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9091100000005

第5章 漂泊多舛识冷暖

公元947年,赵匡胤此时正近弱冠之年,二十岁的他已经到了成婚的年纪了。赵匡胤的父亲赵弘殷,为赵匡胤定聘了同僚贺姓将军之女为妻,择定吉日,为一对璧人,举行了婚礼。结婚这一天,赵匡胤的一班好友,韩令坤、慕容延钊、石守信、张光翰、赵颜徽等,都身着华服,前来喝赵匡胤的喜酒。新婚燕尔,小夫妻如鱼得水,日夜欢娱,自是别有一番情趣。

然而生逢乱世,大丈夫志在四方,赵匡胤岂能只顾小家,每天与妻子情意浓浓呢?于是瞒了慈母和妻子,毅然决然地不辞而别,踏上了从军之路,几天后才给家里寄了一封信,告知他的行踪,叫母亲、妻子不必为他担心。

赵匡胤离家出走的时候,想的也并不是很多,只是认为自己也是堂堂七尺男儿,总不能呆在家里什么事也不干,靠家人养着。凭自己一身本事,出去闯一闯,说不定能谋个一官半职养家糊口。只是他初次独自出远门,本想西去凤翔,不想走错了方向,反而绕道去了南方,等到问明方向,得知自己走错时,已经是五天以后的事情。于是,他索性将错就错,一路向南行来。只是出门之时身上所带盘缠不多,走到荆楚境内,身上所带的盘缠用得个一干二净,沿途不见任何驻军。客途之中,人生地不熟,既无亲朋,也无好友,连个筹借的地方也没有。有道是,一文钱逼倒英雄汉,此时的赵匡胤,正是落难客途,进退维谷的时候,不仅一日三餐没有着落,晚上连个栖身之地也没有。一路南下,穷困潦倒,受了许多白眼和冷遇。

这一天,赵匡胤来到了湖北复州,打听到这里的防御使是王彦超,是他父亲的老朋友,赵匡胤便决定去投奔他,希望能谋个一官半职。谁知王彦超看到赵匡胤落魄的样子,再想想已经走了下坡路的赵弘殷,竟像打发乞丐一样只给了他几贯钱,便把他打发了,让赵匡胤很好地体验了一下世态炎凉的滋味。赵匡胤本想不要那几个臭钱,可那好歹总是钱,省着点用,还能混个十天半月不至于饿肚子。

赵匡胤无奈之中接了钱,离开复州,当他路过一个集镇时,见路边一个赌场里吆五喝六得很是热闹,一下子挑起了他的赌兴。他拿着仅有的几贯钱进了赌场,哪知手气竟是出奇的好,盘盘皆赢。当他满心欢喜地拿钱离开时,那些红了眼的赌徒却欺负赵匡胤是外地人,一拥而上,将他按在地上,一阵拳打脚踢,抢了他的钱财之后扬长而去。

赵匡胤赢钱了,转眼又没了,空欢喜一场,还挨了一顿臭打。其实这怨不得别人,自古就有强龙压不过地头蛇之说,谁叫他不记得呢?你一个外地人,在一个陌生的地方和一群陌生的人赌,输了那是活该,赢了你走得了吗?虽然说有一身好武艺,一拳难敌四手呀!什么叫虎落平阳被犬欺?看看赵匡胤此时的情景,就知道是怎么回事了。

赵匡胤的钱是没有了,路还得继续赶,他要去寻找属于他的那片天地,饿了,到路边庄稼地里扒瓜果充饥;渴了,随便找个有水的地方咕嘟咕嘟地喝几口。一路流浪,到了襄阳境内,这天走到傍晚,已经错过了宿头,即使没有错过宿头又能怎么样?因为他身无分文,有店也住不了。正当他饥肠辘辘,为晚上的栖身之所犯愁时,抬头见前面有一座山,半山腰有座寺院,便放开脚步,直奔寺院。寺院远离尘世,借宿一晚想必不是问题。

