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9961800000017

第17章 家法的幽灵——宋太祖遗嘱(1)

皇弟晋王天钟睿哲,神授莫奇,自列王藩,愈彰厚德,授以神器,时惟长君,可于柩前即皇帝位。

——《宋会要辑稿》

不得杀士大夫及上书言事人。——《宋史》

由于宋太祖死的太匆忙,所以只留下了一道政治遗嘱,就是将皇位传给弟弟赵光义。他所以传弟不传子与当时宋朝的形势和他临死前的情形有很大关系,他希望弟弟能实现自己的理想,或者说,他把宋朝所面对的一系列难题留给了弟弟。并且立下家法,以此来监督后继者按照自己的意愿来巩固赵宋王朝。由于这些作为,他在整个宋代史上留下了他对惯例的解释、他对事物的一整套看法和他的行政作风。

1、最后那一年

开宝九年(976年),大宋皇帝赵匡胤执政的最后一年。在这一年,一切都很平常地发生着。年初,群臣上表请求赵匡胤加称“一统太平”尊号。赵匡胤拒绝了,理由是:辽与北汉还没有平定,一统太平不是在自欺欺人吗。

他说的是真话,北宋终朝都没有灭掉辽国。就是在群臣拍赵匡胤的马屁时,西南的大理、吐蕃,西北的高昌、西夏诸政权都在宋朝版图之外,北汉在三年后才被北宋消灭。辽国正在一个王朝发展的鼎盛期,统一事业的完成看起来实在太遥远了。

赵匡胤在否定这件事不久,就做出了另外一件事:准备把都城从开封迁到洛阳。他这一想法一透露出来,众大臣们的反对之声此起彼伏。持反对意见最坚决的就是赵匡胤的弟弟,开封市市长晋王赵光义。

虽然有反对之声,但赵匡胤有自己的想法,所以他不顾任何人的反对,下旨出巡洛阳。臣子们哪里能让他得逞,起居郎李符连夜写出“陈八难”的奏章,历数皇上出巡之不合适处。赵匡胤不理他,依旧按照计划起程,先到了郑州,到他母亲的陵前拜祭了一番,然后一路西行,到了洛阳。

到洛阳后,这位出生于此的皇帝就大赞家乡山好水好风光好,随行的臣子们当然知道皇上是什么意思,所以对洛阳的一草一木不做任何评价。赵匡胤当时耍起了脾气,他想,我就住这儿,不走了,看你们怎么办!

大臣们当然有办法,两个月后,他们推了“铁骑左右厢都指挥使”李怀忠进谏,此人对赵匡胤说,东京(开封)那儿有汴河漕远之利,重兵驻守之地,几代王朝积累下来,已有很深的根基,不可轻易迁此。

但赵匡胤左耳听,右耳朵冒,仍不为所动。一个人对一件事所以坚决,肯定有一种思想在支撑他,而支撑赵匡胤思想的就是都城的安全问题。到了976年,经过赵匡胤十六年的经营,北宋虽然统治了中原和江南,但其都城开封仍处在辽朝的直接军事威胁之下,因而使北宋在两国对峙中处于十分被动的战略地位。北方的幽云十六州本来是中原王朝的一个天然屏障,但被石敬瑭割给了辽朝。

所以,北宋的都城开封周围根本就无险可守,想要解决这一问题,只有两个办法。第一,收取幽云十六州,将宋辽边界北推至长城以北,恢复长城防线对中原的屏障作用;第二,迁都洛阳或是长安。但如我们所知,最根本的办法是第一个,最没有办法的办法是第二个。

赵匡胤之所以采取第二个办法,是因为第一个办法在这个时候还行不通,宋朝还没有这个实力。当他把这个原因说给赵光义听时,赵光义出于维护自己的开封市市长的地位,只说了五个字:“在德不在险。”五个字说完,告退、转身、昂然而走。干净利落,让赵匡胤坐在那里傻了半天,最终,他觉得弟弟说的有点道理。

