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955400000030

第30章 人格障碍的自我诊断与矫正指南(1)

本章主要帮助你解决下列的人格障碍:

1.强迫性人格障碍

2.依赖性人格障碍

3.回避性人格障碍

4.表演性人格障碍

5.自恋性人格障碍

6.边缘性人格障碍

7.偏执性人格障碍

8.反社会性人格障碍

9.分裂性人格障碍

10.精神分裂型人格障碍

11.情感性人格障碍

12.冲动性人格障碍

13.被动—攻击性人格障碍

第一(节)认识人格障碍

人格是我们的思想、感觉和行为的一贯模式。我们每个人都会在思想、爱、感觉、决策和采取行动的特别方式中显示出自己独特的人格特征。人类的人格范围广泛,这是使我们的生活多姿多彩,也使我们的生活时悲时喜或者悲喜交加的主要原因。多了解自己的人格会使你更好地控制自己的生活,也会有更广阔的视野,可以看到为什么有的事情顺利,有的不顺利,从而使自己从容快乐地生活在这个世界上。

但由于各种家庭因素或外在压力等原因的长期影响,在不知不觉中形成人格上的变异,形成人格障碍,也称为病态人格或异常人格,主要是指人格特征明显偏离正常,使人格异常者形成了一贯的反映个人生活风格和人际关系的异常行为模式。这种模式显著偏离特定的文化背景和一般认知方式(尤其在待人接物方面),个人的内心体验与行为特征在整体上与其社会文化背景所期望和接受的范围明显偏离,这种偏离或者是认知,或者是情感,或者是控制冲动及满足个人需要,或者是人际关系方面的异常偏离,明显影响其社会功能与职业功能,造成对社会环境的适应不良,人格异常者为此感到痛苦。

人格极大地决定命运。我们的命运更多地写在我们的人格当中。人格功能对我们如何度过自己的一生施加了巨大的影响。人格障碍有明显的社会功能障碍,常使自己和他人感到痛苦或使社会蒙受损害,并影响正常的人际关系。人格若出现障碍,表明你并不是那种可以顺利地适应日常生活当中正常的索取和奉献关系的人。反过来,你希望世界和周围的都为你而变化,而不是根据不同的情形和人际关系的要求进行调整。你的表现方式生硬而没有灵活性,形成长期的恶性循环,事情总是朝自己预想的最糟糕的方向发展。有人格障碍的人在生活的每一个层面都有更多的困难。他们找到幸福婚姻、当成功的父母和成为有效率的合作者的机会要小一些。他们多半会有精神和生理的障碍,对精神和生理的治疗反应更差一些,也容易与法律过不去,一般来说也会过着悲伤的生活。

人或多或少地在某种特定的情景中会有某些人格上的特别反应,但人格异常者却在价值观形成后,就不太容易改变行为或思想上的偏差。这些人有些共同的特质,他们通常来自问题家庭,父母本身性格的偏差,可能在管教子女时造成孩子心灵上的伤害。孩子在长大成人后,个性就会有多疑、冷漠、无情或情绪失控等的变异现象。

了解自己和周围的人是否具有人格上的障碍,对我们自己或他人在日常生活中的人际交往和工作是绝对有帮助的。对自己来说,如果能了解自己存在性格上有异于常人的地方,可以使自己明白问题所在,避免出现更大的心理问题;对周围的人而言,工作或生活中碰到这类人时会有较好的应对,而不致受到太大的伤害,或对他们造成误解。

(一)人格障碍综合诊断测验

为了进一步明确你是否确实存在人格障碍以及是什么样的人格障碍,请你进行“人格障碍综合诊断测验”。你只需在下面的65个描述中,就是否符合自己的情况作出选择即可。

(二)测验记分与测评结果的分析

选“是”记5分,选“否”记0分。

将测验中你选“是”的选项加起来,看看有多少个,每个记5分。所得的总分就是你的“人格障碍综合测验”的总体得分。这个得分说明你的人格是否正常。分数的意义如下:

如果你的得分在150分以下,说明你人格上没有异常,不存在任何人格障碍;

如果你的得分是155分~250分,说明你具备一些人格障碍的特征,但只要平时自己注意,并不影响你的生活和工作;

如果你的得分在255分以上,说明你有比较严重的人格障碍,可能会影响你的生活与工作。建议你深入分析自己的人格问题,并在日常生活中注意矫正自己的性格异常,同时,运用本书提供的方法进行矫正。