谁知这寺中之人也脱离不了凡尘,僧徒们见赵匡胤行囊空空,满脸憔悴,一副失魂落魄的样子,知道他是一个穷汉,于是白眼冷对,大声逐客,想要将赵匡胤拒之门外。

真是人穷志短,马瘦毛长,赵匡胤如果不能在寺庙中借住一宿,就必须在荒山野岭之中与孤神野鬼相伴。更糟的是,此时的五脏庙,已经是饥肠辘辘闹翻了天,饥寒交迫,其状惨不忍睹。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赵匡胤只好苦苦哀告,请求僧徒大发慈悲,留住一宿。

这些僧徒也是铁石心肠,哪有出家人的慈悲心怀,任凭赵匡胤如何哀求,就是不答应。惹得赵匡胤一时性起,怒斥道:“你等秃驴,怎能这般无情?休得惹恼了我,将你的寺院拆了。”

一名僧人也不甘示弱,回道:“你是谁呀?你是皇帝吗?我们凭什么要听你的?今天就是不让你借宿,看你能怎么样。”

赵匡胤听了僧人的话,不由怒从心起,恶向胆旁生,抬脚就将这名僧人踢翻在地。旁边一名僧人,大概手上有点功夫,见赵匡胤动粗,大声喝道:“哪来的狂徒?竟敢到寺院来撒野,吃我一拳。”话音未落,老拳已击向赵匡胤的心窝。

行家一出手,便知有没有,赵匡胤看到僧人的架势,知他练的是罗汉拳,知僧人功夫了得,若是被他击中,不毙命当场,也要吐几口血。只见他使了四两拨千斤的技巧,抓住僧人的铁拳,一下子把僧人扔出去好远。其他僧人见了,自恃人多,一齐围了过来,想将他困住,不料尚未近身,便一个一个被踢倒在地,顿时,横七竖八地躺下一地和尚。一个个嘴里哼出来的全是“哎哟,哎哟”。

几个小和尚吓得魂不附体,一声哄叫,逃进庙内,边跑边口喊:“快来人呀,有人在此行凶。”小和尚进寺不久,寺内走出一名老僧,只见他身披衲衣,手持锡杖,款款而来。赵匡胤举目看去,见这个老和尚慈眉善目,与初见的几名僧人大是不同,不由肃然起敬。

赵匡胤看见老僧出来,估计他是寺庙的住持,连忙上前拱手施礼。老僧忙不迭地还礼道:“老衲命小徒迎接贵人,谁知他们有眼不识泰山,反倒冒犯尊驾,还请贵人多多恕罪!”

赵匡胤见老僧如此客气,而且还称自己是贵人,不仅感到受宠若惊,而且还有些莫名其妙,微笑着说:“我是个平庸之辈呀!怎当得起贵人的称呼呢!只是我途经襄阳,适逢天色已晚,冒昧前来,欲在宝刹借宿一晚,明日即便离去。谁知众僧不但不答应,反而冷嘲热讽,以致发生争斗。是在下缺少涵养,打扰了高僧的清修,实在是罪过,请高僧原谅!”老僧说:“贵人不必过于自责,都是小徒之过,请贵人随老衲进寺吧!”

赵匡胤在寺中得到了老僧的厚待,赵匡胤像老僧请教,求他为自己之后的道路指点迷津,谁知老僧说道:“夹马营已呈异兆,香孩儿早现奇征,点检作天子,这是天数,贵客的后福不浅哟!”,赵匡胤心里直犯迷糊,看老僧已不愿多言,就也不再问了。

临别时,老僧赠了赵匡胤十六个字:“遇郭乃安,历周始显。两日重光,囊木应谶。”赵匡胤一脸茫然,连连说领教了。老僧一直把赵匡胤送到山门口,说了一句“贵人一路珍重”,便也不再送了,目送赵匡胤下山而去。

赵匡胤下山后,由于有了老僧指引的方向,怀中还揣着十两银子,一脸轻松,并不急着赶路,一路行来,倒还有些闲情逸致,观赏沿途的山川美景。由于是第一次到南方来,看那自然美景、风土人情,与那北方自是不同,处处都感觉好奇,虽是一人行路,倒也不觉寂寞。

