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9961800000018

第18章 家法的幽灵——宋太祖遗嘱(2)

但是,赵匡胤的这一战略思想,却让他的后人背上了沉重的包袱。温柔一点来说,这是赵匡胤的先易后难,刻薄一点来讲,这是赵匡胤的投机取巧,自己先搞容易的,把难的事留给后人。

当宋太宗于雍熙三年(986年)对辽国进行征讨时,辽国已立国60年,其版图之大,相当于北宋的2倍以上,其国力之强,曾于公元946年跟玩似的灭掉了后晋政权。赵匡胤当初大概是一根筋,他想到了自己的发展,难道就没有想到人家也在发展吗?

这大概就是他为什么要把皇位传给赵光义而不传给儿子的最根本原因,因为他知道儿子是个饭桶,弟弟的才能不下于自己,或许真能让大宋统一。这当然是出自公心,他的私心或许就是,把难事留给弟弟总比要让亲生儿子受苦受累好得多。

另外,在他临终前,只有弟弟赵光义在场,他对弟弟的了解让他做出了这个使后人无法猜透的谜。

4、烛影斧声

许多人都对“烛影斧声”这桩疑案有所了解,它确实可称得上是千百年来的一大悬案,即使是现在,在许多人看来,都是不可破解的。而想要解决这个疑案,首先必须要弄清这个疑案是怎样造成的。

据说开宝六年这一年,赵匡胤曾问过一个道士自己的寿命,这个道士就掐指一算,对他说,只要今年十月二十日夜晴,那么就可以延十二年,如果是阴,那就应快预备后事了。

赵匡胤听了这话,谨慎小心地活着,活到这年十月十九日晚时,天降大雪,并且丝毫没有停的意思。他找来当初的天气预报工作人员,工作人员告诉他,这场雪很可能持续到后天。赵匡胤大吃一惊,急忙派人去开封府请弟弟赵光义。

赵光义到后,就发生了上文所提到的那一幕。这桩疑案为什么叫“烛影斧声”,是因为就在十月十九晚上,有宫中人听到了斧子落地的声音,并且看到两人映在窗上的影子做撕打状,第二天早上,赵匡胤就驾崩了。所以,有人认为,赵匡胤之死是赵光义做得好事。

但这的确是低估了赵光义的智力,他绝对不会愚蠢到跑到皇宫里在哥哥的地盘用斧子劈哥哥。而且,既然有人听到和看到这些事情,为什么没有人上前阻拦,或者是采取行动?

历史他妈的有时候真能扯淡。

有人推断,即使赵光义不是用斧子杀的赵匡胤,也很可能用了另外的手法。比如下毒,用枕头活活把赵匡胤憋死,等等。

但这一切都只是猜测,正如上面所言,赵光义没有那么弱智。更何况,皇帝之位迟早就是他的,他又何必猴急呢?

这由赵光义按照遗嘱继承皇位的事情就可知道,皇帝虽然有无上的权威,但死后所立之遗嘱必须要遵守一定的规则,这一规则就是“父死子继”。赵匡胤违反了这一规则,而赵光义上台后却没有遇到任何阻力和置疑之声,遗诏的效力不过是抽象的,真正起到效力的是赵光义的显赫地位。

赵光义年轻时与太祖、赵普共同策划了陈桥兵变,有开国之功。其后以皇弟之尊为同平章事、开封尹,并于太祖亲征时为大内都点校,大内都部署,负留守京师之重责,位高权重,思宠无比。当时的开封府幕僚将校云集,在时任宰相赵普看来,俨然就是一候补朝廷,其中许多人在后来都成为太宗朝的心腹重臣。另外,唐末至宋初,太子制度已废置近百年,储君之位多是以亲王兼京尹(首都市长)。赵光义本就是亲王,又是开封府尹,这无形中就认定了他就是储君。赵匡胤自然也明白这个道理,所以,就在自己诸子虽已成年出阁,但均未封王的情况下,而默许了这一现状的存在。正是赵光义于太祖一朝实居储君之位,故得以于太祖死后,奉遗诏顺利入继。

而之所以有“斧声烛影”的传说,很可能是后人对中国帝制史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的理解。这一现象就是:国初的君主大概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创业型的,专着于创,无暇顾及于治。另一类则是专着于治的,他们继承创业型君主,才会巩固基础。但创业君主的接班人问题往往会出乱子,比如唐太宗、宋太宗和后来的明成祖都有继承皇位亲属残杀的斗争,都有成功,尤其是在文治上,成绩颇多。一国经历两位君主后,大势已定,就太平了。

5、失败的决定

赵匡胤临终前,一定对弟弟赵光义说要善待自己的家人。但是,赵光义并没有做到。他竭尽所能违反了四项。第一项,他一上台,不等新年,就改元。这等于废了赵匡胤在位的最后一年。他之所以这样迫不及待地把对哥哥的不忠昭示天下人,深层原因不得而知。有人说是他得意忘形,也有人说,是因为他想抛弃掉赵匡胤的“北御”方略。几年后,他就开始了北上讨伐辽国就是一证明。

