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9425700000007

第7章 第六辑 直面挫折,是处世最好的态度

苦难的生活对人来说是一种磨炼,是锻炼一个人意志品质的一个重要方式,同样也是培养人们具有远大的人生志向和浩然正气的途径。所以,李叔同说:“一切苦难皆非苦难!”

磨难激发人的潜能人生的一切磨难都是历练。

——李叔同一个人在人生的历程中,哪一个没有遇到过挫折和苦难。真正要比这些,没有多少人的人生坎坷历程能够比得上李叔同的。

1905 年,李叔同抱着救国之志去日本求学,希望寻求到救国救民的道路。临行前写下“披发佯狂走。莽中原,暮鸦啼彻,几枝衰柳。破碎山河谁收拾,零落西风依旧”以表心志。在日本一共学习了6 年,在这期间参加了同盟会,决心用革命来救国救民。回来后,加入“南社”,曾填词“魂魄化成精卫鸟,血红溅作红心草,看从今,一担好山河,英雄造”以抒发自己的胸怀。

辛亥革命胜利后,袁世凯窃取革命胜利的果实,国家重新陷入混乱之中,军阀割据,连年混战,而国民党内部腐败不堪,老百姓依旧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想想当初发下的誓言和豪言壮语,到头来还是一场空。后来,又想通过教育救国,振兴中华,可是赶上家道中落,最后的梦想也破碎了。

最后,他决定遁入佛门,潜心研究佛学知识。虽吃了许多的苦,但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取得了不朽的成就。

孟子云:“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李叔同的人生经历正好诠释了这句话,他一生历经苦难,受尽折磨,但他从来没有怨言,并不以此为苦,而是把吃苦看做人生前进的阶梯,最终取得巨大成就,修成正果。

晚清重臣曾国藩也是一个屡经磨难的人。

清朝末年,统治腐朽,国家软弱。鸦片战争后,中国的社会矛盾急剧激化。不堪忍受清王朝残酷压榨和外国侵略者疯狂掠夺的各地人民群众,纷纷组织起来进行英勇顽强的抗争。终于爆发了太平天国起义。清政府的统治陷入危机,在这种情况下,曾国藩在咸丰二年奉旨至长沙,帮助湖南巡抚办理团练。在太平军节节得手后,他眼看办团练已无济于事,即上奏并获准按戚继光的办法组建新军,以其家乡湘乡的练勇为基础,招募质朴的农民为士兵,以当地儒生为军官,编练成一支军队,史称湘勇或湘军。

湘军组成之后,曾国藩即发布《讨粤匪檄》,誓师出战太平军。两军初战时在岳州、靖港,湘军连战连败,曾国藩痛不欲生,第一次投水自杀,被左右救起。痛定思痛后,曾国藩重整旗鼓,后攻占武昌重镇,奉诏任湖北巡抚。不久清廷怕他拥兵自重,无法驾驭,又解除了他的署任,让他长期以侍郎的虚衔带兵。其后,曾国藩率水师进攻九江、湖口。太平军翼王石达开率部来援,设计将湘军水师的轻便快船诱人鄱阳湖,再一举封锁湖口,使仍在长江中的湘军水师的笨重大船成为“无翼之鸟,无足之虫”,再用火攻,湘军水师的数十艘大船被毁,曾国藩率残部狼狈退至九江以西,其座船也被太平军围困。曾国藩第二次投水自杀,被随从捞起。此后,他一天到晚吃不好睡不好。不到50 岁,连一寸大小的字都看不清,随时都有死去的可能。面对着这一切,曾国藩挺了过来,都忍受了。他拿湖南乡间的一句俗话来安慰、激励自己说:

“好汉打脱牙齿和血吞,我不能显示我的软弱,不肯求别人的怜恤,一切痛苦自己担当。”

但是,曾国藩要向朝廷汇报战况,在给朝廷的奏章中他用了“屡战屡败” 来说明战况。他的部下李元度看见后,就对曾国藩说道:“大人,我认为如果您把奏章中的‘屡战屡败’四字改为‘屡败屡战’的话,境界就大不一样了。文字虽然毫无不同,但次序如此一颠倒,满篇精神就大变了,这几个字表明了大人您绝不屈服、毫不退缩的意志。跌倒了再爬起来,你是不会被打垮的,这样朝廷就还会对大人您给予重任的。”

曾国藩听了之后,非常同意,说:“你的建议正好符合我的心意。就照你的意思写吧。”

本来,曾国藩与太平军作战,连续失败,朝廷对此非常地恼火,已经有了罢免曾国藩的想法。但是,当曾国藩的奏章送到京城之后,京都的皇帝与重臣们读后,只觉曾国藩及其率领的湘军精神可嘉,不觉得其屡屡失败有什么罪过,并且继续任用曾国藩征讨太平军。

正是因为依靠百折不挠的精神斗志,屡败屡战,如履薄冰,不断地走出逆境,不断地积小胜为大胜,曾国藩最终率领湘军,会同左宗棠、李鸿章等指挥的部队,逐渐实现了对太平天国的“天京” 的战略包围,并在同治三年六月,攻破了“天京”,取得了最终的胜利。

古往今来,那些成大事者没有一个是一帆风顺的。这就说明,上苍并没有特别地眷顾他们,他们之所以能够取得很大的成就,名垂青史,主要的原因是,在面对困难环境时,他们没有像常人那样产生畏惧和退缩之心。困难的环境并没有使他们屈服,而是激发了他们身上潜在的力量,迸发出惊人的气概。因此,困苦、坎坷没有打垮他们,只能够使他们变得更刚毅,更强大,从而使他们走出低谷,战胜自己,也就战胜了世界,这正是强者成功的秘诀。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必须不怕磨难,在磨难中激发自己的潜能,产生作为强者的意识和行动,适应时代的发展,做一个成功之人。

能吃苦才能做成事如何说得娑婆苦?苦事纷纷等猬毛!