这一天,渡过汉水,沿江岸逆流而上,但见前面重峦叠嶂,异峰突起,古树参天,鸟飞兽吼,忽然看见前面山谷之中战旗猎猎,走近一看,竟然是一座军营。军营中一面杏黄色大旗迎风招展,上面似乎绣有一个大字,因其迎风摆动,看不清楚,看了半天,才看清上面绣的是一个大大的“郭”字。

赵匡胤看到这个“郭”字,猛然记起老僧临别赠送的十六字偈语的第一句就是:“遇郭乃安!”

赵匡胤心中暗忖,难道说,我的前程,就应在此处不成?想到老僧的赠言,他不再犹豫,迈开大步向军营走去,抵近军营,转念一想,恐怕天下事没有那么碰巧的,反倒踌躇起来,两只脚也不期而然地站住了。营外站岗的士兵看见这么个雄赳赳气昂昂的人在营外徘徊,大声喝道:“这里是军营,闲人不得靠近。”

赵匡胤被士兵一问,立刻有了主意,满脸含笑地问道:“这里是郭大帅的军营吗?”“大旗上一个大大的郭字,你没有看到吗?”站岗的士兵没好气地回答。“我是特地来拜见郭大帅的。”赵匡胤比划着说,“郭大帅在营中吗?”“正在营中。”士兵反问道,“你是谁?从哪里来?见我家元帅有何事?”赵匡胤回答:“我从襄阳来,特地来投拜郭大帅,欲在郭大帅军前效力。”“叫什么名字?”士兵补了一句,“我好向大帅禀报。”赵匡胤说:“我姓赵,名匡胤,涿州人氏。是都指挥使赵弘殷的儿子。”“失敬了,原来是一位贵公子。”士兵反问道,“你父亲既是都指挥使,为何不在家里享清福,跑到这里投军?”赵匡胤大声说道:“乱世出英雄,大丈夫既生逢乱世,不在此时征战沙场,建功立业,更待何时?”士兵叫赵匡胤在营外等候,他自己转身进大营去了。

郭威在中军帐接见了赵匡胤。他见赵匡胤体格魁梧,面大耳方,相貌堂堂,心里已有几分喜爱,谈话的时候,赵匡胤对答如流,声音洪亮,对他的喜爱又加了一分。于是问道:“令尊在凤翔大战告捷。你为何不去跟随你的父亲,却要投到我的旗下呢?”

赵匡胤回答说,父母宠爱他,不许他从军,这次外出,也是偷偷跑出来的,父母并不知道。“嗯!”郭威点点头,赞叹道,“将门出虎子,你有这个志向,将来一定能成就一番事业。那你就留在我的帐下,随我一同西征,等有了战功之后,我再向皇上举荐你,也使你博得个封妻荫子的前程。”赵匡胤见郭威说话温和,对自己也是以礼相待,心里很高兴,便留在了郭威身边。

乾祐二年,即公元949年,隐帝刘承祐刚当上皇帝的时候,很多人不服气。有些人尽管不服气,但却把想法埋在心里,有的也只是说说而已,没有什么具体行动。然而,河中、永兴、凤翔三镇却不同,三镇的头头脑脑们不但敢想,而且敢干,公然扯起反旗,同隐帝为敌。特别是镇守河中的李守贞,是个桀骜不驯的角色,也是三镇的盟主,永兴、凤翔两镇,都唯他的马首是瞻。

隐帝刘承祐见有人起来造反,便命郭威为招抚安慰使,并把西边军队的指挥权都交给了他,命令他去修理一下那些不服气的人。

赵匡胤见到的大营,就是郭威的营盘,此时,郭威正在发兵西进的途中,途经此地,扎营暂时休息,待兵士解除疲劳之后,便要拔寨西进。赵匡胤恰在此时前来投军,正所谓来得早,不如来得巧。