不久即起驾回到开封,迁都之举就此作罢。迁都之事就这样算了,但在赵匡胤心中却升起了另外一个想法。他弟弟说,在德不在险,能说出这样大气话来的人必有成大事的资质。他对这个弟弟倒很了解,无论是为将还是为相,都有可圈可点之处。赵匡胤想,既然你能说出这样的话,那我就把最困难的事留给你去做吧,你用你所谓的德来稳定大宋王朝吧。

当然,他只是这么一想。因为他还没有为自己的后事考虑过,毕竟他还不算老,并且身体一直不错。

这一年,北宋攻伐北汉,形势大好,各路捷报不断传来。这年十月初,赵匡胤高兴的在宫里实在坐不住了,就跑到教军场去观看发机石演习。

一切都那么正常,赵匡胤在这个月的农历十七,彰义节度使张铎犯了很严重的经济问题,但赵匡胤看在老关系的面子上不仅没有处罚他,还任命他为左屯卫上将军。

还没等朝臣对他的这一举措表示质疑,十月十八,他突然病了。当时,从宫里传来的消息说,赵匡胤派了太监王继恩到建隆观降神问卜。这一天是农历十九,晚上,赵光义接到了皇帝哥哥的手诏,让他进宫吃饭。

当赵光义进入赵匡胤的房间后,一切事情就都成了谜,即使是今天,也没有任何人有确凿证据可以解开这个谜。

2、酒徒的遗嘱

赵匡胤好酒如命,在中国六百多个皇帝里,他是唯一一个有酒品的皇帝。他虽然喜欢喝酒,并且每次都必须要喝多,但绝不因喝酒而耽误国家大事。事实上,他每次醒酒后,都会对自己喝酒的行为万分鄙视,并且发誓从此不再喝。

但他跟酒有仇,一见到酒,一切誓言都被雨打风吹去。开宝九年(976年)十月十九晚那天自然也不例外,赵光义一来,兄弟二人就在内寝开怀畅饮起来。赵匡胤由于有病在身,所以,赵光义就不想让他喝太多,但他的酒量又不能让哥哥躺到床上去睡。结果喝来喝去,他先倒了。

赵匡胤喝得也成了不倒翁,他回头看了看皇弟,趴在桌子上不动了。见外面又在下雪,就拿了柄斧子走到门外,探视雪下有多深。一探视,见有几寸深了。就想,皇弟今天就不要走了,因为雪实在太大了。他回过头来,看了看弟弟,弟弟睡得正香。他就踉跄着回到屋里,解开衣服,一头倒在床上,睡去了。

这个时候,皇宫中侍奉的太监宫女们听到了皇上的鼾声,惊天动地的响。但到凌晨时,却听不到任何声音。半个时辰后,有人慌张地跑到宋皇后那里,告诉她,皇上驾崩了。

宋皇后先是惊慌,接着就是痛哭,最后才想到了该由谁来当接班人。当时,赵匡胤有两个儿子,哥哥赵德昭与弟弟赵德芳。赵匡胤与宋皇后之所以不提前立太子,就是因为想立赵德芳。在赵匡胤眼中,赵德昭表情呆滞,像个傻子,所以,他很不喜欢这个儿子。但“立嫡以长”的宗法制度此时已深入人心,他不敢向宗法制度发出挑战书,又由于他自以为身体还很健康,就没有这件事放在心上。但现在发生了突发事件,由于没有太子,找来任何一人都无关紧要,所以,宋皇后第一个想到的就是赵德芳。

据正史记载,宋皇后派出太监王继恩出宫去找赵德芳的路上,有了点小心思。这位太监虽然不是完人,但由于跟随皇帝多年,在审时度势上却有独到之处。在他看来,赵德芳虽然是皇长子,但并没有被立为太子,也就是说,此时的大宋王朝成了一权力真空,任何人,只要有实力,都可以来抢这个皇位。五代时期,“君臣互夺”的观念还很深入人心。王太监在路上想了很久,终于,他掉转头去了开封府。在他看来,赵德芳即使做了皇帝,也未必安稳;而赵光义不然,无论是能力还是在都城的影响力都要比赵德芳高出数倍。