——李叔同怎样来形容婆娑世界的苦处呢?李叔同打了一个形象的比喻,苦处多得就像刺猬身上的毛。刺猬浑身是毛,人处处受苦。这其实就是李叔同对佛学的理解。苦难的生活对人来说是一种磨炼,是锻炼一个人意志品质的一个重要方式,同样也是培养人们具有远大的人生志向和浩然正气的途径。能够忍受住苦难生活的磨炼,在人生道路上遇到任何艰难险阻都不会害怕了。

宋濂字景濂,明朝初年浦江人。官至学士承旨、知制造。主修《元史》,参加了明初许多重大文化活动,参与了明初制定典章制度的工作,颇得明太祖朱元璋的器重,被人认为是明朝开国大臣之中的佼佼者。

宋濂年幼的时候,家境十分贫苦,但他苦学不辍。他自己在《送东阳马生序》中讲:“我小的时候非常好学,可是家里很穷,没有什么办法可以寻到书看,所以只能向有丰富藏书的人家去借来看。因为没钱买不起,借来以后,就赶快抄录下来,每天拼命地赶时间,计算着到了时间好还给人家。”正是这样他才得到了丰富的学识。

有一次天气特别寒冷,冰天雪地,北风狂吼,以至于砚台里的墨都冻成了冰,家里穷,哪里有火来取暖?宋濂手指冻得无法屈伸,但仍然苦学不敢有所松懈,借来的书坚持要抄好送回去。抄完了书,天色已晚,宋濂只能冒着严寒,一路跑着去还书给人家,一点不敢超过约定的还书日期。因为他守信,许多人都愿意把书借给他看。他因此能够博览群书,增加见识,为他以后成才奠定了基础。面对贫困、饥饿、寒冷,宋濂不以为意,不以为苦,而他所追求的是成大业,努力向学。

到了20 岁,宋濂成年了,就更加渴慕圣贤之道,但是也知道自己所在穷乡僻壤缺乏名士大师,于是不顾疲劳常常跑到几百里以外的地方,去找自己同乡中那些已有成就的前辈虚心学习。后来他觉得这样学习不是长久之计,于是就到学校里拜师学习。一个人背着书箱,拖着鞋子,从家里出来,走在深山荒谷之中,寒冬的大风,吹得他东倒西歪,数尺深的大雪,把脚下的皮肤都冻裂了,鲜血直流,他也没有知觉。等到了学馆,人几乎冻死,四肢僵硬得不能动弹,学馆中的仆人拿着热水把他全身慢慢地擦热,用被子盖好,很长时间以后,他才有了知觉,暖和过来。

为了求学,宋濂住在旅馆之中,一天只吃两顿饭,什么新鲜的菜、美味的鱼肉都没有,生活十分艰辛。和他一起学习的同学们一个个华服奇丽。但是宋濂不认为那是什么快乐,丝毫也没有羡慕他们,而是穿着自己朴素无华的衣服,不以为低人一等,不卑不亢,照样刻苦学习,因为学问中有许多足以让他快乐的东西,那就是知识。他根本没有把吃的不如人、住的不如人、穿的不如人这种表面上的苦当回事。正是宋濂能忍受穷苦,自得其乐,才成就了一番事业。他的那些同学一个个生活得很快乐,但又有几人名留青史呢?

俗话说: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在现实生活中,没有人看到怕吃苦的人会成功,遇到一点困难就叫苦连天的人是不会有出息的。苦与甜的相对的,它们之间有着必然的联系。只有先吃苦,或者能够吃得下苦的人,方能享受到成功的香甜。

李叔同之所以能够取得那样大的成就,就是因为李叔同具有常人不能具有的吃苦精神,能够放弃世人羡慕的舒适生活,进行苦修。当然,吃苦对于李叔同来说是不算什么的,他愿意也乐意接受,因为他认为,一个人只有在吃苦的环境中才会得到锻炼,从吃苦中获得福泽。

坚持不懈就能成功人只要用心、坚持不懈地参悟下去,最终就会到达最高的境界。

——李叔同“两个得道之人在探讨修为,这时空谷中回传来泉水的响声,要想明了通达修学的宗旨,是什么呢?泥巴做的一条牛,在水上走。你们会不会?”

很多人看不懂这句禅语,李叔同说,这句话的意思是告诫人只要用心、坚持不懈地参悟下去,最终就会到达最高的境界——“泥牛水上行”。

俗话说: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其实很多人都明白这个道理,在这个世界上,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你做不到的。也就是说,只要你有目标,只要你有足够的毅力和恒心,懂得坚持的道理,通过自己的不断努力,终于在某天你会发现,原来认为没有希望的目标就在眼前,马上就能够实现了。

李叔同也是一个这样的人,就拿“断食”来说吧。俗话说: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人如果一顿饭不吃,就会感到十分饥饿,痛苦难忍。如果说有人17 天都不吃饭,你会相信吗?绝大多数人肯定不相信,可是,李叔同做到了。他在断食的过程中坚持了下来,完成了自己的目标。

自从断食以后,李叔同觉得自己“身心灵化”。他说:“经过很顺利,不但无痛苦,而且心境非常清静,感觉非常灵,逾于常时,能听人所不能听,悟人所不能悟,这就是所谓的‘定能生慧’吧!”