这次会见,称得上是一次历史性的会见,因为日后这两个人,一个是后周的开国之君,一个是宋朝的开国之主,都是一个新朝代的开国皇帝。在中国历史上,这样的风云际会,恐怕是绝无仅有。冥冥之中,是上天安排?恐怕只有老僧知道。

赵匡胤留在郭威帐下,随军一同西征。郭威军所到之处,所向披靡,河中守将、三镇盟主李守贞战死沙场,郭威一举平定了河中。

后汉隐帝刘承祐见郭威出征告捷,任命郭威做了邺都留守。郭威做了留守之后,并没有兑现他向赵匡胤许下的诺言,压根就没有向隐帝刘承祐举荐赵匡胤,仍然将赵匡胤留在自己身边。赵匡胤虽小有战功,并未得到朝廷的提拔。

郭威不举荐赵匡胤,并不是说他小看赵匡胤,而是非常器重赵匡胤。因为他知道,赵匡胤是个人才,如果把他推荐给隐帝刘承祐,刘承祐就会封赵匡胤个一官半职,这样,赵匡胤就要离开他,不能为他所用。

郭威是个有野心的人,他要自己打天下,打天下就要人才,像赵匡胤这样的人才,他怎么能拱手送人呢?他不举荐赵匡胤,实在是存有很大的私心。他要把赵匡胤留着自己用。

赵匡胤是个聪明人,对郭威的用意自是心知肚明。对是到皇上身边去做事,还是留在郭威军前效力,他也有自己的小算盘。郭威没有举荐自己,但对自己很器重、很礼遇,留在这里,环境不错,加之郭威是一个帅才,在他手下当差,可以学到一些实战本领、领导艺术,这些东西,都是自己最缺乏、需要学习的,日后一定用得着。

赵匡胤有了这样的想法,并没有去追问郭威的意思,更没有要求他兑现当初的诺言,而是心甘情愿地留在郭威帐下效力。

951年,郭威发动兵变,篡夺了后汉江山,自己做了皇帝,建国号为“周”,史称后周。郭威就是五代时期最后一个王朝、后周的开国皇帝周太祖。

郭威做了皇帝以后,这才提拔赵匡胤做了皇宫禁卫军的一个小头目,官拜滑州副指挥使之职,前面的职务,是个实职,后面的职务,是个虚职,就是享副指挥使的待遇,并不到滑州去任职。

郭威自己的儿女都被后汉刘承祐杀害了,眼看着自己的江山将来没有人继承?于是他收了妻子的兄长柴守礼的儿子柴荣为义子,并且将他封为晋王,兼侍中,汴梁(京城)府尹,掌管天下兵马。

柴荣经常进出皇宫,发现赵匡胤很能干,是个人才,便将赵匡胤调到汴梁府,升任为马直军使,即汴梁府的骑兵指挥官。赵匡胤开始走上了权力顶峰的道路。

954年,郭威生了重病,他自知自己时日无多,便将义子柴荣、外甥李重进、女婿张永德和宰相范质等几个人叫到病榻前,向他们宣布:皇位传给义子柴荣。吩咐其余几个人为顾命大臣,要辅佐柴荣,继续他的未竟事业。

李重进对于郭威的安排,内心有些不服,从身世上讲,他是后周太祖郭威的亲外甥,从小就跟着郭威南北征战,骁勇善战,深得郭威的信任。从殿直小校一直升到殿前都指挥使。无论从功劳上还是从亲疏关系上,都不输给柴荣。他听说要将皇位传给柴荣时,他心里不服气。因此,当郭威口谕将皇位传给柴荣,当时并没有马上表态。

郭威想要在自己仍清醒的时候将接班人的问题解决,于是决定让几人当场行君臣之礼,防止日后几人为争皇位而使周室发生内乱,李重进虽不甘心,但也没有抗旨的胆量。柴荣继承皇位后,没有改元,仍然沿用周太祖郭威的“显德”年号。