第二项,赵光义称帝的五年后,突然拿出了一个故事。这个故事就是历史上疑点很多的“金匮之盟”,据说,赵光义与赵匡胤的母亲周太后临终时,把赵匡胤叫到身边,语重心长地对他说:“你之所以能够有天下,是因为后周的皇帝年纪太小,不能凝聚众心的缘故,如果后周是一个年长的皇帝继位,你怎么可能有今天呢?你和光义都是我的亲生儿子,你将来一定要把帝位传与他,国有长君,才是社稷之福!”赵匡胤立即表示同意,就叫宰相赵普当面写成誓词,封存在于金匮里,叫一名宫女保存起来。这个盒子里的誓词就成了赵光义“兄死弟及”的合法依据,后人对这个“金匮之盟”的真伪很是怀疑。其实大可不必,北宋是从五代乱世中走出来的,当时不仅北方的辽国占据十六州威胁着中原,而且中央集权的局面尚未形成,四方割据,强藩军权未削。在这种政权极不稳固的形势下,如没有一位具有丰富政治阅历及威望的君主,将难以承担君临天下统一四方的责任,甚至会重蹈五代的覆辙。所以,周太后临终所讲的话不无道理,借鉴历史,放眼未来,一个老太婆必能看到也只能看到的就是这个。

周太后死时,赵匡胤虽然只有34岁,但他的儿子德昭不过才14岁,周太后居安思危,应该是能做出这样的决定的。如果这一决定是真的,那么,赵匡胤在后来还说了一句话:赵光义虽然可以继承皇位,但在临死前必须要把皇位传给三弟廷美,廷美死后再传给自己的儿子。

可是,赵光义在登基后,却以蓄意造反的罪名废掉了三弟廷美。廷美因为无法接受这一现实,不久后就忧愤而死。可赵光义还不肯罢休,向大臣宣布三弟是乳母的私生子,抚养而已,根本不是皇室成员。这就等于把赵匡胤的皇位最后传给儿子的理想堵死了。在赵光义废三弟时,他的儿子忍受不了父亲的作风,就发言劝阻,但赵光义不听,时常对儿子大加训斥,最终他儿子变成了疯子。

第三项,赵德昭后来被赵光义封为武功王,在赵光义北伐战败退兵扎营休息时,军中夜惊,因为有人发现皇帝不见了。有人就顺势放言拥护赵德昭,主持大计。赵光义再次出现在军营后,不问是非曲直,立即将赵德昭废为平民,不久又将其逼死。

第四项,赵光义曾亲口答应哥哥的老婆宋太后,要给她一个幸福。可等她死后,却不用皇后的丧礼。有大臣抗议,他立即将其贬到边疆做饭去。

第五项,与赵匡胤的为政作风判若两人。北宋开国时,招降是很成功的政策。军事胜利打击后,不打到底,而辅以外交攻势,劝告投降。以优待归顺的君臣,做吸引的条件。许多投降的皇帝都住在开封,这样便于监视。有人劝赵匡胤把这些降王都杀掉,以免久则生变。赵匡胤哈哈一笑,说道:“孤身远客,还有什么‘变’呢?”但赵光义上台后,就将这些降王先后杀掉,南唐后主、吴越王都相继在自己生日那天被毒死。

同样是两兄弟,在待人上差距却这么大,真让人莫名其妙。

赵匡胤是个不可多得的温柔皇帝,他以请客吃饭的手法把兵权收回就是很好的证明。他与赵光义的关系在当时和后世都找不出不和谐的证据来,也就是说,两人的关系相处融洽,不可能有谁杀谁的问题。有人说,权力能使人变态,但赵光义如果真要变态,还得看赵匡胤给不给他机会。

同类推荐
  • 宋画江山

    宋画江山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不忘告乃翁”南宋虽在苟延残喘,但仍不失有志之士能收复山河。他们不知百年后的他们连残喘之地都失去,崖山之战标志着古典意义华夏文明的衰弱与陨落,崖山之后无中华。看一介书生指点江山,他是否能挽救一个甲子后的华夏文明,靠什么打败强大蒙古铁骑,这一切的一切看他是否能力挽狂澜。ps:这跟画没有一毛钱关系。
  • 唐时财圣

    唐时财圣

    钱多重生于唐朝,而且是富可敌国的钱家之中。但是钱多从小就很穷,不曾有钱过。喜欢泯酒的大伯父,劫富济贫的三叔父,还有喜欢计算人心的老爹。龙虎山的九阳真人教自己道法,去过天竺的悟能大师教自己佛法。学得了道佛儒三家学问。就此钱多在这个不一样的唐朝开始了他的生活。(新书道行三千已发,感谢观看)
  • 司马迁与《史记》研究年鉴

    司马迁与《史记》研究年鉴

    本年鉴设有:研究综述、考古与版本整理、论著与论文、海外研究、学术组织与专家、研究栏目与丛书、论文索引等栏目内容,展示了海内外有关司马迁与《史记》研究的最新成果,记录和整理了有关司马迁和《史记》的研究资料。
  • 三国混官录