是什么让李叔同做到“断食”17 天的呢?是坚持。坚持让李叔同成功了,并领悟到了“断食”的妙处所在。同样,做其他事情也是如此,只要能够坚持下去,最后一定能够获得成功。

唐代大诗人李白,在小的时候特别顽皮。每当父母让他读书的时候,他都会借口那些经书、史书枯燥无味,十分深奥,自己读不懂,然后丢下书,跑出去和小朋友一起玩耍。

这一天,小李白又跑到了村口玩耍,却没有看见其他的小伙伴。他只好一边闲游闲逛,一边东瞧西看的。走了一会儿,他看见一户人家的门口坐着一位慈祥的老奶奶。等小李白走到老奶奶跟前的时候,他才发现这位老奶奶坐在磨刀石前的矮凳上,手里拿着一根很粗大的铁棒子,在磨刀石上一下一下地磨着,神情专注,以至于李白在她跟前蹲下她都没有察觉。

小李白顿时来了兴趣,他不知道老奶奶在干什么,于是便好奇地问:“老奶奶,您拿着这么大的铁棒子是在做什么呀?”

“小朋友,我在磨绣花针啊!”老奶奶简单地回答完小李白的问题以后,又匆忙地低下头,依然认真地磨着手里的铁棒。

“您这是在磨针?” 小李白很不明白,因为他看到老奶奶手里磨着的明明是一根粗铁棒,怎么会是针呢?小李白忍不住问道:“老奶奶,绣花针是非常非常细小的,可是您磨的是铁棒!”

老奶奶头也不抬地边磨边说:“没错,我正是要把这根粗大的铁棒磨成细小的绣花针。”

“什么?您要把这根铁棒磨成绣花针?”小李白有些意想不到,他脱口又问道:“这么粗大的铁棒能磨成针吗?那您要磨到什么时候呀!”

这时候,老奶奶才抬起头来,慈祥地望了望小李白说:“是的,铁棒又粗又大,要把它磨成针是很困难的。可是我每天不停地磨呀磨,这样就总有一天,我会把它磨成针的。孩子,只要工夫下得深,铁棒也能磨成针。就看做事的人是否有恒心,是否能坚持。只要有坚持不懈的恒心和毅力,看似不可能实现的事情也能成功;看似非常简单的事情,如果没有坚持下去,也很难成功。”

做任何事情都要有坚持不懈的精神,就如清朝诗人郑燮赞颂青竹“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一样,我们只要能屹立,就要屹立不动。

坚持不懈并不是永远守着一件事情不放,而是全心全意做好眼前的每一件事,不管是大事还是小事,只有这样才能向自己的理想一步一步地靠近。任何一个成功者,他所走过的路都不会是平坦的路,途中肯定会有些坎坷,但他为了矢志不渝地去追求自己的理想,无论前方是多么的艰难,他都会勇往直前。李叔同的成功经历也说明了这些道理。

坚持不懈的精神绝对不会平白无故地降临到世界上某个人的身上。

花朵在温室里待久了,一旦转移到室外,马上就会经受不住风雨立刻“香消玉殒”。在人生的旅途中虽然有些时候是风和日丽,但是,也有风吹雨打的磨难。有许许多多的人都在困难面前畏缩不前,甚至怨天尤人,抱怨上天对他们是多么的不公平。其实他们是被困难吓倒了,才会这样说。所以,我们这些普通人所需要的是经历磨难。虽然艰难的际遇、失望的境地、贫穷的状况会打倒许许多多平凡的人,但是,也会成就一代又一代伟人。

心志不为外物所移人活一份心志,坚定心志,就能冲破重重障碍。

——李叔同“千峰顶上一茅屋,老僧半间云半间,昨夜云随风雨去,到头不似老僧闲。”这是芝庵禅师的诗,李叔同把它收集在《晚晴集》中,这首诗的意思是:山峰高处有一个小茅屋。山高有云,老和尚住在山顶上,这个茅屋他的床占了一半,云占了另外一半。昨夜云已经随从风雨走了,老和尚依然如故,云不能像老和尚那样闲得住。也就说,云随着外界的变化而变化,老和尚却没有。这是为什么呢?因为老和尚一心向佛,外界的变幻对他的修行没有影响。也正是因为他的修行意志坚定,不为任何外物所诱惑,所以,他的修为就能达到很高的境界。

心志坚定之人,做什么事都不会受外界因素的影响,只要是决定过了的事,就不会因为别人的劝阻而改变主意。李叔同就是心志坚定的人,从他出家的事情上就可以看出他是这样的人。

李叔同出家之前,家里人就听说过,也曾劝阻过,但是,没有料到的是,李叔同很快把这个想法付诸实践了。到了上海的报纸刊登了这一消息后,他的日本夫人携带幼子从上海来到杭州,要求和他见一面。他没有同意。夫人再三哀求,说他的儿子也一道同来时,他还是拒绝了。

他让人带信给他夫人,说就当他生病死了,不要再挂念他了。世俗之事,他从此不再过问。夫人见他的信仰坚定,到了没有商量的余地,只好就地叩拜作别,然后携子黯然离去,以成全他的信仰。

李叔同的“绝情”行为,是许多人无法理解的,当然,他的坚定也是常人无法做到的。也正是因为他具有这种不为外物所移的向佛的态度,致使他后来在律宗方面的研究取得了巨大成就,成为中兴律宗第十一代祖师。

通过李叔同出家这件事情,我们可以更加深刻地理解下面这段经文的意思:其实,不管是参禅悟道还是做其他的事情,只要意志坚定,为了自己的目标进行不懈的努力,不为外界的干扰所左右,就一定能冲破阻力,取得成功。