这时的赵匡胤突然想到了那个老僧在临别时赠他的十六字偈言中的第二句“历周始显”,赵匡胤顿时觉得自己的前途一片光明。

柴荣皇上的位子屁股还没做热,就有人开始向他公开叫板了。这个人就是北汉主刘崇。北汉主刘崇听说周太祖驾崩,周世宗初立,便想在周新老皇帝交接之际,浑水摸鱼,捞一点便宜。考虑到自己国力有限,派人出使契丹,请求契丹主发兵协助。

契丹早就有吞并中原的想法,自然与刘崇一拍即合,两国约定,北汉出兵三万,契丹出兵一万,在太原会师,乘后周没有防备,合兵南下,大举进攻后周。四万兵马自太原出发,浩浩荡荡杀向高平。

警报传到汴梁城,举国震惊。柴荣得知北汉刘崇联合契丹人举兵南犯,并不慌张,立即决定御驾亲征,传下圣旨:点兵二万,以赵匡胤为亲军使,张永德为监军,随驾左右,其余众将,随驾出征。

柴荣率领周兵日夜兼程赶赴高平,大军赶到高平后,下令在城南安营扎寨,排兵布阵,准备与北汉、契丹联军展开决战。北汉和契丹的军队,如狼似虎地扑向高平,似乎要将整个高平吞下去。柴荣率周兵严阵以待,要在高平阻击入侵之敌。柴荣见北汉联军已到,指挥众将士迎上前去,用刀枪同他们对话,一场大战开始了。

两军阵前,兵对兵,将对将,捉对厮杀,直杀得昏天黑地,日月无光,血肉横飞,哭爹喊娘。正在酣战之时,突然,一件意外的事情发生了。周兵阵中窜出一队骑兵,手持白旗,弃械解甲,向汉兵阵中跑去,边跑边喊,“北汉刘崇万岁!”“北汉刘崇万岁!”声音震动山谷。步兵阵中,也有千余人跟了过去。原来,一部分周兵,被北汉的气势吓破了胆,以为周完了,临阵倒戈,投降了。临阵投敌的将军,一个叫樊爱能,一个叫何徽。

柴荣见有人临阵投敌,怒发冲冠,亲自挥剑催马,身先士卒,冲入敌阵,奋力与敌兵展开搏杀。赵匡胤此时正在中军督战,见柴荣身临险境,情况万分紧急,立即叫张永德带弓箭手占据左面一块高地,乱箭压住对方骑兵。他自己则催马冲上一个高坡,大呼道:“兄弟们,主忧臣辱,主危臣死,皇上已身临险境,我们做臣子的,还能贪生怕死吗?不怕死的,跟我来。”喊罢,跃马持兵,直捣敌阵。众将士谁也不甘落后,一齐拍马冲向敌阵,他们以一当十,以十当百,舍生忘死,冲杀过去,完全是一种拼命的打法。

刘崇站在高处,眼见得胜利在望,突然见一队周兵像疯了一样杀过来。北汉军队抵挡不住,纷纷败下阵来。柴荣见汉军败退,振臂一呼,率领三军,乘胜追击。前面逃的,急急如丧家之犬,溃不成军;后面追的,人人如下山猛虎,士气高涨,奋勇追击。直追到汉军退入河东,关了城门,坚守不出。柴荣赶到城下,见汉军闭城不出,传令三军,各自选择有利地势,安营扎寨。

晚上,柴荣刚召集将领开完会,忽听小校来报,说樊爱能、何徽带领所部兵马回来了,正在营外求见。刘崇不准他们进城,是因为他信不过樊爱能、何徽,临阵投降的叛军是真降,还是假降?谁能说得清楚,说不定是诈降呢!再说,汉军有数万之众,这区区数百降兵,有你不多,无你也不少,万一是诈降,那不是倒大霉吗?由于有了这种想法,他命人将樊爱能、何徽和他们的部队拒之城外。樊爱能、何徽万般无奈,只好回头,再求旧主子柴荣收容。

柴荣可是一个思维清晰、赏罚分明的主子,听了小校的报告以后,想也没想,立即命令将樊爱能、何徽及临阵降敌的士兵全部推出营外斩首示众。数百颗血淋淋的人头,齐刷刷地挂在树上,这就是叛国投敌者的下场。三军将士见了,真的很解气。

