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的精髓就在于以静制动,处安勿躁。浮躁会带来很多危害。做事戒急躁,人一急躁则必心浮,心浮就无法深入到事物的内部中去仔细探讨事物发展的规律,无法认清事物的本质。气躁心浮,办事不稳,差错自然会多。
王猛年轻时,曾经过后赵的都城——邺城,这里的达官贵人没有一个瞧得起他,唯独有一个叫徐统的,见了他以后非常惊奇,认为他是一个了不起的人物。于是徐统便召请他为功曹,可王猛不仅不答应徐统的召集,反而逃到西岳华山隐居起来。因为他认为自己的才能不应该干功曹之类的事,而是帮助一国的君王干大事的,所以他暂时隐居山中,看看社会风云的变化,等候时机的到来。
公元351年,氐族的苻健在长安建立前秦王朝,力量日渐强大。公元354年,东晋的大将军桓温带兵北伐,击败了苻健的军队,把部队驻扎在灞上,王猛身穿麻短衣,径直到桓温的大堂求见。桓温请他谈谈对当时社会局势的看法。王猛在大庭广众之中,一边把手伸到衣襟里去提虱子,一边纵谈天下大事,滔滔不绝,旁若无人。
桓温见此情景,心中暗暗称奇。他问王猛说:“我遵照皇帝的命令,率领10万精兵凭着正义来讨伐逆贼,为百姓除害,可是,关中豪杰却没有人到我这里来效劳,这是什么缘故呢?”王猛直言不讳地回答:“您不远千里来讨伐敌寇,长安城近在眼前,而您却不渡过灞水把它拿下来,大家摸不透您的心思,所以不来。”桓温沉默了好久都没有回答,因为王猛的话正暗暗地击中了他的要害。他的心思实际上是:自己平定了关中,只得个虚名,而地盘却归于朝廷,与其消耗实力,为他人做嫁衣,还不如拥兵自重,为自己将来夺取朝廷大权保存力量。
桓温听了王猛的话,更加认识到面前这位穷书生非同凡响。过了好半天,他才抬起头来慢慢地说道:“江东没有人能比得上你。”
后来,桓温退兵了,临行前,他送给王猛漂亮的车子和优等马匹,又授予王猛高级官职“都护”,请王猛一起南下。王猛到华山征求老师的意见后,拒绝了桓温的邀请,继续隐居华山。
王猛这次拜见桓温,本来是想出山显露才华,干一番事业的,但最后还是打消了这个念头。因为他考察桓温和分析东晋的形势之后,认为桓温不忠于朝廷,怀有篡权野心,未必能够成功,自己投奔到桓温的手下,很难有所作为。这是第二次拒绝人的邀请和提拔。
桓温退走的第二年,前秦的苻健去世。继位的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暴君苻生。他昏庸残暴,杀人如麻。苻健的侄儿苻坚想除掉这个暴君,于是广招贤才,以壮大自己的实力。他听说王猛不错,就派当时的尚书吕婆楼去请王猛出山。苻坚与王猛一见面就像知心老朋友一样,谈论天下大事,双方意见不谋而合。苻坚觉得自己遇到王猛好像三国时刘备遇到了诸葛亮;王猛觉得眼前的苻坚才是值得自己一生效力的对象,于是他十分乐意地留在苻坚的身边,积极为他出谋划策。
公元357年,苻坚一举消灭了暴君荷生,自己做了前秦的君主,而王猛成了中书侍郎,掌管国家机密,参与朝廷大事。王猛成了前秦的尚书左仆射辅国将军、司隶校尉,为苻坚治理天下出谋划策干出一番轰轰烈烈的大事业,成为中国封建社会杰出的政治家。
公元375年,王猛因病去世,终年51岁,苻坚这时才38岁,他为失去这位得力的助手十分痛心,经常悲伤流泪,不到半年头发都斑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