历史上隋文帝时期的赵绰就是一个心志坚定、不畏权势、自主办案的好官员。

隋文帝杨坚晚年倾向于严刑酷法,经常不按法令规定随意处置大臣。当时的大理少卿赵绰敢于依法力争,不惧当时至高无上的天子,传为一时佳话。

赵绰办案,一切依法办事,不徇私情,不计个人恩怨。一次,他的一个叫来旷的下属向隋文帝告密说,大理判案处理太轻,而且赵绰还私自免除许多囚徒的刑罚。文帝命心腹暗中查验此事,并没发现赵绰有以上过失。因此,文帝大怒,命人将来旷斩首。赵绰知道这件事后,认为依法不能处来旷斩刑,于是他便依法力谏皇帝不要斩来旷。文帝生气地转回后宫,不再理赵绰。赵绰便对侍卫人员说:“我不是为来旷的事要见皇上,还有其他要紧的事要向皇帝奏明。”文帝命人将赵绰带到后宫,赵绰便对文帝说:“为臣我犯了三条死罪,特向皇上请罪来了。我身为大理少卿,领导无方,致使掌固来旷触犯刑律,这是第一条罪状;来旷虽然犯罪,但不是死罪,我作为掌管刑律的大理少卿,不能以死劝谏皇上勿杀来旷,这是第二条罪状;我本来没有其他要紧事情,却诈称有要事启奏,这是第三条罪状。”文帝听后怒气顿消,免去来旷死刑,改为发配到广州。

刑部侍郎辛直曾穿红色裤子上朝。当时风俗认为这样做有利于升官,但文帝认为这是对皇帝的大不敬,命大理将他处死。赵绰接到旨意后对文帝说:“辛直依法罪不至死,我不敢接受您的旨意。”文帝非常恼怒,厉声呵斥道:“我看你是怜惜辛直而不知怜惜自己!” 随即命人将赵绰抓起来处死。赵绰毫无惧色,仍对文帝说:“陛下可以把我杀了,但千万别杀辛直,因为他没犯死罪!”

文帝命人将赵绰押到朝堂上,剥掉他的官服准备行刑,又派人去问他:“现在怎么样?”

赵绰答道:“我一心执法,不敢因怕死而不争。”

文帝被赵绰气得拂衣退回后宫,过了许久才把赵绰释放。文帝气消后,亲自向赵绰谢罪,并赏给他许多财物予以嘉奖。

还有一次,有两个人违法在市场上用破钱换好钱,被夜巡的军官抓获并上报了文帝,文帝痛恨这种不法行为,命赵绰将他们处死。赵绰谏道:“依他们所犯法律定罪,应该受到杖刑,杀了他们是违法的。”

文帝非常不耐烦地说:“这不关你的事,叫你杀你就杀!”

赵绰答道:“陛下您不认为我愚笨,命我掌管刑律,而现在您又想胡乱杀人,怎能说不关我的事呢?”

文帝又说:“不自量力地摇动大树的人,树不动时应该知趣地退下。”

赵绰正色答道:“为臣希望以真诚感动您的心,这怎能和摇树相提并论呢?”

文帝道:“喝汤的人觉得汤太热,应先放到旁边待汤凉了再喝。你难道不懂这个道理,想挑战天子的威仪吗?”

赵绰无言下拜,但他不后退反而更靠近文帝。文帝呵斥他也不后退。最后文帝没办法,只好自己躲到后宫里去。

赵绰依法断案,不畏权势,甚至于舍身护法,坚决地维护法律的尊严,为后世执法者所景仰。

在现实生活中,不管你在做什么事,都会遇到外界因素的干扰,这是正常的。生活中,我们既不可能时时刻刻反省自己,也不可能总是将自己置于局外人的地位观察自己,于是只能借助外界的信息来认识自己。也正因为如此,我们每个人在认识自我的时候,很容易受外界信息的暗示,迷失在环境当中,并把他人的言行作为自己行动的参照。因此,我们在做事时很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扰。在这种情形下,关键在于你是否能抵御住外界因素的干扰。如果你意志坚定,你就会发现自己离成功越来越近;如果你意志不坚定,那你注定与成功无缘。

做事必须用心你们自己知道自己的天分的好歹,但修为这件事,每个人必须尽到自己最大的努力,用心潜修,才能够领悟到佛理。

——李叔同“你们自己知道自己的天分的好歹,但修为这件事,每个人必须尽到自己最大的努力,用心潜修,才能够领悟到佛理。”这是李叔同的《晚晴集》中收集的一句话,《晚晴集》中收集了许多的佛理名言,这是李叔同精心挑选的,对于这里面的每一句话都要用心参悟。只有用心参悟,才会获得收获,使自己终身受益。

在这里,李叔同引用这句话的目的就是告诫我们,干什么事都必须做到“用心”。无论你天资如何,是愚钝,还是聪慧,只要用心就会获得成功。反过来,即使天分再高的人,如果做事不用心,那也将一事无成。

五代有位画家叫钟隐,他后来在绘画上取得了很大成就,这和他的用心是完全分不开的。我们暂且不说他在绘画上花了多少心思,单从他拜师不惜卖身为奴这件事情上就可以看出他的用心。

钟隐从小喜欢画画,经名师指点,自己刻苦练习,年纪不大就成了名。但他并没有满足眼前的成就,而是更加用心地练习,后来感到光靠自己的努力已经进步不大时,便四处打听哪有擅画花鸟的名师高手,自己好前去拜师学艺。后来,他从好友侯良那里知道郭乾晖很擅长画花鸟画。据说,有一次他画的牡丹竟把蜜蜂给招来了。不过这个人性格古怪孤僻,别说收学生,就连自己画的画儿也轻易不给人看。更怪的是他画画还总躲着人,恐怕人家把他的技法偷学去。

有关郭乾晖性格古怪的传闻并没有吓倒钟隐,他决定想尽一切办法拜这位郭老先生为师。他四下打听,听说郭乾晖要买个家奴。于是,钟隐置办了几件奴仆穿的粗布衣服,打扮成仆人的样子就到郭府应聘去了。