    三国混官录

    风云变化,刀光剑影的三国时代。文争武斗,英豪辈出。三国鼎立,终归于晋。激烈动荡后,那一幅幅荡人心弦的画面凝固远去,成为历史的瞬间。
  • 穿越到汉朝那些事

    穿越到汉朝那些事

    我从一个无所是事的青年,到了汉朝用现在的科技自立为王的故事
热门推荐
  • 当遇到大佬后

    当遇到大佬后

    遇上大佬怎么办?攻略他!扑倒他!爱上他!No,No,No。这些都不是正常操作。我们的女主染兮表示,遇上大佬就该打倒他!抢劫他!囚禁他!恋爱系统520在线卑微:一统血书,恳求宿主正常攻略!大佬很娇弱,大佬很珍贵。请爱惜~【快穿,1v1】
  • 红楼镇北公

    红楼镇北公

    黄沙万里漠北,我自一剑,断硝烟,斩阎罗!
  • 青雨奇缘

    青雨奇缘

    在遥远的上古时期,有这样一片大陆,人们习天地灵气,修成通灵之术,小成可强健体魄,去病除疾,大成者则成法术,隔空驭物、劈山断河、能借日月星辉之神力。天堂同地狱仅一念之差,人心修善念,即脱苦海升天,修成正果;心存恶念,只为一己私欲,便屠戮无数,堕入魔道。默青、拭红雨、妙公子、风影、鹤轩...这一群孩子,无忧无虑的生活在狐灵山里,宁静而美好。直到黄灵鸟突然闯入,才打破这个安详的梦。狐灵山外,魔道猖獗,天下纷乱,民不聊生。修魔宫玄煞魔君的统领下,吞魔并道,已成为天下第一魔教。风柒作为桃灵村村长,他本不愿再度涉足天下之事,江湖风云。但天不遂人愿,无奈之下,再次同修魔宫周旋。默青、妙羽等这一群少年临危受命,修习道法。在尊神的指引下寻找两件上古时期蟠桃童子遗落人间的灵物。在寻找灵物的期间,默青与拭红雨产生了一系列的恩怨情仇。这群少年一路同修魔宫正面交锋,如羊入虎穴,惊险万分,究竟会是怎样的结局呢?那就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 穿越之冷情师傅莫要逃

    穿越之冷情师傅莫要逃

    上一世她受尽了苦,杀尽了人。这一世她穿越而来,睁开眼看到的就是他。他清冷如雪,因为一个意外救下了她就被她清澈卿如水的眸吸引。说不清是谁先缠上谁。爱情来了,有什么可怕的。哪怕前面是万丈深渊我们也一起跳下去,一起沉沦。“她说,墨亦,如果你放开我的手就不要再回来牵了,我会找个爱一万倍的人嫁给他,和他一起相守到白头。”卿初你敢,当初不是你招惹我的吗?“
  • 静落十年

    静落十年

    一生,能有多少个十年,我会等你多少个十年,再陪你多少个十年?
  • 关于幸运的格言(经典格言)

    关于幸运的格言(经典格言)

    名人名言是古今中外仁人志士的精辟妙语!名人名言,集丰富的内涵、深刻的哲理、简练的语言于一身。读名人名言,如同和名人名家做面对面的沟通与交流,就好像聆听圣贤智慧的谆谆教导。《关于幸运的格言》让我们从一个新的角度理解了幸运是什么,幸运不是上天给的,而是我们自己创造出来的。本书以名人的口说出了关于幸运的真谛,道出了幸与不幸有时只是由于自己某一瞬间的决定造成的。
  • 重生之至尊嫡女

    重生之至尊嫡女

    相府三小姐,娘早逝,爹不亲,吃穿不如下人,还被退婚!当异世的她穿越而来,生活立马来了个大翻新,丑女变美女那是分分秒秒的事;当朝第一位女状元,那绝对是她!桃花朵朵开,那是赶都赶不走的!别再争了,姐只想把单身主义走到底!【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劫念

    劫念

    血色之劫的预言现世,偏居东南的商盟崛起,对抗强大帝国的侵袭。念力天才金小金,只为“不下跪”的念头,玩命的奋斗。
  • 荆藤芳华

    荆藤芳华

    明明是伏天出生的,外婆却总在正月十七给他煮生日蛋吃......小小年纪,看什么会什么,手指比鲁班都要灵巧,利用房前屋后的荆藤编织出自己心中向往的美好世界......山村少年凭借着自己的努力一步一步走出大山,走进了全国最高学府——清华园。高于常人的智商与低于常人的情商往往是相伴相生的,所以说老天始终是公平的,得失只在一念之间!淳朴善良的刘华,在那个青春激荡的岁月里凭着自己的拙朴走出了一条不平凡的人生之路,最终成就了自己,也成就了身边一群追逐理想的热血青年!《荆藤芳华》
  • 娱乐圈新标杆

    娱乐圈新标杆

    男主穿越到了平行世界,拥有循环的能力,在日复一日的循环中逐渐强大,在写作、唱歌、演员、导演等领域中不断刷新新的标杆,成为娱乐圈当之无愧的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