王太监这样做,于公,赵光义的确是个可以承担大任的人;于私,主动亲近赵光义会为他带来意想不到的好处。

那么,赵光义这个时候在哪里呢?是在开封府还是在赵匡胤的内寝呢?我们从历史记载中根本得不到这一信息。据正史记载,当时,王太监到了开封府,见到赵光义,把皇帝驾崩的消息一说,并让他赶快进宫登基。赵光义犹豫了。

他说,“我如果现在去,会遭到众人的议论,会认为是先去抢班夺权。”

王太监着急了,提醒他道:“时间一长,帝位可就是别人的了。”

赵光义这才作恍然大悟状,跟着王太监冒着大雪向宫中奔去。宫中的宋皇后一见王太监回来,就问:“德芳来了吗?”

王太监回头一指:“是晋王。”

宋皇后什么都明白了,知道大势已去,不可逆转。但她遇事不慌,向走进来的赵光义施礼说道:“我们母子之命,全都依靠于君上了!”

赵光义连忙换礼,连连点头,大有“一切事都包在我身上”的架势。

这就是正史所载的赵光义成为皇帝的过程,但它却没有记载赵光义什么时候回的开封府,也就是说,赵光义那天到底有没有回开封府还是个问题。

首先,皇宫守卫森严,赵光义如果在那天晚上回到开封府,必有执事太监做记录,但没有这个记录;其次,赵光义的酒量明显不如哥哥赵匡胤,而那天晚上,赵匡胤已经喝的烂醉如泥,一向善于拼酒的他又怎么可能让弟弟还有回去的力气?

等于说,赵光义那天晚上根本就没有离开皇宫,那么,又何来王太监去开封府请他一说呢?我想,正史绝对不足信。而那天晚上发生的真正事情大概是这样的:由于赵匡胤饮酒多年早已经种下了祸根,再加上他十月十八得了病,而十九晚上,他再度饮酒过量,就在凌晨时,他突然醒了。

一个人要死前都有征兆,赵匡胤也是这样。他的这一回光返照让他清醒地认识到,自己命不久矣。他不知道自己还能活多长时间,所以,他就叫醒了弟弟赵光义。

并且写下了遗嘱:皇弟晋王天钟睿哲,神授莫奇,自列王藩,愈彰厚德,授以神器,时惟长君,可于柩前即皇帝位。

这当然只是一个猜测,但《宋会要辑稿》记录的这一遗嘱却是出于赵匡胤却是不可置疑的事实,那么,遗嘱是什么时候写成的,什么时候交给赵光义的就不得而知了。

按照赵匡胤平时的举动,他不可能在身体健康的情况下写这道遗嘱,那么,只能是在那年十月二十日凌晨。

赵匡胤自960年的农历正月初四登上皇帝宝座,至976年农历十月二十死,共当了16年零10个月的皇帝。享年只有50岁。在他正感帝业兴旺,前途尚远的时候,突然死去了,给后世留下了千古之疑。就在他死掉的第二天,也就是976年的农历十月二十一,赵光义按照他的遗嘱正式即皇帝位。

那么,为什么赵匡胤要把皇位不传给儿子而传给弟弟呢?

3、传位之谜

事情还应该从北宋建国初期开始谈起。北宋建国初期,形势一点都不好。赵匡胤虽然迅速平定了后周皇族造反的两个节度使,但地位并不巩固,因为这两个节度使与宋朝周围的各个割据势力性比,是小巫见大巫。赵匡胤有一天登上高山,眺望左右,发现,和他王朝并存的还有南平、武平、南汉、后蜀、南唐、吴越、北汉七个汉人政权,另外还有契丹、党项两个少数民族政权。等于说,赵匡胤仍旧在五代十国的旋涡里,还没有挣扎出来。

一个这样并不巩固的政权,想要有前途,除了对内要重建一整套统治机构以防新的篡位之外,对外先要站稳脚跟,使自己不被其他割据势力消灭,然后才能谈下一步。但是,赵匡胤深知,他不过是把后周王朝改了个名字而已,后周虽然经过周世宗的内治外讨,但人力物力财力都是有限的。在这样的情况下,选择何种方略与措施而确定攻击的目标,无疑是至关重大的问题。