管家对钟隐很满意,把他带到郭乾晖面前。郭乾晖上下打量了一下钟隐,得知他是读书人,就把他留下了。

在郭府,钟隐每天端茶侍候,什么杂活儿都干。他毕竟是个富家子弟,一切生活起居从来是由别人照顾,哪里干过这些粗活,一天下来,累得腰酸腿疼。唯一使他感到安慰的是他看到了一些郭乾晖画的画,那可真是名副其实的上乘之作。

钟隐想尽办法,坚持不离郭乾晖左右,希望能亲眼看见他作画,而每次作画,郭乾晖不是让他去干这,就是让他去干那,想方设法把他打发走。就这样,钟隐虽然卖身为奴,但还是没有看到郭乾晖作画。

一连两个月过去了,钟隐还是一无所获,他几次都产生了走的念头,但心中又总是还有一线希望使他留下来。再说钟隐的家里,钟隐卖身为奴去学画的事情谁也没有告诉,连他的妻子也只知道他是出远门,去会朋友。钟隐毕竟是个名人,每日高朋满座。可这些日子朋友来找他,家人说他出门了。问去哪儿了,又都说不知道。一次两次,搪塞得过去,时间一长,人们就起了疑心。最后连家人也疑心重重,特别是钟夫人,非要把他找回来不可。

一天,郭乾晖外出游逛,听人家说名画家钟隐失踪了两个月了,连家人也不知他去了哪儿。再听人家描述钟隐的岁数和相貌,郭乾晖觉得这个人好像在哪里见过。仔细一想,想起来了,跟家里的那个年轻的仆人相像,他也正好来家里两个月了。

“怪不得他总想看我作画呢!”郭乾晖恍然大悟,当下决定收钟隐为徒。钟隐的良苦用心没有白费,他终于名正言顺地成了郭乾晖的学生。郭乾晖把自己多年的体会和技艺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了钟隐。

要想获得成功,“用心”是条件前提。很多成功者在总结自己成功经验的时候,都提到了“用心”二字。这两个字是一把无坚不摧的利剑,任何困难险阻在它面前只会被摧毁,无论什么事,只要做到这两个字,就必定会成功。

一定要坚持下去我们在做事情的关键时刻,不管遇到多大的困难,一定要坚定自己的信念,毫不犹豫地走下去,不要有所顾虑。

——李叔同“幸好有善缘听到了佛法的精要,原来现在就是千劫万劫后转凡成圣之时,回头之时,超生之时。如果现在还在歧路徘徊,一会儿走,一会儿停,只会增加痛苦,重新经历千劫万劫,一切的好事到此为止,何况在你的辗转沦陷中,有更多的不可知的事在等着你。”李叔同这样解释这句禅语:我们在做事情的关键时刻,不管遇到多大的困难,一定要坚定自己的信念,毫不犹豫地走下去,不要有所顾虑。千万不可有所犹豫,因为那样很可能就会造成前功尽弃。

干任何一件事情都是如此,越是在关键时刻,困难越大,但是只要坚持下来,就会向成功迈进一大步,所以在这种时候,一定不要犹疑,切不可让先前所有的努力都付之东流。有了坚持不一定成功;但没有坚持就注定失败。对于成功,坚持必不可少!

战国时期,蜀地岷江一带每到汛期洪水泛滥,百姓的房屋、田地都被洪水淹没,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受到了极大的损失,苦不堪言。李冰挺身而出,愿意前往蜀都治理岷江。秦昭王非常高兴,封他为蜀都太守。

李冰一到蜀地,百姓们非常高兴,可是当地的财主们却对此并不满意,他们害怕岷江治理好了,百姓就可以丰衣足食,那时候他们囤积的粮食就不能高价卖给百姓了,因而他们想方设法阻止李冰治理岷江,但是最终都被李冰识破,李冰治理岷江的决心十分坚定,任何困难和外力都无法阻止他。

蜀郡前任太守一心治理岷江,修筑堤坝几十年,但都没有取得实质性的进展,这次听说李冰是朝廷派来专门治理岷江的,所以对他的到来表示非常欢迎,还专门设宴招待李冰。李冰到任后,并不急于行动,只是每天寻访百姓,查看岷江四周的地形,老百姓开始对他还很热情,可是渐渐地看李冰并不行动,就对他产生了怀疑,认为他是徒有虚名,并不干实事。此时那些黑心的财主们就伺机造谣,说李冰根本就不是来治理岷江的,他来蜀地,纯粹是为了博得大王的欢心,好加官晋爵。百姓们听了这些话,开始对李冰产生反感的情绪,到处都在议论李冰的不是。

李冰的儿子看到父亲受到如此的侮辱,就督促父亲早点拿出治水的方案,以免百姓们误解。可是李冰却满不在乎地说:“治理岷江是件大事,不可操之过急。前几任太守都曾经治理过岷江,但是他们筑的堤坝屡修屡垮,劳民伤财,既然要治理,就该把它彻底治理好。”

儿子明白了父亲的心思,于是一心帮助父亲考察地形,制订方案。

自上任以来,李冰认真考察了岷江的地形,总结了前几任太守修筑堤坝的经验和教训,力图找到一个科学合理的方案彻底治理好岷江。在寻访和勘察的过程中,李冰渐渐明白,要彻底地治理岷江洪水,光靠筑高堤是行不通的,必须采取疏通的办法。但是,如何疏通却是个难题。一天,李冰和儿子在河旁一边散步一边商量疏通的对策,正在苦恼之际,李冰突然看见一头水牛懒洋洋地伏在水里,脊背露在外边,水流从两侧流过。 他一拍脑袋,顿时茅塞顿开,想出了疏通的方案。