第二(节)强迫性人格障碍的自我诊断与矫正指南

生活中有这样一种人,干什么事都是安全第一,过于仔细认真,反复检查核对,选择时犹豫不决,惟恐疏忽和差错;“不怕一万,就怕万一”被视为座右铭;为了安全不惜牺牲效率和金钱;遇事就心情紧张,总像面临重大考验似的。当“追求完美”的表现超过了一定的限度,我们要考虑其是否患上了“强迫性人格障碍”。

强迫性人格障碍,也称强迫—强制性人格障碍,是一种过于谨小慎微而拘泥细节、过于严格要求而刻意追求完美以致无法适应新情况的人格障碍。也许在其他人看来,这些人很惹人生气,很难对付。具有这种人格障碍的人,大多数时候刻意追求整洁、完美、禁欲和对别人的控制,于是丧失了灵活性、开放性和效率,不能达到他们个人或事业的目标。

强迫性人格障碍是一种以要求过于严格与完美无缺为主要特征的人格障碍,其特征是感到个人不安全和心存疑虑,从而导致过分认真、固执、谨小慎微和僵化。可有反复出现且不愿意有的想法和冲动,但尚未达到强迫症症状标准的程度。具体来说:

(1)对任何事物都要求过严、过高,循规蹈矩,按部就班,不容改变,否则感到焦虑不安,并影响其工作效率。

(2)拘泥细节,甚至对生活小节也要程序化,有的好洁成癖,若不按照要求做就感到不安,甚至重做。

(3)常有不安全感,往往穷思竭虑或反复考虑;对计划实施反复检查、核对,惟恐有疏忽或差错。

(4)主观、固执、比较专制,要求别人也要按照他的方式办事,否则即感到不愉快,往往对他人做事不放心。

(5)遇到需要解决的问题时常犹豫不决,推迟或避免作出决定。

(6)过分沉溺于职责义务与道德规范,责任感过强,过分投入工作,业余爱好较少,缺少社交往来。工作后常缺乏愉快和满足的内心体验,相反常有悔恨和内疚。

(一)测验指导

最近,你是否对自己要求过分严格和完美,对自己常提出一些难以做到的要求,即使遇到很紧迫的事情也能控制自己,且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是否得当,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看法等等。如果你觉得自己有上述一些行为,请完成下列的测试。

(二)自我测验题目

(三)测验计分与测评结果

第2、7、17、25、29题答“是”记0分,答“否”记1分。其余各题答“是”记1分,答“否”记0分。各题得分相加,统计总分。

你的总分:

0~5分:说明你人格上没有异常,不存在强迫性人格障碍。

6~10分:说明你具备一些强迫性人格障碍的特征,但只要平时自己注意,并不影响你的生活和工作。

11~20分:你存在一定的强迫性人格障碍。凡事刻板,很少变动,这常常会给你的工作和生活带来麻烦。应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并在日常生活中注意矫正自己的人格异常。

21~30分:你有比较严重的强迫性人格障碍,可能会影响你的生活与工作。建议你深入分析自己的人格问题,同时运用本书提供的方法进行矫正。

强迫性人格障碍中有一种是强迫性心理症,其主要特点是思维上的穷思极虑。这一般和人的性格及生活方式有关系。例如,好思索而感性知识相对的贫乏,生活比较刻板、单调,对自己要求过于严格,做事力求十全十美,遇事犹豫不决,果断性较差,等等。如果不善于调剂生活,很可能仅为一道数学题解不开就在大脑神经中枢形成长久的兴奋灶,对任何事都想去琢磨。

强迫性人格障碍的形成一般在幼年时期,与家庭教育和生活经历直接有关。父母管教过分严厉、苛刻,要求子女严格遵守规范,决不准自行其是,造成孩子做事过分拘谨和小心翼翼,生怕做错事而遭到父母的惩罚,做任何事都思虑甚多,优柔寡断,并慢慢形成经常性紧张、焦虑的情绪反应。一些家庭成员的生活习惯,也可能对孩子产生影响,如医生家庭,由于过分爱清洁,对孩子的卫生特别注意,容易使孩子形成“洁癖”,产生强迫性洗手等行为。另外,幼年时期受到较强的挫折和刺激,也可能产生强迫性人格。有研究还表明,强迫性人格与遗传也有关系,家庭成员中有患强迫性人格障碍的,其亲属患强迫性人格障碍的概率比普通正常家庭要高。

