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2406800000004

第4章 唐碑与“铭石书”的传承

(一)“铭石书”之源流

刘宋羊欣《采古来能书人名》:“钟书有三体,一曰铭石书,最妙者也;二曰章程书,传秘书、教小学者也;三曰行押书,相闻者也”。萧齐王僧虔《论书》所记钟繇三体,大略类此。按,铭石书的见诸文献记载,以此二篇最早。核之传世法书,钟繇铭石作品为隶书《受禅表》,故论者多以隶书(八分)与铭石书相对应。唐兰《中国文字学》、蒋善国《汉字形体学》均主此说。

这种狭义的理解,亦每每将铭石书视为隶书(八分)的别称。持此以阐释羊、王之论,自然有钟繇隶书(八分)最妙之结论!笔者认为,此绝非羊、王本意。——盖隶书(八分)不仅可以施于铭石,亦可以用于章程,此见(唐)张怀瓘《书断》“……八分,时人用写篇章或写法令,亦谓之章程书。故梁鹄云繇善章程书是也”。显然,倘若羊、王意在推许钟繇隶书(八分)第一,则不当复称其章程书。

古代书体之得名,往往“体”“用”兼取,我们认为,铭石书的正确界定,必须顾及文字的“体”“用”之别。《说文解字·序》称“秦书有八体:一曰大篆,二曰小篆,三曰刻符,四曰虫书,五曰摹印,六曰署书,七曰殳书,八曰隶书”。一般认为,八体之中,有四体四用之别:大篆、小篆、虫书、隶书本诸文字之“体”;刻符、摹印、署书、殳书本诸文字之“用”。推而广之,新莽六书、王愔所称“古书三十六种”、韦续所称“五十六种书”,莫不可作“体”“用”之分。

众所周知,文字之“用”,万变无方,然终其所准,实不出篆、隶、楷、行、草诸“体”。所以,讨论古代书体之名实,以“体”携“用”则纲举目张。基于此,我们主张以文字之“用”来界定铭石书。这一界定的确立,将为刻石、摩崖、碑版、墓志的书法研究提供一个共同的切入点。——因为它涵盖了秦汉以来所有的铭石作品,且以其完成方式的独特性(书丹、摹勒、刀刻),使之与书法作品的最大宗——墨迹体系,保持了足够清晰的对比。同时,这一界定的确立,亦有裨于重新审视传统的“北碑南帖之辩”。

复次,羊、王铭石之称,渊源于汉代文献。《后汉书》卷二八“功名兼之,铭勒金石”。《史记·孔子世家》:“弗父能文,正考铭勒”均可引为例证。但铭石之风习,却滥觞于春秋战国时代,自周末礼崩乐坏,钟鼎铭文式微,歌功颂行往往赖刻石以垂不朽。先秦《石鼓文》为传世最早之铭石书,其后,秦峄山、泰山、碣石、琅琊、会稽诸刻石继之。东汉桓灵之际,丰碑巨碣大炽,此为铭石书之第一鼎盛期。论者以汉隶为铭石书之大宗,即基于这一史实。

魏晋南北朝离乱之世,铭石书的传承产生了地域上的分化。南朝多碑禁,铭石书几近窒息,北碑一枝独秀,宜其然也。清代碑学盛称北碑,却未明此乃汉魏铭石书之流变,乖其本末,终坠一偏之失(业师丛文俊先生以为碑学理论之遗憾,舍此无以为补。先生鹰隼高瞰,眼光极为独到,虽未及成文,笔者亦不敢掠美)。

隋祚苦短,铭石书改观不大。爰及三唐,南北一统,国势强盛,碑禁废弛,铭石书遂得以再度复兴。其中,唐太宗对碑刻用字的革新、玄宗朝浓厚的颂德谀鬼风习,对此推动颇大。此后,铭石书之传承,绵延不衰,宋元明清各朝,皆有可观。

较之汉魏北朝之作,唐世铭石书自太宗皇帝李世民《温泉铭》以行书摹勒入碑后,碑版法书,篆、隶、楷、行诸体皆备,且于书丹之外,别生摹勒上石一途。伏案作字远较据石书丹从容,也免除了书家崎岖碑碣之苦,唐代铭石书的艺术成就,得于此者颇多。

(二)文字的“体”“用”与“北碑南帖之辩”