于是,李冰立刻命人在江心修筑一个人工的岛屿,岛尾像一个梭子,取名为“飞沙堰”,既能排洪又能灌溉。老太守对李冰的做法并不理解,怒气冲冲地上门质问李冰,李冰好言解释,老太守却置若罔闻。

财主们看到“飞沙堰”更加惶恐起来,因为这个工程一旦完工,防御洪水不说,老百姓的灌溉也不成问题了,这样,他们的粮食只能烂在粮仓里了。

正在焦虑之际,他们听说老太守对李冰不满,于是想出了一个对付李冰的办法。他们筹集了一笔数目不大的银子送给老太守,说是捐作治理岷江之用。老太守甚为欣慰,感激得不得了。财主们趁机蛊惑,说李冰治理岷江的方案乃是沽名钓誉、劳民伤财,完全是为了自己的仕途,老太守听了怒不可遏。李冰这个时候刚好来拜见老太守,老太守正在气头上,大骂了李冰。

当晚,大雨滂沱,洪水波涛汹涌,水位迅速上涨。当洪水快要漫过岸边时,前方的飞沙堰开始泄洪,水位又降了下来。李冰和儿子见飞沙堰确实起了作用,非常地欣慰。但是财主们却偷偷派人将飞沙堰挖开决口,顿时洪水蔓延,流到岸上,岷江要决堤了,在这千钧一发之际,老太守亲自带人将大堤堵上。人们对李冰的成见更深了,李冰成了孤家寡人,只有他的儿子还在他的身边支持他。但是李冰却没有放弃,他带着儿子修筑飞沙堰,同时,他也隐约感到有人在背后捣鬼,但是没有找到确切的证据,只能是心里多几分提防。

李冰继续完善方案,找到了泄洪的关键所在,下令征集劳力开凿,命儿子亲自开凿伏龙山,同时也设法找出暗中作梗的人,以还自己清白,让百姓理解自己的苦心。

最终,李冰父子的执著感动了百姓,一个财主的仆人挺身而出,与财主们当场对质,揭露他们破坏飞沙堰的阴谋,使真相大白于天下。老太守这才醒悟过来,不断地捶头自责。但是老太守对于开凿伏龙山一事还是有些顾虑。后来,当他亲眼目睹李冰父子为开凿伏龙山而身受重伤的时候,终于被二人的行为感动,于是带着众人一起开凿伏龙山。伏龙山开凿完工的当年,岷江遭遇了史无前例的大洪水,但是岷江周围的百姓却安然无恙,堤坝成功地完成了泄洪的任务,支持成都平原成了真正的“天府之国”。

在李冰修筑水坝的过程中,可以说是困难重重,在每次关系成败的关键时刻,李冰都没有放弃,而是坚持了下来,因为他始终坚定一个信念,只要自己认为正确的事情,就一定要办成,不管前方阻力多大。

人生便如一块香料,是只有在以坚持的信念为柴,以坚守的行动为火的炙烤中才能散发出最浓郁的芬芳。 正如一个人做好一天的事很容易,但要用一辈子去做好一件事却是不容易的。坚持让平凡变成伟大。

上天是公平的,他给了每个人一把打开成功大门的钥匙。无论你是谁,只要你抓住了坚持这把钥匙,成功的曙光就会毫不吝啬地照向你。

但一旦放弃了它,就算是近在咫尺的胜利之神也会悄然离开。

有了坚持,才能披荆斩棘,才能一千次的跌倒又一千零一次地站起。好多人抱怨,自己坚持了,自己努力了,为什么还不成功?那是因为坚持还没有累积到足以成功的高度。

要有放手一搏的勇气人生就是来“搏”的,只要去拼一拼,就没有什么不可能。

——李叔同1938 年,李叔同去厦门居住。当时,敌机敌舰经常骚扰厦门。有人劝他到内地去,李叔同拒绝了。他说:“为护法故,不怕炮弹。倘遇变乱,愿以身殉。”并把自己的居室命名为“殉教室”。当时的情况已经到了危急关头,如果不去躲避的话,随时都有生命危险。但是,就在这危急关头,李叔同没有退缩,没有躲避,而是用自己的决心和行动来鼓舞大家,不要放弃,不要害怕。

面对险恶的境地,需要的是实力,但是更加需要勇气以及不可战胜的信心和毅力。既然消极放弃也是失败,为什么不大干一场,放手一搏呢?或许还会有成功的机会。

三国时的蜀国大将赵云,一身是胆,在危急关头,毫不畏惧,毫不退却,一招“空营计”退敌兵,一时传为佳话,饱受世人的赞扬。

刘备手下大将黄忠,在汉中定军山一战中击溃夏侯渊,曹兵大败,各自逃命。黄忠斩了夏侯渊,提着头,到刘备那里献功。

刘备大喜,设宴庆贺,加封黄忠为征西大将军。忽见一小将前来禀报:“曹操要替夏侯渊报仇,亲领20 万大军,驻守在汉水北山下。”刘备与众将议道:“现如能夺取曹军的粮食,必定会挫伤他的锐气。”黄忠说:“老夫愿意担当此任。”刘备说:“曹操非夏侯渊之辈,不可轻敌。你可以与赵子龙一起领兵前往,遇事可以商议。”黄忠与赵云商量劫粮计策,赵云说:“夺粮之事,非同小可,等我先去,如何?”黄忠说:“我是主将,你是副将,如何你先去?”赵云说:“你我都为主公出力,何必计较,我俩抓阄,谁抓着谁就先去。”黄忠同意了。结果黄忠抓着先去。赵云说:“既然将军先去,我就协助你,我们约定时间,如将军按时返回,我就按兵不动;若将军过时还不返回,我就带兵前去接应。”

于是二人约定为午时返回。赵云回营,对部下将领张翼说:“黄忠明日去曹营夺粮草,若午时不归,我即前去相助。我营面临汉水,地势险要,你要谨慎守寨!”