强迫性人格障碍与正常人格伴有某些强迫性表现不同。正常人格伴有某些强迫性表现也时有所见,如办事标准很高,但执拗甚于标准;遵循规则严格,但成见甚于严格;凡事讲究精细,但固执甚于精细。而强迫性人格障碍则是这种正常人格某些强迫性表现趋于极端的结果,以致刻意地、过分地追求完美,脱离实际地疑虑万端,惶惶不可终日。

强迫性人格障碍与强迫症的区别。强迫症属于焦虑症的一种,强迫症虽然有时也有强迫性人格障碍的某些表现,约70%强迫症病人有强迫性人格特征,但强迫症的症状源于自我而又违反自己意愿,即是在明知不合情理或毫无意义的情况下,在自我强迫下出现的,因而想摆脱但由于不能自我控制而无力摆脱。而强迫性人格障碍的表现则通常被病人认为是合情合理的,因而必须坚持。

(1)认识自己的心理问题,使其了解心理问题的性质属于强迫性人格障碍,从而具有自知力,并激发求治动机和树立治疗的信心。

(2)听其自然法。由于强迫性人格的主要特征是把冲突理智化,过分压抑和控制自己,因此强迫性人格障碍的纠正主要是减轻和放松精神压力,最有效的方式是任何事听其自然,该怎么办就怎么办,做了以后就不再去想它,也不要对做过的事进行评价。

(3)自我调节法。如降低专注于规则、细节和琐事的程度,降低完美主义倾向,减少内疚和自责,宽以待人,更重要的是,对自己不能要求太高。另外,应该改变生活方式,广泛交往,增加爱好,以生动活泼、富有情趣的生活来调剂刻板的学习生活。

(4)当头棒喝法。属强迫性人格的人已经习惯于按教条办事,总是按“应该如何,必须如何”的准则去做。要改变这种状况,在思考与解决问题时要增加灵活性,应努力寻找生活中的独特事件,改变以往墨守成规、循规蹈矩的习惯。当感到将要不能控制某些行为时,对自己大喝一声“停”或“不”都是有效的,这时人的思维、行为的习惯被打乱,自我意识就能起作用了。

(5)行为疗法。增加在解决问题和人际关系方面的灵活性,提高对于自己和他人的忍受能力,增强同情心。在有效地作出选择之后,适时地采取行动。集中精力于有意义的事情上,不再理会从长期来看并不太重要的事情。控制他们能够控制的东西,而不要去理会别的一切,等等。

第三(节)依赖性人格障碍的自我诊断与矫正指南

依赖他人有时会让我们取得一些意想不到的收获,但对别人过多的需要,过分的依赖,对自己没有自信认同,不能自己去决定选择自己该干什么,过分地要求他人去承担自己的生活,或者将自己想要的东西强加在他人身上去实现,不然就无法适应现在的环境,会强求别人对他服从,经常怀疑别人不关心他,害怕被社会遗忘,总是要求身边的人不可以离开,当别人不理他时他会感觉极度害怕,会有自我毁灭的感觉。这些都构成了另一种人格障碍类型——“依赖性人格障碍”。

依赖性人格障碍是一种过分顺从别人的意志、严重缺乏独立性的人格障碍。他们会觉得自己无助、虚弱、空虚、低人一等。他们把自己托付给另一个人,从而得到生存的力量和自尊。但是他们一直生活在恐慌之中,因为那个人对于他们太重要了,他们害怕失去。独自一人对他们来说简直是无法忍受的。他们在绝大多数场合中需要处处被关照,因此导致他们服从、依附的行为和对分离的恐惧。

依赖性人格障碍是一类与过分需要照顾有关的服从和依附行为为主要特点的人格障碍。表现为广泛而过分地需要照顾,导致顺从和依附行为以及害怕分离等。具体来说:

(1)在没有从他人处得到大量的建议和保证之前,对日常事物不能作出决策。要求或让他人为自己生活的重要方面承担责任。

(2)自感无能。把自己看作是毫无能力的、笨拙的、必须依附别人的人,缺乏自尊自重,常被动地依赖别人在本人生活重要问题上作出决定或承担责任。

(3)极端顺从。害怕失去支持和认可,难以对他人表示不同意。完全屈从别人的意志,容忍别人对自己的摆布,不愿意对所依赖的人提出即使是合理的要求。

(4)无独立性。很难单独展开计划或做事,难以独自启动一个项目或计划。或者过度容忍,为讨好他人甘愿做低下的或自己不愿做的事。

(5)恐惧不安感。沉湎于被遗忘的恐惧之中,不断要求别人对此提出保证,独处时感到很难受。明知他人错了,也随声附和,因为害怕被别人遗弃。

(6)缺乏活力。生活缺乏主动精神,总是极度被动地服从别人的愿望,将自己的一切需求依附于别人,既没有进取心,甚至也不会主动玩耍享乐。同时也经常把责任推给别人以应对逆境。

