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0220200000050

第50章

论。若所知障至无明住地者。此以经难。经如疏引。遂难略解。言住及起二烦恼者。住谓种子。起是现行。或所依生处名为住地。起谓现惑。正生起故。三界见惑而由见胜。复见道断故。合言之见一处也。三有俱生修道之惑。润生爱胜别分三种。非唯三界俱生但爱。言无明住地者。诸所知障皆能障智无明偏增总名无明。言一切上烦恼者。前四住惑现种皆依无明地上名上烦恼。

疏。总名无明无品数故者。有义弹云。此义不然。体同烦恼。即如烦恼品数别故。但应说云行微细故。不染义同合为一住 详曰。不同烦恼地地九品分为粗细断之前后言无品数。非言无彼爱.恚等类名无品也。故疏无违。若言不染义同合一。岂彼经中唯对二乘辨五住地。若兼菩萨何唯不染。对彼菩萨是应染分。如烦恼障既不别开。故知不约不染合也。

论。永断二障至通有漏道者。有义弹疏释云。若尔二乘伏烦恼时同体。所知应皆不起。又断烦恼所知应断。既所知种不障彼智。道力劣故二乘不断。现行亦尔。非彼所伏。今言伏二依菩萨说。以法空观。伏烦恼时。同体所知亦即能伏。若生空观伏烦恼时亦不能伏。非治道故。由此道理望所知障。生空无漏不及法空有漏道也 详曰。疏中不言二乘伏惑。亦不说云生空智也。何得辄以二乘不断所知障体而为难耶。那知疏主不依法空智伏惑说。而言今依菩萨说耶。疏理实通非可局情自度破他。

疏。永断习气等者。按彼论云。永断习气非根所摄。然是六根所证烦恼永断所摄 释曰。永断习气择灭无为。因断习气之所得故得习气名。信等五根及具知根六所证也。

疏。六善巧者。三科.缘起.及处非处.四谛为六。

疏。谓智有六种者。此牒文略。具而应言。谓福.智有六。即前六度。福.智合言而为六也。故三十六总结前云。如是福.智略有六种。一一分别应知无量。

论。三事练磨等者。三种大意如疏已明。准摄大乘更除四障缘于法义。故无性论第六说云。除四障者。一由离声闻.独觉作意断作意故者 释曰。由谓因义。由离作意障能入所知相。余三准此 显离作意障之所由名断作意 断谓伏断。余障亦同。显初菩萨见生死苦涅槃为乐。欲舍生死忻趣涅槃名二乘作意。障大菩提故须先断。由观生死.涅槃同无相性及修大悲。断执小乘生死作意。作意即障 或二无学执自乘极而不趣大 或二有学执趣二果不乐大乘 或见道前二乘凡夫忻求二果。此等并名二乘作意 详曰。四皆理通前二释本 二论云。由于大乘诸疑离疑。以能永断异惠疑故者 释曰。虽离于前二乘作意。于大乘教种种法门先起疑惑。后执一是便拨余非。能拨邪惠与正惠殊故名异也。体即法执邪见所摄。故世亲云。此中异惠谓鄙恶惠。于理动摇作三性观。异惠及疑永不复转名断疑惠。疑惠即障 问离疑之言自于何法 答有四释。一云能断彼疑名为离疑。二云诸疑即二乘人。离疑即是渐顿菩萨。三云不定诸小菩萨虽先发心。然于大行起悬崖想。数数退屈遂起疑心。为得不得名为诸疑。欲就二乘心生决定名为离疑。四云诸小菩萨先于佛说显.密三藏种种不同。而生疑惑名为诸疑。后执一是斥余为非。自为决定名为离疑。据实未悟依彼妄解名离疑也 详曰。初释为正。故本论云。云何能入所应知相。彼总答云。由断四处障等能入。下别释中四种皆说能所二治。若离疑言不目能治。第二将何为能治耶。若言不说何故余有此独无耶。故离疑言显能离也 若尔何故第一.第三先说离言。第二能离后方说耶 答阿毗达磨性相而求逐便即明何责先后。第四亦复言无分别。岂无分别亦是障耶。然第四释理亦小通。既非论意故亦不取 三论云。由离所闻所思法中我我所执断法执故者 释曰。虽离诸疑然随所闻若教义等皆执有性。便障唯识法空观智。故断法执方名真观 四论云。由于现前住安立一切相中。无所作意无所分别断分别故者 释曰。于此安立现前相中而无作意及离分别。断分别言而通一切分别之法。若随别说是忍一位能观之智。此即胜障。入初地时息灭名断 问何以复须断此忍位分别智观 答此忍虽离能所分别。然自有彼微细分别障彼初地无分别智故须灭也 问何者为处 答处谓处所。即四所障。由此四障障四观行。从彼所障以得处名。四处之障依主释也 或此四障是分别心所居之处。障即是处持业释也 此总意云。初二障彼厌小欣大之行。后二障舍妄证真之行。故名为障。若能断智即观无相及于三性。由证法空证无能所。断分别心如次四智断彼四障 问在何地位断四障耶 答在十信位断于初障。由离小心初入大乘十信位故。在十解位断第二障。由于大乘离疑惑故。而得正解修菩萨行 在十回向乃至忍位断第三障。由观遍计遣所执故 在世第一断第四障。由此第一分别观智加行息灭。得成初地最上觉故。若据相违正灭言之。断分别障即在初地。成此第四离分别障 论引颂云。现前自然住。安立一切相智者不分别。得最上菩提 释曰。言现前者。通说定.散二境当心名现前也。自然住者。别显散境。言安立者。别明定境。一切相者。显二境相。智者不分别者。离能取心。得上菩提者。离障得果即以初地名上菩提。形于地前故称最上。言缘法义者。法谓能诠文.名.句也。义即所诠。故无性云。似文似义。释曰。似外相转实唯在内。以有似无内似外也。