赵匡胤当上皇帝第一年的冬天,在一个大雪纷飞的夜晚,他和弟弟晋王赵光义踏着碎玉乱琼来到了谋臣赵普的家。赵普见到两人,吓了一跳。经过谈话,赵普才知道皇帝是来问取天下之策的。

赵匡胤说:“我想先攻北汉。”

赵普急了,连连摇头说:“太原(北汉的都城)是一天然屏障,挡西北(契丹、党项)之敌。如果拿下北汉,那么西北之敌就是我们来挡,我们现在还没有这个实力。我觉得先对付其他国家,到时,北汉一个弹丸之地,不攻自取。”赵匡胤微微一笑,赵光义也笑起来,说道:“我们正是此意。”

赵普也笑了,原来皇帝在跟自己开玩笑。其实,赵氏兄弟跟赵普开这个玩笑有更深层的用意。他们是想考察一下赵普的决策力,另外,还想验证一下自己的想法是否正确。

结果,赵匡胤的想法得到了赵普的认同,而当初周世宗书记官王朴“开边策”的统一战略思想被赵匡胤原封不动地搬了过来。

所谓“先南后北”,是先攻南唐。因为南唐是个富庶而文弱的王朝。因其富裕,攻灭它就可以获得充足的战备资源;因其文弱,就能取得用兵少、费时短、收效大的作战成果。当初,周世宗用此议,在三年内,亲征南唐数次,南唐皇帝被迫上降表,去帝号,以江划界,并进贡后周年十万金银。由此,南唐长江以北14州60县都归了后周。正是这些富庶之地,为赵匡胤后来的统一战争奠定了基础。

但是,这份“开边策”有一个明显的弱点,似乎眼光不足,王朴只想到了南攻的策略,并没有想过对北方政权该采取什么样的策略。他当时以为,只要依靠南唐的富庶,就能掉转头来轻松灭掉北方的王朝。但事实却是,这种“以为”是井底之蛙的浅见。

954年,周世宗亲征北汉。北汉这个无耻的王朝借助契丹打手的力量击败了周世宗的先头部队,周世宗只好搬师。五年后,周世宗再度亲征,攻击辽国。开始还非常顺利,但当到达辽国主力部队所镇守的幽州时,多年来与契丹打交道的后周将领们胆怯了。这些将领跟随周世宗南征北战,已经清楚地看到了南北诸敌的差异,他们对契丹兵的骁勇和骑兵的神出鬼没痛不欲生,强烈建议周世宗返回。周世宗见天时、地利和人心都对自己无利,又加上患了重病,只好就此罢兵。

到了赵匡胤准备统一全国时,他比周世宗聪明多了,他采取了“南征北御”的统一策略。这一策略其实就是在统一战争的战略行动中,先对南方诸国采取攻势,对北方的北汉和辽采取守势,等削平南方割据势力之后,再转攻北方。对南方诸国家攻击,对当时的宋朝来讲,已经不是问题。最为关键的是,在对北方的守势问题上,怎么守,守多久,却是宋朝的一个大问题。

赵匡胤登基的第二年,在“北御”问题上,他诏见了华州团练使张晖。这位皇帝也玩当初见赵普那一套,他对张晖说,自己想攻取太原。张晖傻乎乎地极力反对,他认为,北汉经历了太多的战乱,此时已是凋敝不堪。攻取这样一个地方等于给自己背上了一个龟壳。最为重要的是,此时北汉有辽国撑腰,大宋根本就没有这个实力攻取它。

赵匡胤这才下定决心实施“南征北御”策略,首先,选派称职的大将驻守边关;其次,运用多种手段减耗北汉国力。最后,与辽国缔结盟约,将有力的自卫与主动的缔和相结合,以求与辽建立缓和的边境气氛。

果然,这种战略构想经过不断充实完善,得到了有效实施。赵匡胤在当皇帝的十三年间,不仅完成了加强中央集权、巩固统治地位的检举任务,而且消灭了南方大部分割据势力。宋朝之所以能取得这样的成绩,完全是仰赖于“南征北驾”战略的正确制定与有效实施。“北御”为“南征”的顺利进行提供了保证,而“南征”又为将来的“北征”创造了条件。