当夜黄忠率领人马,偷渡汉水,直奔北山而去。正当东方欲晓,看见曹操的粮食堆积如山,只有少量军士看守。黄忠令部下一齐下马,准备放火,突然曹操部下张郃队伍赶到,将黄忠拦截,围困起来。

再说赵云在营中等到午时,还不见黄忠返回,急忙上马,带着骑兵前去接应。一路冲出曹军的几次包围,杀至北山下,救出黄忠,及时杀回本寨。

曹操听说此事,勃然大怒,命张郃、徐晃两员大将追赶。守营的赵云部下张翼,在寨门前迎接赵云入寨,望见后面尘烟滚滚,知道是曹军追来,就命令士兵关闭寨门,上敌楼防卫。赵云上前阻拦说:“休闭寨门!听我安排。”于是大开营门,停止擂鼓,收起战旗,然后在寨外壕沟中埋伏了弓弩手。赵云自己却不进营内,单枪匹马,巍然立于大营门前。

徐晃率领兵马追到赵云营前,天色正黑;见营中寂静无声,一人单枪匹马立于门前,顿时心生疑惑,怕营中设有埋伏,不敢轻易入内。

就在曹军踌躇之间,只见赵云举枪一招,两边壕中弓箭齐向曹军射来,曹军惊慌大乱,天色又黑,自相践踏,拥到汉水河边,纷纷落水,死伤惨重。

赵云大战曹军,汉水边收军器无数。消息报到刘备那里,第二天刘备和孔明一同到赵云营前察看,军士又将赵云大开营门诱敌之事细述一遍。刘备极为赞赏地对孔明说:“子龙真是一身是胆啊!”

赵云在危急时刻,急中生智,巧用“空营计”,吓退了勇猛的曹军。

这种放手一搏的勇气确实值得人敬佩。因此刘备赞扬赵云“一身都是胆”真是再恰当不过了。

许多人在危急关头,由于没有做好充足的准备而惊慌失措,或者因为害怕而失去了斗争的勇气,结果,失败是在所难免的。其实,在这种情况下,与其消极地等待,毫无作为地接受命运结果的到来,还不如鼓起勇气站起来进行抗争。也许放手一搏就会为自己赢得一线生机,甚至能够逢凶化吉,化险为夷。

思危当下,安度未来居安虑危,处治思乱。

——李叔同人在安定不乱的环境中,要有警觉心,时时防范危乱的发生,当危乱发生时应该知道如何处理。“居安思危,防微杜渐”,这是我国古代人十分推崇的,大到国家治理,小到修身养性,都是如此。

李叔同的人生经历精彩而坎坷。当他决定把自己的人生由绚丽回归于平淡之时,可以说,就是归于对“居安思危”的深刻理解。因此,他常用“居安虑危,处治思乱”的思想来告诫他人,要居安思危,否则,就不能处于安全的境地。

宋代的李伉在这一方面做得很好,虽然他没有阻止事情的发生,但有先见之明已经难能可贵了,着实令人佩服。

宋真宗刚刚即位时,对政事勤勉用心,重用了一批贤臣良将。一时朝野上下风气清明,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当时的丞相李伉辅佐年轻的君主,整日忙得连吃饭的时间都没有。有一段日子,因为用兵西北的事情,李伉和参知政事王旦经常要很晚才能吃饭。

一次,已经是深夜了,他们才忙完了当天的决策和军用调度开始吃饭。王旦瞧瞧吃着饭还若有所思的李伉,又瞅瞅眼前的清粥小菜,不禁叹息道:“唉,我们什么时候才能过些悠闲无事的日子呢?当年娴熟的书画诗词都因为政事给丢弃了呢。” 正在沉思的李伉听到王旦的抱怨,苦笑一下,微微摇了摇头,对王旦说:“王贤弟切不可忘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古训。多少有点忧患,可以成为警戒。就算是真有一天四方安宁无事,也未见得朝廷还会风平浪静。我死之后,必定由你来出任宰相。朝廷很快就会同敌人和亲,一旦边境无事,风调雨顺些,恐怕皇上就会逐渐生出奢侈之心了。陛下尚且年轻,多些警戒未尝不是好事。”

王旦对这番话却不以为然,觉得李伉是小题大做了。

李伉每天都会将各地的水旱灾害、盗贼为乱以及不孝忤逆等事情一一上报给真宗,真宗听了很不高兴。王旦也觉得拿这些小事来让皇上心烦实在是没有必要,更何况还每次都是这些不美之事,总是有违皇上的心意。王旦多次劝李伉,李伉却自有道理,他说:“皇上年少,应当让他知道四方艰难,这样才会常怀忧惧之心。要不然,正处在血气方刚年纪的皇上,就很有可能误以为天下太平、四时祥瑞,把心思都用在声色犬马上面,或是大兴土木、兴兵打仗、兴建庙宇。我老了,怕是看不到这些了,这都是你日后要担心的事情啊!”

