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团队有没有向心力、凝聚力、战斗力,关键取决于上司;一个上司有没有吸引力、号召力、影响力,关键取决于人格魅力。作为一个团队的领头羊,中层主管自身的工作能力、思维方式以及人格魅力,都会对下属产生折射效应和影响。一个虚怀若谷、勇于承担责任的管理者,必将成为下属心目中的榜样。所以,中层主管一定要以主动积极的工作态度,身先士卒,带动整个团队互动,共同为实现部门的工作目标而努力。为此,要加强以下方面的素养修炼:
主动承担责任
在持续的经营活动中,任何一个公司都会不可避免地要发生各种各样的问题,为问题找各种借口或尽量隐藏问题、报喜不报忧,或是将责任转嫁给下属,都不具备作为一个优秀中层主管应有的素质。如果主管都在躲避责任,员工更不敢扛责任,因此团队不出业绩是必然的。
有的中层主管在某项工作的进展遇到麻烦或者结果不符合要求时,首先把自己剥离出来,把责任全部推给下属。例如:
这是公司的规定,不理解的话,你们可以去找上面;
这事儿不是我操办的,跟我没有关系;
这主要是某某的原因,这事儿是由他直接操办;
把事情搞成这个样子,上面追究下来怎么交代,可别来找我;
都是因为某某,才把事情搞到不可收拾的地步;
抱歉,我一直出差在外地,没想到他们会搞成这样。
……
遇到对自己不利的境况,人通常的反应是用推卸责任来保护自己;但是,作为一名管理者,如果想用推卸责任来保护自己,则完全于事无补,甚至被视为幼稚。
没有人愿意承担责任,但是推卸责任会致使人际关系紧张,失去下属们的信任,因为他们都希望自己的上司是个能帮他们挡风遮雨的人。不仅如此,还会使公司或上司处于尴尬境地,不得不面对高昂的解释成本。
能主动承担责任,是一个中层主管成熟的重要标志。相互推托责任对公司来讲,有百害而无一利。不管什么问题,确定责任人,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而相互推卸责任只能延误解决时间,并致使各种关系处于不稳定中,问题不能及时解决反而会衍生出其他矛盾。
王安石曾有一首诗:“风吹屋檐瓦,瓦坠破我头;我不恨此瓦,此瓦不自由。”的确,砸到我们头的那片瓦,是被风吹落的,它并没有自由,我们不必为此生气。同样,当企业中出现问题的时候,有的中层主管喜欢归因于下属,也是没有道理的。员工如同那片瓦,他们很多时候并不能决定自己做什么。中层主管要勇于承担责任,才能赢得下属的尊重,树立威信,得到下属的支持。
实践证明,真正优秀的中层主管是那些能够支持、鼓励下属,关键时刻替下属承担责任的人。在营救驻伊朗的美国大使馆人质的作战计划失败后,当时美国总统吉米·卡特即在电视里郑重声明:“一切责任在我。”仅仅因为上面那句话,卡特总统的支持率骤然上升了10%以上。这个例子表明:下属对一个领导的评价,往往决定于他是否有责任感,勇于承担责任不仅会使下属有安全感,而且也会使下属进行反思,反思过后会发现自己的缺陷,从而在大家面前主动道歉,并承担责任。
中层主管这样做,表面上看是把责任揽在了自己身上,使自己成为受遣责的对象,实质上是为下属树立了很好的榜样。一旦公司里上行下效,形成勇于承担责任的风气,便会杜绝互相推诿,上下不团结的局面,使公司有更强的凝聚力,从而更有竞争力。
当然,主动承担责任,并不是说中层主管要把所有责任都揽到自己头上,纵容员工一错再错。不管怎样,由于员工的某种行为,已经扰乱了正常的业务进展,问题已经发生,查明事实,杜绝再次出现同样的失误才是最重要的。但有一点应该明白,员工或相关部门发生失误的原因,大部分都是因为中层主管自己的管理方法出了问题。
主动参与任务的执行
中层主管的工作在很大程度上是要身体力行的,如果中层主管不懂得如何在自己的工作中做到卓有成效,就会给下属树立错误的榜样。所以,对于一项任务的执行,中层主管应主动参与,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带动下属执行。