阮元《南北书派论》:“南派乃江左风流,疏放妍妙,长于启牍。……北派则是中原古法,拘谨拙陋,长于碑榜。”又,《北碑南帖论》:“短笺长卷,意态挥洒,则帖擅其长;界格方严,法书深刻,则碑据其胜”。阮氏此二篇,论者每引为南北书法比较之经典。然康有为《广艺舟双楫》驳之曰:“书可分派,南北不可分派,阮文达为是论者,盖见南碑尤少,未能竟其源流,故妄以碑帖为界,强分南北也。”刘熙载《艺概》亦云:“北书以骨胜,南书以韵胜。然北自有北之韵,南自有南之骨也。”按,清人的“北碑南帖之辩”,以“地域”及“碑帖”两大表征立论,并未取得统一认识。其实,着眼于文字的“体”“用”之别,则阮、康、刘三家之论,均可得正解,南北书法的契合点,亦能自此探求。这对直承南北朝而下的唐代碑版书法的研究,更为有益,兹申论如次。

众所周知,就书体演进而言,南北未能同步。南朝先行,尚真、行;北朝滞后,尚“隶楷”(此非八分!而是隶、楷之间的过渡性书体,参裘锡圭《文字学概要》)。

《南齐书·五行志》:“建元二年夏,庐陵石阳县长溪水冲激山麓,崩长六七丈,下得石柱千余(疑当作十余——引者),……头题有古文字,不可识。江淹以问王俭,俭云:江东不闲隶书,此秦汉时柱也”。类似例证亦见《南史·范云传》、《南史·江淹传》。此足以说明南北书体演进步调之异。

复次,就南北书体的审美风格而言,真、行华滋流美;“隶楷”朴拙端严。所谓“古质而今妍”,首在书“体”之不同,阮元妄以碑帖为界,强分南北,正坐此失。

论之以文字之“用”,南朝多碑禁,真、行施之缣楮;北朝多铭石,“隶楷”存之碑版。缣楮挥洒灵便,碑版则务求整饬。“碑帖之辩”首在明书体之“用”,舍此必致偏失。因此,视“北碑”为汉魏铭石书之流变,则其与“南帖”之界划,自然判若泾渭了。

合文字之“体”“用”来考察南北书法,北朝写经、启牍之属实与“南帖”类同;南刻如《爨宝子》《爨龙颜》,亦与“北碑”无异——这就是南书与北书契合点之所在。刘熙载谓“北自有北之韵,南自有南之骨”,其精义当求之于斯。未审刘氏本人有虑及此否?(刘氏似仅作折衷之言,意谓“北碑”自有其“韵”,“南帖”自有其“骨”。)

近代以来,对“北碑南帖之辩”执圆通之见者,似首推王国维先生,王氏《梁虞思美造像跋》云:“北人简尺,无一字传者,然敦煌所出萧凉草书札,与羲献规模亦不甚远。南朝碑版,则如《始兴忠武王碑》之雄劲、《瘗鹤铭》之浩逸,与北碑自是一家眷属也。此造像若不著年号、地名,又谁知其为梁朝物耶?”上世纪60年代,东晋故都建康(南京)王羲之家族墓志的出土,又一次证实了观堂之说。《王兴之夫妇墓志》(341年、348年)、《王闽之墓志》(358年)、《王丹虎墓志》(359年)合称“三王墓志”。三王为王羲之叔父王彬子孙,且三石均为王羲之在世时之作。此三石与东晋其它铭石书,如《刘剋墓志》(南京出土)、《孟府君墓志》(安徽出土)、《枳杨阳神道阙》(四川出土)等,体势与北碑甚为相似,而与东晋尺牍大异其趣。就“三王墓志”而论,书法世家王羲之家族的墓志也用旧体铭石,一方面说明铭石与尺牍之“用”各有攸宜,不相袭夺;另一方面,或许也体现了当时士阶层的文化心理风尚——像王羲之这样的名流书家根本就不屑于以新体书法作铭石之“用”。

解放后,郭沫若先生引发了波澜壮阔的“兰亭论辩”,郭氏以《爨宝子碑》《三王墓志》为据,一直怀疑《兰亭序》的真实性,实亦不明铭石与尺牍之别。又,陈振濂先生论《二爨》云:“地处云南的碑刻本应与江左风流一鼻子出气,居然却与北魏名碑不谋而合,这实在是书法史上最难以解释的有趣现象”。陈氏还对“《爨宝子》结构用笔神似中原的北魏《嵩高灵庙碑》,而《爨龙颜》有许多结构与北碑《张猛龙碑》酷类”不解,其实,南北铭石所传皆为汉魏遗法,焉得不酷肖也哉?