第二天,柴荣继续驱兵攻城,刘崇已经是吓破了胆,闭城不出,尽用弓箭、滚木、飞石、开水招待周兵。刘崇在城上,见一名周将指挥汉军以火攻城,吓得心惊胆战,命令弓箭手,集中起来射杀这名周将。赵匡胤立即成了众矢之的。箭如飞蝗,令人防不胜防,一支流矢,果然射中赵匡胤的左臂,顿时血流如注。

赵匡胤咬牙拔去箭头,正欲裹伤再战,后面站在高处督阵的柴荣看见了,深恐伤了栋梁之将,急命鸣金收兵,召赵匡胤回营治伤。刘崇知道周兵的厉害,不敢出城追敌,一连数日,只是坚守城池,不敢出战。柴荣见久攻不下,觉得这样相持下去也非长久之计,加之粮草供应有些困难,赵匡胤又身负箭伤,决定暂时退兵,待有机会再图进取,于是便传令三军,拔寨退回汴梁。高平之役,是事关后周生死存亡的一战。赵匡胤是确保这一战役大获全胜的关键人物。他在紧急关头大智大勇的出色表现,令周军上下刮目相看。

这是赵匡胤第一次立下大功。也是他自打离家出走之后感觉自己逐渐走上正轨的时候。这次在军营里出的风头,不仅使他赢得了柴荣的器重,还赢得了众将士的尊敬与臣服。他相信,凭借着多年来的埋头苦学武艺和兵书,他一定可以在战场上大展手脚。

同类推荐
  • 周恩来的最后岁月(1966-1976)

    周恩来的最后岁月(1966-1976)

    本书从政治、经济、外交等方面选取了一组反映周恩来在“文革”时期重要思想和活动的文章,包括他倾尽心力、辗转周旋地保护一大批党和国家的领导骨干、民主人士和知识分子;他费劲心思地维持社会经济稳定发展,保证特殊时期的生产建设正常进行;他不遗余力地协助毛泽东粉碎林彪、江青等人妄图夺取最高权力的阴谋;他全力辅助毛泽东积极落实和促成邓小平接管中央工作,促使中央日常工作一如既往地运行;他用高超巧妙的外交政策开启中美两国的友好之路,促使中日走向正常的外交交往。
  • 情志蓝天

    情志蓝天

    本书较系统地阐述了李天院士的成长过程。李天院士是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副总设计师、首席专家。1963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工程力学数学系。多年来从事飞机空气动力设计研究工作。他谦逊谨慎,执著求索。严谨求实,艰苦创新,为航空事业做出突出贡献。于2005年被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为实现航空报国的远大理想,他一心扑在新机设计、试验、计算和研制工作上。在飞机气动力基础研究、风洞试验、国际合作,以及在先进气动布局、隐身技术、主动控制特别是在飞机总体综合设计等国家重点课题预研上做出了天创性的突出贡献。
  • 大明三百年(上)

    大明三百年(上)

    《大明三百年》写了大明帝国三百年宫廷往事的铁血与柔情,书中有近百个形象鲜明的女子。大明帝国三百年宫廷往事的铁血与柔情披露无遗。
  • 契诃夫

    契诃夫

    契诃夫(AntonChekhov,1860~1904)是一位与法国作家莫泊桑齐名的短篇小说大师。中国学生对他的了解大多是从中学课本中的《变色龙》和《套中人》(又译《装在套子里的人》)两篇小说开始的。契诃夫于1860年1月29日出生在俄国一个杂货店老板家。他从小生活困苦,靠当家庭教师维持生活和求学。1884年从莫斯科大学医学系毕业后当了一名医生。与社会和人民的广泛接触,丰富了他的阅历,为日后的创作积累了素材。从入学的第二年开始,契诃夫便在一些幽默刊物上发表短篇小说。在20多年的创作活动中他共写了400多篇中、短篇小说,10多个剧本。创造了一种风格独特、言简意赅、艺术精湛的抒情心理小说。
  • 读懂朱自清