论。暖等四法至初后位立者。寻思。实智此二体行。按无性摄论第六云。于加行时推求行见假有实无方便因相说名寻思 释曰。约位以明寻思行相。推求行见即能观智。行相见解名为行见。推求名义见识上假心外实无。即此寻思是加行位初修因相 又云了知假有实无所得决定行智方便果相名如实智 释曰。决定了知名义等假名如实智。即方便位终成名果。

疏。今此住中已极清净者。按彼论云。于无相住中四种灾患今悉除断。一者于无相中有加行有功用事。二者于上清净住精勤思慕。三者于一切种利有情事。有大堪能精勤思慕。四者有微细想现在前行。故是此住名极清净 释曰。第七地中尚有法执。意识执彼上清净等勤思慕等。故无生忍名之为杂。

疏。非寻思与寻相应等者。非四寻思与不定中寻相应故而得寻名。若寻相应方名寻思寻思不应在第四禅。第四禅中无不定中寻法体故。

疏。八种耶者。如前引也。

疏。依名所表外事者。名所诠表识外之事。

论。依印顺定至名顺乐忍者。疏有两释。有义弹后释云。若印能取无顺随观察顺通上忍。应印所取无亦顺观彼顺通下忍。理俱齐故。下忍由印既不名顺。上忍亦印宁有顺名。故今解顺唯在中忍。上忍如下但名印忍 详曰。据文粗显有义为优。下总摄义释本颂文。而明三忍印能所取。初后二忍皆无顺字。若穷理谈疏亦无失。初忍未修顺无能取不立顺名。后顺观彼故有于顺。下摄义中举中显后。文略影耳。今助一释。顺通初二。初忍虽未修无能取。印所取无即是顺无能取义也。能.所二取相待立故。故论结云。印前顺后立印顺名。上忍已印不可言顺下文影显。但中言顺亦不相违。

