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八回 杏子阴/假凤泣虚凰茜纱窗/真情揆kuí痴理
(注阴:树荫。假凤、虚凰:此指藕官与菂官在戏中扮演夫妻。揆:揣测)
中国专制之严、之深、之广,表现在各方面:
谁知上回所表的那位老太妃(父皇的妃子)已薨hōng(诸侯、王妃之死),凡诰gào命(一品至五品官员夫人)等皆入朝随班按爵守制(按官职排列守灵)。敕chì谕天下:凡有爵之家,一年内不得筵宴音乐,庶shù民皆三月不得婚嫁……贾母、邢、王、尤、许/婆媳祖孙等皆每日入朝随祭。
也就是说,皇家不高兴,就要让全国人民都不得高兴。“三月不得婚嫁”,这一句话,到了贾琏偷娶尤二姐一章回将会得到。
高层领导天天不在家,贾府怎么办?一群头发长见识短的大领导出了个馊主意:让尤氏、薛姨妈来管理荣国府。明明是探春与宝钗兢兢业业地刚刚管出个头绪来,怎么又突然另外任命两个高级总管?真是奇怪。看样子,贾母与王夫人不把贾府整垮,誓不罢休。
贾母自己不在家、不在其位时,就实行“三权分立”“多权分立”,自己在家时就“一权独立”。
大家计议:家中无主,便报了尤氏产育,将他(她)腾挪出来,协理荣、宁两处事体。因又托了薛姨妈在园内照管他姊妹(此为儿儿女女的统称)、丫鬟……贾母又千叮咛万嘱咐托他(她)照管林黛玉……黛玉感之不尽。
我绝对没有指责薛姨妈虚伪之意。薛姨妈关心干女儿黛玉与支持亲女儿宝钗嫁给宝玉并不矛盾。决定“宝黛爱情”命运的是贾母而不是薛家母女。
薛姨妈、尤氏管理荣国府的弊端立刻显现出来:
薛姨妈是住亲戚家的,不好意思多管;尤氏自家的宁国府还照顾不过来呢,怎么可能还有精力协管荣国府?真不知道贾母、王夫人、王熙凤这三个人精到底是怎么想的。归根到底或许还是独裁者的通病在作祟:怕探春、宝钗权力过大。
又见各官宦家,凡养优伶(演员)男女者,一概蠲免遣发,尤氏等便议定,待王夫人回家回明,也欲遣发那十二个女孩子。
因为上边的红头文件下了“禁娱令”,各家纷纷遣散戏子,王夫人也想遣散梨香院的家养戏班的女孩子们。曹雪芹说“十二个”其实是错的。现在最多有十个人。
但是这批女孩子大多不愿意走,这完全可以理解:在古代,穷人家的孩子才去学戏,被卖至戏班的孩子要么父母已逝,要么无处可去;况且贾府的工资高,唱戏也很风光。
王夫人在此事上,很善良也很宽容,只得留下她们,分配工作:
将不愿去者分散在园中使唤。贾母便留下文官自使,将正旦(扮闺秀贵妇)芳官指与宝玉,将小旦(扮丫环村姑)蕊官送了宝钗,将小生(扮青年男子)藕官指与了黛玉,将大花面(多演大人物)葵官送了湘云,将小花面(扮丑角)豆官送了宝琴,将老外(扮老年男子)艾官与了探春,尤氏便讨了老旦(扮老年妇女)茄官去……众人皆知他们(她们)不能针黹zhǐ,不惯使用,皆不大责备。其中或有一二个知事的,愁将来无应时之技,亦将本技丢开,便学起针黹、纺绩(纺织)、女工(刺绣等)诸务来。
贾府对这群小戏子还是不错的,明明经济不宽绰,还是留下了她们。大家都知道她们不会做针线活,都对她们很体贴。(其中一两个,特别懂事,特别有忧患意识,赶紧学着做活儿,以备出嫁后生活可以自给)但不愉快的事情还是过早地发生了:
文官等一干人或心性高傲,或倚势凌下,或拣衣挑食,或口角锋芒,大概不安分守理者多。因此众婆子无不含怨,只是口中不敢与他们(她们)分证。
各位,还记得文官吗?在第五十四回中的贾府元宵晚会上,作为戏班小班长的文官说话十分得体,把众领导说得开心而笑,“李婶、薛姨妈喜的都笑道:‘好个灵透孩子,她也跟着老太太打趣我们’”。
在贾府高层眼中,文官是个懂礼数、天真可爱的小女生;但在下层仆人面前,这批女孩子却是傲慢懒惰、不守纪律、挑食拣衣、有攻击性。
这群不懂平等的女孩子,可怜又可恨!
善良的读者只看到她们美好的一面,却不正视她们的恶习。这是另一种可悲可叹。
芳官分到了宝玉的怡红院。在第五十四回,贾母点名叫芳官唱一出《牡丹亭》中的《寻梦》,很明显,芳官是扮演杜丽娘的。不幸的是,她真以为自己是杜丽娘了。
芳官与晴雯有点像,都很俏丽、泼辣、卖娇、自视较高。但二人也不同:
晴雯是傲、直、狂,
芳官是跩、装、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