后来,赵光义亲征北汉,不费吹灰之力就得胜还朝,正是因为赵匡胤实施了对北汉的减耗国力的策略,才使北汉轻松被宋军拿下。

同类推荐
  • 重生三国之财色双收

    重生三国之财色双收

    一个熟知三国历史的人写出的三国,一个平民百姓因为一个阴谋得以能够争雄天下最终成为皇帝的三国!
  • 华夏创世纪

    华夏创世纪

    《华夏创世纪》可以说是中华民族创世纪的宏伟史诗。她形象而具体的演绎了中华民族近万年文明发生和承传关系,将伏羲文化推上华夏创世纪的高度,将史前五千年乃至上万年的原始社会,特别是将母系社会向父系社会过渡、华夏部落融合、华夏民族形成、远古社会百象等全景式地展现在读者面前了,将伏羲、燧人氏、有巢氏三皇、炎黄少昊等五帝,以及女娲娘娘等历史或神话传说人物跃然纸上。其厚重的历史题材、浩繁的内容,堪称史前华夏文明的百科全书,宏观反映了古老、悠久华夏民族渊源流传的根基文化,揭示了中华民族文明的诸多渊源。
  • 北洋

    北洋

    从来没有任何时候像这个时代一样,人们可以毫不在意自己的生命,随时为国家的富强将自己的生命献上祭坛……满腔的热血,似乎就为了一次美丽的绽放,一个个年轻的生命就这样从容的走向死亡……那些大难不死的劫后余生者,为了各自心中的理念和信仰,不断的在黑暗中前行、摸索……此书献给戒念的爱人和即将要出世的孩子,希望所有的人都能够沐浴和平、自由的阳光下……献给喜欢戒念文字的亲爱读者们,还有便是献给所有百年来为争取民族独立和中国富强而牺牲的先辈……
  • 东宫传

    东宫传

    凡所有相,尽皆虚妄。权势、地位皆因欲念而生,千百年来,或是圣贤、或是凡俗终究难逃此劫!(纵观历史,且看人性权谋,东方版《纸牌屋》)用历史的眼光与角度,讲述每个人内心最深处的权欲江湖。(未经许可,谢绝转载)
  • 三国龙之狼

    三国龙之狼

    龙者天子气,翻云覆雨;狼者坚韧善于协作富于攻击;我要做就做龙中之狼!马云飞携干将莫邪剑神奇穿越到黑暗动乱的汉末三国!收谋臣武将,拦如云美女!九鼎玉玺孰弱孰强;《三十六计》《孙子兵法》熟优熟劣;马云飞对仗曹刘孙,用现代的大脑知识一统天下。四海之内皆兄弟!我不是个纯粹的民族主义者,但我是个爱国者,爱民族!五胡乱华,蒙满南侵,鸦片战争,南京大屠杀通通滚蛋!我来!我上!我征服!我能穿越,那么一切皆有可能!
热门推荐
  • 明朝一哥王阳明

    明朝一哥王阳明

    在汲取中外王学研究的基础上,用通俗幽默的语言将王阳明几起几落的人生历程娓娓道来,力图全景式地展现阳明先生荡气回肠的一生。作者不止步于写一本通俗历史人物传记,而是举重若轻地将阳明心学的三大命题“心即理”、“知行合一”以及“致良知”的形成、发展贯穿其中,使心学思想的脉络有迹可循。
  • 荣耀与你绝世无双