(一)测验指导

你是否什么都靠别人,出现了让别人替自己决定做什么工作、到哪里度假、与什么人交往、甚至吃什么穿什么?那么有必要对下列测试作出“是”或“否”的回答。

(二)自我测验题目

(三)测验计分与测评结果

第3、10、13、20、25题答“是”记0分,答“否”记1分。其余各题答“是”记1分,答“否”记0分。各题得分相加,统计总分。

你的总分:

0~5分:说明你人格上没有异常,不存在依赖性人格障碍。

6~10分:说明你具备一些依赖性人格障碍的特征,但只要平时自己注意,并不影响你的生活和工作。

11~20分:你存在一定的依赖性人格障碍。喜欢依赖别人,很少能独立地处理问题。应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并在日常生活中注意矫正自己的人格异常。

21~30分:你有比较严重的依赖性人格障碍,可以说离开了他人无法生存。建议你深入分析自己的人格问题,同时,运用本书提供的方法进行矫正。

依赖性人格障碍是一种最常见的人格障碍,它是一切人格障碍的基础和雏形。依赖性人格障碍的主要成因是童年早期的依赖需求没有得到足够的满足,从而导致成年期的心理固着在“口欲期”,以至于使一个人的“心理哺乳期”不断延长。依赖性的人常常被别人称为“长不大”、“幼稚”等。

同类推荐
  • 每天玩一个心理学游戏

    每天玩一个心理学游戏

    本书帮助读者从自我、职场、爱情、智商、情商等方面全方位认识自己,其中所收录的心理学游戏数量众多、包罗万象,语言轻松活泼、风趣幽默,让你可以从任何一个地方开始你的自我发现之旅。
  • 笑话中的心理学

    笑话中的心理学

    心理学是一门有趣的学科,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但是专业的心理学书籍往往布满了偏僻的专业术语,导致非心理学专业的人们被拒之门外,无法享受其中的奥妙。本书则正是为了弥补这个遗憾——一本以笑话之名,化繁为简地讲述心理学知识的书籍。希望它可以实现的使命——有助于读者离开懵懂之门,进入自我体察与社会认知的大门——哪怕它只是提供了微小的帮助。
  • 高考必胜心理咨询

    高考必胜心理咨询

    每年都会有一个让大多数学生和家长紧张的时刻,那就是被称为“黑色六月”的高考。每到这个时候,相当多的考生都会由于焦虑而寝食难安。这个不仅影响到考生的身体健康,也严重地影响了考生的精神状态,这就使得这些考生无法正常发挥应有的水平,更不要说从千军万马中挤过独木桥了。本书针对高考每个阶段可能出现的情况都一做了指导,这些情况都是考生中最普遍最常见的问题。另外,本书也适合广大的学生家长,书中的一些措施非常具有指导作用,实用性强,可帮助家长更好给自己的孩子提供畏辅导。
  • 心理学的陷阱

    心理学的陷阱

    生活中的人们常常习惯于用自己的行为模式来解释自己的行为后果,却忽视了行为模式背后的动因才是让他们走入陷阱中的主要驱动力。为了避免读者陷入抽象的理论思维束缚中,笔者通过采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小故事,以及历史上经典的人物、故事剧情等生动地对每一种心理效应进行了通俗易懂的阐述。由故事引出效应,分析效应的背后动因和深陷效应中的人们的行为,并提出借鉴与规避的策略,这是本书的主旨所在。
  • 舌尖上的心理学

    舌尖上的心理学

    洞悉中国式饭局社交智慧,在觥筹交错间读懂人心。一个人在吃饭的时候,选择什么食物、饮品意味着不同的性格;一个人在吃饭的时候说什么话,可以显现出其心理特点;一个人在吃饭时候的身体语言,可能有独特的暗示……通过这些“密码”,你可以读懂一个人。
热门推荐
  • 异世枭雄

