

    你若还在我愿等你

    人生的路一步一步,开始傻的人是我,最后傻的人却是你。说得对“人生要是什么都没尝试过,那还有什么意思”感谢你曾经对我说出这句人生至理名言,让我的人生无限精彩,成为人生的赢家,玩转人生百般滋味。我人生这条路经历了无数个可笑可悲可恨可爱可怜的故事,但这却是我人生最大的财富,它带给我的是走向人生巅峰的机会。一个什么都没有的人,背负着各种不幸,将怨恨化作力量,让它无限发挥,最终得到的就是整个世界,成为这个城市的完美猎人。
  • 都市之超级仙帝重生

    都市之超级仙帝重生

    九千年前,张玄获上古三大奇经之一“圣道经”,踏上修仙大道。五千年前,张玄凭大罗金仙境斩仙界嗜魔-无幽王,震撼仙界,无人不知,无仙不晓。三千年前,张玄破王入帝,成功跻身仙界十大仙帝之一。一千年前,张玄破帝入尊之时,被他视如己出的女弟子洛如凝暗算而亡。被倾尽一生培养的弟子灭杀,夺走一切,何等愤怒!然天不灭他,仙魂飘荡宇宙虚空千年之后,重生至地球富二代张玄身上,从此,他踏上了回归仙界,讨回一切的道路......
  • 灌园恨晚逢

    灌园恨晚逢

    丞相嫡女温婉动人,颇得皇上喜爱,他是王爷,为扳倒太子,巩固朝中政权,娶下丞相嫡女,谁知并不像传说中温婉动人,反正是为了利用她。但是,他已顺利坐上皇位,为何还霸着她不放。“喂,休了我。“纳兰若惜手拿一张纸扔在公孙李晋手上。“为何?”只简单两字已经非常突出的彰显了它的王者身份。“你不是为了利用我吗?利用完了吧,放我走。”纳兰若惜依旧面不改色。“是完了,但是必须容我报答一下你吧。”公孙李晋抬头看着刘茹曦,还将嘴角稍稍提高一点。“***,你无耻。”纳兰若惜立马双手抱肩。
  • 兵王复仇路

    兵王复仇路

    他曾经是一位佣兵传奇,无奈队伍中出现奸细,失忆后的他发生了一系列故事,随着记忆的重现,仇恨占据了他的人生,爱恨情仇,兄弟背叛,寻找亲人,寻找爱情,看兵王如何踏上血腥复仇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