(三)唐碑与南北书法的融合

笔者认为,唐代书法之兼融南北,首功当推铭石书的复兴,而墨迹体系的纸帛卷轴倒居其后(唐代篆、隶碑版,“体”“用”率承袭汉魏篆、隶铭石,此不论)。

隋唐一统,结束了南北的长期分裂,文化的融合乃大势所趋。南方文化的优势,使自身的亲和力更为强大——书法自然也包含其内。南朝的真、行“新体”,早已成一时风尚,统一之后日用书体自然非此莫属,这就意味着以纸帛为主要载体的帖派书法仍可直承江左风流,继续演进,它难以积极主动地借鉴或继承北朝“隶楷”的固有章法、笔法。

隋唐碑版书法则不然,一方面,它须以真、行为“体”;另一方面,又要求以铭石为“用”。南北书法的融合便发轫于这种文字“体”“用”的参伍借综——此为唐碑书法风格研究之起点(隋代碑版,一般均附于初唐)。

然而,这种“体”“用”的参伍借综,自南北朝及杨隋以来,并没有足够的经验积累。初唐书家面对这一新使命,其艰辛也可知。就“初唐四家”而论,南北书法的融合并没有真正解决,他们各自的尝试,都显出某种自发性。欧阳询属北派,成就在于碑版,故可视为铭石书的自然传承。虞世南属南派,难与欧氏一较碑版工夫。虞自贞观之后不书碑,论者以藏拙于欧解之,不确!虞氏一生均极少书碑,非独为欧也。观虞氏《孔子庙堂碑》(长安间重刻),虽以铭石为“用”,全然是移帖入碑,实在不足称道。

唐太宗抑欧扬虞,贞观之后,虞书之名胜于欧书。欧书戈戟森严,隶意尤存,本是铭石遗法,此种书体,施之缣楮,无论如何作意流美,确实不及南书之天然妍妙。欧书《卜商》《梦奠》《张翰》诸品,移碑入帖,去虞氏《汝南公主墓志》(传摹本)实非跬步。

要之,虞之移帖入碑,欧之移碑入帖,虽皆有著先鞭之功,然均失之机械。二家之书,对南北书法之融合,亦难言大成。

褚遂良继欧虞之后,致力于南北书法之通会,但时代压之,未克竟业——褚氏中、晚年碑版,甚至表现出某种书体选择上的矛盾。褚胜擅南书(《书断》谓褚“少则服膺虞监,长则祖述右军”),然其中年所书《伊阙佛龛》(贞观十五年)、《孟法师碑》(贞观十六年)却刻意仿北书,此虽小胜虞碑,实终非本色。故永徽之后,无论铭名(《雁塔圣教序》)抑或启牍,褚氏均出之以江左风流面目。

总而言之,初唐诸家,传铭石遗法者,实仅欧阳询一人而已,虞褚碑版,未足与之比肩。此非二人才力不济,实仍文化心理使然——南派书法极大地忽略了铭石书法的固有成就及范式。请详明之。

南北朝离乱之际,北方士族大举南迁,永嘉之后,南方已成为学术文化之重心。南朝一向视北地为胡马刀兵所在,称戎狄、称索虏、称僭伪,不一而足,对自己则标榜膺符受历,居华夏衣冠礼乐之正统。《北齐书》卷廿四《杜弼传》记齐高祖语云:“江东复有一吴儿老翁萧衍者,专事衣冠礼乐。中原士大夫望之,以为正朔所在。”北朝士人对江左文化的精神仰慕自不待言,其文化心理的自卑,于此亦可见一斑。