    异世枭雄

    醉卧美人膝,醒掌天下权!特种兵意外身陨,穿越异世成废物,被赶出家门。他逆天而行,习得一身惊世武学,在以气为尊的异界达至武道巅峰。手握逆天血契异能,以血为盟纵横魔道,掌控天下,成就一段霸主奇谈。
  • 尼洛亚特狂歌

    尼洛亚特狂歌

    在尼洛亚特这片并不被神灵庇佑的土地上,对于权力与力量的渴求作为人类最原始的欲望四处横流,野心家的理想实践永远伴随着鲜血与杀戮,尼洛亚特历367年,有着“尼洛亚特大陆能源州”之称的国家佩利斯突然传来皇帝暴毙的消息,旧的平衡已然被打破,新的篇章悄无声息地开始了……
  • 全世界都爱我之琉璃月

    全世界都爱我之琉璃月

    我丽莎爱丽丝.JK琉璃月……是地球最美的女人,魔鬼般的身材,天使般的容貌,爱因斯坦般的智商,而且如此完美的我,生下来就是世界首富的女儿,我的母亲是国际级的芭蕾舞演员,我还有七个哥哥,个个聪明绝顶,玉树临风,身怀武艺,我还有五个守护王子,他们个个身怀绝技,貌比潘安,甚至为了我至死不渝,我琉璃月可真是一个罪人呢~
  • 佳人如锦

    佳人如锦

    [花雨授权]帝王之女,却因不得宠,下嫁娇躯,只为收集罪证。哪知错爱待从,更糟婢女背叛,她被推下悬岸的一刻,真爱向她伸出了双手,这个男人亦爱着自己,却遭皇帝错点鸳鸯谱,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看有情人如何在一起。
  • 道士易天

    道士易天

    聊斋世界。 自大月朝起,天地灵气突然开始枯竭,直至彻底消失,迎来末法时代。 科学发展,生活提升,步入现代化社会。然引魂门消失,劫难将至……
  • 深夜谈吃

    深夜谈吃

    可以下饭的疗愈美文,献给食物的赞美诗。胃舒服了,心才能安定下来;肚子美满了,一切便都美满了。每天奔波于都市的钢铁丛林,紧张了一天坐下休息的时候,吃,是最温情的疗愈;在失恋的伤口还隐隐作痛,忧伤的情绪还不能够释怀的时候,吃,是比借酒浇愁或深夜痛哭都更治愈的神器。很多人都有一颗自由的心,却仍不幸纠缠于凡尘琐事。很多食物,它可以填饱你的胃,却无法满足你的灵魂,很多人的伤痛记不清,记住的反倒是分手的那一道菜。无处安放的情绪,都能在细细品尝中找到它应得的归宿。如果心情找不到倾诉的耳朵,那么请打开《深夜谈吃》,在这里为心灵寻得一处柔情似水的安慰吧!
  • 为啥我要有个妹

    为啥我要有个妹

    有个妹妹的感觉怎么样?柴家姐妹每天的相处日常告诉你,很不好!为啥就不能和隔壁许家龙凤胎一样相亲相爱呢?许家姐弟相处日常是这样的:“我想吃冰棍,去给我拿。”“嗯,好,马上。”柴家姐妹相处日常是这样的:“姓柴的,你给我站那,看我不打死你!”“你就不怕我再告状?”“傻吧你,打死了你怎么告状?”所以说,柴家姐妹没有相爱只有相杀。在这样的相处模式下,柴家姐妹纷纷发出感慨:“为啥我要有个妹妹(姐)!”
  • 林雨珊的修仙录

    林雨珊的修仙录

    穿越成草的林雨珊,简直是欲哭无泪啊!好在这个世界有仙人传说,为了重新成人,从此踏上了逆天寻仙之路!
  • 黎明前的破碎

    黎明前的破碎

    希望你永远不懂那些生活中的无奈。就好像始终在黑暗里行走,对黎明的到来失去了期待。
  • 斩春风

    斩春风

    不可一世的忠毅侯提剑迎娶新娘,引来各种揣想。随从拼命使眼色,眼皮子抖抽筋也没让侯爷醒悟过来。终于有人斗胆进言:侯爷,娶亲不是杀敌。忠毅侯问新娘:夫人以为如何?云琇推开横在眼前的利刃:侯爷怕我跑了?忠毅侯一脸正色,抢亲者,斩!活该单身这么久,直男的悲哀……--情节虚构,请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