果然李伉死后,真宗认为同契丹已经讲和,西夏也纳贡称臣,于是便封禅泰山,祭祀汾神,大肆建造宫殿,还搜求亡失的典籍,没有一天闲暇。任用了一批善于歌功颂德、根本不用心政务的奸佞小人,如王钦若、丁谓之流。王旦看在眼里,却毫无办法。想要进谏,自己已经和这些佞臣同流合污;想要辞官离去,但皇上着实待自己不薄,就这么撒手不管实在于心不忍。处在这样进退两难的境地里,王旦才知道李伉当初是多么有先见之明。

洪水未到先筑堤,豺狼未来先磨刀。如果沉溺于安乐,没有危机意识,一定会意志消沉,懒惰放逸,缺乏警觉性,智慧及能力就会日益减损。当危险急难来临之际,就会措手不及,惊慌失措,不知如何处理。

正如孟子所说:“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我们会因为安乐的环境而忘却自己的忧患意识。避免的方法就是:“居安虑危,处治思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从小处说,个人能够身安心和;从大处说,国家能够安定平和。

§§下篇 跟南怀瑾悟处世

同类推荐
  • 现代礼仪教程

    现代礼仪教程

    《现代礼仪教程》以礼仪为主线,从礼仪概述开始,分别介绍了个人形象礼仪、日常交往礼仪、求职就业礼仪、职场礼仪、餐饮礼仪、演讲的礼仪、商务礼仪和国际交往礼仪,以及我国和世界主要国家的礼俗。
  • 狼行天下:智慧生存的95则狼性法则

    狼行天下:智慧生存的95则狼性法则

    本书共分五章。内容包括:狼性赤裸,生存为先;追求自由,圆融以对;交朋识友,心中有数;运筹帷幄,取财有道等。
  • 职场自控力(金牌员工必读书系)

    职场自控力(金牌员工必读书系)

    "想要在职场上顺风顺水,职场人应该加强职场自控力的修炼,明白在职场上怎么做才能做得更好更成功。本书全面剖析并揭示了职场人该如何提升职场自控力以及要在哪些方面提升自控力,对渴望取得职场成功的职场人士大有帮助。"
  • 著名谋略家成才故事(中国名人成才故事)

    著名谋略家成才故事(中国名人成才故事)

    本套书精选荟萃了中国历史上最具有代表性的也最具有影响力的名人,编辑成了这套《中国名人成才故事》(共10册),即《著名政治家成才故事》、《著名军事家成才故事》、《著名谋略家成才故事》、《著名思想家成才故事》、《著名文学家成才故事》、《著名艺术家成才故事》、《著名科学家成才故事》、《著名发明家成才故事》、《著名财富家成才故事》、《著名教育家成才故事》等,这些故事既有趣味性,又蕴含深刻的道理,能够带给我们深刻的启迪,是青少年课外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
  • “升职超人”教你旋风成长法则

    “升职超人”教你旋风成长法则

    本书介绍了在不公平的职场中怎样用“最短的时间创造出成果并获得最高评价”,解明职场成长的真正原因,提出“旋风上升”概念。全书内容包括“成果”与“评价”的秘密、减少你的“日常工作比率”、“思考模式”让你事半功倍、真·自我品牌营销等。
热门推荐
  • 西方烛龙(天地传说系列)

    西方烛龙(天地传说系列)

    百年之后,她当与你有父女之缘。父女之缘吗?若天界预言当真,他与她,真以血脉相依的至亲骨肉再次重逢……他笑得云淡风轻,人伦全不入眼——只要她与我父女之缘,任凭血亲,我也不会放她另结他缘。因他会与她相逢,在这一世,这一辈子。
  • 星泪录

    星泪录

    愿岁月善待流水的青春,命运松开沉重的枷锁或许,只是一个谎,就能改变一个人;或许,只是一个梦,醒来就荒无人烟……但当谎的外壳被剥去,才明白,或许,谎不是谎,梦不是梦……
  • 14年库存

    14年库存

    意外发现写于14年6、7月份时的库存,五十几章,试着将这部作品完成掉吧,上传前也稍作修改了
  • 无限主宰

    无限主宰

    成功的青年商人孙武,被亲信出卖身死,却被主神空间所召唤,成为了试炼者的一员。大唐双龙、死神……孙武面临着一个个位面的挑战,且看孙武如何叱咤风云,君临天下!(新书求推荐求点击求收藏,本书一定保持稳定更新,有存稿,恳请大家收藏,王二拜谢!)
  • 梦传之梦回

    梦传之梦回

    一场梦,一世情。一夜梦魇,虽虚无缥缈,却刻骨铭心。你…相信梦回吗?刘泽本是一名即将毕业的大学生,就在离开学校的最后一晚,竟然离奇的穿越了,主角刘泽穿越到了古代月国的一名富家少爷的身上,并结识的美人雅意,在经过一系列事情之后,刘泽疯狂的而追求雅意,后来经过努力,被皇上看中又翻身做了王爷,并开启了一系列官场暗战连绵不休,美人在侧却无心安眠的悲惨生活......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他从记忆深处来

    他从记忆深处来

    【推荐《国民男神住我隔壁》】谣传畅销小说作家桃夭,隐婚温润如玉,矜贵自持的国际影帝许弋。一次新书签售会,书迷八卦地问:“桃夭大大,你真的嫁给影帝了咩?”虞夭眨眨眼:“怎么可能?纯属无稽之谈。”当晚,桃夭作品改编的电影发布会,记者好奇地问:“许影帝,谣传您出演这部电影是因为隐婚了原著作者桃夭,对这等谣言您怎么看?”许弋温润一笑:“谣言往往都是真的。”虞夭:……形象呢?节操呢?要点脸行吗???这特喵才是真正的谣言!!!
  • 倚天群芳谱

    倚天群芳谱

    现代龙组第一高手残穿越成了倚天里的宋青书,不能习武,但他的武功比谁都高,不能泡妞,但他的女人却将武当山占满了,且看我们的青书哥哥如何凭一系统来征服倚天世界……
  • 丑女弱惜

    丑女弱惜

    她是乡间一村姑,美若天仙,顽疾缠身;他是一国之君,高高在上,威风凛凛,一次意外的发生,被她深深的吸引,想要靠近却在意她的丑颜,想要放弃却又不舍;他是王的义弟,是镇守边关的将军,在她危难的时候,总是挺身而出,在无休止的折磨与阴谋中,她会做何选择?
  • 青云长篇

    青云长篇

    本片只是参杂一些电视剧内容和小说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