对待南北书法,情形如出一辙。《颜氏家训·杂艺第十九》:“晋宋以来,多能书者,故其时俗,递相染尚,所有部帙,楷正可观。北朝丧乱之余,书迹鄙陋。”又,《周书》卷四七《赵文深传》:“及平江陵后,王褒入关,贵游翕然并学褒书,文深之书,遂被遐弃。文深惭恨,形于言色,后知好尚难反,亦改习褒书,竟然无所成,转被讥议,谓之邯郸学步焉。”按,赵文深为北周“书博士”,因王褒入关而声名狼藉,还只是事情的一个方面。更可味者,乃是王褒之见重北朝,礼遇优渥,致以为书所累之史实。此见《王褒传》“……凡大诏册,皆令褒具草”。《颜氏家训·杂艺第十九》“王褒帝胄清华,才学优敏,后虽入关,亦被礼遇。尤以工书,崎岖碑碣之间,辛苦笔砚之役。尝悔恨曰:假使吾不知书,可不至今日邪?”就此即可预料,南北朝文化心理的尊卑之异,早已注定了统一之后的文化取向。初唐书法,移帖入碑的时尚远甚于移碑入帖,恰堪与此印证。

然而,也正是因为南派书法的强大亲和力,使得移帖入碑的选择,无暇顾及铭石之“用”与缣楮之“用”的巨大差异,亦无暇积极借鉴北朝“铭石书”固有之成就。对铭石书的传承而言,基于这一文化心态下的选择,必然带来某种霸权式的“殖民”行为。

初唐碑版的寒俭与单薄(除欧阳询),终与汉魏铭石气象相左,盛中唐书家遂不得不正视这一问题。唐玄宗、苏灵芝矫之以“肥厚”;李邕、徐浩、颜真卿矫之以“宽博”,这对铭石书的发扬光大,颇多功绩。

众所周知,颜真卿碑版,堪许盛中唐楷书铭石之冠。究其前踵,玄宗铭石专擅隶书,李邕铭石专擅行书,他们对颜氏碑版的影响并不很大。颜氏碑版真正的导夫先路者,实为徐浩。当然,徐氏碑版纠初唐之偏失,融合南北之成功,亦有赖二事。其一,唐太宗首开摹勒上石一道,解决了铭石史上的一大技术障碍;其二,初唐以来对“法度”的崇尚,使楷书书体逐渐定型,其端严的矩度与铭石书之固有范式颇为切合。当然,徐书之所以有“怒猊抉石,渴骥奔泉”的声誉,亦有赖其对“宽博”的自觉追求,但不无遗憾的是,徐氏碑版之“宽博”气象,多出于其对楷书字形的放大及笔画的加粗,对北朝铭石书“笔法”的借鉴应用则嫌不足。这一遗憾,颜真卿碑版,亦未能免。

南北书法在碑版中的完美融合,完成于晚唐的柳公权。柳体的出现,是书体演进的必然产物,也是唐代书史的必然产物。柳体取初唐之清劲,矫盛中唐之肥厚,且将铭石书之笔法融纳于楷书形貌之内,既有别于初唐的移帖入碑,亦有别于盛中唐的刻意厚壮,自成一家,已将唐楷推向了极致。后世盛称柳书以“骨”胜,其“骨”当求之于北朝铭石书!

同类推荐
  • 读史悟玄机:中国历史中的铁血规则

    读史悟玄机:中国历史中的铁血规则

    本书将展示给您历史中的种种玄机:关于攀升的学问,关于明哲保身的计策,关于统驭天下的智谋,关于处世的哲学,关于政治与道德的关系,关于君子与小人的争斗……带给您的必是耳目一新的感受!当您掩卷而思时,您会发现这是历史、文化与智慧最完美的融合体!
  • 赫尔曼·麦尔维尔的现代阐释

    赫尔曼·麦尔维尔的现代阐释

    本书首先追寻美国作家麦尔维尔的创作思想根源,考察他同美国社会、文化、文学传统之间的关系,论述他的创作方法与世界观的关系以及他与英国传统文学之间的渊源,为解读他的文本世界搭建一个历史、文化和思想框架。再从主题思想、人物创造、创作方法等方面宏观研究麦尔维尔的创作和艺术成就,重新给他定位。本书从一个中国学者的视角对美国经典文学、文化现象进行审视,充分运用当下文化研究的最新理论,揭示麦尔维尔矛盾的世界观和价值观。
  • 流苏与娜拉

    流苏与娜拉

    一个是流苏,香港的沦陷成全了她,她抓住了众人虎视眈眈的范柳原,努力做太太;一个是娜拉,她重重地摔响夫家的门,踏着高跟鞋走到广阔天地里,开创新生活。她们是民国女性的典型代表,一个安稳,一个飞扬。全书以这两个颇具代表性的女人为出发点,纵观民国,随意点染,说尽民国女性的爱恨嗔痴、恩怨情仇。一篇篇短文,像一块块碎锦,傲然夺目,全部拼贴起来,真可谓是迤逦多彩的民国女性百态图。
  • 回族伊斯兰习惯法研究