美国国际电话电报公司行政负责人哈罗德·吉宁就是一个主动参与任务执行的管理者。吉宁喜欢亲手掌握原始数据,不愿让他的职员把材料提得太精练。他曾经说:“有许多事不需要我知道,可是事后我要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吉宁发现问题时,会很快地行动起来并要求下属介绍详细情况,以便及时解决。他的一位行政主管说过:“在国际电话电报公司由吉宁一手解决的问题——有许多是小问题——比其他任何一家大公司都要多。”
可能有人会说这种管理方法太婆婆妈妈了,其实不然。正是由于吉宁这样亲历亲为的工作作风,才使该公司在他的领导下,由1959年的年销售额7.65亿美元发展成1977年年收入超过118亿美元,并且在全世界93个国家拥有员工35万人。取得这些业绩虽然要靠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但在相当程度上得益于吉宁所起到的榜样推动作用。
中层主管主动参与任务的执行,其好处有三个:
一是发挥了榜样作用。下属看见你身体力行,精神备受鼓励,会以更积极的姿态投入到执行中。
刘志强身为某公司驻外办事处的销售经理,总是身先士卒,每天上班,总是第一个到,最后一个离开,后来干脆就住在办公室;白天,下属看不到他坐在屋子里发号施令,更多的是奔跑在市场上;工作中出了问题,自己先承担责任……在他的感召下,办事处全体员工无不尽职尽责,使出浑身解数去工作,并且工作能力在短时间内得到明显提高,他们觉得跟着这样的上司干,能学到很多东西,都愿意留在这里,并且全身心投入工作。
从上例中可以明显地看到,其实不需要多少豪言壮语、不需要多少许愿承诺,就能让下属在销售的战场上奋力拼杀,这难道不是榜样的力量吗?
有些中层主管却不是这样,他们常常指手画脚、趾高气扬的分派工作,让手下的员工寒心。孙子曰“上下同欲者胜”,若下属跟你根本就不是一条心,你还指望他们能创造出什么业绩吗?所以,“身先士卒”这个管理者的法宝,中层主管千万不可忽视。
二是具有良好的沟通效果。和下属一起工作,拉近了和下属之间的距离,加深了私人感情,执行效果也会有明显提高。
三是产生及时反馈效应。由于中层主管参与了执行,可从中了解到这其中哪个环节出现了问题、哪个环节执行力不到位、是管理者还是员工的执行力出现了问题,等等,为解决问题节约了宝贵时间。在任务执行过程中,中层主管不能光看指标完成率,要时刻关注推进过程,唯有身临其境才能正确发挥启发、督促、指导和纠偏作用,才能有效实施预测、分析、判断和防范能力。
超越上司的期望
自动自发、积极主动的中层主管不仅会圆满地完成自己的任务,还会勤于反省,经常检讨工作结果,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所做工作超过上司对自己的期望。在这样一个主动工作的过程中,工作业绩不断改善,实力不断提升,对各种问题的处理也变得越来越能得心应手,这样的中层主管自然能够成为下属的榜样,并得到上司的器重。
有这样一个小故事:
杜威与徐克同时进入一家公司做主管,一年后杜威的工资增加了,而徐克的工资却没有增加,他感到愤愤不平,于是找到王总经理,想讨一个说法。
王总没有多说什么,只是要求他到市场上去考察一下大米的价格。
徐克感到不解,但还是应上司的要求去市场考察了一番,回来后报告了大米的价格。王总接着问:“市面上共有多少家卖大米的批发商?”徐克傻眼了,只好无奈地摇摇头,表示不知道。王总对他说:“你看看杜威是怎么做的。”接着王总叫来杜威,并向他指派了同样的任务。
杜威从市场上回来后,不但回答了大米的价格,而且说明市场上有15家卖大米的批发商,并分析了大米的市场趋势;为了使王总更清楚地了解有关情况,他还以合作的名义,将大米质量最好的一家批发商邀请来面谈。
最后,王总说:“现在你明白原因了吧。”
从这个故事里可以看到,同样的工作,在不同人的眼里被赋予了不同的内容,也就赋予工作以不同的价值。成功的中层主管,能自动自发地增加工作的内容,所做的远远超过上司的预期,这样的话,他在增加工作内容的同时,也就增加了自己在上司眼中的砝码。
俗语说得好:“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要让下属自动自发地去工作,身为中层主管的你,必须走在所有下属的前面,靠自己平时的工作表现,为下属树立学习的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