论。异生法中此最胜故者。唯凡趣圣可如所言。圣者回心而归于大。对此云何异生第一 答回趣圣者即俱句收。大乘异生性障未断。由此亦得名为第一。

疏。谓有随眠至无堪任性者。此显罗汉所断之漏所在之处以明体也。凡夫.有学五蕴假者名有随眠者。有识身即有随眠身。漏如毒药。令身不安无所堪任。从喻为称。

疏。随眠断时至皆得微薄者。是烦恼漏毒之气分。因毒而有名所发等。无始而有名本所得。不安隐等同前烦恼名彼相似。由本毒除故发气稍得微薄。

疏。对法第十二十四粗重者。谓遍行戏论粗重。谓执眼等诸法习气 领受者。谓有漏诸受习气 烦恼者。谓烦恼随眠 业者。谓有漏业习气 异熟者。异熟无堪能性 烦恼障者。谓猛利长时烦恼性 业障者。无间业等性 异熟障者。谓那落迦等自体 盖者。能障善品欲贪等性 寻思者。能障出家欲寻思等 饮食者。谓多少食于方便行无堪任性 交会者。两两形交身心疲损性 梦者。睡眠所发身惛劣性 病者。诸界互违不安隐性 老者。大种衰变所起不随转性 死者。临命终时诸根乱性 劳倦者。谓远行等体顿弊性 坚固者。谓无涅槃法者如其所应所有戏论等性 粗中细三者。谓三界所有粗重 烦恼障者。谓二乘菩提所治 定障者。谓九定所发功德所治 所知障者。谓一切智性所治 一一之下有粗重字今省之也。会释诸文如灯具辨。

论。非如二乘唯观安立者。疏有两释不断优劣。今观二释理犹难悟。何所以者。三乘真见皆非安立。如何二乘方便安立引非安立。如前不许以执导空以异类故。若许作者复违此文 答异类亲因理诚未可。增上相发粗引妙生于理何失。如漏无漏许相导故。故瑜伽论七十三云。问若先无有知无相智。由无有故亦无熏习。既无其因应不得生。答有相亦得为无相因。随顺彼故。如世间智为缘生出世智。有漏智为缘生无漏智。有心定为缘生无心定。此亦如是。今以安立引非安立亦何爽理。然安立观本希断惑证无为理。能少伏惑亦得名为顺非安立。又余类非一。涅槃.胜鬘诸经皆言无作四谛非诸二乘之所知故。或二乘人愚.不愚法二类不同。初不能作。后容修之。经论依前故言不作亦应无失。

疏。一依非依等者。谓思现观唯欲界故不依八定名依非依。余五通依八定地有。据修道说。又三依五。此三初生依于见道。四禅根本及一未至名为五依。见道眷属信亦五依。余信现观而即不尔故云一分。

疏。今至修皆遍缘等者。彼傍所修世俗智种。至修道位皆能生现遍缘诸法。不同有宗毕竟不起。故六十九云。升见道时即先所修善世俗智所有种子。由彼熏修皆得清净亦名为修 释曰。由入见道断染污故。故世俗种离彼一分能染污法名为清净。据此清净故名为修 又云。诸世俗智出见道已。生起此智证见所断诸法解脱。能正分别不随恶趣。又能了知得预流果已断如是所有烦恼为他记别等 释曰。此皆傍修世俗智能。非说无漏后得智也。

疏。又六十九等者。按彼论云。又于见道初智生时。诸余智因由能生缘所摄受故皆得增长。一切见道即此刹那皆名为得。于此得已后时渐渐次第现前。当知见道是速进道 释曰。见道十六初智生时。余十五智本有种子。而增长故皆名为得。由初智力而为生缘所摄受故。既云一切明无色界无漏见种。此时亦增名修无色于理无失。

疏。若自在先得至如类智缘者。按彼论云。问一切类智现在前时。皆了别色.无色界耶。答若有曾于色.无色界所有诸法。善闻善思善取相者即能了别。若不尔者不能了别 释曰。类智有二。一真二俗。今此所明约俗类说。若真类智必缘于上。如上下谛八类智也。既善习者能了于上。明善自在亦能修上。俱曾得故。