    荣耀与你绝世无双

    (女扮男装文,先出场是女主。)“为什么而打荣耀?”“因为荣耀。”因为荣耀,而荣耀。“目标?”“全球总冠军。”初次见面,神情清冷的步迟注视着对面痞帅的少年,他被那眼中的光芒和翻动的信念触动。那一刻开始,他就知道:这个人终会成神。秦野这个名字,终将荣光。所有人都知道,秦野的青春潇洒不羁,却因为自己的梦想敛了一身的锋芒。片段:“步队,不一样的,你是队长,是战队的顶梁柱,是中心,你不能被禁赛的,现在没有其他人看见,等会儿有人来,你就配合我,说人是我打的,让他们禁我的赛,你还要回去指挥作战,你不能被禁赛。我?我风评不好的,他们喜欢你,只要你说是我打的,他们就一定会信。我不是故作善心,也不是什么舍己为人,我只是想、想让你们继续下去,信一不能没有你。”秦野几乎是舍下了傲气去用小心翼翼地语气求他,那种卑微的样子,是步迟从未见过的。步迟嗓音压得很低,沙哑着喃喃:“秦野,你疯了……”秦野顿了顿,唇角勾起涩涩的弧度:“不,我没疯,疯的是他们。”他们把她的信仰弄脏了。总之,这是五个满腔热血的少年奔向荣耀的故事。披星戴月,奔向理想和你!——渣作者网上搜的非原创
  • 有美人在河之洲

    有美人在河之洲

    魂族,能行走于冥界,能看见百鬼。于是魂族开始了修道收鬼之路,但是百年前,魂族在一人的手里达到顶峰之后快速衰落。“遇魂族,诛之。”“天下大乱,与我魂族何干”百年后,她无意闯入皇朝,随着那些陈年往事的揭开,终是一怒乱了这天下。“木青,为祸人间,剥去魂骨,贬为凡人,你可知错”“知错?若再有一次机会,我想我还是会这么做。”女子说道。“不要这么不高兴吗,这样你就是正常人了,不就可以去找他了。”差使摸摸额头的汗看着高高兴兴离去的女子,心道终于送走了这个女罗刹。
  • 90后的时光

    90后的时光

    90后是怎样的一个年代?怎样的一个世界?我不知道。或许是一个朦胧的年代,或许是一个纯真的年代,也许是一个尚未开化的年代,也许在我不知道的世界有我不知道的疯狂。有人说90后是被宠坏的一代,集万千宠爱于一身,在没有忧虑的世界里寻找烦恼;也有人说90后是沉重的一代,肩负着三代人的期望,在三座大山之下生存。有人说90后是没有思想的一代,在奢靡的生活中迷失了方向,迷失了自己;也有人说90后是叛逆的一代,乖张跋扈、不听良言,总是把自己弄的伤痕累累。有人说90后是软弱的一代,温室的花骨朵总是经不起风吹雨打的;也有人说90后是激进的一代,偏执的思想总是令他们做出疯狂偏激、令人难以接受的事情。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宇宙奥秘大百科

    宇宙奥秘大百科

    无论是浩瀚的宇宙、神奇的自然界,还是我们人类自身的生活,都充满了种种奇妙而有趣的现象。《中国学生成长知识丛书》共分为十五册,分别介绍了“宇宙”“动物”“植物”“人类”“科学”等内容,引导青少年不断地去探索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
  • 白玉惊尘

    白玉惊尘

    一场蓄谋已久的窃国战争即将爆发,各方江湖势力也蠢蠢欲动。一名追凶三年初入江湖的少年莫名卷入其中,一边是个人恩怨,一边是国难当头,他该如何选择?
  • 相信我们未来可期

    相信我们未来可期

    懵懵懂懂分别十年,重逢在磕磕碰碰之后,用成长中的智慧收获未来。遇见是一种幸运,我们未来可期。有的时候我们自以为很了解自己,其实未必,爱你的人才是最了解你的那个,所以他不允许你自暴自弃。夏唯:历尽千帆,不再期望,你却给了我希望,或许过往那些艰辛就是为了我们而铺垫。周期:以为失去,阔别十年,老天竟然让我再遇到你,精诚所至金石为你开。我们相信未来可期,相信我们未来可期。
  • 超级养鬼系统

    超级养鬼系统

    民工二虎在一次停工讨薪中被劳务方负责人雇来的打手打伤了后脑,却不料因祸得福,获得了由地府科研人员研发而成的超级养鬼系统,从此,二虎的人生迸发出了绚丽的色彩!
  • 天岚剑

    天岚剑

    自由是这么来的,可奴性也是这么来的,当你高呼自己掌控了命运的时候,却没有看见苍穹背后,那张嘲讽的脸,所谓命运,不过是一场阴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