    回族伊斯兰习惯法研究

    本书从回族伊斯兰习惯法来源及概念的认识着手,论述了伊斯兰法中国本土化、回族化。本书的其他章节包括伊斯兰习惯法的特征、主要内容、功能、与国家法功能的调适等几方面。
  • 古代兵勇

    古代兵勇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丛书是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和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组织国内知名专家学者编写的一套旨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的大型知识读本。
热门推荐
  • 霸道女总要亲亲

    霸道女总要亲亲

    【1v1双洁.外冷内软女霸总VS低调名门大少爷】女尊国的霸道三王爷蓝三水,莫名穿越到了现代女总裁蓝淼淼的身上。果然优秀的女人不管到哪里都优秀。 于是第二天…… 一中学霸找上门来:学姐教教我这道题该怎么解呀! 豪门大佬找上门来:我方诚心诚意的请求蓝小姐与我们合作。 某知名明星的经纪人找上门来:求求小姐劝我家艺人上进些吧! 优秀的女人一脸平淡:嗯嗯都行。 直到某位不知道什么时候新上任的校长一脸醋意,把优秀的女人摁在墙上,然后…… “嘤嘤嘤,宝贝难道要抛弃我了吗?” 优秀的女人一脸嫌弃:嗯,对,是这样的。
  • 今天也是成精的一天

    今天也是成精的一天

    清殊作为一个活了不知道多少万年的老怪物的运气差到没边,可随手摘的一朵小白……小黑……小……嗯……小黑白花怎么就变成小婴儿了?!明泠表示作为天地间唯一一朵明万事的阴阳花一定要好好保护清殊,至于怎么保护的嘛,当然是说了算![活了不知道多少万年的大佬男主×有能力作天作地偏要躺着的阴阳花女主]ps:两个能力强到炸的大佬修复(搅乱)天地的故事。<1v1,双洁,双强,三观正>
  • 曾国藩3:黑雨

    曾国藩3:黑雨

    修订老版讹误106处!一字未删,原貌呈现手稿!唐浩明独家作序认可版本!阅读收藏最佳版本!政商必读!最受中央国家机关干部欢迎的10本书之一,中纪委“读书推荐”栏目推荐学习。柳传志、宗庆后、白岩松鼎力推荐!历史小说巅峰之作,关于曾国藩最权威、最好看、最畅销的读本。了解千古名臣曾国藩的唯一经典,读懂国人处世智慧的殿堂之作。依据人民文学出版社三卷本《曾国藩》编校而成,全新修订原貌呈现。
  • 火影之大圣归来

    火影之大圣归来

    齐天大圣PK一代目火影!如来佛祖PK十尾?!cao!能别这么狗血吗?
  • 剑气纵横三万里

    剑气纵横三万里

    天下第一剑,只是个开始。本来只想起个书名叫天下第一剑,结果居然已经有这个名字,那就叫剑气纵横三万里……
  • 狼魂之觅灵

    狼魂之觅灵

    灵魂真的存在吗?地狱到底是在哪里?有多少灵异事件是真实的?龙族的纷争又是到底因何而起?而狼魂,到底经历了什么。。。----------------------------------QQ群:35357194,欢迎加入。
  • 主宰魔皇

    主宰魔皇

    云霄大陆,武道为王,强者主宰一切,弱者只有被人主宰,
  • 穿成宠文里的心机女配

    穿成宠文里的心机女配

    苏以晴穿成了宠文里的心机女配按原剧情她勾引男主不成勾搭上了书里的大boss,最后被他抛弃,被男主报复,最终成了疯子郁郁而终。苏以晴为了不重蹈覆辙,一心想远离男女主,远离那位大boss。宋子清:川哥,她不要我了,我好难受,呜呜呜她怎么才能回来大boss:因为一个女人要死要活的,废物苏以晴离开后……大boss:子清,你怎么把你媳妇哄回去的宋子清:就…求回来的大boss:教教我宋子清:?啥?哥,你说啥?是我…幻听了吗??
  • 家有诡妻

    家有诡妻

    自杀后一个星期,前女友玩起了闪婚,还把她的伴娘送给我。大红嫁衣,十万金饰,百万房产也随着一纸婚书递到了我的面前……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