同类推荐
  • 律杂抄

    律杂抄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外科枢要

    外科枢要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竹素山房诗集

    竹素山房诗集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明伦汇编人事典感应部

    明伦汇编人事典感应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妇人经脉门

    妇人经脉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热门推荐
  • 麻姑

    麻姑

    麻姑是家喻户如晓的神话人物,是地道的长寿女仙,也是永远十八九岁的,美得让吕洞宾垂涎,漂亮得让苏东坡有“回眸吾飘浮”之感的“天仙妹妹”。人们耳熟能详的“麻姑献寿”之说,即来自麻姑为王母娘娘献寿。长篇小说《麻姑》在解释长寿仙子为什么叫“麻姑”的同时,为你讲述了一个麻姑由人到神,既耐人寻味又发人深省的神奇故事。
  • EXO一万次相遇

    EXO一万次相遇

    夜,静静的;天,昏暗着;数不胜数的星星在夜空中闪烁,‘bling?bling’的眨着眼,为这寂静的夜添上了一笔点睛之笔……
  • 鬼蜮为聘:邪神,求下嫁

    鬼蜮为聘:邪神,求下嫁

    异世大陆,邪神重生归来……而失去全部记忆的她又能否挡住来自命运的挑战,是生或者死,倒不如随心而动……可是,命运又怎么会让她如愿?如果那是天命,我愿逆天而行!
  • 无限世界之复活

    无限世界之复活

    无限的任务、无尽的杀戮,不为天下,只为了寻找那已经失去的温暖。生死之间,从未言弃,因为心中的那片绿洲还未青草丛生,花香满溢。PS:我真的不太擅长写简介,但我会讲故事,不信你进来看看
  • 穿书之后做了反派小情人

    穿书之后做了反派小情人

    大学刚毕业的慕容兮睡了一觉发现自己穿书了,穿到自己熬夜看的一本玛丽苏文《重生后我俘获了男主男配们的心》。而且穿成里面没活过一集的炮灰女配,知道炮灰女配的下场后。慕容兮决定过好自己的小日子,离男主女主他们远远的。可书中的大反派为什么用这种眼神看着她。顾锦墨发现班上的班长最近变的不一样了。小剧场:
  • 诸天配角的崛起

    诸天配角的崛起

    一个小人物,穿梭在万万个面位里面的故事。
  • 女亦无所忆

    女亦无所忆

    肉肉是个标准的九五后肥宅少女,没有轰轰烈烈的爱情,也没有刻骨铭心的事业打拼史,日子过得坎坷且平淡,但那又有什么办法呢!这就是人生啊。
  • 数字剑神

    数字剑神

    凡间,对于天界来说是什么?也许只是一群蝼蚁剧集地。一次又一次,当人类文明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时,就会遭到天罚,而毁灭殆尽。究竟谁是罪魁祸首?这一次,相同的历史即将上演,不同的是,一个凡人在危难之时站了出来。面对高高在上的诸界仙魔,他只身一人,身体中凝聚了当今世界最先进、最核心的科技,仅以一支青竹条,反抗五界,斩万仙,诛妖魔,不做救世主,只为证心中剑道。平凡都市少年,偶得秘密科技芯片,铸就六界剑神传奇。
  • 名家散文:真性情,小写意

    名家散文:真性情,小写意

    本书属文学类,散文、随笔作品集。作者主张写作要“是真心,有真情,说真话,叙真事。”并身体力行。其作品除了“四真”以外,在写作技巧、行文风格、叙事视野方面也颇有独到之处。加上良好的文字基础、理论背景、洞察能力和生活积淀等,从而使其作品在当今文坛独树一帜,并颇受追捧。本作品集是在对作者近几年已经发表的散文进行筛选后的精编结集,既保持内容丰富而不繁杂,又力求散文形式多样化。用作者自己的话说:“既要对得起自己,更要对得起中学生读者!”
  • 乱舞冥空

    乱舞冥空

    位面战争结束,修罗道一方战败了,随着修罗神王的败逃,修罗一脉在天界备受压迫,被迫从天界迁移到了三大位面之一的地府冥界。不知道为什么,自从修罗道迁移天界,天云大陆的修练法则被神秘的力量打破了,这是什么阴谋?六种基础被天云大陆的人们混乱地修练,这重重谜团,将如何解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