    读懂朱自清

    本书沿着这样的体例——“言+行+大事记+人物小传+著作精选”。巧妙而精到地展示了徐志摩先生的全貌,是一套生动活泼,而又全面了解徐志摩先生的读本。其中:“言”、“行”取微博体形式,“言”即名家精辟精彩的言论,“行”则是彰显名家个性特质的行为。“大事记”是名家所历重大历史事件、社会活动、学术活动等,记录他们在其中的作用和影响。“人物小传”是对其一生经历的概览,尤其侧重于他们的成长、求学、治学等方面的经历。“著作精选”则是最能体现他们文化贡献的代表作品的选摘汇集。
热门推荐
  • 外世界旅行

    外世界旅行

    1981年离奇失踪的Y国游船8年后再次出现,船上人员恍然未觉1954年消失的气球,却在1990年重新出现,气球人员样貌不变黑洞,虫洞,还是空间隧道,或者是人为?科学家众说纷坛,民间传说不断唯有真实经历,才更懂得个中离奇事实真相,且看第一部大型科幻现实主义小说带你身临星空奇境
  • 魔尊的嚣张异能妃

    魔尊的嚣张异能妃

    异能失灵,死亡穿越。解决了原主的事情,本想自由自在的却不慎被小皇帝弄去当书童,离那个人那么近,太危险,能躲多远就躲多远,但是相处后好像没那么恐怖。机缘巧合被送到悔意道长那里学道符,回到东大陆却接二连三发生事件,可那和自己无关,她和摄政王感情升温,终于确认了关系,可一切却发生的太快……魔尊归来,他却不再是他,本想离开却意外多带了个球。多年后儿子见了老子第一句话就是“你谁啊!我娘也敢动!”魔尊:“你老子!”
  • 珠玉传说之玉锁天门

    珠玉传说之玉锁天门

    破碎的玉璧,重塑的十二生肖玉器,神秘的力量,奇妙的梦境,当这些交织在一起时又将发生什么事情?陈枫本是一介凡人,无故日夜受到梦境折磨,在误打误撞中,突然认识到世界的真实面貌:传说原来一直都存在。在这更加真实,也更加波浪壮阔的世界中,那块一直伴随着陈枫的龙纹佩,又将怎样引导他的人生?
  • 我让地球变方了

    我让地球变方了

    世界因我而变,天圆地方,灵气复苏六界重现
  • 横扫星空

    横扫星空

    群星灿烂,璀璨无垠!不求诸圣解脱,惟愿自在通达,俯瞰湛湛星空。。。。。。参自然之造化、夺天地之阴阳,造就不朽神通。魔头、大妖、佛神!谁又能奈何得他一双铁拳、一把神刀!
  • 痰门

    痰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影视配音艺术

    影视配音艺术

    本书翔实介绍、分析了传播学中影视传播分支下的影视配音艺术的相关知识和创作技巧,深入浅出地引领读者走进缤纷而隽永的配音艺术世界。全书共分三篇。第一篇分析声音及其在电影中的艺术内涵和表现,回顾影视配音艺术在我国的发展历程;第二篇通过精选十部优秀译制片,由原片及配音再创作,将影片背景、译制艺术特色评析、演员配音表演艺术分析等有机地融为一体,旨在让学习者和创造者可以从中汲取宝贵的养分;第三篇详尽阐述了配音艺术的创作基础、创作环节和方法、技巧等。在写作中力求贴近实际,追求通俗与优雅、理性与感性的交融。
  • 智商决定智慧(上)

    智商决定智慧(上)

    人生的智慧与经验告诉我们:追求需要了解人生的轨迹,而成功则需要科学地认识自己。情商决定未来,智商决定起点。运用生命的运行规律,把握人生的关键机遇,科学地认识和预测人生运程的潮涨潮落、高低起伏,能做到充分发挥自我的优势,因势利导,趋利避害,驾驭人生,都是高智商的表现。
  • 诗经

    诗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